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台灣經濟發展問題與對策 國 民 黨 副 主 席 江 丙 坤 博 士 中華民國96年11月28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台灣經濟發展問題與對策 國 民 黨 副 主 席 江 丙 坤 博 士 中華民國96年11月28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經濟發展問題與對策 國 民 黨 副 主 席 江 丙 坤 博 士 中華民國96年11月28日

2 大 綱 一、台灣經濟發展經驗 二、經濟發展基本理念 三、當前我國經濟問題 四、台灣經濟問題分析 五、因應策略

3 一、台灣經濟發展經驗 經濟上:安居、樂業、繁榮 活水準,使人民能安居、樂業、繁榮。 發展經濟成功,使人人有工作,家家生活改
(一)國人願望─政治上:和平、自由、安定 經濟上:安居、樂業、繁榮 經濟發展的目的─在於創造就業機會,提升生 活水準,使人民能安居、樂業、繁榮。 國民黨在台灣執政五十年,推動政治民主化、 發展經濟成功,使人人有工作,家家生活改 善,享受和平、自由、安定、安居、樂業、繁 榮,世稱台灣奇蹟。 1

4 一、台灣經濟發展經驗 (二)台灣經濟奇蹟 1. 第一期至第十二期經濟建設計畫(1953~2000年),台灣經 濟成長快速,人口雖從813萬人擴增到2222萬人,但該期間的 平均失業率僅約為2.52%,堪稱世界楷模。 經濟成長率 失業率 9.9 2

5 一、台灣經濟發展經驗 2. 1953~2000年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居世界第一 中、韓、菲、日 1953 – 2000 平均經濟成長率
中華民國 韓國 菲律賓 日本 3

6 一、台灣經濟發展經驗 3.台灣面積雖不到世界萬分之3(世界排名134名)、 人口僅占千分之4(47名),卻 競爭力 經濟規模 每人所得
IMD世界第15名 WEF世界第4名 (1999年) 經濟規模 世界第16名 (2000年) 每人所得 世界第24名 (2000年) 高雄港 世界第3名 (1999年) 出口 世界第14名 進口 世界第15名 (2000年) 4

7 一、台灣經濟發展經驗 (三)中菲兩國經濟發展成果比較 1.發展初期國人赴菲做台勞 1 9 5 3 年 進口 3.5 1.2 40.6 4.9
1.9 4.9 出口 (億美元) 中華民國 菲律賓 16.7 40.6 GNP 每人GNP US$188 US$50 (NT$2019) 進口 5

8 一、台灣經濟發展經驗 2.台灣經濟發展成功、菲律賓失敗,國人赴菲投資、觀光 ,菲勞來台 2 0 0 0 年 10.1 中華民國 菲律賓
2.台灣經濟發展成功、菲律賓失敗,國人赴菲投資、觀光 ,菲勞來台 每人GNP US$1037 US$14,721 (NT$459729) 億美元 平均經濟成長率 ( % ) 中華民國 菲律賓 10.1 6

9 一、台灣經濟發展經驗 (四)台灣經濟的挑戰 年台幣升值後,台灣雖然歷經勞力密集產業外移、泡沫經濟崩解 、亞洲金融風暴及921大地震的衝擊,但因政府因應得宜,產業轉型 成功,失業率未超過3%,出口從1986年的399億美元激增到2000年的 億美元,累積出超達1664億美元。 〈15年間〉 平均經濟成長率為7.4% 平均出口增加率為10.4% 平均失業率為2.1% % 單位:億美元 7

10 一、台灣經濟發展經驗 2.亞洲金融風暴時,政府採取穩定股市、振興房市、擴大內需(638
億)措施,1998年亞洲自由國家經濟成長率臺灣一枝獨秀達4.6% ,失業率僅2.7%,1999年雖有921大地震,失業率仍在3%之內。 中華民國 菲律賓 日本 新加坡 香港 韓國 泰國 馬來西亞 印尼 8

11 一、台灣經濟發展經驗 (五)台灣經濟奇蹟原因分析 塑造安定的政經環境 堅 強 的 施 政 團 隊 施 政 理 念 前 瞻 完 整 的 引 進
年代 年代 年代以來 塑造安定的政經環境 施 政 理 念 前 瞻 完 整 的 實施土地改革成功 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施 政 能 力 卓 越 信 賴 的 鼓勵創業精神與能力 培養勤勞高品質的人力資源 循序漸進,對症下藥的財經政策 9

12 + 二、經濟發展基本理念 共同分享 創創 企 資金 造造 就附 業 稅收→政府 業加 機價 家 工資→勞工 會值 紅利→股東 勞力
(一)經濟發展靠企業投資─人的生命靠心臟,經濟的生命 靠企業,企業家是經濟循環的心臟。企業家透過投資 活動,進行生產、行銷、服務,創造就業機會及附加 價值。因此要留企業的根,必須先留企業的心。 資金 勞力 生產 行銷 服務 創創 造造 就附 業加 機價 會值 共同分享 稅收→政府 工資→勞工 紅利→股東 結合 + 10

