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古代汉语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文学院精品课程小组 张世超
2
第三章 语 法 第一节 判断句式 第六节 词类活用 第二节 被动句式 第七节 数词表示法 第三节 宾语前置 第八节 虚词
第三章 语 法 第一节 判断句式 第六节 词类活用 第二节 被动句式 第七节 数词表示法 第三节 宾语前置 第八节 虚词 第四节 句子成分的省略 第九节 固定句式 第五节 名词作状语 第十节 语法著作
3
宾语 (定语) (定语) [状语] 主语 谓语 [状语] 〈补语〉 兼语 符号法 · 横线法
4
第一节 判断句式 篆刻:杏花春雨江南 返回本章目录
5
《史记·项羽本纪》 一.用 助 词 用助词的判断句 亚父者,范增也。 蔡叔,康叔之兄也 。 《左传·定公四年》 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
判断句的特点: 一般不用判断词 “是”,直接用名 词或名词性短语 作谓语,加助词 “者”、“也”表示 判断。 一.用 助 词 亚父者,范增也。 《史记·项羽本纪》 蔡叔,康叔之兄也 。 《左传·定公四年》 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 《韩非子·解老》 天下者,高祖天下。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返回本章目录
6
二.用 副 词 用副词的判断句 ⒈ 是皆秦之罪也。 《战国策·秦策》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史记·陈涉世家》 “皆”、
⒉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身非木石。 《报任安书》 ⒈ 是皆秦之罪也。 《战国策·秦策》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史记·陈涉世家》 吾翁即若翁。 《史记·项羽本纪》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皆”、 “非”等均 为副词, 译文中的 “是”是后 加的。 [ ] 返回本章目录
7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左传·隐公元年》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我为赵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用动词
用动词“为”的判断句 三.用动词 “为”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左传·隐公元年》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论语·微子》 我为赵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返回本章目录
8
韩是魏之县也。 《战国策·魏策》 此是何种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此必是豫让也。 《史记·刺客列传》 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 四.用判
用判断词“是”的判断句 四.用判 断词 “是” 韩是魏之县也。 《战国策·魏策》 此是何种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此必是豫让也。 《史记·刺客列传》 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 《史记·商君列传》 [ ] 返回本章目录
9
是-代词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论语·里仁》 其是知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孟子·梁惠王上》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 之过也。 《左传·僖公三十年》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孙子·势篇》 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 是也。 曹操《孙子序》 古代汉语 中的“是” 多为代词, 不是判断 词。 返回本章目录
10
一. 比喻 判断 判断句的活用-1 君者,舟也;庶人者, 水也。 鲁卫之政,兄弟也。 曹公,豺虎也。 《赤壁之战》 用判断句的形
《荀子·王霸》 鲁卫之政,兄弟也。 《史记·孔子世家》 曹公,豺虎也。 《赤壁之战》 用判断句的形 式表达了比喻 修辞格中的暗 喻的内容,主 语是本体,谓 语是喻体。翻 译时应加动词 “像”。 返回本章目录
11
二. 因果 判断 判断句的活用- 2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 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战国策·齐策》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二. 因果 判断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 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战国策·齐策》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管仲之力也。 《论语·宪问》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 月更刀,折也。 《庄子·养生主》 用判断句的形 式表达了因果 关系复句的内 容,主语说明 事情的结果, 谓语说明产生 的原因。翻译 时应加上“是因 为”。 返回本章目录
12
三. 特殊 判断 判断句的活用- 3 夫战,勇气也。 百乘,显使也。 《战国策·齐策》 竟陵泽,楚之材也。 这种判断句是在 特定的语言场合
《左传·庄公十年》 百乘,显使也。 《战国策·齐策》 竟陵泽,楚之材也。 《史记·越王句践世家》 这种判断句是在 特定的语言场合 压缩掉了某些成 分,也叫压缩判 断。翻译特殊判 断句时应根据具 体语言环境补出 相应的词语。 返回本章目录
13
《捕蛇者说》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非判断句的辨识 一.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登泰山记》
名词作 谓语, 非判断 句。 二.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 《左传·僖公五年》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捕蛇者说》 [ ] 用助词 “者”、 “也”, 非判断 句。 判断句中名词作谓语,但名词作谓语的不一定都是判断句。判断句多用助词“……者, ……也”,但不是用助词“……者, ……也”的都是判断句。 返回本章目录
14
第二节 被动句式 篆刻:芳草天涯 返回本章目录
15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史记·游侠列传》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表示被动 《报任安书》 语意被动
语意上 表示被动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隐公十年》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史记·游侠列传》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报任安书》 [ ][ ] 返回本章目录
16
一.于 字 式 于字式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滕文公上》 于,介词,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译为“被”。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项羽传》 志乎古,必遗乎今。 《答李翊书》 〈 〉 〈 〉 [ ] 〈 〉 于,介词, 译为“被”。 “乎”相当 于“于”。 返回本章目录
17
二.见 字 式 《庄子·秋水》 见字式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 徒见欺。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韩非子·说难》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韩非子·说难》 见,助词,它 不能引进动作 行为的主动者。 如须出现动作 行为的主动者, 则用介词“于” 字来引进。 [ ] 〈 〉 〈 〉 [ ] 返回本章目录
18
⒈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⒉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三.为 字 式 ⒊ 先即制人,后即为人所制。 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为字式
《韩非子·五蠹》 ⒉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战国策·燕策》 ⒊ 先即制人,后即为人所制。 《史记·项羽本纪》 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 [ ] [ ] 为,介词, 读wéi,译 为“被”。 所,助词。 返回本章目录
19
⒈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⒉ 燕以万乘之国被围于赵。 四.被 字 式 ⒊ 衡被魏武谪为鼓吏。 ⒋ 尤妙丹青,常被元帝所使。 被字式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⒉ 燕以万乘之国被围于赵。 《战国策·齐策》 ⒊ 衡被魏武谪为鼓吏。 《世说新语·言语》 ⒋ 尤妙丹青,常被元帝所使。 《颜氏家训·杂艺》 被,介词, 用法与今 天的“被” 略同。 [ ] [ ] [ ] 〈 〉 [ ] 返回本章目录
20
第三节 宾语前置 篆刻:有酒学仙 无酒学佛 返回本章目录
21
一. 动词 《论语·子罕》 宾语的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前置 动词宾语前置-1 1.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吾谁欺?欺天乎?
