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文學研究方法 Narrotology: An Introduction 簡介敘事學 2013/03/08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文學研究方法 Narrotology: An Introduction 簡介敘事學 2013/03/08"—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文學研究方法 Narrotology: An Introduction 簡介敘事學 2013/03/08

2 報告大綱 簡述敘事學 李維史托 Claude Levi-Strauss 格雷馬斯A. J. Greimas
普洛普 Vladimir Propp 傑拉爾•熱奈特 Gérard Genette 托多洛夫Todorov 議題討論

3 敘事的重要性 “Stories give life meaning” (Kearney, 2002). 敘事是現實生活的模擬與延伸
需要事件與串聯,需要差異 敘事學誕生於1960年,起原於Propp, 但可朔源至Aristotle的 “詩學”

4 敘事學重要元素 敘事者 受述者 觀點/聚焦/視野 人物/角色 對話 空間與時間 情節 敘事模式

5 敘述者 與作者不同(e.g., Poe’s “The Tell-Tale Heart”) 同敘事(在故事中) vs. 異敘事 (故事外)
e.g., Frankenstein, Heart of Darkness

6 敘述者的功能 說故事、引導讀者 品評人物 為作者發聲 (e.g., Les Miserables)

7 受述者 內受述者 vs. 外受述者 為讀者設想:e.g.,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e. g., Jane Eyre. “Reader, I married him.” e. g.,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The Tale of the Three Brothers” 為讀者設想:e.g.,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8 觀點/聚焦/視野 分三種:零度聚焦、內在聚焦、外在聚焦 Or: 背後視角、伴隨視角、外不視角
零度聚焦: omniscience, but can choose to give up some knowing 內在聚焦:透過角色 e.g., “A Rose for Emily” 可細分為:故定、移轉、多重 外在聚焦:中立、客觀

9 人物 重要性可由許多標題觀察出 分三種: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啞角 另外可以分為:扁平或圓形 角色的刻劃是作者的功夫:外在、內在
e.g., Harry Potter; The Godfather 分三種: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啞角 可退場、亦可喧賓奪主 (Fantine vs. Eponine in Les Mis) 另外可以分為:扁平或圓形 定義有異:change vs. no change; singular vs. multiple dimensions. (e.g., Emily; Valjean) 角色的刻劃是作者的功夫:外在、內在

10 對話 重點問題: 1) Who speaks? 2) What is spoken?
3) How is it spoken? (tone, accent) 4) When is it spoken, and why? 5) Purpose and consequences

11 空間與時間 界定歷史及地理脈絡 空間可帶出氛圍:e.g., Salem; castles; ship
論時間:可長可短(LM and HP, both 17 yrs.; Ulysses, one day.) 回朔與預敘

12 李維史托(Claude Levi-Strauss)
神話的基本單元: 神話素(mythemes)就是二元對立(binary oppositions) 神話的存在能模糊二元對立的界線 Life(生) agriculture(農業) Herbivores(草食動物) raven(烏鴉) ; coyote(狼) beast of prey(肉食動物) hunting(打獵) Death(死)

13 愛薇琳的頓悟 (Eveline’s Epiphany)
Life (生) Dublin(都柏林) family members(家人) Father ; Frank sailor(水手) foreign country(國外) Death (死)

14 格雷馬斯A. J. Greimas 以語義學(Semantics)為基礎,將敘事的結構(syntagms)分為三層
Contractual syntagm: 建立或破壞協約 Performative syntagm: 任務或困局 Disjunctive syntagm: 離開或抵達 Contract (or prohibition) > violation > punishment Lack of contract (disorder) > establishment of contract (order)

15 在索緒爾和李維史陀的二元對立原則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格雷馬斯提出了自己的行動素模型(model actantiel)。該模型包括以下分屬三種行動素範疇的六種行動素(actants),即三組二元對立:
1. 施動者(sender):發布行動的命令。 2. 接受者(receiver):接受施動者的命令或接受行動的後果。 以上兩者為溝通/聯繫的雙方。 3. 主體(subject):執行行動。 4. 客體(object):行動的對象。 以上兩者具有慾望關係。 5. 助手(helper):幫助完成行動。 6. 敵手(opponent):阻撓完成行動。

16 愛薇琳的未來 (Eveline’s future)
Syntagm : 對生活失去希望 > 尋求突破 , 寄予未來 (disorder) (order) 主體 (Eveline); 客體 (life) 發訊者(Eveline) ; 接受者 (Frank) 敵人 ; 助手

