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增 刘 Modified 7年之前
1
宋词简介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2
婉约与豪放 明张綖:“少游(秦观)多婉约,子瞻(苏轼)多豪放,当以婉约为主。”清王士桢加以补充道:“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称首”。(见《花草蒙拾》)这些从宏观角度概括宋词中两种主要艺术风格,而以秦观、李清照和苏轼、辛弃疾分别为其代表作者。 “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婉”“约”两字都有“美”“曲”之意。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义为缠束,引伸为精炼、隐约、微妙。“婉约”之名颇能概括一大类词的特色。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胜场,大体上都可归诸婉约范畴。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因之,形成一种观念,词就应是这个样子的。
3
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及宋未周密、张炎等一些词章。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婉约词自有其思想艺术价值,已见上文。然而有些词人把它作为凝固程式,不许逾越,以至所作千篇一律,或者过于追求曲折隐微以至令人费解,这就走到创作的穷途了。 “豪放”一词其义自明。宋初李煜的“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浪淘沙》),已见豪气。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也是“沉雄似张巡五言”。正式高举豪放旗帜的是苏轼。其《答陈季常书》云:“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这说明了他有意识地在当时盛行柔婉之风的词坛别开生面。 豪放之作在词坛振起雄风,注入词中强烈的爱国精神,唱出当时时代的最强音。然而可以看到,苏轼的审美观念认为:“短长肥瘦各有态”,“淡妆浓抹总相宜”,“端庄杂流丽,风健含婀娜”。
4
他是崇尚自由而不拘一格的。他提倡豪放是崇尚自由的一种表现,然也不拘泥于豪放一格。如所作《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即为王士桢《花草蒙拾》称为“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有些豪放词的作者气度才力不足而虚张声势,徒事叫嚣,或堆砌过多典故,也流于偏失了。 总之宋词中婉约、豪放两种风格流派的灿烂存在,两者中词人又各有不同的个性特色,使词坛呈现双峰竞秀、万木争荣的气象。还应看到,两种风格既有区别的一面,也有互补的一面。上乘词作的风格即有偏胜,往往豪放而含蕴深婉,并非一味叫嚣,力竭声嘶;婉约而清新流畅、隐有豪气潜转,不是半吞半吐,萎弱不振。辛弃疾《沁园春》云:“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董士锡说秦观词云:“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介存斋论词杂著》引)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说:秦观、晏几道“谈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可见峥嵘生妩媚、平易清浅而深致永味,乃辛弃疾、秦观等豪放、婉约词的极诣。
5
唐代:词的开端及初步发展时期 1、民间词的开端:敦煌曲子词(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发现了几百首抄写的民间词,为研究词曲的发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 敦煌曲子词中写得最好、最多的依然是言男女情爱 :珠泪纷纷湿罗绮,少年公子负恩多。当初姊妹分明道,莫把真心过于他。子细思量着,淡薄知闻解好么?(《抛球乐》)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望江南》) 2、文人词的开端:相传盛唐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是最早的词作。 3、文人词的发展:中唐张志和、刘禹锡、白居易等人的词。 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白居易的《忆江南》等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4、文人词的成熟:晚唐温庭筠等人的词。 如温庭筠的《忆江南》(梳妆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6
北宋:词的发展高峰(四个时期) 1、令词为主的时期:宋初晏殊,欧阳修等为代表,词的体制与题材与温庭筠等的《花间集》相近,清丽、婉约、闲雅。
