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学案 坐标图类(曲线与直方图) 此类试题是在借用坐标曲线图和坐标直方图等数学语言来直观描述生物学现象和规律,旨在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以及运用生物学知识对坐标图信息的分析、推理和应用能力。 1.突破“坐标曲线”的关键是“三看”(识标、明点和析线) (1)“识标”——理解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学案 坐标图类(曲线与直方图) 此类试题是在借用坐标曲线图和坐标直方图等数学语言来直观描述生物学现象和规律,旨在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以及运用生物学知识对坐标图信息的分析、推理和应用能力。 1.突破“坐标曲线”的关键是“三看”(识标、明点和析线) (1)“识标”——理解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案 坐标图类(曲线与直方图) 此类试题是在借用坐标曲线图和坐标直方图等数学语言来直观描述生物学现象和规律,旨在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以及运用生物学知识对坐标图信息的分析、推理和应用能力。 1.突破“坐标曲线”的关键是“三看”(识标、明点和析线) (1)“识标”——理解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2 (2)“明点”——明确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终点、转折点、交叉点)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
(3)“析线”——分析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揭示各段曲线的变化含义和原因。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则应先确定某一自变量来分析,然后再多重综合考虑。 2.突破“坐标直方图”的关键是:(1)看清楚纵、横坐标轴的含义以及坐标系中直方图所代表的意义,即分析直方图所蕴含着的生物学信息。(2)认真分析、对比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找出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3)结合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作进一步的推理分析,并进行“图→文”、“直方图→坐标图”等的转化,由此对照各选项作出合理判断。

3 阅读下列与光合作用有关图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4

5 (1)若甲图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
①在温度为10℃、光照强度大于 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速度不再增加。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L3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速度的限制因素是 。当温度为20℃时、光照强度大于L3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速度的限制因素是 。 L1 光照强度 温度

6 ②根据甲图,在乙图的坐标上标出光照强度为L2千勒克司,温度分别为10℃、20℃和30℃时的光合作用速度。
答案 见下图

7 (2)若丙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②A植物在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2小时单位叶面积可积累葡萄糖 m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 ③A植物在1天内(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夜),要使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白天平均光照强度必须大于 千勒克司。 6 10.9 6

8 (3)若丁图表示温度与光合作用速度之间的变化曲线。
①该图中C点横坐标表示该光照强度条件下,光合作用的 。出现CD段的原因是 。 ②请先依据丁图信息在甲图中绘制在50℃的条件下, 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曲线。然后再根据甲图,在 丙图中绘制光照强度为L1时,10℃~50℃之间光合作 用速度变化的曲线。 答案 见下图 最适温度 随温度的升高, 酶活性降低,光合作用速度降低

9 解析 本题通过坐标曲线的形式综合考查了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就能力方面,着力考查了识图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图能力、计算能力、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①从甲图可以看出,当在温度为10℃、光照强度大于L1千勒克司时,光合速度不再增加,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L3千勒克司时,光合速度随

10 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
②甲图中,当光照强度为L2时,温度分别为10℃、20℃和30℃时的光合速度分别为2、4、4(单位),在乙图中找到对应点即可;(2)①丙图中纵坐标应为净光合速度(净光合速度=总光合速度-呼吸速度),而题中是要找出A、B植物总光合速度相同时的光照强度,分析时抓住两者呼吸速度不同这一关键点(A为4、B为2),应该寻找“A总光合速度=A净光合速度+4=B总光合速度=B净光合速度+2”的光照强度点,即“A净光合速度-B净光合速度=2”的关键点,所以读图可知应该是6千勒克司;

11 ②A植物在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净光合作用速率为8 mg,则2小时内单位叶面积吸收二氧化碳量为16 mg,折算成2小时内葡萄糖积累量=16×180/6×44=10.9 mg。③欲使A植物一昼夜内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最少应使白天12小时光合作用净量大于夜晚12小时的呼吸作用量,由于昼夜时间相等,如果两者刚好相等,则一昼夜中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0,此时白天的净光合作用每小时净量应与夜晚呼吸作用量相等,即纵坐标值为4时,所以只有当光照强度大于6千勒克司时才能满足上述条件。(3)①丁图中C点时光合作用速度最大,所以C点横坐标含义为该光照强度条件下,光合作用的最适

12 温度。出现CD段的原因是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光合作用速度降低。②分析丁图可得出:50℃
时植物光合作用速度应介于20℃和30℃之间,分析 甲图发现,在光照强度为L1时,温度不是限制因素,所以在10℃~50℃之间光合作用速度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曲线如答案中所示。

13 1. 下图中甲图曲线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乙图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20℃、CO2浓度为0
1.下图中甲图曲线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乙图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20℃、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合作用合成量的变化;在B点时改变某种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的变化。

