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陈实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陈实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陈实功

2 一、概说 1、生平 2、治学 3、著作

3 1、生平 陈实功,字毓仁,号若虚,明代崇川(今江苏南通)人。
陈氏少年颖悟,习儒,崇尚医学,遇异人传授刀针之术,不久名震大江南北。临证治疗外科疾病主张内外结合,口服与外敷药物兼顾,灸法与针刀器械并举,因而成为外科领域中正宗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祁坤、吴谦影响较大。

4 2、治学 陈氏治学主张要有坚实的文化基础,然后才能学医,因而告诫后学说,“一要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业,或内或外,勤读先古明医确论之书,须旦夕手不释卷,一一参明,融化机度,印之在心,慧之于目,凡临证时自无差缪矣。”二是重视行医规范,制定“医家五戒与十要”,作为临证行医指南,尤其是坚守工作岗位,诊治妇女需有第三者在场,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5 3、著作 《外科正宗》,对100余种外科疾病,从病因、症状、治法及具体方药、手术、预后等诸方面加以论述;并详细介绍了披(铍)针的形状、大小、加工方法与要求。

6 陈 实 功 纪 念 碑 在江苏南通剑山西北半坡上,树立着一座黑色大理石纪念碑,这是为纪念我国杰出外科医学家、通州人陈实功先生逝世350周年
陈 实 功 纪 念 碑 在江苏南通剑山西北半坡上,树立着一座黑色大理石纪念碑,这是为纪念我国杰出外科医学家、通州人陈实功先生逝世350周年 忌辰所立,雕饰典雅,庄严肃穆。  

7 二、学术特色与临证经验 (一)疮疡病因 (二)辨治疮疡经验 (三)疮疡预后和预防 (四)疮疡注意事项 (五)辨治乳痈(乳岩)特色

8 (一)疮疡病因 1.内因 :恣食膏粱厚味,七情六欲不节,房欲劳伤;多见于富贵之人与肥胖者。
2.外因: 感受风寒湿邪,多见于不善调摄,薄劳碌及体虚之人。 3.不内外因 :饥饱劳役,喜怒不常,饮食者冷热不调,动作者勤劳不惜,“以致脏腑不和,荣卫不顺,脾胃受伤,经络凝滞。

9 (二)辨治疮疡经验 1.内科治疗 2.外治方法 3.重视脾胃

10 1.内科治疗 陈氏采用消托补三法治疗疮疡; 初期以消法(包括汗、下、温、清、行气、和营)为主;
肿疡后期及溃疡早期,以托法(包括扶正托毒、透脓托毒、排脓托毒)为主; 溃疡后期以补法(包括补气血、调脾胃、益肝肾等)为主。

11 (1)消法:如痈疽初起,或七日之内,或已灸之而未用他药,宜用蟾酥丸或万灵丹发散毒邪,从汗而解;焮痛势甚,烦躁饮冷,舌干口燥者,火在上也,宜清之;肿硬痛深,口干便秘,身热脉实者,邪在里也,宜下之;肿痛坚硬,背如负石,恶心干呕,邪毒在内,解毒拔之。可选用内疏黄连汤、四顺清凉饮、内消沃雪汤,兼有表症者,用防风通圣散去麻黄。

12 (2)托法:疮溃脓后,五脏亏损,气血大虚,选用十全大补汤、黄芪人参汤、托里清中汤、人参养荣汤、圣愈汤、托里温中汤、香砂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加减八味丸等。“盖托里则气血壮而脾胃盛,使脓秽自排,毒气自解,死肉自溃,新肉自生,饮食自进,疮口自敛,若不务补托,而误用寒凉,谓之真气虚而益虚,邪气实而益实。多至疮毒内陷,脓多臭秽。”《外科正宗》

13 (3)补法:多用于疮疡中后期,软慢不化脓,或不腐溃,伴有身凉自汗,手足并冷,六脉虚细,便泄,应温阳健脾;脓清或多,疮口散大肌肉不生,宜峻补;溃后食少,心烦不寐,发热口渴,宜补中益气;疮口腐肉虽脱,新肉生迟,如冻色者,当大温气血;脓水清稀,疮色淡白,面黄肌瘦,当香燥助脾;出血或脓多,五心烦热,燥甚不眠,应急补。

14 2.外治方法 陈氏采用灸、外洗、切开排脓、手术扩创、清除腐肉,外用药物涂抹。

15 具体方法:葱艾汤外洗,; 用浸有猪蹄汤的软绢插入脓管; 用玉红膏搽涂,外用太乙膏盖之。

16 3.重视脾胃 治疗疮疡虽多用消肿排脓之法及刀针之术,但脾胃盛衰与其关系极为密切,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正气旺盛,元气充沛,正能抗邪,生肌长肉,有利于促进创口愈合。又谓得土者昌,失土者亡。

17 (三)疮疡预后和预防 1.根据气血盛衰判断预后 :
(1)疮疡初起顶高根活,色赤发热, 焮肿疼痛,日渐高肿,皮薄光亮;或溃后脓厚稠黄,色鲜不臭,腐肉自脱,焮肿易消,新肉易生,疮口易敛;精神好,饮食可,二便调和,说明气血旺盛,属于阳证,预后较好。

18 1.根据气血盛衰判断预后 : (2)痈痈疽初起顶平根散,色暗微肿,不热不疼,身体倦怠;或痈疽肿坚色紫,不作脓,不腐溃,口干烦躁;或已溃皮烂,肉坚不腐,肿仍不消,痛仍不减,心烦;或溃后脓水清稀,腐肉虽脱,新肉不生,色败臭秽,身体倦怠,乃气血亏虚,正气不能抗邪,属于阴证,预后不良。

