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课标版 历史 专题十九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课标版 历史 专题十九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课标版 历史 专题十九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2 主干识记 考点一 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1.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主干识记 考点一 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1.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 (1)提出的背景: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兴起;基督教 神学还统治着人们的头脑。 (2)主要内容 ①天赋人权说:生存权是最高权利;②社会契约论:国家的目的是保障生存 权;③最佳政体观:民主政体是最优政体;④思想自由原则:政治的目的是自 由。 (3)意义:斯宾诺莎是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先驱,其人权、国家、自由等学 说影响深远。

3 (1)提出的背景:英国革命成功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捍卫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的成果。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2.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 (1)提出的背景:英国革命成功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捍卫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的成果。 (2)主要内容 ①天赋人权说: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等。 ②社会契约论:议会集体意志约束下的君主政体。 ③最佳政体论:君主立宪政体。 ④分权制衡论:立法权(属议会)、行政权和对外权(属国王)。 (3)意义:洛克第一次系统提出“天赋人权”学说、首创资产阶级分权制衡 学说;对18世纪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4 (2)影响: 对法国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产生重大影响。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3.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1)内容 ①天赋人权说:人人拥有平等的权利。 ②社会契约论:全体人民之间的契约。 ③主权在民说:人民是国家最高主权者。 ④革命权利说:人民有权推翻暴君。 (2)影响: 对法国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产生重大影响。

5 (1)原因: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统治导致议会与国王矛盾激化,导火索 是税收问题。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考点二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1.呈递《权利请愿书》 (1)原因: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统治导致议会与国王矛盾激化,导火索 是税收问题。 (2)内容: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收捐税;拿不出具体罪状,不得随意 逮捕任何人;和平时期不能随意实行军事法,军队不得驻扎在民居。 (3)意义: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维护自己的权益,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依 据。 2.提交《大抗议书》 (1)目的:抗议和约束查理一世的胡作非为。

6 (1)内战时期:1642年,国王与议会之间爆发内战,结果王军失败,查理一世被 俘。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2)内容:列举了查理一世滥用王权的行为,谴责封建暴政,反对封建专制制 度,批判反动的宗教政策,痛斥高官的不法行为,谴责君主对议会权力和人 民自由的漠视和损害,严厉抨击苛捐杂税;同时对提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 要求。 3.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与统治 (1)内战时期:1642年,国王与议会之间爆发内战,结果王军失败,查理一世被 俘。 (2)共和国的建立:1649年,议会判定查理一世为“暴君、叛徒、杀人犯和 我国善良人民的公敌”,将他判处死刑。英国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克伦威 尔等掌握了国家政权。

7 ①概况:16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解散议会,改共和政体为护国政体。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3)护国政体的建立 ①概况:16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解散议会,改共和政体为护国政体。 ②政策:把全国分为十多个军区,实行军事管制;不断对外征服,造成财政紧 张,引起政局混乱;言论自由遭到禁止,民主思想受到禁锢,社会生活中禁区 重重。 ③结束:克伦威尔病死,军队内部的争权斗争激烈;1660年,詹姆士一世之子 带领保王分子返回伦敦,登上王位,开始了英国历史上的复辟时期。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查理二世:恢复英国国教,对其他教派实行迫害;要求国家公职人员按照 国教仪式进行宣誓;对参加过革命的人进行反攻倒算,用恐怖手段加以迫害。 (2)詹姆士二世:竭力在全国恢复天主教;任命一批天主教徒为军官,实行专 制统治。

8 5.光荣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逐步建立了 君主立宪制。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5.光荣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逐步建立了 君主立宪制。 考点三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一)《独立宣言》 1.背景 (1)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2)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和教育的发展。 (3)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潘恩的《常识》推动北美人民走上独 立道路。 2.主要内容 (1)第一部分阐述宣言的目的,第二部分概括当时资产阶级最激进的政治思想, 第三部分历数英国压迫北美殖民地人民的种种罪状,最后庄严宣布美国独立。

9 (2)《独立宣言》的民主思想,主要体现在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 权利这些方面。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2)《独立宣言》的民主思想,主要体现在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 权利这些方面。 3.历史作用 (1)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2)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3)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人权神圣不可侵 犯”——从理论上摧毁了封建专制主义存在的基础,宣示了代表资产阶级 理想的政府学说。 (4)推动了亚洲、拉美的民族独立运动。

