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纵隔肿瘤和囊肿 的影像诊断
2
定义 广义 所有发生于或来源于纵隔的 新生物或囊肿。 狭义 原发性
3
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
发病率居前六位 1、神经源性肿瘤(neurogenic neoplasms) 2、恶性淋巴瘤(lymphoma) 3、胸腺瘤(thymoma) 4、畸胎瘤(teratoma) 5、胸内甲状腺肿(intrathoracic goiter) 6、支气管囊肿(bronchogenic cyst)
4
临床症状 纵隔肿瘤在早期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胸骨后不适感及隐痛。 肿瘤逐渐长大,压迫或侵及邻近器官、组织,可出现压迫症状。
5
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
1 上腔静脉受压 可出现颈静脉增粗,严重者头、颈、面部及上胸部出现水肿及青紫; 2 气管受压 可出现剌激性干咳、呼吸急促; 3 食管受压 可出现吞咽困难。 4 喉返神经受压 可出现声音嘶哑; 5 交感神经受压 可出现Horner综合征; 6 迷走神经受压 可出现心率慢、恶心、呕吐等症状; 7 膈神经受压 可出现呃逆及膈麻痹;
6
皮样囊肿或畸胎瘤破裂与支气管相通时,可有咳毛发或豆渣状皮脂物的历史 。
胸腺瘤患者中10%~20%伴有重症肌无力,有时患者因重症肌无力而就诊。15%~20%重症肌无力患者可有胸腺瘤。 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中少数可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
7
纵隔肿瘤影像诊断要点 肿块 定位 定性
8
CT和MRI较胸片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可以决定肿瘤组织特性,尤其在判断肿瘤与周围结构间关系如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结构等方面有十分重要价值。
9
1 囊性病变( 含液性肿块) 2 实性病变 ( 软组织密度肿块) 3 脂肪性病变 (含脂肪性肿块) 4 血管病变 (动态增强扫描)
10
纵隔肿瘤影像诊断要点 1 肿瘤的部位:起于纵隔某种组织的肿瘤,有其好发部位。所以根据肿瘤部位常可推测肿瘤的类别。
11
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
前纵隔:胸内甲状腺瘤 胸腺瘤、畸胎瘤 中纵隔:淋巴瘤、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 后纵隔: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 神经节细胞瘤、神经节母细胞瘤
13
纵隔肿瘤影像诊断要点 2、肿瘤的形态与密度:分叶状及边缘不规则 常为恶性的表现,例如: 淋巴肉瘤 多呈分叶状且向两侧突出。
淋巴肉瘤 多呈分叶状且向两侧突出。 支气管囊肿 则为边缘十分锐利、光滑、 密度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块影。 畸胎性肿瘤 密度可不均匀,内含骨骼或牙; 3、肿瘤的活动: 甲状腺的肿瘤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支气管囊肿则随呼吸运动而与气管活动一致。
14
胸部正位片定位 肿块 1 边缘清楚 2 中心纵线位于纵隔内 3 与纵隔夹角呈钝角(胸膜外征) 4 纵隔组织受压移位 5 两侧对称征
16
神经鞘瘤
18
胸膜外征
22
诊断报告的描述
23
胸内甲状腺肿
25
纵隔肿块良恶性鉴别 1、 直接表现: 大小: 形状: 密度: 边缘: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 间接表现:转移征像
28
常见纵隔肿瘤的影像表现
29
一、 胸内甲状腺肿 (Endothoracic Goiter) (intrathoracic goitre)
前纵隔上部多发,颈胸征。 气管等周围结构受压移位 可随吞咽移动 平扫CT值较高,强化明显、时间长 可有钙化及囊变 可有内分泌异常症状
30
胸内甲状腺肿
31
颈胸征
34
(二)胸腺瘤(Thymoma) [病理] 根据病理组织学表现,胸腺瘤分: 1、非侵袭性胸腺瘤:属良性肿瘤, 包膜完整,术后无复发。
2、侵袭性胸腺瘤:可侵犯胸膜、心包膜、 和纵隔内的其他结构。
35
(二)胸腺瘤(Thymoma) 部位: 前纵隔中部偏上 形状: 圆形或分叶状实性肿块 密度: 多均匀,可有坏死、钙化。
部位: 前纵隔中部偏上 形状: 圆形或分叶状实性肿块 密度: 多均匀,可有坏死、钙化。 边缘:良性清楚,病变周围脂肪间隙存在。 恶性不清,病变周围脂肪间隙 消失, 胸腔及心包可有积液.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中等强化, 坏死区不强化。
39
胸腺瘤
42
侵袭性胸腺瘤
43
三 、畸胎瘤(Teratoma) 1、部位:前纵隔实性肿物。 2、密度:不均,可有脂肪、钙化、牙齿及骨骼影
皮样囊肿为液性密度,可见蛋壳样钙化; 3、形状: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良性多。 4、恶性者呈边缘不清,可坏死,周围脂肪间隙消失。 5、CT、MRI多数可明确诊断;
44
畸胎瘤
45
畸胎瘤
46
畸胎瘤
51
囊性畸胎瘤
52
囊实性畸胎瘤
53
四 恶性淋巴瘤(lymphoma) 发生于淋巴结或节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分何杰金氏病(Hodgkin disease)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 Hodgkin disease)。 好发前、中纵隔,多同时侵及多个淋巴结。 影像表现:
54
(四)恶性淋巴瘤(lymphoma) 1、纵隔肺门多个淋巴结增大可融合成肿块,呈分叶状,向纵隔双侧突出,有时一侧明显,但很少为单侧。
2、气管受压移位、变窄。 3、可向肺内及胸膜、心包浸润,引起积液。 4、中等强化.
57
恶性淋巴瘤
58
冰冻征
59
淋巴瘤
61
(五)后纵隔肿瘤(neurogenic T.)
神经源性肿瘤 为后纵隔肿瘤中最常见者 部位:好发于后上纵隔,侧位片上与脊柱重叠。 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边缘:清楚锐利 密度:均匀略低。 发生于椎间孔者,可压迫椎间孔使之扩大,并可压迫肋骨头及脊椎,产生边缘光滑的压迹,肿块呈哑铃状,一端在椎管内,另一端在纵隔内。可以产生神经压迫症状。 恶性: 呈分叶状,侵蚀邻近骨骼而发生破坏。 神经母细胞瘤内可发生钙化。 中度强化。
64
神经源性肿瘤
65
神经源性肿瘤
67
六 、支气管囊肿 (bronchogenic cyst)
部位:气管周围,向纵隔单侧或双侧突出. 密度:均匀 形状:类圆形 边缘:锐利光滑,无分叶 可随呼吸移动 囊壁较薄,囊内为液体. CT增强后无强化.
68
支气管囊肿
72
定位诊断 1 边缘清楚 2 中心纵线位于纵隔内 3 与纵隔夹角呈钝角 4 纵隔组织受压移位 5 两侧对称征
74
中央型肺癌伴右上叶肺不张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