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淡水生態系統 淡水係泛指鹽度低於0.2%的水體,包括湖泊、水庫、河川等。 湖泊生態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淡水生態系統 淡水係泛指鹽度低於0.2%的水體,包括湖泊、水庫、河川等。 湖泊生態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淡水生態系統 淡水係泛指鹽度低於0.2%的水體,包括湖泊、水庫、河川等。 湖泊生態系
因降雨、地表逕流、或地下水在地表窪地所形成的水體即為湖泊,由湖岸至湖心環境的變化,提供生物多樣化的棲息地。湖岸區為湖邊淺水地區(6M以下深度),養分豐富,陽光可達湖底,此帶可見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及一些野生動物;湖面區為開闊的湖泊表面,陽光照射充足,浮游植物及浮游動物滋生,由於食物豐富魚類種類亦多;湖岸下區(6至10M)為過渡區,深水區為10M以下深的地區,陽光穿入困難,只有少數魚種生存;湖底帶即為湖床,微生物等分解者及一些食腐性生物棲息於此,以死亡的生物體與動物排泄物為其食物。

2 如果一個湖泊只可以提供少量的養分供植物生長所需,稱為貧養湖泊,這種湖泊通常較深,水體清澈,水溫較冷涼,浮游植物少,魚類也少。植物生長所需養分充足的湖泊,稱為富養湖泊,湖較淺,水較混濁,水溫較暖,浮游生物(尤其是藻類)較多,魚類種類及數量亦多;在溫暖的夏季,由於微生物分解大量有機物的關係,湖底通常會缺氧。湖泊性質介於貧養與當養湖泊之間的,稱為中養湖泊。在自然狀況下,一個湖泊持續由鄰近陸域沖刷或逕流注入有機物質,其物理、化學性質,甚至生物相都會有所改變,這種現象稱為營養化作用,但在都會區及農業區附近的湖泊,由陸域沖刷或逕流進入的有機物,由於人類的行為會大為增加,例如含磷、氮化合物的排放水,這種人為營養化作用,主要是由不當的土地利用所造成的。

3 水庫是由人類所建造面積大而深的水體,通常是在溪流築壩截留由鄰近集水區所流下的水,使得水在人類控制下得以使用,可用於發電、灌溉、防洪、供家庭用水,有的甚至可供遊憩如游泳、垂釣及划船等使用,但水庫的建築也對原有水域生物造成重大的影響,例如棲地改變,及對迴游性魚類的阻隔等。 三、溪流生態系 降雨若不滲入地下、亦不被蒸發,而在地表形成地表水,稱為逕流,再匯集成溪流,最後進入海洋,所以溪流是地球物質循環的一部分。一個地區中的水及沖刷物沿著支流進入主流,最後匯入海洋,溪流無論是主流或支流,只要彼此相連的一個地理單位,即稱為集水區。

4 溪流出高山進入海洋,可大致上分成源頭、中游、下游三個區域,每一區段環境因子各有不同,所以溪流可說是藉水流將不同生態系串連起來。溪流源頭,坡度較陡,溪流在短距離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較冷涼也較清澈,溶氧量高,在激流中生長的植物,多貼伏在溪流中的岩石,生長在此的魚類需養量較高,也較適宜冷涼的水溫。在溪流的中游,河道較寬、較深,海拔也較低,坡度緩和甚多,水溫較暖,湍急的情況也較少,較適合暖溫水域的魚類生長,這些魚類的需氧量也較低。在溪流下游,河道進入平坦地形,在這裏也有不同的魚類生長著,基本上由於水流緩慢的關係,溪流下游的背景環境與湖泊較類似。在溪流出海口的三角洲,河道甚多分歧,並將上、中游攜來的泥沙沈積。

5 溪流可說是大地的雕塑家,大地在溪流數百萬或數億年的雕塑之下,形成山脈與峽谷,而切割的部分則隨著溪流沈積於下游及出海口,這些沈積物可能在下次的造山運動中再形成山脈。
四、河口及沼澤生態系 河口是指由內陸流出的淡水與海水相互交會的環境,河口地區隨著河川流速的急緩,分別形成溪口林及紅樹林。 海岸附近一年中經常海水或半鹹水所淹沒的地方稱為海岸濕地。在溫帶地區海岸濕地通常包含海灣、瀉湖及含鹽澤地,主要的組成分子為禾草;在熱帶地區這類環境多為紅樹林所佔據。海岸濕地由於養分豐富,為世界生產力最旺盛的生態系之一,故極為重要。

