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当代诗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当代诗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当代诗歌

2 舒婷生平 舒婷 1952 原名龚佩瑜,福建漳州人。 “朦胧诗”的重要代表人物。 1964年就读于厦门市一中, 1969年到闽西农村插队。
舒婷 原名龚佩瑜,福建漳州人。 “朦胧诗”的重要代表人物。 1964年就读于厦门市一中, 1969年到闽西农村插队。 1972年返回厦门后,先后做过泥水工、 挡纱工、浆洗工、焊锡工、统计员等工作。 1980年调至福建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 知名诗篇有 《神女峰》、《致橡树》、《惠安女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等。 著有三卷本《舒婷文集》。

3

4 舒婷生平 抒情浪漫细腻委婉的女性风格,忧伤而不绝望,沉郁而不悲观,充满对价值寻找的渴望,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她的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的追寻、对传统的反思批判和对人的价值的呼唤,深受当时青年的喜爱。

5 舒婷生平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 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 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
她们的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传统特点,意蕴深厚而不显露, 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 使许多诗失却传统的明朗色彩,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氛围。 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6 顾城,男,1956年生于北京。 12岁时辍学放猪。 “文革”中开始写作。 1973年开始学画, 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木工。 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 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 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 从此过漂游生活。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 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 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 后辞职隐居激流岛。 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 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辞世。

7 顾城,远和近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出自——顾城: 《一代人》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出自——顾城: 《一代人》

8 顾城 顾城曾将自己的诗创作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自然的我( —1974)以《生命幻想曲》为代表作;
自然的我( —1974)以《生命幻想曲》为代表作; 文化的我(1977—1982)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为代表作; 反文化的我(1982—1986)以《布林的档案》为代表作; 无我(1986—1993)作者以《颂歌世界》《水银》为代表作。 诗风自然纯净,在中国当代诗坛独树一帜。 他的诗不仅为中国诗歌指明诗之本质, 更重要的在于让人体味到生命纯净的气息,读之忘我。

9 致橡树  1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2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10 致橡树 3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4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11 惠安女子 野火在远方,远方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 约束柔软的腰肢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 约束柔软的腰肢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 啊,浪花无边无际

12 惠安女子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 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 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 唤醒普遍的忧伤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13 惠安女子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 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14 内容分析 《惠安女子》是舒婷实现女性书写的代表性作品,它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惠安女子优秀品质的赞美及对她们苦难人生的关怀。

15 内容分析 惠安女子是我国福建省惠安县沿海几个村镇汉民族妇女群体,那儿的男子长年漂泊在海上,“留守”几乎是所有惠安女子的现实处境。但长期以来她们一直默默隐忍了生活的枯涩,以勤劳、温良、孝顺呼应着传统文化期待。《惠安女子》是舒婷唱给她们的一首悲悯的歌。

16 内容分析 “野火在远方”,这里“野火”可能是远方真实世界燃起的一堆用于劳动、取暖、加工食物亦或照明的篝火,也是久远年代以来,美丽坚忍的惠安女子不为人知的内心生命之火从未熄灭。

17 内容分析 “琥珀”和“古老部落的银饰”一起喻示着时间流逝留下的悄无声息的指纹。琥珀是由生命沉积成化石,以琥珀写眼睛的颜色,增加了时间的容量,琥珀色的眼睛里郁积着一代又一代的惠安女子未曾诉说的苦难和不曾浮出水面的梦想。

18 内容分析 第二小节头两句描绘了惠安女子独特的外形服饰,但诗人随即将笔触转向了惠安女子对幸福的追寻。从写实的角度来看,惠安女子手臂上所戴的银镯和腰间佩戴的银链,相传是母系社会解体时女子被男子所锁铐的象征。

19 内容分析 表面上看,诗人将女子的外貌和幸福相连似乎有些简单化,但事实上惠安女子的典型装束是为了在海边吸引她们的亲人尽早归来。无数次希望的破灭也没有动摇她们的信心。

20 内容分析 “蒲公英”、“海面”、“海浪”这些意象的使用暗示了她们最终的失落。正因为如此,她们在对外在服饰追求中的悲剧以为更加突现出来了。

21 内容分析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蒲公英一般徐徐地落在海面上 呵,浪花无边无际
幸福不可预期,一代一代惠安女子的命运黯淡了对她们未来的预示,但少女彩色的梦,依旧如蒲公英般在一个又一个花季里绚烂的起飞,在有风的日子里一次次出发和不能到达。一代一代的梦想坠落成浪花的无边无际。

