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桃花源记 八年级语文集备组 、1、8
2
学习目标: 1、熟练识记文学常识。 2、考查常用文言实词、虚词意义及用法。 3、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划分句子节奏。
4、对重点文言语句(主题句、哲理句、描写句、特殊句式句)的翻译。 5、评析文章的思想内容,感悟文中人物及事件的特点、意义。
3
经 典 梳 理 【考情回顾】 近五年来,2013年河南中考考过古诗文阅读。2014年考查的可能性不大,但以默写等形式考查的可能性不可排除。考点:实词解释、句子翻译、文章内容理解、写法探究以及拓展延伸。词语的古今异义和“世外桃源”的现实意义应该成为备考复习的重点。 【文本挖宝】 1.通假字 (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2)具答之(“具”通“俱”,都,完全。) 2.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新鲜、可口。] (2)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经典梳理 随堂演练 3
4
(3)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4)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5)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6)无人问津(古义:渡口;今义:唾液。) 3.一词多义 (1)舍:①便舍船(舍弃) ②屋舍俨然(房子) (2)寻:①寻向所志(寻找) ②寻病终(不久) (3)志:①处处志之(做标记) ②寻向所志(标记) 经典梳理 随堂演练 4
5
②具答之(代词,代桃花源中人所问的事情) 4.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4)之:①忘路之远近(的) ②具答之(代词,代桃花源中人所问的事情) 4.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2)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3)处处志之(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5.成语积累: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 6.重点句子翻译 (1)渔人甚异之。 翻译: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经典梳理 随堂演练 5
6
(3)太守和刘子骥先后探访均未果,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够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显得心满意足。 7.问题探究 (1)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设置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2)“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理想世界,作者写它的用意是什么? 答: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 (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3)太守和刘子骥先后探访均未果,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理想的世界。 经典梳理 随堂演练 6
7
①线索明显;②虚实结合;③语言朴实自然;④详略得当。
8.作家作品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少时志向远大,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才智难以施展,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归乡,从此过上田园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 9.文章中心概括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叙了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和离开桃花源后再寻桃花源的情形,曲折动人。作者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群众的愿望。 10.写作特点 ①线索明显;②虚实结合;③语言朴实自然;④详略得当。 经典梳理 随堂演练 7
8
1.下面语句中红色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渔人甚异之(认为……奇特非凡) B.无论魏晋(不要说) C.处处志之(记住)
1.下面语句中红色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渔人甚异之(认为……奇特非凡) B.无论魏晋(不要说) C.处处志之(记住) D.寻病终(不久) C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C项中“志”解释有误,“志”意思为“做标记”。 经典梳理 随堂演练 8
9
A A.欲穷其林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其人视端容寂 犹鱼之有水也 C.不复出焉 D.乃不知有汉 万钟于我何加焉 乃重修岳阳楼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欲穷其林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其人视端容寂 犹鱼之有水也 C.不复出焉 D.乃不知有汉 万钟于我何加焉 乃重修岳阳楼 A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B项中“之”的意思不同:前者是代词,这;后者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C项中“焉”的意思不同:前者是兼词,“于之”,从这里;后者是助词,表疑问语气。D项中“乃”意思不同:前者是副词,竟;后者是连词,于是。只有A项中“其”的意思相同:那。 经典梳理 随堂演练 9
10
3.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3.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B 经典梳理 随堂演练 10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第(1)句要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第(2)句要将“妻子”“绝境”等重点词语翻译出来。 [答案] (1)(村里的人)见到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2)(村里人的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 经典梳理 随堂演练 11
12
小组研习:┃ 文言文阅读 一·回顾课文。 (背诵课文,课下注释) 二 .重点词语的解释 1缘: 2缤纷:______
1缘: 缤纷:______ 3异: 仿佛:______ 5俨然 : 属:_______ 7阡陌: 具:_______ 9要: 乃:_____ 11无论: 延:______ 13 扶:______ 14志:______ 15诣:______ 16规:______ 17寻:______ 18津:______
13
三、重点句子的翻译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4
乙: 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四、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桃花源记》 乙: 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真题解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经典梳理 随堂演练 14
15
[注] 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面各组句子中红色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异渔人甚异之 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B.便舍船 屋舍俨然 C.停数日,辞去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 真题解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经典梳理 随堂演练 15
16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重点考查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A项中前一个“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后一个“异”:不同。B项中前一个“舍”:舍弃;后一个“舍”:房舍。D项中前一个“道”:说;后一个“道”:方法。只有C项的“去”均为离开。 真题解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经典梳理 随堂演练 16
17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与翻译能力。本句的翻译要在理解整个句子大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乃”“无论”等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分别为“竟”和“不要说,更不必说”。 [答案]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不要)说魏朝和晋朝。 真题解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经典梳理 随堂演练 17
18
3.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此题难度不大,“桃花源”是作者一种理想追求,是对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现实的批判,作者渴望的是一种幸福祥和的生活。 [答案] 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真题解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经典梳理 随堂演练 18
19
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重点考查概括景物的特点。解答方法是,要读懂原文,尤其是第二篇课外短文。然后带着问题,分别从两篇短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再综合概括出其共同之处。如两篇选文第一段都突出了“很难进入”的特点。 [答案] 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如画。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真题解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经典梳理 随堂演练 19
20
反馈练习: 【理解性默写】 (1)描绘了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 【忽逢桃花林……落英缤纷。】 (3)“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21
(4)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22
(6)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7)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3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语句: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9)桃花源人为何“皆叹惋”? 【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4
【必背知识点】 1. 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有什么作用? 【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神秘气氛,也为后文描写桃源的美丽景色作了铺垫。】
25
2. 村人为何“见渔人,乃大惊”? 【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3.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4. 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26
5.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6.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对桃源生活满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 写“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作用是什么? 【为下文再寻找桃源而不得埋下伏笔。】
27
13.写出出自本文的几个成语: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鸡犬相闻;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14.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28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借指老人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无助的境地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全,部 D.余人各复延到其家 延:引领 16.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29
1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8.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欧阳修《归田录》)
30
18.答案: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15.答案:A (解析:)B、与世隔绝的地方。C、详细。D、延请。 16.答案:D ( 解析:)A、助词,起凑足章节作用,不翻译。B、助词,用在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C、结构助词,用在主谓“王攻宋”之间,不翻译。D、和例句中的“之”一样,代人。 17.答案:(1)(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2)(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解析:(1),注意“平旷”“俨然”“属”等词语的翻译。(2),注意 “乃”“无论”的翻译。 18.答案: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解析:理解全段全句意思后再断句。一般在分句后,主谓间等地方停顿。
31
组组评比: 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相关习题。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