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三章 艺术鉴赏 一、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二、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三、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四、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三章 艺术鉴赏 一、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二、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三、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四、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三章 艺术鉴赏 一、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二、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三、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四、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2 一、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艺术生产的全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这三个部分或三个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
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评介艺术作品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3 (一)艺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艺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

4 (一)艺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1.接受美学 2.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

5 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的诞生地是联邦德国南部的康士坦茨,其代表人物主要是姚斯和伊塞尔,他们的共同主张是:研究文学和文学史,必须侧重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

6 接受美学首先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认为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一部作品的意义实际上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作品本身,二是读者的赋予。
其次,接受美学强调了审美经验的中心地位,姚斯从艺术创作、艺术接受和艺术交流三个维度全面阐释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将接受方式分为垂直接受(历史发展角度)与水平接受(同时代人对文学作品的接受)等。

7 此外,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姚斯和伊塞尔都强调,迄今为止的文学史仅仅是作家和作品的历史,而读者的作用却遭到了忽视与遗忘,因此他们提出应当重写文学史。在他们看来,文学史应当是作家、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史,是读者接受作品与作品在读者中产生影响的历史,是文学被读者接受的历史。姚斯指出,应当从作家、作品和读者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角度研究文学史,研究不同时代的读者对同一部作品有不同意见的原因,将文学史变成文学效果的历史。

8 期待视野 所谓期待视野,是指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的各种经验、素养、审美趣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水平和欣赏要求,在具体阅读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

9 在期待视野中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指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新作品之间,应当有一个适度的审美距离,一方面作品应当使读者出乎意料之外,超出他原有的期待视野;另一方面,作品又不能过分超前,不能让读者的期待视野处于绝对的陌生状态。

10 其二是指期待视野的不同,使不同读者对于作品的需要与好恶不同。由于读者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的文化修养、审美区委、生活经历、性格气质都各不相同,因而会形成不同的期待视野,读者对同一部作品的理解也会出现差异,读者赋予作品的意义也会各不相同。

11 空白 所谓空白就是指文本中未写出的东部分,只是本文向读者所暗示或揭示的东西,需要读者运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补。
伊塞尔认为,任何文学本文都具有未定性,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召唤结构,具有很多空白,当读者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想象置入本文,将作品中的这些空白填充起来时,作品才真正成为读者的作品,作品的艺术世界才真正成为读者的世界,作品中的未定性才得以确定,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才得以实现。

12 杜牧:《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荧。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3 接受美学的发展 瑙曼:民主德国以瑙曼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出发,认为在艺术生产—艺术作品—艺术消费中,接受美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艺术消费。

14 苏联学派:接受美学的苏联学派,以著名文艺理论家梅拉赫的文章《构思、电影、接受——作为动态过程的创作过程》为量表,首次提出了“艺术接受”的概念,认为艺术接受是整个艺术创作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不可缺少的环节,艺术家从最初的酝酿、构思到完成作品,始终要同未来作品的读者、观众、听众打交道,因此,艺术创作过程实际上是艺术家与欣赏者不断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15 读者反应批评:以费希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学者,形成了“读者反应批评”这个新的学派,他们认为意义或理解是阅读活动的最终结果,阅读活动就是读者在阅读中不断体验和反应的过程。费希把读者对作品的这种反应和经验称之为“意义经验”,他认为读者反应批评就是对这种“意义经验”的分析。

16 接受美学的诞生和发展,代表着文艺研究领域一种崭新的方法论,它把文艺研究的中心从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转移到艺术接受和审美心理的研究上,从而使文艺研究进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这种变化有着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从哲学看,西方近代哲学逐渐从重视客体的研究转向主体的研究,反应在美学上就是加强了审美主体的研究;从科学来看,20世纪心理学的迅速发展使得审美心理的研究得以逐步深入。

17 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 第一,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欣赏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只有通过接受主体的再创造,才能使艺术作品获得现实的艺术生命力。

18 第二,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这是因为任何艺术作品,都有许多不确定性与空白,需要鉴赏者通过想象、联想等多种心理功能去丰富和补充。

19 第三,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鉴赏主体总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兴趣爱好、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补充丰富,进行审美再创造。在这种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中,鉴赏主体同样可以享受到创造的愉悦。

20 (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和提高 第一,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
高尔基10岁时就开始干活谋生,做过装卸工、烤面包工人等,工作之余,勤奋自学,阅读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成为一位著名作家。

21 第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22 丰子恺认为,对于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电影、摄影等不同的艺术类别,应当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的美学特性而具有不同的鉴赏方法,应当掌握各类艺术鉴赏活动的特殊性。

