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章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章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2 第一节 身体形态测量概述 一、身体形态测量中常用的定位术语
人体的姿势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因此,在阐述人体各部形态结构的关系时,都以标准的解剖姿势加以说明。 标准的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两脚并拢、足尖向前、两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相对、两下肢自然并拢。

3 (1)正中面与正中线: (2)矢状面: (3)额状面: (4)矢状轴: (5)额状轴: (6)腋中线: (7)上与下: (8)前与后: (9)内侧与外侧: (10)近端与远端:

4 二、体表划线 (一)胸部体表划线 1.前胸壁 (1)前正中线(胸骨中线) : (2)锁骨中线(左、右): (3)胸骨旁线(左、右):

5 2.侧胸壁 腋前线(左、右): 腋中线(左、右): 腋后线(左、右): 3.后胸壁 后正中线: 肩胛线:

6 (二)腹部体表划线 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脐的水平线与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四个区。有时也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个区。即上面的水平线为横贯第十肋骨下缘的连线,下面的水平线为左右髂前上棘的连线。左右垂线是通过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连线的中点所做的垂线。

7 三、人体主要测量点 形态测量的测量点,大多根据骨性标志(即骨的隆凸、结节、骨骺的边缘等)确定,另一些根据皮肤皱褶、皮肤特殊结构和肌性标志确定。

8 (1)头顶点: (2)头后点: (3)头侧点: (4)枕外隆凸点: (5)眉间点: (6)耳屏点: (7)颏下点: (8)颈点: (9)喉结节点: (10)胸上点:

9 (11)胸中点: (12)胸下点: (13)乳头点: (14)脐点: (15)肩胛骨下脚点: (16)耻骨联合点: (17)髂嵴点: (18)髂前上棘点: (19)肩峰点: (20)桡骨点:

10 (21)桡骨茎突点: (22)尺骨茎突点: (23)桡侧掌骨点: (24)尺侧掌骨点: (25)指尖点: (26)大转子点: (27)膑骨中点:

11 (28)胫骨点: (29)内踝点: (30)外踝点: (31)跟点: (32)外侧趾骨点: (33)内侧趾骨点: (34)趾尖点:

12

13 四、身体形态测量注意事项 (一)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 1、测量仪器的精密度和灵敏度
任何测量,都应保证使用仪器的精密度和灵敏度,尤其是大规模的群体测量,必须统一测量器材,同时,使用前应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校正。

14 2、测量的姿势和方法 进行人体测量时,受试者的姿势和测量人员的测量方法的规范化极为重要。测量过程中,受试者姿势每一细微变化或测试人员对测量部位的定点稍有疏忽,都将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能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测量。 3、测量的时间 测量的时间,对测量结果有着一定的影响。比如身高和体重在一天中的变化比较明显,因此,最好在早上或上午测量。另外,人体围度的变化,受运动的影响较大,尤其是臂围、腿围和胸围。运动骺由于毛细血管充血,肌肉体积增大,测量结果会大于安静时。若在运动后测量围度,应让受试者休息20~30分钟。大规模的群体测量,应对测量时间作出统一的规定。

15 (二)身体形态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 1、受试者须知
(1)除头部测量及坐高测量取坐姿外,其他测量一律取直立姿势,并注意保持耳眼水平位(即左右耳屏点与眼眶下点在同一水平面)。 (2)受试者男性着装为上身裸露、下着短裤、赤足;女性为上着背心、下着短裤、赤足。 (3)测试前受试者应排便排尿。