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欧阳修的《踏莎行》(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2、柳永时期:慢调,雅俗共赏。如《雨霖铃》(寒蝉凄切)等。 3、苏轼时期:豪放词风,“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等 4、周邦彦时期:婉约词风。 北宋时期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婉约女词人李清照。如《声声慢》 (寻寻觅觅)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等。 》
7
南宋:词发展的又一高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 2、姜夔的词:婉约派词的代表
1、辛弃疾的词:爱国主义词作的杰出代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 2、姜夔的词:婉约派词的代表 咏梅词《暗香》《疏影》等。
8
柳永词二首 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婉
9
词人简介 柳永(约 ),字耆卿,北宋词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他的词风行一时。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 第一个专业词人,能谱曲填词。 第一个创作慢词。
10
词人创作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 柳永以当时的新声慢曲,取代了唐五代的旧有小令。两宋慢词的时代,实自柳永开启的。
11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12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
13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柳词从题材方 面看,大体可分三类:写都市生活和风光;写妇女生活、
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 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 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 合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柳词从题材方 面看,大体可分三类:写都市生活和风光;写妇女生活、 愿望和男女间的恋情;写羁旅行役之苦。他的《乐章集》 有词近二百首。他的词在艺术表现上自成风格,大部分 作品以白描见长,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 律谐婉,
14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 写思念意中人,抒发了刻骨相思之情。 感情基调:低缓,哀愁
15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6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7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8
柳永小结: 柳词内容有三类: 1.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望海潮》最为有名。
2.描写男女情爱。这类词中有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的,如《定风波》,有写妓女悲苦和她们对轻薄男子怨恨的,如《少年游》,有写妓女渴望自由、渴望真正爱情生活的,如《迷仙引》。 3.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词作的另一重要内容。 他在扩大词境、发展慢词、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
19
柳永在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有新的开拓,标志着宋词的重大变化,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词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更善情景之融。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言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足见其靡盛,而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柳永生平散见张宗橚《词林纪事》和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等。
20
李清照的简介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
李清照( ),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21
各家评李清照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四库提要》)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四库提要》) 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明诚自愧勿如。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正易安作也。(《词苑丛谈》)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白雨斋词话》)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同上书)
