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显色指示片:1张/人,一次性纸杯1个/人,纯净水全班共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显色指示片:1张/人,一次性纸杯1个/人,纯净水全班共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显色指示片:1张/人,一次性纸杯1个/人,纯净水全班共用
1.真菌形态观察 酵母菌溶液1份(共用) 示教片4张/班、玻片3张/人 2.口腔微生物观察 玻片2张/人 3.牙菌斑生物膜检测 显色指示片:1张/人,一次性纸杯1个/人,纯净水全班共用

2 实验四 一. 真菌形态观察 二. 口腔微生物观察 三. 牙菌斑生物膜检测

3 一、真菌形态观察 (一)目的 观察单细胞和多细胞真菌形态

4

5 多细胞真菌 单细胞真菌

6 1. 菌种 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多细胞真菌-曲霉示教片(4张/班) 霉菌平板 2. 染液 石碳酸复红( 革兰染液之复染液) 3
1.菌种 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多细胞真菌-曲霉示教片(4张/班) 霉菌平板 2.染液 石碳酸复红( 革兰染液之复染液) 3.其他 盖玻片、透明胶带、载玻片、酒精灯等 (二)材料

7 (三)染色方法-酵母菌染色(石炭酸复红染色)
1.标记:取一洁净载玻片,在玻片透明区正中央画一 直径约1cm的涂片区,反扣玻片,用另一面涂片。 2.涂片:将棉签放入酵母菌稀释液中浸湿后在杯壁 上挤去多余的液体后,直接用棉签在涂片区 涂片。 3.干燥:方法同革兰染色。 4.直接镜检: 用高倍镜观察镜下形态。 5.染色:加1-2滴石碳酸复红染液覆盖标本,染色30s 冲洗,用吸水本吸干玻片上残余的水渍。 6.观察:于显微镜高倍镜及油镜下观察真菌形态。

8 酵母菌 1000倍

9 (四)多细胞真菌-曲霉(示教) 曲霉菌 400倍 曲霉菌 100倍 于显微镜高倍镜观察其菌丝和孢子形态。

10 (四)多细胞真菌-不染色观察 1.直接镜检:将长有真菌的平板直接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菌丝和孢子。
2.涂片检查:取棉兰染液1滴于玻片上,用接种环取少量真菌的菌丝于棉兰中混匀,盖上血盖片,尽量不要产生气泡,低倍镜或高倍镜下观察菌丝和孢子。 3.胶带法镜检:取一小段透明胶带,粘取少量霉菌菌落贴在玻片上,低倍镜或高倍镜下观察菌丝和孢子。

11 二、口腔微生物观察 (一)目的 了解口腔微生物的种类

12 口腔为人体四大“菌库”之一。 口腔为机体正常微生物定植的最佳生态区。 温度:36.5~37 ℃ 湿度:适宜 pH:5.4 ~ 7.0 营养:丰富的营养源。

13 口腔微生物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微生物。 细菌学之父 Antony van Leeuwenhoek ( )在 1679 年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牙垢上的各种球形、 杆状和螺旋形的“小动物”,这就是我们现在认识的球菌、 杆菌和螺旋体。 口腔微生物群 13

14 口腔微生物群 细 菌 真 菌 病 毒 原 虫 目前有关口腔微生物分布的研究主要是细菌,其次是真菌,对病毒、支原体和原虫等口腔微生物分布的文献鲜见。 14

15

16 来源:父母或亲密接触的人 研究者们在剖腹产的新生儿口腔
中未检查出细菌,由此认为人出生 时口腔一般是无菌的。 在一项出生 1~2 天的新生儿口腔菌群调查中发现,在新生儿口腔中检出与母亲口腔中相同血清型的唾液链球菌 。 一项对父子(女)或母子(女)口腔内中间普雷沃菌的检测,也发现了相同血清型的中间普雷沃菌在父子(女)或母子(女)口腔中存在。 16

17 以上这些研究结果 均提示了细菌来源于新生儿的母亲或密切接触的人,以及口腔细菌在亲属或家庭中流行 或传播的可能性。 唾液链球菌是新生儿口腔中最早定植的链球菌菌种, 98%以上的新生儿在出生后 1~2 天,即可从口腔中分离到唾液链球菌。

18 (二)材料 1.菌种 自取:无菌棉签自取口腔标本获得 2.试剂 革兰染液 抗酸染液 3.其它材料 无菌棉签,载玻片,染色盘,染色架,洗液瓶,酒精灯 等。

19 (三)口腔微生物观察方法 1.细菌涂片的制备 涂片 干燥 固定 涂片: 1)画涂片区:同革兰染色; 2)取1滴生理盐水于涂片区;
涂片 干燥 固定 涂片: 1)画涂片区:同革兰染色; 2)取1滴生理盐水于涂片区; 3)如图将无菌棉签放入口腔,唾液湿润棉签后擦 取内表面牙垢附近取样,之后立即与涂片区生 理盐水混合制成细菌涂片。 干燥和固定方法同革兰染色