22 内容分析 第三小节是诗人对惠安女子坚忍个性的刻画。“洞箫”、“琵琶”、“晚照”等意象为惠安女子的忧伤增添了古韵,这这份忧伤有了历史的纵深感。

23 内容分析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觜里”,一个“咬”字包含了惠安女子对所有不幸的饮吞和自制,生动而传神的写出了惠安女子对于自己表面风平浪静之下,内心深处波澜的克制和容纳的努力。

24 内容分析 第四小节,诗人表达了她对世人以猎奇心态关注惠安女子的不满。
他们对惠安女子发生兴趣的同时恰恰忽略了她们的苦难,这就使她们得不到应有的关怀。 舒婷对她们苦难的抒写有了意义,也显示出作者强烈的女性意识。

25 艺术特色 1、  第二人称的运用拉近了作者和惠安女子之间的情感距离,她们并不是“被看”的对象,而是作者心心相印的姐妹。

26 艺术特色 2、 以细节表达情感。 全诗共四小节第一小节短短两句将惠安女子望眼欲穿的双眼定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似火的目光传递的是惠安女子对丈夫或恋人刻骨的思念和无限的牵挂。

27 艺术特色 3、形式均匀,声韵和谐 在诗歌形式上,除了第一小节,其余的小节都是五行,结构安排比较均匀。诗歌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28 课外思考 1、《惠安女子》体现了舒婷怎样的创作思想? 2、《惠安女子》为什么运用第二人称?请作具体分析。

29 余光中 余光中1928 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 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 转入厦门大学),
余光中 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 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 转入厦门大学), 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念芹)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 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现任台 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30

31 余光中 迄今共出版诗集、散文集、评论、译作20余部。 并以总编辑名义,主编了台湾《中华新文学大系》(共15册)。 出版的诗集有《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天狼星》等。

32 余光中 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 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
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 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 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 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他的诗,早期受到西方现代派影响,六十年代开始向 民族传统回归。

33 余光中 “我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古典文学比较爱好。虽然我是从事新文学的创作,
不过我觉得我作品的基调,主要的灵感,感情的来源,主要还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白天教的是英文,晚上写的是中文。 ……在文学上,我追求的是四样东西:诗、散文、评论、翻译。我的这四个追求,上我生命的‘四度空间’。” ——余光中《我是一个中国作家》

34 乡愁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35 乡愁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36 内容的独特性 诗人抒发了自己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乡愁”的不同感受,而将“诗眼”定位在对祖国大陆的深情。“乡愁”因此而具有了深广的时代意义,概括了中华民族半个多世纪动荡、分裂的历史,对饱尝漂泊、分离、海峡阻隔之苦的中国人来说,本诗抒发的感情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意义,因此能引起广泛的共鸣。

37 内容的独特性 在内容上,按时间顺序,从“幼子恋母”到“青年相思”,到成年后的“生死之隔”,再到对祖国大陆的感情,不断发展的情感,逐渐上升,凝聚了诗人自幼及老的整个人生历程中的沧桑体验。

38 内容的独特性 不同阶段的乡愁,凝聚两端的分别是:我——母亲;我——新娘;我(生)——母亲(死);我(游子)——大陆(祖国)。乡愁的对象由具体的“乡”,到抽象的民族的“乡”,从地域之乡,到历史之乡和文化之乡。使“乡愁”逐渐沉淀出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

39 ——刘川鄂《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及影响最大的外国作家排行榜》
内容的独特性 余光中轻盈而博大,西化而传统,中国人的情韵跃然纸上。 ——刘川鄂《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及影响最大的外国作家排行榜》

40 艺术特点 1、意象鲜明:诗人提炼了四个鲜明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贴切到表达了离乡、漂泊、诀别和望而不能归的离愁别恨,将抽象的“乡愁”真切、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 。

41 本诗属于新格律诗,节与节之间平衡,句子有参差之美。句式的重复和叠词的自然运用,强化了全诗低回掩抑,如泣如诉的情思。
艺术特点 2、  韵律和谐,结构优美 本诗属于新格律诗,节与节之间平衡,句子有参差之美。句式的重复和叠词的自然运用,强化了全诗低回掩抑,如泣如诉的情思。

42 艺术特点 3、  语言纯净、清淡,浅白真率而又意味隽永。“小小”、“窄窄”、“矮矮”、“浅浅”等叠音的形容词,用来修饰中心意象,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与音乐感。

43 1、 与《乡愁四韵》、《白玉苦瓜》等诗作比较阅读,以更好的了解余光中诗歌的艺术特色。
课外阅读提示 1、 与《乡愁四韵》、《白玉苦瓜》等诗作比较阅读,以更好的了解余光中诗歌的艺术特色。 2、 了解台湾文学的简况,将余光中的诗置于“现代台湾文学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予以定位。

44 课外阅读提示 3、与中国古典诗歌中写“乡愁”的作品比较,了解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学对余光中创作的不同影响,及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45 课外阅读提示 1、为什么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层层递进,越来越深沉?

