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周围神经系统 概述、脊神经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
概 述 分部:按与中枢神经连接部位和分布范围不同,分为: 脊神经: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 脑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颈部
概 述 分部:按与中枢神经连接部位和分布范围不同,分为: 脊神经: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 脑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颈部 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3
一、脊神经的构成、纤维成分和分支 (一)脊神经的组成
31对,每对脊神经连于1个脊髓节段,每条脊神经(混合性)均由前根(运动)和后根(感觉)在椎间孔处合并组成,脊神经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膨大的脊神经节。 (二)脊神经分部 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1对尾神经。 (三)脊神经的纤维成分 脊神经含有4种纤维成分。 (1)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肌腱和关节。 (2)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3)躯体运动纤维:分布于骨骼肌。 (4)内脏运动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4
(三)脊神经的分支 脊神经干较短,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4支。 (1)前支:粗大,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和四肢的肌及皮肤。除第2~12对胸神经的前支保持明显的节段性,其余的脊神经前支均交织成丛(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再发出分支。 (2)后支:细小,呈节段性地分布于躯干背侧深层肌和皮肤 (3)脊膜支: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被膜 (4)交通支:连接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
5
二、颈丛 (一)组成和位置:颈丛由第1~4颈神经前支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 (二)分支与分布:颈丛有皮支和深支
皮支有:分布于枕部、肩部、颈前部的皮肤。 (1)枕小神经:枕部及耳廓背面皮肤 (2)耳大神经:耳垂及腮腺区的皮肤 (3)颈横神经:颈前部的皮肤。 (4)锁骨上神经:颈侧区、胸壁和肩部 膈神经:属混合性神经,运动纤维支配膈;感觉纤维分布于心包膜、壁层胸膜、腹膜及肝胆系统。
6
三、臂丛 (一)组成和位置: 1.组成: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组成。
2.位置:臂丛从斜角肌间隙穿出,经锁骨下动脉后上方,锁骨后方进入腋窝。围绕腋动脉中段形成内侧束、后束和外侧束。位于颈根部、斜角肌间隙及腋动脉周围。
7
(二)主要分支与分布 (1)肌皮神经: ①沿肱二头肌深面至肱二头肌腱外缘到前臂,支配臂肌及前臂外侧皮肤。 ②肌皮神经损伤后出现屈肘无力及前臂外侧皮肤感觉减弱。由于前臂外侧皮神经周围有手背静脉网,故在前臂远端或手背部做静脉注射时,可能会刺激皮神经而出现疼痛、麻木等感觉
8
(2)正中神经: 1)沿肱二头肌内侧下降至肘窝,向下经前臂前群浅、深层肌之间至腕部,经腕管入手掌。 2)分布: 支配前臂前群肌外侧群(除内侧一块半外)和手肌外侧群(除拇收肌)及小部分中间群肌,皮支布于手掌桡侧半和桡侧三个半指
9
(3)尺神经 1)在肱二头肌内侧随肱动脉下行,在臂中部转向后下,经肱骨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转至前臂内侧,沿尺动脉的内侧下行达腕部。 2)支配:前臂前群肌内侧群(一块半)和手肌内侧群及大部分中间群肌,皮支布于手掌尺侧半和尺侧一个半指、手背尺侧半和尺侧二个半指。
10