20 (四)口腔微生物观察方法 2.革兰染色 ①龙胆紫液 ②碘液 ③脱色液 ④沙黄溶液复染 吸水纸吸干
①龙胆紫液 ②碘液 ③脱色液 ④沙黄溶液复染 吸水纸吸干 10s 10~20s 10s 冲洗,甩干 冲洗,甩干 冲洗,甩干 10s 冲洗 染色完成之后,在涂片区滴上香柏油使用油镜观察实验结果

21 3.抗酸染色 (1)细菌涂片的制备(取样同革兰染色) (2)染色 (3) 用油镜观察
涂片 干燥 固定 (2)染色 1)初染:用玻片夹夹持涂片标本,滴加石炭酸复红2-3 滴,在火焰高处(2-10cm)徐徐加热,切勿沸腾,出现蒸汽即暂时离开,加热3~5min,若染液蒸发减少,应再加染液,以免干涸,待标本冷却后用水冲洗。 2)脱色: 3%盐酸酒精脱色30s~1min;用水冲洗。 3)复染:用碱性美兰溶液复染1min;用水冲洗后用吸水纸吸干。 (3) 用油镜观察

22 口腔上皮细胞和细菌 1000倍

23 三、牙菌斑生物膜检测 (一)目的 了解牙菌斑生物膜的概念 了解牙菌斑检测的意义

24 (二)牙菌斑生物膜简介 1.牙菌斑生物膜(dental plaque biofilm) 是黏附于牙面、口内修复体和矫治器表面由微生物及
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 EPS)等 组成的,软而未矿化,与口腔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的,有 高度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膜性聚合物。

25 黏附力强,不易被水冲去或漱掉。 胞外物质基本成分:水、蛋白质、多糖、脂质和无机物等。 2.特点 25

26 3.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和发展分3个阶段 (1)获得性薄膜的形成 作用 促进早期菌黏附定植及细菌共聚。
由唾液蛋白或糖蛋白选择性吸附至牙面, 形成一层无细胞、无结构的薄膜 。 作用 促进早期菌黏附定植及细菌共聚。 为细菌提供营养物质和代谢基质。 有利于牙面的矿化或再矿化(因膜中蛋白质、氨 基酸可结合钙、磷、氟等矿物质)。 保护牙釉质:减少牙釉质对酸的敏感性。

27 细菌黏附和共聚是牙菌斑形成和成熟的必要条件。
3.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和发展分3个阶段 (2)细菌的黏附 细菌黏附和共聚是牙菌斑形成和成熟的必要条件。 黏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如:钙桥作用、氢键作用、疏水作用和受体-粘附素作用等等。 27

28 3.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和发展分3个阶段 (3)牙菌斑的成熟 成熟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菌斑成熟的重要特征是细菌组成的变异性大。
成熟过程中细菌的组成和比例,菌斑的结构都在不断变化,以适应环境的改变,最终发育成熟。早期菌斑结构疏松,兼性厌氧菌为主,随后逐渐致密,后期厌氧菌多。12小时可由菌斑染色剂显示,9天形成各种细菌的复杂生态群体,10~30 天菌斑发育成熟达到高峰。 菌斑的形成至少要6个小时。

29 29

30 牙石是由附着于牙齿表面的菌斑和其他沉积物 如软垢等钙化而成。
牙菌斑肉眼可见吗? 牙菌斑=牙石? 牙石是由附着于牙齿表面的菌斑和其他沉积物 如软垢等钙化而成。 30

31 1.试剂 牙菌斑显示片 (由可食用的 植物染料制成) 2.其它材料 无菌棉签, 纸杯,纯净水等。
(三)材料

32 (四)牙菌斑检测方法 1.漱口:用一次性纸杯取纯净水漱口数次,去除食物 残渣。 2.咀嚼显示片:取1片牙菌斑显示片放入口中,充分咀
嚼(勿咽),再用舌尖舔至牙面内外两侧。 3.漱口:30秒后吐出残余物并漱口。 4.结果:对镜检查(手机自拍),牙面被染成红色的部分即牙菌斑附着的部位。 注意:操作和使用过程中勿污染衣服

33 (五)结果 显影结果 注:刷牙可去除牙面残留颜色,牙菌斑显示片也会染红舌和牙龈,但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34 (六)牙菌斑生物膜检测意义 牙菌斑为龋病和牙周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1.用于口腔卫生教育。 2.检查口腔卫生状态。 3.辅助去除牙菌斑。
4.辅助指导刷牙(针对特别需要注意的牙面)和 提高刷牙效果。 播放牙刷选择及正确刷牙方法视屏

35 下周实验内容 病毒的接种技术 实验考试


Download ppt "显色指示片:1张/人,一次性纸杯1个/人,纯净水全班共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