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审 计.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审 计."—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审 计

2 第五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流程 【学习要求】 ★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与责任划分; ★掌握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第五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流程 【学习要求】 ★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与责任划分; ★掌握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熟悉审计流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

3 第五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流程 【提示】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审计目标为审计人员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提供导向,从而支持审计意见的正确发表。

4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与责任划分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与责任划分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的规定,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目标是: (一)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 在评价财务报表是否合法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 (1)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并适合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

5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与责任划分 (2)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与责任划分 (2)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 (3)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4)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二)评价财务报表的公允性 在评价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公允反映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

6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与责任划分 (1)经营管理层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与责任划分 (1)经营管理层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 (2)财务报表的列报、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 (3)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 二、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承担的责任不同。

7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与责任划分 (一)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1.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与责任划分 (一)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1.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提示】现代公司治理实行的是董事会(代表所有权)、监事会(代表监督权)、管理层(经理层,代表经营权)相互制衡的“三权”分立机制。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往往要求治理层对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在治理层的监督下,管理层作为会计工作的行为人,对编制财务报表负有直接责任,即治理层(董

8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与责任划分 事会、监事会)对财务报表的编制承担监督的责任。 ★管理层对编制财务报表的责任具体包括: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与责任划分 事会、监事会)对财务报表的编制承担监督的责任。 ★管理层对编制财务报表的责任具体包括: (1)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 (3)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9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与责任划分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与责任划分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二)两种责任不能相互取代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指出,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即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10

11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注意】此节内容要精读!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注意】此节内容要精读! 具体审计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一般来说,具体审计目标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和审计总目标来确定。 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 所谓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提示1】管理层的认定是注册会计师确定具体审计目标的依据。 【提示2】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要证实管理层是否违背了相关的认定。

12

13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管理层的认定与财务信息的加工流程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见教材第121页图5-1) ★管理层认定的表现形式有两种: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管理层的认定与财务信息的加工流程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见教材第121页图5-1) ★管理层认定的表现形式有两种: ◇一是,明确的表达(即明示性认定) ◇二是,隐含的表达(即暗示性认定) 【例如】某公司资产负债表报告“存货”项目如下: 流动资产: 存货 万元 (注:假设没有任何相关附表和附注信息)

14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按照以上方式报告“存货”项目,则意味着: 明示性认定(明确的表达)有两项: ◇存货是存在的;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按照以上方式报告“存货”项目,则意味着: 明示性认定(明确的表达)有两项: ◇存货是存在的; ◇存货的正确余额是100万元。 暗示性认定(隐含的表达)有三项: ◇所有应报告的存货均已包括在内; ◇所有被报告的存货都归公司所有; ◇存货的使用不受任何限制。

15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问题思考】若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报告“存货”项目如下: 流动资产: 存货 100万元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问题思考】若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报告“存货”项目如下: 流动资产: 存货 万元 附注3,存货中有10万元库存商品被质押。 以上有关报告存货项目的明示性认定和暗示性认定有哪些?

16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均作出了认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就是要确定管理层的认定是否恰当。管理层认定的内容有: (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交易层次) 【提示】在会计实务中,交易或事项的发生必须以真实的原始凭证加以证实。 (1)发生。 (2)完整性。

17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3)准确性。 (4)截止。 (5)分类。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账户层次) (1)存在。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3)准确性。 (4)截止。 (5)分类。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账户层次) (1)存在。 (2)权利和义务(权利指资产,义务指负债) 。 (3)完整性。

18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4)计价或分摊(尤其是,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的正确运用,以及期末账项调整的准确性)。 (三)与列报相关的认定(列报层次)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 (2)完整性。

19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3)分类和可理解性(分类指重新分类) 。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3)分类和可理解性(分类指重新分类) 。 【提示】信息重新分类,例如:应收账款某明细账出现贷方余额时,在资产负债表上应在“预收账款”项目作负债列报。 (4)准确性和计价。

20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二、具体审计目标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二、具体审计目标 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目的是为了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具体审计目标由管理层认定推导得出,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是注册会计师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 (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 (2)完整性。

21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3)准确性。 (4)截止。 (5)分类。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3)准确性。 (4)截止。 (5)分类。 【注】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5-1所示(P124)。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1)存在。 (2)权利和义务。

