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一章、运动素质 第一节、力量素质 第二节、速度素质 第三节、耐力素质 第四节、灵敏和柔韧素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一章、运动素质 第一节、力量素质 第二节、速度素质 第三节、耐力素质 第四节、灵敏和柔韧素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一章、运动素质 第一节、力量素质 第二节、速度素质 第三节、耐力素质 第四节、灵敏和柔韧素质

2 第二节、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的概念: 肌肉工作时抵抗阻力的能力,亦即肌肉紧张或收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 肌肉对抗阻力包括内外两方面:
内部阻力:各肌群间的对抗、肌肉的粘滞性等 外部阻力:重力、伴练者的对抗力、摩擦力、 空 气阻力等。

3 一、决定力量素质大小的生理基础 二、发展肌肉力量的原则 三、影响力量训练的因素 四、力量训练法的生理分析 五、运动训练以外的内源性强力手段
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一、决定力量素质大小的生理基础 二、发展肌肉力量的原则 三、影响力量训练的因素 四、力量训练法的生理分析 五、运动训练以外的内源性强力手段

4 一、决定力量素质大小的生理基础 1、肌肉的形态结构变化 2、肌肉的神经调节功能改善 3、心理因素的影响 4、肌肉内感受器反馈调节的影响
5、性激素的影响 6、心肺功能的适应性变化

5 (一)肌肉的形态结构的变化 1.肌肉生理横断面增大 实验训性练对家兔肌肉中肌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实验条件 肌球蛋白含量(%)
实验训性练对家兔肌肉中肌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实验条件 肌球蛋白含量(%) 未经训练组 .70 速度性训练组 .00 力量性训练组 .88

6

7 2.肌肉的结缔组织增厚 肌肉的结缔组织是肌肉的弹性成分,在长期力量练习过程中,会对这些成分造成附加的紧张与牵拉,使之产生适应性粗厚而坚实,具体表现为肌纤维膜变厚,肌腱和韧带组织增粗,从而使其抗拉力增大,也为肌肉弹性势能的储存提供更大的空间。

8 收缩成分工作时产生的能量,并不能立即抵抗阻力,而是先在弹性成分中储存,当其储存至足以克服阻力时,整个肌肉才开始缩短。

9 3.肌肉中的毛细血管网增多 力量训练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网增生,毛细血管在结构形态上也发生囊泡状的适应性变化。这种变化为肌肉进行力量性活动供应充足的氧和养料奠定了结构的基础。

10 4.肌肉的能量供应和氧贮备能力提高 力量训练可导致肌肉中的ATP酶和CPK活性提高,ATP、CP、ADP、肌酸和肌糖原含量增加,还可使肌肉中的肌红蛋白含量增加(肌红蛋白与氧结合能力比血红蛋白高12倍)。这些都为肌肉工作提供更充足的能量和氧气。

11 5.肌肉中的脂肪减少 肌肉中的脂肪成分在肌肉收缩时会产生摩擦,增加阻力,使肌肉做功时的机械效率降低。脂肪的减少可提高其收缩效果。

12 6.肌纤维类型的改变 快肌较慢肌不仅速度快,而且能产生更大的力量,由于两类肌纤维的募集次序和程度不同,所以力量训练会使快肌发生选择性肥大。从而更加适应力量练习时的抗阻需要。

13 (二)神经调节功能的改善 1.运动中枢功能的提高
系统的力量训练能使大脑皮质相应运动中枢的功能得以改善,兴奋过程强而集中,使肌肉中每一运动单位发生最大紧张性变化,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同步参加活动。据研究,一般人最多只能动员肌肉中60%的肌纤维参加收缩,力量性运动员则可动员90%以上的肌纤维同步参加收缩。

14 肌肉受到不同频率的神经刺激时的收缩情况

15 2.各运动中枢之间的协调关系改善 系统的力量训练,能使支配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支持肌的神经中枢能在时间空间上准确而及时地产生兴奋和抑制过程,并在动作运行过程中兴奋与抑制能够适时互相转换,出现了动作的高度协调,肌肉该收缩者收缩,该放松者放松。

16 研究证实:力量提高分两个阶段: 初期的力量提高主要靠机体内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升高和肌肉体积没变化为基本特点。 后期的力量提高主要靠肌肉体积增大为特点。

