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佛教概说之二 东亚佛教 李海涛 主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佛教概说之二 东亚佛教 李海涛 主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佛教概说之二 东亚佛教 李海涛 主讲

2 东亚佛教文化圈 中国佛教 越南佛教 朝鲜-韩国佛教 日本佛教

3 一、中国佛教 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作为神仙方术的一种,与黄老之学相提并论
“佛之言觉也,恍惚变化,分身散体,或存或亡,能大能小,能圆能方,能老能少,能隐能彰,蹈火不烧,履刀不伤,在污不染,在祸不殃,欲行则飞,坐则扬光,故号佛也。”——《牟子理惑论》 “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四十二章经》

4 1.1 翻译家:安世高与支娄迦谶 安氏所译专于小乘上座一系,重点放在“禅数”上,“数”即“数法”,指毗昙,即阿毗达磨,介绍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禅法”主要指“安般守意”,有意识的控制呼吸,专注一心,思想集中。得神通。 支氏所译专于大乘经类,重点放在“般若”上,依缘起性空而倡法的自性空,讲般舟(念佛)三昧与首楞严(健行)三昧。因讲空谈无相,故与谈无的玄学结合。

5 1.2 魏晋佛教 格义:“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例”。往往与佛教义理相违。
六家七宗:采用自由讨论的方式,只求意趣而不拘泥于文字。本无、本无异、即色、识含、幻化、心无、缘会

6 1.2 魏晋佛教 慧远的神不灭论(“法身”)与梁武帝的“真神论”(真神不断)
鸠摩罗什:龙树一系大乘般若空观思想,核心思想是中道实相,即以二谛相即来解释实相,从真谛来看是空,从俗谛来看是有,不着两边,非有非非有。——《大智度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 僧肇:以般若为中心,强调对名相、说法不能片面地看待,而应该辩证地看。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无知论》、《物不迁论》、《不真空论》

7 1.3 南北朝佛教 道生:倡顿悟成佛论、佛性当有论,并发新论一阐提可以成佛 《大涅槃经》的译出,认定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突出“佛性”概念
(1)佛性都是指人而言 (2)由心上谈佛性 (3)由境上成立佛性 佛性当有,强调的是将来一定有成佛的结果。

8 1.4 隋唐佛教——宗派佛教的形成 (1)天台宗 智顗:《妙法莲华经》 止观并重、定慧双修:止散乱心、专注一境、智慧观想
三谛圆融:“空”、“假”、“中”,三而一,一而三,相即互具,圆融无碍 性具善恶:十界互具(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鬼/畜生/地狱) 一念三千:一念心具足三千大千世界,十法界、十如是、三世间(五蕴/有情/器 五时八教:教说的时间问题、教说的形式与内容问题 以“性具善恶”的佛性理论和“止观并重”的修行方法,一改佛教关于佛性至善的传统说法和南义北禅的分裂局面,提出“五时”、“八教”判教思想。

9 一即具多名总相,多即非一是别相,多类自同成于总,各别体异现于同;一多缘起理妙成,坏住自法常不作,唯智境界非事识,以此方便会一乘。
1.4 隋唐佛教——宗派佛教的形成 (2)华严宗(贤首宗) 法藏:《华严经》 法界缘起: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法界随缘的产物,法界是一切客观事物的本原,此一法界为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圆融无碍:宇宙万物,相依相待,相即相入,圆融无碍,重重无尽 四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 六相圆融: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 十玄无碍:性相、广狭、一多、相入、相是、隐显、维西、帝网、十世、主伴 判教:别教一乘——同教一乘 以“性具善恶”的佛性理论和“止观并重”的修行方法,一改佛教关于佛性至善的传统说法和南义北禅的分裂局面,提出“五时”、“八教”判教思想。

10 1.4 隋唐佛教——宗派佛教的形成 (3)禅宗 慧能:《坛经》 云门 神秀:强调经教,力主渐修 法眼 杨岐
曹洞 慧能:《坛经》 云门 神秀:强调经教,力主渐修 法眼 杨岐 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 临济 慧能:即心即佛,顿悟见性 沩仰 黄龙 不立文字,直指心源,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慧能 以“性具善恶”的佛性理论和“止观并重”的修行方法,一改佛教关于佛性至善的传统说法和南义北禅的分裂局面,提出“五时”、“八教”判教思想。

11 1.4 隋唐佛教——宗派佛教的形成 (4)三论宗 吉藏:《中论》、《百论》、《十二门论》 在形式上与天台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禅教并重,推崇《智论》、《中论》,讲《法华》、《涅槃》、中道、二谛等。 “二谛”说:三重说、四重说——针对其他学派 “中道”说:八不中道——俗谛中道、真谛中道、二谛合明中道 非生非灭为俗谛中道,非不生非不灭为真谛中道,二者和合为二谛合明中道 以“性具善恶”的佛性理论和“止观并重”的修行方法,一改佛教关于佛性至善的传统说法和南义北禅的分裂局面,提出“五时”、“八教”判教思想。