22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3)完整性。 (4)计价或分摊。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3)完整性。 (4)计价或分摊。 【注】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5-2所示(P125)。 (三)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 (2)完整性。 (3)分类和可理解性。

23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4)准确性和计价。 【注】与列报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5-3所示(P126)。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4)准确性和计价。 【注】与列报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5-3所示(P126)。 【重要提示】与各类交易和事项、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要与财务报表中的每个具体项目审计相结合,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项目审计目标。 【例5-1】 见教材第 页。

24 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可归纳如下: 认 定 目 标 审计程序 交易和事项 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可归纳如下: 认 定 目 标 审计程序 交易和事项 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从明细账→原始凭证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从原始凭证→明细账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检查、重新计算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截止测试:①资产负债表日前后从明细账→原始凭证②资产负债表日前后从原始凭证→明细账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抽查 期末账户余额 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检查、函证、从明细账→原始凭证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查阅所有权证书、购货合同、结算单和保险单等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列报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交易和事项均包括在了财务报表中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应当披露的事项均包括在了财务报表中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的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25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三、管理层违反认定(或目标)的目的与手段 从原理上分析,管理层违背的认定通常有两种目的、八种基本手段。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三、管理层违反认定(或目标)的目的与手段 从原理上分析,管理层违背的认定通常有两种目的、八种基本手段。 ★第一种目的:多计利润或少计亏损,往往少计负债或多计资产,夸大盈利能力或偿债能力。常见手段有: (1)将费用列为资产,如将收益性支出列为资本性支出; (2)多计资产、多计收入,如伪造销售业务;

26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3)将负债作为收益,如将“预收账款”提前转作“主营业务收入”;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3)将负债作为收益,如将“预收账款”提前转作“主营业务收入”; (4)少计负债、少计费用,如少计提预提费用、长期负债利息少提或不提等。 ★第二种目的:少计利润或多计亏损。常见手段有: (1)将资产列为费用,如将资本性支出列为收益性支出、加速折旧、加速摊销等;

27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2)将收入作为负债,如销售收入推迟入账,先计入“预收账款”;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2)将收入作为负债,如销售收入推迟入账,先计入“预收账款”; (3)少计资产、少计收入,如本期销售收入推迟到下期入账; (4)多计费用、多计负债,如多计提预提费用、资产减值准备等。

28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注意】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情况下,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虚减利润或虚增亏损,少计资产或多计负债这类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因为这样对管理层自身不利。因此,注册会计师一般会将更多的审计资源计划在虚增利润或虚减亏损,多计资产或少计负债,即夸大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这类问题上。

29 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也就是说,对资产注册会计师通常侧重审查其存在(真实性),对负债则是侧重审查其完整性;对收入注册会计师通常侧重审查其发生(预防高估),对费用则是侧重审查其完整性(预防低估)。但是,在公司治理缺失,比如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情况下,管理层为了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也会出现虚减利润这类问题。

30 第三节 审计流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 一、接受业务委托 二、计划审计工作 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第三节 审计流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 一、接受业务委托 二、计划审计工作 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31

32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第五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流程”:核心内容是依据管理层对各类交易和事项、期末账户余额、列报(财务报表)的相关认定设计具体审计目标(应结合具体的交易事项、账户、财务报表项目设计审计目标)。

33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注意】管理层认定与会计处理流程对应: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注意】管理层认定与会计处理流程对应: (1)记录交易(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会计分录):对应“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2)登记账户(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户):对应“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3)编制财务报表(根据账户记录编制财务报表):对应“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认定有的是明确的表达,有的是隐含的表达。

34 交易的认定种类及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或目标 交易的认定 交易的具体审计目标 1.发生 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真实性)。 2.完整性 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记录。

35 交易的认定种类及具体审计目标 3.准确性 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已记录的交易按正确金额反映。 4.截止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5.分类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恰当分类。

36 账户余额的认定种类及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或目标 账户余额的认定 账户余额的具体审计目标 1.存在 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2.权利和义务 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债义务。 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37 账户余额的认定种类及具体审计目标 3.完整性 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38 列报的认定种类及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或目标 列报的认定 列报的具体审计目标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
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 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是否均已包括。

39 列报的认定种类及具体审计目标 3.分类和可理解性 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财务信息是否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 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是否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40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1】沪江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报告“应收账款 ”,这意味着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明确表达的认定有( )。 A.所有应报告的应收账款均包括在内; B.应收账款的收回不受任何限制; C.应收账款的正确余额是100000元; D.应收账款能如期收回。