10 4.局限性:初稿中谴责奴隶制的内容被删去;存在财产、种族、性别、阶级 的不平等。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4.局限性:初稿中谴责奴隶制的内容被删去;存在财产、种族、性别、阶级 的不平等。 (二)《人权宣言》 1.背景:法国大革命爆发。 2.主要内容 (1)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 (2)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通过代表参与法律的制 定。 (3)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可以担任一切公职。 (4)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1 (1)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的思想 武器,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诞生。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5)国家的最高权力来自于人民。 3.历史作用 (1)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的思想 武器,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诞生。 (2)成为法国1791年宪法的前言;表明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权利取代了 以君主个人意志为标志的封建特权。 (3)将启蒙思想发扬光大,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的作用。 4.局限:宣言所标榜的“平等”原则,只是反对基于出身不同的不平等,但确 定了基于财产条件的不平等。

12 (1)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在筹建南京临时政府前夕,各省代表通过《临时 政府组织大纲》,它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提供了法律依据。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背景 (1)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在筹建南京临时政府前夕,各省代表通过《临时 政府组织大纲》,它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提供了法律依据。 (2)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临 时政府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主要内容 (1)关于国家的性质:约法明确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明确规定“中华 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13 (2)关于人民的权利和义务: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 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各种基本权利,同时要尽一定的义务。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2)关于人民的权利和义务: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 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各种基本权利,同时要尽一定的义务。 (3)关于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约法明确规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3.历史作用 (1)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施政原则,成为否定封建专制的重要法律成 果。 (2)说明新生革命政权具有较强的法治和宪政意识,具有约束袁世凯、保障 民主共和制度的现实针对性。 (3)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蓝本,是中国宪政史 上的重要一页。 (4)在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14 (2)爆发:1789年,巴黎人民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政权落入君主立宪派手 中。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考点四 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一)法国大革命最初的胜利 1.大革命的爆发 (1)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2)爆发:1789年,巴黎人民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政权落入君主立宪派手 中。 2.君主立宪派的统治:先后颁布《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推动了法国大 革命的进程。 3.吉伦特派的统治:促使立法议会通过决议,宣布停止国王的权力;建立第一 共和国,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15 (1)措施:采取了一系列打击反革命、保障人民利益的激进措施,以维护革 命成果。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4.雅各宾派的统治 (1)措施:采取了一系列打击反革命、保障人民利益的激进措施,以维护革 命成果。 (2)倒台:1794年7月,国民公会中的反对派发动“热月政变”,雅各宾派专政 结束。 5.热月党人的统治 (1)措施:结束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以恢复和建立资产阶级正常的政治和 经济秩序;保护革命成果,维护共和制;1795年通过一部新宪法,并依据新宪 法组建督政府。 (2)结束:1799年11月,拿破仑·波拿巴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

16 1.建立:1804年,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称帝,称拿破仑一世。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二)拿破仑帝国时期 1.建立:1804年,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称帝,称拿破仑一世。 2.内外措施: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措施,如 颁布了《民法典》;经历了与反法联盟的多次战争,不断取得战场上的胜 利。 3.失败:1814年,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流放到厄尔巴岛;1815 年,滑铁卢战役后,法军失败,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 (三)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1.背景:1870年7月,普法战争中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 2.经过:1870年9月初,巴黎人民乘机发动起义,要求废除帝制,建立共和国;资产 阶级宣布废除帝制,恢复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7 1.背景:在新选出的国民议会内,在法国到底实行君主制还是共和制的问题 上展开了激烈斗争。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四)法国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 1.背景:在新选出的国民议会内,在法国到底实行君主制还是共和制的问题 上展开了激烈斗争。 2.法律依据:1875年宪法。 (1)内容:规定法国为议会制共和国;议会实行两院制,下议院由公民直接选 举产生,上议院实行间接选举;总统由两院联席会议共同选出,拥有统率军 队、任命文武官员、宣布特赦等大权;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总理由总统任 命在议会两院获得多数支持的政党领袖担任,由总理组织内阁。 (2)意义:确认在法国实行共和制,为共和国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限制了君主 派的复辟活动。 3.共和制确立的意义:标志着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任务的完成,为法国资本 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8 考点五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一)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1.康有为的民主思想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考点五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一)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1.康有为的民主思想 (1)核心:君主立宪的主张。他在传统经学的包装下,制造“托古改制”的 理论,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古朴道理,来论证进行维新变革的必 要,又以传统“据乱、升平、太平”三世说,来比附和阐释西方的君主专 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个历史时代。 (2)发展:百日维新时期,不再提及设议院、立宪法主张,而是主张设立制度 局,这一设想,具有一定的民主成分。