17 (三)心理因素的影响 力量训练可使更多肌纤维同步活动。然而,即使是最优秀的力量性运动员也还有10%左右的肌纤维未动员起来。这种潜力是由于大脑皮质内抑制的作用,是人的自我保护性储备。当人体处于某种心理状态(增力情绪)或使用刺激剂时,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暂时性提高,在皮层中产生的兴奋可使原来抑制了的神经细胞出现“解除抑制”现象,使力量倍增 。

18 在性命悠关的重要关头、狂喜、愤怒、高昂的情绪、大声吼叫等各种强烈而短暂的激情状态下都可产生巨大的力量。

19 大声吼叫可产生“增力情绪”

20 (四) 肌肉内感受器反馈调节的影响 肌腱中的保护性装置限制了肌力的发展
如:肱二头肌具有举起400公斤重的潜能,并在此可能造成肌腱撕脱或骨折,但由于腱梭的存在,阻止了最大肌力的发挥,只允许举起60公斤重,超过此界限,腱梭就对其起抑制作用了。

21 肌肉中的感受器能使肌肉受牵拉时增大肌力

22 (五)雄性激素的影响 雄性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体内蛋白质合成,使肌肉肥大。由于雄性激素在不同的年龄和性别体内分泌量是不同的,故年龄、性别不同的人力量各不相同。 通常在20-30岁时力量达到最大,以后逐渐下降,到65岁时约下降20%。 由于女子的雄性激素含量有限,所以,无论怎样的训练都不能使女子的肌肉象男子那样发达。造成男女力量差异的另一原因是后天参加活动有所不同。 与女性相比,男子力量提高更多的靠肌肉肥大;与男性相比,女子力量提高更多的靠神经系统调节能力的提高。

23 (六)心肺功能的变化 一定强度的力量练习常会伴随出现屏息和憋气状态。由于憋气时,声门紧闭,肺内充满空气,呼气肌又处于强烈收缩状态,将使胸腹内压骤增,肺毛细血管受压,造成肺循环困难,另外由于胸腹静脉血受压而潴留,并呈现静脉怒张,导致心输出量下降等一系列身体不适感。长期的力量训练,可使心肺功能发生适应性的变化,从而使力量在心肺适应的基础上得以充分发挥。

24 二、发展肌肉力量的原则 (一) 超负荷原则 (二)渐增阻力原则 (三)专门性原则 (四)大小肌群训练的有序性原则 (五)系统性原则

25 (一) 超负荷原则 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肌力负荷范围,为本人最大肌力的20-30%,此负荷为训练的无关区域。
最大肌力的20%以下负荷,低于日常生活所必要的肌肉负荷时(如:生病卧床的病人),肌肉将发生萎缩、功能逐渐减弱,故此负荷为肌肉萎缩阈值。 最大肌力的30%以上的负荷会使肌力明显提高,故此负荷为肌肉肥大阈值。 大量运动实践证实,超过本人最大肌力60%以上的负荷能最明显地提高肌力。

26

27 (二)渐增阻力原则 美国生理学家富克斯提出 “负荷到8,训练到12” 的渐增阻力负荷方法目前被广泛使用。

28 (三)专门性原则 发展力量若是为了提高某专项运动成绩,就应该在力量练习时尽可能模拟运动实际,除训练那些直接用来完成该动作的肌群外,还要注意在发力特点上亦尽量相似。

29 专门力量训练:   是指力量练习的动作结构、肌肉收缩方式、收缩速度和力量等都尽可能模仿专项动作技术动作,最好能同时解决发展力量和改进技术这两项任务。

30 许多学者认为: 为了使力量训练更有针对性,就应该使力量训练具体的体现到尽可能直接提高专项运动水平的练习中去。

31 一般力量训练多是以杠铃器械为主、以普遍的肌肉训练为主。
它往往会使一些动作中都能表现很大的力量,而在那些涉及到某些专项动作中却起不到任何作用。

32 运动训练学家茅鹏认为: 过多的进行一般力量训练,会减少改进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时间和精力,使训练造成一种反复徘徊的严重浪费现象;还会使一般力量向专项力量过渡时出现运动损伤。

33 男子链球世界纪录保持者 前苏联选手谢迪赫的典型事例:
他的链球成绩从81米提高到 米, 是因为其专门投能力大幅度提高,而一般力量指标均大幅度下降。如:立定跳远、卧推、抓举、下蹲等指标均大幅度下降。显然,这是他舍去了进行一般力量训练的时间,去进行专项力量训练的结果。

