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Apoplexy 中 风 中风. apoplexy 中 风 中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Apoplexy 中 风 中风. apoplexy 中 风 中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apoplexy 中 风 中风

3 一、概说: 又称“卒中”、“大厥”、“簿厥” “偏枯”、“半身不遂”。
1、定义: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和/或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证的病证。 又称“卒中”、“大厥”、“簿厥” “偏枯”、“半身不遂”。

4 2、西医相关病证:

5 脑出血 TIA 脑血管意外 蛛网 膜下腔 出血 动脉 血管性 梗塞 脑栓塞

6 二、病因病机:

7 五志过极 心火暴盛 内风动越 迫血上涌

8 嗜食肥甘 厚腻 脾失健运 聚湿成痰,痰郁化热 引动肝风,夹痰上扰。

9 阴血暗耗 气虚血瘀 气虚生痰 劳累过度 虚阳化风扰动 气血错乱

10 肝肾阴虚 阳亢风动

11 病机: 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12 三、辨证 1、为本虚标实之证。 本-----肝肾不足,气血衰少 标-----风火相煽,痰湿壅盛, 气血错乱 2、病位有深浅、轻重、缓急之别。
临床分两大类:

13 鉴别: 中经络 无神志改变,仅口角歪斜, 言语不利,半身不遂 (病位浅、病情轻) 中脏腑 神志不清,涡僻不遂, 常有先兆(病位深、病情重)

14 (1)中经络: 半身不遂、肌肤不仁,舌强语蹇,或口角歪斜,舌红,苔黄、白,脉弦滑或浮。

15 (2)中脏腑: 闭证:神志昏沉,牙关紧闭,两手 紧握 ,面赤气粗,喉中痰鸣 ,二便闭塞,脉弦滑数。 脱证:突然昏倒,目合口张,手撒 遗溺,鼻鼾息微,四肢逆冷 ,脉细弱无力或脉微欲绝。

16 五、针刺治疗 (一)中经络 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 疏通经络,宣导气血。 以手厥阴经、督脉及 足太阴经穴为主。

17 主穴:内关 水沟 三阴交 极泉 尺泽 委中 醒脑开窍,调神导气 滋补肝肾 疏通经络,宣导气血

18 内关

19

20 配穴: 肝阳暴亢:太冲、太溪 风痰阻络:丰隆、合谷 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 气虚血瘀:足三里、气海 阴虚风动:太溪、风池

21 配穴: 上肢不遂:肩髃、手三里、合谷 下肢不遂: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 口角涡斜:地仓、颊车 头晕:风池、完骨、天柱 足内翻:丘墟透照海
便秘:水道、归来、丰隆、支沟 复视:风池、天柱、睛明、球后 尿失禁、尿潴留:中极、曲骨、关元

22 操作 内关:泻法 水沟:雀啄法 三阴交:提插补法 极泉:提插泻法 尺泽:提插泻法 委中:提插泻法 余穴用补虚泻实法

23 (二)中脏腑 1、闭证: 治则:开窍泄热,平肝熄风。 以督脉、十二井穴为主,辅 以手足厥阴经。用泻法或三 棱针点刺出血。

24 处方: 十二井穴——泄热,接通十二经气,调 和阴阳。 水沟──醒脑开窍 内关 太冲──平肝潜阳,熄风止痉 丰隆──化痰浊

25 2、脱证: 治则:回阳固脱。 以任脉经为主。用大艾柱灸之。 处方: 关元—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 大艾炷灸 神阙─生命之根,真气所系,
     2、脱证: 治则:回阳固脱。 以任脉经为主。用大艾柱灸之。 处方: 关元—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 大艾炷灸 神阙─生命之根,真气所系, 隔盐灸

26 治则:醒脑开窍,清肝泄热, 宣导气血。 处方、方义: 十二井穴、水沟、太冲、合谷 丰隆、内关、劳宫、 肩髃、曲池、足三里

27 六、其它疗法 1、头针: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 (运动区、言语区、感觉区、足 运感区、)颞三针、”CT” 定 位围针。
2、水针:北芪注射液、当归注射液、丹参 注射液、肌苷注射液 、ATP、 CDP。

28 其他疗法 3、梅花针:叩打三阳经、夹脊穴。 4、耳针:选脑、皮质下、肝、三焦 5、推拿、按摩及功能锻炼。

29 假性延髓麻痹

30 ? 什么是假性延髓麻痹? 损害所致的软腭、咽喉、 舌肌运动障碍。表现为 吞咽、发音、讲话困难, 强哭强笑,而无舌肌萎
以两侧皮质延髓束 损害所致的软腭、咽喉、 舌肌运动障碍。表现为 吞咽、发音、讲话困难, 强哭强笑,而无舌肌萎 缩及震颤,咽反射存在,下颌反射 增强。

31 十四经中哪些经脉与舌咽关系密切? 上膈,夹咽,连舌本 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与咽、舌、心联系

32 循喉咙,夹舌本 从肺中,络心,注胸中 与心、喉咙、舌根 有联系

33 从心系,上夹咽 与咽喉有联系

34 足太阳之筋,···· 上夹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界于舌本。

35 治疗 治法:调神导气,通关利窍。 主穴: 内关、水沟、通里:泻法 风池、完骨、翳风:补法 金津、玉液、咽后壁:强刺激

36 完骨 翳风

37 小结

38 1、除掌握主症外,如半身不遂、言语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或神昏,对次症(或先兆)应有充分认识,这对于及时予防、及时个体化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次症有头痛、头晕、呕吐、烦躁、抽搐、呃逆、舌强、舌歪、舌卷二便失禁或不通等。

39 2、针灸的时机:必须强调,如果是脑出血者,于出血停止、病情稳定一周后才可针刺,三周内尽量不针人中、十二井穴、头部穴位(头针)等刺激较强的穴位,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绝对卧床一月后才可针刺。缺血性中风者,全身状况许可时,一起病即可针灸。亦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不用针灸。

40 3、如属脱证,在吸氧抢救情况下,不用灸法。

41 4、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遗传、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口服避孕药,饮食因素如高盐、多肉、高动物油饮食,饮浓咖啡浓茶、体力活动过量等,均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应注意预防。

42 思考题 1、什么人容易发生中风? 2、中风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如何鉴别中风之中经络与中脏腑?

43


Download ppt "Apoplexy 中 风 中风. apoplexy 中 风 中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