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二章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二章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二章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2 第一节 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 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3

4

5

6

7

8 预计2020年全球死亡数 冠心病:630万 万(上升74.6%) 脑卒中:440万 万(上升75%) 致残 100万

9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10 (一)、地区分布 冠心病 脑卒中的发病 世界各国差别 : 西方 发病较高:芬兰 匈牙利 保加利亚 美 国 发病较低:瑞典 荷兰 瑞士 加拿大
冠心病 脑卒中的发病 世界各国差别 : 西方 发病较高:芬兰 匈牙利 保加利亚 美 国 发病较低:瑞典 荷兰 瑞士 加拿大 东方 发病较高:日本 中国 发病较低:泰国 印尼

11 中国发病的流行趋势 北方高于南方 城市高于农村 汉族高于少数民族

12 (二)、季节分布 冬季>夏季 冠心病 12~2月 频发 1月 高峰 脑卒中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13 (三)、人群分布 冠心病 脑卒中 年龄 男>40岁,每增加10岁上升1倍,女发病晚10年,绝经后接近男性
随年龄增加,患病率、死亡率升高 性别 50岁前男:女=7:1 60岁后男≈女 男≈女

14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

15 不可干预的:年龄 性别 遗传 种族 可干预的: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 不良的生活方式 吸烟 酗酒 肥胖等

16 (一)高血压 Hypertension 高血压无论是稳定的或不稳定的,收缩期的或舒张期的,轻度的或重度的,在任何年龄、性别,都是冠心病和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并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17 研究资料表明: SBP每↑10mmHg_冠心病危险性↑28% DBP每↑5mmHg__冠心病危险性↑24% SBP每↑10mmHg_脑卒中危险性↑54% ● 流行病学研究证明: 当血压偏高水平或正常高值时,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及相对危险度已显著增高

18 收缩压降低10–12mmHg或舒张压降低5- 6mmHg
降压本身的益处 收缩压降低10–12mmHg或舒张压降低5- 6mmHg 平均降低 卒中发生率 –40% 心肌梗死发生率 % 心力衰竭 %

19 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级 级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140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90 引自《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10

20 国内外心血管防治资料证明 高血压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呈正相关 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的最主要原因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都高于国际水平

21 (二)吸烟 Smoking 心率↑,心肌需氧量↑ 外周血管收缩 高血压 冠状动脉收缩 心绞痛、心梗
心率↑,心肌需氧量↑ 外周血管收缩 高血压 冠状动脉收缩 心绞痛、心梗 吸烟 脑血流量↓ 脑动脉硬化,舒缩功能↓ 脑卒中 血小板聚集↑ 血脂代谢紊乱:总胆固醇↑ 、甘油三脂↑ 、HDL ↓ 、LDL ↑

22 研究表明 吸烟量、年限、吸入深度、开始吸烟年龄均与冠心病的危险比值呈剂量反应关系 吸烟斗和雪茄者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小于吸纸烟者
吸烟与高血压、高胆固醇同时存在则起协同作用 吸过滤嘴、低焦油或低尼古丁纸烟也不安全

23 吸烟与不吸烟者冠心病、脑卒中 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
2~3 1 脑卒中 2

24 (三)血脂异常 Dyslipidemia 总胆固醇(TC) ↑ 高密度脂蛋白(HDL-C) ↓ 甘油三脂(TG) ↑
载脂蛋白A(APO-A)↓ 低密度脂蛋白(LDL-C) ↑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 ↑ 载脂蛋白B(APO-B) ↑ APO-A↓,APO-B ↑是心脑血管疾病独立的致病因素

25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LDL 脂蛋白脂酶 单核细胞 移至内膜下 损伤 吞噬 单核巨噬细胞 OX-LDL OX-LDL 内膜 分解 氧化
结缔组织 泡沫细胞 平滑肌细胞 脂质条纹 粥样斑块