(4)桡神经 1)经桡神经沟(此处易损伤)、外上髁前方至前臂向后经背侧群肌浅深群之间至手背。 2)分布:支配臂和前臂后肌,皮支布于手背桡侧半和桡侧二个半指
11
(5)腋神经: ①发自后束,向后外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 ②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皮支分布于肩部周围的皮肤。 ③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脱位或使用腋杖不当,都可能损伤腋神经而导致三角肌瘫痪,表现为臂不能外展,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由于三角肌萎缩,肩部圆隆的外形消失。
12
四、胸神经前支 胸1-12神经前支不成丛,呈节段性分布,除第1对的大部参与臂丛、第12对的少部参与腰丛的组成外,其余皆单独走行
(一)肋间神经:第1~11对胸神经前支位于相应的肋间隙中(二)肋下神经:第12对胸神经前支位于第12肋下方
13
(三)节段性分布T2-胸骨角, T4-乳头, T6-剑突, T8-肋弓, T10-脐, T12-脐与耻骨联合中点。
14
五、腰丛 (一)组成和位置 腰丛由第12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和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位于腰大肌上部的深面。
(二)主要分支 1.髂腹下神经 2.髂腹股沟神经 3.闭孔神经 4.股神经
15
4.股神经:为腰丛的最大分支。 (1)走行:经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到大腿,行走于股动脉的外侧 (2)分布:肌支:主要支配股前群肌(缝匠肌、股四头肌)。 皮支:分布大腿前面皮肤;隐神经与大隐静脉伴行,分布小腿内侧面及足前内侧皮肤。
16
六、骶丛 (一)组成和位置 1.组成:骶丛由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与第5腰神经前支合成的腰骶干、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最大的脊神经丛
2.位置:位于骶骨和梨状肌的前面。 (二)主要分支与分布 1.臀上神经:经梨状肌上孔出骨盆,支配臀中、小肌和阔筋膜张肌。 2.臀下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支配臀大肌。 3.阴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绕坐骨棘经坐骨小孔进入坐骨直肠窝,分布于会阴、外生殖器和肛门的肌肉和皮肤。
17
4.坐骨神经:是全身最长、最粗大的神经。 (1)走行:经梨状肌的下缘出骨盆腔,经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中点下行,达腘窝上角分成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2)分布:肌支支配大腿后群肌。皮支支配大腿后部,小腿后、前外侧部、足背及足底皮肤 3)体表投影:自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至股骨内、外侧髁连线的中点作一连线,其上2/3段为坐骨神经干的体表投影。
18
5.胫神经:为坐骨神经的直接延续。 (1)走行:伴胫后动脉下行,经内踝后方进入足底,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 (2)分布:胫神经肌支支配小腿后群肌及足底肌,皮支分布于小腿后面和足底皮肤。 (3)损伤表现:小腿后群肌无力,足不能跖屈,不能以足尖站立,内翻力弱,呈“钩状足”畸形。感觉障碍以足底皮肤最明显。
19
6.腓总神经: (1)走行:沿腘窝外侧缘下降,绕腓骨颈外侧向前下,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 (2)分支分布: 经小腿前外侧群肌到足背,肌支支配小腿前(腓深神经)、外侧群肌肉,足背肌肉 (3)损伤表现: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行走时足下垂且内翻,呈“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必须通过高抬足以代偿(跨阈步态)。感觉障碍以小腿前外侧及足背最明显。
20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21