41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2】下列各项与财务报表认定直接相关的是( )。 A.信息系统技术的一般控制;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2】下列各项与财务报表认定直接相关的是( )。 A.信息系统技术的一般控制; B.产品材料消耗的控制; C.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D.对控制活动的监督。

42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3】下列类别不属于CPA针对列报运用的认定是( )。 A.分类和可理解性;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3】下列类别不属于CPA针对列报运用的认定是( )。 A.分类和可理解性; B.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 C.完整性、准确性和计价; D.截止和分摊。

43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4】CPA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将被审计年度发生的一项材料采购业务在下年初入账,则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违反的认定是( )。 A. 截止; B.发生; C. 准确性; D.完整性。

44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5】被审计单位当年购入一批材料,会计部门在记账时漏记了该批材料的外地运杂费,则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违反的认定是( )。 A. 准确性; B.截止; C.发生; D.完整性。

45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6】下列类别不属于CPA针对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是( )。 A.分类和可理解性;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6】下列类别不属于CPA针对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是( )。 A.分类和可理解性; B. 存在、权利和义务; C. 完整性; D.计价和分摊 。

46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7】CPA通过计算分析存货周转率获取的证据,与存货最相关的“认定”是( )。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7】CPA通过计算分析存货周转率获取的证据,与存货最相关的“认定”是( )。 A.分类; B.发生; C.存在; D.准确性。

47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8】对被审计单位的应付账款,CPA应侧重审查其( )。 A.存在; B.完整性;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8】对被审计单位的应付账款,CPA应侧重审查其( )。 A.存在; B.完整性; C.分类; D.权利和义务。 【课堂测验●单选题9】下列类别不属于CPA针对交易事项运用的认定是( )。 A.发生、完整性; B.权利和义务; C.准确性、截止; D.分类。

48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10】下列各项中,被审计单位违反计价和分摊认定的是( )。 A.将未发生的销售业务入账;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10】下列各项中,被审计单位违反计价和分摊认定的是( )。 A.将未发生的销售业务入账; B.未将作为抵押的汽车披露; C.未计提坏账准备; D.将未发生的费用登记入账。

49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11】CPA在审查购货业务时,发现被审计单位某笔购货记录80万元,通过检查购货记录、采购发票等实质性测试程序证实该笔购货实际发生额为100万元,则管理层违反的认定是( )。 A.发生; B.权利和义务; C.完整性; D.计价或分摊。

50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12】下列各项中,管理层违反“分类”认定的是( )。 A.将已发生的销售业务不登记入账;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12】下列各项中,管理层违反“分类”认定的是( )。 A.将已发生的销售业务不登记入账; B.把寄销商品作为自有商品记录在会计账上; C.将现销记录为赊销,将出售固定资产的收益作为营业收入记录; D.将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下年度。

51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13】对被审计单位的应收账款,CPA应侧重审查其( )。 A.存在; B.完整性;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13】对被审计单位的应收账款,CPA应侧重审查其( )。 A.存在; B.完整性; C.分类; D.权利和义务。

52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14】被审计单位将应收账款某明细账的贷方余额,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从“应收账款”项目中扣减,则管理层违反的认定是( )。 A.发生及权利和义务;B.完整性; C.分类和可理解性; D.准确性和计价。

53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15】下列各项中,违反“权利和义务”认定的是( )。 A.将已发生的销售业务不登记入账;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15】下列各项中,违反“权利和义务”认定的是( )。 A.将已发生的销售业务不登记入账; B.将未曾发生的销售入账; C.未将已质押的存货披露; D.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不恰当。

54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16】被审计单位未将已贴现的票据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单独列示,管理层违反的认定是( )。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单选题16】被审计单位未将已贴现的票据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单独列示,管理层违反的认定是( )。 A.发生及权利和义务;B.完整性; C.分类和可理解性; D.准确性和计价。

55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多选题1】沪江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披露“存货 100万元”,这意味着沪江公司的管理层告诉您( )。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多选题1】沪江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披露“存货 100万元”,这意味着沪江公司的管理层告诉您( )。 A.存货是存在的; B.存货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 C.存货的使用不受任何限制; D.不存在没有入账的属于沪江公司的存货。