6 離海岸較遠的地方,經常被水淹沒的地區即為內陸濕地,例如夏天的極地寒原,溫帶地區的泥炭苔濕原,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沼澤濕地,甚至河水氾濫地都屬之,目前這些地區大都遭到人類破壞。
河岸或溪流旁的濕地可於驟雨或洪氾期調節水量,可減少洪水出現的頻度,降低洪氾的程度,也可減緩洪水流速並防止河岸遭受沖蝕。濕地除了可以截留河流所帶來的沈積物,並可吸收、稀釋河流中的一些有毒物質,進而改善河水品質。內陸濕地是許多種魚類、水鳥及其他野生物的主要棲息場所,其中不少種類為珍貴稀有或瀕臨滅絕的種類。

7 濕地為一獨特的生態系,有些植物種類以此為分佈中心,故某些植物種類僅見於濕地。濕地是許多鳥類棲息與覆育場所,所以也是賞鳥的好去處。濕地是地下水源的補充站,並且在碳、氮及硫等生態系物質循環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般民眾不瞭解濕地的重要性,常將之視為荒廢地,並將濕地疏濬、填土,變更為耕地,或作為垃圾場,或都市建地、公路及工業用地的一部分。另外將蜿蜒的溪流截彎取直,對溪流旁的濕地也造成莫大傷害。濕地的破壞導致鳥類及其他野生物棲地的喪失,有些種類終致滅絕。

8 台灣生態系 台灣的氣候與植被環境 台灣位於北緯20°50'至25°20,,北迴歸線經過本島中部,故氣候屬於熱帶及亞熱帶,並以高溫、豪雨及多風為其共同特徵。全島南北氣候差異不大。但因中央山脈縱貫南北,3,000公尺高峰以上者多達60座,使氣候成垂直分布。從平原到高山可分為熱帶、亞熱帶、溫帶、及寒帶,加上東北季風及西南季風,使本島氣候變化頗大。此複雜的氣候導致植物種歧異度高。舉凡熱帶、溫帶及寒帶之作物及森林均有,依桑士偉分類法則,本省可分十二類氣候區,現分述如後,但若另僅以七個氣候區分類為:

9 一、北宜地區 本區包括台灣之東北角、基隆、台北縣內及宜蘭縣一部分。此區背山隔海,丘陵多而平原少,終年多雨,平均年雨量在2,000mm至3,000mm間。山區甚至可達4,0OOmm至5,0OOmm,濕度大,日照少,蒸發量少。最冷月份均溫在15℃,最熱月份均溫高達28℃,屬副熱帶型氣候,山麓地帶植被豐富,此區有陽明山國家公園,風景秀麗,並且擁有充沛的稀有植物群落如「淡水竹圍之紅樹林」。 二、北部地區 (桃竹苗區) 本區包括台北縣西北部、桃園、新竹、苗栗及台中一部分,亦多丘陵地,平原狹小,年雨量在1,500mm至2,500mm間,夏季雨多,冬季並不乾旱但多風。尤其新竹沿海一帶冬季季風甚強,故有「新竹風,基隆雨」之諺,此區內之防風林非常普遍。

10 三、西南平原區 本區包括台灣西岸之嘉南平原、台中盆地及高屏平原區,為本省之主要農業區,雨量較少,年雨量在1,5OOmm左右,由山邊向西部遞減到西部沿海約雨量僅達125Omm,雨量集中夏季,佔全年雨量之80%,冬季乾燥,故農田之灌溉水仰賴水庫。最冷月之溫度平均16℃至2O℃,夏季平均溫度高達30℃。 四、恆春半島及蘭嶼區 本區位於本省最南端及離島,包括恆春及蘭嶼。年雨量在1,500mm至2,500mm,集中於夏季,佔全年雨量之90%以上,時有旱災,土地蒸發量大。蘭嶼雨量充沛,最低月份為四月,少於400mm;最多月份是九月,平均溫最冷是2O。C,故本區為典型之熱帶氣候。

