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2013皖智教育 高考研讨会
2
一、分析近4年安徽高考自主命题的特点 二、从近年高考看2013高考备考策略 三、探讨课本重难点知识的复习与掌握
3
一、近4年安徽高考自主命题的特点 1、稳中有变 文综试卷结构:
题量:分为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有38—39道题,其中选择题32—33道,非选择题6题 分值: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8-132分,非选择题168-172分 整个文综卷满分300分。 政治、历史、地理各科均为100分。 三科的内容比例与中学阶段课程计划规定的三个学科的总课时数比例大体相当。
4
题量:有所变化:2008年以前选择题是33题;2008年-2011年32题;2012年又是33题
编排:顺序上有所变化:选择题 政治-历史-地理;主观题 地理-历史-政治; 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综合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 (这种排列的顺序和过去不同。原来主客观题都是按照:地理-历史-政治的顺序)
5
难易程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
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整体感觉: 难度不大,要求较高, 入门不难,得分不易。
6
政治学科考查情况: 考查范围:涉及四部分必修内容: (暂未涉及选修)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7
2012年: 政治选择题1-11题;主观题:38、39题 文综卷中的排列顺序:一首一尾,即选择题在最前(政史地),主观题在最后(地史政) 选择题11题(44分): 必修1: 3题 12分 必修2:3题 12分 必修3:2题 8分 必修4:3题 12分
8
主观题两大题(5小题,6问)(56分) 经济2题:第38(2)题,第39(1)题 哲学2题:第38(2)题,第39(2)题 ●经济与哲学共32分,其中第38题(2)包括两问:经济、哲学,合16分,其余各有一道单独的小题,每题均为8分。 政治1题12分 文化1题12分 必修1分值:共12+16=28分 必修2分值:共12+12=24分 必修3分值:共8+12=20分 必修4分值:共12+16=28分
9
分值比重及知识点分布
12
2012年高考安徽文综卷政治试题统计表 安 徽 卷 注:2012年地理学科增加了1道选择题,政治的主观题在38、39两题 科目 经济生活
安 徽 卷 科目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题 号 1、2、3题 38(2)第一问8分;39(1)8分 4、5、6 38(1)12分 7、8 39(3)12分 9、10、11 38(2)第二问8分;39(2) 12分 量 共5题(客观3题、主观2题) 共4题(客观3题、主观1题) 共3题(客观2、主观1题) 分 值 28分 24分 20分 注:2012年地理学科增加了1道选择题,政治的主观题在38、39两题
13
2、以能力立意为主导,依据《考试说明》,突出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及思维能力的考查
政治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全面考查了《考试大纲》规定的四个方面的能力目标。在选择题中,侧重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主观性试题中,四项能力要求都有一定的体现,但侧重于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年来安徽省高考所考内容大多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并以重大热点为载体,突出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灵活运用。 关注《考试说明》中的重要考点
14
3、关注当前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高考政治试题大多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共同关心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为背景材料,将隐性热点与显性热点相结合,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如2011年安徽高考考查的“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民主政治建设、 “金砖四国、唱红歌宣传学习先进模范人物活动、 “中国国家形象片”、 “十二五规划”、2012年“中共十八大”、“流动人口”、“最美妈妈吴菊萍”、“雷锋传人郭明义”等都是国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这些热点和重点都是平时复习和考生预料之中的,没有“陌生感”,不会给考生答题带来心理负担。 总之,高考政治试题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关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进步的科学价值观,体现人文精神与生活追求。 今年肯定要关注十八大内容!
