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头 痛
2
[概说] 一、概念 头痛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证。
3
二、沿革 1.《内经》有“脑风”、“头风”之病名 2.《伤寒论》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均有头痛的见证。
3.《东垣十书》将头痛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4.《丹溪心法》中补充了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并引经药的使用。 5.《证治准绳》有头痛、头风之分 6.《医林改错》补充瘀血头痛。
4
三、有关病名 首风——指头痛因洗头受风所致,见头面多汗,恶风头痛,遇风易发者。
脑风——因风邪入脑所致,见项背怯寒,脑户极冷,痛不可忍者。 首风——指头痛因洗头受风所致,见头面多汗,恶风头痛,遇风易发者。 偏头痛——又称“偏头风”。指头痛偏于一侧,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其痛暴发剧烈,痛止则如常人。多系肝经风火或血络瘀阻所致。 真头痛——头痛病证之一。症见头痛剧烈,引脑及巅,手足逆冷至肘膝关节,系寒邪入脑所致,病情多属危重。
5
三、有关病名 厥头痛——因寒邪犯脑所致,病见头痛连及眼齿,治宜温散寒邪。 头风——指病程长,病情深重,反复发作的头痛。
雷头风——头痛如雷鸣,头面起核,名曰雷头风。多为湿热上夹痰上冲所致。 厥头痛——因寒邪犯脑所致,病见头痛连及眼齿,治宜温散寒邪。 头风——指病程长,病情深重,反复发作的头痛。
6
四、讨论范围 (二)急性热病引起的头痛当作别论。
(一)重点讨论内科杂病以头痛为主症的疾患。如鼻窦炎、三叉神经痛、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贫血、神经官能症、血管神经性头痛、颅内占位性病变、颅脑损伤、脑震荡后遗症等。 (二)急性热病引起的头痛当作别论。
7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一)外感 六淫外邪,袭于经络,上犯巅顶。 (二)内伤 1.情志失调 2.久病体虚
8
一、病因 3.饮食不节 4.摄生不当 (三)外伤 脑部直接外伤——脑髓受到震荡——瘀阻窍络
9
二、病机 风寒—阻遏经脉,清窍失宣 风热—邪壅经脉,清空失旷 络脉气血不畅 头痛 风湿—蒙蔽清窍,清阳不展
(一)外感头痛因邪气乘客,经脉阻滞 风寒—阻遏经脉,清窍失宣 风热—邪壅经脉,清空失旷 络脉气血不畅 头痛 风湿—蒙蔽清窍,清阳不展
10
二、病机 (二)内伤头痛以肝病为多,涉及脾肾 1.风阳气火皆与肝有关
11
二、病机 (三)头痛日久,可致瘀阻于络,络脉不通 (四)外感头痛以邪实为主,内伤头痛以虚实相兼为多
外感头痛——外邪上干——邪实为主 (五)外伤所致,初期多实,病久则虚实夹杂居多。
12
[诊查要点] 一、诊断要点 1.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头痛部位可发生在前额、两颞、巅顶、枕项或全头部。疼痛性质可为跳痛、刺痛、胀痛、灼痛、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等。头痛发作形式可分为突然发作,或反复发作,时痛时止,或缓慢起病。疼痛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数周,甚则长期疼痛不已。 3.外感头痛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病史;内伤头痛常有饮食、劳倦、房室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
13
二、病证鉴别 1.头痛与眩晕:头痛与眩晕病位皆在头部,两证虽多相兼,难以截然区别,但头痛的病因有外感与内伤的不同,眩晕则以内伤为主。从虚实概念而言,外感头痛属实,内伤头痛与眩晕的病机虽然均以虚实夹杂为多,相对而言,则头痛又以偏实为主。 2.头痛与真头痛 真头痛:头痛突发,剧烈,持续不止,伴有呕吐如喷、颈项强直、抽搐或角弓反张等, 起病突然,脑脊液检查或颅脑CT、MRI异常,临床常见于:流行性脑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危象、硬膜下出血。