13 二、經濟發展基本理念 (二)企業投資的先決條件─必須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不但能吸引 經濟面 非經濟面
外資,且能促進民間投資,而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以鼓勵投資是 政府的職責。投資環境包括經濟的因素及非經濟的因素。 土地取得是否容易,地價租金是否有競爭力 水電供應是否穩定充分,價格是否合理 勞力是否充足,勞基法是否鬆綁 公共設施是否充分 政府獎勵措施是否完整 經濟面 政局是否安定 政府團隊是否可信賴 政府決策是否有一致性、可預測性高 政府有無效率 政府是否有公權力 治安是否良好 兩岸是否和諧明朗 非經濟面 11

14 二、經濟發展基本理念 危機變成轉機 景氣衰退 全民遭殃 (三)財經政策的重要性─經濟是政治的、社會的、心理的經濟學
,必須把握時機,對症下藥。日本在90年代長達10多年的經 濟不景氣係其財經政策錯誤所致。 該做的時候,做對事情 危機變成轉機 該做的時候,沒做事情 景氣衰退 全民遭殃 該做的時候,做錯事情 不該做的時候,去做錯事情 12

15 二、經濟發展基本理念 限制都很難達到效果,因此政府施政應尊重市場機能,訂 定公平合理的遊戲規則,讓民間活力能充分展現出來。 生 產 品 國
(四)全球化時代來臨,資金已無國界,四海為家,任何人為的 限制都很難達到效果,因此政府施政應尊重市場機能,訂 定公平合理的遊戲規則,讓民間活力能充分展現出來。 增加就業機會 創造附加價值 共同分享 稅收→政府 工資→勞工 紅利→股東 透過 稅收 工資 紅利 共同分享 部分 稅收 紅利→股東 創造附加價值 →政府 13

16 二、經濟發展基本理念 (五)一個國家的興亡及人民的禍福,端視國家領導人的治國能 力(願景、智識、能力、格局、領導風格)。 兩個治國失敗的事例
1.阿根廷 號稱「南美榖倉」的阿根廷,2次大戰期間平均國民所得就己達6500美 元高居世界第3位, 2次大戰結束時也還是世界12大貿易國之一。但戰後 政爭不斷,並採行過度保護勞工福利政策,及嗣經英阿福克蘭戰役的催 化,阿國經濟一蹶不振,2006年的阿國平均國民所得僅達5456美元,外 債高達1367億美元之鉅。 2.菲律賓 菲國早期經濟發展遠超過我國,2次世界大戰後是亞洲最富庶的國家。 。但由於政府腐敗無能,造成社會動盪,治安惡化,終致經濟發展一落 千丈。現今己由往昔的富庶國淪落為赤貧國家之一,必須仰靠勞力輸出 賺取外匯(目前約有500多萬人在北美、歐洲、中東和東亞工作,2006 年匯回146.5億美元,高達該年菲國GDP的12.5%)。 14

17 三、當前我國經濟問題 (一)經濟衰退,失業率攀升 自2001年以來,相較於亞洲主要國家,台灣經濟表現相對疲弱,除 、2005、2006年之外,失業率均高於經濟成長率。 近16年來經濟成長率及失業率變動情況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15

18 三、當前我國經濟問題 2001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位居亞洲倒數第二 中華民國 菲律賓 日本 新加坡 香港 韓國 泰國 馬來西亞 印尼 16

19 三、當前我國經濟問題 2001〜2006年平均經濟成長率較1995〜2000年衰退2.4個百分點
,我國經濟的衰退率不僅居亞洲各國之首,且2001〜2006年平均 經濟成長率居四小龍之末、亞洲倒數第二。 1995〜2006年東亞國家經濟概況 中華民國 菲律賓 新加坡 日本 韓國 馬來西亞 泰國 香港 印尼 資料來源:各國政府官方統計 17

20 三、當前我國經濟問題 根據國際主要機構預測,我國2007年經濟成長率居四小龍 之末、亞洲倒數第三,惟如根據主計處的最新成長預測則 排名躍居四小龍第二或第三(8月預測值4.58%↗11月的 5.46%)。 年東亞國家經濟成長預測 國別 機構 中華民國 日本 新加坡 韓國 香港 泰國 馬來西亞 印尼 菲律賓 中國 ADB (2007.9) 4.6 7.5 6.0 4.0 5.6 6.2 6.6 11.2 IMF ( ) 4.1 2.0 4.8 5.7 5.8 6.3 11.5 Global Insight( ) 4.4 2.1 6.9 4.9 5.3 6.1 11.4 Goldman Sachs ( ) 4.5 6.7 5.5 5.9 11.6 註:() 內數字係預測日期 資料來源: ADB(亞洲開發銀行 ) ,IMF ( ),Global Insight( ),GS GLOBAL ECONOMIC WEBSITE( )。 18

