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模块三 专题八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模块三 专题八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模块三 专题八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 教学目的 通过专题和案例相结合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过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性质和内容;了解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把握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新概括;明确如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3 逻 辑 结 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 教学重点、难点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问题 关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 活动设计 讨论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的原因及成效 调研本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组织一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调查
“山西的国有企业现状”参观 就近考察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6 案例导入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平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 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则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

7 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认识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新概括?如何才能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8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案例 呈现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极大地提高了综合国力。但我们也要冷静地认识到,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继续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9 一 案例 呈现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计划经济体制的运作方式 国家对企业下达产品产量、总产值等指令性计划指标
企业所需要的主要生产资料,由各主管部门按计划供应 生产出来的产品由国家的物资或商业部门调拨或收购 国有企业创造的利润全部上缴财政,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

10 案例 呈现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11 案例 呈现 计划经济体 制具有非常强 的资源动 员能力 11

12 案例 呈现

13 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 计划(经济)——“看得见的手” 特点:自觉性、事前性、宏观性 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
案例分析 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 计划(经济)——“看得见的手” 特点:自觉性、事前性、宏观性 长处:宏观调控 缺陷:微观领域 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 特点:自发性、事后性、微观性 长处:微观领域 缺陷:宏观领域

14 陈 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所有制结构、经济 运行、市场结构)
理论归纳 我国对适合要求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5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其核心是寻求解决正确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毛泽东: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 兼顾三者利益 新经济政策 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等 陈 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所有制结构、经济 运行、市场结构)

15 理论归纳 经济体制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总和。相同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可以采取不同的经济体制。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目前世界上没有单纯的经济体制,我国由政府决定资源利用,市场控制资源配制。

16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案例 呈现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他进一步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反映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也揭示了我国在整个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

17 案例 呈现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8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案例分析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计划和市场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计划和市场就都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9 案例分析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计 划 政府调控 第二次调节(宏观领域) 企 业 第一次调节(微观领域) 市 场 价值规律

20 相同点 区别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一般规则 案例分析 所有制基础不同 分配制度不同 生产目的不同
宏观调控的优势不同

21 现代经济运行的实践反复证明,有宏观计划调控的、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现代市场经济具有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
理论归纳 现代经济运行的实践反复证明,有宏观计划调控的、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现代市场经济具有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

22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有序运行。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基本原则和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案例 呈现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基础之上。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有序运行。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基本原则和最终目标。

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一般性特征 第一,独立的市场主体 第二,开放的市场体系 第三,有效的宏观调控 第四,健全的社会保障
案例 呈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一般性特征 第一,独立的市场主体 第二,开放的市场体系 第三,有效的宏观调控 第四,健全的社会保障 第五,完备的经济法规

24 一部分国有企业 案例 呈现 一些深层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出来 生活困难 一些职工 能力不强 技术创新 艰难 生产经营 经济效益 下降 负担沉重
债务和社会 负担沉重 经营机制 不活 技术创新 能力不强 经济效益 下降 多余人员 过量 生产经营 艰难

25 三个阶段 国有企业改革经历的 案例 呈现 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扩权让利,重点是调整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 三个阶段

26 案例 呈现 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经历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大中型企业 最早试行扩权的四川化工总厂 三个阶段图示

27 “发达”是指市场规模宏大 “完备”是指市场种类齐全 发育成熟运行高效 市场体系 “完备、发达” 加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案例
呈现 加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是指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 市场体系 “完备、发达” “发达”是指市场规模宏大 发育成熟运行高效 “完备”是指市场种类齐全

28 案例 呈现 农产品市场 商品市场 工业消费品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 市场体系 金融市场 要素市场 劳动力市场 房地产市场 信息市场 技术市场

29 案例 呈现 北京金融一条街 银行一条街

30 案例 呈现 第101届广交会开幕式现场(2007年4月15日摄)。从第101届开始,广交会名称正式由“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首次增加进口功能,为国外优质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一个新的重要渠道,并为进一步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提供重要的平台。 “菜篮子”工程

31 案例 呈现 下岗女工再就业 归国学子

32 需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体系 理论归纳 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总供给 总需求

33 “货币笼头流向澡盆的水太多了,以致溢了出来,弄得整个房间到处都是水。”
抑制通货膨胀 “货币笼头流向澡盆的水太多了,以致溢了出来,弄得整个房间到处都是水。” 费里德曼

