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危險程度與再犯危險評估 邱惟真 長榮大學健康心理學系
2
危險程度與再犯危險評估 性侵害行為形成的心理歷程理論架構 性侵害發展與路徑形成之理論架構 再犯危險病理模式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評估
靜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動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性侵害加害人心理狀態評估工具:KSRS
3
性侵害行為形成的心理歷程理論架構
4
性侵害發展與路徑形成之理論架構 成長背景 性幻想 似 解 離 狀 態 形成某種人格 負面情緒 認知扭曲 增加性幻想與提高性慾望 高危險情境
強暴迷失 對女性暴力的偏見 性幻想 看A片、色情 似 解 離 狀 態 形成某種人格 特定的欲求 負面情緒 看似不重要的決定接觸受害者(行為) 不良的壓力因應 不自覺 逃避負 面情緒 (潛意識) 酒、藥物 去抑制 作用 認知扭曲 壓力 (促發因子) 增加性幻想與提高性慾望 高危險情境 正面情緒 犯罪(譬如:接近被害人) 認知扭曲 (合理、淡化) 恢復原本狀態 壓力 再犯發生(性侵強暴) 負面情緒
5
遠 因 脆弱因子 狀態因子 再犯危險病理模式 再 犯 危 險 程 度 個人經驗史 心理特質 急性動態 因子 早年發展因子 靜態因子
遠 因 脆弱因子 狀態因子 再 犯 危 險 程 度 個人經驗史 心理特質 靜態因子 e.g., Persistence and range of offending Psychosocial problems (e.g., never married) criminal / anti- social history 穩定動態因子 Sexual self regulation Offense supportive Cognitions Level of inter- personal functioning General self- regulation problems 急性動態 因子 Physiolog -ical Arousal Deviant Thought and fantasies Need for intimacy+/ive Affective states 早年發展因子 .Abuse .Rejection .Attachment – problems 觸發因子/狀態因子 .Victim access .Non-cooperation with supervision .Social dislocation .Substance abuse .Relationship conflict .Anti-social peers 再犯危險病理模式
6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評估 妨害性自主罪收容人入監評估報告書 性侵害加害人社區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處遇評估報告書
7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評估 採內容效度之方法所建立。
評估報告書之各個分量表主要根據國內外的文獻及多年來對此主題所進行之研究發現來進行量表之編製 。 國外文獻包括:Rice, Quinsey Harris(1991)使用136位戀童症來研究再犯之危險因子 ;Quinsey等(1995)針對178名性罪犯(124名戀童症者、28名強暴犯及26名兩者皆有)所發現可用來鑑別性加害者再犯之相關因素 ;Schiller在1997年採用1352個樣本(389個強暴犯,963個戀童症者)所發現強暴犯再犯率高的危險因子 ;Hanson & Bussiere(1998)根據61個研究結果、28000個樣本所做的後設分析研究,所整理出之危險因素 。
8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評估 國內文獻包括:陳若璋、劉志如及王家駿於2001根據544名獄中受刑人的研究發現性暴力連續犯與一次犯相較之下,性暴力連續犯之突顯特質 ;陳若璋、劉志如(2001)以強姦犯281人、兒童性侵害者165人、輪姦犯43人、近親相姦者66人及猥褻犯54人所進行之不同類型加害者特質的研究發現 ;黃軍義、陳若璋(1997)以九百餘名監獄中的受刑人為樣本,從個人成長經驗,個人行為特徵,個人特質特徵,認知特徵等四個層面的變項,探討性犯罪行為的相關成因,顯示這四個層面的變項均有顯著影響。
