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第27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 活跃的儒家思想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第27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 活跃的儒家思想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第27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 活跃的儒家思想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2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一、宋明理学 1.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 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①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 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②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唐朝实行③ 三教并行政策,使得儒学正统地位遭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

3 (1)北宋时,形成了以④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又以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2.程朱理学 (1)北宋时,形成了以④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又以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 称为“程朱理学”。 (2)程颢、程颐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二者把天理和伦理 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 下之定理”。“二程”还提出“⑤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 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 “理”。

4 (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 ⑥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编著了后世科举考试依 据的教科书——《⑦四书章句集注》。 (4)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 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 建专制统治。

5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3.陆王心学 (1)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⑧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 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 心即是真理”,其学说被称为“心学”。 (2)明朝中期以后,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 心学的集大成者,这一学派也被称为“陆王心学”。王阳明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他提 出“⑨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6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易错扫描】    (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虽然一个认为要格 物致知,一个认为要内心自省,但是都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 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都属于理学的范畴,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心学坚持 “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属主观唯心主义。 (2)理学在宋代不是主流思想。理学真正成为主流思想是从 元代开始的。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不是“理”“气” 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 了君为臣纲,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 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全 社会每一个家庭是理学的功劳。

7 【辨析提高】 对于理学和心学的联系与区别,可以借助图 示进行形象记忆,如下图: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温馨提示】    儒、道、佛在中华文化的体系里是不断从 对抗、排斥到互相融合,而又独立并存的,故“三教合一”是 指将儒家的纲常伦理,佛教的劫变、来世观念,道教的修炼理 论和方法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合并”。 【辨析提高】    对于理学和心学的联系与区别,可以借助图 示进行形象记忆,如下图:

8 (1)明朝后期,道学家把孔子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 李贽则自称⑩异端,形成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李贽的离经叛道 (1)明朝后期,道学家把孔子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 李贽则自称⑩异端,形成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其思想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 (2)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

9 “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 人民的基本权利,这些主张抨击了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 人民的基本权利,这些主张抨击了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 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顾炎武生活在明末清初,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 成了 经世致用思想。 (2)顾炎武通过实地考察,写成《 天下郡国利病书》。该书 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10 (1)王夫之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 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王夫之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 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 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主观 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 以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 代的意义。

11 【易错扫描】 (1)李贽虽然被认为是“异端”,但他只是反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易错扫描】    (1)李贽虽然被认为是“异端”,但他只是反 对宋明理学对人的束缚,并不是完全否定儒学思想。对于儒 学思想中需要或可以继承的并没有否定,仍属于儒家思想的 范畴。 (2)明清进步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就是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 芽的出现,因此具有一定的反封建和民主色彩。 【归纳总结】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 想的原因:(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 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 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无法从根本上突 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无法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体系。(3)

12 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采 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强化专制统治,大兴文字狱,压制反清的民 主思想。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采 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强化专制统治,大兴文字狱,压制反清的民 主思想。 【思维延伸】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 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 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使他们并未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只着 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他们所 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封建传统儒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13 1.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 ”“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 发点是 ( )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1.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 ”“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 发点是 (     ) 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解析]    宋明理学作为封建社会的精神统治工具,其根本出 发点就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伦理道德秩序。 [答案]    A

14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 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 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     )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解析]    黄宗羲和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是明末清初民本与 民主思想萌芽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在当时清朝的专制皇权 不断加强的同时,大胆地批判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答案]    D

15 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 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 在 ( )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 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 在 (     ) ①先秦民本观念复兴 ②工商皆本思想提出 ③君主专制 受到批判 ④经世致用思潮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解析]    李贽的思想强调尊重人的自然欲求,主张男女平等, 体现了民本思想和复古思想,①正确;③则体现了一种开新的 思想;②④在强调古代思想精华的同时,还强调了新的思想, 也属于“复古开新”。所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答案]    D

17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核心突围  技能聚合

18 一、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有哪些?有何主要特点?我们应该 如何评价宋明理学?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一、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有哪些?有何主要特点?我们应该 如何评价宋明理学? 1.原因:(1)政治上,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 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和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2)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得 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推动了文化的进步。(3)思想上, 是北宋初期“重文”思想解放的产物。

19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2.主要特点 (1)宋明理学是思辨化的儒学。“二程”和朱子的“天理” 、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心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 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另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 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把儒家由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 变成由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2)宋明理学是以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的儒学。宋明理学与 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 上;与先秦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 表达。

20 3.评价:(1)理学是宋明儒学的主流,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及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3)宋明理学是佛学化的儒学。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 个新阶段,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的特点,如借鉴佛、道的传教谱 系而建儒学的“道统”;把佛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作 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3.评价:(1)理学是宋明儒学的主流,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及 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理学重视意志力量,注重气 节、品德等,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3)理学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 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21 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 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 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 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材料二 朱煮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22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材料三 心之良知是为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 然而致良知者,圣人也;勉然而致之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 肯致之者,愚不肖者也。愚不肖者虽其蔽昧之极,良知又未尚 不存也。 ——《王文成公全书》    材料一表明了朱熹的“天理是万物本原”的 思想,材料二表明了朱熹的“格物致知”和王阳明的认识论, 材料三表明了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以上材料共同印证 了与先秦儒学相比,宋明理学是更加思辨化、哲学化和佛学 化的新儒学体系。

