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2
什么是“内在尺度”? 所谓内在尺度是指人类生产时是按照人的需要和目的进行的生产是以人为本的。而所谓外在尺度是指人类生产时要懂得按照各个物种本身的需要和要求来进行生产要按照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去实行。
3
第一节 艺术真实 认识与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艺术概括
4
一 、认识与艺术真实 文学作为认识活动 1,文学是理解、反映和阐释对象世界的认识活动,旨在其蕴藉中创造认识与审美相统一的形象体系
2,作品 “真实性”的品格:历史理性 3,“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实现的基础,巴尔扎克论真实、别林斯基论真实
5
巴尔扎克论真实 “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不真实的作品“现在与将来都不会有任何价值”。 ——巴尔扎克
Honore de Balzac
6
别林斯基论真实 “真正的艺术作品永远以真实、自然、正确和切实去感染读者”,这样的作品越是多读,“你和它之间的内在情意和联系也就越深入、实切而不可分割。” ——别林斯基
7
求“真”的审美价值取向存在于文学创造的全部领域
《等待戈多》 玛格丽特·哈克奈斯(生于50年代末)。她的小说《城市姑娘》(1888)以伦敦东区一个贫苦缝纫女工耐丽为主人公,她受到衣冠楚楚的资产者阿瑟·格兰特的诱骗,怀孕后遭到遗弃,陷入悲惨境地。哈克奈斯通过这个极其平凡的故事,揭露资产者的虚伪性,对受苦的工人表示深切同情。
8
范例分析:《葛巾》蒲松龄(浪漫主义作品,大胆想象的文学形象)
26
二、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一)与生活真实不同 1.内蕴的真实 2.假定的真实 (二)与科学真实不同 1.主观的真实 2.诗艺性
27
1.内蕴的真实 (1)何谓内蕴的真实 以“历史理性”的眼光,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术的揭示和表现 (2)社会生活内蕴的层次
真相事理层 历史文化层 哲学意味层
28
文本赏析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诗人艾青
29
2.假定的真实 (1)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现社会生活的内蕴 (2)浪漫型和象征型作品 (3)现实型作品
把现实形象与幻想的非现实形象融会,如《西游记》、《变形记》 以虚拟形象世界取代现实的形象 (3)现实型作品 艺术情境是虚构的、假定的,如《雷雨》 假定与“真” :真事理/真情感,如《牡丹亭》
30
《西游记》、《变形记》 唐僧(现实形象)与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神仙、妖魔(非现实形象)的结合
《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里变成甲壳虫(非现实形象)与周围其他人(现实形象)的结合
31
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德语小说家。
1883年7月3日生于布拉格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01年入布拉格大学学文学,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灵疗养院。
32
《雷雨》 假定性情境:让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发生在两个场合(周家客厅与鲁家住宅)及一昼夜之内,冲突集中而强烈。 戏剧家:曹禺
33
《牡丹亭》 《牡丹亭》中杜丽娘“梦而死”、“死而生”式追求爱情幸福的离奇情节,由于情感真挚,人们就会从心理倾向上忽略其他而“以假为真”。
34
1.主观的真实 文学创造有主体性或主观性 文学提供的“真实”都被主观化、心灵化
艺术创造自由地把客体世界变成主体的认识与感悟、情感与意志的对象物
35
文本赏析 当太阳破晓时光,它呐喊着,打开了黑沉沉宇宙的大门。那时,它红得那样发亮、发烫,然后把红光普照大地。于是大地苏醒了,树叶从沉睡中扬起头,水波从凝静中张开眼,一切曾经被黑夜掩盖了的,都露出了鲜红的笑靥,花朵带着珍珠般的露珠,在第一线战颤的阳光中,显得那样的鲜艳可爱。 ——刘白羽:《平明小札》 作家刘白羽
36
2.诗艺性 含义 作用 诗的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 文学按照主观化方式把握客体世界,必然要讲究“诗艺” 假定性情境是在“诗艺”中生成
没有“诗艺”运用便没有艺术真实
37
文本赏析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38
三、艺术概括 1.含义 作家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创造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 2.作用 艺术概括是实现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比如《追忆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
39
《追忆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 普鲁斯特通过自己的感觉表现客体世界的《追忆似水年华》 巴尔扎克表现人类社会生活的活生生的横断面的《人间喜剧》
40
3.艺术概括的规定性 “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屠格涅夫谈艺术概括 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