23 第三,艺术鉴赏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如果不了解商周时期我国早期奴隶制形成和确立的历史过程,就很难欣赏这个时代青铜器上狰狞可怖的饕餮形象,更无法从中领悟到体现着一种历史必然力量的狞厉之美。

24 商周青铜器上这种概括夸张的动物纹饰和造型都呈现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的神秘气氛和力量,李泽厚先生称之为“狞厉的美”。它们之所以具有威吓神秘的力量,是因为这些象征符号指向了某种似乎是超世间的权威神力。这些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那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的反映了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经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 商周青铜器的兽面纹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神的崇拜,因而有着神秘而肃穆的气氛,但这些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纹饰具体代表着什么意义,至今众说纷纭。青铜器是殷商先民“尊神”意识的体现,周代则发展为“敬天法祖”,形成宗教、政权、族权三位一体的表征。 大部分学者认为,商周统治者用青铜器纹饰的“狰狞恐怖”来表达王权的“神秘威严”,以表达其对政治权力、地位与财富的占有,让人望而生畏。奴隶主在这些可怖狰狞的纹饰中寄托了他们全部的威严、意志、荣贵、幻想和希望。

25 第四,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

26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说:“年青时读《思旧赋》,很怪他(向秀)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后来,“民国”的子弹使他读懂了。细读《思旧赋》,在那躲躲闪闪的文字后面,可以感到一种近乎心死的悲哀。它比哭泣更强烈,更令人震撼。 黑暗中,只能以隐晦曲折的笔法对烈士寄以真挚的怀念,并以此控诉杀戮无辜的罪恶。也许可说是“同病相怜”吧,他真正懂得向秀心中的悲愤鲁迅先生处于“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懂得了“(魏)晋世不文”的黑暗 。

27 第五,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美育和艺术教育作为一个独立或专门的领域,就是要通过培养和提高人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的理解力,从而使人们形成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这种审美心理结构与艺术鉴赏力密切相关。

28 (三)艺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 1.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与一致性 2.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

29 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 艺术包括: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美术。
每一个艺术门类中,有许多不同的体裁和样式。如文学包括着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等,以及许多不同层次的作品,如文学作品又可以分为儿童文学、青年文学、通俗文学、乡村文学等,并出现了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文艺书刊和许多不同风格和不同题材的作品。 鉴赏主体总是要根据自己的年龄、文化、职业、环境、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来进行选择。这种选择包括艺术门类的选择,艺术体裁的选择,艺术题材的选择,以及艺术层次和风格的选择。

30 艺术鉴赏中的一致性 从艺术鉴赏时代性来看,由于各个时代在社会实践、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自己的特征,从而使得这个时期的艺术风尚产生某种共同性或一致性。

31

32

33 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 所谓鉴赏心理的保守性,就是鉴赏审美经验中的定向期待视野,是指人们的鉴赏趣味习惯于某种传统的趋向进行,具体表现为鉴赏活动中人们的种种偏好与选择,以及各种拨弄共同的欣赏习惯,常常具有某种定势或趋向。 人们鉴赏心理中的保守性是客观存在的,这是由于人的审美心理具有前后相贯的连续性,就个人来说,形成一个完整的审美心理结构总需要经历相当漫长的过程,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大脑皮层动力定型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

34 艺术鉴赏中的变异性 人们鉴赏心理中的变异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心理学认为:“新东西很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而千篇一律的、刻板的、多次重复的东西,就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

35 二、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其中包含着及其复杂的审美心理因素和心理机制。
审美心理中包含着注意、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基本要素。这些心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存在着微妙和复杂的关系,从而共同形成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结构。

36 (一)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
艺术鉴赏的最初阶段,就需要鉴赏主体的整个心理机制进入一种特殊的审美注意或审美期待状态,从日常生活的意识状态进入到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状态之中,使主体从实用功利态度转变为审美态度。 审美注意——心理距离

37 (一)注意 注意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把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理解等诸多心理要素指向并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艺术作品,并且保持相当一段时间的注意稳定性。 心理学上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艺术鉴赏活动中多采用有意注意,使鉴赏主体得以在相对稳定的注意中,保持各种心理活动的积极运转,在艺术鉴赏中得到充分的审美享受。

38 (二)感知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合称。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直觉是感觉的深入,在艺术欣赏中二者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
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觉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 直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性、整体性的把握,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礼节性和恒常性等基本特征,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

39 (二)感知 艺术鉴赏活动的真正开始,应当是从感知艺术作品算起。
艺术作品首先是以特殊的感性形象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艺术之所以区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正是由于这些艺术门类采用了不同的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因而作用于人们不同的感觉器官。

40 (二)感知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形状一旦被人所感知,都是被知觉进行了积极的组织或建构的结果。

41

42

43

44 (二)感知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形状可以通过变形、变位、对称、平衡等多种方式,使人们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经验,甚至产生一种与声明同形或同构的力的样式,使鉴赏者感知后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从而达到审美的高峰体验。