22
红艳的荷花已经凋残,玉席生凉,轻轻地提起罗裙,独自来到木兰舟上。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红艳的荷花已经凋残,玉席生凉,轻轻地提起罗裙,独自来到木兰舟上。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云中可有谁寄来书信?一排大雁已经飞走,西楼满是清冷的月光。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花已飘落,流水也悠悠流走,同是一种相思,分成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上眉头,却下心头。 这种闲愁实在无法消除,眉上愁云刚消,却又上了心头。
23
《一剪梅》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24
醉花阴 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5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26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7
声声慢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8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29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行香子 七夕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歹带]人娇 後亭梅开有感
30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女孩
31
http://www. tudou. com/playlist/playindex. do
32
九、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 1、从诗词和音乐的关系上来看
词与音乐的关系比诗与音乐的关系更密切:诗从原始歌谣到《诗经》都是诗乐一体,诗要配乐而歌,而且诗的音乐生命高于文学生命;屈原的《离骚》开始将配乐演唱的“诗”(此种诗重在抒写群体心态)演变成纯语言艺术的“徒诗”(此种诗重在抒发个人情怀),开始了个人独立歌唱的新时代;汉末建安时期,摆脱音乐而写诗,逐渐成为诗歌创作的潮流,诗的文学生命开始高于音乐生命;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永明体”更是转向用诗歌内在的语言的声韵不同、语调的抑扬变化所产生的音律美,代替从诗的外部配加上去的音乐美,标志着纯语言之诗发展到了一个日臻完美的阶段。词是在音乐的土壤萌芽和诞生的,早期的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唐五代时被称为“曲子”或“曲子词”,两宋词人词集的名称中,有称“乐章”“乐府”“歌词”的,均表明了词的音乐性质,可以说,词体文学是词与乐的较为完美的结合,音乐对词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南宋后,词已经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但音乐的烙印依然存在。 诗的合乐与词的合乐有所不同:首先是配合的音乐体系不同,诗所配合的是先秦的雅乐和六朝的清乐,而词所配合的是隋唐时的燕(宴)乐。其次是配乐的方式不同,诗与乐的配合方式是“以乐就诗”,词与乐的配合方式则是“以词就乐”,倚声填词。
33
2、从诗词外部的形式上看 A.诗的句式整齐,而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整齐美与错落美);诗的句法比较固定、单一,词的句法灵活多样。 诗歌句子的内部结构:四言诗一般是上二下二。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五言诗一般是上二下三。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七言诗一般是“四三”或“二二三”。“四三”如: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二二三”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等 词的句法:依从乐句的节拍而调整变动,不管是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还是七字句、八字句、九字句,不同的词谱均有着不同的句法。 此外,诗歌总的句数一般是偶句,而且都是一句起句,一句对句,很整齐,而词的句数和句与句之间,则整齐中有变化,变化中见整齐。
34
2、从诗词外部的形式上看 B. 诗的押韵比较固定,词的押韵呈多样化。
诗歌:两句一韵,首句可押韵可不押韵,偶句必须押韵;必须押平声韵;必须一韵到底。不能重韵、叠韵和句中韵。 重韵:连续两句重复一韵。叠韵:连续两句或句中连续两字重复一韵 词:每种词调有着不同的押韵规则,既可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也可三、四句一韵等;词韵可平可仄,也可平仄通押;一首词中,可以换韵;可以重韵、叠韵和句中韵。 词的重韵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五、六句:知否?知否? 词的叠韵如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35