比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
41
屠格涅夫谈艺术概括 我在生活中遇到了某一位费克拉·安德烈耶夫娜、某一位彼得、某一位伊凡,……我仔细观察他,他或她使我产生了特殊的印象;我反复思索,后来这个费克拉、这个彼得、这个伊凡离远了,不知流落到哪里去了,但是他们所造成的印象,却深印下来,逐渐成熟。 屠格涅夫
42
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 生活原型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一个贵族青年提出同一个女囚犯结婚,得到同意。举行婚礼时,女囚犯却突然死亡。托尔斯泰把《复活》的艺术形象上升为典型,使艺术概括的力度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中达到了顶峰。 《复活》插图
43
第二节 情感评价 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 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44
一、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1.认识与情感 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客观反映,情感是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评价
认识是情感形成的依凭,情感是渗透着认识的情感 文学创造以艺术真实反映生活和情感评价裁判生活的方式实现其价值功能
45
2.情感评价是文学创造的本质属性 文学创造以情感评价发挥着审美意识形态作用
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从形象性问题上得到印证。比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
46
齐白石的虾
47
徐悲鸿的马
48
二、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 “诗意的裁判” 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的内涵 善与美的统一,对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和价值品格内容的规定
(一)情感评价与善的价值追求 1.高尚的品格 2.功利的取向 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 1.诚挚的情态 2.艺术的呈示
49
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一)人文关怀:“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二)人文与历史:文学价值取向的交合
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 人文主义是文学的灵魂和存在的根据 (二)人文与历史:文学价值取向的交合 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存在着历史的维度
50
讨论:从身体书写看90年代文学人文换坏的丧失
51
第三节 形式创造 文学与艺术形式 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形式美问题
52
范例欣赏1: 《阿甘正传》片头和片尾片头近3分钟长镜头里自由翻飞的白羽毛是特意制造的一个数字化影像,它飘落在阿甘的脚边被拾起又被夹进书中;片尾(大约2分钟),白羽毛从书中掉出来飞上了天,这似乎纯粹为形式而造的形式为影片营造了一个淡淡的柔情、感伤的基调。同时,也用它为电影做了相对封闭的结构。
53
范例欣赏2: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
54
赏析: 《断章》是卞之琳脍炙人口的一首小诗。诗极凝练,仅仅四句便为我们勾画出—幅别具妙思的图景,传达出清新而隽永的人生哲理。生活就是如此让人不可思议,很多时候,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你是否清晰地意识到,一切事物之间其实都存在着关联,哪怕是看起来处在对比两端相距甚远的人和物。这首短小凝练的小诗特别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它句式上的对称和语义传达上的对比。 诗仅四句,两两相对的诗句结构、句法基本相似,字数基本相当,形成明显的对称;对称的结构显现着内容上的对比——首先是上段中的对比,其次是下段中的对比,最后是上下段之间的对比。
55
一、文学与艺术形式 1.文学的精神价值的理想: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和文体升华(指作品形式层面的审美价值追求)三者之间保持张力和平衡。
2.文学的形式和内容是两个实体,活在一起,如钱谷融所言
56
钱谷融 我们接触到一篇作品的形式,自然也就接触到了它的内容,而我们要知道一篇作品的全盘内容,也非接受它的整个形式不可。
——钱谷融:《形式与内容》 钱谷融教授
57
3.两种相反的观念和理论 (1)重内容轻形式 (2)形式主义 传统文论:“文以载道”,“言之有物” 西欧古典文论:“再现”说,“表现”说
俄国形式主义 捷克与法国的结构主义 英美“新批评”派
58
“文以载道” 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如果车装饰得很漂亮,却不载物,那么车再美也是无用的。可见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这样的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成语示例: 古人说“~”,用现在的话说,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
