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经济学基础
2
教材 蔡国栋等,《经济学基础》,经济科学出版社,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规划教材,2009年版
教材 蔡国栋等,《经济学基础》,经济科学出版社,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规划教材,2009年版 参考书: 梁小民编著:《经济学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周军、张伟主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高鸿业主编:《经济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三联书店和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
3
第一章 导 论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演变过程
4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辞源及其演变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西方经济学的范围
5
一、辞源及其演变 中国 西方 古代的含义: 经邦济世、经世济民 近代:Economics的译法, 从生计学 经济学 现代:政治经济学、西方
最早的含义: 家计管理 17-19世纪末: 政治经济学 20世纪以后: 经济学 中国 古代的含义: 经邦济世、经世济民 近代:Economics的译法, 从生计学 经济学 现代:政治经济学、西方 经济学与经济学
6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人类需要无限性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 需要的无限性 资源的稀缺性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有限的人力资源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有限的人力资源 有限的自然资源 有限的资本资源
7
经济学是一门关于选择性的学科 经济学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怎样生产? 为谁生产?
8
图 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资本品 F H B消费品 G D A C I E . J
9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有代表性的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 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萨谬尔森:《经济学》
10
三、西方经济学的范围 一、管 理 方 法 二、部 门 研 究 三、经 济 理 论 微 观 经 济 学 宏 观 经 济 学 数 理 经 济 学
动 态 经 济 学 发 展 经 济 学
11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几点注意: 第一,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如:单个的家庭或家户、厂商。
12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第二,目标问题:资源配置。 第三,中心理论:价格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第二,目标问题:资源配置。 第三,中心理论:价格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任务是解释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这一原理。斯密认为,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但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实现了资源配置最优化,结果是增进了社会利益。
13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第一,完全理性。 第二,完全信息。 第三,市场出清。
14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均衡价格理论。 第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均衡价格理论。 第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四,分配理论。 第五,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第六,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15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16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几点注意: 第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 第二,目标问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几点注意: 第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 第二,目标问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总量有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例如,国民收入是组成整个经济的各个单位的收入之总和,总投资是各个厂商的投资之和,总消费是各个居民户消费的总和,等等。另一类是平均量,例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与劳务的平均价格(加权平均)。
17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第一,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第一,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但市场机制是发达的、对资源配置起作基础性的配置作用。 第二,政府能且应该调节经济,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18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二,四大问题(失业、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开放经济理论。 第四,宏观经济政策。
19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微观是资源配置(到··)、宏观是(多少)资源利用。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主要是实证分析兼有规范分析。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历史上的三大综合之第三)
20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可以计算和检验,无错之分。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可以计算和检验,无错之分。 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怎样,属价值判断,有对错之分,有主观性和阶级性。 实证分析是规范分析的基础,规范分析往往要用到实证分析。
21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均衡分析方法(实证:数量分析方法)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均衡分析方法(实证:数量分析方法) 均衡:当一物体同时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外力的作用,这两种力量恰好相等时,该物体由于受力相等而处于静止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均衡。 经济均衡:A·马歇尔把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中,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均衡分析是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均衡的实现及其变动。 均衡分析又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22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静态、比较静态、动态均衡分析 静态均衡分析:要说明各种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的条件(只有一个均衡点的形成、波动等)。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静态、比较静态、动态均衡分析 静态均衡分析:要说明各种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的条件(只有一个均衡点的形成、波动等)。 比较静态均衡分析要说明从一种均衡状态变动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原有的条件变动时均衡状态发生了什么相应的变化,并把新旧均衡状态进行比(至少有两个均衡点) 动态均衡分析则要在引进时间因素的基础上说明某一时点上经济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下一时点上该经济变量的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整个均衡状态变动的影响。
23
第四节 经济学的 发展演变过程 重商主义 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革命 现代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主义的复兴
24
重商主义(15-17世纪) 主要观点: 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 利润只是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 国家要干预经济
代表作:托马斯•曼著:《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25
古典经济学 (18世纪-19世纪70年代) 代表人物: 研究的中心问题:财富的增长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西尼尔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西尼尔 约翰.穆勒 马尔萨斯 萨伊 研究的中心问题:财富的增长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 价值论:劳动决定价值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 政策论:自由放任
26
新古典经济学 (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 奥地利学派:门格尔 庞巴维克 英国学派:杰文斯 瑞士洛桑学派:瓦尔拉 帕累托
奥地利学派:门格尔 庞巴维克 英国学派:杰文斯 瑞士洛桑学派:瓦尔拉 帕累托 剑桥学派:马歇尔 瑞典学派:维克塞尔 卡塞尔 美国学派:奈特 费希尔 克拉克
27
凯恩斯革命 (20世纪30、40年代) 凯恩斯生平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主要思想 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 政府怎样干预经济
凯恩斯革命 (20世纪30、40年代) 凯恩斯生平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主要思想 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 政府怎样干预经济 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影响
28
现代凯恩斯主义 (20世纪50-60年代) 背景 主要流派 新古典综合派 新剑桥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的兴衰
29
新古典主义的复兴 (20世纪70、80年代以后)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货币主义 供给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新古典发展经济学
30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本章的地位: 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出发点 本章的主要内容: 需求 供给 均衡价格 价格机制与价格政策
31
第一节 需求 一、需求函数 需求的概念: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个价格下对一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1.消费者愿意购买
第一节 需求 一、需求函数 需求的概念: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个价格下对一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含义: 1.消费者愿意购买 2.消费者有支付能力 需求的类别:1.个人需求 2.市场需求
32
决定商品需求量的因素 商品自身的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 消费者的偏好 相关商品(替代品或互补品)的价格 需求函数 Qd=f (p,y,w,pr)
33
二、需求曲线 价格-数量组合 价格(元) 需求量(单位数) A 1 700 B 2 600 C 3 500 D 4 400 E 5 300
F 6 200 G 7 100 表2-1 某商品的需求表
34
. 图2-1 某商品的需求曲线 P Q d = f ( P ) Q 8 G F E D C B A 8 7 6 5 4 3 2 1
8 . A B C D E F G Q d = f ( P ) Q
35
第二节 供给 一、供给函数 供给的含义: 1.生产者愿意提供出售 2.生产者有提供出售的能力 供给的类别: 1.单个厂商供给 2.市场供给
供给的概念: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个价格下对一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数量。 供给的含义: 1.生产者愿意提供出售 2.生产者有提供出售的能力 供给的类别: 1.单个厂商供给 2.市场供给
36
决定商品供给量的因素 商品自身的价格 生产技术 生产成本 其他商品的价格 供给函数 Q S = f (P,T,C,Pr)
37
二、供给曲线 表2-2 某商品的供给表 价格-数量组合 价格(元) 供给量(单位数) A 2 B 3 200 C 4 400 D 5 600
表2-2 某商品的供给表 价格-数量组合 价格(元) 供给量(单位数) A 2 B 3 200 C 4 400 D 5 600 E 6 800
38
. 图2-2 某商品的供给曲线 P Q s = f ( P ) Q 8 E D C B A 8 7 6 5 4 3 2 1
8 . A B C D E Q s = f ( P ) Q
39
第三节 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 均衡:经济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下 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
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给 与需求的数量。
40
P 8 Q P D E S 图2-3 均衡价格的决定 Q
41
表2-3 某商品均衡价格的决定 价格(元) 需求量(单位数) 供给量(单位数) 6 200 800 5 300 600 4 400 400 均衡 3 500 2
42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 均衡价格变动的原因: 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43
(一)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商品需求 量的变动。 P Q
D B A P2 P1 Q Q2 图2-4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44
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D3 D D2 P P0 图2-5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Q Q3 Q Q2
45
(二)供给的变动: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 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量的变动。 S P Q
Q Q2 Q S 图2-6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46
供给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 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量的变动。
Q3 Q Q2 P S S S2 P0 图2-7 供给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移动 Q
47
(三) 需求的变动和供给 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 影响
(三) 需求的变动和供给 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 影响 1.需求变动的影响 D2 D1 P P1 P3 Q S D3 P2 E3 E1 E2 图2-8 需求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 Q3 Q Q2
48
2.供给变动的影响 Q 图2-9 供给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 S3 S1 S2 P D E3 P3 E1 P1 E2 P2
图2-9 供给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 P1 E2 P2 Q Q3 Q Q2
49
第四节 价格机制与价格政策 一、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 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三个特点:
第一,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 第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第三,价格灵活调节资源配置。 价格机制:又称市场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方式与规律。价格机制包括价格调节经济的条件,价格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以及价格调节经济的方式。
50
第四节 价格机制与价格政策 二、价格如何调节经济 1.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 第一,各经济单位作为独立(决策)的经济实体存在。
第二,存在市场(协调决策)。 第三,市场竞争的完全性(无干扰)与公平性(无特权)。
51
第四节 价格机制与价格政策 2.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 第二,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求。
第三,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供给。 第四,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思考:如何发现市场价格? 价格调节的渠道是什么?
52
第四节 价格机制与价格政策 3.价格如何自发调节供求均衡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这种商品会出现供给过剩(产品积压),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会使该商品的价格下降。这样,一方面刺激了消费,增加了对该商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抑制了生产,减少·了对该商品的供给。价格的这种下降,在图上表示为向均衡点的靠近。最终必将使该商品的供求相等,从而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同理,当某种商品供给小于需求时,也会通过价格的上升而使供求相等。
53
第四节 价格机制与价格政策 三、价格调节的不完善性 (自发性或盲目性)
1.从短期来看,这种供求决定的均衡价格也许是合适的,但从长期来看,对生产可能有不利的影响。例子:粮食低价,大量的粮田抛荒。 2.由供给与需求所决定的价格可能会产生不利的社会影响。 例子:2004年低和2005年初的农产品涨价,城市大量的失业人民基本生存无法保证。
54
第四节 价格机制与价格政策 价格政策主要有两: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四、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可用图2—11来分析支持价格。
55
P D S F G P1 E P0 Q1 Q0 Q2 Q 图2-11
56
第四节 价格机制与价格政策 2.农产品支持价格的运用 ⑴缓冲库存法; 平价进,平价出。 ⑵稳定基金法。 平价进,不平价出。
在均衡图上,均是向右移动需求曲线。
57
第四节 价格机制与价格政策 3.支持价格的作用 (以对农产品实行的支持价格为例) 积极作用:1,稳定了农业生产,减缓了经济危机对农业的冲击; 2,通过对不同农产晶的不同支持价格,可以调整农业结构,使之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动;3,扩大农业自我投资,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 消极作用:使财政支出增加并可能引发贸易战。 例证;WTO谈判;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58
第四节 价格机制与价格政策 五、限制价格 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低价格)。可用图2—12来分析限制价格。
59
P S D E P0 G F P1 Q1 Q0 Q2 Q 图2-12
60
第四节 价格机制与价格政策 2.限制价格的运用(关系配给)
限制价格政策一般是在战争或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使用。但也有许多国家对某些生活必需品或劳务,长期实行限制价格政策。此外,规定利率上限等作法也属于限制价格的一种形式。 例子:打击火车票贩子; 医院专家门诊挂号单的买卖。 中国的银行利息率
61
第四节 价格机制与价格政策 3.限制价格的利与弊 利: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弊:第一,价格水平低不利于刺激生产,从而会使产品长期存在短缺现象。第二,价格水平低不利于抑制需求,从而会在资源缺乏的同时又造成严重的浪费。第三,限制价格之下所实行的配给制会引起社会风尚败坏。
62
第三章 弹性理论 弹性的概念 需求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交叉弹性 供给弹性
63
一、弹性和概念 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于作 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 . 弹性系数 = 因变量的相对变动
自变量的相对变动 e = Y X = . X Y dY dX = X e = lim .