14
三、相关检查 应常规作血压、血常规等项检查,必要时可作经颅多普勒、脑电图、脑脊液、颅脑CT、或核磁共振等项检查以明确头痛的病因。如疑为眼、耳、鼻、鼻窦、牙齿、口腔疾病所导致者,可作五官科相应检查。
15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一)辨外感、内伤 外感头痛——起病急,病程短,或伴表证; 内伤头痛——病程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无表证。
16
一、辨证要点 1.外感头痛属实,内伤头痛多虚实夹杂; 2.新病,重、胀、掣、跳、刺痛,痛势剧烈—实; 久病,昏、隐、空痛,疲劳易发者—虚。
(二)辨虚实 1.外感头痛属实,内伤头痛多虚实夹杂; 2.新病,重、胀、掣、跳、刺痛,痛势剧烈—实; 久病,昏、隐、空痛,疲劳易发者—虚。 (三)辨脏腑经络 太阳头痛——头后部痛,下连于项背; 少阳头痛——头两侧痛,连及耳部面颞; 阳明头痛——前额部痛,连及眉棱; 厥阴头痛——巅顶痛,或连于目。
17
一、辨证要点 (四)辨轻重: 内伤而发者,其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外感所致者,痛势较重。 重坠或胀痛 痰湿; 跳痛者 肝火;
重坠或胀痛 痰湿; 跳痛者 肝火; (五)辨性质 冷感而刺痛 寒厥; 隐痛或空痛 气血虚或肝肾阴虚; 刺痛不移者 瘀血。
18
二、治疗原则 内伤头痛——滋阴养血为主。 (二)若属肝阳、痰、瘀为患者,酌用平肝、化痰、通瘀等法。 (三)虚实夹杂或病邪兼夹者,宜参合处理。
(一)外感头痛——祛风散邪为主; 内伤头痛——滋阴养血为主。 (二)若属肝阳、痰、瘀为患者,酌用平肝、化痰、通瘀等法。 (三)虚实夹杂或病邪兼夹者,宜参合处理。
19
三、引经药的应用 太阳头痛——葛根、蔓荆子、羌活、川芎 阳明头痛——葛根、白芷、知母 少阳头痛——柴胡、川芎、黄芩 厥阴头痛——藁本、吴萸
20
四、证治分类
21
外感头痛证治
22
内伤头痛证治——1
23
内伤头痛证治—2
24
五、其它疗法 (一)简验方 (二)针灸 (三)外治法 1.生附子切成薄片,与盐同炒,热熨痛处,治肾阳虚头痛。 2.用小块磁片贴于曲池、足三里等穴,治肝阳头痛。
25
[预防调护] 1.适寒温,慎起居,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保持精神舒畅。 3.加强饮食调理。
肝阳上亢者,禁食肥甘厚腻、辛辣发物,以免生热动风,而加重病情。肝火头痛者,可用冷毛巾敷头部。因痰浊所致者,饮食宜清淡,勿进肥甘之品,以免助湿生痰。精血亏虚者,应加强饮食调理,多食脊髓、牛乳、蜂乳等血肉有情之品。各类头痛患者均应禁食烟酒。
26
[结语] 1.头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
2.临床辨证应首先分清外感、内伤,辨清虚实。外感头痛多属实证,以风邪为主;内伤头痛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 3.常见证候为风寒、风热、肝阳、血虚、痰浊、瘀血等六种。由于病理上的联系,有时往往同时具有两类、三类证候,故必须分清标本主次,随证施治。 4.头痛一般预后良好。肝阳头痛,伴有眩晕、肢麻、风阳痰火上扰,须防发展成中风。若头痛呈进行性加剧,呕吐,视力减退,或突然痛甚而手足清冷至节者,病势危重,预后不良。
27
[临证备要] 1.凡头痛久发不愈,痛势较剧,应适当配用通络品:风邪为病,搜风通络:地龙、全蝎、蜈蚣、僵蚕等;寒邪较重,温经散寒:生川草乌、细辛等;夹有风痰,祛风痰:白附子、胆南星等。 2.结合头痛部位选用引经药 3.因气虚清阳不升者可用补气升阳法:凡头痛绵绵,遇劳则甚,体倦无力,畏寒,脉细者,药用黄芪、党参、白术、川芎、升麻、柴胡等。但临床单纯气虚者较少见,辨证时应排除实证后,方可用之。 4.如妇女头痛:发于经期前后,伴有经水不调,痛经等症时,还当结合调理冲任之法治疗。
28
附:偏头痛、真头痛、雷头风 1.偏头痛多以肝经风阳痰火上扰或痰瘀交阻所致:
偏头痛:头痛偏于一侧,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呈间歇性发作,发时痛势剧烈,痛解则如常人,多始于年青时,又称“偏头风”,以实证为主。头痛呈阵发性,历时短暂,局部感觉异常,面部肌肉动作时,如咀嚼哭笑等均可引起发作者,可以清肝泻火、熄风潜阳、化痰、通瘀等法治之。例方:清宫膏。
29
附:偏头痛、真头痛、雷头风 2.真头痛: 真头痛一名,首见于《难经》,在《难经·六十难》中对真头痛有如下描述:“入连脑者,名真头痛。”后世王肯堂对此亦有精辟论述:“天门真痛,上引泥丸,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脑为髓海,真气之所聚,卒不受邪,受邪则死不治。”说明真头痛起病急暴,病情危重、预后凶险,若抢救不及时,可迅速死亡。真头痛相当于现代医学中因颅内压升高而导致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各类危重病症,如高血压危象、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等病症。
30
附:偏头痛、真头痛、雷头风 3.雷头风: 雷头风——头痛如雷鸣,头面起核,多为湿热挟痰上冲所致。
临床表现:头痛如雷鸣,头面起核,肿痛红赤,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化痰 方药:清震汤、普济消毒饮、防风通圣散。 临床常见于:过敏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头面部感染。
31
病案 陈xx,男,43岁。头痛偏右,阵发痉挛,痛甚作呕,往来寒热。脉弦而数,舌苔稍黄腻。
32
处方 北柴胡7克 嫩青蒿7克 酒黄芩7克 淡竹茹10克 川郁金7克 左秦艽7克 酒青皮5克 旋复花(布包)7克 赤茯苓10克 炒山栀7克 蔓荆子5克 刺蒺藜(酒炒)10克 甘白菊7克 薄荷叶3克
33
二诊 服数剂后,一日振寒发热如疟,偏头掣痛更甚,郁瞀谵妄,呕吐痰涎,彻夜不宁,清晨汗出,热始如降。至午,复发寒热如前,更增胸痞腹胀,大小便秘涩,口渴,水入则吐。
34
处方 北柴胡10克 香青蒿10克 酒黄芩10克 花槟榔7克 酒青皮7克 酒知母7克 草果仁(煨)3克 赤茯苓10克 姜半夏10克 制根朴5克 鲜竹茹(枳实3克水炒)10克 川郁金7克 益元散(鲜荷叶包刺孔)10克
35
三诊 寒热呕吐悉减,口渴便秘如故。
36
处方 北柴胡7克 嫩青蒿7克 酒黄芩7克 花槟榔7克 酒青皮5克 酒知母7克 赤茯苓10克 制根朴5克 淡竹茹(枳实3克水炒)10克 川郁金7克 天花粉10克 白蔻仁3克 锦文黄(酒润泡)10克
37
四诊 连服三剂,大便溏如酱色,头痛止,脉虚弦,困倦无力,动则汗出,
38
处方 北黄芩(酒炒)10克 西党参7克 漂白术7克 当归身7克 就白芍7克 川桂枝5克 广陈皮5克 炙甘草3克 淡生姜3克 大红枣7克
北黄芩(酒炒)10克 西党参7克 漂白术7克 当归身7克 就白芍7克 川桂枝5克 广陈皮5克 炙甘草3克 淡生姜3克 大红枣7克 服药后,热退汗出而安。
39
病案二 施××,男,10岁,年前跌后,经常头痛,痛在眉棱骨,痛甚时即呕吐,面色不华,形瘦怕冷,口渴纳少,二便尚调,脉细滑,舌尖红,苔花剥。
40
处方 防风4.5克 羌活6克 条芩3克 炙甘草3克 生石膏15克 葛根6克 丹皮6克 石斛9克 四剂
41
二诊 头痛稍减,吐恶已和,面色较润,舌苔薄白。 前方既合,仍宗原法。 上方去丹皮,加当归4.5克,白芍4.5克,六剂
42
三诊 头痛初和,仅感隐约似痛,吐恶已止,胃纳亦动,时感怕冷,便下通调,脉细带滑,舌尖稍红,苔薄。仍予原法为主。:
43
处方 防风4.5克 羌活3克 条芩2.4克 炙甘草2.4克 白芍6克 当归6克 石斛6克 葛根6克 生石膏12克 六剂
药后头痛即除,诸证好转而安
46
复习思考题 一、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病机、症状特点有何不同? 二、试述内伤头痛的病机演变。 三、试述头痛的辨证要点。
四、分别说明肝阳、血虚、痰浊、血瘀头痛的症状特点及其治法、主方。 五、根据头痛部位不同,如何选用引经药?每条经络请举药两味。 六、为什么头痛日久要选用搜风通络药?常用有哪些药物?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