59
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 “文学性”
俄国形式主义——联系P38三章、154七章 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 “文学性” “陌生化”效果(Verfremdungs effekt) 强调作品的形式之于作者的意义
60
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英美新批评 兰塞姆创造了一个术语:文学本体论 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兰塞姆 J.C.Ransom 1888—1974
61
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
结构主义 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 注重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 共时与历时/横组合关系与纵组合关系/ 语言与言语/代码与信息/能指与所指/秩 序与序列等
62
小结: 1.艺术的形式与内容不可分割 内容是它的这一形式的内容 形式是它的这一内容的形式 2.形式创造是建立在形式与内容关系基础上的互动过程
63
二、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一)内容形式化 1.从作品来看:内容与形式完全融合,如黑格尔所说 (1)优秀文学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完整统一体
(2)形式创造是内容形式化的过程,如别林斯基所说 (3)内容的形式化以审美价值追求为催化剂,如我国作家王汶石所说
64
黑格尔 内容和完全适合内容的形式达到独立完整的统一,因而形成一种自由的整体,这就是艺术的中心。 ——黑格尔:《美学》
65
别林斯基 对文学作品而言,“它的形式对它并不是外在的,而是它自己所特有的那种内容的发展。 ——别林斯基
66
王汶石 ……当我们一旦明白了它(指素材)的内在意义,获得一个深刻而新颖的思想,找到了主题,情况立刻就不同了。思想的火光一旦燃起,所有的生活事实、细节,都被通统照亮,活动了起来,向主题思想的光点聚集,各找各的位置,各显各的面目;一个作品的轮廓就明显起来,形成起来。 ——王汶石:《漫谈艺术构思》
67
范例分析:石天河——《希望》 希望,她是个薄情的女郎/她有时冷漠,有时失信,有时轻狂/我等了她许多年,许多年呀/她依然是罩着面纱,站在彼岸/每当我看到她的一丝微笑/转瞬间,一阵风又把她吹向远方。 只有当她的姊妹——绝望/披头散发地向我猛扑过来的时候/她才会突然把我拥抱在怀里/紧紧地偎着我,吻着我,/直到重新温暖了我带冷却的心房。
68
思考: 1,本诗的要义是什么? 2,分析本诗的艺术手法(重点在结构)。
69
结构性或主题性反讽,是指文本在整体结构或意象上形成一种相互否定的矛盾的构合。这一类反讽,在便利地传达出诗人极其复杂、矛盾的人生体验的同时,会使文本更具有一种令人着迷的深度。
从结构上看,这首诗的两节之间是一种明显的正反组合。希望只有在人们处于绝望之中时才最需要,也只有人最需要希望的时候,希望才真正能显出对于人生的意义,这样一种深刻的哲理感悟,在一个反讽结构中得到相当完满的传达。
70
(二)形式内容化 形式创造具有塑造内容或者帮助其生成的作用 (1)文学创造之初,形式创造已经开始。匈牙利现代艺术理论家巴拉兹曾说
(2)形式的生成作用使内容能得到深化或升华乃至于产生审美新质 (3)艺术形式: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是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是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71
在西班牙的拉·曼却,住着一位年近50的老单身吉哈诺先生,身体瘦弱,迂腐而且顽固。他整天沉浸在骑士侠义小说里,梦想做一个勇敢的骑士游侠、冒险、闯荡天涯,扶困济贫,扫尽世间不平,扬名寰宇。于是他拼凑了一副由曾祖父传下来的破烂不全的盔甲,穿戴起来。老先生将一匹皮包骨头的瘦马作为自己的坐骑,还给自己取名堂·吉诃德,并且模仿古代骑士忠诚于某位贵妇人的传统做法,物色了邻村一个养猪村姑做自己的意中人,并给她取了个贵族名字叫做杜尔西内亚·台尔·托波索,决心终身为她效劳。一切齐备,幻想成真。在一天清早,他穿甲执盾,骑上他那匹和主人一样瘦骨嶙峋的老马,离家出走,开始了他的游侠事业。骨瘦如柴的老堂,肥墩墩的桑丘。。。。。。。
72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在讲述堂吉诃德的历险时构置的那个故事框架:堂吉诃德作为一个没落的贵族后裔,深陷于当时流行的种种骑士小说以至于疯疯颠颠置其他人生要务于不顾,于是他的亲朋好朋友只得一边容忍他的痴癫,一边想尽办法去除他的痴癫。在这样的一个故故事框架中,忧愁骑土悲歌般的行吟畅游显得慷慨、曲折且让我们感动,而与此同时,那些所谓的见义勇为、热心柔肠也具有了一种荒谬不经让人哭笑不得的意味。 整部小说就在这两种情调中反复往回,时而让人叹息于堂吉诃德之执迷不悟,时而又不由自主被他的热血豪情深深打动。我们就是这样满含着同情,充满感佩伴随骑士游完所有的历程,仿佛感到自己也和他同样处在一个不完美但依然可有所作为的世间,以至于会为他的终于清醒既感到高兴更感到无比惋惜。。。。。。
73
范例分析: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解读也能给我们类似的感受。剧中俄狄浦斯决心找出瘟疫袭来的原因,他一定要搜寻出那个给底比斯带来瘟疫的人。然而,这个勤勉的,一心想着解除国家危害而夙兴夜寐的国王对他的悲剧,他的身世,对即将搜寻到的人就是他自己却毫不知情。这一具有反讽意味的戏剧:情境的设置,既引发我们对世事无常命运不公的感叹,让我们在俄狄浦斯刺瞎双服自我流放的选择面前被深深震撼,同时,也会让我们深深陷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74
