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二章 烷 烃 §2-1 烷烃的通式和同分异构现象 §2-2 烷烃的命名法 §2-3 烷烃的构型 §2-4 烷烃的构象
第二章 烷 烃 §2-1 烷烃的通式和同分异构现象 §2-2 烷烃的命名法 §2-3 烷烃的构型 §2-4 烷烃的构象 §2-5 烷烃的物理性质 §2-6 烷烃的化学性质 §2-7 烷烃的来源和制备
2
§2-1 烷烃的通式和同分异构现象 1.通式、同系列、同系物、系列差
§2-1 烷烃的通式和同分异构现象 1.通式、同系列、同系物、系列差 通 式:表示各类化合物分子中各种原子相对数目的一般关系式。 例如:烷烃:CnH2n+2 ; 烯烃:CnH2n; 醇:CnH2n+1OH 同系列:具有同一通式,结构相似、化学性质也相似、物理性质随着C原子数的增加而呈现规律性变化的一系列化合物 同系物:同系列中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 系列差:相邻两个同系物在组成上的差别
3
引入同系列概念的原因: (1)同系列是有机化学中的普遍现象
(2)结构决定它性质,同系物结构相似,因而化学性质也基本相似,物理性质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呈规律性的变化。掌握了同系列中某几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化合物性质就可以推断其它同系物的一般性质,给学习和研究带来了方便。
4
2.构造、构造异构体、构造式、构造简式、碳干、键线式
构 造:分子中原子间互相联结的方式和次序 构造异构体:分子式相同,构造不同的分子,互为构造异构体
5
3.简单烷烃同分异构体的推导步骤 推导步骤以习题2-1(P .21)为例说明如下:
6
§2-2 烷烃的命名法 1.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类型(适用于SP3杂化的C) 1 H(伯氢) 2 H(仲氢) 3 H(叔氢)
§2-2 烷烃的命名法 1.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类型(适用于SP3杂化的C) 1 H(伯氢) 2 H(仲氢) 3 H(叔氢) 1 C(伯碳,一级碳) 2 C (仲碳,二级碳) 3 C (叔碳,三级碳) 4 C (季碳,四级碳)
7
2.烷基的概念(介绍自由价的概念) 从烷烃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原子团称为烷基。烷烃分子中存在着几组等性氢就有几个烷基。例如:
8
a. 用甲、乙……壬、癸(天干)表示C1-C10; “十一、十二”等表示C11以上的烷烃。
3.命名法 (1)习惯命名法 a. 用甲、乙……壬、癸(天干)表示C1-C10; “十一、十二”等表示C11以上的烷烃。 b.用“正” “异” “新”等前缀表示异构体。“正”无支链; “异”端位的第2个C上有两具CH3; “新”一般指具有如下结构(限C5、C6):
9
(2)系统命名法 ①选主链(确定母体与取代基) 原则:a. 含碳原子数最多的碳链(例1-5); b. 满足a的前提下,选取代基最多的碳链(例3)。 ②编号 原则:a. 距支链最近的一端始(最低系列原则)(例4); b. 满足a的前提下,取代基位次编号总和最小(例5)。 ③写名称 原则:a. 相同的取代基用数字二、三、四等表示,但位次要标明; b. 按次序规则列出,较优基团后列出。
10
(1)4-甲基-3乙基庚烷 (2)2,3-二甲基丁烷 (3)2,3,5-三甲基-4-丙基庚烷 (4)2,7,8-三甲基癸烷(不叫3,4,9-三甲基癸烷) (5)2,3,5-三甲基己烷 对于支链本身又含支链时,可从与主链相近的碳原子开始编号,用带“ ’”的阿拉伯数字来表示支链中主链的编号, 实例见教科书P.25-26(同时简单介绍次序规则、半字线的概念)
11
§2-3 烷烃的构型 1.碳原子的四面体构型和分子模型 甲烷凯库勒模型 甲烷的正四面体构型 甲烷斯陶特模型
12
2.杂化轨道理论对烷烃构型的解释 3.构型的书面表示——楔形式 (1)烷烃分子中的碳原子是采取SP3杂化的。
(2)烷烃分子中所有的键均为共价单键(σ键) σ键的特征:成键的电子沿着键轴(两原子核的连线)近似园柱形对称 (3)成键的两个原子可以围绕着键轴自由旋转 3.构型的书面表示——楔形式
13
§2-4 烷烃的构象 1. 构象 构象:具有一定构造的分子由于σ键的旋转而产生的分子中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不同排列方式。
14
2. 表示方式 a.透视式(锯架式) 特点:直观、不需要解释 b.Newman投影式 3. 极限构象
15
