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节 蛋白质与动物营养 蛋白质营养生理功能 蛋白质不足的后果与过量的危害 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节 蛋白质与动物营养 蛋白质营养生理功能 蛋白质不足的后果与过量的危害 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节 蛋白质与动物营养 蛋白质营养生理功能 蛋白质不足的后果与过量的危害 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2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一、蛋白质的营养生理功能 1.蛋白质是构成机体最基本的结构物质; 2.蛋白质是体液、酶、激素与抗体的重要成分;
3.蛋白质是组织更新、修补的主要原料; 4.蛋白质可分解供能和转化为糖、脂肪; 5.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基础; 6.蛋白质是动物产品的重要成分。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3 二、蛋白质不足的后果与过量的危害 蛋白质不足的后果: 蛋白质过量的危害:
饲料蛋白质不足或蛋白质品质低下,影响动物的健康、生长、繁殖及生产性能,表现为消化机能降低,幼龄动物生长发育受阻,易患贫血,繁殖机能和生产性能降低。 蛋白质过量的危害: 饲粮中蛋白质给量超过动物的需要,不仅造成浪费,而且会加重肝、肾负担,严重时会引起肝肾疾病,夏季还会加剧热应激。

4 三、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一)单胃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特点 饲料蛋白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 氨基酸(吸收)参与代谢 特点:蛋白质消化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并在酶的作用下,最终以大量氨基酸和少量寡肽的形式被机体吸收,进而被利用。而氨化物在大肠被少量利用,绝大多数被排除体外。

5 单胃动物猪与禽对蛋白质的消化主要是消化道分泌的蛋白质消化酶对饲料蛋白质的水解过程,因此其蛋白质营养过程就是饲料蛋白质的营养过程,动物吸收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料蛋白质本身的氨基酸组成和比例。 单胃动物猪与禽能大量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但不能大量利用氨化物。

6 (二)单胃动物对饲料蛋白质品质的要求 1.氨基酸的种类 (1)必需氨基酸(EAA):在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慢、
数量少,不能满足动物需要而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成年动物(8种):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 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 生长动物(10种):除上述8种外,还有精氨酸和组氨酸。 雏鸡(13种):除上述10种外,还有甘氨酸、胱氨酸和酪氨酸。 (2)非必需氨基酸:在动物体内能利用含氮物质和酮酸合成、或 可由其他氨基酸转化代替,无须饲料提供即可满足需要的氨基酸。

7 2、限制性氨基酸: 动物对各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有一定的比例,而饲料或日粮中缺乏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时,就会限制其他氨基酸的利用,致使整个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率下降,故称它们为该日粮的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第二、第三、第四…限制性氨基酸) “水桶原理” 谷实类饲料中,赖氨酸均为猪和鸡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饲料中一般缺乏蛋氨酸,大多数玉米-豆饼型日粮,蛋氨酸和赖氨酸分别 是家禽和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8 (三)提高饲料蛋白质转化效率的措施 1.配合日粮时应多样化; 2.补饲氨基酸添加剂; 3.合理供给蛋白质营养; 4.日粮中蛋白质与能量要有适当比例; 5.控制饲粮中CF水平; 6.掌握好饲粮中蛋白质水平; 7.豆类饲料的湿热处理; 8.保证其他营养物质的供给:VA、VD、VB12及Fe、CU、CO等的供应。

9 四、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一)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特点 菌体蛋白 肝脏 饲料 蛋白质 氨化物 合成蛋白质 参与体代谢 合成新的
蛋白质 氨化物 合成蛋白质 参与体代谢 合成新的 氨基酸 脱氨 尿素 合成身体 各组织 蛋白质 氧化 供能 合成 脂肪 蛋白质 肽 氨化物 氨基酸 氨 纤毛原虫蛋白 菌体蛋白 蛋白质 胨 多肽 肽 氨基酸 小肠 氨化物 蛋白质 肽 氨基酸 菌体蛋白 随尿排出 未消化蛋白质、氨化物随粪便排出体外

10 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在瘤胃,靠微生物的降解,其次在小肠,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因此,反刍动物不仅能大量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而且也能很好地利用氨化物。
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实质上是微生物的蛋白质营养。

11 (二)反刍动物瘤胃氮素循环 1.概念: 饲料中的蛋白质和氨化物在瘤胃中被细菌降解生成的氨,除被合成菌体蛋白外,经瘤胃、真胃和小肠吸收后转送到肝脏合成尿素,其中大部分经肾脏随尿排出,一部分被运送到唾液腺随唾液返回瘤胃,再次被细菌利用,氨如此循环反复被利用的过程称为“瘤胃氮素循环”。

12 (二)反刍动物瘤胃氮素循环 2.营养学意义: 瘤胃氮素循环既可提高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利用率,又可将食入的植物性粗蛋白质反复转化为菌体蛋白,供动物利用,以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品质。

13 (三)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NPN )的利用
1.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氮的机制 反刍动物对尿素、双缩脲等NPN的利用主要靠瘤胃中的细菌,利用NPN作为氮源,以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作为碳架和能量的来源,合成菌体蛋白,进而和饲料蛋白质一样在动物体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动物体消化利用。 以尿素为例: 尿素 细菌脲酶 NH4+CO2 NH4+ 酮酸 细菌酶 氨基酸 细菌酶 菌体蛋白 菌体蛋白 真胃和小肠消化酶 氨基酸

14 2.反刍动物日粮中使用NPN的目的 一是在日粮蛋白质不足的情况下,补充NPN,提高采食量和生产性能; 二是用NPN适量代替高价格的蛋白质饲料,在不影响生产性能的前提下,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三是用于平衡日粮中可降解与过瘤胃蛋白,以充分发挥瘤胃的功能,促进整个日粮的有效利用。

15 3.提高尿素利用率的措施 为提高尿素的利用率并防止动物氨中毒,饲喂尿素时应注意: (1)补加尿素的日粮中必须有一定量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建议每100Kg尿素,可搭配1Kg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其中2/3为淀粉,1/3为可溶性糖,以提高尿素利用率。 (2)补加尿素的日粮中蛋白质水平要适宜:一般认为补加尿素前,日粮蛋白质水平不应高于13%。

16 (3)保证供给微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矿物质:主要是 Co、S、Ca、P、Mg、Fe、Cu、Zn、Mn及I等的供给。在 保证硫供应的同时,还要注意氮硫比和氮磷比,含尿 素日粮的最佳N:S=10—14:1,N:P=8:1

17 (4)控制喂量,注意喂法 喂量:尿素的喂量约为日粮粗蛋白质量的20—30%或不超过日粮干物质的1%。成年牛60—100g/头.天,成年羊2—12g/头.天。 喂法:必须与精粗料均匀混合饲喂;尿素一天的喂量 要分几次饲喂;严禁 将尿素单独饲喂或溶于水中饮 用;不要与生豆类、苜蓿草籽等脲酶活性高的饲料混 合饲喂;采用高效尿素添加剂。


Download ppt "第二节 蛋白质与动物营养 蛋白质营养生理功能 蛋白质不足的后果与过量的危害 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