64
Q Q 二、需求弹性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ed = . 需求量的变动率 价格的变动率 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 (1) P =
65
需求价格弹性的五种类型 第一种情况, ed =0 P Q 图2-10 需求完全有弹性 Q = f ( P ) 5 4 3 2 1
图 需求完全有弹性
66
第二种情况, ed = 8 P Q = f ( P ) Q 图 需求完全无弹性
67
第三种情况, ed =1 P Q 图2-12 单位需求弹性 A B Q = f ( P ) 5 4 3 2 1
Q = f ( P ) 图 单位需求弹性
68
第四种情况, ed < 1 P Q 图2-13 需求缺乏弹性 A B Q = f ( P ) 5 4 3 2 1
Q = f ( P ) 图 需求缺乏弹性
69
第五种情况, ed >1 P Q 图2-14 需求富有弹性 (a)富有弹性 A B Q = f ( P ) 5 4 3 2 1
(a)富有弹性 A B Q = f ( P ) Q 图 需求富有弹性
70
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之一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即该商品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一般说来,消费者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强度大,所以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例如,粮食、蔬菜。相反,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强度小,所以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大。例如,高档音乐会。
71
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之二 商品的可替代程度。如果一种商品有许多替代品,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就富有弹性。相反,如果一种商品的替代品很少,则该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例子:独此一家的特效膏药。 情有独衷的歌星签名
72
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之三 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广泛,其需求弹性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如美国,电力的需求弹性是1.2,小麦的需求弹性仅为0.08就与其用途有关。
73
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之四 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一般来说,使用时间长的耐用消费品需求弹性大,而使用时间短的非耐用消费晶需求弹性小。例如,在美国,电冰箱、汽车这类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弹性在1.2—1.6之间,而报纸杂志这种看完就无用的印刷品需求弹性仅是0.1。
74
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之五 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在家庭支出中占比例小的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小,所以其需求弹性也小。在家庭支出中占比例大的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大,所以其弹性也大。例如,在美国,香烟占家庭支出的比例很小,其需求弹性为0.3—0.4,而汽车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较大,其需求弹性就是1.2——1.5。
75
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在以上五种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需求程度、替代程度和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到底有多大,是由上述这些因素综合决定的,不能只考虑其中的一种因素,而且,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也因时期、消费者收入水平和地区而不同。
76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 ey = ey> 0, 为正常品 ey< 0, 为低档品 需求量的变动率 需求收入弹性的弹性系数=
收入的变动率 需求收入弹性的弹性系数= . = Q Y ey = ey> 0, 为正常品 ey< 0, 为低档品
77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 这里要注意两点:第一,在计算收入弹性时,假设价格和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是不变的。第二,因为一般而言,收入与需求量同方向变动,所以,收人弹性系数一般为正值。
78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 第一,收入无弹性,即ey=0在这种
情况下,无论收入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变。这时收入一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线。
79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 第二,收入富有弹性,即ey>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80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 第四,收入单位弹性,即ey=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相同。这时收入一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而与横轴成45°的直线。 第五,收入负弹性,即ey<0。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的变动与收入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81
需求收入弹性与恩格尔定理 恩格尔定理:随着收入的提高,食物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的比率越来越小,即恩格尔系数是递减的。
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家庭、地区、国家用于食物的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可以反映一国或一个家庭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系数越高,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越低。 经济学家根据长期统计资料分析得出:生活必需品的收入弹性小,而奢侈品和耐用品的收入弹性大。
82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 根据收入弹性的大小来划分商品的类型。 1、收入弹性为正值,即随着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加的商品为正常商品;
2、收入弹性为负值,即随着收入增加需求量减少的商品为劣等商品; 3、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为奢侈品; 4、收入弹性小于1的商品为必需品。
83
(三) 需求的交叉弹性 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另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需求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 Q1 P2 = ec = .
84
(三) 需求的交叉弹性 ec = ec> 0, 为替代品 ec< 0, 为互补品 需求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 .
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另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需求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 Q1 P2 = ec = . ec> 0, 为替代品 ec< 0, 为互补品
85
(三) 需求的交叉弹性 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其弹性系数为负值,弹性的绝对值越大,互补性越强。
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量成同方向变动,其弹性系数为正值,弹性的值越大,替代性越强。 因此:若ec﹥0, 为替代商品 若ec﹤0, 为互补商品
86
(一)供给弹性的定义 供给弹性又称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 Q P = . es =
87
(二)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 第一,供给无弹性,即es=0。例如,土地、文物,某些艺术品等,无论价格如何变动,供给量都不变。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 第二,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趋于无穷。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既定而供给量无限。这时的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 第三,单位供给弹性,即es=1。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这时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成45°,并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88
(二)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 第四,供给富有弹性,即es>1。在这种情况下,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89
(三)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第一,生产时期的长短。在短期内,供给的产品无法大量增加,供给弹性也就小。特短期,存货调节供给弹性为零。
第二,生产的难易程度。容易生产的产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快,其供给弹性大。反之,就小。 第三,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供给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供给。因此,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大,产品供给弹性也大。反之,小。比如,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第四,生产所采用的技术类型。有些产品采用资本密集型技术。这些产品的生产规模一旦固定,变动就较难,从而其供给弹性也小;而劳动密集型技术的生产规模变动较容易,从而其供给弹性也就大。
90
四、弹性理论的运用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收益 1、总收益的概念: TR=P*Q
特别要注意的是:总收益并不是出售商品赚到的钱,即不是利润,总收益中包括了成本与利润。只有扣除成本之后的净收益才是利润,
91
2.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增加。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减少。 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而总收益减少,说明了这类商品如果调价不当,则会带来损失。
92
一个例子: 以高档音箱为例。假定音箱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Ed=2。当价格为500元,即P1= 500元,销售量为100台,即Q1 =100台时,总收益TR1为: TR1=P 1·Q 1=500X 100=50000元 现在假定电视机的价格下降10%,即P2 =450元,因为Ed= 2,所以销售量增加20%,即Q2 = 120台,这时总收益TR2为: TR2=P 2*Q2 =450X 120=54000元 TR2一TR1 =54000元一50000元=4000元 这表明,由于电视机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了。
93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减少。 根据缺乏弹性的商品涨价与降价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可以得出:如果某种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
94
一个例子: 以纯净水为例。假定水是需求缺乏弹性的,Ed=0.5。当价格为0.2元,即P1= 0.2元,销售量为100斤,即Q1 =100斤时,总收益TR1为: TR1=P 1·Q 1=0.2X 100=20元。现在假定水的价格下降10%,即P2 =0.18元,因为Ed= 0.5,所以销售量增加5%,即Q2 = 105斤,这时总收益TR2为: TR2=P 2*Q2 =0.18X 105=18.9元 TR2一TR1 =18.9元一20元=-1.1元 这表明,由于水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了。
95
特别复习:需求的收入弹性 ey = ey> 0, 为正常品 ey< 0, 为低档品 需求量的变动率 需求收入弹性的弹性系数=
收入的变动率 需求收入弹性的弹性系数= . = Q Y ey = ey> 0, 为正常品 ey< 0, 为低档品
96
特别复习: 需求的交叉弹性 ec = ec> 0, 为替代品 ec< 0, 为互补品 需求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 .
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另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需求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 Q1 P2 = ec = . ec> 0, 为替代品 ec< 0, 为互补品
97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 本章的地位: 对产品市场的需求方面的研究 本章的主要内容: 基数效用分析 序数效用分析 从个人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98
第一节 基数效用分析 一、效用和效用函数 二、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三、消费者均衡 四、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 五、消费者剩余
99
一、效用和效用函数 基数效用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边际效用递减 效用:消费者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可以用基数来衡量 边际效用递减 效用:消费者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函数 U = f ( x , y ) U = f ( x )
100
二、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TU):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费一定量 的商品所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 TU = f ( Q )
边际效用(MU):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满足程度的变化。 TU Q MU =
101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总效用 (2) 商品数量 (1) 边际效用 (3) 1 10 2 18 3 24 4 28 5 30 6 7 -2 价格 (4) 表3-1某商品的效用表
102
. . . . . . . . . 总效用曲线和 边际效用曲线 Q Q TU TU TU 图3-1 某商品的效用曲线 MU 30 20 10
(a) TU 总效用曲线和 边际效用曲线 . TU . Q . 图 某商品的效用曲线 (b) MU
103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 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 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
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的效用增量即边际 效用是递减的。
104
三、消费者均衡 含义:消费者从购买的各种数量的商品中获得最 大的满足,从而不再改变这些商品的数量。 > >
条件: MU1 P1 = MU2 P2 = λ MU1 P1 MU2 P2 若 > ,则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量,直至 = MU1 P1 MU2 P2 若 > ,则增加对商品2的购买量,直至 = MU1 P1 MU1 P1 > λ ,则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量,直至 若 = λ
105
四、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 MU 价格 MU D 数量 数量 (a)边际效用曲线 (b)需求曲线 图 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
106
五、消费者剩余 概念: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与实际付出的价 格之间的差额。 图3-3 消费者剩余 P P 25 20 15 10 5
B B C C Q Q (a) (b) 图 消费者剩余
107
第二节 序数效用分析 一、序数效用论的假设 二、无差异曲线 三、预算约束线 四、消费者均衡 五、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
108
一、序数效用论的假设 主张用序列(第一、第二、第三等)表示消费者的偏好顺序而不是用基数(1、2、3等)表示效用量的大小。 假设:
1. 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任意两个组合A和B,能明确地说出自己的偏好程度。 A{ 食品 > 或 服装 < 或 = 食品3 服装5 B{
109
若 x > y , y > z , 则 x > z
2.消费者的偏好具有传递性 若 x > y , y > z , 则 x > z 3.消费者对数量多的两种商品组合的偏好大于对数量少的两种商品组合的偏好。 B{ A{ 食品5 服装3 > 食品3 服装2
110
二、无差异曲线 概念: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的 满足水平或效用指数的两种商品 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效用函数: U = f ( X1 , X2 )
111
无差异表 图3-3 某消费者的无差异表 商品组合 表a 表b 表c X1 X2 A 20 130 30 120 50 B 60 40 80 55 90 C 45 63 83 D 35 70 E 44 F 27 54 60
112
. . . . . . . . . . . . . . . . . . 无差异曲线 图3-4 某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 X2 A B I3 C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 . . A . . . . . . . . . . . . B . I3 . . C I2 D E I1 F X1 图3-4 某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
113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图3-5 无差异曲 线不能相交 X2 A B X22
图3-5 无差异曲 线不能相交 X21 C X11 X12 X1 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斜率递减
114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RCS12= X2 X1 _ RCS12= = dX2 dX1 lim X _ X2 X1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115
{ { 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图示 图3-6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X2 A B C D E U=f(X1,X2) X1 X’2 X’’2
图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116
三、预算的束线(预算线) 概念: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 数量的各种组合。
预算线的方程: I = P1X1 + P2X2 预算线的斜率: I P2 _ _ OA OB _ = = P1 P2 I P1
117
. 预算线的图形 图3-7 预算线 X2 A C I X2= P2 I=P1X1+ P2X2 D B X1 X1= P1 40 30 20
10 X1 A B C . D X2= I P2 X1= P1 I=P1X1+ P2X2 图 预算线
118
预算线的变动 X2 A’ A A’’ B’’ B B’ X1 B 图 预算线的变动
119
四、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图3-10 消费者均衡 MU2 P2 MU1 = P1 = λ X2 A C E X2 I3 I2 I1
图3-10 消费者均衡 E X2 I3 I2 I1 D X1 X B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MU2 P2 MU1 = P1 = λ
120
五、个人消费曲线的推导 图3-11 价格-- 消费曲线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X2 P1 A X1 A B C (b) P.C.C. E2 E1
X1 ’’ X10 X1’ P1 ’’ P10 P1’ A B C (b) P.C.C. E2 E1 E3 I2 I1 I3 X1=f (P1) B’’ B B’ X1 X1 ’’ X10 X1’ (a) 图3-11 价格-- 消费曲线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121
第三节 从个人需求曲线 到市场需求曲线 商品价格 (1) 消费者A的需求量 (2) 消费者B的需求量 (3) 市场需求 量(2)+(3) 表3-5 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表到市场需求表
122
表3-15 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表3-15 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P P P Qd =F(p) = QAd=+ QBd 654321 654321 654321 QAd =fA(p) QBd =fB(p) Q Q Q (a) (b) (c) 消费者A的需求曲线 消费者B的需求曲线 消费者C的需求曲线
123
第五章 生产理论 本章的地位:对产品市场上供给方面的研究。 本章的主要内容: 厂商 生产函数 等成本线 规模收益
124
第一节 厂商 厂商: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得最大利润的 经济组织,它能作出统一的经营决策。 厂商的形式: 单一业主制 合伙经营制 公司制
125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 况下,生产要素的投入与商品和劳务的最大产出
之间的关系:Q=f(x1, x2,……, xn) 本节的内容: 一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两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规模收益
126
短期与长期 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 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固 定不变的时间周期。在短期内,生产要