16 2、测试者须知 (1)在未提出特殊测量要求时,测试者一般测量受试者的右侧肢体。
(2)测量仪器要保持清洁,测量前必须检验校正测量仪器。在经过一定人数的测量后,必须随时校正仪器,保持测量的精度。 (3)掌握测量方法,熟悉测量点。精度要求较高的小样本测量,可由专人在受试者身体上标出测量点,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身高、体重等易受时间因素影响的指标,一般在上午10点左右测量为宜。 (4)测量仪器读数时,测试者的视线应垂直于测量仪器上的标度部分。 (5)测量长、宽、围度时,以cm(厘米)为单位;皮脂厚度以mm(毫米)为单位;体重以kg(千克)为单位。测量与记录一般取小数点后一位。 (6)测量中,应注意尽量减少测量误差。长度测量,身高及较长的身体部位精确值0.5cm,其余肢体环节长度精确至0.2cm,体重测量精确至0.1kg。

17 第二节 体格测量与评价 体格测量是指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是研究人体外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水平等必不可少的方法手段。

18 一、体格测量

19 (一)量度测量 1.体重 概念:体重是指身体的重量。体重包括脂肪重量和非脂肪重量(又叫去脂体重)。
意义:体重是反映人体营养状况和肌肉发育程度的指标。它受年龄、性别、生活水平、体育锻炼、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变动较大。 例如一日内体重变化是晨起时最轻,午饭后最重,晚睡前体重开始下降。标准体重不仅对普通健康人重要……

20 测量仪器:杠杆式体重计,仪器误差步超过0.1%,即每100kg误差小于0.1kg。测试前应校验体重计的灵敏度及精确度。
注意事项:测量时要求被测者在测量前排空大小便。男生穿短裤,赤足。女生穿短裤和背心或短袖衫。上下体重计时动作要轻。每测100人后要对体重计进行校正。一般在上午十点左右进行测量。

21 (二)长度测量 1.身高 是人体在立正姿势站立时从头顶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
它受年龄、性别、种族、地区、生活水平、体育锻炼、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影响最大。 一天内身高的变化是晨起最高,傍晚最低,可相差2厘米。这是因为一天的活动和体重的压迫,使椎间盘变薄,足弓变浅,脊柱弯曲度增加所致。 测量仪器:身高坐高计(仪器误差每米不得超0.2m)。使用仪器前应校对零点,同时检查立柱是否垂直,连接处是否紧密,有无晃动,零件有无松脱等情况,若有故障,应及时纠正。

22 测量方法:被测者取立姿,自然挺胸直立靠在身高坐高计的立柱上,肩部放松,上肢下垂,手伸直,手掌指尖贴在大腿外侧面,下肢自然伸直,左右两跟并拢。两足尖分开约30~40度角。头部保持在眼耳平面(即眼的外眦在耳屏上缘水平线),两肩胛间、骶骨和足跟三者靠在立柱上呈一线。测量者站在右侧,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压在被测者的头顶。两眼与水平压板呈水平位:进行读数。测量误差不超过0.5厘米。 注意事项:身高坐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测量时应注意足跟、骶骨部和两肩是否靠近立柱。水平压板与头顶接触时,松紧要适度。

23 2.坐高 坐高指人体呈坐位姿势时,头顶点至座板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坐高反映了躯干的长度。躯干的长度可间接反映内脏器官的发育状况。另外,用坐高与身高的比、坐高与体重的比,还可评价人体体型及营养状况。 测量仪器:身高坐高计

24 测量方法:令受试者坐于身高坐高计座板上,躯干与头部自然正直,保持耳眼水平位,骶骨及肩胛间紧贴立柱。上臂自然下垂,大腿与地面平行并与小腿成直角,注意不要用手撑座板。测试者将水平压板沿立柱缓慢下滑,轻压受试者头顶部,两眼与压板呈水平位时读数并记录。 注意事项:座板平稳固定。坐高计的放置高度应根据受试者小腿长短加以调整。可使用垫板以保证受试者双足平踏地面或垫板,大小腿呈直角。其它注意事项参照身高的测量。