11 五、花東海岸區 本區包括花蓮及台東之沿岸平原區是中央山脈及東部縱貫山脈以東狹長之平原區。此區地勢陡峭,溪流短促,夏天受颱風侵襲最為嚴重,年雨量在1,5OOmm至2,0OOmm間,月平均溫在17~20℃。日照量可能因中央山脈之關係,同緯度的台東為43%,而台南為59%;花蓮為38%,而台中為56%。此區之生態環境與台灣西南平原區者迥異。 六、中央山脈區 本區幅地最廣,包括全部中央山脈,海拔1,000公尺以上之高峰數百座,3,000公尺以上高山60座,雨量充沛,平均年雨量大約3,000mm,迎風山坡更高達4,000~5,000mm。氣溫呈垂直性遞減,每差100公尺,溫差0.45℃至0.5℃,

12 以1,000公尺海拔的一月平均溫為11. 5℃,3,000公尺處為2. 5℃;七月時1,000公尺處為21. 5℃,而3,000公尺處為10
以1,000公尺海拔的一月平均溫為11.5℃,3,000公尺處為2.5℃;七月時1,000公尺處為21.5℃,而3,000公尺處為10.5℃,由於溫度之變化頗大,故植被亦呈垂直性分布,由山坡至最高3,000公尺以上之植被分別為闊葉樹林、松林、針葉林及高山草原。 七、台西沿岸及澎湖區 本區包括台灣最西部之沿岸地及澎湖群島,氣候雖類似西南部平原區,但雨量較低僅達1,000mm左右,且雨量80%集中於夏季,平時多風,東北季風來時,其風速更大,受鹽沫飛沙之侵害,平時農作物之生長受到限制,故防風林至為重要。尤其澎湖地區缺高山,水氣無法降落停滯該地,故終年乾旱異常,農業不彰,更談不上天然植被。

13 台灣的植物群落 台灣的陸生生態系主要包括森林生態系及湖泊生態系。由於台灣的氣候依海拔高度的變化而呈現不同的氣候區,故植物群落的分布依海拔高度呈垂直性的分布。 一般言,植物群落的分布可以:(1)形相及(2)生態環境,來分類。以前者來分,本省植物群落可分為高山寒原、森林及疏林三種形相之群落;但若以後者來分則可分為高山寒原、亞高山針葉林、冷溫帶山地針葉林、溫暖帶山地針葉林、溫暖帶雨林、熱帶疏林、熱帶雨林及海岸林及紅樹林。生態環境來區分植被之分布,可得分布如下

14 一﹒高山寒原群落(Alpinetundra)
高山寒原均分布於北方林木界限或高山雪線,北方極地則稱極地凍原,高山者稱高山寒原。本省3500M以上高山均屬此區,如玉山(3,950m)、雪山(3,931m)、南湖大山(3,797m)、中央尖山(3,775m)、馬博羅斯山(3,884m)、秀姑巒山(3,885m)、及關山(3,715m),在此區域冬天積雪,終年受強風侵襲,植物及土壤蒸散量極高,山脊陡且峻,保水力差,形成寒冷而乾燥的環境。此區的植物群落以香柏及高山杜鵑為主,伴生樹種中之木本植物是刺柏、玉山小葉、台灣茶麓子、紅毛杜鵑、白珠樹、巒大花揪、高山金銀花;草本植物約有70種之多,此類草本植物大部分生於灌木叢地帶或附近陰濕地,而山頂裸露地則只有20多種。

15 二、亞高山針葉林群落 此植物群落分布於高山寒原下方至海拔3,000公尺處。因迎風與背風之關係,高冷地迎風帶受強風暴雨之沖擊,地面多裸石,土層淺薄而乾旱,但在避風及緩坡之谷地則陰濕,故形成兩種不同之植物群落,乾旱及裸石地常被高山萱草或稱高山芒所佔有,此地之高山草原因周期性之火災而常呈次極峰群落狀態。另外陰濕的谷地則植物群落豐沛,其中以香柏及冷杉形成兩個單叢。香柏單叢僅見於北部南湖大山、雪山、南部玉山及秀姑巒山等海拔3,800公尺以上山峰之下部谷地中,全部面積僅717公頃,林木較稀,但因樹冠開展而密集,平均樹高12公尺,最高達16公尺,平均胸高徑為35~65公分,最大者可達100公分。