素投入可分为不变要素投入和可变要素 投入。 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的时间周期。在长期内,所有的要素投入量都是可变的,没有可变要素投入和不变要素投入之分。
127
一、一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Q =f ( L , K ) 几个概念 总产量 TPL= f ( L , K ) 平均产量 APL =
边际产量 MPL = TPL L (L,K)
128
表4-1一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表 表4-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劳动投入量 劳动的总产量 TPL 劳动的平均产量 APL
劳动的边际产量 MPL 3 4 5 2 -1 -3 4 3 2 3 5 5 2 6 2 7 5 1 8
129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 Q . . . . 20 15 10 5 . . . . . TPL L 图4-1总产量、 平均产量和 边际产量曲线 Q . (a) . . . . . . . . . . . . . . 5 APL . . L 3 MPL (b)
130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31
二、两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Q= f ( L , K ) (一)等产量曲线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 (三)等成本线 (四)最优要素组合
(五)扩展线
132
(一)等产量曲线 概念: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 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等产量曲线的特点
R 等产量曲线的特点 K E 表4-2 等产量曲线 K5 K1 A D K4 Q3=150 K2 B Q2=100 K3 C Q1=50 L 0 L L2 L3 L L5
133
K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 lim 边际技术替代率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 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
RTSLK= RTSLK= lim K L = dK dL _ L 边际技术替代率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 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 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34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图示 表4-3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K K1 A C K2 B D K3 E Q2 K4 Q1 L
L L L L4 表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135
第三节 等成本线 概念: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 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 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成本方程:
C=wL+rK 由成本方程可得: K= L + _ w r c r
136
等成本线的图形 K r C . B C=wL + rK . A L C w 图 4-4 等成本线
137
第四节最优要素组合 一、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图4-5 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 A K Q3 Q1 Q2 R E K1 S
L L1 B 图4-5 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
138
二、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图4-6 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K A R A’ A’’ E K1 S Q L L1 B’’
L1 B’’ B’ B 图4-6 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139
三、扩展线 K A’’ Q3 A’ N Q2 E3 A Q1 E2 E1 L B B’ B’’ 图4-7 扩展线
140
第五节 规模收益 概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 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图4-8 规模收益 规模收益递增
规模收益不变 图4-8 规模收益 规模收益递减 劳动和资本的数量
141
第六章 成本与收益 本章的地位: 在分析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研 究厂商的利润最大化问题。 本章的主要内容 成本函数 收益分析 利润最大化原则
142
第一节 成本函数 成本的概念 短期成本函数 长期成本函数 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的关系
143
一、成本的概念 成本:企业对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货币 支出。 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 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
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显性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 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性成本:厂商自身拥有的被用于该企业生产 过程的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144
二、短期成本函数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1.总不变成本(TFC): 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2.总可变生本(TVC): 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 TVC=TVC(Q)
145
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它是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之和。
3.总成本(TC): 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它是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之和。 TC(Q)=TFC+TVC(Q) 4.平均不变成本(AFC): 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 AFC(Q)= TFC Q
146
5.平均可变成本(AVC): 6.平均总成本(AC): 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AVC(Q)= TVC(Q) Q 6.平均总成本(AC): 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它等于平均不变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AC(Q)= TC(Q) Q = AFC(Q)+ AVC(Q)
147
7.边际成本(MC): 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 lim = ΔTC(Q) MC(Q)= ΔQ ΔTC(Q) dTC
dQ
148
(二)短期成本表 表5-1 短期成本表 产量 Q 总成本 平均成本 边际 成本 总不变 成本 TFC 总可变 成本 TVC 总成 本 TC
总不变 成本 TFC 总可变 成本 TVC 总成 本 TC 平均不变成本 AFC 平均可变成本 AVC 平均总成本 AC MC 1200 1 600 1800 1200.0 600.0 1800.0 2 800 2000 400.0 1000.0 200 3 900 2100 300.0 700.0 100 4 1050 2250 262.5 562.5 150 5 1400 2600 240.0 280.0 520.0 350 6 3300 200.0 350.0 550.0 700 表 短期成本表
149
(三)短期成本曲线 C . 3200 2400 1600 800 TC . E B TVC TFC G 图 5-1 短 期 成 本 曲 线 C Q C . 1000 800 600 400 200 . . . . . . MC . . . . . AC . . . . . . . . . AVC . AFC Q
150
三、长期成本函数 (一)长期总成本 LTC=LTC(Q)
151
长期总成本曲线的推导 c STC3 LTC STC 2 STC 1 S F G R P Q Q1 Q2 Q3 图5-2 长期总成本曲线
152
(二)长期平均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LAC):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 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 LAC(Q)= LTC(Q) Q
153
长期;;‘ ;’ ‘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推导 图5-3 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Q1 Q1’ Q2 Q2’ Q3 Q C C 1 C2 C3
长期;;‘ ;’ ‘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推导 Q1 Q1’ Q2 Q2’ Q3 Q C C 1 C2 C3 SAC 1 SAC 2 SAC 3 图 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154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 图5-4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C Q Q1 SAC 1 SAC 2 SAC 3 SAC 4 SAC 5 SAC 6
Q C SAC 1 SAC 2 SAC 3 SAC 4 SAC 5 SAC 6 SAC 7 LAC 图5-4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155
(三)长期边际成本 或者 ∆LTC(Q) LMC(Q)= ∆Q 长期边际成本(LMC):厂商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
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 LMC(Q)= ∆LTC(Q) ∆Q 或者 LMC(Q)= ΔQ 0 ΔLTC(Q) ΔQ lim = dLTC(Q) dQ
156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 图5-5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Q1 Q C Q2 Q3 p R S LMC SMC 3 SAC 3 SAC 1 LAC
Q C SAC 1 SAC 3 SMC 1 SAC 2 LAC Q2 Q3 p R S LMC SMC 2 SMC 3 图5-5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157
第二节 收益分析 收益:厂商出售产品获得的收入 TR=PQ AR= TR/Q = PQ/Q = P 总收益:厂商销售一定量产品获得的全部收
平均收益:厂商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得到的收入 AR= TR/Q = PQ/Q = P 边际收益: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收入 MR= ∆TR ∆Q ΔTR 或 MR= ΔQ 0 ΔQ lim = dTR dQ
158
第三节 利润最大化原则 利润 ת(Q)=TR(Q) –TC(Q) 即有 MR =MC 上式为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满足利润极大值的一阶条件为: d ת dQ =TR’(Q)- TC’(Q)=MR(Q)-MC(Q)=0 即有 MR =MC 上式为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159
市场与厂商理论 市场和厂商类型的划分和特点 市场和厂商的类型 厂商的数目 产品差别的程度 对价格控制的程度 进出一个行业 的难易程度
完全竞争 很多 完全无差别 没有 很容易 垄断竞争 有差别 有一些 比较容易 寡 头 几个 有差别或无差别 相当程度 比较困难 垄 断 一个 唯一的产品,没有接近的替代品 很大程度,但经常受到管制 很困难,几乎不可能
160
第七章 厂商均衡理论 本章的地位:对市场进行研究,考察其资源配置状况。 本章的主要内容: 完全竞争市场均衡 垄断市场均衡
161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均衡 一、完全竞争市场概述
1、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 2、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厂商的 需求曲线 3、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162
1、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 市场上买卖双方人数很多,他们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 每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同质的。
厂商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
163
2、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 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图6-1 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P P D S E Pe Pe d Q(千万)
2、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 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P P D S E Pe Pe d Q(千万) Q(万) (a) (b) 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图6-1 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164
3、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收益表 表6-1 某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表 价格 P 销售量 Q 总收益 TR=P.Q 平均收益 AR=TR/Q
表6-1 某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表 价格 P 销售量 Q 总收益 TR=P.Q 平均收益 AR=TR/Q 边际收益 MR= ∆TR/ ∆Q 2 100 200 400 300 600 800 500 1000 从表上可见,完全竞争厂商在任何销售量上都有 AR=MR=P
165
. . . . . 收 益 曲 线 图6-2 某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TR P P Q Q (a) (b) d(AR=MR=P)
5 4 3 2 1 1000 800 600 400 200 . d(AR=MR=P) . . Q Q (a) (b) 图6-2 某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166
二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图6-3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SMC P SAC E1 P1
d1(AR1=MR1=P1) d2(AR2=MR2=P2) d3(AR3=MR3=P3) H1 F3 F1 AVC P2 E2 P3 G5 E3 P4 G3 d4(AR4=MR4=P4) P5 E4 d5(AR5=MR5=P5) E5 Q5 Q Q3 Q2 Q1 Q 图6-3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167
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图6-4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QS = f(p) P P1 AVC P2 P3 P4 SMC Q
Q4 Q3 Q2 Q1 图6-4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168
三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图6-5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P P S S P2 P2 AVC P1 P1 SMC Q Q (a)
(a) (b) 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图6-5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169
四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5 图6- 6 完全 竞争 厂商 的长 期均 衡 从图中可以看出:P=LAC, P=LMC
E3 P3 d3(AR3=MR3=P3) 图6- 6 完全 竞争 厂商 的长 期均 衡 P2 E2 d2(AR2=MR2=P2) E1 P1 d1(AR1=MR1=P1) 5 Q Q1 Q2 Q3 从图中可以看出:P=LAC, P=LMC 即AC=MC=P 故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170
五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图6- 7 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不变行业:行业内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 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 SS1 SS2 P SMC P D2 SAC LAC P2 P2 D1 P1 P1 LS E A B (a) 厂商 (b) 行业 Q Q Qi1 Qi2 Q1 Q2 Q3 图 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71
2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图6- 8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递增行业:行业内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
2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递增行业:行业内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 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 SMC2 P D2 P D1 LS LAC2 E2 P2 P2 B SMC1 LAC1 A P1 P1 E1 SS1 SS2 Q Q Qi1 Qi2 Q1 Q2 (a) 厂商 (b) 行业 图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72
3、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递减行业:行业内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 需求的增加,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了。
D2 SMC1 SS1 P P D1 LAC1 SS2 E1 P1 P1 A SMC2 LAC2 B P2 P2 E2 LS Qi Q Qi1 Qi2 Q1 Q2 (a) 厂商 (b) 行业 图 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73
第二节 完全垄断市场 本节的主要内容: 完全垄断市场概述 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174
一 完全垄断市场概述 1、完全垄断市场的性质及成因 完全垄断市场: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 商的市场组织。 完全垄断的成因
1. 对投入的控制 2. 规模经济 3. 专利 4. 政府的特许
175
2、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表7-1 某垄断厂商的价格与收益 价格(P) (元) 销售量 (Q) 总收益 (TR)(元) 平均收益
表 某垄断厂商的价格与收益 价格(P) (元) 销售量 (Q) 总收益 (TR)(元) 平均收益 (AR)(元) 边际收益 (MR)(元) 10 1 9 2 18 8 3 24 6 7 4 28 5 30 -2
176
图7-1 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的关系 P Q A J MR C B I F K G H
177
二 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1、获取经济利润时的短期均衡 图7-2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一) P SMC SAC F P1 H G E
d(AR) MR Q Q1 图7-2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一)
178
2、亏损状态下的短期均衡 图7-3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二) P SMC AVC SAC G H F P1 I d(AR) E MR Q
Q1 图7-3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二)
179
三 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图7-4 垄断 厂商的长期均衡 从图中可以看出:P>LAC, P>LMC 故资源未得到有效配置 P
SMC1 A SAC1 P1 B SMC2 H LAC F SAC2 图7-4 垄断 厂商的长期均衡 G P2 E1 I LMC P3 MR E2 d(AR) Q Q1 Q2 Q3
180
第三节 垄断竞争市场 本节的主要内容: 一 垄断竞争市场条件 二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三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第三节 垄断竞争市场 本节的主要内容: 一 垄断竞争市场条件 二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三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四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181
一 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1.有差别的同类产品. 2.生产企业数量多 3.生产企业规模小
182
二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D P3 (图7-6) P1 d3 P2 d1 d2 Q3 Q1 Q5 Q2 Q1 Q O
183
三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P D SMC - P H SAC d E Q Q
184
四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P D LMC - P (图7-8a) H LAC E2 d (AR ) MR Q Q
185
四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LMC P D - P1 LAC (图7-8b) H d(AR) E MR Q Q
186
第四节 寡头市场 本节的主要内容: 一寡头市场的特征 二古诺模型 三价格领导模型
187
一寡头市场的特征 寡头市场上有少数厂商,对市场有明显的影响力. 寡头之间的行为相互依存. 寡头市场的价格相对稳定. 寡头市场存在进入障碍.