脑神经概述 1.脑神经性质、连脑及出入颅部位 名称 性质 连脑部位 出入颅部位 Ⅰ嗅神经 感觉 端脑 筛孔 Ⅱ视神经 间脑 视N管
Ⅲ动眼神经 运动 中脑 眶上裂 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 混合 脑桥 1.眶上裂2.圆孔3.卵圆孔 Ⅵ展神经 Ⅶ面神经 内耳门 茎乳孔 Ⅷ前庭蜗神经 内耳门 Ⅸ舌咽神经 延髓 颈V孔 Ⅹ迷走神经 Ⅺ副神经 Ⅻ舌下神经 舌下N管
22
(1)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肌、肌腱、关节及口、鼻腔的大部分黏膜。 (2)特殊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视器和前庭蜗器。
2.脑神经纤维成分 (1)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肌、肌腱、关节及口、鼻腔的大部分黏膜。 (2)特殊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视器和前庭蜗器。 (3)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头、颈、胸、腹部的器官。 (4)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味蕾和嗅器。 (5)躯体运动纤维:支配眼球外肌、舌肌。 (6)一般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腺体。 (7)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面肌、咽喉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3.脑神经纤维性质 Ⅰ、Ⅱ、Ⅷ Ⅴ、Ⅶ、Ⅸ、Ⅹ Ⅲ、Ⅳ、Ⅵ、Ⅺ、Ⅻ 运动性: 混合性: 感觉性: 含副交感纤维:Ⅲ、Ⅶ、Ⅸ、Ⅹ
23
一、嗅神经 周围突 中枢突 嗅球 嗅黏膜 嗅束 嗅细胞 筛孔 嗅细胞
24
二、视神经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视神经 × 视束 双极细胞 节细胞 视神经管 视交叉
25
三、动眼神经 动眼N核 动眼N副核 除上斜肌和外直肌以外的所有眼外肌 眶上裂 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睫状N节 副交感纤维
26
四、滑车神经 滑车N核 中脑背面 出脑 绕大脑脚至腹侧 眶上裂入眶 上斜肌 上斜肌 上斜肌: 下外
27
五、三叉神经 1.三叉神经纤维成份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三叉N运动核 脑桥 下颌神经 卵圆孔 咀嚼肌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眼神经(感觉)
上颌神经(感觉) 下颌神经(混合) 中枢突 周围突 三叉N脊束核 三叉神经节
28
2.三叉神经分支 眼 神 经 (1)眼神经 眼N为感觉性神经,经眶上裂入眶,分支如下: 眶上N:经眶上孔(切迹),分布额顶和上睑皮肤。
额神经 滑车上N:经滑车上方出眶,分布鼻背及内眦附近皮肤。 眼 神 经 泪腺神经:沿眶外侧壁、外直肌上方向前外,分布泪腺、上睑及外眦部皮肤。 滑车下N:经滑车下方出眶,分布鼻背、眼睑皮肤及泪囊。 筛前、筛后N:分布筛窦、鼻腔黏膜及硬脑膜。 睫长神经:眼球后方传入,分布角膜、睫状体和虹膜。 鼻睫神经
29
上颌N为感觉性神经,经圆孔出颅,前行经眶下裂入眶,其主要分支如下:
(2)上颌神经 上颌N为感觉性神经,经圆孔出颅,前行经眶下裂入眶,其主要分支如下: 眶下N:经眶下沟 眶下管 眶下孔出颅,分布口、鼻腔粘膜、硬脑膜及睑裂与口裂之间的皮肤。 颧N:穿眶外侧壁,分布颧、颞部皮肤。 上牙槽N:分布上颌牙齿、牙龈及上颌窦黏膜。
30
下颌神经为混合N, 经卵圆孔出颅,在翼外肌深面分为前干和后干。
(3)下颌神经 下颌神经为混合N, 经卵圆孔出颅,在翼外肌深面分为前干和后干。 耳颞N:颞区皮肤和腮腺。 颊N:起自下颌N前干,分布颊部皮肤及口腔侧壁黏膜。 舌N:起自下颌N后干,分布口腔底和舌前2/3黏膜。 下牙槽N:起自下颌N后干,入下颌管,分布下颌牙齿牙龈。 咀嚼肌N:起自下颌N前干,支配4块咀嚼肌。
31
六、展神经 展神经起 自展N核 脑桥延髓沟 出脑 海绵窦 眶上裂 外直肌 外直肌 外直肌:向外
32