16 柳氏調查雪山之植物群落而發現香柏散生於冷杉之下方而成混交林。認為此乃冷杉與香柏群落之推移帶,亦可認為香柏消長之過渡群落。此林之地被植物多為陰濕性之高山草原,以及遍地繁生之苔蘚植物。至於冷杉單叢,分布較廣且較陰濕性。平均樹高為20~27公尺,胸徑為26~80公分。結構單純,組成簡單,成優勢植被後,林地下植被稀疏,乏灌木或雜草,此因尚待研究。濕潤之林則以苔蘚及卷柏。冷杉林之下方(海拔2,900~3,100公尺)處有鐵杉及雲杉,此為混淆林或過渡帶。 三、冷溫帶針葉林群落 在本省山區海拔2,500公尺至3,000公尺間,溫度已比上兩植物群落區者稍高。

17 最熱之七月份,平均10℃;最冷二月之均溫為2.3℃,雨量豐沛,年雨量約3,400mm。山脊地方常受強風侵襲土壤乾旱,林相較雜。本區之森林以鐵杉及雲杉為主,前者多生於陽坡或近出脊較為乾旱之地區;後者則長於陰坡或陰濕之谷地。林下灌木及雜草稀少,常見之灌木及藤本植物約20餘種。此區之伴生樹種上方為冷杉,下方為台灣扁柏、紅檜、台灣杉、香杉;闊葉樹則有狹葉高山櫟、雲葉、尖葉新木薑子、白花八角及卡氏儲等。本地亦有廣大之高山箭竹單生地,此乃為森林火災後形成。火災後的草生地已成為穩定之植物社會為「亞極峰植物群落。若環境長久不改變或不再有火災發生,則會恢復原來針葉林的景觀,故宜稱「干擾性極峰植物群落。

18 四、暖溫帶針葉林群落 本區植物分布於上述林區之下方,海拔在2,000公尺至1,200公尺間,除針葉林外尚件有闊葉林。風向面溫度較高,冬天平均溫在5.4℃至12.8℃間,夏天均溫在14.3℃至17.8℃間,氣候涼而潮濕。背風面溫度較高,夏季可達22℃。本區植物群落主要樹種為扁柏、紅檜、香杉、台灣杉及肖楠,山坡上方仍有鐵杉及雲杉混入。台灣二葉松及華山松為消長過程中之前期殘留樹種。伴生樹種為次優勢植物,種類繁多。本區植物在消長過程中頻受墾伐或火災,故植物演遞頻繁。初期之先驅樹種為台灣二葉松及赤揚,後來有台灣肖楠等。

19 五、暖溫帶雨林群落 本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冬天平均溫6.4℃至14.7℃,霜期短且罕見,夏天均溫為15.9℃至26.4℃,全年降雨量因地區而異,在2,500nm 至5,000mm間。此林區分布於本省北部者在山區700公尺至1,800公尺間,中南部則為900公尺至2,100公尺。本區之主要樹種為樟科及殼斗科,種類繁多,近70多種。其樹冠之結構可分四層。第一層樹冠高達30公尺,藤本及著生植物甚多,陰濕地之植物則為苔蘚及厥類植物所包,此區之伴生樹種中有落葉樹如胡桃、赤揚、械樹、及香楓等二十五種,另有針葉樹如威氏粗榧、南港竹柏、百日青、松類植物、穗花杉、肖楠、五葉松及馬尾松等。木質藤本有31種,棕櫚科3種,樹蕨植物4種,樹幹生植物21種,及陰濕性草類10種。