188
二 古诺模型 P D P F P1 H G P2 Q Q1 Q2
189
三 价格领导模型 MC P P1 MC1 D1 P E D O Q1 Q Q
190
第八章 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 本章的地位:研究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如 何决定的。 劳动的价格 ---- 工资 资本的价格 ---- 利息
土地的价格 ---- 地租 利润的来源
191
第五节 产业政策 1、两个问题: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不对应 垄断与竞争的矛盾。 2、产业措施:法律限制、税收政策和限产或限价政策。
3、反垄断法的利弊曲折。 4、国有与私营化。 例子:日本的天女散花政策。
192
第八章 分配理论 本章的主要内容 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决定 的一般原理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工资、利息、 地租和利润
193
第一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的决定 引致需求 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厂商和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厂商和市场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
厂商的要素需求和供给的均衡 市场的要素需求和供给的均衡
194
一、引致需求 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 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用来生产产品并出售给 消费者,从而获得收益。因而厂商对要素的
需求是由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需求引起的,是 引致需求。 以下分析的假设条件: 厂商只使用一种可变投入要素。
195
二、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 边际要素成本(MFC) 边际产品价值(VMP) 边际产品价值(VMP):增加一个单位要素使用量所引
或 边际收益产品(MRP) 边际要素成本(MFC) 或 平均要素成本(AFC) = 边际产品价值(VMP):增加一个单位要素使用量所引 起的总产值的增量。 VMP=边际物质产品 X 价格 边际收益产品(MRP):增加一个单位要素使用量所引 起的总收益的增量。 MRP =边际物质产品 X 边际收益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收益产品
196
边际要素成本(MFC):增加一个单位要素
使用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量。 平均要素成本(AFC):按要素使用量平均 计算的总要素成本。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边际要素成本=平均 要素成本。
197
三、厂商和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一)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表8-1 厂商的要素需求表 (只有一种可变投入的厂商的要素需求表) 要素数量
边际物质产品 产品价格 边际产品价值(VMP) [=边际收益产品(MRP)] 要素价格 1 10 100 2 9 90 3 8 80 4 7 70 5 6 60 50 40 30 20
198
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要素价格 VMP=MRP=d p q 要素数量 图8-1 使用一种可变要素时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199
(二)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图8-2 厂商要素需求曲线到市场要素需求曲线
在考虑整个市场的情况下,必须考虑要素使用量的变化对产品价格产生的影响。 p2 要素价格 q1 要素数量 p1 q2 q2’ d1 d2 要素价格 (a)厂商 (b)市场 p1 p2 D Q1 Q2 要素数量 图8-2 厂商要素需求曲线到市场要素需求曲线
200
四、厂商的市场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 (一)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 表8-2 单个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表 要素数量 要素价格 总要素成本
平均要素成本 边际要素成本 1 40 2 80 3 120 4 160 5 200 6 240 表8-2 单个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表
201
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 要素价格 MFC=AFC=P p 要素数量 图8-3 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
202
(二) 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 图8-4 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 S S S (a)正斜率的要素供给曲线 (b)垂直的要素供给曲线
(二) 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 (a)正斜率的要素供给曲线 (b)垂直的要素供给曲线 (c)后弯的要素供给曲线 要素价格 要素价格 要素价格 S S S 要素数量 要素数量 要素数量 图 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
203
均衡条件:VMP=MRP=MFC=AFC
五、厂商的要素需求和供给的均衡 均衡条件:VMP=MRP=MFC=AFC 要素价格 MFC= s p VMP=d q 要素数量 图 厂商的要素需求和供给的均衡
204
六、市场的要素需求和供给的均衡 要素价格 S p D q 要素数量 图 市场的要素需求和供给的均衡
205
第二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工资、 地租、利息和利润
第二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工资、 地租、利息和利润 一、劳动市场的均衡和工资 劳动价格 S w 图8-7 劳动市场的均衡 D q 劳动供给
206
二、资本市场的均衡和利息 图8-8 资本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s ’ s ’ LS E r ’ F r D q q’ Q ss 利息率
q q’ Q 资本数量 图8-8 资本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207
三、土地市场的均衡和利息 地租 S E R R ’ E ’ D D ’ q 土地数量 图 土地市场的均衡
208
四、利润 利润与正常利润的区别 利润(又称经济利润),实际上是指超额 利润,即总收益减去总成本以后的余额。
正常利润,是指在发挥企业家才能时在正 常情况下都能获得的报酬。它被看作是一种 经营管理的报酬,包括在成本之内。
209
关于利润的几种解释 利润是承担风险的报酬 利润是创新的结果 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 利润是隐性生产要素的收益
210
第三节 社会收入分配及其政策 主要内容: 一、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二、收入分配政策
211
一、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他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向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得到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如下图)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一般说来,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曲线ODL越弯曲,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即折线OHL为完全不平等,直线OL为完全平等。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平等也不是完全不平等。曲线曲线ODL越是凸出,即它与OL线围成的面积越大,收入分配就越不平等。
212
M L 100% 80% 60% D A 40% B 20% H O 20% 40% 60% 80% 100% 洛伦兹曲线
213
基尼系数: 将洛伦兹曲线与OL线围成的面积A叫做“不平等面积”,A+B为“完全不平等面积”,那么,A/(A+B)就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基尼系数不会大于一,也不会小于零。
214
二、收入分配政策 1、税收政策 累进个人的所得税 遗产税 2、社会福利政策 社会保障
215
补充一章 市场失灵与政策 本章的地位:分析现实中市场失灵的情况, 论述政府应实行的微观经济政策。 本章的主要内容: 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
216
第一节 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 市场的不完全性 市场的外部性 公共物品
217
一、市场的不完全性 表现: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现实中的市场主要由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等组成。 图9-1 垄断造成的损失
P D A Pm B LAC Pc C LMC MR DD(AR) Qm Qc Q 图9-1 垄断造成的损失
218
二、市场的外部性 (一)概念: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而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和价格之中。 (二)类型:
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使他人或 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 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219
(三)外部性的特征: 外部性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 外部性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 外部性具有某种强制性 外部性很难完全消除
220
(四)外部性的影响 MCS PC MCp b a c P d q’ q’’ q 图9-2 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
221
三、公共物品 (一)概念:公共物品是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产品和劳务。 (二)类型:
1.纯公共物品:国防、外交、法律、法规、灯塔、港口、国家公墓等。 2.准公共物品: (1)与规模经济有关的产品,如铁路运输系统、公路交通系统、供水系统、煤气系统、基础研究工作等等。 (2)优效产品,即不论人们的收入水平如何都应该消费的公共产品,如卫生保健、住房、中小学教育、必要的娱乐设施等等。
222
{ (三)公共物品的特点 图9-3 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 图9-4 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 P P S D= d1+ d2 +d3 D P d3
Q Q Q 图9-3 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 图9-4 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
223
第二节 微观经济政策 一、加强竞争、反对垄断 措施 制定反垄断法 实行公共管制
224
对垄断的管制 PC d=AR MC p1 AC p2 p3 MR Q1 Q2 Q3 Q 图9-5 对垄断的管制
225
二外部性矫正措施 主要措施 税收和补贴 企业合并 明确产权
226
明确产权的理论依据之一: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在交易成本为零的状态下,不管 产权是如何初始界定的,市场交易都将导致
资源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科斯第二定理:一旦考虑到市场交易的重要, 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以及经济组织形式的选 择将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产生影响。
227
三、有效率地提供公共物品 允许私人生产者进入 让不同的政府部门提供同一种公共物品,让其展开竞争。 使提供公共物品的部门的权力散化
对政府的公共开支进行损益分析
230
第九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本章的地位: 通过对国民收入及其核算方法的研究,为 了解宏观经济运行打下基础。 本章的主要内容
国民收入指标体系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简评
231
第一节 国民收入指标体系 一、国民收入的含义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投入生产
资源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或由此形成的收入的一个 数量指标。 国民收入的含义:一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 是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二是指一个国家 的人民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协作生产这些产品和劳务所取得的收 入;三是指这些兼具生产者和消费者身份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 从他们的收入中消费的商品和劳务。
232
二、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及其关系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 个人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
233
(一)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价值总和。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总体水平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 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它是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产品总值 它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它既包括有形的商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 它包括的是市场活动所创造的价值
234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界为准计算,则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 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总量。
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是以一国常住居民为准。若以国 界为准计算,则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 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总量。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 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 价值总和
235
(二)国民生产净值 亦称国民生产净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 内(通常是一年)新增加的价值,等于国民生产
总值中扣除当年消耗掉的资本(折旧)后的价值 余额。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
236
(三)国民收入 即狭义的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 期内(通常为一年)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各种劳
务的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与企业家 才能)所获得报酬(收入)的总和。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政府津贴
237
(四)个人收入 是指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 为一年)从各种来源所取得的收入总和。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利
润税+公司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政府 对个人支付的利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企 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238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 是指一个国家所有的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 为一年),所得到的收入总和减去个人或家庭纳税
部分,实际得到的由个人自由使用的收入,亦即人 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非税支付)