疑问代词 作动词的 宾语,宾 语前置。 此种最为 严格。 1.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左传·成公三年》 吾谁欺?欺天乎? 《论语·子罕》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 一. 动词 宾语的 前置 返回本章目录
22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 一. 动词 宾语的 前置 动词宾语前置- 2 2.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知人也。 《论语·学而》 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诗经·硕鼠》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 知人也。 《论语·学而》 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论积贮疏》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 否定句中 代词作宾 语,宾语 前置。两 个条件缺 一不可。 [ ] 返回本章目录
23
《左传·隐公元年》 一.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动词 宾语的 唯余马首是瞻。 前置 《左传·襄公十四年》 动词宾语前置- 3
3.姜氏何厌之有? 《左传·隐公元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 唯余马首是瞻。 《左传·襄公十四年》 宾语因强 调而前置。 用代词“之”、 “是”复指 宾语。 返回本章目录
24
二. 介词 宾语的 前置 介词宾语前置- 1 1.许子奚为不自织? 《孟子·滕文公上》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报任安书》
不然,籍何以至此? 《史记·项羽本纪》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报任安书》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疑问代词 作介词的 宾语,宾 语前置。 此种最为 严格。 返回本章目录
25
二. 介词 宾语的 前置 介词宾语前置- 2 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论语·为政》 其有不合者,抑而思之,
思无邪。 《论语·为政》 其有不合者,抑而思之, 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上》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 为池。 《左传·僖公四年》 介词“以” 的宾语可 以因强调 而前置。 返回本章目录
26
二. 介词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 宾语的 前置 介词宾语前置- 3 3.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 侍。 《史记·项羽本纪》 事之? 《赤壁之战》
事之? 《赤壁之战》 方位名词 作介词的 宾语时, 常常前置。 返回本章目录
27
一.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 未前置。 二.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 未前置。 宾语前置-例外 子夏云何? 《论语·子张》
子夏云何? 《论语·子张》 武帝问:“言何?” 《汉书·酷吏传》 二.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 未前置。 吾于何逃声哉? 《列子·汤问》 晋师退,军吏曰:“为何退?” 《史记·晋世家》 返回本章目录
28
第四节 句子成分的省略 篆刻:斜风细雨钓鱼归 返回本章目录
29
一. 主语 的 省略 主语的省略-1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 〕 《诗经·七月》
1.蹇叔之子与师,〔 〕哭而送之。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 〕 甚急。” 《史记·项羽本纪》 2.七月〔 〕在野,八月〔 〕在宇,九月 〔 〕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七月》 〔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史记·项羽本纪》 一. 主语 的 省略 [ ] 今日之事 蹇叔 蟋蟀 公 第一组为承前省略,第二组为蒙后省略。 返回本章目录
30
一. 主语 的 省略 主语的省略-2 〔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史记·项羽本纪》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3.〔 〕请京,〔 〕使居之,〔 〕 谓之京城大叔。 《左传·隐公元年》 〔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而〔 〕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 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史记·项羽本纪》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 〕具答之,〔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一. 主语 的 省略 姜氏 庄公 时人 项王 大王 臣 第三组为不规则的省略。 源中人 渔人 返回本章目录
31
二. 谓语 的 省略 谓语的省略 《左传·庄公十年》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史记·项羽本纪》 《荀子·劝学》
1.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左传·庄公十年》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史记·项羽本纪》 2.躬自厚〔 〕而薄责于人。 《论语·卫灵公》 3.螣蛇无足而飞,梧鼠〔 〕五技而穷。 《荀子·劝学》 为之说,使与书俱〔 〕。《黄生借书说》 二. 谓语 的 省略 鼓 为乐 责 有 交黄生 第一组为承前省略,第二组为蒙后省略,第三组为不规则的省略。 返回本章目录
32
三. 动词 《史记·项羽本纪》 宾语 的 省略 《赤壁之战》 动词宾语的省略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 张良,具告〔 〕以事。 动词的宾
张良,具告〔 〕以事。 《史记·项羽本纪》 尉剑挺,广起,夺〔 〕而 杀尉。 《史记·陈涉世家》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 可烧而走〔 〕也。 《赤壁之战》 三. 动词 宾语 的 省略 动词的宾 语是代词 “之”时, 常常可以 省略。 之 返回本章目录
33
四. 兼语 《史记·项羽本纪》 的 省略 兼语的省略 不如因厚遇之,使〔 〕归赵。 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为我呼〔 〕入。
不如因厚遇之,使〔 〕归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为我呼〔 〕入。 《史记·项羽本纪》 令〔 〕辱之,以激怒其众。 《史记·陈涉世家》 现代汉语中 兼语一般不 可以省略, 古汉语中的 兼语“之”常 常可以省略。 之 返回本章目录
34
五. 引避〔 〕道左,以待赵人 介词 的 省略 又试之〔 〕鸡,果如成言。 介词的省略 于 《聊斋志异·促织》 以 省略介词的
条件: 1.介宾短语 作补语时; 2.介词是 “于” 或“以” 时。 于 以 1.后数日驿至,果地震〔 〕 陇西。《后汉书·张衡传》 引避〔 〕道左,以待赵人 之过。 《中山狼传》 2.客闻之,请买其方〔 〕百 金。 《庄子·逍遥游》 又试之〔 〕鸡,果如成言。 《聊斋志异·促织》 五. 介词 的 省略 〈 〉 〈 〉 〈 〉 〈 〉 〈 〉 返回本章目录
35
六. 介词 宾语 的 省略 介词宾语的省略 《史记·项羽本纪》 省略介词宾语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的条件: 必以〔 〕分人。
1.介宾短语 作状语时; 2.介 词 是 “以”、 “为” 或“与”时。 六. 介词 宾语 的 省略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 〕分人。 《左传·庄公十年》 2.旦日飨士卒,为〔 〕 击破沛公军。 《史记·项羽本纪》 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 与〔 〕饮。 [ ] 返回本章目录
