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香港復康聯會/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學前殘疾兒童網絡 學前特殊需要兒童服務會議 專題討論: 「全校參與推動學前融合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講員:香港明愛學前教育及扶幼服務 明愛香港太平洋獅子會幼兒學校 黃細田校長 梁敏華老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香港復康聯會/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學前殘疾兒童網絡 學前特殊需要兒童服務會議 專題討論: 「全校參與推動學前融合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講員:香港明愛學前教育及扶幼服務 明愛香港太平洋獅子會幼兒學校 黃細田校長 梁敏華老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香港復康聯會/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學前殘疾兒童網絡 學前特殊需要兒童服務會議 專題討論: 「全校參與推動學前融合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講員:香港明愛學前教育及扶幼服務 明愛香港太平洋獅子會幼兒學校 黃細田校長 梁敏華老師 伍樂怡老師 香港明愛 香港明愛 1 1 1

2 內容 融合教育的現況與檢視 全校參與理念與實踐課程調適策略 實踐全校參與的挑戰 反思與建議 香港明愛

3 香港明愛 機構信念 尊重人的尊嚴 盡展所長(長處、成長) 僕人精神 - 謙卑的心(虛心學習,學習虛心) - 專業精神
香港明愛

4 明愛學前教育及扶幼服務 信 念:尊重孩子 孕育愛心 啓發創意 發展潛能 核心價值: 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兒童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信 念:尊重孩子 孕育愛心 啓發創意 發展潛能 核心價值: 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兒童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校 訓:我們要彼此相愛 「你們要彼此相愛,就像我愛你們一樣」 若望福音十五章十二節 香港明愛

5 明愛香港太平洋獅子會幼兒學校 明愛香港太平洋獅子會幼兒學校是香港明愛學前教育 及扶幼服務轄下的一個服務單位。 1997年開辦,傳承機構的使命以有教無類,培育全人為 宗旨,本著天主仁愛的精神,致力在社區內提供適切 的幼兒服務,並推動真理、仁愛、正義、自由與和平。 香港明愛

6 服務範疇與容額 服務類別 容額 幼兒學校 融合服務(兼收弱能兒童計劃) 津貼暫託幼兒服務 津貼延長時間幼兒服務 100 12 1 14
香港明愛

7 學前融合教育 幼兒中心兼收弱能兒童計劃 自一九七八年起社會福利署開始在幼兒中心推行兼收弱能兒童計劃,為年齡介乎於2歲至6歲以下的輕度殘疾兒童提供訓練和照顧,協助他們盡量融入正常的學前環璄,使他們日後有更大的機會融入主流教育。 香港明愛

8 幼兒中心兼收弱能兒童計劃 每間參與計劃的幼兒中心,每取錄六名殘疾兒童, 可增聘一名特殊幼兒工作員,為這些兒童提供特 別的個別和小組訓練活動。
社會福利署的中央醫療輔助課臨床心理學家、職 業治療師和物理治療師以及地區言語治療服務隊 的言語治療師亦提供支援。 香港明愛

9 「全校參與」 根據二零零三年教育統籌局「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單張所述:
「全校參與」是指全校上下一心,在不同層面、不同角色來互相支援,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在過程中,建立一個包容、和諧共融環境和文化。 香港明愛

10 「全校參與」 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透過培訓,了解及接受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而學生、家長需要彼此諒解,發揮互諒互讓的精神。學校應定期檢視進程及成效,以便作出改善。 香港明愛

11 融合教育的意義 根據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1997)所述:
融合教育最大的意義在於使學校和所有學童了解社會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和能力,從一同學習和生活中,學會接納、了解、互信和互助,體會到不同的人如何克服困難,挑戰自己,建立信心。 香港明愛

12 融合教育的意義 融合教育不單造福有特殊需要的學生; 更重要的是它給予一般學生了解殘疾人士需要的機會,達致更公平和互助的學習環境。
融合教育不單造福有特殊需要的學生; 更重要的是它給予一般學生了解殘疾人士需要的機會,達致更公平和互助的學習環境。 香港明愛

13 檢視學前融合教育的推行情況→兼收輕度弱能幼兒服務輔導教學計劃流程
觀察及紀錄 預備教材及教具 進行輔導教學 介紹學習項目 提示/獎勵兒童 獎賞/鼓勵兒童 記錄兒童表現 達到成功標準後,繼續進行下一教學步驟 與普通班的老師及家長協助進行教學 完成全部學習 步驟 檢討兒童進度 檢討教學成效 記錄及報告進度 利用評估資料,計劃下一學習目標 訂定長、短期學習目標 訂定每一學習範疇的基本技能 選定目標 行為 將目標行為分拆為多個細小而具體的步驟 編排教學 活動 選定獎賞的方式及程序 設計個別 學習計劃 進行輔導 教學 教學 評估 訂定 基線 查閱心理 評估報告 使用兒童能力測量表進行基線評估 鑑定學習 範疇 編製個別 紀錄 香港明愛