26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促凝物质 粥样斑块破裂 动脉内膜出血,溃疡 血管管腔狭窄闭塞 血栓形成 冠心病 心肌梗死 脑卒中(脑梗死)

27 研究表明 低密度脂蛋白(LDL-C)上升与冠心病日后发病呈正相关 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与冠心病呈负相关
胆固醇水平在5.2~5.72mmol/L(200~220mg/dl)时冠心病相对稳定,当超过此值时冠心病发病危险随胆固醇浓度升高而增加 载脂蛋白A(APO-A)下降、载脂蛋白B(APO-B) 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8 (四)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大血管病变:冠心病、心梗、脑中风、肾衰、足坏疽 全身血 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肾病变(蛋白尿)、视力↓(失明) 神经感觉障碍

29 细胞直接毒性作用 糖尿病 各种蛋白质的糖化作用 糖化-LDL 泡沫细胞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糖化-HDL 转运胆固醇
促进 各种蛋白质的糖化作用 糖化-LDL 泡沫细胞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抑制 糖化-HDL 转运胆固醇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导致 糖化纤维蛋白

30 研究表明 糖尿病患者无论性别、年龄,其心血管病发病率均高于非糖尿病者 高血糖症、糖耐量异常,甚至偶然测出高血糖都与心血管病危险增加有关
糖尿病病人中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性比血糖正常的人大2倍

31 (五)肥胖 Obesity 脂肪含量: 男>体重的25% 女>体重的30%

32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BMI=体重(kg)/身高(m)2 BMI(kg/m2) 体重过低 <18.5 正常 18.5~23.9 超重 24.0~27.9 肥胖 ≥28.0

33 腰围 诊断向心性肥胖的指标 大于分界点,考虑向心性肥胖 性别 分界点(cm) 男性 85 女性 80

34 体重↑ 胆固醇↑ 胰岛素抵抗,血糖↑ 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摄入热量过多 肥胖者 当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后不易形成侧支循环 体力活动减少 冠心病 心肌梗死

35 前瞻性研究资料表明 向心性肥胖(腹部肥胖)较周围性肥胖有较大的危险性 脂肪分布指数(WHR)与高血压、总胆固醇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呈正相关

36 (六)代谢综合症 个体中多种代谢异常情况集结存在的现象 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 高血压 血脂紊乱 全身或腹部肥胖 高胰岛素血症伴胰岛素抵抗
微量白蛋白尿 高尿酸血症 高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37 具备以下4 项组成成分中的3 项或全部者可诊断代谢综合症:
1.超重和(或)肥胖 BMI≥25.0 2.高血糖 FPG≥6.1 mmol/L(110 mg/dl) 及(或)2HPG≥7.8 mmol/L(140 mg/dl), 及(或)已确认为糖尿病并治疗者 3.高血压 SBP/DBP≥140/90mmHg, 及(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 4.血脂紊乱 空腹血TG≥17 mmol/L(150 mg/dl) ,及(或)空腹血HDL-C 男性<0.9 mmol/L(35 mg/dl),女性<1.0 mmol/L(39 mg/dl) 摘自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 年第12 卷第3 期

38 (七)其他因素 Other Factors 遗传 有家族史占40~60% 体力活动不足 不良生活方式 高盐饮食 高脂饮食 酗酒

39 第二节 全科医学照顾 心、脑血管疾病的社区管理及家庭保健 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

40 心、脑血管疾病的社区管理及家庭保健 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列为社区管理的重点
全科医生可以提供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基础的综合性医疗保健 全科医生更容易了解患者家庭背景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41 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

42 (一)一级预防 Primary Prevention
发病前预防,以无病防病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 1. 合理饮食 (1)控制体重:限制热量摄入,低脂低胆固醇饮食 低脂——脂肪<总热量30% 低胆固醇——胆固醇<300mg/日 (2)减少膳食脂肪,增加蛋白质摄入量

43 (3)限钠补钾: WHO建议:每人每天食盐5克 我国居民摄盐量 北方15~18克 南方 7~12克 建议:1)减少烹调用盐,减少腌制食品 2)增加含钾食物( 新鲜蔬菜、水果)