46 课外阅读提示 2、请比较余光中的《乡愁》与席慕容的《乡愁》, 体会两首诗在情感和表达手法上的异同。

47 席慕容 乡 愁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席慕容 乡  愁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48 席慕容(1943- ),著名诗人、 散文家、画家, 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 出版的诗集有《七里香》(1981) 《无怨的青春》(1982)、 《时光九篇》(1987)等。

49 席慕容 乡 愁 一首《乡愁》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心头绕: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第一节)
席慕容 乡  愁 一首《乡愁》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心头绕: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第一节)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第二节) 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第三节) 诗歌最后小节将“乡愁”凝结在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上, 充分表达“思乡之情”不会因为人的老去而渐失, 而是永远鲜活。

50 《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51 《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 这首诗所以这样迷人,所以知名度很高 1 在于明白如话,简洁如珠,通体透明;
1 在于明白如话,简洁如珠,通体透明; 2 还在于想象的新颖,荒诞的合于情理, 3 所表达的爱情的真挚和纯净; 4 更在于结尾的令人警醒的用意。  人生的尘缘有太多的不幸,进入青春的少男少女们, 在人生的旅途中,别眼花缭乱,也别只顾低头赶路, 要善于发现路旁的花草树木,哪一棵哪一株哪一朵是从前世就等着你的呀? 千万千万要留心留意,千万千万别失望了辜负了错过了属于你的一生一世的幸福呀!

52

53 作家简介:海子 原名查海生, 1964年 5月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城外的高河查湾。
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 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 1983年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哲学教研室任教。 先后自印诗集《河流》、《传说》、《但是水、水》、《麦地之翁》(与西川合印) 1989年 3月26日, 他在河北省山海关卧轨自杀。 他杰出的, 天才的创造力在中国的诗坛留下了独特的光芒。 海子曾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特别奖

54

55 海子诗 80年代中后期,在普遍以放逐抒情为一大宗旨的“后新诗潮”中,海子的出现堪称一种“奇迹”。
在整个新诗史上,没有哪位诗人的抒情姿态比海子更为彻底。 海子诗的强烈浪漫精神集中表现在诗人自我理想的极度张扬以及对于庸常生存现实的深刻屏弃与蔑视上(如《祖国——或以梦为马》)。 同时,海子的精神视野还聚焦于生命存在主题, 使他作品中的抒情具有哲学的深度与高度,极大地丰富了抒情诗的内涵。 海子的艺术天才表现在他土地般旺盛、卓越的原始创造力

56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57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读 这首诗其实蕴涵的是海子绝望的感情. 对现实生活的绝望.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意思是他今天并不幸福,而他对于幸福的理解是什么那?是:喂马,这是你我最平常不过的生活呀,海子却不能得到, 海子是被俗世抛弃的人,或者说海子抛弃了俗世. 他没有过上我们看来最正常不过的生活, 对此他渴望却又恐惧. 海子把关爱都送给了陌生人

58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读 他的意思是,在尘世里,我没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我没有有情人终成眷属,我没有获得幸福.
我们都知道,此时的海子已经遭受了一连串的打击,其中包括爱情的失意,他的心理防线已经崩溃,他快支持不下去了. 他哪里有什么房子,他哪里到过大海 海子把一切希望都放在了明天,然而明天在哪里? 明天那天,当海子写完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 25岁的他抱着一本 《圣经》 卧到了 山海关 的 铁轨 上 . 海子完成了一次灵魂的飞升,他到了他梦中的天国.  

59 海子和顾城比较 海子在神殿之上,他有博爱,有怜悯,有广阔的胸怀去包容万物。 顾城只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像海子一样对生命思考过, 顾城多自私啊,他有才,却没诗品,根本算不上诗人

60 顾城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绒毛 我让它们挨得很近 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悸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61 顾城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 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Download ppt "当代诗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