14 檢視學前融合教育的推行情況 兼收服務兒童的個別學習計劃(IEP) 香港明愛 14

15 檢視兼收服務的個別化教學與課堂教與學 課程安排 學生能力 課堂進度 學習效果 行為問題 香港明愛

16 明愛課程推行及評估流程 13個主題綱目+ 因應兒童興趣 而臨時介入的主題 課程 評估 編排 課程指引 兒童成長 ~融匯各家 進度與表現
~參照學前教育 課程指引 ~融匯各家 教育理論 課程 編排 評估 兒童成長 進度與表現 課程及教 學方法 推行 多元教學 模式 配套計劃: 品德培育 家長參與 社區資源 特殊計劃 修訂 香港明愛

17 反思校本課程及照顧個別需要 *兒童的能力 *兒童的生活經驗 *啟發全人發展 香港明愛 10-1-09 實施課程調適策略
幼兒教育課程 vs 兼收個別學習計劃課程 *兒童的能力 *兒童的生活經驗 *啟發全人發展 實施課程調適策略 香港明愛

18 課程調適模式 (Hoover & Patton,1997)
界定法定課程的意涵 依據學生學習特質決定課程調適的需求 辨識需要調適的特定課程元素 執行課程調適計劃 偵測學生學習表現與行為改善 評鑑課程調適成效 課程類別 課程元素 前置期 計劃期 執行期 評鑑期 教學策略 教學情境 學習內容 學生學習表 現與行為 香港明愛

19 全校參與理念→實踐課程調適策略 輔導老師編排輔導課程—突破學習障礙,發展潛能 香港明愛 19

20 依特殊需要幼兒的個別需要,將IEP目標融入班中課程 個別評估,然後訂定特殊需要幼兒長短期目標
輔導老師與班任老師協作教學流程 思考及設計普通班級的課程教案計劃及各活動(與班老師一起協作共同備課) 將課程進行分類(例行性的活動、計劃性的活動)(輔導老師自行分類) 將班級中的特殊需要幼兒的IEP加以 彙整 依特殊需要幼兒的個別需要,將IEP目標融入班中課程 檢核特殊需要幼兒是否在課程中達到目標(再作調適,從中考慮是否需作 個別輔導) 例如:活動時間、主題課程、慶典活動、混齡活動、戶外活動 例行性活動: 時間表上的活動 計劃性活動: 教學的活動 整理以班課程為主的每月IEP教學計劃 觀察幼兒能力與尋找適合融入目標的機會及課程。 在課程進行的同時,對特殊需求幼兒進行評量或檢核 老師依照班級幼兒興趣、喜好及能力進行課程活動,以便在此過程中達到提升特殊需要幼兒能力 提升幼兒能力,教師不需另外進行特殊需要幼兒個別教育及個別評量 個別評估,然後訂定特殊需要幼兒長短期目標 找出兒童未能在小組中學習的個別目標,實施個別訓練(加入IEP中) 香港明愛

21 實施學與教策略(一) 教學調適 綜合課程:規劃多元教學策畧與學習體驗
實施學與教策略(一) 教學調適 綜合課程:規劃多元教學策畧與學習體驗 配合班內學習主題、學習內容和環境,教師將弱能幼兒個別發展目標融入各種遊戲活動和角落教學,為課堂的學習環境、課室活動內容設定目標,確保幼兒所學到的技能,能夠運用在實際的生活環境中。 例子(一): 班課程:認識夏天天氣熱—製作凍飲品活動 IEP學習目標融入活動中,例如:說出三個程序。(首先…跟住…最後…)/前三指握匙羹。 香港明愛 21

22 實施學與教策略(一) 教學調適 例子(二): 班課程:秋天單元—認識樹葉;用搜集回來的樹枝樹葉作合作畫, 學習空間概念,分類的能力。
實施學與教策略(一) 教學調適 例子(二): 班課程:秋天單元—認識樹葉;用搜集回來的樹枝樹葉作合作畫, 學習空間概念,分類的能力。 融入IEP學習目標:與人合作,從中感到愉快;能依指示工作; 辨別上下、多少概念和分類能力。 例子(三) 班課程:認識秋天的活動─燒烤;學習燒烤時需要注意的事情。 融入IEP學習目標:食物單購物─挑選能力;與人合作,增進 良好互動;增加詞彙(問句─你想食乜嘢?) 香港明愛 香港明愛 22 22

23 實施學與教策略(二) 課堂管理 綜合角落活動能讓幼兒自發學習,增強同儕互動學習的機會,弱能幼兒能自然地參與活動,兼顧幼兒在個別發展上的能力、興趣與需要, 課堂學習 香港明愛 香港明愛 23 23

24 配合學習主題,善用社區資源,實地觀察學習。教師在教與學的過程採取互動學習,有助學生建構知識,達到照顧兒童個別需要及興趣。
社區學習 配合學習主題,善用社區資源,實地觀察學習。教師在教與學的過程採取互動學習,有助學生建構知識,達到照顧兒童個別需要及興趣。 香港明愛 香港明愛 24 24