36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 七. 多种 成分 的 《战国策·赵策》 省略 多种成分的省略 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
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 〔 〕有在者乎?” 《战国策·赵策》 力足以至焉〔 〕,于人为可 讥,在己为有悔。 《游褒禅山记》 七. 多种 成分 的 省略 而不至 之子孙侯者,其继 返回本章目录
37
第五节 名词作状语 返回本章目录
38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战国策·秦策》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 一.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 表示
表示比喻 一. 表示 比喻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战国策·秦策》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 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聊斋志异·狼》 [ ] 返回本章目录
39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 多奴虏使之。 《史记·项羽本纪》 二.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表示态度 二. 表示 态度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 多奴虏使之。 《史记·项羽本纪》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同上) 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 《三国志·先主传》 [ ] [ ] 返回本章目录
40
秦王车裂商君以徇。 《史记·商君列传》 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活板》 三. 表示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表示工具 三. 表示 工具 秦王车裂商君以徇。 《史记·商君列传》 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汉书·霍光传》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活板》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聊斋志异·促织》 [ ] [ ] 返回本章目录
41
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 四.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表示 《史记·陈涉世家》 情理 失期,法皆斩。 (同上) 或依据
表示情理或依据 四. 表示 情理 或依据 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史记·陈涉世家》 失期,法皆斩。 (同上)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论贵粟疏》 [ ] [ ] [ ] 返回本章目录
42
五. 表示 处所 或方位 表示处所或方位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以水。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韩非子·五蠹》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战国策·齐策》 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吕氏春秋·疑似》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史记·陈涉世家》 [ ] 返回本章目录
43
吾日三省吾身。 六. 良庖岁更刀,割也; 表示时间 1.表示 族庖月更刀,折也。 每日、 《庄子·养生主》 表示时间-1 《论语·学而》
动作的 经常或 频数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 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子·养生主》 用于行动性 动词前。 译为: 每日、 每月、 每年 [ ] 这里的时间名词限于“日”、 “月” 、“岁”、 “时”。 返回本章目录
44
六. 表示时间 表示时间-2 胜,燕日败亡。 《史记·田单列传》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 2.表示 于今六十岁矣,而乡 持续或 译为:
渐变 (田单)兵日益多,乘 胜,燕日败亡。 《史记·田单列传》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 于今六十岁矣,而乡 邻之生日蹙。 《捕蛇者说》 用于形容 词或表示 性质变化 的动词前。 译为: 一天天地 [ ] 返回本章目录
45
今吾日计之而不足, 岁计之而有余。 六. 表示时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论语·学而》 表示时间-3
3.表示 动作的 节律 今吾日计之而不足, 岁计之而有余。 《庄子·庚桑楚》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论语·学而》 用于动 词前。 译为: 按时、 按日、 按岁 [ ] 返回本章目录
46
日食饮得无衰乎? 日君以骊姬为夫人。 译为: 六. 表示时间 往日、 时公兵不满五万。 表示时间-4 《战国策·赵策》 《国语·晋语》
4.表示 追溯 日食饮得无衰乎? 《战国策·赵策》 日君以骊姬为夫人。 《国语·晋语》 时公兵不满五万。 《三国志·武帝纪》 用于句首。 译为: 往日、 当时 [ ] 返回本章目录
47
家徒壁立。 一霎时,风起云涌, 大雨沛然而降。 危岩壁立。 各路义军风起云涌。 区别-1 作主语 名词 作状语 动词是前面 的名词发出
的动作行为, 名词作主语; 否则名词作 状语。 [ ] 返回本章目录
48
区别-2 从左右,皆肘之。 孟尝君客我。 名 词 用作动词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名词 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 作状语 除用作动词
《左传·成公二年》 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齐策》 名词 作状语 名 词 用作动词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 《游黄山记》 除用作动词 的名词外, 句中别无动 词。 名词后面有 动词。 [ ] 返回本章目录
49
区别-3 请以〔 〕遗之。 省略介词 欲呼张良与〔 〕俱去。 的 宾 语 童子隅坐而执烛。 名词 不然,将杖杀汝。 作状语 介宾短语作状语
请以〔 〕遗之。 《左传·隐公元年》 欲呼张良与〔 〕俱去。 《史记·项羽本纪》 童子隅坐而执烛。 《礼记·檀弓上》 不然,将杖杀汝。 《中山狼传》 名词 作状语 省略介词 的 宾 语 介宾短语作状语 时,省略的是介 词的宾语,而不 是介词。所以, 不能把名词作状 语误解为介词宾 语的省略。 [ ] [ ] [ ] 返回本章目录
50
词语中的名词状语 海誓山盟 星罗棋布 狼吞虎咽 风餐露宿 南征北战 车载斗量 虎踞龙蟠 风驰电掣 鳞次栉比 土崩瓦解 犬牙交错 抱头鼠窜
海誓山盟 星罗棋布 狼吞虎咽 风餐露宿 南征北战 车载斗量 虎踞龙蟠 风驰电掣 鳞次栉比 土崩瓦解 犬牙交错 抱头鼠窜 力争上游 口诛笔伐 日新月异 日积月累 狐疑 瓜分 蜂起 囊括 奴役 函授 粉碎 掌握 席卷 蚕食 笔直 鼎立 北伐 笔记 返回本章目录
51
像孙主任那号共产党呀,哼,俺不宾服! 《小说选刊》81年第5期《内当家》 你的话铁对。 高晓声《拣珍珠》
名词作状语的沿用 像孙主任那号共产党呀,哼,俺不宾服! 《小说选刊》81年第5期《内当家》 你的话铁对。 高晓声《拣珍珠》 陈佩珍的脑袋嗡嗡山响。 蒋子龙《解脱》 刀劈狗汉奸,枪杀鬼子头。 歌曲 [ ] 返回本章目录
52
第六节 词类活用 篆刻:心清梦亦安 返回本章目录
53
1.名词 名词用作动词- 1 左右欲兵之。 《史记·伯夷列传》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史记·陈涉世家》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
