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练习与思考 一、周王朝的建立 二、周初大分封和宗法制、井田制 三、西周国家机器的强化
四、西周中后期社会矛盾和西周的衰亡 练习与思考
2
一、周王朝的建立 1. 周族的兴起 周部族是位于陕西甘肃交界的渭水中游以北的黄土高原的古老部落,姬姓,它的始祖之母为姜嫄(有邰氏女)。
周部族是位于陕西甘肃交界的渭水中游以北的黄土高原的古老部落,姬姓,它的始祖之母为姜嫄(有邰氏女)。 《史记·周本纪》:姜嫄见巨人足,好奇而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后生下周部族始祖弃。弃之隘巷,马牛过之而不践。徙之山林,适会山林人多,迁之而弃渠中冰上,百鸟以其翼覆盖之,嫄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弃善植百谷,在尧舜时期曾担任农官,因此弃又称“后稷”,后稷就是谷物之君。 公刘九传至古公亶父,又率领族众迁移到周原地区。此后周人的社会起了重大变化,开始营建城郭,建筑房屋,设立官府。
3
岐山县凤雏村周原一号宫殿遗址 周原凤雏村西周宫殿复原图
4
2. 文王治岐与迁丰 古公死,其子季历即位,周人已基本上打退了西方的戎狄部落的进攻,在渭水中游有巩固的统治。周人的强大引起了商朝的不安,商王文丁杀季历。季历子昌即位,是为周文王,在位50年,基本上为周人完成了灭商的前期准备。开创“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势。迁都丰,以利于对渭水流域诸部落的控制。 他勤谨政事、广罗人才,推行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的政策,并颁布“有亡荒阅”之法令。 周人迁徙示意图
5
3. 武王伐纣和周公东征 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晨,武王兵至于商郊牧野,前来参战的除了各路诸侯以外,还有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少数部族。武王的戎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奋勇冲锋,商纣的部队“前徒倒戈”,纣王登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的利簋是记录这一历史事实的珍贵文物。周立国,史称西周。 周武王
6
利簋 武王伐纣路线图 (采自亿库教学素材网)
7
周公的贡献:率师亲征,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周的政权;营建了东都洛邑,是为成周。派八师军队防驻;分封诸侯,以巩固周的统治;制礼作乐等。
周公东征史称第二次东征。洛水北岸修建陪都,称作雒邑(今河南洛阳),作为周统治者控制东方的政治、经济的中心(成周)。以镐京为宗周。周公共摄政七年,还政于成王。 周公的贡献:率师亲征,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周的政权;营建了东都洛邑,是为成周。派八师军队防驻;分封诸侯,以巩固周的统治;制礼作乐等。 周公辅成王图
8
《尚书大传》: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尚书大传》: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从武王灭商到成王、康王,这是周的前期,经历了武王灭商、周公东征、营建洛邑、封邦建国等事件,出现了“成康之治”的局面,是繁荣昌盛的时期。 岐山周公庙周公雕像
9
二、周初大分封和宗法制、井田制 1. 周初大分封
所谓分封,就是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授民授疆土”,由他们在各地建立隶属于中央王朝的地方政权,协助周王统治整个国家。分封对象: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古帝王之后、亡国之后。 正如王国维所云:周天子从“诸侯之长”变为了“诸侯之君”。真正能政临四方,君临天下。王畿扩大,宗周到成周地方千里,分封制大大加强了西周对土地和人民的统治,具有进步意义。
10
王曰:而,令汝盂型乃嗣祖南公。……赐汝邦司四伯,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赐夷司王臣十又三伯,人鬲千又五十夫。亟毕迁自厥土。
《大盂鼎》铭文: 王曰:而,令汝盂型乃嗣祖南公。……赐汝邦司四伯,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赐夷司王臣十又三伯,人鬲千又五十夫。亟毕迁自厥土。 大盂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1
采自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课件
12
2. 宗法制的完备 定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亲疏定差别,确保嫡长子继承(权利、宗祧)之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宗族内部区分大宗和小宗。大宗是整个大家族的族长,小宗则是各个分支家族的族长。大宗被看作祖先的化身,同时也是本族的最高统治者,其在宗族内部享有的族权与国君享有的君权相似。 其作用是将小宗紧紧束缚在大宗周围,形成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关系,把政治关系和血缘关系结合起来,把政治隶属与族长统治结合起来,形成统治堡垒。正如《诗·大雅· 板》曰:宗子维城。
13