239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一、最终产品法 从产品使用的角度出发,把一年内购买最终产品和 劳务所支出的货币加总起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
在一年内,如果以Q1,Q2,Q3 ,……, Qn表示购买 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数量,以P1,P2,P3 ,……, Pn 表示购买的各种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则国民生产总值为: GNP= Q1 P1+ Q2 P2 + Q3 P3 + …… + Qn Pn= Σ Qi Pi i n=1
240
用最终产品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大体上 包括以下四项: 个人消费支出 私人国内总投资 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差额
241
二、要素收入法 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参与生产产品与提供劳务的 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所
获得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 用要素收入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大体上包括以下几项: 工资、利息、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非公司企业主的收入; 公司税前利润;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资本折旧
242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评 一、国民收入核算的意义 反映一国总体水平和所处阶段的重要指标 便于进行国别比较 强调劳务的重要性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 y0=yf,则经济活动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政府匆需干预经济 y0<yf,则存在着萧条和失业,政府要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 y0>yf,则存在着通货膨胀,政府要实行紧缩性经济政策
243
二、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缺陷 计算中的错漏 难以反映福利状况 难以准确进行国别比较
245
第十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本章的地位:用三种方法,研究国民收入 如何达到均衡状态。 本章的主要内容: 简单的国民收入的决定
IS-LM模型决定国民收入 AD-AS模型决定国民收入
246
第一节 简单的国民收入的决定 本章的地位:以产品市场为对象,研究国民收入 如何达到均衡状态。 本节的主要内容: 消费函数 投资函数
乘数理论 加速原理
247
一 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 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248
1、消费函数 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 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 及收入的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
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是: c=c(y)
249
消费函数表 表3-1 某家庭消费函数 (单位:元) A B C D E F G (1) 收入 (2)消费 (3) 边际消费倾向(MPC)
表3-1 某家庭消费函数 (单位:元) (1) 收入 (2)消费 (3) 边际消费倾向(MPC) (4) 平均消费倾向(APC) A 9000 9110 1.01 B 10000 1.00 C 11000 10850 0.98 D 12000 11600 0.97 E 13000 12240 0.94 F 14000 12830 0.92 G 15000 13360 0.89 0.89 0.85 0.75 0.64 0.59 0.53
250
消费曲线 = ) = 图3-2 消费曲线(单位:元) y 45。 c c 16 14 12 10 8 6 B A G F E D
图3-2 消费曲线(单位:元)
251
线性消费函数 ) 图3-3 线性消费函数 y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为: c=ą+ßy
45。 y
252
2、储蓄函数 储蓄:收入减去消费以后的余额 s=s(y) A B C D E F G 表3-2 某家户储蓄表(单位:万元) (2)消费(c)
(3)边际消费倾向(MPS) (4)平均消费倾向(APS) A 9000 9110 -110 -0.01 B 10000 C 11000 10850 150 0.01 D 12000 11600 400 0.03 E 13000 12240 760 0.06 F 14000 12830 1170 0.08 G 15000 13360 1640 0.11 0.11 0.15 0.25 0.36 0.41 0.47 表 某家户储蓄表(单位:万元)
253
储蓄曲线 s G F 2 1 -1 E D c B = y A 图3-4 储蓄曲线(单位:元)
254
线性储蓄函数 s=-ą+(1- ß)y 若储蓄和收入呈线性关系,则储蓄曲线为一直线。
这时:s=y-c=y-(ą+ßy)= -ą+(1- ß)y s s=-ą+(1- ß)y y 图 线性储蓄函数(单位:元)
255
3、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 c,s c=c(y) A s=s(y) d 45。 ) y y0 -d 图 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
256
4、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以上分析的是家庭消费函数。在此基础上 考虑国民收入分配、政府税收政策、公司未分配
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等因素,则可根据家庭消 费曲线求出社会消费曲线。社会消费曲线的形状 与家庭消费曲线是相似的。
257
二 投资函数 1、投资与利率 投资:即资本形成,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实际资本 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存货的增加等。 资本形成的过程:
1.储蓄 2.把储蓄集中起来 3.把储蓄贷放给厂商,厂商购买资本设备等 投资的诱导: 资本边际效率------利息率
258
2、资本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 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内各 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
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259
资本边际效率举例 假设某企业投资30000美元购置一台机器。这台机器 的使用寿命是三年,以后没有残值。预期收益第一年是
11000美元,第二年是12100美元,第三年是13310美元, 三年一共是36410美元。如果贴现率是10%,则三年内全 部预期收益的现值是30000美元,即 R= 11000/(1+10%)+12100/ (1+10%) /(1+10%)3 这个贴现率就是资本边际效率,它使资本品的供给 价可格(30000美元)正好等于三年的全部预期收益 (36410美元)的现值(30000美元)。
260
资本边际效率的公式 R=R1/(1+r)+R2 /(1+r)2+ R3 /(1+r)3+…+ Rn /(1+r)n
本的边际效率。 上式表明,资本边际效率r的数值取决于资本品的供 给价格和预期效益。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资本品 的供给价格越高,资本边际效率越小,预期收益越高, 资本边际效率越大。
261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r i i 图3-8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10 8 6 4 2 1 2 3 4 5 图3-7 某企业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
MEC(%) 10 8 6 4 2 MEC i (百万美元) i 图3-7 某企业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 图3-8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262
投资边际效率 投资边际效率:当利率下降时,如果每个企业都增 加投资,资本品的价格会上涨,也就是说资本品的供给
价格要增加。这样在相同的预期收益情况下,r必然缩小。 由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上升而被缩小了的利率的数值被 称为投资的边际效率(MEI)。在相同的预期收益下, 投资的边际效率小于资本的边际效率。
263
图3-9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MEC)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MEI)
r r0 r1 MEC MEI i i0
264
三 国民收入的决定 1、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1)两部门经济中收入流量循环的模型 厂商 居民户 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报酬
居民户用收入购买产品和劳务 图 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265
考虑储蓄和投资时和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图3-11 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厂商向居民户支付 生产要素报酬 厂商 居民户
居民户用收入向厂商购买产品和劳务 储蓄 投资 金融机构 图 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266
(2)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总支出y=c+i 总收入y=c+s 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c+i=c+s 即i=s
267
国民收入的决定(图示一) + - i s i y 若i>s,则总需求>总供给,供不应求,价格上升,
厂商增加产量,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 若i<s,则总供给>总需求,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厂商减少产量,从而使国民收入减少。 i s s E + i 图3-12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的交点决定收入 y H -
268
图民收入的决定(图示二) c i c+i E 45。 ) y H 图3-13 消费加投资曲线和45度线的交点决定收入
269
2、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1)三部门经济中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图3-14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政 府 居民户 厂商 政府购买
政 府 政府购买 转移支付 税收 税收 工资、利息、地租 利润的支付 厂商 居民户 消费支出 图3-14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270
(2)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 c i,g c+i+g 图3-15 三部门 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c+i y 总支出 y=c+i+g
总收入 y=c+s+t 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 c+i+g=c+s+t c i,g c+i+g E 图3-15 三部门 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c+i ) 45。 y H
271
3、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1)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图3-16 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政府购买(进口) 国外部门
政 府 关税支付 政府购买 进口 税收 转移支付 出口 税金 工资、利息、地租、 利润的支付 居民户 厂商 消费支出 图3-16 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272
(3)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 c ,i,g,x c+i+g+x c+i+g 图3-17 四部门中 国民收入的决定 c+i y
总支出 y=c+i+g+x 总收入 y=c+s+t+m 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 c+i+g+x =c+s+t+m c ,i,g,x c+i+g+x E c+i+g 图3-17 四部门中 国民收入的决定 c+i 45。 ) y H
273
四 乘数理论 投资乘数:指投资增加使收入增加到什么程度的数量 关系。 投资乘数举例 若投资增加10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收入增量
为500亿元。过程如下: Δy= х х0.82+……+100х0.8n =100( ……+ 0.8n) =[1/(1-0.8) ] х100 =500(亿元)
274
上面的例子说明,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
k=1/(1-MPC) 可见,乘数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际 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乘 数就越大。
275
乘数效应的图示 c+i c+i’ E c+i Δi 45。 ) Δy y y y’ 图3-18 乘数效应
276
五 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说明收入变化如何引起投 资变化的理论。表示投资变化引起收入变 化到什么程度的系数是加速数。
加速数=总投资的改变量/(本期收入-上期收入)
277
表3-3 加速原理 (单位:元) 时期(1) 年产 销额 (2) 年产销额变化 (3) 资本存量 (4) =(2)×10 净投资 (5) =(3)×10 重置投资 (6) 总投资 (7) =(5)+(6) 第一阶段 第一年 600 6000 300 第二年 第三年 第二阶段 第四年 900 9000 3000 3300 第五年 1200 12000 第六年 1500 15000 第三阶段 第七年 第四阶段 第八年 1470 -30 14700 -300
279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 本节的地位:考察货币的需求和供给,研究两者的均衡,说明利率是如何决定的。 本节的主要内容 货币的需求 货币的供给
280
一 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动机 流动偏好陷阱 货币需求函数
281
1、货币需求动机 1. 交易动机:个人和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愿望或动机。
2. 谨慎动机: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愿望或动机。 用L1表示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产生的全部货币需求量,用y表示收入,则这种货币需求量和收入的关系为: L1= L1(y ) 或者 L1=ky 式中k 代表出于上述二动机所需货币量同名义收入的比例关系,y 代表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收入。
282
3. 投机动机: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取决于利率。如果用L2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用r表示市场利率,则这一货币需求量和利率的关系为: L2= L2(r ) 或者 L2=- hr 上式表示L2与r变动成反方向关系,h表示利率变动一个百分点时L2变动程度,可称为货币需求关于利率的反应系数。
283
2、流动偏好陷阱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有了货币也决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r L2= L2(r ) r0 图4-1凯恩斯陷阱
284
L= L1 +L2= L1 (y) + L2 (r )=ky - hr
4、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的总需求函数 L= L1 +L2= L1 (y) + L2 (r )=ky - hr r 图 4-2 货 币 需 求 曲 线 L2= L2(r ) m L1= L1(y) (a) r L= L1 +L2= L1 (y) + L2 (r ) m (b)
285
二 货币的供给 式中,m为实际货币供给量,M 为名义货币供给量。 m= M p r M m= p y 图 货币供给曲线
286
三 货币市场的均衡 一、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r M m= p E r0 L y 图4-4 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287
2、货币需求和供给曲线的变动 r m m’ r1 E’ r0 E L’ r2 L m 图4-5 货币需求和供给曲线的变动
288
第三节 IS-LM模型决定国民收入 本节的地位: 考察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在相互作用下同时达 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进一步阐述凯恩斯主
义思想体系。 本节的主要内容: 产品市场均衡的复述:IS曲线 货币市场均衡的复述:LM曲线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IS-LM模型