44 2、适量运动 运动强度估计: 170-年龄=适宜运动所达到的心率 最大目标心率=(220-年龄)× 60~75% 3. 戒烟限酒 4. 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疾病 例: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各种心脏病

45 5、 心理社会因素 焦虑,惊恐,易怒等不良情绪→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血液粘滞度↑小动脉痉挛,血压↑ 突然的心理应激,情绪剧变 → 血压↑,脑卒中 心电生理紊乱,严重心律失常,猝死 原有缺血性心脏病 → 心梗

46 (二)二级预防 (Secondary Prevention )
临床前期,发病期预防 指对已患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强调三早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7 二级预防的原则 继续落实、加强一级预防措施,增强健康意识,培养健康行为(包括合理饮食、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等)
采用简便、有效、安全、价廉的药物,坚持长期、合理的降压、调脂、降糖、抗血小板凝聚治疗 消除心血管并发症的其它易患因素,如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

48 二级预防的目标 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减轻患者自觉症状 保护靶器官免受损害 兼顾其它危险因素的治疗
不发生或推迟并发症发生的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49 二级预防的措施 筛检疾病和防治: 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

50 高血压 目前我国现状: 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27% % % 血压筛检对象 (1)3~20岁,儿童和青少年:1次/年 (2)>25岁,每次就诊均测血压 (3)血压120~139/80~89mmHg:1次/月 (4)有高血压家族史或其他危险因素:2~4次/年 (5)高血压者:经常测

51 防治措施 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按危险分层,量化地估计预后

52 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原则 由危险分层决定降压治疗 低危: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6个月后无效再给药物治疗
中危:积极改善生活方式,观察数周后给药物治疗 高危、极高危:立即给药物治疗,高危2级高血压以上可启动2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53 改善生活方式几个月,若血压不控制则开始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数周,若血压不控制则开始药物治疗
起始降压治疗 血压(mmHg) 其他危险因子 OD 或疾病 正常 SBP<120 或 DBP < 80 正常高值 SBP 120−139 或 DBP 80−89 1 级高血压 SBP 140−159 或 DBP 90−99 2 级高血压 SBP 160−179 或 DBP 100−109 3 级高血压 SBP≥180 或 DBP≥110 无其他危险因子 不干预 改善生活方式几个月,若血压不控制则开始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数周,若血压不控制则开始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 + 立即药物治疗 1-2个危险因子 ≥3个危险因子、 MS、OD 改善生活方式和考虑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糖尿病 确诊的心血管 或肾脏疾病

54 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级 级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140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90 引自《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10

55 降压药物治疗 利尿剂 ß受体阻滞剂 钙离子拮抗剂 ACEI ATⅡ受体拮抗剂 (ARB) ą受体阻滞剂 其它(复合制剂)

56 降压药物的联合用药 β阻滞剂 钙拮抗剂 噻嗪类利尿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α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57 降压治疗原则 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适当联合用药 如首选药物反应差或不能耐受应改换其它种类
提倡使用长效制剂,改善依从性,减少血压波动,更好减少CVD危险和靶器官损害 对糖尿病与/或肾功能不全者应及早应用降压药物达标治疗 高血压是一终身性疾病,一旦确诊应坚持终身治疗

58 不同人群降压治疗的目标血压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降至140/90mmHg 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血压降至<130/80mmHg
脑卒中: 1、既往有脑血管史者血压<140/90mmHg 2、急性脑梗死,一周内血压维持160~180/90~105mmHg 急性脑出血,血压维持在150~160/90~100mmHg (一旦病情稳定血压控制在<140/90mmHg)

59 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为 (1)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 (4)有皮肤黄色瘤者; (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6)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进行血脂检查。

60 建议: (1)20岁以上成年人:1次/5年 (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或有冠心病,脑血管病者:至少2~4次/年 1次/3~6月)