9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評估 民國93年由多位曾參與性侵害加害者治療的教授、精神科醫師、心理師、社工師及獄所教誨師等實務工作者一同定期參與性侵害加害者治療督導會議。 評估報告書的製作過程主要由陳若璋教授、唐心北醫師、林正修醫師及沈勝昂教授設計及規劃。 請監所教誨師、心理師等人尋找個案實際進行施測,並藉此來評估此量表之適切性及實用性。 在定稿之後,分別於全國北中南三區開辦研討會,邀請全國參與治療之相關人員與會,針對此量表進行討論並給予相關建議以作為後續修訂之方向參考。 民國94年對此量表作最後的修定與整理。 民國99年修訂中。
10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評估 妨害性自主罪收容人入監評估報告書
綜合整理國內外的文獻,涵蓋的向度如下:個案基本資料、犯罪資料、家族史、學校經驗、異性交往史、婚姻家庭互動關係、工作經驗、性犯罪危險性評估、目前的生理,精神狀態、性侵害加害人精神、智能狀態和危險再犯性評估等十大項。 性侵害加害人社區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處遇評估報告書 綜合整理國內外的文獻,涵蓋下面的向度:個案基本資料、犯罪資料、親密關係、社會支持網絡、生理疾病、精神疾病及物質施用史、犯罪史、獄中處遇執行情況、再犯危險性評估、整體評估、處遇建議書等十大項。
11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評估 執行與問題: 入監評估報告書雖明列十大向度,但實際上卻多出了兩項:精神科診斷多軸評估(請醫師填寫)、整體性評估總表,此兩項與前十大向度的關係為何,並不明朗。 對大部分的專業評估人員而言,填寫入監評估報告書基本上沒問題,但如何根據此資料做結論,並未有充分的訓練與聯結。 入監評估報告書與獄中治療之治療成效評估之間的關係亦未有清楚的聯繫。 同樣的情況亦發生在社區處遇評估報告書中。
12
靜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靜態因素九九評估表(Static-99) (董子毅,2005;林明傑、沈勝昂、盧映潔,2006)
台灣性罪犯靜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林明傑、董子毅,2005;林明傑、沈勝昂、盧映潔,2006)
13
Static-99 靜態99量表之不同評分者間信度(N=40) 評量的題項 r Kappa 1.以前性犯罪次數 .833**(p=.000)
2.以前所被判刑確定之任何犯罪行為之次數 .630**(p=.000) .625**(p=.000) 3.有無曾有「未身體接觸之性犯罪」 1.000**(p=.000) 4.性犯行中有無曾有「非性之暴力行為」 .899**(p=.000) .894**(p=.000) 5.以前是否曾有「非性之暴力行為」 .722**(p=.000) .714**(p=.000) 6.性侵害受害者中是否曾有非近親者 .805**(p=.000) .800**(p=.000) 7.性侵害受害者中是否曾有陌生人 .711**(p=.000) .696**(p=.000) 8.性侵害受害者中是否曾有男性 9.所預測的年齡是否低於25歲 .688**(p=.000) .684**(p=.000) 10.曾否與所愛過之人同居超過2年以上 .854**(p=.000) .843**(p=.000) 全距 1.000~.630 1.000~.625 平均值 R=.814 K=.803
14
Static-99 Static-99與性侵害再犯(N=415;民86-88)的關連
以卡方分析的結果有六題在性侵害再犯率的表現上達顯著差異。 其中四題以性侵害再犯為依變項時有顯著關聯,包括第1題「以前性犯罪次數」,第2題「以前所被判刑確定之任何犯罪行為之次數 」,第5題「性犯行中有無曾有「非性之暴力行為」,第7題「性侵害受害者中是否曾有陌生人」。 第3題「有無曾有『未身體接觸之性犯罪』」 、第6題「性侵害受害者中是否曾有非近親者」其性侵害再犯率之間雖然有顯著差異,但以性再犯做預測變項時,其關聯程度卻不顯著。 其他四個危險預測因子與性侵害再犯之間統計上皆沒有顯著關聯。
15
Static-99量表對於不同再犯型態的預測準確度
