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古诗鉴赏.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古诗鉴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古诗鉴赏

2 【备考策略】 一、明确考查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古代诗词鉴赏的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一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 这两点要求我们:   一是要理解这首诗写了什么,表达怎样的内容和情感;   二是要理解这首诗是怎样写的,在艺术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三是要能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这首诗作出初步的评价。

4 二、注重文化积累,扩大知识储备 文化积累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大量诵读,反复吟咏    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5 2. 积累文体知识,学会“知人论世”    所谓“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这既是作家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诗人的审美理想与追求的体现。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风格,就可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   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的时代风貌。如果掌握了时代风貌,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也就基本把握住了。

6 因此,在复习诗词鉴赏这个考点时,首先,我们要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派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7   对于代表人物的风格,前人多有定论,例如,陶渊明恬淡自适,李白浪漫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平白清新,苏轼雄健豪放,柳永缠绵悱恻;再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家作品风格的感性认识,这样才可能感触更深,记得更牢。

8   其次,要熟悉诗人的人格倾向和感情走向。   古代诗人大多是惜春悲秋、热爱生活、恬淡自适、去国怀乡、恪守友情、感情专一,有的甚至淡泊名利,鄙视权贵。   只有明白这些,才可能答好高考古诗词鉴赏题。

9   再次,要注意积累教材中诗歌作品所包容的文化知识(含注释中)。   这对考试中诗歌理解与鉴赏将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新教材有三个古代诗歌单元,《语文读本》也选有许多古代诗歌。这些诗歌应该作为复习的蓝本,认真理解,并能进行恰当的鉴赏评价。高考试题所选材料即使不会直接来自教材,也总会以这样那样的形式与教材发生联系,复习不应该抛开教材,而应该把教材作为最主要的复习材料。如2002年全国卷材料出现在《语文读本》第三册。“折柳”寓“送别”这一中国古代文化现象在初高中语文教材中也不只一次地或直接或间接地出现。 

10 3. 掌握诗歌类别,了解各自特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切入点。   出于鉴赏的实际需要,我们根据内容将诗歌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等。因此我们要了解不同诗歌类别的特点以及鉴赏应该注意的问题。

11 古代诗歌的8种常见类型   1. 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或劝勉。如柳永的《雨霖铃》。   2. 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如《蜀相》《赤壁怀古》及《石头城》。

12   3. 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春夜洛城闻笛》
  4. 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兵车行》   5. 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如《归园田居》。

13   6. 爱情类:此类在古代诗歌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静女》。
  7. 咏物类: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8. 抒怀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如《登高》。

14 不同诗歌类别的鉴赏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写景抒情诗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 皆情语”。因此,鉴赏要从两个角度去把握:第一,要体味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15 ②咏物言志诗   这类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因此,我们在欣赏一首咏物诗时,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16 ③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17   例如,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到了中晚唐的边塞诗,不免夹杂了几许悲壮,几许哀伤;而到了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伤痛。
  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18 ④怀古咏史诗   这类诗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和用典;其次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然后进一步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事、这个古人的态度;最后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堪称咏史、用典的模范。   因此我们要用心体会咏史诗的鉴赏思路和方法。

19 三、授之以渔,学习鉴赏方法   在有了一定量的文化积累之后,我们应该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   1. 要明确时代背景。

20   2. 从宏观上把握整首诗词的思想意蕴和感情基调。
  是送别,是念远,是寄兴,是伤怀,是爱国,是怀乡等等都要弄清楚;是憎恶,是爱慕,是幽思,是感慨,是喜悦,是悲伤,这些也得大体了解。只有这样,对诗词才有较明确的认识。

21   3. 注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解析它们的深层含义和隐含信息。
  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集中流露作者的情感体验。关键词句是理解诗歌内容的切入点。如2002年全国题,理解的关键正在于对“折柳”这一关键词的理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含蓄,因此,必须透过诗歌语言的表层意思来把握其表达的隐含意思。

22 4. 提高鉴赏能力,工夫得下在平时。   平时要多看诗词鉴赏性的文章,并对鉴赏性的文章进行鉴赏。自己动手写写鉴赏小文章,不断积累鉴赏方面的知识。

23 四、强化分解训练,培养鉴赏能力   高考强调考能力,如何通过训练来培养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在备考中特别强调的策略。

24   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分解训练从内容和形式两大方面进行,具体分解为以下四个内容:
  1. 鉴赏形象 2. 鉴赏语言    3. 鉴赏表达技巧   4.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25 1. 鉴赏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26 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27 人物形象 (一)形象类型 (1)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 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1)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 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28 (二)分析思路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①鉴赏的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②鉴赏的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29 (三)塑造方法   (1)细节刻画法。   (2)烘托渲染法。   (3)对比衬托法。   (4)比兴牵引法。   (5)抒情寄托法。

30 (四)鉴赏方法 (1)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2)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1)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2)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3)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31 (五)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 达技巧)(展开)。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 达技巧)(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性等)。

32 课堂演练 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3 【答案】   (步骤1)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步骤2)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   (步骤3)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34 课堂演练 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35 【答案】   (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6 (六)常见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37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8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39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40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41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42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43 (七)常用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44 景物形象 (一)概念解说   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所以我们在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45 (二)分析思路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46 (三)鉴赏方法   (1)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远近、俯仰),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47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鉴赏流程:意象——意境特点——思想情感

48 (四)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或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9 (五)答题思路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1)抓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   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   (2)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50 (六)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51 课堂演练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2 【答案】   (步骤1)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2)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3)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53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日  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54   ⑴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⑵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55 【答案】   (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的山村日暮图景,营造了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56 事物形象 1、概念解说   诗人借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待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57 2、分析思路   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58 3、鉴赏方法   ①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②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   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59 4、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并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60 课堂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61 【答案】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62 课堂演练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63   (1)诗中“雪衣公子”是什么?根据诗歌的意境说说“清意”指什么。
  (2)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描绘的是怎样一个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   (3)这首诗歌托物言志,说说作者借这个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64 【答案】   (1)白鹭;清高、高洁的志向。   (2)描绘了白鹭洁白美好、心存高洁但又孤独寂寞、无人理解的形象。烘托(衬托):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或从正面衬托)白鹭美好的形象。拟人:次句,“雪衣公子”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 直抒胸臆:后两句尤其是末名的“独”、“叹”两字直抒心存高洁而无人理解的愁苦之情。(三者谈其一,加以分析,即可得分)   (3)抒发虽有高洁的志向却不被人理解的愁苦之情。


Download ppt "古诗鉴赏."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