20 此外,尚有人工撫育之竹林,如孟宗竹、桂竹、等,均散生於空曠林地間,竹林內之地被植物簡單,並顯有相剋作用,因常人為之干擾,植物消長過程中常有次生林之產生;初期為萱草或稱中國芒,繼之灌木如香楓、械樹、及捺樹等,後由樟料及殼斗科植物入侵後取代而成安定之植物社會。 六、熱帶雨林群落 台灣熱帶雨林群落分布於海拔700公尺至900公尺間,此區終年溫暖多雨,年均溫在25°C,雨量2,000mm至4,000mm。主要分布區為:恆春半島、蘭嶼及綠島。主要之樹種為榕樹屬,及械樹等近百種以上之植物,另有蔓藤類植物及灌木植物共屬156種,充分顯示熱帶雨林植物群落之特性,即種歧異度高、繁雜、且均勻度高。

21 可惜近年來當地居民之濫墾及林業管理機構政策之偏失,假「林相改變」之名義致蘭嶼植物破壞。事實上,蘭嶼是植物的樂園,位置在太平洋熱帶地區,是許多植物種遷徙最佳之中間站,本區植物是介於台灣熱帶雨林與菲律賓及南洋等地熱帶雨林之混淆林,在植物學上非常重要,有待加以要適保育。 七、海岸林植物群落 台灣四面環海,海岸林分布廣,具保護沿岸環境之最大功能。本省之海岸林分兩種,一則為紅樹林,另一為海岸林,均屬海潮植被。多分布於風平浪靜的海河口及海淺處,耐鹽性極高。台灣紅樹林主要分布於淡水竹圍、八里挖仔尾、關渡、新竹紅毛港,與仙腳石。中部鹿港、南部布袋、東石、安平、將軍溪、高雄前鎮及屏東港等。

22 組成分子南北不一,淡水竹圍是水筆仔,中南部以海茄苳、欖李、五梨茭、紅茄苳及細蕊紅樹。其中最後一種已被破壞殆盡。本省之水筆仔主要長於淡水竹圍及關渡地區,1979年曾面臨被砍伐的危機,後幸賴政府裁示應予保護。 一般言,海岸林組成分子較紅樹林者複雜,草本與木本植物均有,尤其以狗牙根最具優勢,白茅、蘆葦、五節芒、海埔姜等為主要植物。 八、熱帶疏林群落 所謂熱帶疏林是泛指森林與草原中間型之植物群落。因氣候變化不一,雨量分配不均導致有長時間的乾旱,表土經常乾燥,然地下貯有地下水,故矮生植物散生於草原間。

23 本省疏林分布的地區,大至於熱帶的沿岸,以禾本科、莎草科為優勢種,並伴生錦葵科、殼斗科、蒲姜及海埔姜等14種植物,草類中寥料及黎科等植物共24種。澎湖地區全部草本及木本植物共121種,其中木本植物僅26種,但固有植物僅13種。 台灣的沼澤生態系 台灣沼澤地主要分布於低窪地區及溪河口處,此沼澤地營養豐富,孵育了多樣性的生物,除了水草及紅樹林外,還提供了水鳥及候鳥的棲息地。譬如,每年有成千上百的稀有候鳥來台灣過冬。台灣的沼澤地雖不少,但已被進行研究的卻不多。大肚溪口及大甲溪口沼澤生態系以及台北縣雙溪口的生態系亦有研究專題正在進行中。

24 一、大甲溪口沼澤生態系 大甲溪口地區沼澤生態系的研究,係針對該地之植物相及伴生動物相之調查,以及鹽分梯度與植群之關係為對象,其研究指出維管束植物計有71科235種,以禾本科植物最多,其中三種稀有植物分別是石龍尾、大安水簑衣、三葉埔姜。伴生的動物相以鳥類為主,共28科67種。生長在潮間帶之甘藻亦為台灣罕見之草澤植物。在高鹽分牠的優勢草澤有蘆葦、水濁、濱雀稗及單葉鹼草等。另外,季節性變化中以雲林莞草為最明顯。溪口地區之植物群落的演替可分成溼生序列,鹽生序列及旱生序列,其演替受人為干擾最甚,尤以火燒及養鴨最為明顯。

25 二、大肚溪口沼澤生態系 大肚溪口南岸草澤計有維管束35科131種,以禾本科居多,常見者有蘆葦、濱雀稗、鹽地鼠尾粟及分布於潮間帶的雲林莞草。此沼澤之植生演替將隨自然淤沙堆高及斷水而趨向中生甚至乾生演替序列。若未受人為干擾最終將演替成吉藍盤、黃槿、林投及朴樹(圖39,40)。此外,因此地具特殊草澤植物相,故棲地變化大,孵育豐富的鳥類資源,但面臨人為經濟活動的壓力,此自然沼澤之保育有待加強。

