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1、 知道诸子百家及其各自的主张。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与重要意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1、 知道诸子百家及其各自的主张。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与重要意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1、 知道诸子百家及其各自的主张。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与重要意义。

2 一、百家争鸣的含义、背景 1、含义: 所谓“百家”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等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了思想领域百家争鸣的局面。 中国古代史上迎来了第一 中国古代史上迎来了第一 个 2

3 2、背景 (1)经济: 铁器、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2)政治: 诸侯纷争,社会大变革(社会环境) (3)文化:
私学兴盛,“士”阶层活跃并受重视

4 学派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代表 人物 孟子 荀子

5 孟 子 生卒年:(约前372~前289) 国籍: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履历: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游说诸侯,但没有机会,最后退居讲学。

6 孟子思想主张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仁政”学说 人性本善说 “养浩然之气” “先义后利” 政治思想: 人性论: 人格精神:

7 孟子思想的影响 1、孟子的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3、孟子被后世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2、《孟子》在唐后成为儒学经典,位列“四书”之一。 3、孟子被后世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知识链接: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8 荀 子 生卒年:( 前313年?—前238年) 国籍:赵国人。
履历:曾在稷下学宫讲学,晚年专事著书立说。今传《荀子》三十二篇多为荀子本人所作。

9 荀子思想主张 1、自然观: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2、人性论: “性恶论”、教育与环境对人成长非常重要 3、政治观点:
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3、政治观点: 治国应“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继承儒家、吸收法家

10 荀子思想的地位和影响 荀子的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11 A 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学以致用 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A

12 代表人物 政治主张 人性论 其他主张 历史地位 孟子 荀子
孟子与荀子主张有何不同? 谁更能代表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为什么? 代表人物 政治主张 人性论 (道德观) 其他主张 历史地位 孟子 荀子 仁政学说 爱民重民 民贵君轻 舍生取义 先义后利 “亚圣”, 传统文化 性善论 天行有常 人定胜天 儒家异端 哲学 以礼教为主 礼法并施 性恶论

13 学派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代表 人物 孟子 韩非子 墨子 庄子 荀子

14 墨子 生卒年:约前468—前376 国籍:鲁国人。 履历:出生“贱人”,做过工匠,官至大夫,早年学儒,后弃儒创墨。

15 墨子思想主张 历史地位: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一度成为显学),战国后,不受人们重视。 1、“兼爱”:
含义、与孔子仁爱比较 2、“非攻”: 含义、积极意义 3、“尚力”: 4、“节用” “节葬”: 历史地位: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一度成为显学),战国后,不受人们重视。

16 什么思想观点? 除此之外墨子还有哪些观点?
材料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 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材料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材料三: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与天子。 请思考: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墨子的 什么思想观点? 除此之外墨子还有哪些观点? “兼爱”、“非攻”、“尚贤”

17 庄子 生卒年:(约前369-前286年) 国籍:宋国人。
履历:隐士,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社会不公。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 。过着贫穷生活,以著书自娱。 著作:《庄子》 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越俎代庖、螳臂当车、井底之蛙、贻笑大方、朝三暮四、踌躇满志、望洋兴叹、游刃有余…哀莫大于心死,化腐 朽为神奇…

18 庄子思想 1、世界观: 2、人生观: 3、自然观: “齐物” “逍遥” 天人“不相胜” 意 义:强调顺应自然 有利于与自然和谐相处。

19 战国时期的法家 法家思想是由儒家和道家分化发展而来。主要有两派:一派以李悝、吴起为代表,主张用法制代替礼制,强调法的重要性。一派以申不害为代表,要求统治者以权术控制臣下,统治百姓。韩非在总结两派观点的基础上,吸取荀子的某些思想,够建了一整套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主集权理论。 韩非子:战国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得到嬴政推崇,成为秦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

20 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 赏善不遗匹夫. 术者藏于胸中,以遇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 赏善不遗匹夫.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21 韩非子的主要思想: 1、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2、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反对儒家“以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

22 韩非思想的影响 韩非的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23 知识巩固 学派 人物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家 墨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法家 韩非 探究1
“仁”和“礼” 、为政以德;“因材施教” 等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说”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无为而治” 痛恨社会不合理现象;乐天安命;天人不相胜 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见解。 探究1

24 百 家 争 鸣 的 影 响(P11) 1、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等众多领域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5 1、从下面的话判断出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儒家) (道家)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墨家)
随堂练习,学以致用 1、从下面的话判断出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26 2、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看待在班级乱丢纸张的的现象?
儒家: 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 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 主张顺其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

27 3、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28 4、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张上截然对立的思想家是( )
A、孔子和老子 B、孟子和荀子 C、荀子和庄子 D、荀子和韩非子

29 5、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庄子的天与人“不相胜”——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0 探究1 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见解。 1、治国方法: 儒家 道家 法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2、人类与自然关系: 儒家 道家 ? 3、经济、法律、哲学、军事、外交等


Download ppt "第二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1、 知道诸子百家及其各自的主张。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与重要意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