12 1.4 隋唐佛教——宗派佛教的形成 (5)唯识宗(慈恩宗) 玄奘-窥基:《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
阐扬外境非有、内识非无、心外无法、万法唯识 五种种姓说:强调一阐提毕竟无佛性,永不能成佛 阿赖耶识说: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三自性说: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 以“性具善恶”的佛性理论和“止观并重”的修行方法,一改佛教关于佛性至善的传统说法和南义北禅的分裂局面,提出“五时”、“八教”判教思想。

13 1.4 隋唐佛教——宗派佛教的形成 (6)净土宗 道绰-善导:《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往生论》
以信、愿、行为宗,在修行方法上以“念佛”为主 “南无阿弥陀佛” 以“性具善恶”的佛性理论和“止观并重”的修行方法,一改佛教关于佛性至善的传统说法和南义北禅的分裂局面,提出“五时”、“八教”判教思想。

14 2.1 越南佛教 初传时期 据越南《禅苑集英》记载,195年,东汉苍梧(今广西梧州)学者牟子奉母流寓交趾(指今越南北部)。他“锐志于佛道”,著有《牟子理惑论》。这是佛教传入越南北部的开始。

15 2.2 越南佛教--前期发展 6世纪后,越南僧团逐渐形成。印度僧毗尼多流支至交州,弘传禅宗,为越南佛教禅宗始祖。
7~9世纪,越南佛教传播更广,寺庙遍及各地。 9世纪初,无言通在交州,创立新的禅派,对越南佛教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0~14世纪越南佛教兴盛。佛教成为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精神支柱。李朝和陈朝前后400年间,有8位国王出家为僧。创立宗派:越南佛教深受中国南宗禅学的影响,属于大乘佛教。先后创立了下述几派:①灭喜禅派。②无言通禅派。③草堂禅派。④竹林禅派。

16 2.3 越南佛教---后期发展 14世纪以后,由于儒学的发展,儒士阶层势力上升,僧侣集团开始失去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越南佛教便由皇室庇护的贵族化宗教转化为以平民信仰为主的民间宗教。 16~17世纪,天主教开始传入越南。越南佛教虽不似以前兴盛,但仍绵延不绝。 19世纪初,阮朝建立。阮朝初年执行保护临济正宗、歧视莲宗的政策。 进入近代时期,越南兴起佛道儒三教合一运动。19世纪末,随着天主教之传播,又出现“四教一源说”。这一时期建立的高台教则是把佛、道、儒和天主教及民间信仰糅合起来的新宗教。

17 (一) 三国时代的佛教 3.1 朝鲜-韩国佛教 高句丽 佛教 佛教 新罗 佛教 百济 西元4世纪早期出现了皈依佛门的僧侣
西元372年佛教正式传入高句丽 影响:中原、百济和新罗、日本 (一) 三国时代的佛教 百济 佛教 西元384年胡僧摩罗难陀来到百济传佛教 律学发达、谦益、玄光、弥勒信仰 影响:佛教艺术、日本 新罗 佛教 西元528年法兴王开始倡导佛教 异次顿殉教事件、圆光、慈藏 影响:朝韩佛教的真正建立、日本

18 3.2 统一新罗佛教

19 3.3 统一新罗佛教 禅的传来 迦智山门与体澄禅师——马祖门下西堂禅法 实相山门与洪陟禅师——马祖门下西堂禅法
3.3 统一新罗佛教 禅的传来 迦智山门与体澄禅师——马祖门下西堂禅法 实相山门与洪陟禅师——马祖门下西堂禅法 桐里山门与慧徹禅师——马祖门下西堂禅法 圣住山门与无染禅师——马祖门下宝彻、如满禅法 闍崛山门与梵日禅师——马祖门下盐官禅法 狮子山门与折中禅师——马祖门下南泉禅法 风林山门与审希禅师——马祖门下怀晖禅法 曦阳山门与智诜禅师——四祖道信北宗禅法 须弥山门与利严禅师——曹洞宗系云居道膺禅法

20 3.4 高丽佛教 太祖王建与高丽佛教的建立 我国家大业必资诸佛护卫之力,故创禅教寺院,差遣住持焚修,使各治其业。
朕所至愿,在于燃灯、八关。燃灯所以事佛,八关所以事天灵及五岳名山大川龙神也。 ——《太祖·十训要》