19 2.根据形色判断预后 阴病见阳色,腮颧红献;阳病见阴色,指甲呈青;面如涂脂,色若土黄,油腻黑气涂抹;身热脉细,口唇青,目珠直视;形容憔悴,精神萎靡;喘粗气短,语言谵妄,或神昏,循衣摸床,遗尿失禁;汗出如珠;肉绽烂斑,麻木不知痛痒等,预后不良。

20 3.预防措施 : 少食膏粱醇酒厚味,节制情欲,房事有度;顺应四时气候变化,如夏热坐卧不可当风,忌置水于榻前床下,冬寒须避起居,常要温和。故陈氏主张“善养生者,节饮食,调寒暑,戒喜怒,省劳役,此则不损其脾胃也。如不然,则精神气血由此而日亏,脏腑脉络由此而日损,肌肉形体由此而日削,所谓调理一失,百病生焉。”

21 (四)注意事项 1.饮食禁忌 :陈氏主张不食牛肉、犬肉,生干瓜、果、梨、柿、菱、枣,鸡、鹅、羊肉、蚌、蛤、虾、蟹海,赤小豆、荞面,以及油腻、煎、炒、烹、炙、酸厚味等,防止损伤脾胃,影响痈疽康复。对于溃后,气血两虚,脾胃并弱者,禁食生冷硬物,用八仙糕、参术膏健脾益气,培助根本;脾胃俱虚,精神短少,自汗劳倦,食少乏味,胸膈不宽,用白术膏、人参膏。

22 2.环境卫生 :疮疡患者所住房间要洒扫洁净,冬必温帏,夏宜凉帐,以防苍蝇、蜈蚣之属侵之。

23 3.愈后禁忌: 疮疡愈后不宜劳役太早、入房太早。大疮须忌半年,小疮当禁百日。

24 陈实功痔疮治验 (外科正宗) 一男子患痔六年,每遇酒色劳役,痔则发肿,坚硬疼苦,十余日方得稍可。彼欲断其根,以枯痔散上至七日外,其痔渐黑裂缝,至十六日痔枯脱落,孔若鸡心,以生肌散逐日用之,内补养血健脾药而愈。

25 (五)辨治乳痈(乳岩)特色 1.病因病机: 哺乳期妇女,调摄不慎,致使乳汁瘀滞,乳络不畅,日久败乳蓄积,酿而成脓;或忧郁伤肝,肝气滞而乳房结肿;或厚味饮食,暴怒肝火妄动乳房结肿,或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经络痞涩,聚结成核而成乳岩。

26 2.临床表现: 乳房肿胀疼痛,或红赤肿痛,或不热不红,或坚硬如石,身微寒热,或一囊结肿,溃烂流脓,四周作痒;身体疲倦,口干不寐,胸痞食少。或乳中结核,初如豆大,渐若棋子,短者半年,多者三载,不疼不痒,渐渐而大,始生疼痛,肿如堆栗,或如复碗,紫色气秽,渐渐溃烂,深者如岩穴,凸者若泛莲,疼痛连心,出血臭,则为乳岩表现。

27 3.治疗方药: 乳痈、乳疽,结肿疼痛,但未成脓用牛蒡子汤;内吹与外吹,致乳结成肿痛,寒热交作,甚者恶心呕吐,用橘叶散;忧郁气滞,乳结肿硬,不疼不痒,久渐作疼,或胸膈不利,肢体倦怠,面色萎黄,饮食减少,用清肝解郁汤;乳痈初起,发热恶寒,头眩,肢体作痛,用保安万灵丹;

28 治疗方法:郁怒伤肝,七情内结,以致乳中生核,不疼不痒,日久方痛,甚者胸膈不利,吞酸呕吐,头目昏眩,四肢倦怠;或已破溃,脓水清稀,不能收敛,饮食减少,口淡无味,自汗盗汗,肢体羸瘦,用益气养荣汤;乳痈初起肿痛未成脓,用治乳便用方(蒲公英、葱、酒)并将药渣敷肿胀部位;气滞结肿成核,或痛或闪肭用木香饼(木香、生地黄)贴患处,并以热熨斗熨之。另外,对于产妇无儿吃乳,致乳房肿胀,坚硬疼痛难忍者,用回乳四物汤。

29 4.乳痈预后 (1)乳痈初起红赤肿痛,身微寒热,无头眩,无口干,微痛;或乳房焮肿发热,疼痛有时,一囊结肿,不侵别囊;或溃后脓黄而稠,肿消疼痛渐止,四边作痒;或溃后脓水自止,肿痛自消,新肉易生,脓口易合者,预后较好。

30 (2)若初起一乳通肿,不痛不红,寒热心烦,呕吐不食;或乳房坚硬如石,不热不红,口干不寐,胸痞食少;或已溃无脓,正头腐烂,肿势愈高,痛势愈盛,流血;或溃后肉色紫黑,痛苦连心,形体日削,预后不良。

31 (3)对乳岩的预后,则明确指出:“凡犯此者,百人百必死。如此症知觉若早,只可清肝解郁汤或益气养荣汤,患者再加清心静养、无挂无碍,服药调理只可苟延岁月。”

32 【医案举例1】 一妇人右乳疼痛,肿如复碗,诊之脉数有力,此有余症,欲作脓也。以托里消毒散,数服而胀痛,即针之出脓碗许,又以十全大补汤加香附十余服而安。(《外科正宗·乳痈治验》)

33 【医案举例2】 一妇人因怒左乳肿痛,寒热交作。以人参败毒散一剂,表症已退;又以牛蒡子汤,二服肿消,渐渐而安。(《外科正宗·乳痈治验》)

34 【参考文献】 1.陈实功.外科正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黄瑛.浅议《外科正宗》对消渴脱疽的论治[J].新中医,2005,37(12):77

35 谢谢!


Download ppt "陈实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