25 3.颈长 指颏下点至胸上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4.项长 指枕外隆凸点至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5.上肢长 指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至中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26 6.上臂长 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至桡骨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7.前臂长 手臂自然下垂时,桡骨点至桡骨茎突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8.手长 桡骨茎突点与尺骨茎突点在掌侧面连线中点(此点相当于腕关节远端腕横纹中点)至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27 9.中指间距 两上肢向左右坐水平伸展时两侧中指尖点的直线距离.。 测量仪器:指距尺或带滑板2m以上有刻度的钢尺。每米误差不超过0.2cm。 测量方法:将测量尺固定在平台上,受试者两脚分开,两臂测平举,上肢伏在测量尺上,一手指尖点固定于零位,另一侧上肢尽量向侧伸展,手掌(掌心)、臂、胸紧贴尺面,两臂成一直线,测试者面对受试者,测量两中指间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28 10.手足间距 人直立时手臂尽量上举,中指间至足底平面的垂直距离。 测量仪器:直立标尺,或把带尺垂直固定在垂直于地面的墙上。 测量方法:令受试者直立于标尺杆侧,右上肢贴近标尺尽量上举,此时双足并拢,不得提脚踵。量取右手中指间至足底平面的垂直距离。

29 11.下肢长 股骨大转子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在体育测量中习惯称为下肢长B(学名大转子高)。因大转子点不易确定,还可采用以下方法表示下肢长: (1)身高-坐高 (2)髂嵴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H(学名髂嵴高)。 (3)臀纹线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C(学名臀纹线高) (4)髂前上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A(学名髂前上棘高)

30 12.小腿长+足高 大小腿屈曲90度时,胫骨点至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3小腿长 大小腿屈曲90度时,胫骨点至内踝点之间垂直距离。 14.跟腱长 小腿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至跟点的垂直距离。 15.足长 足跟点至趾尖点间的直线距离。

31 (三)宽度测量 1.肩宽 肩宽表示肩的长径,它与体重、胸围等指标有关,是反映体型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形态测量的常用指标。
使用器材:测径规 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测试者在受试者的背面,先用两手拇指沿左右肩胛骨的肩胛冈,自内向外摸到肩峰外侧缘中点(肩峰),然后用测径规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32 2.胸廓横径 通过测量胸廓可以评价胸廓的形态特征及发育程度。 使用器材:测径规 测量方法:受试者取立位姿势,量臂外展60度左右。测试者站在受试者对面,将测径规的两端置于腋窝腋中线与第四肋骨或乳头水平线交点的位置,在平和的呼气之末读数。

33 3.胸廓前后径(矢状径或纵径) 使用仪器:测径规 测量方法:测试者站立在受试者左侧面,令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臂放松下垂。测试者将测径规的一段置于胸骨与第四肋关节水平处,另一端水平置于背侧后正中线的对应棘突上,测量前后两点间的距离。

34 4.骨盆宽 使用器材:测径规 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肩放松。测试者站在受试者前面,用食指摸到髂嵴点(骨盆最宽处),用测径规量取两测点间的距离。

35 5.手宽 使用器材:测径规或带游标的直尺 测量方法:测试者站在受试者对面,令受试者将手平置于桌面上,测量第五掌骨小头和第二掌骨小头之间的距离。 6.足宽 测量方法:令受试者全足踏在凳面上,测量第五趾骨小头至第一趾骨小头之间的距离。

36 (四)围度测量 围度也是用来评价身体发育的常用指标。围度指标受年龄、性别、劳动和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由于肌肉较为发达,身体各部的围度比一般人要大(除腰围外)。

37 1.胸围 胸围反映呼吸器官、胸部肌肉和脂肪的发育情况。 使用器材:每米误差不超过0.2cm的带状皮尺。 测试方法: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两上肢自然放松下垂。测试者面对受试者,将带尺上缘径背部肩胛骨下脚下缘绕至胸前。男性和乳房未发育的女性,带尺的下缘可经乳头点测量,而乳腺已发育的女性,则带尺下缘应经乳头上方的胸中点(第四胸肋关节)测量。