21 三、當前我國經濟問題 2.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落居四小龍之末 國別 中華民國 南韓 新加坡 香港 1997 13904 11237
單位:美元 國別 年別 中華民國 南韓 新加坡 香港 1997 13904 11237 25255 27170 1998 12679 7477 20982 25507 1999 13609 9549 20869 24716 2000 14519 10888 23019 25319 2001 13093 10177 20659 24804 2002 13291 11483 21089 24275 2003 13587 12704 22061 23544 2004 14663 14173 25340 24445 2005 15714 16438 26876 26094 2006 16073 18373 29474 27679 2007(f) 16768 20070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19

22 三、當前我國經濟問題 3.近年經濟成長落後的結果 : 台灣GDP與每人GDP的世界排名下降 依據IMF統計,台灣的GDP世界排名由1985年25名,逐漸上升到 年的16名;同期間,每人GDP由33名上升到24名。惟至 年,台灣GDP與每人 GDP則分別倒退至21名與30名。 IMF世界排名 1985*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GDP 台灣 25 21 19 18 17 16 20 韓國 15 11 13 12 每人 33 24 28 29 30 34 註:*係GNP統計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國民經濟動向統計季報,各期。 20

23 三、當前我國經濟問題 4.近幾年薪資成長近乎停滯 1995〜2006年工業及服務業薪資增長情形 年別 經常性薪資 實質經常性薪資 金額(元)
4.近幾年薪資成長近乎停滯 〜2006年工業及服務業薪資增長情形 年別 經常性薪資 實質經常性薪資 金額(元) 成長率(% ) 1995平均 28431 4.88 30496 1.17 1996平均 29787 4.77 30996 1.64 1997平均 31010 4.11 31982 3.18 1998平均 32028 3.28 32483 1.57 1999平均 33114 3.39 33526 3.21 2000平均 34009 2.70 34006 1.43 1995〜2000年增長數 +5578 平均3.86 +3510 平均2.03 2001平均 34551 1.59 1.60 2002平均 34837 0.83 34907 1.03 2003平均 34945 0.31 35114 0.59 2004平均 35333 1.11 34938 -0.50 2005平均 35683 0.99 34490 -1.28 2006平均 36126 1.24 34710 0.64 2001〜2006年增長數 +1575 平均1.01 +159 平均0.35 註:實質薪資=(名目薪資/消費者物價指數)*100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21

24 三、當前我國經濟問題 5.高雄港排名節節敗退 高雄港貨櫃量從1999年的第3下滑至2006年的第6,2007年預測將掉 落至第8。 單位:千TEU 排名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預測 1 香港 13460 14567 新加坡 15136 16211 18098 17826 19144 20449 21984 23192 24790 2 12944 14135 14581 15945 17087 15571 16941 18411 21329 22602 23530 上海 3 高雄 5063 5693 6271 6985 釜山 7499 7954 9409 11283 14557 18084 21710 4 鹿特丹 4936 5495 6004 6245 7426 7541 8620 深圳 10615 13650 16197 18460 5 4725 5234 5173 5527 6268 6340 8493 10247 11492 11843 12030 6 長堤 3067 3505 4098 4408 5613 6102 7614 8843 9714 9471 9770 7 漢堡 3054 3337 3566 洛杉磯 4354 4998 6534 6526 7179 8292 9287 9600 杜拜 8 2683 安特衛普 2669 3514 4206 4601 5076 6106 7107 7321 8050 8920 9 2653 2960 3266 3750 4281 4684 5401 6140 7003 7619 8860 寧波 10 橫濱 2348 2600 3066 3614 4082 4463 4777 5445 6429 7485 8460 青島 資料來源:交通部、The National Magazine Co. Led.,Containerisation International Yearbook 22 72

25 三、當前我國經濟問題 (二)財政收支惡化,債台高築─政權輪替後的近幾年來,政 府未能增加收入,反增加許多減稅項目、廣開福利支票,造成租 稅負擔率驟降,年度財政赤字驟增,累積巨額國債。 年度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預) 中央債務 未償餘額 (億元) 12239 13813 13687 13123 24501 27591 28493 31275 33650 35537 36295 38705 平均每人負擔國債 (萬元) 5.7 6.4 6.2 5.9 11.0 12.3 12.7 13.8 14.8 15.6 15.9 16.9 資料來源:財政部( ) 註:1.* 2000年度即1999下半年及2000年度。 2.1996〜2006年度為審定決算數。 23

26 三、當前我國經濟問題 政府實際負債高達13兆4695億元 2006年底各級政府負債(含非營業基金) 5兆1278億元
隱藏性負債(依IMF、OECD權責發生制予以認列) 新舊制公教人員退休金 勞保虧損 農保虧損 軍保 公保 RTC負債 國安基金長期借款 民營化基金負債 長期優惠利息貼補 積欠工業區開發欠款 徵收既成道路應收款 小計 5兆3838億元 1兆9180億元 449億元 366億元 2104億元 613億元 655億元 1200億元 412億元 600億元 4000億元 8兆3417億元 合計13兆4695億元占同年GDP的121% 資料來源:立法院預算中心 24