14 根据以上叙述和图示,请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6点 B.甲图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作用强 度的时间为6点至18点之间 C.乙图中B点时,可能改变的条件是适当提高温度或 适当增加CO2浓度 D.乙图中光照强度由B点减弱为A点,则A点时叶绿 体内C3的相对含量较多 解析 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放出CO2。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决定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关系。夜间只有呼吸作用,CO2浓度上升;

15 白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CO2浓度下降。早晨和黄昏某时刻,如果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CO2浓度上升。从甲图可以看出,B和C两点光合作用强度应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甲图中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应是6点之前。乙图中B点时可能改变的条件是适当提高温度或增加CO2浓度。A点和B点相比,CO2浓度相同,CO2的固定形成C3量应相同。但B点光照比A点强,B点光反应强于A点,产生的ATP和[H]多,所以B点C3的还原应强于A点,所以A点C3相对含量比B点多。 答案 A

16 2.下图表示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其中两条曲线表示健康人两种激素的变化趋势,另一条曲线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变化趋势,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曲线b表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相对含量的 变化趋势

17 B.在曲线c上升时,人体下丘脑还可通过有关神经
的作用,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 C.曲线a表示的激素是人体内惟一能降低血糖含量 的激素 D.人体通过a、c激素的协同作用,可使血糖含量 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解析 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将使血液内胰岛素含量上升,胰高血糖素含量下降,故a为正常人进食后胰岛素含量的曲线,c为正常人进食后胰高血糖素含量的曲线,b为糖尿病患者进食后胰岛素含量的曲线;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人体血糖平衡过程中是拮抗作用。 答案 D

18 3.(09·青岛模拟)下图表示蚕豆叶片衰老过程的某些生理变化,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含量下降,会导致许多代谢过程受阻 B.叶绿素含量下降,会使电子传递与ATP的形成受 阻而影响光合作用

19 C.叶龄越大,蚕豆叶的净光合作用量越大 D.40多天后呼吸作用速度急剧下降,ATP合成的 减少会影响更多的生理过程 解析 蛋白质含量下降,酶的含量也减少,故会导致许多代谢过程受阻,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接受光能被激发而失去电子,经一系列电子传导,将能量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NADPH和ATP中。40多天后,因呼吸产能减少,故很多代谢过程受影响,叶龄越大,蚕豆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差值越小。 答案 C

20 直方图能直接明了地描述生物学的原理与本质,因此得到了广泛地运用,请你依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直方图,其中错误的是( )

21 解析 关键信息:“衰退型”、“杂合体”、“自交”、“纯合体”、“四分体”、“生长激素”。
知识依据:种群年龄组成、杂合自交计算、四分 体时期的特征和外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 完整分析: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因此A项不正确。杂合体豌豆自交,纯合体比例为1-(1/2n),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其比例越来越接近1,因此B项正确。四分体时期,染色体数目没有增加,但DNA已经复制,因此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C项正确。生长激素的成分是蛋白质,与其合成、分泌相关的细胞结构及先后次序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项图中膜面积的变化正好能与之对应,D项正确。 答案 A

22 备考链接 1.重点要特别注意坐标轴、直方柱的含义和联系,切勿理解错误。 2.此类试题能够比较好地综合考查考生审阅、提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所以近几年高考题中比例有所上升。

23 4.(09·浙江理综)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24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 引起的 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 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 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解析 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为Y、X、Z分别为生态系统中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从图乙可以看

25 出,一段时间后,X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Z营养级生物捕食对象没有改变,个体数量的增加不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从图中不能看出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某种生物处于劣势的现象不明显。因此A正确。 答案 A

26 5.下面是人体细胞分裂时,A、B、C、D四个不同细胞分裂期染色体和DNA的统计数据,那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以发生在 ( )
解析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此时的染色体数目为46,DNA数为92,所以选B。 B

27 6.(改编题)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最弱 B.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 呼吸的1/5倍

28 C.氧浓度为c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解析 氧气的吸收量代表有氧呼吸强度,而二氧化碳释放量代表呼吸作用强度,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因为有氧呼吸中氧气的吸收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故某氧气浓度时对应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差值就代表无氧呼吸的强度。故d浓度时无氧呼吸最弱;氧浓度为c时呼吸作用最弱,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1/2,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5/2;a时氧气吸收量最少,所以此时有氧呼吸强度最弱。 答案 D

29 一、选择题 1.(09·盐城改编)下图是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可得出 ( )

30 A.a、c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B.M点时细胞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 D.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解析 a过程为有丝分裂;b过程为减数分裂;c过程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M点时细胞中的核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中的DNA几乎全部来自母方。GH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该时期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而OP段为有丝分裂的后期,该时期的染色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因此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不相等。MN段为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前、中期,在间期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答案 D