一.名词用作动词 1.名词 后有宾 语 左右欲兵之。 《史记·伯夷列传》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史记·陈涉世家》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 《后汉书·班超传》 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 望尘惊悸。 《中山狼传》 返回本章目录
54
晋师军于庐柳。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 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史记·商君列传》 沛公欲王关中。 《史记·项羽本纪》
名词用作动词- 2 一.名词用作动词 2.名词 后有补 语 晋师军于庐柳。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 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史记·商君列传》 沛公欲王关中。 《史记·项羽本纪》 〈 〉 〈 〉 返回本章目录
55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左传·庄公十年》 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晋灵公不君。 《左传·宣公二年》
名词用作动词- 3 一.名词用作动词 3.名词 被修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左传·庄公十年》 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晋灵公不君。 《左传·宣公二年》 范增数目项王。 《史记·项羽本纪》 [ ] 返回本章目录
56
名词用作动词- 4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诗经·硕鼠》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名词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同能愿
一.名词用作动词 4.名词 同能愿 动词组 合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诗经·硕鼠》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聊斋志异·狼》 返回本章目录
57
⒈ 不事力而衣食。 《韩非子·五蠹》 ⒉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名词用作动词- 5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
一.名词用作动词 5.名词通 过“而” 同动词 组合 ⒈ 不事力而衣食。 《韩非子·五蠹》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盐铁论·相刺》 ⒉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项王乃引兵而东。 《史记·项羽本纪》 返回本章目录
58
名词用作动词- 6 ⒈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 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食吾之所耕而衣吾之所蚕。 6.名词同
一.名词用作动词 6.名词同 特殊代词 “所” 、 “者”组合 ⒈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 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食吾之所耕而衣吾之所蚕。 苏洵《易论》 ⒉ 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 其继有在者乎? 《战国策·赵策》 楚所宝者,曰观射父。《国语·楚语》 返回本章目录
59
二.形容词 形容词、象声词用作动词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 所卑,法之所尊也。《论贵粟疏》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用作动词
《史记·项羽本纪》 二.形容词 用作动词 [ ]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妇拍而呜之。 《口技》 三.象声词 用作动词 返回本章目录
60
数(量)词、代词用作动词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 己千之。 《礼记·中庸》 四.数(量)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用作动词
己千之。 《礼记·中庸》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四.数(量)词 用作动词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 毋我。 《论语·子罕》 见公卿不为礼,无贵贱,皆汝 之。 《隋书·杨伯丑传》 五.代词 用作动词 《论语·子罕》句意为: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瞎猜,不独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 [ ] 返回本章目录
61
为 使 以 臣活之 夫人将启之 主 谓 宾 主 谓 宾 主 谓 宾 为 使动、意动、为动 使 动 词 使动用法 使动关系 意 动 词
《史记·项羽本纪》 〔主语〕益奇之 《聊斋志异·促织》 夫人将启之 《左传·隐公元年》 为 使 动 词 使动用法 使动关系 意 动 词 意动用法 意动关系 为 动 词 为动用法 为动关系 主 谓 宾 主 谓 宾 主 谓 宾 使 以 为 返回本章目录
62
使 之 活 活 之 以 之 为 奇 奇 之 为 之 启 启 之 使动、意动、为动的实质 三种关系 例 子 例子的译文 实 质 使动关系
三种关系 例 子 例子的译文 实 质 用动宾关系的形式表 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关系 活 之 使 之 活 用动宾关系的形式表 达了主谓短语作宾语 的内容。 意动关系 奇 之 以 之 为 奇 用动宾关系的形式表 达了介宾短语作状语 的偏正短语的内容。 为动关系 启 之 为 之 启 [ ] 返回本章目录
63
两种句式并用 1.既庶矣,又何加焉?曰: “富之。” 使动用法 与兼语式 并用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意动用法 与主谓短语
《论语·子路》 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 《荀子·天论》 使动用法 与兼语式 并用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韩非子·说难》 以其子为智,以巷人告者为盗。 《韩非子·说林》 意动用法 与主谓短语 作宾语并用 ( ) 返回本章目录
64
动词的使动用法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之〕也。 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动词的使动用法 ⒈ 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项羽本纪》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史记·陈涉世家》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之〕也。 《论语·季氏》 ⒉ 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 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动词的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 发出动词所 表示的动作 行为。 1组为不及 物动词; 2组为及物 动词。 返回本章目录
65
名词的使动用法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名词的使动用法 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适燕者,北其辕;适楚者,南 其辕。 《战国策·燕策》
其辕。 《战国策·燕策》 齐威王欲将孙膑。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戊午上高宗封事》 名词的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 语成为名 词所表示 的人或事 物。 返回本章目录