再犯的型態 Pearson相關(r) 再犯預測曲線面積(AUC) 性侵害 .26** .758** 非性暴力 .13** .631** 任何暴力犯行 .28** .714** 其他犯罪 .19** .611** 任何一種犯罪 .24** .637** 樣本總數:415。對於面積標準物的參數為無母數假設,虛無假設的面積=.50。 * p < .05,** p < .01
16
Static-99量表對於不同類型性罪犯性侵害再犯預測
加害人類型 統計指標 性侵害再犯 成人強暴犯 (N=151) r AUC .32** .805 侵害未成年犯 (N=175) .04 .571 家內兒侵犯 (N=26) .35 .940 家外兒侵犯 (N=63) .39** .787 樣本總數:415。對於面積標準物的參數為無母數假設,虛無假設的面積=.50。 * p < .05,** p < .01
17
Static-99 四個危險層級之間的描述與比較 危險層級 統計檢定 低 (0,1) 中低 (2,3) 中高 (4,5) 高危險(6+) F
χ2 樣本比例 14.2% 50.6% 28% 7.2% 性侵害再犯 1.7% 3.8% 18.1% 20% 27.7** 任何暴力再犯 11.4% 22.4% 33.3% 23.5** 平均刑期(月) 54.0 43.3 62 52.3 4.2**
18
不同加害人類型所屬Static-99危險層級比較
樣本數 低危險% 中低危險% 中高危險% 高危險% 成人強暴犯 151 6.6 42.4 41.1 9.9 侵害未成年犯 175 15.4 60 20 4.6 家內兒侵犯 26 65.4 30.8 3.8 家外兒侵犯 63 7.9 52.4 28.6 11.1 總計 415 14.2 50.6 28 7.2
19
台灣性罪犯靜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在研究一,收集於1994年至1996年從台北及高雄監獄出獄之性罪犯共423位為樣本,填入由RRASOR、Static-99、及MnSOST-R收集之危險因素且依據台灣資料現況而建立之15項因素量表初稿,追蹤至2003年2月查閱刑案資料註記以了解其有無再犯,平均追蹤期為7.6年。 篩選危險因素之統計方法為卡方、Somer’s d、羅吉斯迴歸、及Cox迴歸。發現共有八個因素可以列入。 以分別追蹤一年、三年、及七年及各所篩選顯著之因素建立量表,發現預測效度各為r= .238 (ROC = .767)、 r=.328 (ROC =.811)、及r=.312 (ROC =.752),均為中度且滿意之效度。然以成人強暴犯、家外兒童性侵害犯、家內兒童性侵害犯三類性罪犯觀之,其預測效度各為r=.231 (ROC =.736)、 r=.380 (ROC =.765)、及r 不顯著(ROC =.590)。
20
台灣性罪犯靜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在研究二,收集於1997年至1999年從台北、台中、及高雄監獄出獄之性罪犯共421位為樣本,填入此八題之量表,追蹤至2004年10月平均追蹤期為7.2年。 以全體樣本追蹤三年有無再犯,發現r= .232 (ROC = .763)。而以1997年追蹤七年共七人再犯,r= .000 (ROC = .693),其可能因為部分樣本追蹤未達七年致樣本不夠所致。 本量表之優點在於以國內之樣本取樣,除去國內連續犯罪一罰之問題,並依據三個追蹤之年數篩選出顯著關聯之因素作加權,並加入殘存分析,其預測準確度比美加稍好些。
21
台灣性罪犯靜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TSOSRAS)之不同評分者間信度
評量的題項 r kappa 1.性犯行遭「起訴」加上「判刑確定」的次數(含該次) 1.000**(p=.000) 2.過去被「判刑確定」之任何犯行次數(不含該次) .751**(p=.000) .721**(p=.000) 3.在保護管束中犯下性犯行[前犯行不一定要性犯行] .839**(p=.000) .826**(p=.000) 4.該次性犯行中的「非性暴力行為」 .781**(p=.000) .776**(p=.000) 5.該次性犯行被害者有13至15歲少女,且小加害人5歲以上 .701**(p=.000) .700**(p=.000) 6.該次性犯行被害者之性別 7.該次性犯行的被害者人數 .756**(p=.000) .727**(p=.000) 8.欲評估的年齡 .936**(p=.000) .906**(p=.000) 全距 1.000~.701 1.000~.700 平均值 R=.846 K=.832
22