23 【辨析提高】 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比较 学说 角度 “二程”理学 朱熹理学 王阳明心学 “理”的不 同理解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辨析提高】 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比较    学说 角度      “二程”理学 朱熹理学 王阳明心学 “理”的不 同理解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先有理而后有物 理和气浑然一 体,不可分离; 主张理先气后 “心即理也”,人心是万物的本原;提出“致良知”学说 “理”的共同认识 “理”和“天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 根本目的 都是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 依据 内在联系 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都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4 二、与传统儒学相比,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有何特点?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二、与传统儒学相比,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有何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 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 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等进步主张。 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清初黄宗羲提出君主 是“天下之大害”的主张;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 ”;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 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3.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 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25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政 策,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政 策,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材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 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 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 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6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黄宗羲《原君》 材料三 顾炎武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应 当“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才能大治,还提出“保天 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他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提 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得真知。 ——《中国思想通史》       材料一表明了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为标 准的思想,材料二表明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材 料三表明了顾炎武的民主思想及经世致用的学术观念。三 则材料印证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们的共同思想主张,他们

27 的进步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 向近代转变的意味,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 的地位。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的进步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 向近代转变的意味,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 的地位。 【拓展延伸】    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 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景象的原因:(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 萌芽较为脆弱,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 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根深蒂固。(3) 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 形成完整的体系。

28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基础·角度·思路

29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基础再现、视角拓展)北宋有理学家说:“(王安石)轻用己 私纷更法令,不能兴才教化、弭奸邪心,以来远人……弃诚或 怀诈,兴利而忘义,尚功而悖道,人皆知安石废祖宗法令,而不 知其与祖宗之道废之也。”理学家这么说的原因是 (      ) A.为了抨击佛道复兴儒学 B.认为治国应以德而不以法 C.社会秩序良好不需变革 D.希望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

30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解析]    理学家攻击王安石,认为他重用亲信小人变更法令, 是重视眼前利益而忘了道义的事情。这么做的结果大家从 表面上都能看到是废弃了祖宗的法令,实际上大家看不到的 更严重的是背离了祖宗的道。从材料看理学家认为治国应 该是以德治国,而不是通过变更法律的方式来治国。 [答案]    B

31 2.(基础再现)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 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 ( )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2.(基础再现)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 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 (     ) A.主旨在于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B.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C.与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相适应 D.反映了对儒学的批判继承

32 宋时期的人物,封建专制制度是秦朝建立的。D项朱熹并没 有对儒学进行批判。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解析]    “三纲五常”是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象征,朱熹强 调“三纲五常”的地位,正是体现了其维护封建伦理道德观 念,维护封建统治的理念。A项与题意不符合,C项朱熹为南 宋时期的人物,封建专制制度是秦朝建立的。D项朱熹并没 有对儒学进行批判。 [答案]    B

33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3.(基础再现)《近思录》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问:孀妇 于理似不可取,如何?曰:然。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 配身,是己失节也。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 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该段对话反映的思想是 (     ) A.孔子的礼教      B.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C.朱熹的理学   D.李贽的离经叛道

34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材料中“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的信息,它属于朱熹的理学。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材料中“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的信息,它属于朱熹的理学。 [答案]    C

35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吴妙静深受 理学思想的影响。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4.(基础再现、视角拓展)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 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 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 自于 (     ) A.董仲舒  B.朱熹   C.王夫之  D.王阳明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吴妙静深受 理学思想的影响。 [答案]    B

36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5.(基础再现、视角拓展)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思 想,是一个非常成熟完备、精深的儒学思想体系。理学产生 于北宋,有着非常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主要体现在 (     ) A.儒学自产生以来长盛不衰 B.受到了佛教、道家的挑战 C.北宋儒学家抨击佛道思想 D.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

37 [解析] 魏晋南北朝以后佛道二教的兴盛,引起了儒者排斥 和吸取的双重反应,儒学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解析]    魏晋南北朝以后佛道二教的兴盛,引起了儒者排斥 和吸取的双重反应,儒学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在北宋时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 [答案]    D

38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6.(基础再现)“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 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 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句话评价的应是 (     ) A.荀子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 C.宋明理学  D.维新思潮

39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解析]    由材料中“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 体”可知评价的是宋明理学。理学家认为,“理”是世界的 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体现在社会 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由此将个人、社 会及宇宙联系起来,构建起理学的世界观。因此选C项。 [答案]    C

40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7.(视角拓展)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 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 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海瑞治家严谨  B.儒学地位衰落 C.理学摧残人性  D.世风每况愈下