66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战国策·赵策》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君子正其衣冠。 《论语·尧曰》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论语·卫灵公》 君子正其衣冠。 《论语·尧曰》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战国策·赵策》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过秦论》 主语使宾 语具有形 容词所表 示的性质 或状态。 返回本章目录
67
名词的意动用法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篇》 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齐策》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名词的意动用法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篇》 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齐策》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 名词的意动用法 主语把宾 语看成是 名词所表 示的人或 事物。 返回本章目录
68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战国策·秦策》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 主语认为 其俗。 《老子·第八十章》
其俗。 《老子·第八十章》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战国策·秦策》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战国策·齐策》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后汉书·张衡传》 主语认为 宾语具有 形容词所 表示的性 质或状态。 返回本章目录
69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工师得大木,则王 意 动 用 法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喜……匠人斫而小之, 使 动 用 法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工师得大木,则王 喜……匠人斫而小之, 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 zhuó 意 动 用 法 使 动 用 法 人的认识 人的行动 变化者: 主 语 宾 语 返回本章目录
70
动词的为动用法 动词的 为动 用法 夫人将启之。 《左传·隐公元年》 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 《左传·成公二年》 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
《论语·宪问》 等死,死国可乎? 《史记·陈涉世家》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史记·项羽本纪》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 给(替)+ 宾语+动词 为了+宾 语+动词 向(对)+ 返回本章目录
71
名词的 名词、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 膏吾车兮秣吾马。 《送李愿归盘谷序》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
颔之。 《卖油翁》 给(替)+ 宾语+动词 向+宾语 +动词 形容词的 为动用法 稷勤百谷而山死。 《国语·鲁语》 施施(yí)从外来,骄其妻 妾。 《孟子·离娄下》 向(对)+ 宾语+动词 为了+宾语 +动词 返回本章目录
72
第七节 数词表示法 篆刻:花笑似留客 鸟啼如唤人 返回本章目录
73
于都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又七。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 《荆楚岁时记》 一. 基数
1.舜相尧二十有(yòu,同“又”)八载。《孟子·万章上》 于都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又七。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2.胶东国,户七万二千二。 《汉书·地理志》 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 《荆楚岁时记》 3.凡诗赋百六家,千三百十八篇。《汉书·艺文志》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水经注·江水》 一. 基数 返回本章目录
74
二. 约数 约数 《论语·为政》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论积贮疏》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 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 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论语·先进》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论积贮疏》 3.从弟子女十人所。 《史记·滑稽列传补》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与朱元思书》 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二. 约数 返回本章目录
75
三.虚数 虚数-1 鲁仲连辞让者三。 《战国策·赵策》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
鲁仲连辞让者三。 《战国策·赵策》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 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南齐书·王敬则传》 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 《史记·封禅书》 三.虚数 1.用“三” “九”及 其倍数 返回本章目录
76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虚数 虚数-2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史记·淮阴侯列传》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战国策·魏策》 三.虚数 2.用“十” “百”及 其倍数 返回本章目录
77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xǐ,五倍),
倍数 1.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 分之。 《孙子·谋攻》 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商君书·更法》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xǐ,五倍), 或相什百, 或相千万。《孟子·滕文公上》 2.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 《山海经·海外南经》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项脊轩志》 四. 倍数 返回本章目录
78
五. 分数 分数 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汉书·高帝纪》 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史记·陈涉世家》 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汉书·高帝纪》 2.秦地天下三分之一。 《汉书·地理志》 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汉书·律历志》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左传·隐公元年》 五. 分数 返回本章目录
79