34 绝大多数的运动都具有非垂直方向和非直线方向的用力特点,与目前常用的重力器械的抗阻练习很难吻合。尽管许多学者采取置放组合滑轮或改变运动员练习体位等办法克服重力器械给予垂直方向抗阻的缺点,但仍摆脱不了其抗阻的直线性。

35 “双人结伴的力量练习”使练习者能进行各种方向的抗阻,解决了传统的力量练习很难与专项动作相结合的问题。

36 “双人结伴的杠杆式铁饼专项力量练习” 是将伴练者施力作用于废旧标枪产生的杠杆效应作为练习负荷,进行各种肌肉收缩方式的躯干肌力练习,从而克服了重力器械很难在水平方向上给予练习者阻力的缺点 .

37 一般力量练习的缺点,除了在于它垂直方向的直线用力外,其抗阻一般较大,势必影响动作速度的发展。而许多运动中动作速度的培养极为重要。因此,专门力量的发展还应与专门动作的发力特点相似。
运动实践证明:欲提高投掷出手速度,除了选择轻、重及标准器械组合练习外,还必须调节好心理和神经肌肉两方面的活动.

38 . 在最快速度投掷时,必须靠精神去激起自身产生最大的肌力。由于出手速度是一种高度综合的随意运动反应,所以理解与其有关身体和心理之间的关系,是取得较好投掷出手速度的关键之一。

39 在专门力量练习时还应注意:无论是克服杠铃重量,还是专门投重物都必须始终想着“速度”;无论它有多重,都应尽最大努力表现出最快的速度。
这一点对出手速度的培养至关重要,但在运动实践中它不好定量控制,往往不能引起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充分重视。所以为了培养较快的出手速度,教练员在专项力量练习时应始终关注这一点。

40 (四)大小肌群训练的有序性原则 练习序列应遵循“由大肌群至小肌群”的原则。即先练习大肌群,后练习小肌群。

41 (五)系统性原则 根据“用进废退”的规律,训练频率越高,力量增长越快。但大量实践证明:隔天 训练比每天训练效果好。

42 三、影响力量训练的因素 (一)负荷大小 (二)速度快慢 (三)重复次数 (四)练习的持续时间

43 (一)负荷大小 采用5RM的重量能使肌肉粗大,力量和速度得到发展,适用于举重的投掷运动员;
RM:(Repetition Maximum):最大重复次数。1RM是指某一肌肉或肌群在疲劳前能举起一次的最大负荷。 采用5RM的重量能使肌肉粗大,力量和速度得到发展,适用于举重的投掷运动员; 用 6~10RM重量,使肌肉粗大,力量和速度也得到提高,适于百米跑、跳跃运动员; 采 用10~15RM的重量,肌肉增大不明显,但力量增加,速度和耐力也得到提高,对400米和800米跑运动员适合; 采 用30RM的重量可增多肌毛细血管和耐力,但对力量和速度提高不明显,适于中长跑运动员。

44 分析认为: 大的负重(所举重量为85%以上)每次所克服阻力较大,要求神经系统机能极高,所以能显著增大力量;但又因所练的次数少,能量消耗少,且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故对循环呼吸机能影响不大,增大肌肉体积也不明显,其主要提高肌肉的相对力量。 中等负重,由于负重适中,所练的次数较多,消耗的总能量也大,则主要能发展肌肉体积,对发展力量也有一定的作用。 小的负重(如游泳运动员拉橡皮带)能坚持较长时间工作,主要可以发展肌肉耐力。

45 (二)速度快慢 一 一般负重大时,完成的动作速度将减慢;较轻负重时,动作的速度较快。根据教练员的经验,具有速度性力量特点的运动项目,应多采用连续快速挺举等练习,重量可轻,但速度要快。当然,也不排斥进行大负重练习。大负重时快肌纤维几乎全部被动员,所以也能发展爆发力。

46 (三)重复次数 力量练习时负荷强度、重复次数及生理作用 强度(%) 重复次数 主要作用 95以上 1~2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强度(%) 重复次数 主要作用 95以上 ~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85~ ~ 发展肌肉内协调能力 65~ ~ 提高速度力量 40~ ~ 促进肌肉肥大 40以下 次以上 提高力量耐力