31 2.(09·茂名模拟)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生物总能量(A)和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的变化,下面是据图得出的几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
的时期 B.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30~40年比20~30年 期间强

32 C.从a点开始,曲线B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数
量不断增加 D.该生态系统在40~60年期间的生物种类比60~80 年期间要多 解析 该生态系统中生物总能量不断增加,说明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往成熟方向发展,60~80年的生物种类显然要比40~60年的多。 答案 D

33 3.某同学通过对下列四条不同曲线进行分析,得出
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34 ①通过分析甲曲线可知所得到的这种细菌的产物是
次级代谢产物 ②乙曲线中处于b点时,血糖浓度最高,此时血液 中胰岛素的含量最低 ③丙曲线中处于c点时,叶绿素的分解速度大于合 成速度,叶片开始变黄 ④丁曲线中处于d点时,植物生长素仍能够促进芽 的生长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在稳定期产生;血糖含量最高时胰岛素的分泌量不一定最低;丙曲线中Mg的吸收速度降低但仍存在,意味着叶绿素仍在合成。 答案 B

35 4.(09·沈阳质检)下图所示为白鹡鸰的猎物选择与单位时间净能量(净能量=从猎物所获得能量-捕获和处理猎物所消耗的能量)获得的关系。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36 A.动物总是设法在单位时间内使获得净能量达到最大
B.大尺寸猎物单位体积所含能量少,所以净能量获得 量少 C.无论怎样选择猎物,相邻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仍 然是10%~20% D.白鹡鸰与猎物在相互选择中共同进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能力。由图示可以看出,单位时间内的净能量并不是随食物的增大而增多,猎物尺寸越大,捕获的几率会下降,猎物很小时,含有的能量又太少,所以中等大小时净能量最多。 答案 B

37 5.(09·威海统一考试)分析右 图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进行海洋渔业捕捞至c时对 应的种群数量为宜 B.c~d段种群数量下降 C.该种群数量在e点达到K值 D.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解析 该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捕捞至c点时对应的种群数量时为宜,因为此点种群增长速率最 大。c~d段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在减小,但种群 数量一直在变大。e点是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的点,增长速率为0。 B

38 6.(09·杭州质检)切除正常幼年狗的垂体后,短期内该狗血液中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 )

39 解析 本题考查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调节中激素分泌的调节情况。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切除垂体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相应地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时,会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产生促进作用,故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多。 答案 B

40 7.(09·重庆诊断)阳光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形成“光斑”,它会随太阳的运动和枝叶的摆动而移动。如下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2和释放O2的有关曲线,此曲线说明
( ) A.“光斑”照射前,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B.“光斑”照射开始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 增加

41 C.“光斑”照射后,氧气释放曲线的变化说明暗反
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 D.图示实线AB段的变化说明进行暗反应与光照无关 解析 图示曲线可知,“光斑”照射前,氧气的释放速率与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均大于0,说明“光斑”照射前,植物可进行较弱的光合作用,由“光斑”开始照射时,氧气释放速率快速增加,而二氧化碳吸收速率上升较慢可知:“光斑”照射后,光反应比暗反应增加快。“光斑”在40 s时移开,光反应迅速变小,而暗反应也缓慢减小,说明“光斑”移开,导致光反应停止进而使暗反应速率下降,从“光斑”照射后,从氧气释放曲线快速上升随后又与二氧化碳吸收速率曲线重合可看出: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 答案 C

42 8.下图中的甲、乙、丙、丁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时期),则可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时期是 ( )
A.甲 B.甲、丙 C.甲、乙 D.甲、丙、丁

43 解析 由图可看出,甲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2∶2,甲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中、后期;乙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2∶2,且染色体数减半,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丙表示无染色单体,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表示染色体数减半且不含染色单体,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所以含两个染色体组是甲、丙两时期。 答案 B

44 9.(09·浙江金华十校期末)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植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图所示,有关论述错误的是 ( )
A.萌发时,三种种子酶的种类、含量不同 B.萌发时,同样质量的种子需O2量和产生CO2量 相同 C.同样质量的种子,小麦含氮量最少 D.种子中的有机物最初都来自光合作用

45 解析 该题考查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酶的变
化。种子萌发时,三类种子的酶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可能不同。种子萌发时,同质量的种子脂肪多的花生种子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多,产生二氧化碳量多。 答案 B

46 10.下列对图中Ⅰ、Ⅱ、Ⅲ、Ⅳ四幅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图Ⅰ中S型增长曲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B.图Ⅱ中可表示pH对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47 C.图Ⅲ中可表示B细胞分化为效应B细胞后生物
膜面积的变化 D.图Ⅳ中的信息可体现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 两重性,实例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背重力性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不同表达形式的分析。A正确:“S”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B正确:适宜pH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最高,低于或高于最适pH,则酶的活性下降甚至完全失活。C正确:B细 胞受抗原刺激分化成效应B细胞后,分泌过程大大加强,为了与其适应,细胞内与抗体的合成、运输和分泌有关的生物膜都将增大。D错误,茎的背重力性并不能说明两重性。 答案 D