15
4、贯彻素质教育和体现地方特色 2012年安徽高考以“安徽好人和道德模范”为题材,关注“安徽现象”,考查了“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 的相关知识点,既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又令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地方气息,给人以亲近感。
16
5、试题强调一定的探究性、开放性,考核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显现安徽高考自主命题的模式与特色
例如:(2009年安徽新课标自主命题38.28分)网络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2)班的同学以“网络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17
(1)同学们就网络给经济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请结合信息一谈谈你的认识。(8分)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就网络给经济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请结合信息一谈谈你的认识。(8分) (2)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请你结合信息二予以说明。(12分) (3)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体会到网络的发展及其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探讨怎样更好地利用网络服务于社会生活。(8分)
18
2010年安徽高考
19
2011年安徽高考试题:
21
2012年安徽高考试题
22
二、从近4年高考的特点看 2013年高考备考策略
27
主观题考查范围比较 涉及范围 2009 2010 2011 2012 重点 经济 生活 1、2 、4 1、4 2、4 3、4
科学发展观;公司;财政;公平;消费;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 政治生活 1 1、3 公民、国家制度、政府、政党 文化生活 2 3 1、2、4 文化作用与创新;中华文化的特征;文化与人的关系;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生活与哲学 2、3 (意识能动性;总特征) (实践;矛盾观) (整体与部分;社会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 (联系、对立统一、否定观;人生价值观) 辩证法全面考查;历史唯物主义重在考查“人民群众”的有关知识
28
2012年考查的知识点分布范围: 必修1: 选择题:宏观调控的手段;影响需求的因素;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时间及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第一、四单元)
主观题:第38(2)问:如何实现流动人口的社会公平 (涉及知识:从分配与公平,财政作用与公平两个角度) (第三单元) 第39(1)问: 评析“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诚信的意义;规范市场秩序) (第四单元)
29
必修2: 选择题:公民义务与政府的管理;党的有关知识;时代主题与我国的外交政策 (第一、二、三、四单元)
主观题:第38(1)问:“分析城乡全国人大代表人口数的调整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涉及知识:我国的国家性质、民主的特点;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选举方式的决定因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第一、三单元)
30
必修3: 选择题:文化的内涵与作用;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一、三单元)
主观题:第39(3)问:“从文化的传承和思想道德的角度,回应”网友心声”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及要求;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及要求、两个修养的关系、投身创建精神文明的实践、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第二、四单元)
31
必修4: 选择题: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实践与认识 (第二单元)
主观题:第38(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涉及知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分析矛盾;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第三单元) 第39(2)问: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网友议题”对你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的启示。 (涉及知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第四单元)
32
分析特点: (1)知识点的覆盖面较广 从试卷来看,只有必修一的第二单元没有直接涉及,但也有题肢间接涉及到,如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及企业发展、民间融资等。 (2)学科内综合性比较明显,注重要点的多角度、多层次。 例如:仅从主观题来看: 《经济生活》涉及第三、四两个单元,4个知识点; 《政治生活》涉及1、3两个单元,5个知识点; 《文化生活》涉及第二、四两个单元,6个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涉及第三、四两个单元,6个知识点
33
建议备考策略 归纳近几年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党的十八大”及今年“两会”热点进行重点复习
34
十八大的主题; 习近平:“我们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保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团结一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4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
35
七大看点 看点1 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看点2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阐述(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 看点3 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生态建设) 看点4 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 看点5 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倍增目标) 看点6 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 看点7 对党的建设主线作了新概括(注意热点:“光盘行动”、反腐斗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五位一体、生态建设)、全面小康(建成)、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两个同步、倍增目标、更公平惠及人民)、党的建设(执政能力、先进性、纯洁性建设)
36
三、探讨课本重难点知识的复习与掌握 (一)《经济生活》 1、货币
本质与职能;发行与发展(流通公式;通胀、通缩及货币政策;外汇、汇率及汇率变动的影响) 2、价格(注意计算与图表题) 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两条线索;两个公式,);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注意价格与供求关系;注意自变量与因变量)
37
3、关于消费 与生产的关系、 影响因素、 消费类型与消费结构、 消费心理与消费观念、 扩大消费需求的措施
38
4、发展生产的原因、措施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原因:理论依据、现实依据 ②措施:主体(企业、政府、个人)、环境、投资、制度(所有制、分配制)、体制与政策(个人收入的分配政策、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扩大内需的方针、对外开放等)、发展方式 ③关注十二五规划:经济与社会的转型 外需转向内需(消费方式的转变);高碳转向低碳(生产方式的转变;重点注意PM2.5;五位一体的“生态建设”);国富转向民富(分配方式的转变,结合十八大内容) ④提高外向型经济的水平:注意利用外资的形式创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区域的统筹与协调发展;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39
5、合理的分配格局与社会公平 注意三个角度: (1)个人收入的分配与社会公平(一个制度、两大举措、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 (3)(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提示:关于科学发展观(要重点分析)! (2009-2011连续三年高考都有知识点的分布,十八大仍有阐述)
40