2、从诗词外部的形式上看 C.诗的对仗比较固定,词的对仗多样。
对仗的基本要求:诗一般要求某两句(必须是起句与对句)必须对仗,而词比较灵活。诗没有分片,而词结构上一般分片。(两片为主,三片及四片较少) D.诗的体式较少,词的体式丰富 3、从诗词的题材上看 诗歌的题材特点:从“诗言志”(《尚书》观点)到“诗缘情而绮靡(陆机《文赋》观点)的理论主张的变化,即从偏重政治主题到重视抒情。 诗歌言情的特点:人类共有情感。 词的题材特点:注重抒写恋情,重点是描摹女性。 词言情的特点:个人独有情感,女性化、纯情化及香艳化。
36
4、从诗词的风格上看 相同的题材,诗与词呈现的风格不同,如怀古题材的诗词;同一作者所写的诗和词风格也往往有所不同,如欧阳修的诗和词,李清照的诗和词 ,苏轼的诗和词等。 词的总体风格特征:表达个体特殊情感;情感的深度、含蓄蕴籍与细腻婉曲 5、从诗词的语言特色上看 (1)、词的语言追求轻灵细巧 如温庭筠、柳永、欧阳修、李清照等人的词。 (2)、词的语言追求色彩鲜美
37
七、宋代的山水词 欧阳修部分《采桑子》词作简析
欧阳修部分《采桑子》词作简析 第一首:写春天的西湖景色。前半片写荡舟湖面,探寻幽胜;后半片写船行湖面的动作,抒发泛舟雅趣。全诗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典雅幽美。 第三首:写春天的西湖景色。前半片描绘载酒游船时热闹而欢快的气氛;后半片写酒后醉卧船上所见奇景,描绘出一个晶澈空灵的美好境界。作者在这里所写的游宴西湖之乐,与《醉翁亭记》颇为相通,表达了作者的洒脱情怀。 第四首:写暮春时节的西湖景象。通篇写景而于景中见情,表达了了诗人对春的留恋,流露出淡淡的愁绪 第八首:写秋天的夜晚泛舟西湖所见的如幻如梦如诗如画的情景。前半片用烘托手法,使静景与动景自然和谐。后半片写心醉神摇的西湖景色,其最后一句是作者晚年生活及思想的写照。全词艺术境界高超。 第九首:写秋天傍晚的西湖景色,上片重点展示夕照下的景色,意境美丽而清静。下片重点展示月升后的景与情,表现诗人陶醉在大自然中的洒脱情态。
38
(三)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简析 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写出了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湖总的印象;“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两句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地豪迈气概;“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写诗人的内心与洞庭湖一样是澄澈的,心境与物境悠然相会,难以表达。词的下片着重抒情,承接上片最后两句写诗人内心的澄澈。“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是由上片所写洞庭湖的景色,因而想起自己在岭南一年的坦白襟怀;“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两句写的是当前生活苦况及平和心态;“尽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三句是全词感情的高潮,表现了词人豪迈的情怀;最后两句收束全词,余味无穷。全词在情与景的交融上颇有特色,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昨日与今夕和谐融合,风格颇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9
八、宋代的田园词 苏轼的田园词 《浣溪沙》组词部分作品简析
第一首:采用实写手法写谢雨途中眼中所见自然景色及场面,生动活泼,清新喜人,景中见情;写动物的两句是诗眼,采用拟人手法,堪称绝笔。 第二首:上片写以群农村姑娘站在家门口争看州官的情景,下片运用衬托的手法描写丰收后农民祭祀神灵的欢乐情景,“收麦社”是收过麦子之后举行的祭神谢恩仪式,“赛神村”是一项敬神活动,最后一句是诗眼,言尽而意无穷。 第三首:上片写雨后村中所见,突出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及乡土人情,下片写白发老人在田边捋取尚未成熟的麦穗准备捣一捣充饥的情景及词人与老人的亲切交谈,物与人,情与景浑然一体。 第四首:上片写农村的自然风光及村民从事生产劳动(缫蚕丝及卖黄瓜)的繁忙景象,下片写行人的艰辛。全诗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活泼而朴素,末句余味无穷。 第五首:写久旱逢雨后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上片写雨后农村的清新景色及农民收拾农具准备耕种的情景,下片写田园风光及词人的感受。 总结:这组词从各个角度描绘了田园风光,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关心民生的从政作风,文风朴实、格调清新。
40