27 三、當前我國經濟問題 (三)治安敗壞,自殺增加,貧富差距擴大,M型社會浮現 1.治安持續敗壞─由於經濟衰退,失業率倍增,刑案自1999年 38萬件增至2006年的51萬件,刑案發生率自1999年的每10萬人 件增至2006年的2247件。 年別 項目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刑案發生件數 〈萬件〉 42.9 45.6 42.6 43.4 38.6 43.9 49.1 50.3 49.5 52.2 55.5 51.3 刑案發生率 〈件/10萬人〉 2023 2132 1971 1990 1754 1977 2197 2241 2193 2306 2442 2247 暴力犯罪發生率 77.7 78.7 63.1 59.0 51.6 46.5 64.1 66.3 57.5 56.1 62.9 53.6 竊盜發生率 1566 1631 1479 1532 1237 1378 1513 1516 1466 1459 1444 1234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 25

28 三、當前我國經濟問題 2.自殺人數顯著增加 根據衛生署統計,自殺已被列為國內十大死因之一,2006年增幅 雖已較和緩,但每天仍有12.1人自殺身亡;平均每一小時又五十 八分鐘,就有一人自殺身亡,居歷年最。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26

29 三、當前我國經濟問題 3.貧富差距擴大,新貧新富變多, M型社會漸趨成型
※台灣在2000年之前的30年間高、低所得分配差距倍數在4.2~5.5倍之 間,2001年遽增至6.39倍,2002〜2006年則維持在6.16〜6.01倍。 ※根據主計處「90〜95年國內家庭收支調查」,去(2006)年年收入超 百萬者較前年增加6萬9千人,占全部有收入者的比例為7.65%創近六 年來新高;年收入不足20萬者去年增加3萬4千人,是四年來新高。 年別 超過100萬者 不到20萬者 人數 (人) 增減率(%) 比重(%) 2001 737,191 6.68 1,291,974 11.70 2002 761,260 3.26 6.74 1,286,492 -0.42 11.39 2003 770,369 1.20 6.73 1,210,867 -5.88 10.58 2004 837,832 8.76 7.20 1,193,267 -1.45 10.25 2005 856,117 2.18 7.26 1,188,018 -0.44 10.07 2006 925,170 8.07 7.65 1,222,850 2.93 10.11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27

30 三、當前我國經濟問題 4.近幾年台灣低收入戶家庭持續攀高 政黨輪替前1999年的低收入戶數及低收入戶人數為5萬8310戶及 13.4萬人,2006年則擴增至8萬9902戶及21.8萬人同創歷史新高。 25 20 15 10 5 戶數 萬人 低收入戶數 低收入戶人數 資料來源:內政部社會司 28

31 四、台灣當前經濟情勢 台灣全球競爭力排名 (四)政治風險升高,政府效能下滑,拖累台灣競爭力
今年5月瑞士國際管理學院(IMD)公布世界競爭力排名,台灣繼由前年 的第11滑落至去年的第17後,今年又續後退至第18名並首度落居中國之後 ;今年8月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公布2007年台灣「投資環 境」評比名列世界第 6 名;今年10月底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2007年 台灣「全球競爭力」排名,由去年的第13名退居為第14名,首度輸韓國。 台灣全球競爭力排名 年別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IMD 15 17 16 20 12 11 18 BERI 3 4 5 6 WEF 10 7 8 13 14 評比機構 亞洲排名 競爭劣勢項目 IMD 4 經濟表現16名,基礎建設21名,政府效能20名,企業效能17名;政府效能項下政治不穩定風險50名、社會凝聚力51名、政策一致性48名(55國) BERI 3 政治風險指標15名〈50國〉(1999第9),匯兌風險指標5名(1999第3) WEF 5 對政治人物的信賴57名、司法獨立性53名、政府赤字59名、政府債務53名、金融市場成熟度58名、銀行健全度114名(2005年74名、2006年100名) 〈131國〉 29

32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近年之評比 2007年中分類評比落後之主要劣勢項目排名變動形
三、當前我國經濟問題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近年之評比 IMD台灣競爭力評比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7亞洲排名 總體競爭力(55國) 20 17 12 11 18 4(落後星、港、中) 經濟表現(政府與民間) 40 29 22 25 16 亞洲國家全球排名 新加坡2、香港3、 中國15、馬來西亞 23、日本24、印度27、韓國29、泰國33、菲律賓45 政府效能(政府) 21 23 企業效能(民間為主) 6 13 基礎建設(政府) 19 資料來源: 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 ) 2007年中分類評比落後之主要劣勢項目排名變動形 一、經濟表現 1.國內經濟 23名(2006年26名) 2.國際投資 42名(2006年49名) 二、政府效能 1.法規體制 29名(2006年35名) 2.社會架構 37名(2006年42名) 三、企業效能 1.金融 名(2006年16名) 2.經營管理 名(2006年19名) 四、基礎建設 1.基本建設 名(2006年24名) 2.醫療與環境 名(2006年38名) 30