3. 井田制的发展 井田制是夏商西周实施的土地国有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通过分封授予各级贵族。由于土地的形状被田间小道和水道划定得比较整齐,连成片的土地呈“井”字形,故称“井田”。 井田制下的土地分为“公田”、“私田”两种。“私田”由私人耕种(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产出归耕种此块土地的劳动者所有,并定期分配。“公田”由农民集体耕作,产出归占有这一土地的贵族所有。农民以公田上的劳动作为地租(劳役地租)。其特点是“田里不鬻”。
14
采自《农政全书》 采自北大中国古代史课件
15
三、西周国家机器的强化 1. 周王朝的官僚机构 周天子之下,有执政卿士太宰辅助周王处理军政大事,太宰与太师、太保合称“三公”。西周初年,周公(太宰)、吕尚(太师)、召公(太保)就曾担任当时的三公。三公之下还有六卿,三公六卿下属的办公官署称为“寮”。官僚机构名称还有“三有司”,三有司指司徒、司马、司空而言,司徒管土地赋役,司马管军政,司空管筑城开沟、修路等工程。 在地方上通过分封,建立诸侯国。西周的官吏,官职世袭,由大小诸侯和卿大夫充任,实行世卿世禄制。特点:掌管民事和政事的卿寮规模扩大,属官增加;官吏为世卿世禄制;神职官与民事官划分开来。
16
2. 军队 3. 刑罚 4. 内服与外服 国人执干戈以卫社稷,军队仍以车兵为主,有西六师,驻守宗周镐京,东八师,驻守成周。
国人执干戈以卫社稷,军队仍以车兵为主,有西六师,驻守宗周镐京,东八师,驻守成周。 3. 刑罚 礼制和刑罚的结合是西周重要的特点,礼主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内部秩序,刑主要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周有乱政而作刑,“司寇”,专管刑法监狱事务。西周的刑法主要是五刑:黥、劓、剕、宫、辟。 4. 内服与外服 国、野:周代城乡两个地区。国为城区,住着称为国人的统治族人;野是农村,住着名为野人的被统治族人。国中称为乡,野中称为隧(遂)或鄙。
17
四、西周中后期社会矛盾和西周的衰亡 从周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到夷王,是西周由盛到衰的转变时期;周厉王专制到周幽王的昏庸,是西周的衰亡时期。平王被迫东迁,东周开始。
18
【课后作业】 1.“武王伐纣”是怎么回事? 2.西周时期有哪些重要制度? 3.商周时期王权是怎样发展的?
4.西周时期的井田制是怎样一种制度? 5.什么是分封制度?西周前期分封过哪些重要的诸侯? 6.什么是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有什么作用? 7.什么是“共和行政”?为什么说共和元年 是我国有明确纪年的开始? 8.西周王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什么?
19
【教学目标】 了解武王伐纣、国人暴动等历史事件;弄清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和礼乐制度;认识西周时期发达的礼乐文明,以及西周王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武王伐纣与周公东征;西周确立的重要制度;礼乐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西周灭亡的原因。难点是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为什么说宗法制具有加强王权的作用;共和行政是怎么回事。
20
1. [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73。 2.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3
1.[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73。 2.[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3.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新知识出版社,1956。 4.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一册,中华书局,1962。 5.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人民出版社,1983。 6.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8。 7.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6。 8.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二、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9.李学勤主编:《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10.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人民出版社,1973。 11.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12.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83。 13.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4.许倬云:《西周史》,三联书店,1994。 15.曹玮:《周原遗址与西周铜器研究》,科学出版社,2004。 16.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人民出版社,1980。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