38 2.呼吸差 呼吸差未最大吸气时胸围值与最大呼气时胸围值的差数。 使用器材:每米误差不超过0.2cm的带状皮尺。 测量方法:体位及带尺所放置的位置都同上。令受试者深吸气后测量胸围,之后令受试者尽量将气呼出,再测其胸围。吸气时胸围值减去呼气时胸围值即为呼吸差。 经常参加运动的人,呼吸差较大,运动员的呼吸差平均约7~10cm,一般人平均5~7cm。从事游泳,中长跑和角力运动的运动员呼吸差更大。

39 3.臂围 (1)上臂紧张围与上臂放松围:臂围反映上臂肌肉发达的程度。一般测量上臂肌肉收缩和放松时的围度。 使用器材:每米误差不超过0.2cm的带状皮尺。 测试方法:受试者站立姿势同上。令受试者将左上臂斜向前方平举(约45度),掌心向上握拳并用力屈肘。测试者站在受试者的对面,将带尺绕肱二头肌肌腹最粗处量取上臂紧张围;带尺的位置不便,让受试者将肘关节伸直,臂下垂,再测量上臂放松围,分别记录。 (2)前臂围 使用仪器:每米误差不超过0.2cm的带状皮尺。 测量方法:前臂伸直下垂,用带尺在前臂最粗的位置测量。

40 4.腰围 腰围主要反映腹壁肌和腹部脂肪的情况,当腹壁肌肉紧张度降低或腹部脂肪堆积过多时腰围会增加。体育锻炼可使脂肪减少,腹部张力提高,因而可使腰围减小。 使用仪器:带状皮尺 测试方法:测试者站立在受试者的右侧或对面,将带状尺水平放在髂嵴上方3~4横指的位置(相当于腰部最细处)测量。

41 5.腿围 (1)大腿围 (2)小腿围

42 二、体格评价 体格评价可直接用测量获得的数据作出绝对值评价,也可把测量数据转换为指数作出评价。
形态指数是根据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和相互内在关系,把两项或两项以上指标的测量值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的相对值。 用形态指数作出身体发育水平的评价时,可以使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和种族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的评价建立在对等条件之上,使互相之间的比较更具科学性。 因此,形态指数在评价身体生长发育和运动员选才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目前国内外常采用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价。

43 用形态指数进行体格评价时,先计算出形态指数,然后用离差法、百分位数法对形态指数划分等级,制订出体格评价标准。
在制订评价标准时,必须考虑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少年应按类别和年龄分别制订评价标准。 国外的一些评价标准不宜直接引用于中国人,而且不是所有的指数对任何性别和年龄的被评价者都是越高越好。

44 (一)描述人体各环节长度的指数 1.上肢长/身高×100 2.指距/身高×100 3.坐高/身高×100 4.前臂长/身高×100
5.下肢长/身高×100 6.足长/身高×100 以上几种指数主要通过有关长度与身高之比,来衡量各环节长度的相对值。指数大,相对较长。其他指数的求法可根据评价的需要而定。

45 (二)描述人体各环节宽度的指数 1.肩宽/身高×100 2.骨盆宽/身高×100 3.腰宽/身高×100 4.手宽/身高×100
5.足宽/身高×100 以上几种指数主要通过有关宽度与身高之比,来反映人体各部位的发育程度。指数大,身体相对较宽,体格较强壮。

46 (三)描述人体各环节围度的指数 1.胸围/身高×100 2.腰围/身高×100 3.上臂放松围/身高×100 4.上臂紧张围/身高×100
5.大腿围/身高×100 6.小腿围/身高×100 以上几种指数主要通过有关围度与身高之比,来评价胸、腰、上臂及大、小腿的相对围度。指数大,相对较粗壮。它们是反映人体各部位发育程度的常用指数。