33 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近年之評比
三、當前我國經濟問題 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近年之評比 BERI台灣競爭力評比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7亞洲排名 投資環境評比(50國) 4 5 6 3(落後星、日) 營運風險指標 3 2(落後新加坡) 政治風險指標 16 15 13 12 11 匯兌風險指標 2 資料來源: BERI 2007年第2次的「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 ) 2007年評比較劣勢項目 一、營運風險指標: 1.經濟成長(9名) 2.短期信用及融資(7名) 3.通貨膨脹(9名) 4.專業服務能力(10名) 二、政治風險指標: 外部影響因素─包括對峙國 家(指與大陸關係)、負面 區域政治力量。 三:匯兌風險指標: 1.外匯法令架構(7名) 2.外匯創造能力(10名) 31

34 三、當前我國經濟問題 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近年之評比 WEF台灣競爭力評比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7亞洲排名 成長競爭力(125國)註2 5 4 6 1(星10、日11、韓21、港23)* 技術實力 (民間為主) 3 2 公共政策 (政府) 21 27 26 總體經濟環境 (政府與民間) 8 9 17 全球競爭力(131國)註1 13 14 5(落後星7、日8、韓11、港12) 基本需要(政府與民間) 19 效率增強(政府與民間) 15 創新因素(民間) 7 10 商業競爭力(127國) 16 23 公司營運與策略成熟度 (民間) 12 18 國家商業環境品質 (政府) 20 註:1. WEF2006年以新方法評比「全球競爭力指標」取代原「成長競爭力指標」,且僅重新推估2005年全球 競爭力總排名。 2.2006年成長競爭力排名係經建會按原來評比方式進行比較,*係2006年排名。 3.()內數據係全球排名。 資料來源:WEF ( ) 32

35 四、台灣經濟問題分析 (一)近幾年來經濟表現相對欠佳原因:投資及消費信心喪 失,民間投資卻步、民間消費低迷。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年別
平均成長率 (%) 2001年 成長率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民間消費 5.94 0.67 2.60 1.48 4.46 2.99 1.76 2.33 政府消費 2.85 0.53 2.06 0.57 -0.54 1.08 -0.41 0.55 固定資本形成 6.87 -19.91 1.07 1.72 19.46 1.19 0.62 0.69 民間投資 10.65 -26.83 6.68 3.65 33.05 0.31 2.96 3.30 公營事業投資 1.58 1.43 -1.23 -3.94 -18.15 16.20 -7.48 -2.20 政府投資 0.45 -6.42 -12.71 -1.26 -5.78 -1.92 -6.20 -5.72 商品及勞務輸出 10.32 -7.76 10.63 10.38 14.40 7.62 10.37 7.61 商品及勞務輸入 9.31 -13.02 7.13 8.08 18.88 3.77 5.16 5.00 經濟成長率 5.91 -2.17 4.64 3.50 6.15 4.16 4.89 3.53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33

36 四、台灣經濟問題分析 政經情勢的擾攘難安,政府政策的錯誤,打擊企業投資信心,導 致民間及外人投資意願低落。 國內投資毛額 核准僑外投資
項目 年別 國內投資毛額 民間投資成長率(%) 資本設備進口成長率(%) 核准僑外投資 對大陸投資 金額 (億元) 投資率(%) (億美元) 年增率(%) 1999 22792 23.4 1.01 20.3 42.3 13.2 12.5 -38.4 2000 23336 22.9 15.61 34.3 76.1 79.8 26.1 108.8 2001 18111 18.0 -26.83 -31.4 51.3 -32.6 27.8 6.5 2002 18485 17.6 6.68 -3.4 32.7 -36.2 38.6(28.6) 38.9 2003 19358 17.8 3.65 0.5 35.8 9.29 45.9(31.0) 18.9 2004 25070 21.9 33.05 37.8 39.5 10.55 69.4 51.2 2005 24493 20.9 0.31 -4.1 6.96 60.1 -13.5 2006 25292 20.7 2.96 -0.5 139.7 230.4 76.4 27.2 2007f 26846 20.8 5.07 4.1* 129.3* 15.2 76.6* 30.1 註; ()係補辦申請許可案件;*1-10月統計。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政部、經濟部、中央銀行 34