26 台灣的海岸 台灣海岸沿岸景觀可分為泥岸、沙岸、岩岸及礁岸四類。 (一)泥岸
泥岸主要是由泥質灘地所構成,所謂泥質灘地,是指海水退潮時,潮間帶裸露之泥帶無植物生長者,分佈於河口地區及西海岸的彰化、雲林和嘉義等濱海區域。在大肚溪、濁水溪、北港溪和朴子溪的河口,由於河水攜帶大量有機物在鹿港、成功、東石和布袋等泥質灘地沈積,構成海棲生物良好的食場。常見的有文蛤、西施舌和牡蠣等,都是重要的經濟海產。此外,沙蠶及螃蟹眾多,引來了遷移水鳥,如鷸類和鷺鷥類前來覓食。在雲林、嘉義附近海域懸浮物特多,很適合牡蠣和文蛤的養殖,整齊劃一的蚵架是此處特殊景觀。

27 (二)沙岸 由細沙或貝殼沙組成,分布在澎湖及台灣本島各地,如北部的鹽寮、福隆、金山和白沙灣等地,海岸由白色、金黃色或黑褐色的細沙所組成。由於缺乏有機質堆積,藻類也無法生長,故而沙岸之主要特徵是生物種類稀少,除了螃蟹外,其他生物少見。 (三)岩岸 由各種不同的岩石組成,分布在北部、東北部和東部海岸,岩岸地區由於組成的地質不同,經過季風及海水長期沖刷侵蝕,所造成的景觀也各異,如基隆市附近的千疊敷、野柳附近的海蝕平台和豆腐岩、鼻頭角附近的海蝕地形和東部的石梯坪等,都是典型的岩岸生態系。

28 岩岸植物以固著性大型海藻為代表,綠藻、紅藻和褐藻都是常見的藻類。動物方面可見到岩石上有不少海葵、珊瑚,海水中有很多熱帶魚、海星、陽隧足、螃蟹、蝦子及一些軟體動物。鳥類種類也多,岩鷺是其代表。
(四)礁岸 由各種珊瑚礁石組成,分布在南部的恆春半島。在生態土來說,珊瑚可分兩大類,一類是有藻類共生的造礁珊瑚;另一類為一般常見的非礁珊瑚,沒有藻類共生,生活在較深的海底。在珊瑚礁生態系中,除了共生的藻類外,還有一些固著生活在礁石上的藻類,其形態比岩岸上的藻類為小。在此處動物種類或數量亦多,尤其是魚類,多數具有相當鮮艷的色彩及花紋,可以藉此隱蔽自己和逃避敵害或吸引異性。

29 另外,貝類、海星、海膽、海參、蝦、蟹及海蛇的種類也相當多,而牠們的外表,也多具有美麗的紋飾,構成了多彩多姿的礁岸世界。

30 台灣與世界其它各地區生態系之比較 為了對台灣的生態系有更深入的了解,必須先對世界生態系有一整體性的認識,由宏觀的角度來審視台灣。由前節指出,台灣是一個小島嶼,卻具有多樣化的生態系,縱觀全世界,少見任何一個國家或區域具有相同豐富資源條件。一般而言,台灣以外的其它地區在廣大面積裏經常僅只出現單一的生態環境,:沙漠、熱帶雨林、針葉林……等;而台灣由於其大陸性島嶼的屬性、地理位置、氣候及高山等特殊的條件,形成了由熱帶植物群落到高山寒原等至少九種不同的生態系,可說是涵蓋了整個北半球的主要生態系。

31 台灣地區自然保育 自然保育的意義及目的 天地萬物與生俱來都具有其生存的權力,而每種生物生存在地球上也扮演不同功能與角色,有的扮演生產者,有的扮演消費者,或分解者,它們相互依賴,缺一不可。自然保育就是以人類的力量,儘量保障萬物的存在權,以利生態平衡。 人類在利用萬物時取用了所謂的自然資源,因此人類必須運用牠的智慧以抑制私慾,以保護天地萬物為己任,使萬物得以永生永續進而保障人類的生存,因此保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萬物永績生存而設。譬如紅樹林之保育,可使河口沼澤區有充足的營養鹽,維持豐富的海棲生物,並亦保護了河堤,使河口人民的生命財產得以保障。