靜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Static-99 TSOSRAS 較一致的項目 1.以前性犯罪次數 1.性犯行遭「起訴」加上「判刑確定」的次數
2.以前所被判刑確定之任何犯罪行為之次數 2.過去被「判刑確定」之任何犯行次數 4.性犯行中有無曾有「非性之暴力行為」 4.該次性犯行中的「非性暴力行為」 8.性侵害受害者中是否曾有男性 6.該次性犯行被害者之性別 9.所預測的年齡是否低於25歲 8.欲評估的年齡 不一致的項目 3.有無曾有「未身體接觸之性犯罪」 3.在保護管束中犯下性犯行 5.以前是否曾有「非性之暴力行為」 5.該次性犯行被害者有13-15歲少女,且小加害人5歲 6.性侵害受害者中是否曾有非近親者 7.該次性犯行被害者人數 7.性侵害受害者中是否曾有陌生人 10.曾否與所愛過之人同居超過2年以上
23
靜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兩量表危險程度之百分比例對照表
再犯危險類別 Static-99 TSOSRAS 原本估算的族群比例 Quest調整後的再犯危險族群比例 調整前後的百分比差異量% 低危險 24%(257人) 68.8%(291人) 78% +9.2 中危險 中危險: 38%(410人) 28.4%(120人) 16% -12.4 中偏高: 27%(209人) 高危險 12%(129人) 2.8% (12人) 6% +3.2
24
動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沈勝昂(2004、2005、2006):性侵害犯罪加害人再犯危險評估量表之建立—動態危險因素之探測。
研究流程(下一頁)
25
量表初步的統計分析(心理計量特性:因素與Cronbach alpha ) 動態危險因子與其他危險量表(static-99)的相關
蒐集資料(國內外文獻) 蒐集資料(觀護人) 蒐集資料(心理師) 編制初步的再犯危險評估題項 前置性預試研究 量表初步的統計分析(心理計量特性:因素與Cronbach alpha ) 動態危險因子與其他危險量表(static-99)的相關 初步動態危險因子量表 再犯vs沒再犯動態因素 高低危險群動態因素的比較 不同類性罪犯動態因素比較 完成動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26
動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整體匯整的性侵動態危險向度 性偏差(deviant sexual interests)
反社會傾向(antisocial orientation/lifestyle instability) 一般心理問題(general psychological problem,如負面的情緒) 社會支持網絡(social support network) 親密關係、依附關係(intimacy/attachment)
27
動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整體匯整的性侵動態危險向度 性態度、幻想(sexual attitude) 藥物的濫用(使用)(drug abuse)
病態性格(psychopathic;指沒有悔意、自大、沒有同理心、superficial) 拒絕接受治療(resist to treatment) 衝動性(impulsive)。
28
動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穩定危險因素 各子題組得分 主要題項總得分 1.不良的社會影響 2.親密關係缺失 3.社會依附關係 缺乏
(1)夫妻的親密缺失 (2)女朋友(愛人)的親密缺失 3.社會依附關係 缺乏 (1)對孩童的情緒認同 (2)對女性的敵意 (3)一般的社會排斥/孤獨 (4)缺乏對他人的關心 4. 性的自我規範 (1)性衝動/性幻想不斷 (2)以「性」來處理負面情緒或壓力 (3)偏差的性嗜好 5. 對性侵害的 態度 (1)滿足性需求是一種權利 (2)強暴的態度(強暴迷失) (3)兒童性侵害的態度 6. 對於監控的 配合 (1)對觀護的配合 (2)對治療的配合 7. 個人自我規範特質 (1)衝動的行為 (2)問題解決技巧的認知不良 (3)負面的情緒性/敵意 (4)缺乏同理心 總分=7個主要題項的分數加總
29
動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急性危險因素 計分 1.接近被害者的機會 2.情緒低落 3.被性占有慾望/性幻想 4.對他人的敵意