41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解析]    在传统理学的影响下,人们要遵循传统的道德规范, 即“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这些道德规范虽然在培 养民族性格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扼杀了人的天性, 摧残了人性。而题干中海瑞的做法就是这些道德规范消极 性的体现。 [答案]    C

42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8.(基础再现、视角拓展)明代《宋元学案》中评述说:“宗 朱(熹)者诋陆(九渊)为狂禅,宗陆者以朱为俗学,两家之学各 成门户,几如冰炭矣。……二先生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 孔、孟。即使意见终于不合,亦不过仁者见仁,知(智)者见知 (智)。”此评述意在 (     ) A.说明理学和心学家理论和实践不一致 B.认为陆九渊的思想是佛教思想 C.劝说朱熹和陆九渊停止互相攻击对方 D.说明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43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解析]    材料为明代人所写,作者认为支持朱熹的理学家诋 毁陆九渊,而支持陆九渊的心学家则贬低朱熹。材料认为理 学和心学“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都以儒学为 核心发挥各自见解。而理学家和心学家们互相诋毁则背离 了儒学的核心是仁、义、礼、忠、信,这说明他们说的是一 套,做的是另一套,理论与实践不一致。 [答案]    A

44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9.(基础再现、视角拓展)朱熹在《过分水岭有感》中写道: “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 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了他与陆九渊既有分歧又有相通 之处。这里的“合处同”是指两人 (     ) A.对万物本原的看法相同 B.对封建纲常伦纪的态度相同 C.探求天理的途径相同 D.认为人性良知的起源相同

45 [解析] 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而陆九渊认为“心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解析]    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而陆九渊认为“心 ”是万物的本原,故A项错误;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的方法, 体验“天理”的存在,陆九渊主张“吾心即是真理”,不必心 外求知,故C项错误;陆九渊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不符合朱熹对人性良知起源的看法,故D项错误;二者本质一 致,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封建专制 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表明了殊途同归的特征。故选B 项。 [答案]    B

46 10.(基础再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着向近代社会演变 的因素有 ( )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10.(基础再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着向近代社会演变 的因素有 (     ) ①男女平等 ②唯物主义 ③工商皆本 ④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7 心主义的斗争贯穿了整个古代哲学发展史,不能反映向近代 社会演变。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萌芽的出现和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 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 思潮,反映了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历史发展趋势,唯物主义与唯 心主义的斗争贯穿了整个古代哲学发展史,不能反映向近代 社会演变。 [答案]    C

48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11.(视角拓展)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明)神宗之 待张居正,其礼稍优,当时论者骇然居正之受无人臣礼。夫居 正之罪,正坐不能以师傅自待,听指使于仆妾,而(当时论者)责 之反是,何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黄宗羲思想具有平等的内涵 B.张居正不尊敬皇帝被人批评 C.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 D.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大害

49 [解析] 材料中黄宗羲认为明神宗对张居正“其礼稍优”,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解析]    材料中黄宗羲认为明神宗对张居正“其礼稍优”, 时人就据此批评张居正没有君臣礼数,认为张居正没有像 “仆妾”一样服侍君王。黄宗羲对此提出质疑,表现了他的 平等思想。 [答案]    A

50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12.(基础再现、视角拓展)明清之际有人说:“古之圣人,以公 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 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率此不变……虽 千百年,而吾知其与乱同事,日甚一日者矣。”这种思想出现 的根源在于 (     ) A.封建社会危机加深  B.商品经济发展 C.程朱理学摧残人性  D.西方民主思想传入

51 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这一现象出现在鸦片战争以后。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解析]    明清之际的这种进步思想潮流是民主思想,导致民 主思想产生最重要的社会基础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 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清之际,西方思想传入中国还不足以 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这一现象出现在鸦片战争以后。 [答案]    B

52 13.(基础再现、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基础再现、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 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 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二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 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 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53 (1)材料一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 地位如何?(6分)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1)材料一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 地位如何?(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 提出了什么主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 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宋代和明清时期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 同之处。(4分)

54 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3分)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答案]    (1)关键:薄敛节俭。(3分) 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3分) (2)标准:百姓的忧乐。(3分) 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3分) 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4分) (3)理念: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4分)

55 14.(高度提升、能力综合)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14.(高度提升、能力综合)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 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 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 父母,不成人子。 ——[明]朱用纯(理学家)《朱子家训》   材料共八句话,分别代表了八个观点,请逐个分析评论材 料中的任意三个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任意三个观点逐 个展开分析并加以评论,对材料观点的分析明确,评论言之有 理。)

56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答案]    略。(20分,学生回答需评论其中三个观点。不论是 赞成还是反对的立场,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对其中“听妇言, 乖骨肉,岂是丈夫”的不同评论参考如下:①材料认为,男人 听妇女的话,疼爱自己的孩子,这样的人不是大丈夫。这种观 点是封建伦理思想,歧视妇女,是不讲人伦的道德。②材料认 为,男人事事都听妇女的话,对自己的孩子过于溺爱,这样的 人不是大丈夫。 这种观点是人加强自我修养的方法,体现了 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Download ppt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第27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 活跃的儒家思想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