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一、體重與健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一、體重與健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體重與健康

2 一、體重與健康 1-1 身體組成 1-2 肥胖定義與分類 1-3 身體脂肪測量方法 1-4 身體質量指數及身體脂肪與健康關係
1-5 體重管理原則 1-6 結論 本課程目的為增進教師及家長了解體重與健康相關知識,如身體組成、肥胖定義與分類、如何計算BMI及測量身體脂肪、BMI及體脂肪與健康關係。

3 1-1 身體組成 1-1-1 健康體位 1-1-2 體重 1-1-3 身體質量指數(BMI) 1-1-4 腰臀圍 / 腰圍
1-1-5 體脂肪 身體組成部分介紹什麼是健康體位、體重測量、身體質量指數、腰/臀圍與體脂肪,上述身體指標,其代表意義及臨床意義皆有不同。

4 1-1-1 健康體位 體位定義:身體部位的測量。 如:身高、體重、體脂肪、皮脂厚度等。 何謂健康體位? 不過重、不過輕。
身體質量指數或腰圍在正常範圍內。 健康體位:主要目的是因體重過重及過輕對健康皆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由BMI與死亡率之關係成J-shape或U-shape曲線得知)。因此,希望藉由健康體位宣導,能讓大眾更瞭解體位、體適能與健康關係。BMI值大於24就代表體重過重;在27至30範圍內為輕度肥胖;30到35為中度肥胖;大於35就是重度肥胖。

5 1-1-2 體重 體重:身體所有器官重量的總和。 人體組成份包括水分、骨骼組織、脂肪組織與非脂肪組織(或稱為瘦肉組織)。
體重的變化反映身體的熱量平衡狀態,也代表身體組成份的變化。 測量方法:著輕薄內衣物並赤腳站立於體重計上。 體重:為最簡單且誤差較少的身體體位測量方法。其代表身體所有器官或組織之重量(包括水份、肌肉、 脂肪、 骨骼及內膜等)。組成分配比例因性別而異,隨年齡變化,女性脂肪組織較多,男性瘦肉組織較多。 成長階段各種組織的細胞數目增多,細胞變大,各種成份增多。成年時體重之增加主要是脂肪組織增多。

6 1-1-3 身體質量指數(BMI) 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
體重對身高的比值 計算公式:體重(公斤) /身高2(公尺)2 與體脂肪百分比、疾病發病率、死亡率等有密切關係。 身體質量指數為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定肥胖判定指標(且為目前最廣泛使用的指標)其優點為方便計算,其缺點為缺乏特異性,如同身高體重個案,其BMI相同,然其身體脂肪量或體適能可能不同。從總體重推估身體脂肪量並非精確值,因為BMI不能分辨身體過重的情況是脂肪超重或肌肉超重。 身體質量指數 = 體重 (公斤) 身高2 (公尺2)

7 1-1-5 體脂肪 身體裡必須存在的脂肪,存於內臟之間,可保護內臟,把內臟襯托在其必須的位置上,也存在骨髓、神經系統。
身體的脂肪量,存在皮下、腹腔等。 體脂肪代表身體脂肪所佔體重重量,體脂肪百分比則為身體脂肪佔體重重量百分比。體脂肪百分比愈高其發生肥胖相關合併症之機會愈大。然目前又將體脂肪依其部位分為皮下脂肪或內臟脂肪,依其特性分為白色脂肪及棕色脂肪,其代表意義皆不相同。腹部脂肪大多發生在男性,女性則是臀部堆積脂肪較多。

8 1-2 肥胖定義與分類 1-2-1 肥胖定義 1-2-2 台灣地區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定義 1-2-3 肥胖盛行率

9 1-2-1 肥胖定義 1988年Garrow- 身體不正常的情況造成過量的脂肪堆積在身體組織內而損害健康。 脂肪組織的過量囤積。
肥胖的定義是以體脂肪量過多為基礎,以造成健康危害為其臨床意義。男性體脂肪平均佔體重10%至15%,女性則佔25%,男性超出25%,女性超出30%以上,就視為肥胖。

10 1-2-2 台灣地區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定義 年齡 男生 女生 正常範圍 (BMI介於) 過重 (BMI≧) 肥胖 2 15.2-17.7
19.0 17.3 18.3 3 19.1 17.2 18.5 4 19.3 17.1 18.6 5 19.4 18.9 6 17.9 19.7 7 21.2 18.0 20.3 8 22.0 18.8 21.0 9 22.5 21.6 10 22.9 20.1 22.3 11 23.5 20.9 23.1 12 21.5 24.2 23.9 13 22.2 24.8 24.6 14 22.7 25.2 25.1 15 25.5 25.3 16 23.4 25.6 17 23.6 18 23.7 因兒童身體為動態發育時期,因此不同年齡層、不同性別其肥胖或過重之切點均有所不同。18歲以後則與BMI≧24過重及BMI≧27肥胖之切點相銜接。

11 1-2-3 肥胖盛行率 1-2-3-1 台灣地區國小學童肥胖盛行率 1-2-3-2 台灣肥胖地圖
比較世界、西方國家及台灣成人及孩童肥胖盛行率。

12 1-2-3-1 台灣地區國小學童肥胖盛行率 台灣地區全國健康營養調查
此為根據台灣地區營養健康狀況調查之資料,男童與女童肥胖盛行率皆呈現上升趨勢。請參考NHANES-ESC Survey 。 台灣地區全國健康營養調查

13 台灣肥胖地圖 國健局, 2011年國健局公佈之最新資料,都市人比非都市人瘦,與10年前的調查結果完全相反,主要是因為都市人較早接受健康飲食資訊,及較重視健康飲食有關。而都市人比較瘦,不代表都市人就沒有肥胖的問題,而是肥胖的增加速度比非都市人慢。