25 實施學與教策略(三) 朋輩支援 學習氣氛:提升互動,尊重差異 環境設計:按主題及兒童需要,設計學習角落 香港明愛 10-1-09
實施學與教策略(三) 朋輩支援 學習氣氛:提升互動,尊重差異 環境設計:按主題及兒童需要,設計學習角落 香港明愛 香港明愛 25 25

26 透過老師協作安排活動, 提升朋輩互動,彼此互相尊重。
教師提供建構性的互動,使弱能兒童學習新的行為模式,同時也使其他兒童透過同儕之間的互動和學習,學習接納與培養同理心。 以小組學習形式、混合年齡活動,讓弱能幼兒有機會接觸不同年齡的幼兒,促進社群發展。 香港明愛 香港明愛 26 26

27 實施學與教策略(四) 評估調適 學習評估:多元化評估方法評量幼兒表現 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制定持續性的學習評估,
實施學與教策略(四) 評估調適 學習評估:多元化評估方法評量幼兒表現 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制定持續性的學習評估, 採取多元化及持續評估,例如:兒童學習檔案、課 程單元評估、每季季報、每學年身心發展評估等, 讓教師多方面了解兒童發展和需要,從而檢討教學 方法和成果,為兒童提供合宜的學習方法,幫助他 們發展潛能。 香港明愛 香港明愛 27 27

28 反思實踐全校參與成效 推廣關愛文化,照顧不同學生的進度 優化教學活動,關顧幼兒個別差異 從生活環境中學習,支援特殊需要幼兒
加强協作輔導,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香港明愛

29 實踐全校參與的挑戰(一) 支持及反對者的爭議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教育表現 (學習成效和社會行為) 普通學生的教育成效 教師及教學品質的影響
家校協作 社會資源 香港明愛

30 實踐全校參與的挑戰(二) 教師的信念與態度 教師的信念和準備度,影響教師照顧特殊需要兒童的教學自信
教師對融合教育理解不深和刻板定型思想,造成負面和抗拒的反應 香港明愛

31 實踐全校參與的挑戰(三) 團隊協作 共同備課時間 輔導教師和班任教師對特殊需要學生需要的看法 教師人手流動的影響 教師培訓
香港明愛

32 反思/建議(一):學校政策 建立學校共融文化 ─ 尊重每一個學生均有接受同等教育的機會,而且提供有質素的教育。 訂定學校政策 ─
教師、家長需共同了解校方運用不同的資源照顧和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提供教師培訓 ─ 配合學校資源,改變教職員對融合教育協作思維的範式轉移。 香港明愛

33 反思/建議(二):協作團隊 1 + 1 > 2 (共力 Synergy) 3 S:Shared Good Practice
學前融合教育,班任教師與輔導教師扮演的角色是同等重要 1 + 1 > 2 (共力 Synergy) 3 S:Shared Good Practice Shared Values & Visions Shared Leadership 班任教師及輔導教師由協作備課 → 協作教學 教師有更大的自主和動機自我實現,發展教師專業 香港明愛

34 反思/建議(三):各持份者理念 政策 : 融合教育 → 全納教育 教師培訓 正視家校文化的差距 → 家長參與/支持
政策 : 融合教育 → 全納教育 教師培訓 正視家校文化的差距 → 家長參與/支持 需增強或促進父母的育兒能力, 支援家庭需要,給予適切輔導,發揮家庭功能 香港明愛

35 反思/建議(四):範式轉移 融合教育的模式,會因應校本情況而轉變 在現有的經驗上持續反思改進 發展與其他專業夥伴的協作 運用學習資源
香港明愛

36 總結 社會經濟環境和政治環因素均影響教育政 策,推行融合教育是需要結合社會、學校、 家長的資源,藉著不同專長的人協作,以 擴濶和統整兒童學習經驗。 透過有計劃的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照顧學 生學習差異的專業能力;確保輕度弱能幼 兒能與普通幼兒一同共融學習,讓他們得 到平等照顧、教育和訓練的機會,建立關 愛共融的文化。 香港明愛

37 教育統籌委員會(2000):《教育制度改革建議,香港:香港 特別行政區
參考資料 教育統籌委員會(2000):《教育制度改革建議,香港:香港 特別行政區 UNESCO(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 織), at the UN- Committee on Rights of the Child - October 6, Centre for Human Rights, Geneva. 大同學習村:「共融校園指標」、「全校參與」 香港明愛

38 謝謝! 請惠賜意見 香港明愛


Download ppt "香港復康聯會/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學前殘疾兒童網絡 學前特殊需要兒童服務會議 專題討論: 「全校參與推動學前融合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講員:香港明愛學前教育及扶幼服務 明愛香港太平洋獅子會幼兒學校 黃細田校長 梁敏華老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