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脑表皮样囊肿 甘肃靖远煤业公司总医院放射科 李士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脑表皮样囊肿 甘肃靖远煤业公司总医院放射科 李士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脑表皮样囊肿 甘肃靖远煤业公司总医院放射科 李士光

2 疾病概述 表皮样囊肿也称为胆脂瘤或珍珠瘤,是由神经管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好发于青壮年,以脑桥小脑角区最为常见,其次为鞍上池、四叠体、颅中窝及脑室系统亦可以发生于颅骨板障内。表皮样囊肿囊壁薄,由一层表皮组织形成。囊内由上皮碎屑、角蛋白和胆固醇组成。

3 临床表现 症状发展缓慢,病程可长达数十年。临床症状体征与肿瘤部位有关,脑桥小脑角区肿瘤多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颅中窝肿瘤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损害症状;大脑半球肿瘤常有癫痫发作、轻偏瘫;小脑半球肿瘤常有共济失调;鞍区肿瘤表现为缓慢进展性视力减退。

4 症状体征 一侧面部麻木、疼痛或抽动、听力减退、进行性视力障碍、复视、发作性头痛、呕吐、意识不清、偏瘫、行走不稳、语言不清、癫痫发作等。多饮多尿及内分泌功能障碍症状。眼底检查视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为原发或继发性,偏瘫、失语和共济失调。

5 病因病理 表皮样囊肿也称为胆脂瘤或珍珠瘤,是由神经管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好发于青壮年,以脑桥小脑角区最为常见,其次为鞍上池、四叠体、颅中窝及脑室系统亦可以发生于颅骨板障内。表皮样囊肿囊壁薄,由一层表皮组织形成。囊内由上皮碎屑、角蛋白和胆固醇组成。

6 影像表现 1.CT表现: (1)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改变,CT值 0-15HU,边缘清楚。 (2)有两种形态:
  (2)有两种形态:   ①扁平型:形态不规则,肿瘤沿蛛网下腔蔓延,“见缝就钻”为其特点。

7 ②团块型:多位于硬膜外,呈球形,为混杂密度。
  (3)肿瘤可有钙化,但不常见,多位于囊壁上,亦可在囊内。   (4)脑桥小脑角池、环池、四叠体池的肿瘤可致脑干受压、变形;   (5)增强扫描时病灶不强化,偶见边缘轻度弧形增强。

8 2.MR表现:   ①鞍上池或桥小脑角池类圆形或不规则病变,边缘锐利。   ②T1加权绝大部分为均匀的低信号,少数由于瘤体内含液态胆固醇或出血而呈高信号影。T2加权呈明显的、均匀一致的高信号影,高于脑脊液信号。   ③肿瘤包膜于T1加权呈中等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影。   ④增强检查无强化效应。

9 诊断检查 1、病史 注意有无一侧面部麻木、疼痛或抽动、听力减退、进行性视力障碍、复视、发作性头痛、呕吐、意识不清、偏瘫、行走不稳、语言不清、癫癎发作等。有无多饮多尿及内分泌功能障碍症状。并注意病史的长短。   2、神经系统检查 面部感觉、听力、视力、视野、眼球运动等功能有无改变,眼底检查有无视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为原发或继发性,有无偏瘫、失语和共济失调。

10 3、CT和MRI扫描 CT见瘤体为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呈均匀的低密度影,少数为混杂密度。增强后无强化。MRI在T1加权上表现为略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影,T2加权上为略低于脑脊液的高信号。注射增强剂后囊肿无强化为其特征。

11 鉴别诊断 ①畸胎瘤:为混杂有脂肪密度的肿块。 ②皮样囊肿:居中线部位,病灶密度较均匀,常低于脑脊液,而且发病率较低。
  ②皮样囊肿:居中线部位,病灶密度较均匀,常低于脑脊液,而且发病率较低。   ③蛛网膜囊肿:密度与脑脊液相似,且均匀,常呈圆形或卵圆形,形态较规则,没有见缝就钻的特点

12 治疗方案 对桥小脑角区、鞍区、小脑幕裂孔区及脑室内的表皮样囊肿采用恰当的手术入路,尽可能争取连同包膜一起切除。包膜与周围重要结构粘连重者不宜勉强剥离,避免造成神经功能障碍。

13 保健提示 表皮样囊肿也称为胆脂瘤或珍珠瘤,是由神经管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好发于青壮年,以脑桥小脑角区最为常见,其次为鞍上池、四叠体、颅中窝及脑室系统亦可以发生于颅骨板障内。

14

15 +C

16 再见!


Download ppt "脑表皮样囊肿 甘肃靖远煤业公司总医院放射科 李士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