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章 增 长.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章 增 长."—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增 长

2 增 长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第二节 索罗经济增长模型 第三节 内生增长模型 第四节 零增长理论 第五节系统资源约束理论

3 引言 增长问题并没有什么新东西,只不过是为古老的问题穿上了一件新衣,增长是一个永远使经济学者着迷和神往的问题: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
——詹姆斯.托宾 (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4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商品与提供劳务能力的扩大,以及人均福利的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经济增长理论是研究解释经济增长规律和影响制约因素的理论。 经济增长受资源、技术、体制和市场等方面的约束。 尽管有持续增长记录,但今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逐渐认识到经济增长一直在放缓。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出现明显下滑。

5 阅读专栏:世界银行报告称: 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 放缓
据新华社华盛顿1月9日电 世界银行9日公布的《2008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受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降温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预计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6%,2008年则将降至3.3%。     报告指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市场动荡虽然让一些经济体损失严重,但仍处于可控范围之内。预计2009年美国经济将出现反弹,从而有望使当年世界经济增长率达到3.9%。     

6 报告说,最近两年,美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美国经济增长率2007年为2. 2%,2008年预计只有1
报告说,最近两年,美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美国经济增长率2007年为2.2%,2008年预计只有1.9%。在发展中国家里,中国和印度经济表现最为突出。报告预测,中国去年和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11.3%和10.8%,印度则为9.0%和8.4%。(记者 刘洪)源自人民日报

7

8 2007年发展水平的国际差别 国别 人均GDP (美元) 卢森堡 102284 中国 2460 美国 45594 印度尼西亚 1824 德国
39650 印度 965 日本 34023 巴基斯坦 909 俄罗斯 8612 尼日利亚 825 墨西哥 8426 孟加拉 444 巴西 6842 布隆迪 127

9

10 2008年中国各省人均GDP 地区(省、市、自治区) 人均GDP(元)地区 上海 65473 河南 15056 北京 57431 湖北
14733 天津 47972 重庆 14011 浙江 35730 湖南 13123 江苏 32985 江西 12204 广东 32142 西藏 11567 山东 27148 安徽 11180 山西 16143 云南 9459

11

12

13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14 一、经济增长理论源流 经济增长可以上溯至早期管仲(公元前723~公元前645 )的增长思想和亚丹·斯密(Adam Smith)[1776]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及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静态视角研究长期经济运行规律。凯恩斯经济理论出现以后,理论界运用动态化和长期化的分析方法研究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借助外生的劳动增长和技术进步来说明长期经济增长机制。 基本的结论:劳动、资本积累、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和源泉。其中劳动和资本积累投入数量的增加是粗放增长的动因,而技术进步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集约型增长的直接动因,制度则是影响增长的最为关键的原因。

15 表4-3 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阶段性划分 代表性经济学家 理论观点或者贡献 阶段 代表著作 管仲 最早指出劳动是国家财富增长的源泉 第一阶段:
《管子》(托名) 亚当·斯密 增长途径:(Ⅰ)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Ⅱ)通过增加劳动人数的增加、资本积累。 《国富论》 大卫·李嘉图 强调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斯图亚特(1767) 提出了“生产三要素”资本、土地、劳动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的命题 《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或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 熊彼特 从创新的角度分析和论述了“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济发展理论》

16 哈罗德、多马、R·索洛、J·托宾、P·萨缪尔森、琼·罗宾逊、卡尔多等
这一时期主要是建立各种经济增长模型,探讨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途径。 第二阶段1950年代 《直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等 肯德里克、丹尼森 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寻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 第二阶段1960年代 《美国生产率发展趋势》《美国经济增长因素和 面临的选择》 麦多斯、福雷斯特尔等 研究了经济增长的极限问题 第二阶段1970年代 《增长的极限》 罗默、卢卡斯 增长理论与发展理论融合;国家干预、市场机制与经济增长关系取得了进展,新古典学派的传统在增长问题研究中成为主流;新经济增长理论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其杰出贡献是:经济增长模型中技术因素的内在化。 第二阶段1980年代 《收益递增与长期增长》 W·罗斯托/S.库兹涅茨 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增长统计资料的整理分析、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增长关系 《经济增长过程》等 阿玛蒂亚.森 以可行能力衡量人类福祉 《贫困与饥荒》、《饥饿与公共行为》

