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課文頁數: P.58-60) 相關概念 精神健康問題 影響健康的外在因素 維持及推動公共衛生發展的挑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課文頁數: P.58-60) 相關概念 精神健康問題 影響健康的外在因素 維持及推動公共衛生發展的挑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課文頁數: P.58-60) 相關概念 精神健康問題 影響健康的外在因素 維持及推動公共衛生發展的挑戰

2 議題背景 精神健康問題在香港愈來愈普遍。根據醫院管理局的估計,目前本港約有百多萬人患上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問題,當中約7 萬至20 萬人屬嚴重精神病。精神健康問題雖然不會直接引致死亡,但如放任問題不管,不健康的精神狀態會惡化成精神病,損害個人健康和生活素質,更會導致社會生產力受損、損害家庭和社會的和諧氣氛、醫療開支增加等問題。有見及此,近年政府已就精神健康服務作出檢討,以支援精神病患者及其家人。

3 議題背景 生活壓力可構成精神健康問題。

4 討論題: 如何改善香港的精神病患者和康復者面對的問題?
課堂活動 全班分成多組,就以下問題進行討論。 討論題: 如何改善香港的精神病患者和康復者面對的問題?

5 就上述辯題構思論點時,可考慮以下幾個方向:
思考方向 就上述辯題構思論點時,可考慮以下幾個方向: 精神健康問題在香港的病發率和相關趨勢如何? 市民大眾對疾病的認識足夠嗎? 本港的精神健康治療服務資源足夠嗎? 精神病康復者、精神病患者及其家人面對甚麼問題? 有關建議措施有甚麼不足之處或帶來甚麼負面影響?

6 可引用可靠的數據或實際事例作論據,以增加說 服力;
思考方向 另外,討論時需注意以下事項: 建議的措施必須是有效和可行的; 可引用可靠的數據或實際事例作論據,以增加說 服力; 可略述各有關建議措施的局限或所帶來的負面作 用,並提出克服這些局限或將負面作用減至最低 的方法,以顯示多角度和批判性思考。

7 資料一 精神病患者被歧視難康復 市民對精神病的了解不足,加上傳媒的渲染,令不少人誤以為精神病患者大都有攻擊性,因而對他們產生不必要的恐懼。不少患者為免被歧視,都抗拒尋求協助,以至未能及時得到幫助和治療。此外,有病人即使已接受治療和康復,也被誤解為情緒不穩,妨礙他們重投勞動市場。康復者難以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重新就業,除了成為他們融入社區的絆腳石外,也影響他們的病情,形成惡性循環,使疾病難以根治。

8 資料二 密集式治療減精神病患者自殺風險 英國有研究指,當地的思覺失調患者自殺率僅1.9%,遠低於本港的近一成。專家估計,本港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負面標籤嚴重,令患者倍感孤立,增加自殺風險。他建議政府提供更多資源,增加個案經理人手,以便為病人提供更多援助,防止他們自殺。現時本港每名個案經理需跟進70 至80 名患者,較外國每名經理只需跟進20 名患者的比例相距很遠。

9 資料三 善用基層醫療服務 政府應加強基層服務來讓精神病患者及早獲得適當治療。由於家庭醫生與病人已建立良好的關係,病人對他們有一定的信心,可放心交代自己的病情和有關生活細節,加上家庭醫生的診症時間靈活、輪候診症的時間短、診金較相宜,相對醫院的專科服務,家庭醫生的服務可近性明顯較高,有利病人在情緒病初發時解決問題。另外,往家庭醫生診所求診,可避免前往專科診所時引起的尷尬問題,減低標籤效應,增加病人的求診意欲。

10 資料四 精神病患者的看病難 現時精神科醫生的診症時間短,未必能及時發現精神病康復者面對的問題,難以給予適當的治療,令問題惡化。而對成功就業的精神病康復者來說,亦須面對覆診困難的問題。不少精神病患者擔心告假覆診後,可能會被扣減勤工獎,或被僱主得悉曾患病而遭解僱,因而不再覆診。