47 (四)描述人体整体发育水平的指数 1.克托莱指数 体重/身高×100
该指数是被称作“人体测量之父”的克托莱提出的,它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作为相对体重或等长体重来反映人体的围、宽、厚度以及机体组织密度,又称作肥胖系数。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身体的充实度,指数越大,相对体重越大。 该指数一般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但同年龄不同个体、群体、种族和地区的指数会有较大的差异。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身高和体重的非等比增长,男女性该指数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见图3-18。

48 2.维尔威克指数 (体重+胸围)/身高×100 该指数是1920年维尔威克提出的。是体重与身高纸币和胸围与身高之比两个指数的和。 反映了人体长、围、宽、厚度和组织密度,与心肺和呼吸机能密切相关。身高、体重、胸围是衡量体格发育状况和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三者的结合,可以说明人体的充实度和发育发达程度。因此,它不仅是体格、体质的评价指数,而且也是一个很好的营养评价指数。图3-19

49 3.劳雷尔指数(体重/身高3×1007) 它反映了肌肉、骨骼、内脏器官及脂肪组织的发育状态,作为显示人体充实度和营养状况的指数被广泛采用。 4.利维指数( ) 判断人体的充实度和营养状况。

50 5.贝利迪西指数 是一个修正值。判断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 6.布罗克指数 [体重-(身高-100)] 是一种确定一个人身高与体重比例的公式。

51 (五)人体比例 (1)身高中点维耻骨联合上缘。 (2)指尖距与身高等长。 (3)坐高与身高比例。一般用“坐高/身高×100”这一指数研究评价人体体格、体型特征。52以下是短躯型,52~53为中躯型,54以上为长躯型。

52 第三节 身体成分测量与评价 人体主要由水、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组成。人体各组成成分的相对平衡,对有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维持健康水平极为重要,因此,对身体各种成分的测量一直受到医学领域的重视。 身体成分的测量与评价主要是对人体脂肪进行测量与评价。脂肪成分过少的人,表明营养不良或有某种疾病;而脂肪成分过多的人,则表明运动不足、营养过剩或有某种内分泌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53 身体成分的测量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方法主要用于尸体解剖分析人体脂肪含量。活体脂肪成分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测量。
身体成分的间接测量法主要有水下称重法、电阻抗法、超声波法和皮褶厚度法。

54 一、身体成分测量 (一)皮褶厚度法 皮褶厚度法是用皮褶厚度计测量身体某些部位的皮褶厚度,再计算体密度、体脂百分比、体脂重和瘦体重的方法。它比水下称重法简便易行,仪器请便,容易携带,适宜于群体测量。

55 1.皮褶厚度测量法 测量仪器:皮褶厚度计。测量前应将校验砝码挂于钳口,将指针调整至红色标记可读的15~25mm范围内。每次测量前将指针调至零点。

56 测量方法:受试者取站位,裸露被测量部位,测量者用拇指和食指将测量部位的皮皱捏起,然后使皮脂计的两接点距离捏指端一厘米处钳住皮肤,待指针停止后,立刻读数,取至0.5毫米单位。各部位可连续测量三次,取两次中间值或两次误差不超过5%。

57 测 量 部 位: 臂部:在肩峰顶和鹰嘴突之间肱三头肌中点垂直捏起皮褶。皮褶走向与肱骨平行。
肩胛部:在肩胛下角1~2厘米处,与脊柱呈45角捏起皮褶。 腹部:脐水平线与腋中线相交处,皮褶走向水平。 髂部:髂嵴上缘与腋中线相交处上方约1cm处,皮褶走向稍向前下方(在腋前线向下延伸与髂嵴上相交点垂直捏起皮褶)。 大腿部:大腿前部股骨中点处,皮褶走向与股骨平行。