47 (四)练习的持续时间 如果是通过增大肌肉体积发展最大力量,动作的速度可适当放慢,每一动作的保持时间可稍长。
如 如果是通过改善肌肉协调功能来发展最大力量,运动速度可适当加快,每一运动可在控制时间内完成。 如 如果是提高爆发力的力量练习,持续时间不宜太长,应让运动员以极限或接近极限的频率完成动作。

48 四、力量训练法的生理分析 1、动力性练习 2、静力性练习 3、等动性练习 4、离心练习 5、超等长练习

49 4.1 动力性力量练习 它是一种肌肉收缩与放松交替进行的、最常见的抗阻练习。
其训练效果取决于:负荷大小、重复次数多少、练习速度的快慢、练习动作的结构等因素。

50 4. 2等动力量训练 杠铃器械的力量练习除上述缺点外,它们还都具有产生惯性所引起的冲击力。在每个练习动作过程中,随着这种冲击力的发展,肌肉所克服的阻力越来越小。所以,杠铃只能在动作刚开始时对肌肉有较大的刺激,在整个练习动作范围内,对肌肉的强刺激较短。

51 受肌拉力角变化的影响

52 受阻力矩的影响

53 肌肉处于最适初长度时收缩效果最佳

54 60年代中期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游泳教练康西尔曼发明了等动力量训练
它是借助于等动练习器械进行的力量练习。等动练习器械是一个离心制动器上连一条尼龙绳,由于离心制动作用,扯动绳子越快,阻力越大。所以在这种器械上练习,可使练习者在整个练习动作范围内,都能受到较大的阻力。大量实验证明 :它的强力效果优于传统的重力性器械练习 。

55 等动器械问世以来,它优于重力器械的力量练习效果越来越被国内外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所接受。目前采用较多的等动器械是国外进口的。 这种器械价格较贵、阻力方向有限,很难与专项力量结合。

56 双人结伴的练习, 可以进行同等形式的等动力量练习。
比如:某标枪选手进行仰卧拉重或头后拉重时(掷标枪的专门力量练习手段),可让其先承受最大克服重量50-60%的杠铃重量,伴练者在杠铃上向下施加压力,并随练习者背部所处的不同位置时的发力程度而增减压力,使练习者刚刚能将杠铃拉起。这样可使练习者的肌肉在整个动作范围内都受到较大的刺激,这也正是等动器械改进传统器械对肌肉刺激不足的关键所在。

57 本练习法虽能有效的增大肌力。但这种练习的阻力相对恒定,将影响投掷出手速度的发展。因此,不能将此作为唯一的力量练习方法,只能作为投掷选手的强力练习手段之一。

58 4.3离心力量训练 研究认为:离心收缩所产生的张力比最大向心收缩力强40%左右 。

59 它的强力机制在于: ①可增加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使肌肉收缩时粗细肌丝处于较长时间的最佳重叠状态 。 ②可提高肌肉收缩前弹性成分的弹性势能。
①可增加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使肌肉收缩时粗细肌丝处于较长时间的最佳重叠状态 。 ②可提高肌肉收缩前弹性成分的弹性势能。 ③通过牵张反射机制激活更多的肌纤维。

60 由于目前缺乏适当的练习器械,仍未被普遍采用。
传统的离心力练习往往是利用慢放重物或缓冲自身运动产生的冲击力的动作来完成。

61 ①慢放重物练习一般都是靠运动员将重物举起后再慢放,很难增加练习强度。
②在缓冲冲击力练习中,身体运动后的冲击力有时可能会高达自身体重的20倍(如:从高处跳下的落地缓冲时),这样强的刺激易引起肌肉拉伤 。 ③可进行练习的部位有限

62 双人结伴的强制性拉伸肌肉力量练习法的优点是:
①它会使练习者的肌肉以越来越受不了伴练者拉伸作用仍奋力收缩为背景,需要大脑皮质和脊髓发出补充神经冲动去开发更多的更新的运动单位,把肌纤维充分动员起来,比慢放重物对肌肉的刺激更深刻,是一般力量练习难以达到的效果。

63 ②在这种对肌肉的强制性拉伸中,伴练者的拉伸力量可根据练习者用力情况随意调节,当练习者的肌肉受不了拉伸而出现保护性的收缩性下降时,还可随即撤除拉伸力,从而减少肌肉拉伤的可能性。

64 ③该练习可根据需要进行各种方向的抗阻和各部位的专项力量练习。
④这种双人练习和提高练习兴趣,增进运动员间的感情,他们在练习中互相鼓励,调动练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练习效果。

