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古都南京的兴衰起伏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六朝博物馆 胡阿祥 2015.6.10.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古都南京的兴衰起伏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六朝博物馆 胡阿祥 2015.6.10."—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古都南京的兴衰起伏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六朝博物馆 胡阿祥

2 壹、背景:历史与地理 “上下五千年、纵横一万里”的中国,比较视野中看南京地位: 从历史言,南京是中国第四大古都 从现实言,南京是中国第二大古都 从典型性与代表性言,南京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都城、第一的古都 ——这样的地位,联系着南京的历史与地理 南北二京:北京阳刚、南京阴柔,北京得益于非汉民族、南京为汉族家园,北京让南京嫉妒、南京被北京猜忌,北京是政治首都、南京为文化都会,北京人嫌官小、南京人嫌书少……

3 将近2500年的建城史与450余年的建都史赤壁之战(208)前,诸葛亮与孙权见面的地点在柴桑而非京,所以诸葛亮没有到过秣陵,发出如此感叹的可能性也不大。又据陈寿《三国志·吴书·张纮传》裴注引《江表传》,建安十五年(210)“刘备之东,宿于秣陵,周观地形,亦劝(孙)权都之”,如此,“龙盘虎踞”为刘备所说的可能性更大。 前472年,范蠡建越城,首开南京建城史 211年,孙权迁秣陵,次年改建业,首开南京建都史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真帝王之宅也——诸葛亮 ?

4 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而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而又恰居长江下游两岸最丰富区域之中心……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 ——孙文《建国方略》 南京为风水宝地:军事经济交通形势。所谓山环水抱总有情。东西南北各有山(东钟山龙蟠,西石头虎踞,北幕府为坐,南聚宝为案、牛首为朝)与水(西、南秦淮,东北金川,东燕雀、北玄武,外围长江),中间为宽平洪衍之区

5 贰、命运:兴衰起伏 刘禹锡《金陵怀古》:“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陈叔宝《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资治通鉴》:“以绳引之,惊其太重,及出,乃与张贵妃、孔贵嫔同束而上。” 南京的兴衰起伏非常明显。国家统一则南京衰落,南北分裂则南京兴盛,南京可谓成也“金陵王气”,败也“金陵王气”。起码明代以前,中国政治的主话语权在北方,北方强势而南方弱势,南京之兴衰规律、城市命运由此而定。南京是座历史过程非常诡异、政治地位相当尴尬、命运往往被人把控的城市。 为何北强南弱?1902年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 历代帝王定鼎,其在黄河流域者最占多数……而其据于此者,为外界之现象所风动、所薰染,其规模常宏远,其局势常壮阔,其气魄常磅礴英鸷,有隽鹘盘云、横绝朔漠之慨。 建都于扬子江流域者,除明太祖外,大率皆创业未就,或败亡之余、苟安旦夕者也。其为外界之现象所风动、所薰染,其规模常绮丽,其局势常清隐,其气魄常文弱,有月明画舫、缓歌慢舞之观。

6 南京的兴衰起伏、屡仆屡起,可以从许多角度去理解
——城市建筑的屡遭毁损:南京历史上的六次毁城 ——城市称谓的褒贬变迁:褒义称谓如秣陵、建业、集庆、应天、南京、京师、天京。明显含有贬义的称谓如建邺、秦淮、归化、白门;相对含有贬义的称谓如江宁、白下 ;可能含有贬义的称谓如金陵。在中国的“七大古都”中,南京贬义称谓最多。 《南京历史上值得玩味的称谓变迁》,《南京晨报》2009年2月16日。 ——南京与扬州的地位比较:“南京大萝卜”与“扬虚子”;“骑鹤上扬州”。扬州地位的变迁往往与南京恰成对比,南京地位下降的时候,扬州地位上升,南京地位上升的时候,扬州地位相对下降。这样的情况,以隋唐时期最为明显。《殷芸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7 六次毁城的悲惨记忆 六次毁城: 年苏峻叛乱; 年侯景叛乱;589年隋朝灭陈,“平荡耕垦” ;1130年金兵; 年间太平天国与湘军;1937年底-1938年初侵华日军。 1599年利玛窦:“论秀丽和雄伟,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而且在这方面,确实或许很少有其他城市可以与它匹敌或胜过它。它真正到处都是殿、庙、塔、桥,欧洲简直没有能超过它们的类似建筑。在某些方面,它超过我们的欧洲城市。在整个中国及邻近各邦,南京被算作第一座城市。” 郑板桥:“一国兴来一国亡,六朝兴废太匆忙。南人爱说长江水,此水从来不得长。” 1865年李鸿章哀叹:“金陵一座空城,四围荒田……似须百年方冀复旧也。” 南京这样的城市命运,在中国的“七大古都”中最为悲惨。它使得今天的南京城里无处寻觅六朝地面旧迹,除了明朝的城墙与陵墓,也基本没有清朝咸丰以前的建筑。