58 2.计算方法 (1)计算身体密度(D):将测得皮褶厚度数值代入体密度推算回归方程式(下表)计算身体密度。
F%=(4.570/D-4.142)×100 日本长岭-铃木推算身体密度公式 表中:D---体密度(g/mL) X1---肩胛部与臂部皮脂厚度之和(mm) X2---腹部皮脂厚度(mm) X3---髂部皮脂厚度(mm)

59 (2)计算体脂百分比(F%) (3)计算体脂重(F) F=W×F% 其中:W为空气重体重(kg) (4)计算瘦体重(LBW) LBW=W-F

60 (二)水下称重法 水下称重法是根据阿基米德定律。
水下称重法测量身体成分较为复杂,需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不适宜大面积地进行群体测量。但水下称重法计算体密度的方法有效性和可靠性较高,常作为效标用来检验其他身体成分间接测量方法的有效性。

61 1.水下称重测量法 测量仪器:水箱、称重仪、恒温仪、水温计、肺活量计、体重计。 测量方法: 测量前2小时之内不得进食,并排空大小便。
令受试者着游泳衣测量空气中体重。 测量肺活量的值,将测量结果乘以表以表3-2中的相应的肺活量指数,并换算成标准状态下肺活量。

62 进入水下称重器水箱之前,先淋浴全身及头发,全部湿透。
进入水下称重器水箱,坐于称重器坐位上,排除身体表面及衣裤中的气体。 深吸气后将肺内气体尽量呼出,然后闭起将头浸没在水中,至水中气泡全部排出,身体不要摆动,读出称重仪上的读数。测量完毕,立刻记录即时水温。计算时,按照记录的即时水温查水的密度。

63 2.计算方法 (1)计算体密度Db: 式中:Wa-空气中体重,kg;Ww-水中体重-水中附加物重量,kg;Dw-测定时水温所对应的水密度,kg/L;Rv-肺残气量(L),男子Rv=肺活量×0.24,L;女子Rv=肺活量×0.28,L;0.1=肠残气量,L。

64 (2)计算体脂百分比(F%) F%=(4.570/Db-4.142)×100 (3)计算体脂重(F) F=W×F% 其中:W为空气重体重(kg) (4)计算瘦体重(LBW) LBW=W-F F=Wa×F%

65 (三)生物电阻抗法

66 二、身体成分评价 据有关研究报道,我国青年男子体脂百分比一般在10~15%,女子为20~25%。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脂百分比有所增加,中年时期最高。 我国目前对身体成分评价尚无统一标准。表3-5(P99)日本人用皮下脂肪厚度评价肥胖程度的标准,仅供参考。 1975年库茨尔曼介绍了一种体脂百分比简易测量法,根据皮褶厚度总和查表估价体脂百分比。可以查表3-7。

67 第四节 体型的测量 一、体型测量概述 体型是指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性体质、营养、环境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形特征。
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与脂肪积蓄程度是判断体型的主要依据。体型测量在人类学、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体育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68 (一)测量体型的意义 通过对体型的研究,了解各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发育特征,可以估计身体的结构和组成,估计健康状况及免疫功能,对运动员选材则有更直接的帮助。 体型肥胖者易患高血压、脑溢血,故过去称其为卒中型;细长型则易患肺结核,故称其为结核型。 研究证明,许多专项运动成绩与体型相关。所以体型的测定可为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69 (二)体型的分类 体型分类的依据是人体脂肪、肌肉、骨骼发育发达的程度。根据其发育的程度可分为7个等级,用1~7数字表示。第一位数字表示内胚叶成分,第二位数字表示中胚叶成分,第三位数字表示外胚叶成分。

70 图3-24 Shetdon的三种体型 A. 内胚层体型(肥胖型) B. 中胚层体型(运动员型) C. 外胚层体型(细长型) 目前较为流行的体型分类法是:根据来自胚胎的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胚层的组织成分所占的比例,将体型分为内胚层体型(endomorphy),又称肥胖型体型;外胚层体型(ectomorphy),又称瘦削型体型。中胚层体型(mesomorphy),又称强壮型或运动员型。