19 (1)核心:民权思想。他把张扬民权与批判封建专制紧密结合;还把“伸民 权”与“广民智”联系起来。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2.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1)核心:民权思想。他把张扬民权与批判封建专制紧密结合;还把“伸民 权”与“广民智”联系起来。 (2)发展:维新运动失败后,梁启超认为应大力发扬自由民主,实施卢梭等西 方启蒙思想家的学说。 3.谭嗣同的思想:尤其激进,带有明显的民主革命色彩。 4.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三民主义) (1)核心:民权主义。 (2)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五权分立的方案,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监察权 和考试权。

20 (3)评价:大大超越了君主立宪制。但仍有较大的局限,如只代表资产阶级 利益,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等。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3)评价:大大超越了君主立宪制。但仍有较大的局限,如只代表资产阶级 利益,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等。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 (1)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代表人物有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其号召人民 起来革命。 (2)革命团体与政党建立:团体有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政党为中国 同盟会。 (3)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2月12日,清帝退位,清王朝 宣告终结。

21 (1)原因:袁世凯专权,对内制造“宋案”;对外进行“善后大借款”。 (2)概况:实质是维护共和制度的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结果失败。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2.二次革命 (1)原因:袁世凯专权,对内制造“宋案”;对外进行“善后大借款”。 (2)概况:实质是维护共和制度的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结果失败。 3.护国运动 (1)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并于1915年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 条》。 (2)概况: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不久死去。 4.张勋复辟与护法运动 (1)张勋复辟:1916年,张勋拥立溥仪复辟,结果迅速失败。

22 (2)护法运动:段祺瑞破坏共和,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发 起护法运动,最终失败。 (三)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2)护法运动:段祺瑞破坏共和,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发 起护法运动,最终失败。 (三)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1.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1)1927年,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其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 益。 (2)1936年国民政府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3)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特征: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相互结合 和渗透。 (4)皖南事变:推动了民主力量的发展。

23 ①内容: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人员分配按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分子和中间 派各占三分之一比例执行。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2.延安民主政治的建设 (1)陕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制度: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 战争时期创建的我国最早、实施时间最长、最为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是 边区人民参与国事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 (2)成立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 (3)“三三制”原则的确立及意义 ①内容: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人员分配按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分子和中间 派各占三分之一比例执行。 ②意义:“三三制”及“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政策的具体运用,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条件下推进民主政治的一个创 举;“三三制”的实行,使中国共产党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进一步发展 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4 (2)意义: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双十 协定》的内容,是人民民主力量的胜利。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四)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1.重庆谈判 (1)《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签订。 (2)意义: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双十 协定》的内容,是人民民主力量的胜利。 2.政协会议:1946年1月 (1)政协协议内容: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 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 (2)意义:政协会议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十分突出的采取合法形式进行的斗争, 是中国民主运动史上特殊而光辉的一幕;会议冲破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独 裁统治,反映了广大人民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意愿;会议所表现的协 商精神和所通过的协议,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25 (1)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领导了以学生运动为中坚、各阶 层爱国人士广泛参与的人民民主运动。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3.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 (1)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领导了以学生运动为中坚、各阶 层爱国人士广泛参与的人民民主运动。 (2)青年学生是民主运动的先锋和主力,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是重点,学生的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是民主运动深入发展的表现。 4.人民民主运动的意义 (1)使蒋介石政府越来越孤立。 (2)形成了与人民解放战争遥相呼应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着人民解放 军反击蒋介石军队进攻的战争。 (3)标志着新的人民革命高潮即将到来。

26 (1)工业革命的发展、深入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2)工人阶级经济状况的恶化。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考点六 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一)英国宪章运动 1.背景 (1)工业革命的发展、深入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2)工人阶级经济状况的恶化。 (3)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后,工人阶级没有政治权利。 (4)早期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2.过程 (1)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和议会中的激进议员签署了《人民宪章》,标志着 宪章运动开始。

27 (2)从1839年到1847年,宪章派先后递交三次请愿书,但结果都被拒绝。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2)从1839年到1847年,宪章派先后递交三次请愿书,但结果都被拒绝。 (3)1848年,宪章派内部发生分裂。19世纪50年代后,宪章运动结束。 3.影响 (1)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2)对欧洲工人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3)为以后的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它的高度组织性和觉悟性此 后被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第一国际所继承。 (二)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 1.第一国际(1864年建立) (1)历史背景 ①经济基础: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增长。