巴拉兹 (作家)“观察整个生活现实,不过只是从他们的那种艺术形式的观点来观察,这种艺术形式已成为他们表现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巴拉兹:《电影美学》
75
小结: 形式创造 对艺术内容内在结构的组织和构成 运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生成内容并使之呈现的外在形态的创造 艺术形式
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 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 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 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76
三、形式美问题 1.形式美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2.“有意味的形式”理论 3.艺术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如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
77
纳兰性德《菩萨蛮(无题)》:文本赏析: 雾窗寒对遥天暮, 暮天遥对寒窗雾。 花落正啼鸦, 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 瘦影垂罗袖。
风剪一丝红, 红丝一剪风。
78
“有意味的形式”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就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
英国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 “有意味的形式”,指出作品的各部分、各素质之间的独特方式的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 克莱夫·贝尔 Clive Bell 1881—196464
79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 曹操的白脸脸谱是奸诈的象征 关云长的红脸脸谱是忠义的象征
80
文本欣赏
81
文本赏析: 十六柄桂桨敲碎青琉璃 几则罗曼史躲在阳伞下 我的,没带来,我的罗曼史 在河的下游 如果碧潭再玻璃些 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
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 我的忧伤就灭顶 ——余光中:《碧潭》
82
米勒 Jean Francois Millet, 1814-1875)法国画家。
生于农家。1849年定居巴比松村后从事耕作,以补助生活。长期接触他所熟悉的农民,许多重要作品都在此产生。他曾说一个农民,我愿意到死也是一个农民。我要描绘我所感受到的东西。《播种》、《晚钟》、《牧羊女》、《扶锄的人》等都描绘和歌颂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淳朴性格,也揭露了剥削制度的残酷,曾受到资产阶级的诋毁。部分作品中的人物具有宗教感情。画风以质朴、凝重、富有抒情气氛著称。
83
文本赏析: 陆游诗《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84
文本赏析:《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鞋,蹒珊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把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85
本章小结
86
思考问题 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文学创造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 2.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3.诠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并对下面一段话作出评述: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鲁迅语)
87
思考问题 4.怎样理解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5.阐明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与文学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之关系;诠释情感评价的诚挚情态及艺术呈示之含义。 6.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谈谈对文学作品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关系的理解。
88
思考问题 7.为什么说形式创造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8.阐释“内容形式化”“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9.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 10.有人说文学作品是不可转译的(包括各民族语言及古今文之间),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