類別 計分 沒有/ 完全不會 可能/ 有一些 有 1.接近被害者的機會 2.情緒低落 3.被性占有慾望/性幻想 4.對他人的敵意 5.藥物或酒精的濫用 6.社會支持網絡減少 7.拒絕觀護或治療 8.特殊因素 總分=八個主要題項的分數加總
30
動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穩定動態危險因子量表」的總分,與「急性動態危險因子量表」總分彼此有顯著的相關(r=.80, p<.001, n=493)。另外,就項目的子題間也多有顯著的關聯。一般推測相信穩定動態危險因素可能是導致急性動態危險情況發生的主因。 「穩定動態危險因素」之不同評分者間信度,七題均達高度之顯著相關(r之全距為.405到.829,kappa之全距為.492到.792,n=40)。 「急性動態危險因素」之不同評分者間信度,七題均達高度之顯著相關(r之全距為.391到.940,kappa之全距為.355到.941,n=40)。
31
動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以Static-99的總分作為檢驗的效標(依變項),評估人員對加害人在「穩定動態危險因子」、「急性動態危險因子」評估的總分為預測變項,進行逐步線性迴歸分析。得到顯著結果,穩定動態危險因子、急性動態危險因子共可解釋Static-99所提供的近8%左右的解釋量(R=.27, F=13.29, MSE=22.99, p<.001, n=373),換句話說,穩定動態危險因子、急性動態危險因子評估可顯著的解釋由Static-99評估的危險程度。
32
動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解釋量幾乎全部來自於急性動態危險因子(t=2.49, p <.05),穩定動態危險因子單獨的解釋量並未達顯著水準(t=.51, p =.608)。 推測這種情況可能的原因是:在預測加害人的靜態分數時,急性因子的影響力不容小覷,換言之,在每一個潛在危險性的背後,除了個人長期穩定的特質外,當下情境的觸發因子—急性危險因子,對加害人犯罪事實的「發生」,更具有預測靜態分數的能力。
33
動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另外將穩定動態危險進一步細分成不同的危險因素變項發現,主要的變異量的來源為親密關係的缺失(t= 2.37, p< .05)、性侵害的態度(t=2.25, p< .05)、與對監控的配合度(t= 2.79, p< .01) ,顯示親密關係的缺失與性侵害態度的偏差確實是預測再犯程度的最佳指標,若是加上較差的監控配合度,那麼加害人的再犯發生的可能性就非常的高。
34
動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同時也將急性動態危險進一步細分成不同的危險因素變項發現,主要的變異量的來源為性占有慾、幻想(t= 2.46, p< .05)、對人敵意(t=2.61, p< .01)、拒絕監控(t=2.27, p< .05)與酒精與葯物的濫用(t= 2.20, p< .05) 。顯示性占有慾、幻想與穩定危險中之「性侵害態度」一樣確實是預測再犯程度的最佳指標,而「對人敵意」也與親密關係缺失有關,而「拒絕監控」也近似對監控配合度不佳的反映。顯示穩定動態危險與急性動態危險兩者對再犯危險的推測程度似乎有相輔相成之處。
35
9.以static-99之四個危險等級為分類標準,
動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9.以static-99之四個危險等級為分類標準, 穩定危險總分危險等級分配與事後檢定 穩險總分 N Mean S. D. Turkey’s 事後檢定 低危險 1.00 63 3.70 2.21 中低危險 2.00 186 4.04 2.60 -.34 中高危險 3.00 72 5.28 3.33 -1.58* 高危險 4.00 10 6.70 2.71 -3.00* Total 331 4.32 2.79 10.穩定危險總分危險等級的變異數分析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穩險總分 3 53.953 7.343 .000 327 7.347 330
36
動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11.急性危險總分危險等級分配 12.急性危險總分危險等級的變異數分析 急險總分 N Mean S. D.