数词使用的特点-1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子·汤问》 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 命。 《左传·桓公二年》 一.不用量词
命。 《左传·桓公二年》 一.不用量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庄公十年》 季文子三思而行,子闻之曰: “再,斯可矣。” 《论语·公冶长》 二.用“再”表 示两次或 第二次 返回本章目录
80
数词使用的特点-2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 中,三致意焉。 《史记·屈原列传》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 九距之。 《墨子·公输》
九距之。 《墨子·公输》 三.用虚数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史记·项羽本纪》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 四.为强调数 量而改变 句式 第四特点是把动词前作状语的数词移到动词后作谓语,并用“者”字隔开,目的在于强调动作行为的数量。 返回本章目录
81
第八节 虚 词 篆刻:长安柳色新 返回本章目录
82
只 语已词也。从口,象气下引之形。 乎 语之余也。从兮,象声上越扬之 皆 俱词也。从比,从白。 哉 言之间也。 乃 曳词之难也,象气之出难。
虚词的来源之一-原造 只 语已词也。从口,象气下引之形。 乎 语之余也。从兮,象声上越扬之 形也。 皆 俱词也。从比,从白。 哉 言之间也。 乃 曳词之难也,象气之出难。 矣 语已词也。从矢,以声。 按照《说文解 字》的解释, 这仅有的几个 虚词就是为表 达某种语气而 造的。 返回本章目录
83
虚词的来源之二-假借1 之:动词,到 之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而:名词,颊毛 而 代词,他 连词,和,却 返回本章目录
84
虚词的来源之二-假借2 奚:名词,奴隶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夫:名词,成年男子 夫 代词,什么 代词,那个 返回本章目录
85
虚词的来源之二-假借3 亦:名词,腋下 亦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其:名词,簸箕 其 副词,也 代词,那个, 那些 返回本章目录
86
请: 为: 其: 请求 动词,做 介词,替,向 代词,那个 语气副词,大概 虚词的来源之三-虚化 表敬副词,请允许我做某事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左传·隐公元年》 表敬副词,请允许我做某事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左传·隐公元年》 为: 动词,做 不如早为之所。 《左传·隐公元年》 介词,替,向 为之请制。 《左传·隐公元年》 “其”、“及”、“夫”等词是先假借而后虚化的。 其: 代词,那个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报任安书》 语气副词,大概 其是之谓乎? 《左传·隐公元年》 返回本章目录
87
释例: 三要素: 虚词理解的三要素 夫战,勇气也。 《左传·庄公十年》 1.词性; 2.词义; 用哪个词对译。 3.语法作用。 充当什么成分
— 夫,句首语气词(发语词), 表示要阐发议论。译不出。 三要素: 1.词性; 2.词义; 用哪个词对译。 3.语法作用。 充当什么成分 或表达什么语 气。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左传·僖公四年》 — 以,介词,同“德”组成介词 短语,作动词“绥”的状语, 表示凭借。译成“用”。 返回本章目录
88
虚词理解的难点-1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 求也为之,比及三 连词, 年,可使足民。 1.古文用 相当于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 为虚词,
《论语·先进》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 章甫,愿为小相焉。 (同上) 如: 连词, 相当于 “或者”。 1.古文用 为虚词, 今有时用 作实词。 返回本章目录
89
秦王竟酒,终不能 加胜于赵。 专以射为戏,竟死。 看书既竟。 虚词理解的难点-2 2.古文中 有时为实 词,今则 为虚词。 《晋书·谢安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专以射为戏,竟死。 《史记·李将军列传》 看书既竟。 《晋书·谢安传》 竟: 动词,相当 于 “完毕” 、 “一直到” 。 2.古文中 有时为实 词,今则 为虚词。 返回本章目录
90
虚词理解的难点- 3 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 《史记·乐毅列传》 3.古今 皆为虚 词,意 故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义不同。
用来言其少, 古今相同,读 jǐn。 3.古今 皆为虚 词,意 义不同。 故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杜甫《泊岳阳城下》 浔阳仅四千,始行七十里。 白居易《初出蓝田路作》 晋唐用来言 其多。相当 于“几乎” 、 “将近” , 读jìn。 返回本章目录
91
虚词理解的难点- 4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则牛羊何择焉? 4.或为 助词, 或为兼 词,不 易识别。
《列子·汤问》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则牛羊何择焉? 《孟子·梁惠王上》 4.或为 助词, 或为兼 词,不 易识别。 语气助词,表 示加强或疑问 的语气。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左传·庄公十年》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荀子·劝学》 兼词,相当 于“于是” 。 是,代词, 前有先行词。 返回本章目录
92
人称 代词 指示 代词 代词的类别-1 类 别 古 代 的 代 词 翻译成--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我、我们 你、你们 他、 他们
类 别 古 代 的 代 词 翻译成-- 人称 代词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我、我们 你、你们 他、 他们 她、 她们 吾、我、予、余、朕 尔、女(汝)、若、乃 其 、之 、彼 指示 代词 近 指 远 指 旁 指 此、是、斯、之、兹 彼、夫、其、厥、焉 他、它(佗) 这里、这个 那里、那个 其他、别的 返回本章目录
93
代词的类别-2 类 别 古 代 的 代 词 翻译成-- 疑问 代词 无定 代词 问 人 谁、孰 谁 问事物 孰、何、胡、奚、焉 什么、怎么、
类 别 古 代 的 代 词 翻译成-- 疑问 代词 问 人 谁、孰 谁 问事物 孰、何、胡、奚、焉 什么、怎么、 为什么 问处所 安 、焉 、恶 哪里 无定 代词 肯定的 或 有的(人) 否定的 莫 没有谁(什么) 特殊代词 者、所 注:特殊代词,也叫特殊指示代词、辅助性代词等。 ……的人 ……的地方 返回本章目录
94
人称代词特点之一-单复数同形 十年春,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 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 剑而死。” 《战国策·赵策》 译为:
剑而死。” 《战国策·赵策》 吾与汝毕力平险。 《列子·汤问》 复数。 译为: 我们、 你们 文王犹用众,况吾侪乎? 《左传·成公二年》 吾属今为之虏矣。 《史记·项羽本纪》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 古流。 《戏为六绝句》 是词组,不 是复数形式。 译为: 我们这些人、 你们这些人 返回本章目录
95
人称代词特点之二-多用谦称和尊称1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名词。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同上) 谦称,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左传·隐公元年》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同上)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左传·僖公四年》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 以咨之。 《出师表》 仆非敢如此也。 《答司马谏议书》 名词。 谦称, 代替了 第一人 称。 返回本章目录