61 高血脂的治疗 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胆酸螯合剂(消胆胺,降胆宁) 贝特类(安妥明,吉非贝齐,非诺贝特)
他汀类(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伐他汀) 烟酸及衍生物

62 2004年NCEP-ATPⅢ胆固醇控制指南建议治疗目标:
中危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危险因素(10年内发生冠心 病风险>10-20%) 目标:LDL<130mg/dl(3.38mmol/L) 高危者---确诊冠心病或脑血管病,糖尿病或两个以上心 血管危险因素(10年内发生冠心病风险>20%) 目标:LDL<100mg/dl(2.6mmol/L) 极高危者---确诊冠心病,合并多种危险因素(高血压,糖 尿病,代谢综合症或严重的未控制的危险因素) (10年内发生冠心病风险>30%) 目标:LDL<70mg/dl(1.82mmol/L)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的成人治疗专家组Ⅲ(ATPⅢ)

63 ATP III 在不同的风险分组中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LDL胆固醇水平
考虑药物治疗 高危:冠心病或相同风险疾病(10年风险>20%) <100mg/dl(可选择目标<70mg/dl) ≥100mg/dl (2.6mmol/L) ≥100mg/dl(LDL-C < 100mg/dl 时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中高危:两个或更多危险因素(10年风险10%~20%) <130mg/dl(可选择目标<100mg/dl) ≥130mg/dl (3.4mmol/L) ≥130mg/dl (LDL-C在100mg/dl ~129mg/dl 时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中危:两个或更多危险因素(10年风险<10%) <130mg/dl ≥160mg/dl 低危:≤1个危险因素 <160mg/dl (4.1mmol/L) ≥190mg/dl (LDL-C在160mg/dl ~189mg/dl 时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64 3. 血糖筛检对象: 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动脉硬化和血脂异常者 妊娠期糖耐量异常或反复小产,早产,死胎,巨大儿生育史

65 诊断标准 2005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 OGTT 试验中,2 小时PG 水平≥11.1mmol/l(200ng/dl)

66 糖尿病的治疗药物 磺酰脲类(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双胍类(二甲双胍) ą-糖苷酶抑制剂(拜唐苹)
非SU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诺和龙) 胰岛素增敏剂(文迪雅) 胰岛素

67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理想控制 较好控制 控制不良 血糖(mmol/L) FPG 2hPG HbA1c(%) 4.4-6.1 4.4-8.0
<6.2 ≤7.0 ≤10.0 >7.0 >10.0 >8.0 血脂(mmol/L) TC LDL HDL TG <4.5 <2.5 >1.1 <1.5 >6.0 >4.5 <0.9 >2.2 BMI(kg/m2) <25 <24 25-27 24-26 ≥27 ≥26 血压(mmHg) <130/80 130/80-160/95 >160/95

68 警惕先兆症状 高血压者突然出现:偏身麻木、无力,黑朦、眩晕 进一步确诊检查方法: 冠心病:EKG、平板运动试验、心超、ECT 心肌梗死:ECG动态改变,血清酶谱变化,冠状造影 脑卒中:脑CT、MRI 防治措施 降压、调脂,长期小剂量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

69 (三)三级预防 Tertiary Prevention
临床预防,发病后期预防 指借助各种临床治疗方法,使患者早日康复,减少疾病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致残等,提高生活质量

70 三级预防的内容 采取有效措施抢救高危患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高血压脑病等,治疗要正确、及时,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残率
重视并发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提倡早期综合治疗,尽早恢复其生理功能 继续消除并发症的易患因素,防治并发症的复发或加重

71 第三节 .心脑血管疾病诊疗过程中全科医师的职责
专科治疗前的工作 专科治疗后的工作

72 专科治疗前的工作 对病人在整个医学谱中进行筛选,快速收集信息并逻辑性很强地组织这些资料,鉴别病人所有重要问题。
对于既往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访,尽早作出正确诊断 ;必要推荐至相应的专科医生处进行进一步的诊断治疗。 已确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应坚持随访,定期复诊。 对于在治疗过程中反复发作或病情急变时,应随时请专家会诊或转有关医院