17 阅读专栏:世界银行最新报告:今年全球GDP将萎缩 2.9%
世界银行周一发布的最新报告——《2009年全球发展金融:制定全球复苏路线图》警告说,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增速放缓的时代,要求对金融体系实行更加严格有效的监管。 报告预计,2009年发展中国家仅能增长1.2%。全球增长预计也将呈现负值,2009年全球GDP预计将收缩2.9%.全球经济动荡对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具有显著影响。报告对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前景看法相对乐观,认为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可望增长5%。 报告表示,许多国家存在的国际收支危机风险和公司债务重组问题值得引起特别关注。制定全世界的复苏路线图将要求迅速实行具体的改革,最终摆脱政府在金融体系中拥有巨大利益的状况,转而恢复私营部门对银行系统的控制。此外,需要推进发达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大幅扩张,从中期来说需要削减财政赤字,从而维持债务的可持续性,避免重演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出现的债务危机。    (班威 宋 华 深圳商报)

18 图片说明:G20伦敦峰会宣布向世界注入1.1万 亿美元,以保持经济稳定,推动经 济增长、促进就业。

19 专栏: 我们的20年 1983年,我的叔叔大学毕业,每月工资50元,勉强解决温饱问题,而且不能随便买肉、买水果吃;一件衣服穿5年,到处都是补丁;住单位的职工宿舍,4人挤在12平米的房子里;买一辆自行车需要攒一年的工资。   1993年,我的堂哥大学毕业,每月工资500元,吃饭基本没有问题,1年能买上两件衣服,偶尔可以看看电影或者到外面吃一顿;住在父母家里,盼望10年内单位能给分50平米的房子,买一辆自行车只需要一个月的工资。   2003年,我大学毕业,每个月工资5000元,吃饭、穿衣、买电器、旅游都没有问题,和老婆商量买100平米的商品房,一个月工资可以买10辆自行车,可是同学都买汽车了。   在我叔叔和我堂哥的年代,虽然生活很苦,但是大家从不抱怨,而是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成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飞跃,成就了中国工资20年翻100倍的世界奇迹。 分析:生产效率的提高导致福利增加。经济增长不单是工资数量的增加,还要看购买力的增加。但是归根结蒂还是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开发以及市场机制的形成导致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总体提升.

20 经济增长直接体现为产品的产量增加,因此可以根据总生产函数来研究增长的源泉。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直接体现为产品的产量增加,因此可以根据总生产函数来研究增长的源泉。 总生产函数是总产量与生产中使用的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由公式①表示: 其中Y为产量,K为资本,L为劳动,A代表技术。

21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本、劳动与技术进步。 (一)资本(K):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从:资本——劳动比、
人均资本量、资本——产出比、储蓄与资本积累等相关理论范畴来分析探讨资本在经济中的影响和贡献作用。 (二)劳动(L): 一般来说,在经济增长的开始阶段,人口增长率也高。这时劳动的增加主要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当经济增长到了一定阶段,人口增长率下降,劳动工时缩短,这时就要通过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来弥补劳动力数量的不足。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22

23

24 北京市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弹性系数 资本 贡献率 劳动 全要素 资本弹性α 劳动弹性β (%) 0.343 0.657 34.82 16.23 48.96 0.35 0.65 40.38 20.76 38.86 0.322 0.678 29.57 13.35 57.09

25 以上结果是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得到的 生产函数变形 将其求全微分并整理即可得到索洛增长速度方程: a=y-αk-βl 式中a、y、k、l分别为全要素生产率、总产出、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的增长速度,而a/y即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

26 (三)技术进步(A) :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 素,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明显超过资本和劳 动力的作用:1、生产率的提高 2、资源配置的改善 3、规模经济 4、知识的进展 (四)制度因素: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经济增长是很重要的。非 经济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也是经济增长中应考虑 的。一个社会只有在具备了经济增长所要求的基本制 度条件,有了一套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制度之后,这些 经济因素才能发挥起作用。