96
人称代词特点之二-多用谦称和尊称2 诺,先生休矣。 《战国策·赵策》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 名词。 尊称,
诺,先生休矣。 《战国策·赵策》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 《报任安书》 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史记·淮阴侯列传》 陛下亦宜自谋。 《出师表》 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 名词。 尊称, 代替了 第二人 称。 返回本章目录
97
特殊代词-者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论语·公冶长》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动 词 + 者: 形容词 + 者: 数 词 + 者: 方位词 + 者: 代 词 + 者: 述宾短语+者: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论语·公冶长》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告子上》 前者呼,后者应。 《醉翁亭记》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孟子·梁惠王上》 返回本章目录
98
与动词 组合 特殊代词-所1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论贵粟疏》 〔指代
《庄子·养生主》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孟子·梁惠王上》 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论贵粟疏》 视吾家所寡有者。 《战国策·齐策》 与动词 组合 〔指代 行为的 对象〕 返回本章目录
99
与介词 组合 特殊代词-所2 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荀子·议兵》 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察今》 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
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察今》 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 《战国策·赵策》 魏王所以贵张子者,欲得韩地也。 《史记·张仪列传》 (禁暴除害的工具) (剑从坠的地方) (见将军的原因) (尊重张仪的原因) 与介词 组合 〔指代介词 所介绍的 对象〕 “所以”见359页。 返回本章目录
100
高 度 比较度 轻 度 类 别 程 度 副 词 翻 译 成-- 程度副词 最、极、至、甚、 最、很、 殊、良、绝 非常、 特别
类 别 程 度 副 词 翻 译 成-- 最、极、至、甚、 殊、良、绝 最、很、 非常、 特别 高 度 愈、兹、益、弥 越、更加 比较度 少、略、 微 稍稍、稍微 轻 度 返回本章目录
101
卑 己 的 表敬副词-卑己的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伏闻太子玉体不安。 《七发》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左传·隐公元年》 伏闻太子玉体不安。 《七发》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 臣忝当大任,义在安国。 《三国志·三少帝纪》 卑 己 的 可译为“私下” 、“冒昧地” 或不译。 返回本章目录
102
尊 人 的 表敬副词-尊人的 王好战,请以战喻。 《孟子·梁惠王上》 徒属皆曰:“敬受命。” 《史记·陈涉世家》
徒属皆曰:“敬受命。” 《史记·陈涉世家》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史记·项羽本纪》 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 为务。 《报任安书》 将军宜枉驾顾之。 《三国志·诸葛亮传》 尊 人 的 “请”可译为“请允许我……”。 返回本章目录
103
互相 递相 指代 指代副词-相 《战国策·赵策》 《芙蓉楼送辛渐》 《孔雀东南飞》 作 用 例 句 翻译成… …
作 用 例 句 翻译成…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互相 互相 递相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战国策·赵策》 我、我们 你、你们 他、他们 指代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 相恤? 《论积贮疏》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孔雀东南飞》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表示递相的“相”,表示动作行为一个一个地顺次连续出现。 返回本章目录
104
1.第一人称 2.第三人称 指代副词-见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 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 《晋书·罗企生传》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 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 《晋书·罗企生传》 2.第三人称 “见”多用来称代第一人称。现代汉语中的“见笑”、“见谅”就是这种用法的保留。 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 《论衡·知实》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 返回本章目录
105
结构助词 音节助词 语气助词 助词 词头(前缀) :有 于 其 言 薄 阿 词尾(后缀): 然 如 尔 乎 若 焉
之 见 词头(前缀) :有 于 其 言 薄 阿 词尾(后缀): 然 如 尔 乎 若 焉 音节助词 句首语气词:夫 盖 其 惟 句中语气词:夫 其 以 乎 者 也 或 兮 句尾语气词:也 矣 焉 哉 耳 夫 欤 邪 为 语气助词 返回本章目录
106
主谓之间加“之”-1 ⒈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⒉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论语·子罕》 《陋室铭》
《左传·僖公四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⒉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论语·子罕》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一. 主谓之间 加“之”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之,结构 助词。用 在主谓短 语之间, 使之成为 句子的主 语或宾语。 [ ] ( ) 返回本章目录
107
主谓之间加“之”-2 ⒈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深远。 《战国策·赵策》 ⒉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左传·僖公三十年》
《左传·僖公十四年》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 深远。 《战国策·赵策》 ⒉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左传·僖公三十年》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 为之泣。《战国策·赵策》 二. 主谓之间 加“之”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之,结构助 词。用于复 句第一分句 的主谓之间, 表示语意未 完,让读者 或听者等待 下文。 [ ] [ ] 〈 〉 返回本章目录
108
介宾短语三特点 特 点 例 句 《战国策·齐策》 1 .“以”的 宾语可以 前置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僖公四年》