289
一 产品市场均衡的复述:IS 曲线 产品市场的均衡: 指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状态。 产品市场的均衡可用IS 曲线来表示。
主要内容: IS曲线及其推导 IS曲线的斜率 IS曲线的移动
290
1、IS曲线及其推导 IS曲线: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下(即i=S)利率与国 民收入的均衡组合点的轨迹。它描述的是产品市场的均 衡状态。
c=α+βy,则二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决定公式为 y= (α+i)/(1- β) ,这里i为外生变量,若把投资作为利率的 函数,即i=e-dr,则均衡收入公式为:y=(α+ e-dr)/(1- β), 可见,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化的 关系。
291
IS 曲线的形状 r 4 3 2 1 IS y 150 200 250 图5-1 IS曲线(单位:10亿元)
292
IS曲线的推导过程 s s s=y-c(y) i=s y i r r i(r)=y-c(y) i=i(r) y i (3)储蓄函数
(2)投资储蓄均衡 125 100 75 50 25 s=y-c(y) 125 100 75 50 25 i=s 图5-2 IS曲线 推导图 示(单 位:10 亿元) y i r r (4)产品市场均衡 (1)投资需求 i(r)=y-c(y) i=i(r) 4 3 2 1 4 3 2 1 IS y i
293
2、IS曲线和斜率 二部门经济中,y= (α+e-dr)/ (1-β)上式可转化为:
r= (d+e )/ (d) - (1-β)/ (d) y 式中 (1-β)/ (d)是IS曲线的斜率。可见,IS曲线的斜取 决于β ,也取决于d. d是投资需求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若d的值较 大,即投资于利率变化比较敏感,则IS曲线的斜率较小, IS曲线较平缓。 β是边际消费倾向。若β较大,则IS曲线的斜率较小。
294
3、IS曲线的移动 (1)投资函数变动导致IS曲线移动 s s s 图5-3 投资 需求 变动 使IS 曲线 移动 y i r r y i
(3)储蓄函数 (2)投资等于储蓄 s 图5-3 投资 需求 变动 使IS 曲线 移动 45 度线 y i r r (1)投资需求 (4)IS曲线 IS2 IS1 i1 i2 y i
295
(2) 储蓄函数变动导致IS曲线移动 s s2 s s1 y i r r y i 图5-4 储蓄变动使IS曲线移动 (3)储蓄函数
(2)投资等于储蓄 s1 45 度线 y i r r (1)投资需求 (4)IS曲线 IS1 i IS1 y i IS2 图 储蓄变动使IS曲线移动
296
二 货币市场均衡的复述:LM曲线 货币市场的均衡: 指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时的 状态。货币市场的均衡可用LM曲线来表示。
本节的主要内容: LM曲线及其推导 LM曲线的斜率 LM曲线的移动
297
1、LM曲线及其推导 利率与国民收入的均衡组合点的轨迹。它描述的是 货币市场的均衡状态。货币市场均衡时 m=ky-hr,
LM曲线: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下(即L=m) 利率与国民收入的均衡组合点的轨迹。它描述的是 货币市场的均衡状态。货币市场均衡时 m=ky-hr, 因此:y= hr /k+ m/k或 r= ky/h- m/h , k、y、h、m 分别代表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需货币量同名义收 入的比例、实际国民收入、货币需求关于利率的反 应系数、实际货币量。
298
LM曲线的形状 r LM 4 3 2 1 y 图 LM曲线(单位:10亿元)
299
LM 曲线的推导过程 y y 图 5-6 LM 曲 线 推 导 (单 位: 10 亿 元) (2)货币供给 (3)交易需求
m1 = L1(y) 125 100 75 50 25 125 100 75 50 25 m= m1+ m2 y m2 r r (4)产品市场均衡 (1)投机需求 m= L1(y)+ L2 (r) m2= L2 (r) 4 3 2 1 4 3 2 1 LM y m2
300
2、LM曲线的斜率 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和交易需 求曲线的斜率,实际上也就是取决于r=(k/h)y-m/h 中的k
和h之值。K/h是LM曲线的斜率。当K为定值时,h越大, 即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越高,则 K/h 就越小,于是 LM曲线越平缓。另一方面,当h为定值时,k越大,即货 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越高,则k/h就越大,于是 LM曲线越陡峭。
301
3、LM曲线的移动 y y 图5-7 货币供给量变动使LM曲线移动 (3)交易需求 (2)货币供给 (4)货币市场均衡 (1) 投机需求 r
r r (4)货币市场均衡 (1) 投机需求 LM’ LM y m2 图5-7 货币供给量变动使LM曲线移动
302
三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 一般均衡:IS-LM模型
1、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r LM I 4 3 2 1 E Ⅱ Ⅳ E’’ E’ Ⅲ IS y 图5-8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单位:10亿元)
303
2、均衡收入的决定和利率的变动 LM r LM’ E’ E r0 IS’ IS y y0 y1 图5-9 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
304
第四节 AD-AS模型决定国民收入 主要内容: 1、AD曲线 2、AS曲线 3、AD-AD曲线决定国民收入
305
一、总需求曲线 (AD曲线)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是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306
总需求曲线(横轴代表国民收入,纵轴代表价格水平)
P AD O Y
307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如下图:自发总需求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化
P AD1 AD0 AD2 O Y
308
二、总供给曲线(AS曲线) 总供给曲线是表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和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它反映了在每一既定的价格水平时,所有厂商愿意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总供给取决于资源利用的情况。如下图:
309
总供给曲线 P AS c a b O Y
310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P AS2 AS0 AS1 O Y
311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AS P AD E P0 O Y0 Y
312
三、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分析总需求的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时,必须考虑总供给曲线的不同情况。
313
1、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P AD1 AD0 AD2 E0 E2 E1 P0 AS O Y2 Y0 Y1 Y
314
2、短期总供给曲线 AD1 AS P AD0 E1 AD2 P1 E0 P0 E2 P2 O Y2 Y0 Y1 Y
315
3、长期总供给曲线 AS AD1 P AD0 E1 P1 AD2 E0 P0 E2 P2 O Yf Y
316
五、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AS2 P AD AS0 AS1 E2 P1 E0 P0 P2 E1 O Y2 Y0 Y1 Y
317
第十一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本章的地位: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章的主要内容: 失业理论 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 通货膨胀理论
介绍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方面的一些知 识和理论。 本章的主要内容: 失业理论 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 通货膨胀理论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318
第一节 失业理论 本节的主要内容: 一、失业与就业的定义 二、失业的类型 三、失业的经济效果
319
一、失业与就业的定义 失业者:凡是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失业率: 失业人数 失业率= —— ×100%
失业率= —— ×100% 劳动力总数 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充分就业: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思考题: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因素
320
二、失业类型 1、充分就业失业 2、自然失业 摩擦性失业;求职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3、周期性失业 4、隐蔽性失业
321
三、失业的经济损失 1、失业的个人损失:生活水平下降 2、失业的国家损失:GDP的下降 比如:奥肯定律 失业率增加1%,
国民收入减少2.5%
322
第二节 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 一、货币与货币理论 1.货币及其分类 定义: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换媒介的东西。
在目前的西方国家,流行的货币主要有这样几类: 纸币: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由法律规定了其地位的法偿货币。纸币的价值取决于它的购买力。 铸币:小额币值的辅币,一般用金属铸造。 以上两种货币称为通货或现金
323
1.货币及其分类 存款货币:又称银行货币或信用货币,是商业银行中的活期存款。活期存款可以用支票在市场上流通,所以是一种可以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 近似货币:又称准货币,是商业银行中的定期存款和其他储蓄机构的储蓄存款。这种存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为活期存款,通过支票流通,因此称为近似货币。
324
1.货币及其分类 近似货币:又称准货币,是商业银行中的定期存款和其他储蓄机构的储蓄存款。这种存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为活期存款,通过支票流通,因此称为近似货币。
325
1.货币及其分类 在经济学中,一般把货币分为M1与M2; M1=通货+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M2 =M1+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326
2.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是由于分工与交换制度的产生而出现的。最初许多物品都充当过货币使用,以后金银成为货币的一般形态。货币的计算单位就是货币的本位。 (1)金本位制:金铸币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金兑汇本位制 (2)银本位制 (3)复本位制 (4)不兑现本位制 注:格雷欣定律(劣币驱逐良币)和货币数量论
327
二、通货膨胀及其衡量 定义;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注意:第一,物价的上升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而是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即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第二,不是指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而是指持续一定时期的物价上升
328
2.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物价指数是表明某些商品的价格从一个时期到下一时期变动程度的指数。物价指数是加权平均数。 物价指数的计算: 物价指数 = ΣPtqt/ΣP0qt*100% 在上式中,P 0 ,Pt是基年和本年的价格水平,qt是本期的商品量
329
三种典型的物价指数 第一,消费物价指数,又称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是衡量各个时期居民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零售价格变化的指标。
第二,批发物价指数,是衡量各个时期生产资料(即资本品)与消费资料(即消费晶,批发价格变化的指标。 第三,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是衡量各个时期一切商品与劳务价格变化的指数。
330
3.通货膨胀的分类 第一,爬行的通货膨胀,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低而且比较稳定。
第二,加速的通货膨胀,又称奔驰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在两位数以上),而且还加剧. 第三,超速通货膨胀,又称恶性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非常高(一般在三位数以上),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 第四,受抑制的通货膨胀,又称隐蔽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与配给制,通货膨胀并没有发生。
331
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情况与政策
下图为对付通货膨胀采用不同的政策所产生的效果 P P AD0 AS0 AD AS E0 E0 AD1 AS1 P0 P0 E1 E1 P1 P1 O O Y1 Y0 Y Y0 Y1 Y
332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理论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
333
一、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品的持续显著的上涨。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334
用图形来说明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图 11 – 1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P AS E4 P4 AD4 E3 P3 E2 AD3 P2 E1 AD2
y y1 y2 yf 图 11 – 1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335
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是试图从供给方面说明为什么会发生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的一种理论。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类型: 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336
(一)工资推动通货膨胀 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由于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工资不再是竞争的工资,而是工会和雇主集体议价的工资,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率增长率,工资的提高就导致成本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这就是所谓工资推动通货膨胀。
337
(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 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可以操纵价格,把产品价格定得很高,导致价格上涨得速度超过成本增长得速度。
338
用图示法说明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图 11 – 2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P AS E3 P3 AS3 E2 P2 E1 P1 AS2 AD AS1
y3 y2 y1 yƒ y 图 11 – 2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339
(三)结构性通货膨胀 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不容易使生产要素从生产率底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从渐趋衰落的部门转移到开放部门,但是,生产效率提高慢的部门、正在趋向衰落的部门以及非开放部门在工资和价格问题上要求“公平”,要求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正在迅速发展的部门以及开放部门“看齐”,要求“赶上去”,结果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340
(四) 通货膨胀的影响 无 不大 有 对产量和就 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类 型 业的影响 平衡的和预期到的 通货膨胀 平衡的和预期不到的
(四) 通货膨胀的影响 类 型 对产量和就 业的影响 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平衡的和预期到的 通货膨胀 无 平衡的和预期不到的 不大 有 非平衡的和预期到的 非平衡的和预期不到的
341