71 二、体型测量方法 (一)柯里顿分类法 柯里顿分类法是用观测法将人的身体从头部至肺部分为五大部分,分别对五个部分评分,最后以每个成分五个部分得分均值来进行评价。其方法详细见P103。 (二)希思-卡特分类法 是美国学者希思和卡特首创的一种体型分类法。

72 第五节 身体姿势的测量与评价 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分在空间的相对位置。
姿势并不单指形态,也指一定的气质,所以姿势是精神和躯体外表的统一,也是机体效率的外在表现。 体型受遗传因素影响,姿势主要受后天因素的影响。

73 正确的身体姿势不妨碍内脏器官的机能,可减少肌肉的疲劳,表现出人体的美感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外部标志。
姿势有静态姿势和动态姿势之分。静态姿势,是指坐、立、卧等相对静止的姿态;动态姿势,是指活动之中的人体所持的姿态或运动的样式。

74 一、局部姿势测评 (一)脊柱测评 1.脊柱前后弯曲测量与评价 测量仪器:脊弯测量计。
测量方法:足跟、骶部、背部紧靠立柱。首先观测受试者耳屏、肩峰、大转子三点是否在同一垂线上,然后将测量计上的小棍前推,使其密切接触受试者的脊柱部位,根据棍棒在腰曲的最大距离,以及上述三点的相互位置作出躯干背部姿势判断。

75 正常:腰曲2~3cm,耳屏、肩峰、大转子点在同一垂线。
直背:缺乏生理性胸曲及腰曲,整个背部过平。 人体背形图

76 2.脊柱侧完测量与评价 (1)观测法: (2)重锤法:

77 (二)胸廓形状测评 正常的胸廓横径(左右径)应大于矢径(前后径),其比例为4:3,依次为标准可将胸廓的形状分为:
①正常胸,两者比例为4:3。②扁平胸,胸部平坦,前后径较小,横径和前后径之比大于4:3。③桶状胸(圆柱胸),胸部丰满,前后径加大,横径和前后径的比接近1。④鸡胸,是儿童佝偻病的一种胸部畸形。⑤漏斗胸,前胸部呈凹陷状。⑥不对称胸,两侧胸廓不对称,与脊柱侧弯畸形有关系。

78 (三)臂部形状测评 测量方法:两臂罗露,自然站立,两臂侧平举掌心向上。 欠伸: 直伸: 过伸: 后伸:

79 (四)腿部形状测评 直型腿:此种腿形正常; X型腿:两踝间距大于1.5cm以上; O型腿:两膝间距大于1.5cm以上。

80 (五)足型评价 足型可分为正常足和扁平足。扁平足又可分为轻、中、重度扁平足。测量方法有足印法,纸印法,测量后再用比例法或画线法判定。

81 1.比例法 如图3-30。将留下的足迹沿第一趾骨内侧与足跟内侧画一切线,根据切线空白区与足印实区最窄处宽度比例来判定足型。正常足足印空白区与足印最窄区宽度之比为2:1;轻度扁平足为1:1;中度扁平足为1:2;中度扁平足则足印无空白区。

82 2.划线法 第一线:足弓内侧缘切线; 第二线:中趾中心(第三趾)中心至足跟正中点画一条线; 第三线:第一、二线的角平分线。
正常足弓:足弓内缘在外侧部分; 轻度扁平足:足弓内侧缘在中间部分; 中度扁平足:足弓内侧缘在内侧部分; 重度扁平足:内缘超出内侧部分。

83 二、整体姿势测评 (一)班科罗伏特三段检查法 直立、行进和运动时的三个阶段检查。 (二)托马斯影响对照法
是一种把受试者姿势的影响同各类姿势的标准影响加以对比而评定姿势的方法。 (三)整体姿势综合测评

84


Download ppt "第三章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