21 3.5 高丽佛教 禅科:大选→大德→大师→重大师→三重大师 →禅师→大禅师→王师→国师 教科:大选→大德→大师→重大师→三重大师
光宗与僧科制度 禅科:大选→大德→大师→重大师→三重大师 →禅师→大禅师→王师→国师 教科:大选→大德→大师→重大师→三重大师 →首座→僧统→王师→国师 具有较高阶称的佛僧经常进出宫廷,参与国家决策 “名经宝”与“广学宝”

22 3.6 高丽佛教 义天,1055-1101,俗名王煦,文宗王第四子 11岁随景德国师出家,学习华严教观 15岁受封为“广智开宗弘真佑世僧统
西元1085年,入宋求法,遍访名德 接触华严宗、唯识宗、禅宗、律宗、天台 重点是天台宗与华严宗 向有诚问学贤首天台判教同义及两宗妙义 请慈辨讲天台一宗经论,誓愿弘扬天台 入住慧因寺,向净源捐资,赠送华严经卷 开创高丽天台宗的根本道场——国清寺 以法华教义为基础,将禅宗和华严等诸宗的 教理 融会贯通,主张教禅兼学,教禅合一 高丽大藏经

23 3.7 高丽佛教 知讷,1158-1210,俗名郑,号牧牛子 8岁投学于曹溪云孙宗晖禅师(闍崛山)出家 15岁受具足戒,学无常师,唯道是从
25岁参加僧科考试,中禅科,但却南下游学 昌平清源寺:《六祖坛经》,真如本性 柯山普门寺:《华严经》和《新华严经论》 智异山上无住庵:《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真心佛性论:真心即是空寂灵知清净心,此真心为一切众生本具足之佛性,又为一切世界发生的根源性存在。众生可在正信的基础上,通过无心功夫来顿悟渐修成佛。 影响:朝韩禅宗史、朝韩佛教史、东亚佛教史

24 3.8 朝鲜朝佛教 山僧时代 > 以儒排佛——崔承老、郑道传 > 严禁良民出家为僧,僧尼禁止出入都城,直至1895年
> 11宗到太宗时7宗,到世宗时2宗,没有宗团,通佛教 儒佛会通论 > 涵虚堂已和的《显正论》 > 虚应堂普雨与文定大妃 西山休静 > 西山家风,以看径、参禅、念佛为重 > 组织僧兵,参与壬辰倭乱战争 > 禅家龟鉴,三家龟鉴

25 3.9 近现代佛教 > 元兴寺作为首寺刹,在全国13道各设首寺一个 > 1906年,李宝潭,佛教研究会,创办明进学校,日本日莲宗
国家管理与元兴寺 > 元兴寺作为首寺刹,在全国13道各设首寺一个 > 设置直属宫内府的管理署,颁布寺刹令,处理全国佛教事务 佛教研究会、圆宗、临济宗 > 1906年,李宝潭,佛教研究会,创办明进学校,日本日莲宗 > 1908年,李晦光,圆宗,日本曹洞宗 > 1911年,韩龙云,临济宗,与圆宗对峙 日据时期的教区本山制 > 1922年,觉皇寺,朝鲜佛教禅教两宗中央“总务院”与”教务院” > 1941年,太古寺,成立“朝鲜佛教曹溪宗” 韩国佛教 > 带妻僧与比丘僧之争、民众佛教运动

26 3.10 朝韩佛教的特色 通佛教 元晓→义天→知讷→休静→韩龙云 看话禅 从公案古则中拿出一则无意味语, 让人不要就意识思维方面去穿凿,
而是就此话头大发疑情,专心参究

27 4.1 日本佛教 初传 6世纪(552),百济王遣使赠送金铜佛像、经论及幡盖等物,向日本表赞佛法的功德。
圣德太子积极推动佛教在日本的发展。在《十七条宪法》中,规定要笃敬三宝。希望以佛教来惩恶劝善,维护国家统治。

28 4.2 日本佛教 奈良的南都六宗 镇护国家:《金光明经》、《仁王般若经》、《法华经》,护国三部经 三论、成实、俱舍、法相、律、华严
平安的北岭佛教 日本天台宗:最澄--吸取真言密教和禅,开创了日本的台密 日本真言宗:空海--创立日本的真言密教,“东密”

29 4.3 日本佛教 镰仓佛教的宗派发展 源空的净土宗:提倡口称念佛---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
亲鸾的净土真宗:绝对相信弥陀本愿他力为往上解脱之因的“信心为本”说,“恶人正机”说 道元的禅宗:日本曹洞宗,提倡“只管打坐”为主要特色 日莲的日莲宗:认为“妙法莲华经”是法华经的“肝心”,具足佛的一切因行果德,是无上妙法,任何人只要唱念这五子经题便可解脱成佛。

30 4.4 日本佛教的特色 佛法护国观念强烈 神佛同体和一致论 念佛与唱题的盛行 世俗化倾向严重


Download ppt "佛教概说之二 东亚佛教 李海涛 主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