32 自然保護區的設置及研究 何謂「自然保護區」?它是指為保存各種自然環境在不受干擾下提供科學研究與教育為目的之地區。由於本省自然條件的複雜性有利於各種生物之繁衍。過去,本省之野生動植物繁多,在日據時代曾有「天然紀念物」或自然保護區之設定。然光復後,因人口的膨脹及工商業之急劇發展,森林及自然環境漸被破壞,導致野生動植物族群逐漸消滅。有識之士已大力呼籲保育工作。 蓋本省之自然保護區都在原始森林或海邊沼澤區內,其涵蓋之地方包括:1.各種森林演替之生育地,2.稀有及瀕臨滅絕之生物種類 之生育地,及3.特殊地質地形及生物之生育地。

33 國家公園的規劃及研究 根據1969年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合會第十次會員大會通過國家公園的定義。其範疇是:
1.在一自然環境內有一個或多個生態系,未曾被開採,或定居而改變其動植物的種類、地形、地質及生育地,且具特殊學術、教育及休憩之價值,或包括優美之自然景觀, 2.該趨勢由國家最高之權力機關,採取防止成排除破壞、開採及居住,且有執行保護景觀及自然美之工作,3.該區准許人民進入以達到啟發、教育、文化及休憩為目的。

34 國家公園即具有代表國家性之自然公園,有特定之自然景觀及生態系,以提供人民教育、文化及休憩的場所,早在日據時代(民國20年)台灣即成立國家公園調查會,並草擬國家公園之地點及辦法。後因太平洋戰爭爆發,使整個保育計畫停頓。政府於民國71年6月公布國家公園施行細則,並於9月1日正式公告。第一個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73年元旦成立,其他已成立約有玉山國家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及金門國家公園。(表3)

35 國家公園名稱 成立時間 園區面積(公頃) 涵蓋範圍
墾丁國家公園 ,631 屏東縣境內 玉山國家公園 ,490 南投、嘉義、高雄、 花蓮四縣 陽明山國家公園 ,456 台北市士林、北投區, 台北縣淡水、三芝、 石門、金山、萬里五 鄉鎮之山區 太魯閣國家公園 ,000 花蓮縣秀林鄉、台中 縣和平鄉、南投縣仁 愛鄉 雪霸國家公園 ,850 台中縣和平鄉、苗栗 縣泰安鄉、新竹縣五 峰鄉、尖石鄉 金門國家公園 ,745 金門本島、列嶼(小 金門)

36 對台灣未來保育工作的方向與作為之展望 自然保育近幾年確漸受社會重視。與保育相關的國內或國際事件,常在新聞媒體的報導中出現,與保育相關的民間團體紛紛成立,各級政府單位或多或少需要參與或執行某些與自然保育相關的政策,政府、學界、或民間更是頻頻針對某些保育問題舉辦研討會與公聽會,使得自然保育這個「領域」顯得熱鬧滾滾。此時有聲音出現,質疑各界對保育的關心是否已步入歧途,甚至走火入魔?社會是否應為了趕時髦而重視保育?某些人是否為保育而保育因而不必理會?在人口擁擠、資源有限、財經徬徨、政治利益爭奪激烈的今天,自然保育究意應佔有何種地位?扮演何種角色?在多種社會力量推擠之下,政府與民間推動自然保育是否遵循著應有的方向?