45

46

47 (三)联想 心理学上的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起另一有关的事物,如看到冰河解冻,想到冬去春来;还有由已经想起的一事物而想起另一事物,如想到冬去春来,自然而然地想到万物复苏。 联想可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等。

48 (三)联想 联想在审美心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联想,不仅使得艺术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而且能使感知的形象内容更加丰满和深刻,从而使艺术鉴赏活动不只是停留在对艺术作品感性形式的直接感受上,而是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感性形式中蕴含的更为丰富的内在意义。

49 高尔基:《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50 (三)联想 电影审美心理中,联想更是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蒙太奇是电影最重要的美学特性之一,也是电影最重要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而蒙太奇的心理基础就是联想。

51 (三)联想 平行蒙太奇的心理基础是相似联想,就是由意见事物的感受来引起和该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似的事物的连的,如普多夫金的《母亲》,将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与春天河水解冻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使观众产生相似联想。

52 (三)联想 对比蒙太奇的心理基础是对比联想,通过不同形象的对立或反衬来强化影片的心理冲击力,如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中,一边是张忠良和他的情妇在大后方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另一边则是张忠良的妻子素芬带着孩子和老母在敌占区苦苦挣扎、难以生存,使观众在强烈的对比联想中产生情感的冲击。

53 (四)想象 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创造出来的形象,甚至可以是世界上尚不存在或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形象。 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借助想象力产生预期结果的表象。任何劳动过程必然包括想象、它更是艺术、设计、科学、文学、音乐以及任何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要方面。

54

55 (四)想象 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别林斯基则把想象看做形象思维的中心,他们都十分强调想象在审美和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想象的突出作用就在于创造,鉴赏者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真正进入欣赏境界,也只有依靠想象才能充实艺术形象,完全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鉴赏。

56 (四)想象 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表述或图像、音响的示意,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则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艺术鉴赏活动以再造想象想象为主,同时也包含有一定的创造想象。

57 (五)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

58 (五)情感 情感在审美心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审美心理是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体。这些心理因素并不是机械地相加或简单地堆积,而是通过情感作为终结,形成了有机统一的审美心理。 艺术鉴赏中的情感活动,以注意和感知为基础 ,与联想和想象密不可分,并通过理解因素在感性里表现理性,在理性中积淀感性。

59 (五)情感 艺术鉴赏活动中,情感总是以注意和感知作为基础。
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情感由于联想和想象密不可分。一方面,联想和想象常常受到鉴赏主体情感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联想和想象又会进一步强化和深化情感。 艺术鉴赏心理中,情感与理解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60 (六)理解 艺术鉴赏心理中的理解因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广泛渗透在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动中,共同构成完整的审美心理过程。

61 (六)理解 首先,对于艺术作品内容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 其次,对艺术作品形式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每一部艺术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深刻哲理的认识,更离不开理解因素。

62 艺术审美心理并不是这些要素的机械相加或简单堆积,而是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最终形成的一种动态的艺术审美心理结构。艺术鉴赏心理是完整统一的过程,各种心理要素相互交织在一起,融合在一起,事实上是无法将它们区分开来的。艺术鉴赏世纪上一个多种心理要素的综合运动过程。

63 三、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一)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 (二)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 (三)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升华

64 (一)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 所谓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

65 心理学上认识的分类 直觉:只注意事物的形象,不注意事物的意义。 知觉:注意事物形象的同时也关注事物的意义。
概念:超越形象,以抽象思维的方式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

66 审美直觉的特点 直观性 直接性

67 直观性 我们欣赏艺术品时必须亲身去感受,在感性直观的艺术鉴赏活动中,才能得到艺术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68 直接性 一种不假思索的把握和领悟,这种把握和领悟又常常是在一瞬间完成的,无需通过逻辑判断或理性思维。
李商隐的许多诗歌如《锦瑟》等晦涩难懂,然而这些诗却写得相当美,即使不理解内容,读起来也令人陶醉。

69 审美直觉中的特殊现象----通感 所谓通感:在艺术创作与鉴赏活动中, 各种感觉互相渗透或挪移从而大大丰 富和扩展了审美感受。
通感在审美与艺术活动中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存在是普遍公认的。在艺术鉴赏中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审美感受。

70 钱钟书说: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舌、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71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

72 1我听见了她那闪闪烁烁的笑声 2远处隐约飘来阵阵香味,似有似无,如有悠扬的乐声,时断时续。 3天上的星星越聚越多,闪闪亮亮的,特别闹。 4她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我对她说:“你的眼睛真闹啊,别眨了。” 5夜晚的彩灯亮,这边红、那边绿,这边明、那边暗,整个城市奏响了一曲欢腾的乐曲。