14 1-3 身體脂肪測量方法 體脂肪分類:依其所在部位不同可分為
內臟脂肪:存於內臟之間,可保護內臟,把內臟襯托在其必須的位置上,也存在骨髓、神經系統。 皮下脂肪:存在皮下、四肢等。 體脂百分比:將脂肪含量用其佔總體重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身體脂肪測量方法包括下列幾種: 體圍法 水中秤重法 生物電阻法(BIA) 核磁共振法(MRI) 體脂肪包括內臟脂肪與皮下脂肪,目前體脂肪之測量並無標準方法,臨床上多使用生物電阻法的體脂計,然研究上則採用水中秤重法或核磁共振法所估算出之體脂肪。

15 1-4 身體質量指數及身體脂肪與健康關係 1-4-1-1 兒童肥胖及其相關合併症 1-4-1-2 兒童肥胖合併症
肥胖增加相關合併症危險

16 1-4-1-1 兒童肥胖及其相關合併症 社會心理問題 喪失自信 沮喪 飲食失調 神經疾病 假性腦瘤 肺部疾病 睡眠呼吸中止 氣喘 心血管疾病
運動障礙 腸胃疾病 膽結石 脂肪肝 腎臟疾病 腎小球硬化 肌肉骨骼疾病 股骨頭骨骺下滑 膝關節的布朗氏症 前臂骨折 扁平足 神經疾病 假性腦瘤 心血管疾病 血脂異常 高血壓 凝血 慢性炎症 血管內皮功能障礙 內分泌問題 二型糖尿病 性早熟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女) 性腺機能減退 (男) 兒童肥胖除造成身理影響,心理影響層面不容忽視。Ebbeling C, Pawlak D, Ludwig D. Lancet, 2002 Ebbeling C, Pawlak D, Ludwig D. Lancet,

17 1-4-1-2 兒童肥胖合併症 立即合併症 心理社會不適 骨骼、肌肉問題 腸胃問題 睡眠呼吸中止 出現心臟血管危險因子 中長期合併症
糖尿病或心臟病危險因子 肥胖持續至成年人 增加心臟血管或其它慢性病的死亡率或罹病率 兒童時期肥胖的合併症可分成立即產生之合併症及心理問題或骨骼肌肉問題,亦可能造成如心臟病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成人肥胖幾乎源自於孩童肥胖時期的養成。

18 Willett WC et al. N Engl J Med. 1999;341:427-434
肥胖增加相關合併症危險 6 5 3 2 1 BMI (kg/m2) 女性 男性 4 Type 2 diabetes 糖尿病 Cholelithiasis 膽結石 Hypertension 高血壓 Coronary heart disease 冠心病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相對危險 由曲線圖可看出,肥胖對疾病的影響是具高度相關性,特別是糖尿病與BMI有密切相關。 Willett WC et al. N Engl J Med. 1999;341:

19 1-5 體重管理原則 1-5-1 體重管理原則 1-5-2 體重管理成員 1-5-3 體重管理方法 1-5-4 健康體重管理內容

20 1-5-1 體重管理原則 評估體重及身體狀況 評估飲食及運動狀況 建立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
體重管理原則應該評估自身體重及相關合併正開始,再評估個案飲食及體能活動情形,以作為建立正確飲食活動及生活型態修正的根據。體重管理的目標則在於維持或達到健康體位,並減少肥胖相關合併症之發生。

21 1-5-2 體重管理成員 基層保健人員 護理從業人員 衛教人員 病友團體 臨床心理師 專科醫師 肥胖專家 營養師 體適能諮商師 藥劑師
可經由醫師、營養師、護理師、體適能諮商師或心理師等專業人員或團體之協助。以健康體重管理方式 -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來達到體重管理目的。

22 1-5-3 體重管理方法 飲食介入 促進運動 生活行為改變
體重管理主要藉由飲食介入、促進運動、生活行為改變及心理建設等方法來進行健康體重管理目的。但如這些生活型態修正無法達到目標則輔以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則是針對重度肥胖且有糖尿病合併症個案為宜。

23 1-5-4 健康體重管理內容 1-5-4-1 健康體重管理 1-5-4-2 均衡飲食 1-5-4-3 規律運動 1-5-4-4 生活型態調整
透過持之以恆的飲食、運動及生活型態修正以達到健康體重管理及維持體重目的。

24 1-5-4-1 健康體重管理 均衡的營養,攝取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 規律運動。
切勿採取不適當之減重方法,應透過均衡飲食、減少熱量攝取及規律運動,養成正常生活作息達到體重管理目的。

25 1-5-4-2 均衡飲食 不偏食,定時定量。 不宜吃宵夜。 細嚼慢嚥。 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 每日喝足量的水。
飲食方面應注意事項如上所述,包括食物烹調方式,營養素攝取內容,用餐習慣等均可能影響體重。

26 1-5-4-3 規律運動 養成運動的好習慣。 每週的運動頻率至少五次以上,每天的運動時間由60分鐘,慢慢增加至120分鐘。
在生活中增加運動的機會。 體育課→全力動 課間→起來動動 課後→找活動 運動方面應注意事項如上述。

27 1-5-4-4 生活型態調整 多走路,少坐車,儘量走樓梯。 不過度看電視。 飯後立刻刷牙。 在餐桌上專心用餐,不可看書或看電視。
天天量體重。 生活型態應注意事項如上述,包括生活、起居及飲食習慣等。

28 1-6 結論 肥胖是健康的主要風險。 肥胖是可以預防及治療的。 積極及健康的體重管理對健康有所助益。
總而言之,肥胖是可預防的,健康體重管理可減少相關合併症發生,更能促進健康。

29 健康100 臺灣動起來 健康減重101,幸福臺北一等一


Download ppt "一、體重與健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