11 資料五 香港的精神健康服務架構 香港政府、私營醫療機構、非牟 利團體等都有為市民提供不同類 型的精神健康服務,包括社區內
的宣傳和輔導服務、提供個案跟 進和轉介服務、門診服務,以及 專科治療和住院服務等,以配合 不同患者的需求。

12 資料六 醫管局精神科服務開支 ✦資料來源:醫院管理局(2013)

13 資料七 在醫管局接受精神健康服務診斷的疾病 (2012-13 年度) * 2012-13 年度共有195,000 名病人使用服務
✦資料來源:醫院管理局(2013)

14 資料八 醫管局精神病患者人數 年齡 人數(人) 2009/10年度 2010/11年度 2011/12年度 17歲或以下 13,100
15,400 18,900 18-64歲 115,900 122,600 128,000 65歲或以上 36,300 38,100 40,000 總和 165,300 176,100 186,900 ✦資料來源:醫院管理局(2013)

15 總結 政府的 解決方法 針對的問題 說明 大眾對精神病的認識不足,誤解它的成因和忽略初期病徵,並未意識疾病在香港的普遍性,排除自己患病的可能性,以致延誤就醫,令病情惡化。要解決問題,政府必須加強有關的宣傳教育工作,以提高市民對疾病的警覺性。 加強宣傳 及教育 大眾對疾病 的認知不足 (續)

16 總結 政府的 解決方法 針對的問題 說明 大眾對精神病存有誤解,加上媒體渲染,使精神病患者和康復者被醜化,他們和家人都易受歧視,令部分患者諱疾忌醫,致病情惡化,康復者也因此減少與人接觸,阻礙他們融入社區。 加強宣傳 及教育 歧視 (續)

17 總結 政府的 解決方法 針對的問題 說明 有見及此,政府應加強宣傳和教育有關精神健康問題的知識,讓市民了解疾病,減低標籤效應,並喚醒大眾關注患者和康復者,助他們融入社區。 加強宣傳 及教育 歧視 (續)

18 總結 政府的 解決方法 針對的問題 說明 不少精神病患者沒有得到正確的診治,以至未能對症下藥;公立醫療的精神科服務的輪候時候長、診症時間過短,使醫生無法深入了解病人的情況;私家醫生的收費較高,使經濟能力欠佳的病人卻步。 提供 更多資源 精神科診斷 及治療支援 不足 (續)

19 總結 政府的 解決方法 針對的問題 說明 有見及此,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培訓醫護人員,不但能增加人手,縮短病人輪候時間,亦能助醫護人員識別精神病患者,讓他們及早得到治療。 此外,精神病的康復時間一般較長,培訓更多醫護人員,也可為病人提供長期的跟進服務和支援。 提供 更多資源 精神科診斷 及治療支援 不足 (續)

20 總結 政府的 解決方法 針對的問題 說明 政府應提供更多資源予精神病康復者,如日間訓練或職業康復服務、住宿服務、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等,以增加康復者與社區人士接觸的機會,更快融入社區。 提供 更多資源 精神病康復者 難以融入社區 (續)

21 總結 政府的 解決方法 針對的問題 說明 現時政府門診沒有提供精神科夜診服務,在職患者和康復者需告假覆診,部分人擔心因病情外洩或告假而被解僱,因而拒絕覆診。政府應提供精神科夜診服務,協助在職患者和康復者覆診,以跟進康復進度。 提供精神科夜診服務 精神病患者 難以康復 (續)

22 總結 政府的 解決方法 針對的問題 說明 現時精神病患者需往精神健康診所面見醫生,在這些診所出入,會被發現是精神病患者。部分病人為免疾病曝光,寧願不求醫,結果影響康復。 推廣 家庭醫生 病人 求診意欲低 (續)

23 總結 政府的 解決方法 針對的問題 說明 為鼓勵病人覆診,政府應推廣家庭醫生的精神健康服務,以避免標籤化問題降低病人覆診意欲。再者,家庭醫生的輪候時間比公營醫院短,有利跟進病人病情。 推廣 家庭醫生 病人 求診意欲低


Download ppt "(課文頁數: P.58-60) 相關概念 精神健康問題 影響健康的外在因素 維持及推動公共衛生發展的挑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