第四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一、菲利普斯曲线 首先看总价格调整方程: (11 • 1) (11 • 2) 其中, 为通货膨胀率,h是正常数, 为通货膨胀压力。 上式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实际收入对其潜在水平的偏离,即与通货膨胀压力有正向关系。这种关系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342
二、没有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由于上式中没有包含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故又称其为没有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其图形为:
图 11 – 3 没有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到,相对于潜在水平的收入越高通货膨胀率就越高,当收入低于潜在水平时,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率是负值,或者说是价格水平呈下降趋势。
343
其中, 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上式即为附加预期变量的价格调整曲线,也被称为有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图形如下:
三、有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考虑到企业会预期到通货膨胀,则(11-2)式修正为: (11-3) 其中, 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上式即为附加预期变量的价格调整曲线,也被称为有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图形如下: 图中, 代表 A 点与横轴的距离。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实际通货膨胀率也越高。 图11-4 有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344
第五节 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一、用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率
第五节 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一、用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率 有人认为,降低通货膨胀率最有效的方法是人为地制造一次经济衰退。例如,弗里德曼曾说:“我还没有看到任何例子,能够表明不需要通过一个增长缓慢和失业的过程而治疗了相当大程度的通货膨胀。” 反通货膨胀的具体方法: 渐进主义式的方法 “冷火鸡”式的方法
345
二、其他办法 (一)指数化 即以条文规定的形式把工资和某种物价指数联系起来,当物价上升时,工资也随之上升。 指数化的两种方式:
百分之百的指数化。即工资按物价上升的 比例增长,当物价上升5%时,工资也上升同一比例。 部分指数化。即工资上涨的比例仅为物价上升的一个部分。例如,物价上升10%,而工资却仅上升5%。
346
(二)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是政府为了降低一般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政策。其目的在于影响或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他收入的增长率。
347
(三)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主要办法是国家规定一个被认为是恰当的物价或工资上升率,然后,以税收的方式惩罚价格和工资的上涨超过恰当的上升率的企业和个人,同时以津贴来奖励价格和工资的上涨少于恰当的上升率范围的企业和个人。
349
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理论 本章的地位: 动态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主要介绍关于经济周期方面的一些 知识。 本章的主要内容:
经济周期的定义及阶段 经济周期的类型 经济周期理论简介
350
经济周期(即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及阶段 经济周期(即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繁荣 GNP 繁荣 衰退 复苏 潜在GNP水平线 衰退 时间 图 经济周期曲线
351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长周期,指一个周期长度平均为50年左右。这一划分由原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耶夫于1926年提出,故长周期又称康德拉耶夫周期。
中周期,指一个周期平均长度为8到10年。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系统地分析了这种周期,故又名朱格拉周期。 短周期,指一个周期长度平均约为40个月。由美国经济学家基钦于1923年提出,故又称基钦周期。
352
三、经济周期理论简介 主要有以下7种理论 消费不足理论 货币信用理论 心理理论 政治周期理论 投资过度理论 创新理论 太阳黑子理论
8)乘数-加速数周期理论
354
第十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本章的地位: 动态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影响人均国民收入的因素及这些因素与人均国民收入之量的关系。
本章的主要内容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哈罗德—多马 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理论
355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经济增长: 表示产量的增加,用来衡量这一经济量的尺度通常是国民收入量或人均国民收入量。 经济增长理论:
研究国民收入的增长,它通过研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以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等问题,来解释国民收入或产量长期发展的情况。经济增长理论通常都是用一定的经济增长模型来表达。
356
经济增长统计资料
357
经济增长统计资料
358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 模型 假设前提: (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2)储蓄S是国民收入Y的函数,即 S = s Y 。s 代表这个社会的储蓄比例,即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有的份额。 (3)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L和资本K。 (4)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 (5)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 (6)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即生产任何一单位产品所需的 资本和劳动的数量都是固定不变的。
359
ΔY S 基本公式 G = = Y V 其中 Y 为产量(国民收入) ΔY 为产量(国民收入)的增量 S 为储蓄率 V 为资本-产量比 公式表明,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长率就必须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量比二者之比。 若S为9﹪,V为3,则G=3﹪ ; 若S上升为15﹪ ,V仍为3,则G提高到5﹪ 。
360
若把资本-产量比 V 理解为企业家意愿中所需要有的资本-产量比,用 V r 表示它,则基本方程可写为:
如果基本方程中的 V 是资本的实际变化量与国民收入的实际变化量的比率,那末在一定储蓄比例之下,由此而导致出的国民收入增长率被称为实际增长率,记为 G A 。于是公式可写为: 若把资本-产量比 V 理解为企业家意愿中所需要有的资本-产量比,用 V r 表示它,则基本方程可写为: 这里的收入增长率是与企业家所需要的资本-产量比 Vr适合的收入增长率,它是企业家感到满意的收入增长率,哈罗德把它称为 “有保证的增长率”,用 GW 表示。 S G = A V S GW = Vr
361
由于 G A V = S GW Vr = S 故 G A V = S = GW Vr 上式表明,如果现实经济活动出现的实际增长率 GA 等于企业家感到满意的增长率,即有保证的增长率 GW ,那么实际资本-产量比 V 就必然等于企业家所需要的(或希望保持的)资本-产量比 Vr 。或者说,如果国民收入按照 GW 比率增长,那么与实际产量的增长相联系的实际资本增量就会等于企业家感到满意的资本增量。由于积累或资本增量取决于资本家的意愿,所以只要国民收入按照 GW 这个增长率增长,国民收入就会年复一年地按照 GW 增长下去。故 GW 称为“有保证的增长率”。
362
经济短期波动的原因 从 G A V = G W V r = S 可以看出,只有当实际的资本—产量比 V 等于合意的资本—产量比 V r 时,实际增长率 G A才会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 GW 。如果 G A 大于(或小于)G W ,那么 V 就会小于(或大于)V r 。这时经济会出现波动。 若 G A > G W ,则 V < V r ,即企业固定资产和存货少于企业家所需数量,这会促使企业家增加订货,导致累积性经济扩张; 若 G A < G W ,则 V > V r ,即固定资产和存货大于企业家所需数量,这会促使企业家减少订货,导致累计性经济萧条。
363
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条件 S S G A = GW = = = n = G N V Vr
这里,n 为一国的人口增长率。这一等式表明了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必要条件。哈罗德又把符合上述条件的增长率称为 “自然增长率”,用 GN来表示。显 然,GN= n 。据说,这是社会所能达到的最大的、“最适宜的” 增长率。如果上式所表明的条件得到满足,那么经济活动就会按照 = = n 这一比率增长。在现 实经济活动中, = = n 这一种情况毕竟是有可能出现的,因此实现充分就是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S S V Vr S S V Vr
364
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 由于储蓄比例,实际资本—产量比和劳动力增长率分别是由各不相同的若干因素独立地决定的,因此,除非偶然的巧合,这种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是不会出现的。 若 Gw > Gn ,则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超过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许可的范围。由于生产增长受劳动力不足和技术水平地限制,将出现储蓄过度,引起经济长期停滞。 若 Gw < Gn ,则储蓄和投资增长率未达到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许可的范围。由于生产增长有充分地余地,投资者将增派工人,扩大生产,从而出现经济长期繁荣的趋势。
365
哈罗德—多马 模型的意义 将凯恩斯的理论长期化、动态化,使其更具有实践意义。 强调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
说明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366
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 一些人认为哈罗德的结论过于悲观,而且也不符合战后西方国家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各国的国民经济虽然经常处于波动之中,然而却还没有出现过哈罗德模型所指出的那种大起大落的状态。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一些西方学者在 50 年代提出了不同的增长模型。其中以美国的索洛提出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最为有名。
367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设前提大致是: 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储蓄函数为 S = s Y ,s 为常数,且0<s<1;
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 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 n 增长。
368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sƒ(k) = k + nk (9 - 1)
ƒ(k) = y = = 每个劳动力的平均生产量,大致为按人口平均的产量; s为储蓄比例; n为人口增长率。
369
基本方程要说明的问题 一社会的人均储蓄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
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 k ,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另一部分是为每一增加的人口配备每人平均应得的资本设备 n k ,这被称为资本的广化。这就是说,在一个社会全部产品减去被消费掉的部分(C)以后,剩下来的便是储蓄;在投资等于储蓄的条件下,整个社会的储蓄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给每个人增添更多的资本设备,另一部分则为新生的每一人口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设备。
370
利用基本方程式,可以讨论经济增长的“存在问题”和“稳定性问题”。见下图。
y=Y/L ƒ(k) ● sƒ(k) ● 图 9 – 1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371
图中,ƒ(k)曲线是产量曲线。根据假设,储蓄比例为 s ,且 0<s<1 。因此,人均储蓄曲线 sƒ(k)低于人均产量曲线。射线 nk 的斜率表明人口(或劳动力)的增长率。当 sƒ(k) 高于 nk 时,sƒ(k)-nk >0 ,因此 k>0,与此相对应,P曲线位于横轴的上方。相反,当 sƒ(k) 低于 nk 时,则 k<0,与此相对应,P曲线位于横轴的下方。当sƒ(k) 等于 nk ,即sƒ(k) 曲线与nk曲线相交,k=0,P曲线与横轴相交。
372
当 k 等于 时,k=0 ,即人均资本不发生变化,k始终停留在自己所表示的水平上。与此相对应,y也不发生
变化而始终处在自己表示的水平上。已知 ,当劳动 力按照 n 比率增长时,y不变,这意味着产量(即Y )也按照 n 比率增长。这时,几个有关的变量都处于均衡增长状态。因此,当k= 时,产量(或收入)的增长率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经济增长属均衡增长。
373
如果 k 不等于 ,那么,k不是小于 就是大于 。先看 k 的值小于 的情况。假定 k 的值等于 k1,如图 9-1 所示,这时曲线 sƒ(k) 高于曲线 nk,即 sƒ(k) > nk 。根据基本方程 k= sƒ(k) - nk ,可知,k > 0,即人均资本增量大于零。
374
同时,由于 sƒ(k) > nk ,得: 又因为ƒ(k) =y= ,k= ,(9 – 2)可写为: 根据假设,S=sY,不存在折旧,因此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而投资又转化为资本的增加量,也就是说:sY=S=I=ќ。于是,(9 – 3)式便可写为: 上式的左边就是资本的增长率。 sƒ(k) > n (9 – 2) k Y L s · > n L K sY 即 > n (9 – 3) K > n (9 – 4)
375
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 当 k = k1< 时, > n ,即此时资本的增长率大于劳动
由此可见 ,k 总是趋向于均衡数值 ,与此相对应,y 也趋向于均衡数值 。
376
此外,在一般情况下, sƒ(k) 曲线可以和 nk 曲线相交于任何一点,而交点必然是一个均衡点。这就是说,在长期中,资本主义能够处于稳定的发展之中。
索洛据此认为,经济中存在着一条稳定的均衡增长途径,就长期来说,国民经济的增长率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无论最初的资本-劳动比率数值如何,经济活动总是趋向于一条均衡的经济增长途径的。其中前一句话是对“存在问题”的回答,后一句话则是对“稳定问题”的回答。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结论:资本主义可以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保持长期的稳定增长。
377
新古典增长模型 不同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原因
新古典增长模型 不同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原因 前者假设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上是可以相互代替的,而后者则作了资本与劳动不能代替的假设。在哈罗德模型中,v 被认为是一个常数。这就是说,要想生产出一定量的 Y,必须具备一定量的 K ,因为 v = = 常数。这意味着 K 不能被 L 所代替;否则,就不需要一定量的 K 来生产一定量的 Y 了。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 sƒ(k) 可以和 nk 线相交于任何一个均衡点。由于参数 s 和 n 都是外部决定的变量。因此,为使社会处于稳定增长状态,即使 sƒ(k) 和 nk 相等,可以通过改变 k= 的数值来做到,也就是说, sƒ(k) 和 nk 可以相交于任何 k 值上。这意味着 K 和 L 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K Y K L
378
第四节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理论 一、 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进行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目的 通过量的测定,把产量增长率按照