17 關於俄羅斯童話故事的理論 Vladimir Propp 普洛普

18 31種基本功能 “功能”:形成整個敘事的有意義的行動。 每一個故事的功能都會遵循一定的序列。

19 最後一種功能 25. 交給英雄一項艱巨的任務。 26. 這項任務完成了。 27. 英雄被辨認出來了。 28. 假英雄或恶棍被揭露出來。
29. 假英雄被賦予一種新面目。 30. 恶棍受到懲罰。 31. 英雄結婚並登上王位。

20 7種行動身份 恶棍 The Villain – who opposes or actively blocks the hero’s quest 捐贈者(提供者)The Donor – who provides an object with magical properties 幫助者 The Helper – who aids the hero 公主(尋求的對象)和他的父親 The Princess – acts as the reward for the hero and the object of the villain’s plots,Her Father – who acts to reward the hero for his effort 遣送者 The Dispatcher – who sends the hero on his/her quest via a message 英雄(追尋者或犧牲者)The Hero – a character that seeks something 假英雄 The False Hero – who disrupts the hero’s success by making false claims

21 應用 出現在童話、喜劇、神話、史詩、傳奇,甚至一般的故事。

22 舉例1 童話:【白雪公主】Snow White 白雪公主,國王 皇後,墨鏡,毒蘋果 7個小矮人 王子 童話:【灰姑娘】Cinderella
灰姑娘,國王 繼母,兩個姐姐 仙女:南瓜車,水晶鞋 大臣

23 舉例2 小說:【巴黎聖母院(鐘樓怪人)】 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 艾絲美拉達 Esmeralda
甘果瓦 Gringoire 德加裏 Djali 福羅諾 Frollo 加西莫多 Quasimodo 菲比斯 Phoebus

24 舉例3 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作家 Pi 孟加拉虎 斑馬 鬣狗 猩猩 廚子 水手 媽媽

25 傑拉爾•熱奈特 Gérard Genette 敘述理論
馬岳玲 Carolyn F

26 法國結構主義批評家 理論淵源:索緒爾語言學、結構主義、俄國形式主義、新批評等 直接接受了托多洛夫(Todorov)從時間、語式、語態三個語法範疇出發來分析問題的方法

27 托多洛夫Todorov 敘事句法 最基本的是主謂之分: 騎士(主語)用劍屠龍(謂語) 依然是同一個基本的敘事結構
語言的所有規則都在他們的敘事幌子下獲得了重新陳述: 主語:行動者法則 謂語:表述法則 形容詞和副詞:功能法則 語氣和語體等

28 傑拉爾•熱奈特 將敘事分作三個層次 故事(histoire) 故事(histoire) 情節(plot) 話語(récit)
敘述(narration) 如:《埃涅阿斯紀》 敘述:埃涅阿斯講故事 話語:口頭 故事:以他自己為主人公的一些事故

29 敘述的邊界 Frontiers of Narrative(1966)
三個二元對立 一 敘述與模仿(representation) 預設了簡單敘述(作者以自己的聲音講述)與直接模仿(作者以一個人物的聲音講述) Gérard 這一區別是無法證明的 “文學的再現,即古人的模仿,其實並不是敘述加言說,而是敘述,只是敘述”

30 二 敘述與描寫 預設了敘述中的行動性質與沉思性質的區別。 敘述:與行動和事件相關;本質的、關鍵的,因為它關涉的行動和事件是故事中時間與戲劇性內容的核心 描寫:與事物和人物相關;附屬的、裝飾性的 “那人走到餐桌邊,拿起了刀” Gérard 這個句子中的名詞和動詞同樣是描寫性的 男孩,書桌,抓起

31 三 敘述與話語 區分了一種“無人言說”的純然的講述與我們清楚誰在講話的講述。 Gérard 從來沒有一種沒有“主觀”色彩的純粹敘述。 一種敘述不論看起來是多麼透徹和不隔(transparent and unmediated),一個判斷頭腦的符號(a subjective coloration)是極少缺失的。 敘述幾乎永遠是不純的,“話語”的成份不是通過敘述者的聲音進入,就是通過人物——敘述者的聲音進入,或者採用書信體話語進入。

32 影響 集大成者:建立了較為全面系統的敘事理論,奠立了當代敘事理論的基礎
在《敘事話語》中,分析了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為後人提供了敘述理論批評的經典範式和研究方法 不足 創新不足 “主要關注的形式結構層面,忽略了其它審美、價值、文化、割裂了文本與讀者、社會語境的關聯”

33 議題討論 1) 敘事學的限制是什麼?在聚焦於敘事者的同時,有沒有辦法處理到作品的社經狀況、政治、文化等歷史背景?
2) 除了小說、短篇小說之外,敘事學有沒有辦法妥善分析戲劇、詩詞、或是non-fiction?請就三者分別討論。

34 謝謝大家 


Download ppt "文學研究方法 Narrotology: An Introduction 簡介敘事學 2013/03/08"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