28 ②政治形势: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激化矛盾,工人运动再度高涨。 ③思想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各国工人斗争经验,进行深入的理论研 究。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②政治形势: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激化矛盾,工人运动再度高涨。 ③思想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各国工人斗争经验,进行深入的理论研 究。 ④组织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同时深入群众,培养工人运动骨干。 ⑤直接原因:1863年波兰工人起义得到广泛支持。 (2)主要任务:支持、声援、团结各国工人阶级斗争。 (3)影响:领导、支持和推动了世界工人运动发展;支持各国无产阶级争取 民主权利的政治斗争;使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国际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29 (3)主要活动:倡导通过合法的议会斗争,为工人争取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权利;积 极推动工人为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劳动条件而进行斗争。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2.第二国际 (1)背景:19世纪70年代后,工人运动高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广泛传播;欧美许多 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党,它们为了组织各国工人阶级争取劳工权利的斗争, 要求加强国际联系。 (2)成立:1889年成立于法国。成立大会上讨论了国际劳工立法问题,提出工人 阶级必须利用一切手段包括集会、报纸宣传、请愿以及示威游行等, 促使各国 政府为劳工立法,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劳动保护制,保护童工和女工的权利,并 通过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决议。 (3)主要活动:倡导通过合法的议会斗争,为工人争取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权利;积 极推动工人为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劳动条件而进行斗争。 (4)历史作用:欧美工人运动的规模更大、组织性进一步增强,斗争形式也更加 灵活多样;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广大人民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有力地推动了 近代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30 重难突破 一、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影响 思想家 内容 影响 天赋人权 社会契约 自由法治 洛克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重难突破 一、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影响 思想家 内容 影响 天赋人权 社会契约 自由法治 洛克 系统地提出天赋人权学说,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认为人民通过相互协议、社会契约组成政府,来保证人权 主张法律至上, 认为只有实行 法治,人民才能 充分享有自由 (1)抨击了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解放了思想,使自由、平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2)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坚实的 理论基础和可操作的政治蓝图 卢梭 认为人生来就 是平等的,这是 自然赋予每个 人的权利 认为全体人民之间订立一种新的社会契约, 建立人民主权的政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提出了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战斗口号,并要求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1 典例1 (2014山东文综,47,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典例1    (2014山东文综,47,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32 (1)法国大革命时期,哪些重要文献体现了画中所标注符号蕴含的革命精 神?(4分)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右图为若拉·德·贝特莱的画作《革命的寓意》。画面顶部是一位法国启蒙 思想家的肖像,此外还有许多历史象征和革命符号(注:图中文字为引者标 注)。此画完成于179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最激进的时期。 (1)法国大革命时期,哪些重要文献体现了画中所标注符号蕴含的革命精 神?(4分) (2)结合时代背景,判断画中的启蒙思想家是伏尔泰还是卢梭,并说明理由。 (6分)  解析 第(1)问,解读图文信息可知法国大革命时期倡导民主、自由、平 等,反对封建专制,回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有关文献回答。第(2)问,据图中 肖像、革命符号等信息判断,迁移法国大革命的有关史实说明理由。

33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答案    (1)《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或《1793年宪法》。 (2)卢梭。179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中最激进的雅各宾派专政时期,雅各宾派 实行的是革命恐怖主义。卢梭提出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 适应了雅各宾派专政的现实需要。

34 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北美人民的反抗 提出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等理论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二、西方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文献 背景 主要内容 影响 《独立宣言》 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北美人民的反抗 提出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等理论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 宣布了民主共和国 的原则 《人权宣言》 启蒙思想的广泛传 播;法国大革命爆 发 提出“自然权利” 说 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推动了世界民主化的进程

35 典例2 (2014福建文综,41B,16分)[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典例2    (2014福建文综,41B,16分)[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爱尔兰和印度的 被压迫地区受到欢迎……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 的主要材料……《独立宣言》的文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 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 ——摘编自[美]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 材料二    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 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 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时任驻法公使杰斐逊说:“法兰西

36 ——摘编自[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同一时间,美国 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 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 ——摘编自[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宣言》在印度和法国受欢迎 的不同原因。(6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神圣权 利”进行“绝妙阐述”。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 的相互影响。(10分)

37 答案 (1)印度:增强了印度人民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解析 第(1)问要结合当时印度和法国所面临的不同革命任务进行分析。印 度属于殖民地,主要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法国当时既反英又反对本国的封建 专制统治。第(2)问第一小问实际是要求回答《独立宣言》的核心内容,第二小 问要联系法、美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重点阐述《独立宣言》和《人权宣 言》对法、美两国革命的推动作用。  答案    (1)印度:增强了印度人民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 法国:成为反对英国的宣传工具;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认可美国《独立宣言 》的主张)。 (2)说明: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民 主权。分析:法国启蒙思想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美国《独立宣言》 的发表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法国大革命爆发进而颁布《人权宣言》;《人 权宣言》推动美国颁布《权利法案》(宪法十条修正案)。(答三点即可)