特 点 例 句 1 .“以”的 宾语可以 前置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僖公四年》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史记·项羽本纪》 [ ] [ ] [ ]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 〕收责于薛乎? 《战国策·齐策》 竖子,不足与〔 〕谋。 《史记·项羽本纪》 [ ] [ ] 2 .介词的 宾语可以 省略 3 .介宾短 语可作补 语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左传·隐公元年》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孟子·公孙丑上》 〈 〉 返回本章目录
109
诸 叵 焉 兼词-1 语音角度讲,又叫合音词(“焉”除外)。 兼词 位 置 所兼词义 例 句 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句中 之+于
兼词,即兼有两个词的词性和语法作用。从 语音角度讲,又叫合音词(“焉”除外)。 兼词 位 置 所兼词义 例 句 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左传·隐公元年》 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句中 之+于 句尾 之+乎 诸 叵 居心叵测。 动词前 不+可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荀子·劝学》 焉 句尾 于+是 返回本章目录
110
盍 曷 耳 《汉书·杨恽传》 兼词-2 兼词 位 置 所兼词义 例 句 子曰:“盍各言尔志?” 《论语·公冶长》 动词前 何+不
兼词 位 置 所兼词义 例 句 子曰:“盍各言尔志?” 《论语·公冶长》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尚书·汤誓》 盍 动词前 何+不 曷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 十里耳。 《史记·项羽本纪》 耳 句尾 而+已 zhān 旃 愿勉旃,毋多谈。 《汉书·杨恽传》 句尾 之+焉 返回本章目录
111
第九节 固定句式 篆刻:秋风红豆最相思 返回本章目录
112
表示原因 表示方法 ……的方法 所以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 后私仇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
魏王所以贵张子者,欲得韩地也。 《史记·张仪列传》 表示原因 译为: ……的原 因(缘故) 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 法。 《吕氏春秋·察今》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史记·魏公子列传》 表示方法 译为: ……的方法 (工具、方式) 返回本章目录
113
作谓语 作状语 询问情况 奈何、如何、若何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译为: 怎么样、 询问办法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怎么办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作谓语 询问办法 译为: 怎么样、 怎么办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七十四章》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作状语 询问原因 译为: 怎么、 为什么 此为何若人? 《墨子·公输》 诸君以为何如? 《容斋随笔》 作宾语、定语 询问情况 译为: 怎么样 返回本章目录
114
作状语 作谓语 “奈……何” 等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左传·隐公元年》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 丘,如太行、王屋何? 《列子·汤问》
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左传·成公二年》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论语·微子》 译为: 对…怎么 办、怎么 对付 为什么、 怎么 作谓语 询问办法 作状语 询问原因 返回本章目录
115
反问句式 不亦……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译为:
《论语·学而》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察今》 反问句式 比较委婉的 反问说法 译为: 不是……吗 返回本章目录
116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 肉,何辞为?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 长有齐,奚以薛为? “何……为” 等 反问句式
《史记·项羽本纪》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论语·颜渊》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 长有齐,奚以薛为? 《战国策·齐策》 反问句式 何、奚,疑问 代词。为,语 气助词,相当 于“呢”。 译为: ⒈ 为什么 ……呢、 ⒉ 怎么用得 着……呢 返回本章目录
117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 而使之? 《荀子·天论》 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孰与 选择问句
《战国策·齐策》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 而使之? 《荀子·天论》 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战国策·秦策》 选择问句 孰:疑问代词,谁。 与:介词,同。 译为:与……比, 哪一个…… 取舍问句 舍前者,取后者。 译为:怎么比得 上 返回本章目录
118
例 句 结 论 × √ × 附:连用的动词表示的三种关系的区别方法 区 别 方 法 从意义 上看 从时间 上看 二者能 否换位 中间加
区 别 方 法 例 句 结 论 从意义 上看 从时间 上看 二者能 否换位 中间加 “着” “了” 见而欲夺之 秦人开关延敌 连动 关系 偏正 联合 × √ 无主次 有主次 有先后 无先后 × 可加“了” 可加“着” 康肃笑而遣之 录毕,走送之 两个动词间有时用连词“而” 。 察言而观色 叩石垦壤 返回本章目录
119
第十节 语法著作 篆刻:学然后知不足 返回本章目录
120
古汉语语法著作 语 法 著 作 作 者 发 表 时 间 马 氏 文 通 马建忠 1898年 高等国文法 杨树达 1920年
语 法 著 作 作 者 发 表 时 间 马 氏 文 通 马建忠 1898年 高等国文法 杨树达 1920年 国文法草创 陈承泽 1922年 新著国语文法 黎锦熙 1924年 中国文法学初探 王 力 1936年 中国文法要略 吕叔湘 1942年 返回本章目录
121
马建忠(1845-1900), 马氏文通 江苏镇江市人。 韩国太极图国旗 的主要设计者 返回本章目录
照片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返回本章目录
122
语 助 卢以纬 古汉语虚词词典 虚 词 词 典 作 者 发 表 时 间 编 排 顺 序 助 字 辨 略 刘 淇 经 传 释 词 王引之
虚 词 词 典 作 者 发 表 时 间 编 排 顺 序 语 助 卢以纬 元泰定元年 (1324) 清康熙五十九年 (1720) 清嘉庆二十四年 (1819) 词 诠 杨树达 按平水韵 按三十六字母 古汉语虚词 古书虚字集释 裴学海 1934年 经 传 释 词 王引之 助 字 辨 略 刘 淇 杨伯峻 1981年 按音序 1928年 按注音字母 返回本章目录
123
助字辨略 此书收集宋元以 前古籍和俗语中的虚 词400多个,用正训、 反训、通训、借训、 互训、转训等方法阐 释虚词,是研究虚词
的重要资料。 返回本章目录
124
元读之,恨不能起毛(亨)、 经传释词-1 此书搜集西汉以 前古书中虚词160个, 先释义,后引例,有 不少新的发现。对于 训诂和语法研究都有
孔(安国)、郑(玄)诸儒而 共证此快论也。 此书搜集西汉以 前古书中虚词160个, 先释义,后引例,有 不少新的发现。对于 训诂和语法研究都有 启发。 清代阮元作序。 返回本章目录
125
经传释词-2 家大人曰 返回本章目录
126
词诠 此书搜集魏晋以 前古书中虚词500 个 左右,先释义,后举 例。如某词又是实词, 则一并释之。此书特 点:词条较多,例证
丰富。是研究虚词的 重要工具书。 返回本章目录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