八、宋代的田园词 (二)辛弃疾的田园词 1、《鹧鸪天.代人赋》简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早春原野上远望的风光,作者选取了桑、蚕、黄犊等,是要突出农事正在开始的情形。这四句如果拆开,就是一首七言绝句,只是平铺直叙地在写景。词的下片从表面上看,仍然接着上片在写景。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免堆砌和平板了。仔细品味,下片写景不同与上片,首先表现在写景是有波澜的,词人的视角不仅由平岗推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到城里。其次表现在,词人尽管是在写景,却不是一味地渲染景致,而是写到了人的活动,使全词显得有生气。词的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议论,是全诗的诗眼,“城中桃李愁风雨”一句是含蓄地感叹当时南宋受金兵进逼的局面,表达词人愁苦的心境。“春在溪头荠菜花”一句可以见出辛弃疾对南宋前途还存在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词人在乡村中看到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 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一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首词描述了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片,必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也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显然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却对夜行人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了这一波澜,便把最后两句收束得更加有力。整首词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词起到了返照的作用。
41
第三章 友情送别诗词论析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第三章 友情送别诗词论析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难点解释:少府:当时县尉的别称。城阙:指帝王居住之地,即当时的都城长安。三秦:指当时的陕西一带,因本是秦国旧地,秦亡后分为雍、塞、翟三国,故称三秦。五津:指唐时蜀中岷江上的五大渡口。 简评:此诗为唐代赠别名作,是王勃在长安送友人去四川时所写的。首联属于“工对”中得“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第三联推开以步,奇峰突起。从构思方面看,可能是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成为千古名句。尾联紧接前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全诗别具一格,以开朗昂扬的格调写送别之情,气象壮阔,表现了朋友间以事业为重的观念,充满进取精神。
42
晏殊的《踏莎行》 难点解释: 祖席:古代远行时设宴祭路神的仪式;离歌:送别之歌;香尘:带有落花香味的尘土;嘶:马的叫声;平波:平静的碧波。
简评:这首词写尽了送行的离愁和盼归的思苦,风格婉约,写作技巧高超。词的上阕由三个有声有色的镜头组成,“祖席离歌,长亭别宴”是第一个镜头,这个镜头展示了在送别的宴席上奏起了送行之歌,“离”“别”两字把词的主题全点明了。“香尘已隔犹回面”是第二个镜头,写远行者和送行者虽然已经分手了,距离也越来越远,那扬起来的带有落花香味的尘土像屏障一样阻隔其中,但却挡不住去者恋恋不舍的频频回看。“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是作者一步深似一步推出的一个镜头的两个画面:一边是“居人”、“匹马”,表现了送别行人之后的孤单和凄清。另一边是行人踏上去船离去了,但前途未卜,命运不知,“依波转”表明行人也和留下的人一样寂寞孤单。词的下片写送别之后惆怅归来,登高远望,盼归情切的思念之苦及孤独之感,其中“斜阳只送平波远”依句是诗眼,朴实无华而感情色彩极浓,意境深邃。
43
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 难点解释:三改火:古代以改火表示季节的变换,三改火表示三年。筠:竹子
简评:历来评论者总是喜爱把苏轼称为豪放词人,其实《东坡乐府》三百多首词,虽时有豪情迸发,但最为普遍的还是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的抒发。这首词显然属于后一类。词的上片称赞友人的旷达胸怀和不为得失所动的乐观生活态度。“踏尽红尘”四字将友人在外所经受的艰难困苦包揽无余。“依然一笑作春温”一句写出友人面对逆境的旷达态度。“无波”两句化用白居易的《赠元稹诗》“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筠”表达对友人由衷的赞扬,也隐含着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词的下片写送行情景及对友人的安慰。全词以平淡的字句表达词人达观的思想,自然而清新。
44
张元干的《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难点解释:画角:古代乐器名,多为军中用以鼓舞士气;底事:为什么,何事;大白:酒杯。