各个增长因素所作的贡献,分配到各个 增长因素上去,分配的结果用来比较长 期经济增长中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379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1、生产要素投入量 2、生产要素生产率 就业者人数和他们的年龄性别构成 工作时数 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 资本存量的规模
资源的配置状况 规模的节约(以市场扩大来衡量) 知识进展
380
丹尼森的计算结果(一) 从1929年到1969年的40年中,美国总的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3.33% 。 其中,1.81个百分点是由要素投入量提供的,1.52个百分点是由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提供的。也就是说,总投入量的贡献占总的平均增长率的54.4%,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是45.6%。 就总投入量来看,劳动投入量所占比重最大,高达72%以上。 从单位投入量的产出来看,知识进展所占比重最大,达到60%以上。 5
381
丹尼森的计算结果(二) 通过比较1929年至1969年知识进展和劳动力完成的工作量在总的平均增长率所占的比重,可以发现:
知识进展占27.6% 劳动力完成的工作量占25.8% 这种情况在1948—1969年间表现得更为明显,前者占30.9%,后者占24.9%。 丹尼森的结论 知识进展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
382
二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库兹涅茨关于经济增长因素的划分 知识存量的增加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结构方面的变化
383
现代经济增长的六大特征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口呈加速增长趋势,但人均产值的增长率要高于人口增长率。 由于技术进步的推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结构的转变率很高。 经济增长伴随着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 经济增长不是一国的独特现象,而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成为各国追求的目标。 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是不平衡的,因而世界经济增长受到限制。
384
经济增长的结构 14个国家近50年来,总产值的年增长率为3%,人口年增长率为1.98%
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劳动力数量趋于上升,但人均工时投入量却以年均0.3%的速度下降 总资本存量年均增长率为2.54%,人均资本存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52%
385
经济增长的源泉 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结构中,25%归因于生产资源投入量的增长,75%归因于投入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效率)的提高,因此,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的,而生产效率的提高又是由技术不断进步引起的。所以,科学技术进步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
386
库兹涅茨效应 如果说收入分配在经济增长之前是平等的,那么,在经济开始增长的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出现不平等。但随着经济继续增长,收入分配不均的状况逐渐缓解。 基尼系数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图 库兹涅茨“倒U”曲线
388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 本章的地位: 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阐述 西方学者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 本章的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供给管理政策
389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充分就业 摩擦失业、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价格稳定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国民收支平衡
390
第二节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 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 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
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 的决策。
391
一、西方国家财政的构成 (一)政府收入 1.税收 财产税 所得税 流转税 2.公债 (二) 政府支出 1.政府购买 商品 劳务 2.转移支付
392
二、自动稳定器 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 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 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 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 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通过三项制度发挥作用: 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393
三、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在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 时,政府应 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
根据对具体经济形势的判断,采取相应的扩张性或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在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 时,政府应 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 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反之,在总需求非常高,即出现 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原则:“逆对经济风向行事。”
394
四、财政政策工具 1.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总需求不足时,提高政府购买水平。 总需求过高时,降低政府购买水平。 2.改变转移支付水平
总需求不足时,提高转移支付水平。 总需求过高时,降低转移支付水平。 3.改变税率 总需求不足时,降低税率。 总需求过高时,提高税率。
395
五、财政政策效果 r r r 1 r 2 r 0 r 0 图6-1 财政政策效果因IS斜率而异 IS’ IS’ IS LM LM IS E’
(平坦) (陡峭) y y y0 y1 y3 y0 y2 y3 (b) 政策效果大 (a) 政策效果小 图 财政政策效果因IS斜率而异
396
r r r 1 r 2 r 0 r 0 图6-2 财政政策效果因LM斜率而异 IS’ IS’ LM IS IS LM E’ (陡峭) E’
(平坦) y y y0 y1 y3 y0 y2 y3 (a) 政策效果小 (b) 政策效果大
397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西方国家的银行制度 (一)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特点 中央银行的职能 (二)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资产:准备金、放款、证券
商业银行的负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398
二、货币创造乘数 定准备金以上的那部分存款当作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或 用于短期债券投资额。正是这种以较小的比率的准备金
商业银行都想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因而它们会把法 定准备金以上的那部分存款当作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或 用于短期债券投资额。正是这种以较小的比率的准备金 来支持活期存款的能力,使得银行体系得以创造货币。 存款总和(用D表示)同原始存款(用R表示)及法定准 备率(用rd表示)之间的关系为: D=R/rd
399
货币创造乘数举例 假定原始活期存款为100万元,法定准备率为20%, 再假定银行客户会将其一切货币收入以活期存款形式存 入银行。
如果不断存贷下去,各银行的存款总和是: ……=100( ……+0.8n-1) = 100/(1-0.8) =500(万元) 而贷款总和是: ……=100( ……+0.8n)=400(万元) 可见,货币创造乘数是法定准备金的倒数,即k=1/rd
400
表6-1 银行存款的多倍派生存款 存款人 银行存款 银行贷款 存款准备金 (1) (2)=(3)+(4) (3)=(2) x0.8
表6-1 银行存款的多倍派生存款 存款人 (1) 银行存款 (2)=(3)+(4) 银行贷款 (3)=(2) x0.8 存款准备金 (4)=(2) x0.2 甲 100 80 20 乙 64 16 丙 51.2 12.8 … 合计 500 400 货币创造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 1.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蓄。 2.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存入银行,支付以支票形式进行。
401
三、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及通过 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 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货币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 总需求不足时,购买商业银行持有的政府证券, 从而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总需求过高时,将持有的政府证券出售给商业银 行,从而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402
2. 改变贴现率 3.改变准备率 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 利率。总需求不足时,降低贴现率,从而增加商业银行的
准备金。总需求过高时,提高贴现率,从而降低商业银行 的准备金。 3.改变准备率 总需求不足时,降低准备率,使商业银行按更多的倍数扩大贷款。 总需求过高时,提高准备率,使商业银行按较低的倍数扩大贷款。
403
四、货币政策效果 图6-3 货币政策效果因IS斜率而异 r r r 0 r 0 r 1 r 2 (a) 政策效果小 (b) 政策效果大 LM
E r 0 E r 1 E’’ r 2 E’ E’’ E’ (平坦) (陡峭) y y y0 y1 y3 y0 y2 y3 (a) 政策效果小 (b) 政策效果大 图6-3 货币政策效果因IS斜率而异
404
图6-4 货币政策效果因LM斜率而异 r r r 0 r 0 r 1 r 2 (b) 政策效果大 (a) 政策效果小 LM LM’ LM
IS LM’ (陡峭) E r 0 (平坦) E r 0 E’’ r 1 E’’ r 2 E’ E’ IS y y y0 y1 y3 y0 y2 y3 (a) 政策效果小 (b) 政策效果大 图6-4 货币政策效果因LM斜率而异
405
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 收入政策 指数化政策 人力政策 经济增长政策
406
第十五章 开放经济概论 本章的地位: 在封闭经济的基础上,阐述西方学者关于开放经济理论的基本知识。 本章的主要内容: 开放经济与国际贸易
开放经济与国际贸易 国际收支 汇率理论
407
第一节 开放经济与国际贸易 本节主要内容: 开放经济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国际贸易的限制条件 国际贸易学
408
一、开放经济 开放经济:参与国际贸易的一种经济。 开放程度: 影响开放程度的因素: 开放程度=进口/国民生产总值
或:开放程度=进口/国内生产总值 影响开放程度的因素: 1、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 2、经济发达程度 3、经济结构的差异; 、历史传统 5、非经济因素(政治、文化)
409
二、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1、亚当•斯密的绝对比较优势 2、李嘉图的相对比较优势 3、OH定理 4、国际贸易的经济效应
410
三、国际贸易的限制条件 运输成本 垄断因素 贸易保护政策 德国LIST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411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 本节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412
第三节 汇率制度 本节主要内容: 外汇和汇率的概念 汇率的决定 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413
第十六章 开放经济衷的国民收入的均衡与调节
本章的地位: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阐述西方学者关于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均衡调节的知识。 本章的主要内容: 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的均衡决定 蒙代尔模型 对外经济政策
414
第一节 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的均衡决定 本节主要内容: 1、BP曲线 2、IS、 LM、 NX三线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
3、开放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
415
第二节 蒙代尔模型 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416
第三节 对外经济政策 一、对外贸易政策: 关税政策 非关税政策 二、汇率政策 三、对外投资政策 四、国际关系的协调
418
经济学基础复习思考题 黄学平设计
419
经济学基础复习思考题50题 1、经济学的概念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4.规范和实证分析方法的区别
5.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相互影响规律 6.均衡的概念 7.均衡价格的影响分析 8.弹性的概念,会用弹性分析“谷贱伤农”。
420
经济学基础复习思考题50题 9.什么是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10.需求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11.供给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12如何影响需求和需求量的移动。 13.如何影响供给和供给量的移动 14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区别和联系。 15什么是无差异曲线?其性质有那些? 16 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421
经济学基础复习思考题50题 17 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8 什么是边际替代率 19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0 什么是生产函数?常见的三种生产函数是什么?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中常数的含义。 21如何求等产量线? 22等成本线的斜率有什么决定?如何变动它? 23什么是机会成本?
422
经济学基础复习思考题50题 24 常用的10条成本线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关系? 25 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6 盈亏平衡点和倒闭点的含义和条件 26 如何求出完全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 27 市场结构有那些类型?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8 完全竞争市场的概念 29 垄断的定义及其福利损失的计算 30 博弈的基本概念
423
经济学基础复习思考题50题 31 简述古诺模型 32 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的关系 33 什么是瓦尔拉斯定律 34什么是罗伦兹曲线
35 什么是帕累托最优标准 36说明完全竞争市场是如何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
424
经济学基础复习思考题50题 37什么是市场失灵?常见的市场失灵有那些类型?如何克服? 38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和意义
39如何用价格机制调节资源配置? 40 什么是GDP? GDP有几种计算方法?简述GDP与GNP的异同点 41 会用支出法求GDP
425
经济学基础复习思考题50题 42 什么是消费函数?常见的消费函数有几种?说明他们的关系 43 什么是流动性 ?什么是流动性偏好陷阱?
44 凯恩斯理论的三个心理假说 45 什么是乘数?什么是投资乘数? 46 什么是货币乘数?
426
经济学基础复习思考题50题 47 如何用乘数和加速数理解周期? 48 什么是通货膨胀 ?如何理解通货膨胀?
49 什么是失业?常见的失业原因有那些? 50、什么是总需求曲线?
428
全文完 谢 谢! 再 见!!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