8 ——城市人口的数量起伏:公元元年约1000户、5000口;公元500年稍后28万余户、至少160余万口(唐《金陵记》:“梁都之时,城中二十八万余户。西至石头城,东至倪塘,南至石子冈,北过蒋山”,约96平方公里);公元1000年约3万多户、十几万口;公元1500年约20余万户、100余万口;现在鼓楼、玄武、秦淮、建邺四城区户籍人口250多万(约260平方公里)。 六朝博物馆的英文名称为“The Oriental Metropolitan Museum /The 3rd-6th Century”,即“3-6世纪东方大都会博物馆”。

9 2010-4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唐·刘禹锡·石头城   

10 ——南京古代文学的味道:中国古代怀古文学的巅峰,历史的大不幸与文学的大幸。“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繁华与衰落的强烈对比,南京城市的文学意象。谢朓,从李白、刘禹锡、杜牧、韦庄、王安石、周邦彦、萨都剌直到孔尚任、朱自清的相承。 南朝谢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唐朝刘禹锡“金陵五题”:“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后为历阳守,跂而望之。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欻然有得”——沧桑寂寞、兴衰起伏,已经成为唐代文人,无论来过还是没有来过南京,对于六朝古都的共同认识,已近凝固、难以改变的城市意象。 唐朝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现代朱自清:“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 南京被定格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沧桑、悲情、忧愁的古都。

11 叁、信念:坚韧而光荣的华夏正统之都 然而,我们不能仅以兴衰成败论“英雄”。兴衰起伏、屡仆屡起的历史,将南京锻造成一座坚韧而光荣的城市。
如六朝博物馆“回望六朝·前言”:“西哲有云:‘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回望六朝,我们也可以说:‘伟大属于罗马,光荣属于南京!’罗马的伟大,在于军事的征服;南京的光荣,则在文化的传承,在于六朝时代华夏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换言之,南京是汉族的、农耕的传统文化的避难所,是汉人心目中永远的都城,是一座坚韧而光荣的华夏(汉族)正统之都。如果说罗马的伟大在于军事的征服,那么南京的光荣就在于军事的被征服与文化的反征服。被征服,使南京是座沧桑、起伏、使人怀古之城,反征服,又使南京是座令人深刻、让人思考之城……

12 南京不同于中国北方其他古都以及南方杭州的特殊地位,由此奠定!
作为汉人心目中永远的都城,这座故都的诸多往事,如王导新亭愀然变色、谢安东山弈棋破秦、刘裕气吞万里如虎、杨邦乂剖心就义、郑和七下西洋、李香君桃花扇传奇等等,总是在国运衰弱、民族危亡的时刻,被史家放大渲染,为文人重新书写,被大众深切缅怀,为汉人长久追忆,从而发挥出或警醒或激励或鼓舞的现实作用,南京也因此成为一座具备鲜明政治记忆、华夏民族象征、传统文化标志意义的古都!

13 兴衰起伏、屡仆屡起的历史,也养成了南京城市性格的承受力强、多大事啊、不思进取、什么都不甩、包容博爱、悠闲风雅等等特质。
《儒林外史》: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 《自豪的南京人》:中华门是我们的筋骨,紫金山是我们的脊梁,雨花台做我们的魂魄,秦淮河化作我们的血浆。我们是自豪的南京人,世世代代生活在不舍东去的扬子江//我们南京人,总是不慌不忙,不张不扬,不摇不晃,不卑不亢。 2006年评选之“南京城市名片·习语·多大事啊”:“多大事啊”,就是没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就是对人要多些包容,对事要看得轻些。阅尽人间沧桑的人群,才能积淀成这样的性格;经历兴衰荣辱的城市,才能养育出这样的心态!

14 回顾历史,历史没有厚待南京、珍惜南京,我们今天应该更加厚待历史、珍惜历史。
南京现在的地位:1927年首都,1949年直辖,1952年省辖,1983年划入高淳溧水。面积约6500平方公里。腹地受限,流域也不完整。 什么的南京属于现在?实事求是,明确地位。南京不再是首都,不再是东南重镇,南京只是“省会”。南京无法做到最大、最新,但是可以追求做到最美、最优。 南京历史与文化的魅力:精神的南京属于六朝,那是一种洒脱;文学的南京属于唐朝和南唐,那是一种深刻;物质的南京属于明朝,那是一种天人合一;教训的南京属于太平天国,那是一种警戒;建筑的南京属于民国,那是一种中西合璧;而今天的南京,是山水城林的南京、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南京、最优最美最适合人居的南京……

15 肆、品味:现实南京的文化味道 以上回顾了古都南京的兴衰起伏。以下“品味”现实南京的文化味道,品味现实南京的山水与城林、自然与人文、社会与生活、行为与心态。 品味的次序。与南京这位老人交往: 索取名片,知道身份:南京城市名片 打量模样,建立印象:金陵四十八景 谈天说地,了解性格:南京十佳老地名 衣食住行,亲近关系:南京市民社会 前世今生,成为知己:读书看片逛博物馆