经济生活常见计算题归类 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2、流通中需要货币量与通胀率、货币贬值率; 3、汇率的变动;
4、股票价格与股息、银行存款利率(公式) 5、银行存款利息(注意!) 6、个人收入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7、税收的计算(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41
(二)《政治生活》 (主体:公民—政府—国家、政党—国际社会) 1、公民的政治参与: 五个基本点(基本前提、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基本
途径、基本要求)、 四种权利:选举权、监督权、知情权、参与权等 2、政府主体: 一根主线、两个观点、三个问题、四个职能、五个关键词、打造政府形象 3、注意不同主体的不同职权: 公民、人民、人大代表、人大、政府、政党、政协等 4、注意几种关系: 国家与公民、政府与人民、人大与“一府两院”、“一府两院”之间的关系 5、注意我国的民主制度 一个根本政治制度;两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
42
例1: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主体:公民
可以围绕“公民政治参与”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讲清五个方面: 一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根本前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 会主义国家。(国体) 二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依法行使政治权力,依法 履行政治性义务。 三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平等、统一、结合) 四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五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必须有序进行,即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 要求。
43
地位与作用、性质与宗旨、指导思想、加强党的民主建设 6、有关民族关系、原则及政策 7、当代国际社会:
5、关注有关政党的知识: 地位与作用、性质与宗旨、指导思想、加强党的民主建设 6、有关民族关系、原则及政策 7、当代国际社会: 两个客观形势: 时代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三个原理: 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 较量; 我国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四个主观对策: 坚决维护本国利益;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44
(三)《文化生活》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例如:关于是什么 文化、先进文化、大众文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世界文化; 例如:关于“为什么” 注意:文化的影响(文化的作用)”(注意理出线索)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转化为物质力量 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综合国力)、国家、民族 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民族的凝聚力 综合国力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转化为物质力量 影响个人(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重视传统节日 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日 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凝聚力 综合国力 ③文化有两重性 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作用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有促进与阻碍之分; 发展先进文化
45
例如:关于“怎么办” (1)尊重多样性,在交流与传播中发展;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吸收、借鉴与融合 (4)立足实践,在创新中发展 (5)面对多种文化的选择,发展大众文化,提倡多元化,奏响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6)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重要内容: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6
(四)《生活与哲学》 1、唯物论: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注意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及 特点)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2、认识论: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真理的绝对性(客观性、唯一性)与相对性(具体的 有条件的); 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47
联系的普遍性、整体与部分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的实质、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3、辩证法: 联系的普遍性、整体与部分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的实质、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4、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发展的规律与主体; 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社会历史观 人生价值观
48
把握哲学中的“五性” 一、普遍性:指它们的存在和适用范围具有无一例外的属性。 如:运动、规律、矛盾、联系、发展等。
二、客观性:指它们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 随意创造、改变或消灭它们。 如:物质、规律、矛盾、联系、真理等。 三、具体性与条件性:如: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 矛盾双方的依存和转化; 事物之间的联系; 真理 四、多样性:如:物质、运动、联系、规律、矛盾的具体形式。 五、可知性:指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认识世界上的 事物及其属性、规律,并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造福。 如:规律、矛盾、联系等。
49
注意两条线索 (一)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二)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1、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客观: 世界是客观的、是普遍联系的、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是有规律的、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是内外因的统一、 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主观:从实际出发、联系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 按规律办事、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坚持内外因结合的观点、 坚持量变质变结合的观点、既充满信心又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二)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1、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2、集体主义价值观,说到底就是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 关系。 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而它的实现要具备社会 提供的客观条件。 4、崇高的理想,是为了祖国、人民的利益乃至人类的解放的理想, 它的实现离不开社会 。
50
多角度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1)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意识反作用、科学理论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 (3)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的观点(创新精神)、认识在实践中的深化扩展推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51
谢谢大家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