34 是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制定产业政策调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比例的平衡,以便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理论归纳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是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制定产业政策调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比例的平衡,以便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经济、法律

3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案例 呈现 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继续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3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主要原因
案例分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主要原因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37 改革以前我国的所有制结构(1978年) 相对指标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比重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在GDP中的 比重
99.0 1.0 56.0 ① 43.0 ② 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99.2 0.8 77.6 22.4 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 97.9 2.1 55.8 44.2 注:①②在GDP中的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有关报刊资料整理所得

38 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量的优势 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质的提高 公有资产占优势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二 理论归纳
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量的优势 公有资产占优势  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质的提高

39 理论归纳 公有制主体地位数量标准图示 社会总资产 静态 数量上 公有资产> 70% 公有资产 动态 数量上 50% 100%

40 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是指国有经济对其它经济形式的影响力、渗透力、带动力,能保证国民经济的正确发展方向。
理论归纳   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是指国有经济对其它经济形式的影响力、渗透力、带动力,能保证国民经济的正确发展方向。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41 理论归纳 控制力 影响力 国有经济 带动力

42 理论归纳 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国有经济控制的行业和领域 自然垄断的行业 提供重要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43 财产的所有者是谁? 公有制的实现的四个层次 后三个层次都是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 第一层反映生产资料的最终归属关系,决定所有制的性质
理论归纳 公有制的实现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所有权 财产的所有者是谁? 第二层占有权   财产具体由谁占有并对企业行使出资人的职能   出资人采取什么样的财产组织方式   采取怎样的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第一层反映生产资料的最终归属关系,决定所有制的性质   后三个层次都是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 第四层经营权 第三层使用权

44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案例 呈现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新就业岗位的主渠道,满足全国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生力军,必须继续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它们健康发展。

45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体经济 理论归纳 非公有制经济 私营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46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案例 呈现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6

47 筹资500亿 非公有制经济资本 社会资本 案例分析 公有制控 股 企 业
生产力的多层次、不平衡,要求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有很多困难和矛盾,其中资金短缺和就业压力是比较大的难题。发展非公所有制经济,是解决资金短缺和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筹资500亿 非公有制经济资本 公有制控 股 企 业 社会资本

48 理论归纳 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满足人民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加了社会资本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促进了公有制的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一批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 增加活力 公有 竞 争 非公有

4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案例 呈现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50 案例分析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 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分配原则

51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依据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决定的。
理论归纳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依据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决定的。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

52 案例 呈现 凤阳小岗村农民大包干“契约” 企业工人实行按劳分配

53 理论归纳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个体劳动和经营所取得的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得到的收入(被雇佣劳动者的收益) 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息;以实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利润、利息、租金等) 多种分配方式 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54 理论归纳 生产要素 物质要素 非物质要素 生产资料 货币资本 劳动力 技 术 信 息 房地产

55 公平 共同富裕 保证 基础 效率 目标 三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理论归纳
坚持效率优先,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物质条件;兼顾公平,才能防止两极分化,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6 收入差距扩大 案例 呈现

57 案例分析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保护合法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 整顿不合理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

58 案例 呈现

59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理论归纳 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 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

60 案例 呈现 天津危房改造后的居民小区

61 理论归纳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要以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出发点,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促进共同富裕。

62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案例 呈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63 案例分析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区域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64 案例 呈现 浙江慈溪曙光小区 农村城市建设改造新面貌

65 案例 呈现

66 理论归纳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努力调动各方面科学发展的积极性,着力解决一切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67 总 结 通过本专题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过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性质和内容;了解了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明确了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分配制度的新概括;理解了如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68 思维拓展 训练 【材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实质上是所有制改革的历史,我国经济领域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过程,实际上也是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和非公有制经济崛起的过程。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所有制结构和所有制实现形式逐步多元化;同时,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也推动了所有制结构的完善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时期,国家发展经济的思路正在从政策推进转向制度保障,所有制结构调整也进入攻坚阶段。    ——2008年09月08日 人民网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多种实现形式。   2、简述在所有制改革发展过程中,如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69 阅读书目 1、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3、胡锦涛:《十七大政治报告》 4、胡锦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讲话》 5、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报告

70 谢谢!


Download ppt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模块三 专题八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