简评:这首送别词开头四句形象地概括了北宋灭亡的历史,揭示了时代背景。北宋京都(今河南开封市)早已被金兵占领,在秋风中怅望中原地区,只见金兵军营相望,军号声凄历。由于金军的破坏,北宋故宫已是一片荒凉。“故宫离黍”是化用《诗经.王风.黍离》中“彼黍离离”的诗句,表现故国之思,感情极为沉痛。“底事”以下三句连用了三个比喻分别写了北宋王朝的沦亡、金兵的疯狂进攻及中原沦落后的荒凉景象。“天意”以下两句是议论,既对宋高宗苟且求和表示不满,又为坚决抗金的胡铨遭贬谪而鸣不平。“更南浦,送君去”化用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名句,使作者郁积胸中的悲愤之情愈发深沉。词的下阕先点明送别的时令及景象,然后笔峰一转,表示收复中原的渺茫。“雁不到,书成谁与”是词人推想别后书信来往困难而产生的惆怅。“肯尔曹恩怨相尔汝”出自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表示作者不愿意学小儿女那样讲个人恩怨,思想境界高尚。
45
辛弃疾的《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 难点解释:兴元:即汉中;三秦:指当时陕西一带,因秦亡后曾分为雍、塞、翟三国,故称三秦。 简析:这首词的上阕主要是古今对比,开头六句是抚古,从友人奔赴之地写起,肯定了刘邦统一中国的伟大业绩,同时也是对友人的鼓励。接下来五句写现实,写南宋王朝的苟且偷安,点明今不如昔。
46
五、张昪(biàn)的《离燕亭》 难点解释:一带:指建康,今南京;风物:指景物;潇洒:形容秋色爽朗明净。霁色:雨后晴朗的天气;冷光:秋水闪现的寒光;低迓:即低压,形容卖酒的旗子低垂地飘扬。 简评:这首词的上片描绘秋天金陵一带的山水,开头两句是概括,“江山如画”四字包含着诗人无限赞美之情。后面四句分别从远处和近处对景物进行具体描写,意境清雅,颇具田园风味;词的下片在写景中渗入人事的叙写,“天际”两句是远景描写与近景描写的对照,前句寓有羁旅之愁,后句暗含寂寞之感。,最后四句是怀古所产生的慨叹,结尾余韵无穷。
47
六、王安石的《桂枝香》 难点解释:故国:指当时词人所在地金陵,因曾是六朝国都,六朝以后的人都称其为故国;初肃:指万物刚开始凋落消残;彩舟:指游艇画船;星河:指银河; 简评:这首词写于词人被再次罢相,居金陵之时。词的上片写词人登临高处所见的实景,开头三句是总写,点出了登临的时间和所见景色;“千里”以下两句采用比喻手法细写所见景色,其中“千里澄江如练”一句化用了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征帆”以下两句是说在夕阳残照中船只来往着,酒店标志的旗子背朝西风斜立着。“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两句对仗工整。“画图难足”一句是对上片诸景色的带有欣赏意味的总结。词的下片写词人触景生情,引起怀古幽思。“念往昔,豪华竞逐”两句是词人因所见而起兴,意即在此“画图难足”的景色中,过去的人们不欣赏这自然之美,却竞逐豪华,竞逐人事的豪华!“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写六朝因竞逐豪华而相继亡国的史实。“千古”两句意即任何人在这儿登高临远,都会感慨在这美景中的历史。“六朝”两句意即随着时光的流转,六朝“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的往事已成为历史,只有傍晚的寒烟、晚秋的衰草和春来的凝绿。最后三句化用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表达作者深沉的感慨。
48
七、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这是一首豪放色彩浓厚的怀古词。它写于苏轼政治上不得志,受到排挤之后,他自我排遣,心里有很多不平之气,很多感慨无法发泄,于是就借怀古来表达。词上片描述了古战场的景色。通过这种描写,读者就可以想象出当时打仗的情景。为什么要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呢?因为这样一写,就可以想象出当时战斗的激烈,同时也就联想起古代的豪杰,而这些豪杰已经是一个一个地被长江水冲走了,只剩下江山如画。其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两句还是一副对联,而且对得很工整,很雄壮。词的下片紧承上片“三国周郎赤壁”一句,颂扬周瑜是一位了不起的风流人物,但是作者自己的理想不能够实现,所以只好借酒浇愁。其中“羽扇纶巾”是写人得打扮,与前面所写的“乱石穿空”有异曲同工之妙。
49
八、贺铸的《将进酒》 难点解释:开函关、掩函关:函关为进入长安必经之地,文中暗指朝代更替;商山四老:指汉代的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老,秦时避入商洛深山,汉时经统治者派车写信敦请而相继出仕。荷、芰:原为水中植物,古代隐士常用之制衣 作服饰。接武:指行路足迹前后相接。高流:指阮籍、陶渊明等高士。二豪:指公子、处士。 简评:这首词的上片重点写景,前六句用对比明写出沧海桑田之景,次五句暗写追逐名利者的奔忙。词的下片转入对古事的咏写,先以愤慨、嘲讽的口吻描绘趋炎附势者欺世盗名的丑态,最后五句表达作者的写作本意,即只有纵情于酒趣的人才是真正的隐士。全词以咏史来咏怀,抒发作者为名利之徒所排挤、才能无法施展的感慨和愤懑。
50
九、周邦彦的《西河.金陵怀古》 难点解释:词中典故:佳丽地山围故国与寂寞打孤城 莫愁艇子曾系 夜深月过女墙来 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百姓人家等。 简评:本词上片写自然景物,首两句以问句形式总领全篇,点明所咏对象,接着七句笔锋一转,选取山、水、树三个景物来描写金陵现在的景象。下片写人文之景,“空余”四句写苍凉的古迹,感慨沉重,“酒旗”数句化用刘禹锡的〈〈乌衣巷〉〉一诗,以今昔不同景物对比,显示出人事的变迁。全词通过今日凄清景物的描摹,抒发了历史变迁、朝代兴亡的感慨,具有历史的深邃感和沧桑感。在写作手法上,词人没有泛泛而论,而是把刘禹锡原诗中所描写的生动具体的景物巧妙地溶入自己的感受中,前人的诗句虽为作者所化用,但感情仍然是作者自己的,这是全词最高妙之处。