73 6那些芦苇高高低低地晃动着,如同鼓点有节奏的击打。 7歌声/象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
6那些芦苇高高低低地晃动着,如同鼓点有节奏的击打。 7歌声/象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 8她的声音犹如棉花糖一样甘甜,犹如婴儿的棉肚兜一样柔软. 9月光下,那低头思故乡的离愁,已被古老的潮水年复一年的打磨得光滑如许了,在湖边浅水里静泊成一叶沉思的小舟。 10我的忧郁也明亮起来、辉煌起来,萌生出希望的青枝绿叶,和不再枯黄凋谢的真善美的花朵。

74 人的审美直觉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教育训练和艺术实践的结果。儿童往往看不懂达芬奇的画,也感受不到贝多芬交响乐之美,只有当他长大并有一定艺术修养之后,他才会凭自己的直觉去领略。
这种一瞬间完成的,不假思索的审美直觉能力是鉴赏主体长时间艺术实践与生活经验的积累的结果。是无意识中渗透着意识,在感性中沉淀着理性,在瞬间性中潜藏着长期艺术实践的经验。

75 (二)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 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作为整个审美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地生活到艺术作品之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把外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生命活动的心理现象或心理过程。

76 如果说在艺术鉴赏活动中,审美直觉阶段主要是艺术作品作用于鉴赏主体,整个心理活动相对处于被动状态,体现为一种感性直观的审美感受;那么,审美体验阶段则主要是鉴赏主体反作用于艺术作品,整个心理活动处于一种主动状态,体现为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77 审美体验中,想象和联想最为活跃。这是由于艺术作品的形象,仅仅提供了艺术鉴赏的条件,要把它变为鉴赏者内心的艺术形象,就必须通过审美的联想和想象,进行新的、再创造的活动,如此才能变成鉴赏者自身的东西。

78 审美体验中,情感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体验的世界也就是情感的世界。艺术鉴赏的整个过程都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然而,在审美体验阶段,情感色彩更加强烈。

79 (三)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升华 审美升华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80 在艺术鉴赏活动中,审美直觉阶段主要是客体(艺术品)作用于主体(鉴赏者),体现为一种感性直观的审美感受,获得的是一种敢管层次的悦耳悦目的审美愉快;审美体验阶段则主要是主体(鉴赏者)反作用于客体(艺术品),体现为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获得的是一种情感层次的悦心悦意的审美愉快;而审美升华阶段却是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通过更高层次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实现主体(鉴赏者)与客体(艺术品)的浑然合一,发生共鸣和顿悟,使鉴赏主体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获得的是一种悦志悦神的精神人格层次的审美愉快,完成了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的超越。

81 顿悟 顿悟:原是佛教用语,与渐悟相对,也是在艺术鉴赏的审美升华阶段时常发生的现象。是指在审美欣赏的过程中,欣赏主体面对欣赏对象时对于作品的艺术境界和艺术意蕴的一种瞬间的领悟。

82 共鸣 是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深深地被艺术作品所感动、所吸引,以至于达到忘我的境界,由此达到鉴赏主体与艺术形象之间契合一致、物我同一、物我两忘的审美状态。

83 从哲学——美学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的审美升华,实际上就是鉴赏主体通过审美再创造活动,在鉴赏对象中直观自身,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而引起审美愉悦,产生美感。

84 对于艺术鉴赏来讲,一方面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客体,凝聚着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另一方面鉴赏主体有需要通过审美再创造活动,在主客体互相作用中达到顿悟和共鸣,从而产生精神上极大的审美愉悦,此时的艺术世界,已经渗入了鉴赏者的想象、理解、联想、直觉、体验等多种心理功能,成为审美再创造活动的产物,鉴赏主体同样能够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获得极大的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

85 总之,艺术鉴赏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审美过程,。这种动态性,使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为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三个阶段。这种完整性,则使得这样的区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上述各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依次递进的,事实上它们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从而使整个艺术鉴赏活动成为一个完整的、复杂的、动态的审美过程。

86 四、艺术批评 (一)艺术批评的作用 (二)艺术批评的特征

87 (一)艺术批评的作用 1.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2.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3.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

88 (二)艺术批评的特征 一方面,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
艺术批评家需要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哲学、美学和艺术理论,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作出判断与评价,为人们提供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知识。

89 另一方面,艺术批评又应当具有艺术性。艺术批评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与其他科学不同,它既需要冷静的头脑,也需要强烈的感情,既离不开理性的分析,更离不开艺术的感受。尤其是艺术批评文章也应当具有艺术的感染力,才能真正打动读者,说服读者,真正发挥批评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批评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艺题材。


Download ppt "第十三章 艺术鉴赏 一、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二、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三、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四、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