37 四、台灣經濟問題分析 國內投資成長仍緩,超額儲蓄依然過多及外匯存底繼續擴增,持 續反映國內經濟失衡造成資源閒置的狀況,如無法獲致有效的紓 解,日後台灣經濟發展的動能仍將受到掣肘。 項目 年別 固定 資本 形成 實質 增加 率 (%) 國內儲蓄毛額 國內投資毛額 超額儲蓄 外匯存底 金額 (億元) 儲蓄率 (%) 投資率 占GNP比率(%) (億美元) 年增率(%)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f) 2008(f) 9.02 -19.91 1.07 1.72 19.46 1.19 0.62 3.83 3.94 26114 24281 27342 29425 31256 30875 33873 37818 40631 25.7 24.2 26.0 27.1 27.3 26.3 27.8 29.3 29.9 23336 18111 18485 19358 25070 24493 25292 26846 28422 22.9 18.0 17.6 17.8 21.9 20.9 20.7 20.8 2778 6171 8857 10068 6186 6382 8581 10972 12209 2.8 6.2 8.4 9.3 5.4 7.0 8.5 9.0 1067 1222 1617 2066 2417 2533 2662 2659* 0.5 14.5 32.3 17.0 4.8 5.1 1.6 註:*表示10月底統計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 35

38 四、台灣經濟問題分析 馬前主席認為近七年來台灣的發展處於:「政治不安 (二)原因探索 定」、「政府不穩定」、「政策不確定」的階段。
1.貪腐無能的政府─台灣正步入菲律賓與阿根廷的後塵。 2.政策搖擺不定,民眾無所適從─古人說「君無戲言」, 現在是元首「言而無信」。福特總統曾說「如果你為人 正直,其他就不重要;如果你人格不正,其他也不重 要」。 3.濫開支票,藐視財政紀律,惡化國家財政。 4.人事任用酬庸,政治淩駕專業,政治干預司法。 36

39 四、台灣經濟問題分析 5.意識型態作祟,衝擊企業投資信心─民進黨的政見與經濟 發展理念背道而馳 三個經濟發展理念 三個民進黨政治理念
5.意識型態作祟,衝擊企業投資信心─民進黨的政見與經濟 發展理念背道而馳 三個經濟發展理念 三個民進黨政治理念 政局穩定 經濟自由 兩岸和平 台灣獨立 停建核四 經濟鎖國 37

40 四、台灣經濟問題分析 (三)面臨挑戰 1.中國大陸經濟的崛起 率為10.4%,即便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成長率仍達7%以上,該
(1)經濟成長快速:中國大陸1991至2006年間之年平均經濟成長 率為10.4%,即便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成長率仍達7%以上,該 期間其經濟成長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Economist指出,如以購 買力平價計算,過去三年全球經濟成長有1/3來自中國大陸。IMF 最近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稱中國已躍居全球經濟成長 的最大推手。 (2)大陸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2006年經濟成長率高達11.1 %創近10年來的新高,國內生產毛額(GDP)達2兆6263億美元位 居全球第四位,僅次於美、日、德。倘經濟持續擴張,預料最快 將於今年內取代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38

41 四、台灣經濟問題分析 (3)大陸已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進口第三,出口第三):大
陸對外貿易大幅擴增,從1991年的1356億美元擴增至2006年的 1兆7607億美元,同期貿易順差亦從80.5億美元擴增至1774.7億 美元。1999年中國大陸貿易總額世界排名第九,但自 2004年超 越日本成為第三至今。根據世貿組織估計,到今(2007)年年 底中國可能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貿易國;Economist預測, 十年內中國大陸可能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貿易國。 (4)外匯存底快速累增高居世界之冠:大陸歷年來鉅額的外貿順 差也為其累積龐大的外匯存底,2006年2月就已超越日本位居世 界第一,今年9月底大陸的外匯存底已高達1兆4336億美元。 (5)對外資的磁吸效應:隨著大陸經濟崛起,全球資金轉向大陸 投資。根據大陸統計,累計至2006年底止,外商在大陸直接投 資金額超過7039億美元,中國大陸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已連續15 年居開發中國家首位。 (6)1995年台灣GDP是大陸的40%,至2006年卻僅有大陸的14%。 39

42 四、台灣經濟問題分析 大陸磁吸效應以及快速的出口擴張,不僅影響其他國家的吸引外 資與經濟成長,且進一步壓縮其他國家或地區在國際市場的空間
,因此在國際上也引起一些爭論,但在全球化、自由化及資金無 國界隨利逐流的情況下是無法避免的。 台灣與大陸產品在主要市場的占有率消長情形 單位:% 地區 台灣 大陸 市場 年別 日本 美國 歐盟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1〜9月 4.24 3.59 3.99 4.06 4.00 3.90 4.23 3.69 3.65 4.12 4.72 4.02 3.73 3.67 3.51 3.29 5.14 4.58 4.62 4.32 3.78 3.75 3.62 3.43 3.33 2.92 2.77 2.51 2.36 2.08 2.06 2.29 2.50 2.53 2.33 2.46 2.38 2.01 1.92 1.96 * 5.31 6.05 7.34 8.57 10.1 10.8 11.7 12.4 13.2 13.9 14.5 16.6 18.3 19.7 20.73 21.04 20.46 20.83 3.07 3.89 4.83 5.43 5.84 6.13 6.51 7.18 7.79 7.98 8.22 8.96 10.78 12.13 13.38 14.55 15.52 5.55 5.85 6.39 6.75 7.36 9.52 11.21 12.35 13.35 14.18 15.45 *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1989〜1996),國貿局(1997以後) 40