16 名片亮点 2006年评选之“南京城市名片”: 博爱之都(称谓):南京城市精神和市民精神的象征 龙蟠虎踞(地理):南京山水城林的骨架
明城墙(建筑):南京最伟大的建筑 中山陵(纪念地):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的长眠之处 南京大学(文化):南京的大学与书香 夫子庙(民俗):南京千年的市井 总统府(遗迹):中国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总统府” 云锦(物产):皇家象征与时尚霓裳 金陵十二钗(人物):南京不止这12个美女 多大事啊(习语):南京人可贵的洒脱与可爱的包容

17 南京城市名片之“十大提名” 林荫大道(南京的绿色希望) 盐水鸭(南京美食要走出南京) 南京长江大桥(几代南京人的自豪)
小红花艺术团(南京的小使者) 宝船遗址(不仅是南京的,还是世界的) 雨花台(南京的红色纪念地) 茉莉花(南京出生的世界级民歌) 南京大萝卜(南京人淳朴实在的象征)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文人看南京) 先锋书店(读书人的心爱之所)

18 风景旅游 南京有看不完的景点。南京旅游适合自助游、背包族,而且需要深厚丰富的文化功底。 清朝金陵四十八景。2012年新金陵四十八景。
中山伟陵,孝陵香雪,十里秦淮,幕燕长风,紫台观天,玄武烟柳,明城龙蟠,雨花丹青,甘家大院,高淳老街,桠溪慢城,泉涌珍珠,冶矿探幽,牛首烟岚,南博藏珍,石城清凉,天妃静海,云锦天工,莫愁烟雨,朝天宫阙,阅江揽胜,紫峰凌霄,颐和公馆,天堑飞渡,汤山温泉,汤山猿洞,阳山碑材,瞻园玉堂,南大北楼,方山天印,栖霞丹枫,梅园风清,鼓楼钟亭,南唐二陵,奥体中心,老山深林,故宫沧桑,天生胭脂,石柱奇观,金陵经典,浦站背影,站映湖光,存史警世,宝船遗址,金陵兵工,鸡鸣春晓,枢府春秋,南朝石刻 “新金陵四十八景(2012版)”是社会认可度最高、品牌效应最强、最具典型意义的现实南京之自然山水精华与人文胜迹代表,是南京山水城林、历史文化、现代文明的点睛之笔。

19

20 地名行走 走在城市里,就是走在地名里。地名是真实而且珍贵的文献资料,是鲜活而且广泛的文化符号。如果我们把南京的地理、历史、文化、风俗等等比作一部百科全书,那南京老地名就是长短不一、层次各别的辞条。 2004年4月“南京十佳老地名”评选:乌衣巷(历史沧桑),龙蟠里、虎踞关(地理形胜),桃叶渡、长干里、莫愁路(城市性情),夫子庙(市井百态),成贤街(人文雅致),朝天宫、孝陵卫(京都大气)。 “南京十佳老地名”不仅具有广泛、形象、到位的象征意义,而且具有整体指示作用:南京城市的时空发展过程,南京人的怀旧情结与个性追求。 三点启示:关注老地名走起来就不会寂寞;老地名轻易不能废弃 ,老地名应该上升到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予以保护;新老地名要做到和谐一致。

21 市民社会 南京市民社会的符号:南京大萝卜,南京三怪,秦淮风味小吃,大碗皮肚面,红遍金陵的龙虾,回民饮食,汉地佛教断酒肉的发源地,万众同爬紫金山,爱凑热闹,喜欢“湿搭”,口头禅“多大事啊”,问候语“啊吃过啦”,看报,老吴韶韶,外来人口与包容氛围。 包容博爱、承受力强、悠闲风雅以致多大事啊、不思进取的故都文化心理。

22 读书看片逛博物馆 历史文献整理出版:《南京稀见文献丛刊》已出80多种;正在进行中的《金陵全书》,分为史料、档案、方志三编,约450册,每册约800页,文字量约3.2亿,已出158册。 通俗读物出版:《可爱的南京丛书》《南京明清建筑》《南京民国建筑》《六朝文化丛书》《十朝故都文化丛书》《文化南京丛书》《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等等 影视作品:八集纪录片《南京城》,百集系列片《金陵文脉》,三十集电视剧《决战南京》,电影《多大事啊》《庐山恋2010》《致青春》,等等。 博物馆:承载历史、文化、艺术、风俗的模本,引领认同、欣赏、回味、感悟的渠道。推荐长江路街区……

23 聚焦名片之上,徜徉风景之间,融入鲜活的市民社会,读读书、看看片、逛逛博物馆,您会爱上南京,您也会感到:对于外地人来说,南京极具旅游的魅力;对于本地人来说,不仅“老南京”有安土重迁或落叶归根的情结,在南京学习、生活过的年轻人,也往往在离开南京若干年以后,有重返南京的强烈愿望。南京的悠久历史、厚重文化、包容性格、风雅氛围,共同营造了南京优良的人居环境……


Download ppt "古都南京的兴衰起伏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六朝博物馆 胡阿祥 2015.6.10."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