37 所採取的保育措施是否能達到目標. 要思考這些問題,得先分析台灣的自然保育工作是否有方向;若有,方向是什麼. 是否正確
所採取的保育措施是否能達到目標? 要思考這些問題,得先分析台灣的自然保育工作是否有方向;若有,方向是什麼?是否正確?是否完整得足以替人民及這塊土地保守住長久生存所必須的自然保育? 自然保育的目的 自然資源保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企圖維持各種自然資源的永績性,以供現在以及末來世代的人依當時的需要得以享用,另方面是設法維持環境的健康,以供人類生存所需,避免因環境惡化而受到健康、生命、或財產上的損失。因為資源利用的永績性與人類的生存都是廣面並且長遠的考量,因此自然保育的目的,必須是長程並且對多數人有利的。

38 由前述目的來看,自然保育就像是妥善保存本金,為今天及未來保存生存健康的與經濟發展必須的資源。在這種情形下為保育來推動保育工作,目標是極為正確的。若社會對保育工作重視的僅是要趕搭流行列車,出發點顯然是錯誤的,但若是能達到保育的目的,社會還是會受惠,因此只要政策與行動能落實,動機如何顯然並不重要。 現在自然保育工作的方向性 整體看來,中央政府在自然保育方面有零星的方向,但沒有整體方向。零星的方向性展現在六座國家公園的設立,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育法、水土保持法、環境影響評估法,及各種環境管制法的通過與執行等方面。

39 但這些零星方向上的成果,卻因為政府缺乏整體觀而許多效應不彰的地方,例如每座國家公園內的事權都不統一,眾多土地問題一直沒有解決。例如野生動物保育法之主管單位與執法單位不一,在執行上需要地方政府及警察單位的配合,直到國際壓力與經濟制裁出現,這方面的配合才漸漸改善。在污染防治方面,標準的訂定目的在於維持環境的健康,預防公害,層峰卻毫無科學根據地要求放寬標準。高爾夫球場的申請與核准制度,以及政要對此種運動的癡迷,讓人懷疑政府對自然保育的誠意。 環境影響評估的非專業性 政府的壓力策略 缺乏整體考量

40 如何突破保育瓶頸 國內自然保育工作面臨極為重大的瓶頸。瓶頸的產生主要導因於幾個似是而非的觀念,資訊及人力不足,以及錯誤的政策及決策過程。 第一個錯誤的觀念是認為金錢等於福祉。當人民中最主要的努力目標是尋求溫飽時,金錢的確會帶來福祉,但當不愁溫飽以後,福祉中即常包含著許多精神約滿足;這個階段的福祉並不是揮霍自然資源可以換取的,自然環境的破壞反而會減低民眾的滿足感。 第二個錯誤的觀念是認為經濟開發與自然保育對立。實際上任何社會的經濟活動都得以當地的自然資源為基礎,誤用自然資源至多也只能帶來短期的利益,但那就是殺雞取卵。

41 自然保育主張的是妥善地經營管理自然資源,使多數人能長久享受這些錯誤觀念的導正,必須有足夠自然資源。享用的方法可以是多元的,但絕對應該是永績性的。自然保育主張挑選對社會長期有利的經濟開發。
第三個錯誤的觀念是人定勝天,以為人的設計一定勝過自然的狀況,認為人能改善一切,人才知道什麼是最好的。前述幾個似是而非的保育措施,就是這種錯誤觀念的具體案例。當人已經破壞了一處環境,人應該設法挽回,但在不必要的情況下去干擾自然的運作,一定會導致沒有預期的後G。例如以水泥護岸蓋滿全台灣的河道以後,棕沙燕、魚狗等鳥類就會沒有地方築巢,河中的生物也會大量減少,河流排水的功能可能會改善,

42 但天然河流中其他如散佈種子與養份、蘊育生命、暫時存停地表水的功能會減弱。以巢箱、食檯等人工的方式增加了一種生物的數量,一定會導致其他生物的減少。以人工復育的方式挽救一種生物使之不致於絕種是是重要的工作,但也不能在過程中損害了其他生物或自然環境。 大自然之中,自然環境的功能是全方位的,人的思考,尤其在工程與規劃方面,展現的多半是單一目標的。人們為了提高農業生產而使用各種農藥,沒想到農藥污染了土壤、水源,傷害了生態系,也傷害了人類。要賺錢所以要開發山坡地,但不當地開發山坡地會導致土壤沖刷與崩塌,我們目前處理的辦法是河流中泥沙含量太多時可以建攔砂壩,建了攔砂壩影響了溯溪性魚類的生存時再建魚梯。


Download ppt "淡水生態系統 淡水係泛指鹽度低於0.2%的水體,包括湖泊、水庫、河川等。 湖泊生態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