27

28 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北京市) K L HC TC XF CQ 1978- 2004 系数估计值 0.34 0.66 0.29 0.03 -0.56 0.32 贡献率(%) 34.82 16.23 6.82 8.89 12.47 18.1 1990 0.35 0.65 0.41 0.05 -1.06 0.37 40.38 20.76 12.34 13.37 7.69 8.26 1990- 0.68 0.33 -1.09 0.19 29.57 13.35 6.42 35.15 15.76

29 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结构变动和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据此,将这些因素的代表性变量同时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推广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原形为:
其中,HC、TC、ST、XF、OPEN、CQ分别代表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对外开放和产权制度市场化变量,Υ1、Υ2、λ1、λ2、φ1、φ2分别为上述变量的产出弹性系数。 将全要素生产率(Y/( ))当作被解释变量,新引入的变量为解释变量,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测算,剔除不显著的变量--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变量后,所得结果.

30 第二节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由罗伯特·索洛提出,又称作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外生经济增长模型。是以资本积累和新古典生产函数为核心,分析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技术进步因素对产出、增长和消费的作用,以及储蓄率变化对消费和增长的作用。

31 生产函数

32 消费、投资与储蓄 假设一个封闭的经济,只有两个部门,企业与居民。 则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消费 人均投资等于人均储蓄

33 投资用于新增投资和弥补资本损耗 资本损耗 投资与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方程

34 投资用于新增投资,弥补资本损耗和新增劳动人口对资本的需要
投资与资本积累 表示人口增加率 资本积累方程

35 投资与资本积累 投资用于新增投资,弥补资本损耗,新增劳动人口和技术进步对资本的需要 考虑技术进步的有效劳动数量
劳动效率提高导致劳动力数量增加的倍数 投资与资本积累 倍数增加的速率 资本积累方程

36 一、不包含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的索洛模型 1.资本积累和稳态 稳态点 消费区

37 2.资本积累的黄金律 稳态点 消费水平最大 资本积累的黄金点 条件:

38 图2-5从资本大于黄金律稳定状态出发时储蓄率的下降
黄金稳态过程 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高于黄金律稳态 图2-5从资本大于黄金律稳定状态出发时储蓄率的下降

39 稳态点

40 黄金稳态过程 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低于黄金律稳态 从资本黄金律稳定状态开始时储蓄率的提高

41 二、含人口增长的索洛模型 稳态点 消费水平最大 资本积累的黄金点 条件:

42 三、含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 稳态点 消费水平最大 资本积累的黄金点 条件:

43 问题讨论 根据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其他条件相同,储蓄率 较高的国家人均收入将高于储蓄率较低国家的人均 收入,并且前者的增长率也高于后者。这种说法正 确吗?

44 分析:根据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其他条件相同,我们知道 稳定时,
S大,则 k*大,即人均资本更高,人均收入更高。 达到稳定状态之前,储蓄率大的增长率也就越大,但是 当稳定状态达到之后,增长率取决于技术进步率g,即 储蓄率的增长只有水平效应而无增长效应。

45 第三节 内生增长模型 新古典增长理论暴露出一些不足和缺陷:
(1)首先,在新古典增长理论中假定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即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相应增加一倍。然而这一假定往往与事实不符。 (2)其次,新古典增长理论在解释现实经济发展方面也不尽人意。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 罗默和罗伯特·小卢卡斯等人在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相继发表了他们研究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新成果,逐步形成了“新经济增长理论”。

46 一、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简述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是指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国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经济增长率差异而展开的研究成果的总称。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从这点出发,新经济增长理论又称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47 根据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所依赖的基本假设条件的差异,可以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分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新经济增长模型又可以根据各种模型关于总量生产函数的不同规定,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外部性条件下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另一种是凸性经济增长模型。

48 外部性条件下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情况 外部性条件下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采用马歇尔提出的外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增长问题。这类模型假定,总量生产函数会呈现出规模收益递增的特点。造成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在于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溢出效应。 主要包括: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1986)、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1988)、巴罗的公共产品模型和拥挤模型、克鲁格曼-卢卡斯-扬的边干边学模型等。其中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1986)和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1988)最具代表性。


Download ppt "第三章 增 长."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