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长春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 于兰英.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长春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 于兰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长春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 于兰英

2 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 是整个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 如心功能不全、休克
可因局部因素引起,也可能是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局部表现。

3 血管内循环血量的异常 过多--充血:动脉性充血
静脉性充血 过少--缺血 血管内容物及血液性状的异常 血栓形成 栓塞 梗死 血管壁完整性与通透性的变化 出血:破裂性出血 漏出性出血

4 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 )
第1节 局部充血 概念: 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 分类: 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 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 )

5 一、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 )
由于动脉血输入过多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6 (一)原因 1. 生理性充血:生理性代谢增强 2. 病理性充血: (1)炎性充血 (2)减压后充血

7 (二)病理变化 细、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 体积略增大 色鲜红 温度升高 功能活动增强

8 有利: 氧量↑ 代谢↑ 机能↑ 抵抗力↑, 加速损害的修复。
(三)经过、结局和意义 暂时性、可逆性性反应 已有血管病变,可引起血管破裂 有利: 氧量↑ 代谢↑ 机能↑ 抵抗力↑, 加速损害的修复。 不利:脑膜血管充血─→出血

9 二、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
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血管内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10 (一)原因:可概括为三类: 1. 静脉受压 2. 静脉阻塞 3. 心力衰竭:左心衰肺循环淤血 右心衰体循环淤血

11 (二)病理变化: 局部血液含量增多 (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显著扩张) 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暗红色 温度降低 代谢功能下降

12 (三)影响和结局 淤血性水肿 淤血性出血 组织萎缩、变性、坏死 淤血性硬化

13 (四) 重要器官的淤血 1. 慢性肺淤血 原因:多为左心衰竭 病理变化: 肉眼:体积大,重量增加 暗红 质地实 切面粉红色泡沫状液体                           

14 镜下: 肺泡壁: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 肺泡腔: 大量水肿液 巨噬细胞 红细胞 心衰细胞 结局: 长期可导致肺褐色硬变。

15 2.肝淤血 原因 右心衰竭 病理变化: 肉眼:体积大 包膜紧张 质地实 暗红 槟榔肝      

16 镜下:中央静脉及其附近肝窦淤血 肝细胞萎缩消失或坏死 小叶周边肝细胞脂肪变性。 结果:长期可导致淤血性肝硬化。

17 第 2 节 局 部 贫 血 器官或局部组织中动脉输入的血量减少称为局部贫血(local anemia)或缺血。

18 2. 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 如动脉粥样硬化 。 3. 动脉痉挛: 寒冷、精神剌激。 4. 盗流综合征 5. 毛细血管和小血管血液黏稠度增加
一、原因: 1. 动脉受压:如肿瘤压迫。 2. 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 如动脉粥样硬化 。 3. 动脉痉挛: 寒冷、精神剌激。 4. 盗流综合征 5. 毛细血管和小血管血液黏稠度增加

19 二、病理变化 体积缩小, 颜色苍白, 质地较软。 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 代谢功能降低,温度下降。 局部疼痛

20 三、影响和结局: 1. 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 2. 血管阻塞的程度和速度 局部组织对缺氧耐受程度: 脑5--6分钟、肾 0.5—2h、肌肉 3—4h、 皮肤和结缔组织耐受更长。

21 外出血: 血液流出体外 内出血: 血液流入体腔或组织间隙 第3节 出 血
第3节 出 血 血液自心、血管腔外出到体外、体腔或组织间隙称为出血(hemorrhage) 外出血: 血液流出体外 内出血: 血液流入体腔或组织间隙

22 按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出血方式不同称为 瘀点、 瘀斑、 紫癜 血肿、 积血 呕血、便血、黑便 鼻衄、咯血 血尿 血崩

23 一、 出血的类型及原因 (一)破裂性出血 --- 心脏或血管壁破裂 1. 外伤: 各种切割伤、穿通伤、挫伤
(一)破裂性出血 心脏或血管壁破裂 1. 外伤: 各种切割伤、穿通伤、挫伤 2. 侵蚀性病变破坏血管壁: 炎症、溃疡、恶性肿瘤 3. 心血管壁的病变: 心肌梗死、室壁瘤、动脉瘤

24 (二)漏出性出血 --- 血液通过内皮细胞间隙和基底膜而漏出
1. 血管壁损害 缺氧、感染、中毒,血管壁受损,Vc 缺乏 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功能障碍 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尿毒症、某些药物、细菌 3. 凝血因子缺乏 (1)合成减少 : 肝实质受损 (2)消耗过多 : DIC (3)先天性疾病 : 血友病

25 二、病理变化: 肉眼:红色,随着红细胞降解呈棕黄色。 镜下:组织中有红细胞逸出,含铁血黄素

26 三、后果: 1. 小量缓慢出血,不引起严重后果; 2. 小量持续或反复出血,可发生缺铁性贫血; 3. 急性大量出血可发生失血性休克。 4. 重要器官的出血,常引起严重后果


Download ppt "第六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长春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 于兰英."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