73 全面分析病情 仔细询问病史体检 常规检查手段 胸痛 头痛 呼吸困难 晕厥 病情严重或不能确诊应及时转诊 未分化疾病症状 及早作出初步诊断

74 胸 痛 转心内科冠脉造影 典型的心绞痛症状结合年龄、危险因素、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疑心肌梗死 ECG ECG运动试验 心源性
胸 痛 及时转心脏专科PTCA或CABG ECG改变 心肌酶谱改变 现场急救稳定后及时转诊 心律失常 心跳骤停 胸片 胸部CT 肺、胸膜 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转肺科 肋软骨炎 带状疱疹 皮肤、神经、肋骨

75 专科治疗后的工作 经专科医生诊断确立或经专科治疗后病情稳定,病人出院回家,在社区和病人家庭中治疗,以后长时间的后续治疗将继续由全科医生完成。
应注意了解和记录病人在专科医生处治疗的情况及结果包括诊断意见和处理的建议。 在治疗中并应注意药物的副反应及疾病的合并症,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并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在治疗中发现新的问题应立即与专科医生联系,反映病情变化并争取专科医生的指导。

76 三早措施的落实 1. 及早作出诊断 2. 适时转诊 3. 严重病人现场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

77 第四节 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康复

78 (一)病人教育 1、教育原则 反馈 强化 个体化 易行 相关性 利用多方面教育渠道

79 2、心理教育 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树立信心,解除顾虑,劝告他们重视疾病,面对现实,鼓励、提高对医嘱的顺从性
脑卒中—遗留不同程度肢体瘫痪,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常有悲观、抑郁 心肌梗死—恐惧、紧张、焦虑失眠,易诱发心律失常,心衰,活动不当、过早,致心脏破裂

80 3、健康生活教育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波动,适当运动,消除不良心理、行为和习惯

81 4、防治教育 1. 一般常规教育,推荐科普读物,提高监测和防治水平,使患者主动介入自己的健康管理中
2. 训练高血压患者和家属学会测血压,以便及时了解服药疗效 3. 重视先兆症状,有效控制脑缺血、心绞痛的发病 4. 及时有效控制有关的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防止心脑血管病的相互影响

82 后续治疗和长期随访 1. 了解记录在专科治疗的情况、疗效。(包括诊断意见及处理建议),帮助病人熟悉所服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2. 协助病人及家属制订康复目标 (1)康复目标个体化 根据不同年龄、职业、身份及不同病情阶段,制定康复目标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循序渐进,促使体力、体能恢复 3.严重病人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心肌梗死再发或再次脑梗、脑出血,及时再次转专科

83 (二)康复治疗 心肌梗死 病情稳定出院前谨慎安排一次活动平板试验,核素心肌显像,判断心功能情况 制订运动处方,增加心脏储备功能

84 心血管疾病的康复目标 最大程度地预防并减轻由于残疾而造成的功能障碍
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使之最大程度地回归到比较正常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回到社会生活中去

85 脑卒中: 脑梗发病后2~3天左右开始床边训练,脑出血1周左右酌情床边训练 做好早期康复:关节活动维持,体位变换,良性肢体位置保持 后期康复:日常生活训练,功能训练(排尿,语言等)

86 (三)周期性健康检查 目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减少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延长因病死亡的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87 周期性健康检查内容 1. 冠心病(CHD) 预防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 体检项目: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锻炼、肥胖、心理、社会压力
2. 脑血管病(CVD) 主要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各种心脏病 体检项目:高血压、糖尿病、各种心脏病

88 3. 高血压: 高血压是CHD、CVD的确认的危险因素 任何周期性体检均包括高血压,并对高血压着定期随访,积极治疗 4. 高胆固醇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40岁,应定期检查 5. 吸烟 吸烟是CHD、CV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89 谢 谢!


Download ppt "第十二章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