65 运用此强力法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此练法对肌肉刺激较强,为防止和减少延迟性疼痛的发生,练习后要及时对练习后的肌肉进行按摩、抖动等。
②该练习强度较大,为了提高练习质量,要适当延长组间间歇时间,还应考虑总恢复时间。

66 ③为了防止肌肉只发生离心收缩训练效应的局限性,不要将其作为唯一的强力法,可作为强力手段的补充。
④幅度较大的动作、有受伤史的肌肉不宜使用该法,下肢肌力还是以传统的离心练习(落地缓冲)为宜。

67 1. 4超等长力量训练 超等长训练是前苏联田径教练员尤里.维尔霍山斯基在1967年发明的。 它的强力机制在于其离心收缩时产生的效应。
肌肉的工作以“预先被强制性拉长,随即再进行快速缩短”的方式,能够产生超常态的爆发力。利用肌肉的这一特性来提高爆发力为主的训练就称之为超等长训练。 它的强力机制在于其离心收缩时产生的效应。

68 在爆发力起作用的一系列运动项目中,都有超等长式的动作,如:掷标枪时的“满弓”后的鞭打挥臂动作;跳跃起跳中“放脚和蹬伸动作”等.
由于超等长力量练习的肌肉工作方式和专项动作的肌肉工作方式是吻合的。所以,进行超等长训练对这些动作的完成肯定是有益的。 它具有其他力量练习无法比拟的独特效果,是现代力量训练中提高爆发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

69 如果从超等长练习的定义理解,应该包括所有含离心—向心收缩周期的快速练习 。
维尔霍山斯基首先提出的超等长练习是以“跳深”为代表的一些冲击性跳跃练习。由于这种以人体下落产生的动量负荷于肌肉,引起的离心收缩(即:落地缓冲)具有“易得”性。所以,长期以来专家们多热衷于以下肢肌肉为对象的进行训练和研究。 如果从超等长练习的定义理解,应该包括所有含离心—向心收缩周期的快速练习 。

70 采取“双人结伴”式的力量练习方法可使躯干和上肢进行超等长方式的练习。
采用俯卧撑推起击掌作为手段,也是一种超等长式的训练。实践证明,它对上肢爆发力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效果。

71   由于这种超等长式力量练习的肌肉工作方式和专项动作的肌肉工作方式是吻合的.所以,它具有其他力量练习无法比拟的独特效果,是现代力量训练中提高爆发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但实践证明,它还需要一般力量素质为基础,在已有的力量基础上优化肌肉的力量-速度关系,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肌肉损伤,并且不易痊愈。

72 五.肌肉训练以外的内源性 强力手段 改进技术 增强力量 专门能力 的提高 训练手段 内源性 外源性 非训练手段

73 非训练手段:   通过物理、化学药物等方法增强力量的手段被称之为肌肉训练以外的外源性强力手段。通过一些短时间能提高自身的神经-肌肉激活能力的方法来增强力量的手段为肌肉训练以外的内源性强力手段.

74 5.1痕迹效应:   肌肉力量的大小是由用力时肌纤维数目动员的多少所决定,而肌纤维的动员通常不是靠运动动作的速度而是靠用力时所需克服的阻力所决定的。所以,为了保证最大限度地激活更多的肌纤维,就必须在用力前努力负重,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

75 加拿大短跑明星本.约翰逊在每次比赛前都要完成最大负荷重量的下蹲练习,目的在于激活神经系统,以提高其爆发力。
  加拿大短跑明星本.约翰逊在每次比赛前都要完成最大负荷重量的下蹲练习,目的在于激活神经系统,以提高其爆发力。   因为最大负荷用力时,为了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于工作,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发放强而集中的高频率神经冲动,并在此产生“强烈用力”的痕迹,为接下来的爆发用力准备好强大的动力势能。

76 虽然在最大负荷力量练习时没有直接表现较快的速度,但重量减轻后的动作中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动作速度和很好的爆发力效果 .
所以,在运动实践中为了提高动作速度,在做该动作前最好先完成一些与该动作有关的大负重练习。如:掷链球之前先掷几次壶铃;推铅球之前,先做几次推举较重的杠铃或投几次加重器械等,可以明显看到出手速的提高。

