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 www.zk5u.com 太和民族中学 李玉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 www.zk5u.com 太和民族中学 李玉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 太和民族中学 李玉飞

2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 第一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分子及其特点

4 活动与探究一 【学生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 观察: 品红在水中慢慢扩散开,烧杯中的水慢慢变红了

5 在静置的水中,为什么品红会扩散呢?

6 为了解释这类现象,科学家们提出了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无数的事例可以证明:仔细观察物质从可见变为看不见时,我们往往还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这些事实充分说明物质是由无数不可见的粒子所构成的。 物 质 扩 散 粒 子 凝聚

7 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将构成物质的粒子放大后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分子 原子 物质确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8 活动与探究二【学生分组实验】 向盛有约2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1.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酚酞溶液遇到氨水会变红    2.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所示)。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9 是谁使烧杯A中溶液变红的呢? 烧 杯 A 烧 杯 B 现象 解释 溶液逐渐变红 溶液不变色 氨分子扩散,没进入 B烧杯中,酚酞溶液不变色

10 思考: 1.我们为什么看不见氨分子进入酚酞溶液? 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为什么氨分子能扩散到空气中,能进入酚酞溶液中?
【阅读】教材P48最后一段 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为什么氨分子能扩散到空气中,能进入酚酞溶液中?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11 结论:分子的运动和温度有关 思考: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容易晾干?
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因此水受热后蒸发会加快,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晾干。 结论:分子的运动和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12 < 结论:分子间的间隔和温度有关 固态 液态 气态 固体分子 间的间隔 气体分子 液体分子
想一想: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分子间的间隔大小有什么差异? 固态 液态 气态 在一般情况下:同种物质温度越高,分子间间隔越大 < 固体分子 间的间隔 气体分子 液体分子 结论:分子间的间隔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分子间间隔越大

13 思考: 如何用分子的特点来解释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思考: 如何用分子的特点来解释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受热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 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强调:不是分子本身受热变大、变胖,遇冷变小、变瘦造成的 。

14 4. 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器0.024m3的钢瓶中。
练一练:从分子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⒈ 把一块蔗糖放入水中过一会不见了? 2. 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没有200ml? 3. 香水、汽油、酒精为什么要密封保存? 4. 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器0.024m3的钢瓶中。

15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同学们现在能解释诗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吗?

16 一、物质是由微小粒子——分子或原子等构成的。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一、物质是由微小粒子——分子或原子等构成的。 二、分子的特点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

1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假如你是试管水中的一个水分子,在你周围看到了什么?如果给你稍稍冷却或加热,你又会怎样呢?
亲爱的同学们,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化学的微观世界中翱翔吧!


Download ppt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 www.zk5u.com 太和民族中学 李玉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