七、面神经 1.面神经纤维成份 躯体运动纤维:面神经核--支配面肌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上泌涎核,在副交感N节换元后,节后纤维支配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鼻、腭的黏膜分泌。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味觉):其胞体位于膝N节,周围突分布舌前2/3黏膜的味蕾,中枢突止于孤束核。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耳部皮肤的躯体感觉和表情肌的本体感觉。
33
2.面神经走行及分布 (1)面神经管内分支 穿岩鼓裂 出鼓室 鼓索:在面N 出茎乳孔上 方约6mm处 发出 味觉纤维 舌前2/3 味蕾 鼓室
颞下窝 加入舌神经 副交感纤维 节后纤维 下颌下 N节 下颌下腺 舌下腺 岩深N 泪腺 腭及 鼻黏膜 的腺体 翼管 岩大N:在 膝N节处分出 翼腭 N节 岩大N 裂孔穿出 破裂孔 翼管N 翼腭窝 镫骨肌N 支配鼓室内的镫骨肌
35
面N出茎乳孔后即发支支配枕肌、耳周围肌、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面N主干进入腮腺实质内形成丛,再由丛发出分支分布面肌。
(2)面神经管外分支 面N出茎乳孔后即发支支配枕肌、耳周围肌、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面N主干进入腮腺实质内形成丛,再由丛发出分支分布面肌。 颞支:支配额肌和眼轮匝肌 颧支:支配眼轮匝肌和颧肌 颊支:支配颊肌、口轮匝肌和其他口周围肌。 下颌缘支:支配下唇诸肌。 颈支:支配颈阔肌。
36
八、前庭蜗神经 椭圆囊斑 球囊斑 壶腹嵴 周围突 中枢突(前庭N) 前庭N 核群 内耳门 前庭N节 螺旋器 周围突 中枢突(蜗N) 蜗N核
37
九、舌咽神经 1.舌咽神经 纤维成份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疑核 茎突咽肌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 下泌 涎核 节前纤维 节后纤维 腮腺
耳N节 腮腺 咽、舌后1/3,咽鼓管和鼓室等处黏膜,以及颈动脉窦和小球。舌后1/3味蕾 内脏感觉纤维 孤束 核 中枢突 周围突 下N节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三叉N 脊束核 中枢突 周围突 耳后皮肤 上N节
38
2.舌咽神经走行 舌咽N根丝由 延髓发出 颈内A、V 之间下降 颈V孔出颅 向前达舌根
39
3.舌咽神经分布 舌支:为舌咽N的终末支,分布舌后1/3黏膜和味蕾。 咽支:分布咽壁。 鼓室N:发自下N节,经鼓室小管下口入鼓室,加入鼓室丛,分布鼓室、乳突小房和咽鼓管黏膜。 颈A窦支:在颈V孔下方发出,沿颈内A下行,分布颈A窦和颈A小球。 主 要 分 支
40
十、迷走神经 1.迷走神经纤维成份 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 躯体运动纤维 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节后纤维 心肌 平滑肌 腺体
节前纤维 节后纤维 心肌 平滑肌 腺体 迷走N 背核 器官旁或壁内节 躯体运动纤维 疑核 咽喉肌 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孤束核 中枢突 周围突 分布颈、胸、腹 多种器官 下N节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三叉N 脊束核 中枢突 周围突 硬脑膜、耳廓 外耳道皮肤 上N节
41
2.迷走神经走行 迷走神经根丝由延髓发出 颈V孔出颅 颈内V与颈内A或颈总A后方 胸腔 肺根后方 绕食管下行 形成迷走N前、后干 膈食管裂孔
腹腔
43
3.迷走神经分布 内支:分布咽、会厌、舌根及声门裂以上的 喉黏膜。 喉上N 外支:支配环甲肌 颈心支 耳支 咽支 颈部的分支: 脑膜支
左侧绕主A弓 右侧绕右锁骨下A 支配环甲肌以外的喉肌, 分布声门裂以下的黏膜。 喉返N 胸部的分支: 支气管支和食管支: 胃前支:起自迷走N前干,分布胃前壁。 肝支:起自迷走N前干,参与构成肝丛,分布胆 囊、胆道和肝。 胃后支:起自迷走N后干,分布胃后壁。 腹腔支:起自迷走N后干,参与构成腹腔丛。 腹部的分支:
44
耳支 咽支 喉上神经 颈心支 喉返神经 支气管支 食管丛 前干 后干 胃前支 肝支 腹腔支
45
十一、副神经 疑核 副N核 支配咽喉肌、胸锁乳突 肌和斜方肌 延髓出脑 颈V孔出颅
46
十二、舌下神经 舌下 N核 延髓前外 侧沟出脑 舌下N 管出颅 颈内A、V之间 舌骨舌肌浅面 舌内、舌外肌
47
脑神经小结 与眼有关的脑神经 1.视神经:视神经管-视觉 2.动眼神经: (1)躯体运动纤维-眶上裂-上睑提肌、上、下直肌、内直肌和下斜肌。