77 利用“痕迹效应”增强肌力时    还应注意: (1)由于大脑皮质产生的这种“运动痕迹”会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衰减,因此最大负荷用力与接下来的用力间隔时间尽可能不要太长(最好不要超过10秒)。 (2)引起运动痕迹的最大负荷用力应与随后的动作结构一致,负荷的重量应以不破坏动作结构为宜。否则前面的负重难以起到“惯性”作用。 (3)正式用力前的最大负重次数不宜太多(一般为1-3次),否则将引起肌肉疲劳,影响随后的强力效果。

78 5.2 肌肉收缩前的快速牵法   生理学研究表明:肌肉在收缩前处于某种牵拉,能提高肌肉的神经激活能力。因为当肌肉受牵拉时,与其呈并联关系的“肌梭”内感受性装置将被激活,而产生神经冲动,此冲动通过传入神经纤维进入脊髓,直接与同块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建立兴奋性突触联系,从而使肌肉接受的运动指令强度提高

79 有人进一步研究表明:肌肉受到快速牵拉比缓慢牵拉产生的力量大,受牵拉后立即收缩比牵拉后停些时间再收缩产生的力量大。
  有人进一步研究表明:肌肉受到快速牵拉比缓慢牵拉产生的力量大,受牵拉后立即收缩比牵拉后停些时间再收缩产生的力量大。   这是因为肌梭是一个按比例积分的敏感器,肌肉收缩前受到的快速牵拉对其刺激比缓慢牵拉刺激大,能使其对快速牵拉作出特别强烈的反应,加之大脑皮质的意志刺激,可累计成强烈的神经冲动,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强力效果自然就会好。

80 如果牵拉后停些时间再收缩,神经冲动的“累计效果”将下降,就很难达到强力的目的。
  因此,在运动实践中的立定跳远起跳时,快速预蹲后立即起跳的效果优于缓慢预蹲后的起跳;投掷最后用力中的“抬头挺胸”动作若改为“急振胸”动作,发力效果亦将会更佳。

81 5.3用力前的心理准备法 生理学家比勒早在20世纪初就在实验室发现:用100HZ的电刺激使肌肉产生最大收缩力量,要比用意志支配的静力性最大收缩力量高出30-40%。

82 近年来的大量实验也表明,人的肌力可分心理极限力量和生理极限力量。平常所发挥的多为心理极限力量,它仅为生理极限力量的60-70%,两者的差值就是肌肉的潜能储备.
肌肉的这种潜在力量是由于大脑皮质内抑制的作用,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性储备。

83 当人体处于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时。如:增力情绪的激发或通过各种心理暗示等心理学强力手段的积极影响下,可使大脑皮质兴奋性水平暂时提高,在皮质中产生的兴奋可使原来抑制了的神经细胞出现“解除抑制”现象,从而使心理极限力量逐渐向生理极限力量靠拢,使力量倍增。

84 “吸入他人能量”心理暗示法, 强力效果非常明显。
“吸入他人能量”心理暗示法, 强力效果非常明显。 在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大运会上,我院男子链球选手(查道纯和谭峥嵘)就是运用了上述的心理暗示法进行比赛,将省高校纪录提高15米和12米之多。

85

86

87 5. 4 吼声发力法 : 在许多运动项目中都能见到一些运动员在发力时都会情不自禁的大吼一声,其中以投掷、举重最为突出,尤其是那些爆发力较强的高级运动员更是如此。

88 实验证明:吼叫可使大脑皮质兴奋性暂时提高,使其自我保护性抑制作用得以削弱,从而使神经激活能力提高,使力量潜能得到挖掘。
吼叫时腹肌和隔肌强烈收缩,使胸腹内压骤增,为附着在胸廓和骨盆的肌肉收缩提供巩固的支撑条件,从而增大肌肉 收缩效果,增强肌力。

89 通过对大学生握力、中学生掷实心球和少体校学生掷标枪的实验,以及对参加省比赛的投掷运动员观察发现,吼声发力确实有非常显著的强力效果。
同一人吼声发力与无声发力效果的比较 组 别 人数/人 吼声发力 无声发力 差数 p值 大学生握力/kg ± ± < 0.01 中学生掷实心球/m ± ± < 0.05 体校学生掷标枪/m ± ± < 0.05


Download ppt "第十一章、运动素质 第一节、力量素质 第二节、速度素质 第三节、耐力素质 第四节、灵敏和柔韧素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