51
十、辛弃疾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难点解释:南剑:宋时州名,今福建南平;双溪:指剑溪和樵川,二水交流,绕城而过。
简评:词的上片以“剑”为中心,写登楼所想,铺陈其事。“举头”两句谓中原沦陷,浮云蔽空,正需要倚天宝剑,像自己这样具有文才武略而又耿耿忠心的爱国志士,正当被派往抗金前线,杀敌立功。这两句说得甚有气势。“人言”三句话峰突转,写到了此地的传说,意思是说,听人说这里夜深的时候能见到斗牛二星的光焰,那么由此一定能够找到宝剑之所在了。“我觉”以下三句写词人的感受。这是奇句、生硬句,既拙且重,穿插其中,渲染忧虑之情。“待燃”四句用温峤典故,暗示词人力主恢复中原,却遭到了主和派的重重阻挠。词的下片写景抒情,前三句写作者的思绪随着跳跃飞动的溪水从遥远的传说回到了现实,写江流奔涌,最终却不得不收敛其势,寄托已意。“元龙”等三句是词人以陈登自比,写自己报国之志无以施展,壮志难酬。“千古”三句纵笔写大字,显得十分超脱。最后三句以景结情,将自己对于国家、民族命运得忧虑之情,寄寓于具体景象的描述之中。全词姿态飞动,沉郁顿宕,隐含着无穷力量。
52
十一、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文学性是咏史怀古诗词的永恒魅力,历史性是咏史怀古的基础。如杜甫的诗作〈〈蜀相〉〉、刘禹锡的诗作《西塞山怀古》、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咏史”和“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咏史是动因,言志抒怀是最终的旨归,如李白的诗作《登金陵凤凰台》、辛弃疾的词作等。 (3)“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一般先怀古,即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然后再伤今,即由凭吊古人引发对当下的时代社会或作者自我生存状况的感慨和思考。如刘禹锡的诗作〈〈乌衣巷〉〉、周邦彦的词《西河。金陵怀古》、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53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一、唐人咏物诗论析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一、唐人咏物诗论析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杜甫的《初月》:首联描绘初月的形状,突出其“细”;颔联描绘初月的光影,突出其微弱娇柔的姿态,并选用“古塞”、“暮云”作为初月升起的背景,使全诗的韵味高古;颈联是全诗的中心,一方面进一步描绘了高古廖廓的境地,一方面寄予了作者的精神气骨:“不改色”暗喻诗人的忠贞爱国,“空自寒”暗喻诗人抱定贞直之志,宁为流俗不理解而甘于寂寞的情操;尾联用“菊花团”点明时节正是秋天,有一种淡淡的韵味。全诗抓住初升之月的特色,写出其静、淡、寒、贞,暗喻自己的精神气节,笔触新颖传神。 (2)不求形似,遗貌取神 杜甫的《房兵曹胡马》 难点解释:大宛:即西域国,那里以盛产良马出名。 简评:这是杜甫的早期诗作。首联写胡马的骨相不凡;颔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胡马的雄奇体态,两句诗对仗工整;颈联写胡马的勇往直前,突出其气概品质;尾联总缆全诗,揭示主旨。诗中对骁勇善战、义干青云的胡马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使读者不仅欣赏到胡马体形的俊健,更为它所呈现出的精神感奋不已,同时,句句写马,又处处关人,以健马暗喻勇士,诗人的豪迈之情跃然纸上。全诗语言精炼,风格俊朗洒落,与杜甫后期诗作的风格不同。 (3)以物拟人,移情于物 李商隐的〈〈流莺〉〉 难点解释:流莺:即黄莺;陌:田间小路;巧啭;指黄莺声音婉转动听;本意:指黄莺为世人“巧啭”的一片忠贞之心;凤城:指当时的国都长安;花枝:指黄莺栖息之地。 简评:这首诗的首联以黄莺的无所依托自况自己沉浮不定的仕途之路;颔联承接首联,以黄莺的“巧啭”暗喻自己的心志及无法实现抱负的失望之情;颈联笔锋一转,以黄莺不顾辛酸苦苦吟唱的情景暗喻自己执着的精神追求,这两句对仗工整;尾联承接颈联,以黄莺的无处着落暗喻自己的悲凉境遇。全诗移情于物,情感悲苦,寓意深刻,格调苍凉。
54
(4)借物抒怀,咏物明志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难点解释:西陆:秋天;南冠:楚囚。玄鬓影:指蝉。白头吟:原为乐府曲名,其调哀怨凄恻,文中借代身处逆境,心情悲伤的作者。 全诗简析: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作者时任侍御史,因上书论事而触怒了武则天,遭陷下狱。首联采用起兴和对偶手法,一句写蝉、一句写自己,以蝉声来逗起客思,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颔联承接首联情绪,同样是一句写蝉,一句写自己,运用比兴手法把物我联系在一起,情感凄恻。颈联进一步用比兴手法,物我合一,表面写蝉,实则暗喻自己险恶的政治境况。尾联是全诗诗眼,同样物我合一,用反问手法表达诗人的心志及不被理解的激愤之情,是全诗的主旨。全诗感情强烈、慷慨,充分显示了诗人鲜明的人格形象。 (5)咏物寓理,物理浑然 苏轼的《题西林壁》:此诗为诗人于1084年四月自黄州(今湖北黄冈)至汝州(今河南临汝)时,特地过江登庐山时而作。西林,即西林寺,庐山景点之一。诗的开头两句从总体上写庐山景色,但诗人采用的是议论式、粗笔虚写的手法,从七个角度组成蒙太奇画面,创造一片艺术虚境,给读者以想象的广阔空间。最后两句笔锋突转,就庐山景色的变化多姿这一点发出议论,融情入理,体现了诗人蕴藏于心的人生哲理。全诗借山设喻,阐发哲理,新颖透辟。只有阅历丰富、善于观察者,方能从普通现象中概括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此诗成为后人讽喻某种社会现象的熟语。