43 四、台灣經濟問題分析 大陸對台灣的影響 最大貿易夥伴:1158.5億美元、27.1%(2006年)
最大貿易順差來源:625.2億美元;對全球213.2億美 元(2006年) 最大出口市場:891.9億美元、39.8%(2006年) 第二大進口來源:247.9億美元、12.2%(2006年) 第一大對外投資地區:625.6億美元、53.9%(累計 至2007年10月底止) 41

44 四、台灣經濟問題分析 台灣是大陸的 第七大貿易夥伴:1078.4億美元、6.1%(2006年)
最大貿易逆差來源:663.7億美元;對全球順差1774.7 億美元(2006年) 第五大進口來源:871.1億美元、11%(2006年) 第七大出口市場:207.4億美元、2.1%(2006年) 第五大投資來源:447.3億美元、6.14%(累計至 2007年7月底止) 42

45 四、台灣經濟問題分析 2.區域主義的盛行─台灣面臨邊緣化之威脅 歐、美、亞三洲之區域經濟整合 美洲成立 自由貿易區
2.區域主義的盛行─台灣面臨邊緣化之威脅 歐、美、亞三洲之區域經濟整合 GDP : 28.9% → 30.3% 出口 : 38.3% → 41.0% 土地 : 2.4% → % 人口 : 6.1% → % GDP : 34.3% → 37.6% 出口 : 15.7% → % 土地 : 16.1% → % 人口 : 6.8% → % GDP : 1.9% → 6.2% 出口 : 6.1% → 15.0% 土地 : 3.4% → 10.5% 人口 : 8.6% → 29.4% 美洲成立 自由貿易區 東協+大陸 (東協+日、韓) 歐盟東擴25國 (+羅、保27國) 資料來源:Global Insight Inc., International Interim Forecast,Sep.15,2004 43

46 四、台灣經濟問題分析 歐 洲 板 塊 FTA 歐盟 27國 歐盟 15國 以色列 南非 歐洲經濟區(EEA) 1994 (瑞士未加入)
1957年羅馬條約 1992馬斯垂克條約 1995年擴大為15國 歐洲自由貿易協會 1960 (EFTA) 南非 1999年 墨西哥 以色列 1975年 南方共同市場 北非與中東 地中海沿岸9國 智利 2002年 談判中 歐盟 27國 1957年羅馬條約(EC) 1992馬斯垂克條約(EU) 2004年5月擴大為25國 2007年1月再增為27國 FTA 歐洲經濟區(EEA) 1994 (瑞士未加入) 44

47 美洲自由貿易區 四、台灣經濟問題分析 美 洲 板 塊 FTAA 34國(古巴除外) 北美自由貿易區 (1994) 南錐共同市場 (1995)
美國: 以色列(1985) 約旦(2000) 新加坡(2003) 智利(2003) 澳洲(2004) 摩洛哥(2004) 韓國 (2007) 洽簽中- 泰國 巴林 南非 巴拿馬 紐西蘭 北美自由貿易區 (1994) 中美洲五國共同市場 南錐共同市場 (1995) 美國與中美洲五國&多明尼加 DR-CAFTA(2005) 45

48 四、台灣經濟問題分析 亞 洲 板 塊 東協-中國FTA (2010年完成) 中港、中澳 CEPA(2003) AFTA(1992)
東協加三(中日韓)倡議 日本:新加坡、墨西哥、智利、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 韓國:智利、新加坡、 曼谷協定、東協、美國(達成協議) 新加坡:日本、紐西蘭、EFTA 、澳洲、美國 、約旦、P4(汶萊、紐西蘭、智利、新加坡) 、印度、巴拿馬、韓國 紐西蘭:澳洲、新加坡 澳洲:紐西蘭、新加坡、美國、泰國 韓國-東協FTA 韓國—美國FTA                                          中港、中澳 CEPA(2003) 日本-東協FTA (2012年完成) AFTA(1992) 東協-中國FTA (2010年完成) 紐澳CER(1983) 46