48 二、非选择题 11.用含14C标记的CO2供给绿藻进行光合作用,下 图中图甲、图乙表示一部分实验结果。图甲是进 行光照15分钟后,突然变黑暗;图乙是在光照条件下,供给浓度为1%的CO2 5分钟后,在横轴为0时CO2浓度降低为0.003%,10分钟后CO2浓度又升至1%并持续5分钟。曲线a、b、c表示C6(主要是葡萄糖)、C5和C3三种化合物中的一种。回答下列问题:

49 (1)曲线a、b、c分别表示 、 、 。 (2)由图甲与图乙都可看出,c曲线不断上升,而在一定时间内a曲线和b曲线中的14C量保持不变,形成两曲线平行的原因是 。 (3)图甲中a曲线的AB段中14C量突然增加的原因是 。图乙中b曲线的EF段中14C量突然增加的原因是 。图乙中a曲线的CD段中14C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 。 C3 C5 C6 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速 率保持动态平衡 黑暗条件下,C3还原受阻 CO2浓度突然降低,固定 CO2所消耗的C5减少,积累的C5增多 CO2浓度突然 升高,固定CO2生成的C3增多

50 (4)图中的信息告诉我们,在温室内栽培蔬菜时,当温度、水肥条件适合,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提高
(4)图中的信息告诉我们,在温室内栽培蔬菜时,当温度、水肥条件适合,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提高 浓度,对增产效果显著,故在农田生产实践上比较易行的办法是施用 肥料,利用土壤中 作用来增加该物质的含量。 (5)要想提高大棚作物的光合效率,可调节的因素主要有 、 、 。 CO2 有机 微生物的分解 光照强度的控制 CO2的供应 必需矿 质元素的供应

51 解析 由甲图分析可知,光照条件下,曲线c不断上升,说明曲线c代表的是葡萄糖。无光照对CO2+C5
解析 由甲图分析可知,光照条件下,曲线c不断上升,说明曲线c代表的是葡萄糖。无光照对CO2+C5 2C3的反应影响不大,C5不断被消耗,C3不断生成;而其对C3+[H]+ATP C6+C5反应影响就大了,因为随着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的逐渐消耗,被还原的C3会越来越少,生成的C6和C5也越来越少;这两个因素同时考虑,细胞中积累的C3会越来越多,C5会越来越少,因此曲线a代表的是C3,曲线b代表的是C5。温室中为了提高光合效率可以调节光照、水分、矿质营养、温度等因素,而大田作物只能调节水分和矿质营养。

52 12.(09·合肥质检)豌豆的黄色子叶(Y)对绿色子叶(y)显性,高茎(D)对矮茎(d)显性,红花(C)对白花(c)显性。这三对性状能够自由组合。
下图是一次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请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3 (1)写出这次杂交实验中双亲的基因型 ① ×② ; (2)指出这次杂交实验结果中,所有豌豆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是多少种? 、 ; (3)现有显性纯合和隐性纯合两种豌豆,请你用最简捷的方法,获取这次杂交实验中的双亲: 获取亲本①的方法: ; 获取亲本②的方法: 。 YyDdCc YyddCc 18种 8种 选择显性纯合和隐性纯合两种 豌豆进行杂交,所产生的F1即是所需的亲本 选择上面的F1和隐形纯合豌豆进行测交,那么测交子代中,具有黄色子叶、矮茎和开红花的植株就是所需的亲本②

54 解析 (1)由子代的性状分离黄子叶∶绿子叶=3∶1、高茎∶矮茎=1∶1、白花∶红花=1∶3可知:测交双亲基因型为YyDdCc和YyddCc。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每对基因均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故有Yy×Yy→F1有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Dd×dd F1有2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Cc×Cc F1有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故F1基因型共有3×2×3=18种,表现型有:2×2×2=8种。 (3)YyDdCc可由题干给定的显性纯合(YYDDCC)和隐性纯合(yyddcc)测交获得,用F1(YyDdCc)与隐性纯合(yyddcc)进行测交,子代中具有黄子叶、矮茎开红花的植株即为所需基因型个体。 返回


Download ppt "学案 坐标图类(曲线与直方图) 此类试题是在借用坐标曲线图和坐标直方图等数学语言来直观描述生物学现象和规律,旨在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以及运用生物学知识对坐标图信息的分析、推理和应用能力。 1.突破“坐标曲线”的关键是“三看”(识标、明点和析线) (1)“识标”——理解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