(2)副交感纤维-眶上裂-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3.滑车神经:眶上裂-上斜肌。 4.展神经:眶上裂-外直肌。 5.眼神经(三叉神经的分支):眶上裂-泪腺、眼球和睑裂以上的皮肤。 与舌有关的脑神经 1.舌神经(三叉之下颌神经的分支):舌前2/3一般感觉。 2.面神经(味觉纤维):舌前2/3味觉。 3.舌咽神经:舌后1/3一般感觉和味觉。 4.舌下神经:舌肌。 脑神经小结
48
周围神经系统 内脏神经
49
内脏神经系统的区分 高级中枢:边缘叶新皮质 皮质下中枢:下丘脑 低级中枢: 中枢部 脑干 脊髓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周围部 交感神经 副交感
50
一、内脏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 躯体运动 内脏运动 支配器官 骨骼肌 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纤维成分
一种纤维成分 两种,交感和副交感。 神经元数目 自低级中枢至骨骼肌只有一个神经元。 自低级中枢至骨骼肌只有两个神经元,节前神经元和节后神经元。 纤维粗细 比较粗的有髓纤维 薄髓(节前纤维)无髓(节后纤维) 节后纤维分布 以神经干的形式分布 常攀附脏器或血管形成神经丛,自丛再分支至效应器。
51
(一)交感神经
52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53
效应器 (二)副交感神经 器官附近 器官壁内 除汗腺、肾上腺髓质、血管平滑肌、立毛肌外的心肌、平滑肌、腺体 。
从低级中枢发出终止于交感神经节的神经纤维。 从神经节发出终止于效应器的神经纤维 效应器 除汗腺、肾上腺髓质、血管平滑肌、立毛肌外的心肌、平滑肌、腺体 。
54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绝大多数内脏器官都是共同支配,但二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既互相拮抗又互相统一。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各系统作用
心 心律加快,收缩力增强,冠状动脉舒张 心律减慢,收缩力减弱,冠状动脉收缩 支气管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气管平滑肌收缩 胃肠道 胃肠平滑肌蠕动减弱,分泌减少, 胃肠平滑肌蠕动增强,分泌增加, 括约肌收缩 括约肌舒张 膀胱 膀胱壁的平滑肌舒张、括约肌收缩(贮尿) 膀胱壁的平滑肌收缩、括约肌舒张(排尿) 瞳孔 瞳孔散大 瞳孔缩小
55
(三)内脏神经丛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在分布于脏器的过程中,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内脏神经丛。胸、腹盆部重要的神经丛有: 1.心丛:位于主动脉弓和气管杈之间。 2.肺丛:位于肺根的前、后方。 3.腹腔丛:位于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根部的周围。 4.腹主动脉丛:位于腹主动脉的前方及两侧、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之间。
56
5.腹下丛:可分为上腹下丛和下腹下丛。上腹下丛位于第5腰椎体前面,两髂总动脉之间,下腹下丛即盆丛,由上腹下丛延续到直肠两侧。
57
二、内脏感觉神经 (一)内脏感觉神经的特点
1.内脏感觉纤维数目较少,细纤维占多数,痛阈较高,对于正常的内脏活动不引起主观感觉,但胃饥饿时的收缩可引起饥饿感觉,直肠、膀胱的充盈可引起膨胀感觉等。 2.内脏对切割等刺激不敏感,但对牵拉、膨胀、冷热、缺血等刺激则十分敏感。 3.内脏感觉的传入途径比较分散,即一个脏器的感觉纤维可经几个脊神经传入中枢,而一条脊神经又包含几个脏器的感觉纤维。内脏痛是弥散的,且定位不准确。
58
(二)牵涉性痛 内脏器官的病变,在体表一定的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的现象称为牵涉性痛。机理被认为与同一节段脊髓支配有关,即内脏病变器官与体表部位感觉神经元在脊髓同一节段,内脏病变的神经冲动可扩散或影响到邻近的感觉神经元,感觉中枢定位不准而产生牵涉性疼痛。如心绞痛时可放射到胸前区及左上臂内侧皮肤,;肝、胆病变时,常在右肩部皮肤感到酸痛等。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