55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二、苏轼的咏物词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难点解释:次韵:指在别人原作的基础上,依照其韵。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二、苏轼的咏物词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难点解释:次韵:指在别人原作的基础上,依照其韵。 简评:这首词的上片采用拟人手法,把随风飘扬,无处着落的杨花和情思绵绵的闺中少妇联系在一起,想象充满诗意。“似花”两句,便看出作者全词立意要超出物象之外,说杨花既象花又不象花,最为绝妙;“抛家”以下三句写杨花随风飘荡,无所归依的情状,并用拟人手法指出其“道是无情还又情”;“萦损柔肠“以下三句把杨花进一步拟人化,想象它是一位闺中少妇,再暮春的天气里,她因思念远人而柔肠萦结,因天气倦人而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以下三句顺着上面的想象,写这位少妇正在入梦的情景。词的下片作者索性撇开比拟,站出来抒发自己的感想。“不恨”以下三句承接上文“似花还似非花”之意生发开去:杨花非花,所以不必怨恨飞尽,但是此花飞尽,却说明春光已逝,西园里的繁花从此纷纷飘零了,那是很可惜的。“晓来”以下三句写杨花的归宿令人惆怅,她经雨沾泥,一夕之间化作池中浮萍。“春色”以下三句可以说是超凡脱俗的笔墨,这使人想起了唐诗人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明句。最后三句是全词的总结,夸张强烈,情感真挚。全词笔致空灵,体物细微,风格婉约。
56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三、周邦彦的咏物词 《六丑.蔷薇谢后作》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三、周邦彦的咏物词 《六丑.蔷薇谢后作》 难点解释:楚宫倾国:原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宫女们,文中比喻蔷薇花。簪:插;巾帻:头巾。 简评:词的上片紧扣一个“怅”字和一个“惜”字层层道来,开头三句先点明季节和人事感慨,“单衣”表明时令正值乍暖还寒的初夏,“试”字说明作者偷得空闲。“愿春”三句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留恋和留不住春天的惆怅。“为问花何在?”三句是词人的自问自答。“钗钿堕处遗香泽”三句把落花比作唐宫的杨贵妃(典故出自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写杨贵妃在马嵬坡的一幕),写出落花四处飘飞,完全凋谢的狼藉景象。“多情”三句采用拟人手法,自问自答。下片“东园”两句承接上文落花而言,描绘花落人散的凄清景象,“静绕”两句写诗人对落花的留恋和感慨。“长条”三句采用拟人手法写出蔷薇花枝的情态。“残英小”两句写词人给花枝勾住,定神一看,才发现枝头上还剩下没开成的花蕾,于是将其插到自己的头巾上。“终不似”三句是词人再一次的追忆怜惜。“漂流处”四句是词人的想象,他想到有些落花也许会随水漂流,也许会流进大海,又想到有些花也许上面刻有情人的字,假如花片跟着潮水流进了大海,不是辜负了情人的一番心意了吗?
57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四、南宋末的咏物词 王沂孙的《齐天乐。蝉》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四、南宋末的咏物词 王沂孙的《齐天乐。蝉》 难点解释:“一襟余恨宫魂断”:出自关于蝉的典故。据说齐国有个宫女,因受冤屈,非常怨恨,自杀后化为鸣蝉。所以蝉的别名为“齐女”。流空:在天空中迸响;调柱:是调整筝的丝弦,文中指弹奏。清商:古乐府的一种,音调哀怨。 简评:“一襟”两句借用蝉的典故点明本词所咏之物,并为全词奠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乍咽”三句表面写蝉声忽起忽落,蝉影若隐若现,并用拟人手法把蝉声想象为诉说离别的愁情,实际暗喻自己亡国之后流落漂泊的生活苦境;“瑶佩流空,”玉筝调柱”比喻蝉声的动听,“怪”字表明了词人的惊讶之情;“镜残”两句表面写蝉的形态,慨叹蝉的多情,实叹南宋河山难以收复;“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三句表面写蝉,实则暗示宋室宗器重宝被劫夺北运,表达了词人惨淡的心情;“病翼”三句写蝉在清秋的生态,因为清秋时节,蝉近死亡,故说“病”和“枯”,同时借蝉的生态暗喻自身命运;“余音”三句表面写蝉声,实则表达词人对国破家亡无限沧桑之感;最后两句作太平清明之时的漫想,聊作慰藉,更显感情的沉痛。全词借蝉作喻,既有皇室的影子和遗民的影子在,也有词人自己的影子在,通过对蝉的声影的描述,流露了对家国沦亡的沉痛之情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