Turkey’s 事後檢定 低危險 1.00 73 2.56 2.15 中低危險 2.00 199 3.33 2.80 -.77 中高危險 3.00 77 4.22 2.88 -1.66* 高危險 4.00 14 5.86 2.93 -3.30* Total 363 3.46 2.79 12.急性危險總分危險等級的變異數分析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急險總分 3 62.401 8.521 .000 359 7.323 362
37
動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本量表進一步各細部之危險因素的四級危險分佈,除穩定中之不良社會影響與個人特質,急性中之接近被害機會、情緒低落與社會支持網絡減少之外,其他大致上都可以明顯的以四等份的危險分級區分之。
38
動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14.再犯加害人兩次評估 編 號 age type 靜態危險 親密缺 失 社會缺 性自規 範 性態度 監控 配合 個人
特質 穩定危險總分 接近被害 情緒低落 性占有慾 對人敵意 藥物濫用 社會崩解 拒絕監控 特殊因素 急性危險總分 1 40 6 2 8 11 9 7 3 39 5 4
39
動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在穩定危險總分上,觀護人與治療者兩者評估達顯著差異(t=2.326,p<.02)。而急性危險總分也逼近達顯著邊緣(t=1.748,p<.082)。整體看來,觀護人與治療者在評估的程度上確實有不同看法之處。 進一步檢驗,再就細部的子項目而言,穩定危險則分別社會關係缺失、對監控配合度,急性危險則分別在情緒低落、被性佔有的慾念或性幻想不斷、藥物或酒精的濫用、社會支持網絡減少、拒絕觀護或治療。 在與社區處遇配合有關的執行上,治療者明顯的認為加害人配合度較差。另就藥物或酒精使用上,治療者明顯的認為加害人也比較嚴重。然而相對前兩者,其他與「心理社會」有關的判斷,觀護人似乎傾向認為加害人表現比較嚴重(差)的情況,如社會關係缺失、情緒低落、被性佔有的慾念或性幻想不斷、社會支持網絡減少。
40
動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Static-99概念與動態危險
Static-99五個項度內容概念分別為:(1) 年輕(Young):第九題;(2) 性犯罪持續程度(persistence):第一題;(3) 異常性趣(sexual deviance):第三、八、十題;(4)與被害的關係(range of potential victim):第六、七題;(5)一般的犯罪性(antisociality):第二、四、五題 。
41
動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Static-99概念與動態危險
關於Static-99五個項度內容概念與穩定危險的關係,除第九題年輕(Young)的概念外,其他的內容概念與穩定危險的關係都達顯著的關係,顯示Static-99五個項度內容概念結構與與穩定危險概念結構的關聯相當的穩定與紮實。 另外,就Static-99五個項度內容概念與急性危險的關係而言,同樣地,除第九題年輕(Young)的概念外,其他的內容概念與急性危險的關係也都達顯著的關係,顯示Static-99五個項度內容概念結構與急性危險概念結構的關聯相當的穩定與紮實。
42
性侵害加害人心理狀態評估工具 性侵害加害人心理狀態評估工具編制(柯永河,1999) 再探K式兩性關係評估量表之臨床信效度(陳郁岑,2004)
43
KSRS(1999) Ko’s Sexual Relation Scale:柯氏兩性關係量表(人際、思考、行動習慣量表)
目的:建立一套性侵害加害人心理狀態評估工具,藉以評估加害人心理狀況,及研究與性侵害行為相關的社會心理因素,作為安排相關治療及預防再犯行為發生之用。可作為一套性侵害加害人「動態因子」評估工具。
44
KSRS(1999) 性衝動被刺激觸發容易度 以性加害證明男性氣概 性加害行為應加處罰 使用毒品經驗 性慾望強度與頻率 藥物影響性行為
反對男尊女卑的態度 對受害者的同理心 絕不犯性加害行為的自我期許 對性加害者的負面看法 性加害傾向強 性加害行為控制難度(遺傳、家庭歸因) 反對性加害行為 支持性加害行為 性加害者的社會背景與飲酒行為的歸因 性加害行為難控制 對酒、性刺激的忍受度低 正常量尺 神經質量尺 精神病質量尺 反社會性格量尺 反社會思考習慣量尺 自評做答可不可靠