38 三、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三、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1.康有为与梁启超:(1)相同:主张君主立宪制。(2)不同:梁启超的思想比康 有为更为激进,民权思想更突出,后来更进一步接受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学 说。 2.康有为与孙中山:(1)相同: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2)不同:康有为主张保留君主,通过改良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国家;孙中山主 张通过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 3.梁启超与孙中山:(1)相同:吸收启蒙思想的学说,民权思想比较突出。(2) 不同:梁启超没有突破君主立宪的思想;孙中山明确提出了民主共和的主 张。

39 典例3 (2013课标Ⅰ,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典例3    (2013课标Ⅰ,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上以议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可 以知四方之物价,可以悉外国之情形,原为有益之举。今宜仿而行之,惟不 准议朝廷得失。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 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使归曲于彼;且以见中国 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必饬令彼国公使 领事,自行约束。 ——《李鸿章附呈藩司丁日昌条说》(1867年)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他们在办报实践中提出,报纸 必须“宗旨高而定”,“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

40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宗旨、任务、目的方 面的认识有何不同。(9分)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严复强调办报须“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著论则不能无宗旨”。有维新人士倡 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 第一义。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例;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梁 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并说:“ 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 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宗旨、任务、目的方 面的认识有何不同。(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 进程中的作用。(6分)

41 旨、任务、目的方面的比较,进而考查办报的作用,考查的内容既有材料分 析、归纳方面,也有主观目的、客观作用的成分,较好地体现了史鉴的功 能。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解析 本题通过呈现洋务派和维新派办报的两段史料,引出其办报宗 旨、任务、目的方面的比较,进而考查办报的作用,考查的内容既有材料分 析、归纳方面,也有主观目的、客观作用的成分,较好地体现了史鉴的功 能。 第(1)问将三个可比项列出,从材料一、二中寻找即可。 第(2)问在第(1)问和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考查近代办报的作用,答题时尽可 能扣住材料,并能结合戊戌变法运动开展的背景、条件来组织答案,题目赋 分“6分”,提醒至少从三个方面作答。  答案    (1)宗旨:洋务派注重对外宣传,维新派强调政治属性。任务:洋务派强调披露洋人之事务,维新派倡导为维新变法服务。目的:洋务派意在维护 朝廷并警示洋人,维新派强调利用报纸传播新思想,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 (2)逐步冲破封建专制的言禁,拓展了国人视野;进行了救国图存和启蒙思 想的宣传,有助于开启民智;为社会变革作了舆论准备。

42 四、中国人民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的斗争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四、中国人民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的斗争 时期 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斗争 民主党派的斗争 土地革 命时期 1928年蒋介石以 “训政”“党治” 为旗号,实行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实行工农民主专政 抗战 (1)国民党由“合议制”改为领袖制 (2)蒋介石加强思想专制 (3)国民大会延期 (1)建立抗日民主政府 (2)实行“三三制”原则 各民主党派要求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掀起民主宪政运动

43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而且撕毁了《双十协定》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抗战 结束后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而且撕毁了《双十协定》 (2)1946年国民大会是伪国民大会, “制宪国大”缺乏民主基础 (3)国民党建立对全国的集权统治 (1)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阴谋, 参加重庆谈判;迫使国民党当局签订《双十协定》 (2)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冲击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反映了全国人民实 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愿望 民主党派同国民党 决裂,与中国共产 党并肩战斗。国统 区的民主运动有力 地配合了解放区的 斗争

44 典例4 (2014课标Ⅱ,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典例4    (2014课标Ⅱ,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 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 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 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 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在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 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 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4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 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8分)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 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三三制的主要意义。(7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要联系当时抗战的形势,从巩固抗日根据地、团 结一切力量抗日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要强调党的领导作用,同时还要归 纳出三三制政权的民主性特点。第(2)问从促进抗日力量的团结、保障根 据地的民主等角度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    (1)原因:巩固抗日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调动各阶层积极 性,实行民主。 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联合;民主协商。(8分) (2)广泛团结了抗日力量,调动各阶层积极性;保证了各阶层民主权利;根据 地人民民主政权得到巩固。(7分)


Download ppt "主干识记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课标版 历史 专题十九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