构造、构型和构象的区别和联系: 构造是指分子内各原子间成键的次序。构象和构型则是指在一定构造的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的排布。一般说来,在有同一构造而原子有不同空间排布的同分异构体中,凡能通过单键旋转而相互转化者,都属于不同构象,凡不能通过单键的旋转而转化者,都属于不同构型。 (1)(4)为构象异构体;(2)为构造异构体;(3)为构型异构体;(4)(1)为相同的化合物。
16
§2-5 物理性质 1. 状态(分析表2-3 2. 沸点 ① 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增加, 沸点升高。每增加一个CH2所引起的bp升高值随着分子量增加而变得缓和(原因:增加的相对量减少) ②碳链的分支及分子对称性对bp有显著影响 结 论:支链多,沸点降低; 对称性好,沸点升高 分 析:bp ∝分子间作用力,烷烃是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是色散力。 a.色散力∝分子中原子的数目(电子数目),分子量越大,bp越高; b.色散力只在近距离发挥作用,距离增大,色散力减少; 对称性高, 距离缩小,沸点升高。
17
3. mp (1) 大于C4烷烃,碳原子数增加,mp升高, 偶数烷烃升高更迅速; (2)同数C原子烷烃的异构体,mp主要取决于对称性。
18
§2-6 烷烃的化学性质 性质反映:表现出极大的化学惰性(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在常温下均不作用),常作为其它的反应的溶剂。
§2-6 烷烃的化学性质 性质反映:表现出极大的化学惰性(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在常温下均不作用),常作为其它的反应的溶剂。 1.氧化和燃烧
19
2.裂化、裂解和重整 裂化:烷烃在没有O2存在下进行的热分解反应叫做裂化。
裂化反应的实质是C-C键和C-H键的断裂分解反应(C-C键比C-H键更易断) 裂化分为催化裂化(反应温度 ℃,常压)和热裂化(比催化裂化高50-100℃,加压) 裂化之目的是为了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裂解:深度裂化(裂化温度 ℃),是为了得到低级烯烃(乙烯、丙烯、丁二烯、乙炔,简称三烯一炔)等化工原料。 重整:把直链烷烃的结构重新调整,转变成多支链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而分子中C原子数不变。
20
3.氯代反应 (1)甲烷的氯代反应
21
(2)烷烃的反应活性 碳链较长的烷烃卤代时,反应可在不同的C原子上进行,取代不同类型的氢,得到各种不同的卤代产物,各种取代产物的比例与如下因素有关: a. 氢原子的类型; b. 氢原子的数目; c. 特定的卤代反应(F2>Cl2>Br2>I2) d. 反应温度 反应产物之比 = 活性之比 × 几率之比
22
b.均裂、异裂、游离基、游离基型反应、中间体
(3)反应机理(历程) a.反应机理的含义及研究反应机理的意义 化学反应所经历的途径或历程称为反应机理或反应机制等。 反应历程是根据大量的实验事实所作的理论解释(推导),研究反应历程是有机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我们认清反应本质,从而达到控制和利用反应的目的。 b.均裂、异裂、游离基、游离基型反应、中间体 化学反应涉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游离基和正负离子是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的非常活泼、寿命极短的反应实体,一般不能分离出来,称活性中间体。
23
c.烷烃氯代反应的历程 包括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三个阶段: d.反应进程—能量曲线图
24
e.游离基的稳定性 对于卤代反应,活性:三级氢 >二级氢 > 一级氢 这主要是游离基的稳定性不同所 R·愈稳定,愈容易形成
生成各种自由基所需要的能量不同,参看P41正中的图。 游离基的稳定性可归纳为: 三级>二级>一级>甲基自由基
25
§2-7 烷烃的来源和制备 主要来源是石油,但要从中得到纯正的烷烃分离十分困难。为了研究之需要,必须使用已知结构的原料,通过合适的反应制备具有指定结构的烷烃,此工作称为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Wurtz 合成法
26
2.Kolbe法 用电解羧酸的方法制备烷烃,一般使用高浓度的羧酸钠盐,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电解。 副产物:不饱和烃、酯、醇等。
用途: C6以上脂肪酸合成对称烷烃等。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