45
KSRS(1999) 信度:以總樣本181名(學生90、性加害組40、非性加害組40、一般成人47)計算各量尺內部一致性α值(0.44~0.88)。 效度:(採參照團體檢驗) 以67名男性及70名女性比較性別差異,結果發現除因素三、八、十、十四外,其他因素量尺得分均值皆具有顯著差異。 以台大男生組(20)、一般成人(47)、性加害組(40)、非性加害組(40)進行ANOVA分析,結果發現第一部份除因素七、八、十一外,其他因素量尺得分均值皆具有顯著差異。 第二部分僅發現在「反社會人格違常」量尺上有顯著差異,性加害組與非性加害組兩組傾向一樣強,但均高於其他兩組。若將四組區分為受刑組與非受刑組,則在「反社會人格違常」及「神經質」兩量尺上具有顯著差異。
46
KSRS(1999) 性加害組以正面方式隱藏實情(否認自己有不好傾向)的傾向是清楚而穩定的。
本量表較偏重「性慾理論陣容」,較忽略了「攻擊理論陣容」。 項目分析:找出53題是性加害組的均值顯著低於非性加害組(簡稱低分項目),27題是性加害組的得分顯著高於非性加害組(高分項目)。
47
KSRS(1999) 低分項目:不斷地為犯性加害罪的人做有力的辯護,他們不是性慾很強,很容易被異性身體的視覺刺激所引發;他們不是非常異於常人「像動物一樣的人」;他們並不是沒有道德觀念;他們的行為並非出自於報復心理,或受藥物控制,受環境利誘,特珠生理條件的之支配。以否認的方式做答,來表示犯性加害罪的人也是人,和正常人一樣,不要輕視,看不起他們,他們的性行為,慾念反應,生理條件,道德觀念並沒有顯著異於常人之處。
48
KSRS(1999) 高分項目:性加害組承認或同意自己有的思考與言行。他們承認自己有用毒藥的經驗;承認性加害行為是不道德而性加害者應該為此感到懊悔;性加害者會覺得自己的所為會被非議、被藐視;自認為有良好的思考習慣;承認有反社會性格違常傾向;對於受害人有歉意或同理心;並發誓將來不再犯性加害罪。
49
KSRS(2004) 以馬康社會期許量表簡式C版(MCSD-C)作為受測者社會期許表現的測量工具。受測樣本:性犯罪組(392),非性犯罪組(375),正常學生對照組(222)。 性犯罪組的社會期許量表得分高於其他兩組,且顯著高於學生組。 低社會期許量表得分組(後25%低得分者)在KSRS量表與性相關的因素表現較符合一般人士對性侵害加害者持有的刻板印象。KSRS量表的結果較可以採信。 社會期許傾向越強,因素量尺得分越低者:因素量尺一、二、三、五、六、十、十一、十二、十四、十五、十六、十七、神經質、精神病質、反社會人格傾向、反社會思考習慣、強暴迷思。 社會期許傾向越強,因素量尺得分越高者:因素量尺九、十三、正常量尺、做答可靠度。
50
KSRS(2004) 根據性犯罪者的犯行特徵分組:
需強制治療的刑前組比刑中組具較多的偏差反應,如較不同意性加害行為應加處罰、願意承認自己的性慾望強度與頻率較高、性加害傾向較高、覺得性加害行為控制難度較高、正常量尺得分較高、精神病質傾向較高。
51
KSRS(2004) 受害者年齡橫跨未成年及成年的性犯罪者,性加害傾向比其他組顯著地強,如認同性加害行為的控制難度較高、反社會思考習慣較多、性侵害傾向較強、對酒及性刺激的忍受度較低。 猥褻組較性交組表達出較強烈對強姦行為加害者的負面看法,也較不隱瞞自己對性或酒刺激的忍受度較低。 年齡越大,越認同「以性加害行為證明男性氣概的想法」,也越缺乏對個案的同理心,越不期許自己不犯性加害行為,越認同性加害行為難以控制的想法,且對酒及性刺激的忍受度越低,正常傾向越低,反社會人格傾向越低,自評做答可靠度較低。
52
KSRS(2004) 綜合關於KSRS各種組間比較結果,可發現因素量尺四(使用毒品經驗)以及「反社會性格傾向」量尺是最具有效度的因素量尺,可以區辨性侵害組及非性侵害組。 此兩個向度乃重要之區辨指標,有趣的是,此兩個向度亦可視為本土研究中所發現較穩定的「靜態」因子。
53
KSRS(2004) 注意事項: 性罪犯在不同司法處遇階段可能會有不同的KSRS反應,應收集不同處遇階段的性罪犯資料,以建立不同處遇階段之常模資料。 對於性侵害組在KSRS量表會表現出與一般刻板印象不符的問題,除了社會期許傾向之外,應考慮其他可能影響表現的因素,如否認程度、自尊維護傾向等。 可以「人際行為量表」(IBS)補充KSRS在「攻擊理論」以及否認程度、自尊維護傾向之訊息。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