49 四、台灣經濟問題分析 台灣邊緣化壓力─區域經濟整合不見台灣 資料來源:國貿局 國家 洽簽情形 日本
已簽署:新加坡、墨西哥、馬來西亞(日馬經濟夥伴關係協定JMEPA)、泰國、菲律賓、智利 洽商中:ASEAN、韓國、澳洲、印度、越南、印尼、汶萊、海灣合作理事會、瑞士 研議中:加拿大、 ASEAN+3、南非、澳大利亞、美國 韓國 已簽署:智利、曼谷協定、新加坡、EFTA、美國 洽商中:日本、加拿大、歐盟、印度、墨西哥 研議中:中國、俄羅斯、紐西蘭、 ASEAN+3、菲律賓 中國大陸 已簽署:香港、澳門、曼谷協定、 ASEAN、中港澳(CEPA)、巴基斯坦、智利、泰國 洽商中:南方共同市場、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理事會、澳洲、紐西蘭、新加坡、印尼、冰島、祕魯 研議中:印度、上海合作組織(俄羅斯、吉爾吉斯等)、 ASEAN+3、韓國、日本、SACU(南部非洲關稅 同盟)、愛爾蘭 香港 已簽署:中國(中港CEPA) 洽商中:紐西蘭 新加坡 已簽署: EFTA、ASEAN、紐西蘭、日本、韓國、澳洲、美國、約旦、Pacific4(紐、智、星、汶)、印 度、巴拿馬、烏克蘭 洽商中:墨西哥、加拿大、斯里蘭卡、巴林、埃及、祕魯、巴基斯坦、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印度 已簽署:斯里蘭卡、泰國、新加坡、亞太貿易協定、南亞自由貿易協定 洽商中: ASEAN、 韓國、 印尼、 馬來西亞、日本、歐盟 研議中:智利、 SACU、中國、墨西哥 台灣 已簽署:巴拿馬、巴拉圭、瓜地馬拉、尼加拉瓜、宏都拉斯、 薩爾瓦多 洽商中: 多明尼加 研議中:日本、美國、 新加坡、紐西蘭、菲律賓 資料來源:國貿局 47

50 四、台灣經濟問題分析 東協加三對台灣總體經濟的影響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的模擬研究結果,在兩岸三地經濟未整合的
情況下,台灣如能參與東協+3具有正面影響,將有助於總體經濟 的成長。 兩岸三地經濟未整合,台灣有無參與東協+3總體影響比較 情境 福利水準 (百萬美元) 實質GDP (%) 出口 進口 參與東協+3 0.1145 3.12 5.15 未參與東協+3 -0.70 -2.20 資料來源:台灣參與東亞經濟整合之影響評估,中華經濟研究院( ) 48

51 五、因應策略 (一)解決之道─眾人云:國民黨重新執政,國人信 心恢復,經濟自然好轉。因為 國民黨 民進黨 先政治,後經濟 先經濟,後政治
先人民福祉,後政黨利益 先求實,再求名 民進黨 先政治,後經濟 先政黨利益,後人民福祉 先求名,再求利 49

52 五、因應策略 (二)小老百姓的心願─安居樂業 安居 樂業 免於恐懼的自由 持續經濟成長 創造就業機會 提升生活品質 強化國際地位 兩岸和諧
改善投資環境,振興民間投資 強化研究創新,提升技術水準,推動 產業經濟調整 確立台灣經濟定位,發揮地緣優勢 社會正義 樂業 持續經濟成長 創造就業機會 提升生活品質 強化國際地位 治安良好 司法獨立 政局穩定 兩岸和諧 50

53 五、因應策略 (三)台灣經濟發展應有的定位─以製造為基礎,往微笑曲線 的兩端發展,因應大陸經濟崛起的潮流,藉同文同種之優勢及
扮演跨國企業之跳板善用中國大陸世界工廠的地位,發展台灣 成為科技島及全球運籌中心三通直航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 高附加價值產品 製造中心 輔導傳統產業 發展知識型服務業 產業微笑曲線圖 高科技島 全球運籌管理中心 附加價值高 替代性低 創新研發中心 全球運籌中心 產業 價值鏈 市 創 研 設 調 新 發 計 製造 裝配 物流 金融 行服銷務 品牌 51

54 五、因應策略 (四)經濟發展基本策略 全球創新中心 亞太經貿樞紐 台商營運總部 壯大台灣 結合亞太 布局全球 52

55 五 要 五、因應策略 兩岸恢復對話 簽訂和平協議終止敵對狀態 經濟關係正常化(含兩岸直航) 擴大文教交流 就台灣國際空間發展出「活路模式」
(五)改善兩岸關係:依據 連胡會五大願景,凝聚共識,追求兩岸和平,發展正常兩岸經貿關係,避免台灣逐漸被邊緣化問題。 兩岸恢復對話 簽訂和平協議終止敵對狀態 經濟關係正常化(含兩岸直航) 就台灣國際空間發展出「活路模式」 擴大文教交流 五 要 53

56 五、因應策略 中 長 短 程 (六)提昇國家競爭力:短程先恢復國人信心,中程需強化經濟 體質,長程則要提昇國家競爭力,短、中、長程同時進行。
恢 復 國 人 信 心 強化經濟體質 提昇國家競爭力 推創動造朝穩野定合政作局 追建求立兩雙岸贏和關諧係 健提全昇施文政官團士隊氣 提輔 昇導 技產 術業 水升 準級 改促 善進 投民 資間 環投 境資 推追 動求 財預 政算 改平 革衡 提升金融產業競爭力 健全 憲政 體制 推健動全政文 府官再制造度 54


Download ppt "台灣經濟發展問題與對策 國 民 黨 副 主 席 江 丙 坤 博 士 中華民國96年11月28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