56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多选题2】下列各项基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计价或分摊”认定推论得出的存货具体审计目标有( )。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多选题2】下列各项基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计价或分摊”认定推论得出的存货具体审计目标有( )。 A.期末所有存货存在; B.期末所有存货均已登记入账; C.当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正确; D.存货的入账成本正确。

57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多选题3】CPA在审计时,更应关注“完整性”认定的项目是( )。 A.短期借款; B.营业费用;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多选题3】CPA在审计时,更应关注“完整性”认定的项目是( )。 A.短期借款; B.营业费用; C.营业收入; D.管理费用。

58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多选题4】下列各项中,属于“完整性”认定的是( )。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多选题4】下列各项中,属于“完整性”认定的是( )。 A.期末已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B.当期的全部销售交易均已登记入账; C.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存货均存在; D.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存货包括了所有存货交易的结果。

59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多选题5】以下关于认定和具体审计目标的表达,正确的有( )。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课堂测验●多选题5】以下关于认定和具体审计目标的表达,正确的有( )。 A.如果将他人寄销商品列入了被审计单位的存货,则违反了准确性认定; B.如果发生了销货交易,却没有在销货明细账和总账中记录,则违反了完整性认定; C.在销售日记账中记录了一笔未曾发生的销售业务,违反了发生认定;

60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D.在销售中,开账单时使用了错误的销售价格,则违反了准确性认定。 【课堂测验●判断题】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D.在销售中,开账单时使用了错误的销售价格,则违反了准确性认定。 【课堂测验●判断题】 (1)被审计单位于2008年12月31日给某公司发出商品100万元,2009年1月6日办委托收款手续,被审计单位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入账,则被审计单位违反了“发生”认定。( )

61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2)如果被审计单位未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转列在“流动负债”项目内,则违反了“准确性和计价”的认定。( )
第五章 重点内容强化训练 (2)如果被审计单位未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转列在“流动负债”项目内,则违反了“准确性和计价”的认定。( ) (3)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项目中如果未列示累计折旧及固定资产净值,则违反了完整性认定。( )

62 简答题:注册会计师通常依据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相关认定确定审计目标,根据审计目标设计审计程序。以下给出了采购交易的审计目标,并列举了部分实质性程序。
  (1)审计目标  A.所记录的采购交易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B.所有应当记录的采购交易均已记录。   C.与采购交易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D.采购交易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E.采购交易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2)实质性程序 F.将采购明细账中记录的交易同购货发票、验收单和其他证明文件比较。   G.根据购货发票反映的内容,比较会计科目表上的分类。   H.从购货发票追查至采购明细账。   I.从验收单追查至采购明细账。  J.将验收单和购货发票上的日期与采购明细账中的日期进行比较。   K.检查购货发票、验收单、订货单和请购单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L.追查存货的采购至存货永续盘存记录。

63 请根据题中给出的审计目标,指出对应的相关认定;针对每一审计目标,选择相应的实质性程序(一项实质性程序可能对应一项或多项审计目标,每一审计目标可能选择一项或多项实质性程序)。请将财务报表相关认定及选择的实质性程序字母序号填入给定的表格中

64 第六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 【学习要求】 ★掌握审计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掌握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熟悉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

65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审计凭证据“说话”。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得出审计结论、支持审计意见的基础。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审计凭证据“说话”。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得出审计结论、支持审计意见的基础。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见图6-1)

66 图6-1 审计证据的内容 审 计 证 据 其 他 信 息 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 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信息以外的信息
图6-1 审计证据的内容 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 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信息以外的信息 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 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

67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 在审计实务中,通常是针对管理层的认定来获取证据。有关某项认定(如存货的存在)应获取的审计证据,不得用于代替有关另一项认定(如存货的计价)应获取的审计证据。 【提示】证实存货是否“存在”获取的是实物证据;而存货初始“计价”是否正确应获取发票等书面证据,后续“计价”是否正确还要获取市场价格、存货质量等信息。

68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一般而言,注册会计师获取的审计证据按其外形特征分为: (一)实物证据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一般而言,注册会计师获取的审计证据按其外形特征分为: (一)实物证据 实物证据是指通过实际观察或清点所取得的、用以确定某些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在的证据。 实物证据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实物证据对实物资产的真实性(存在认定)证明力强,但对实物资产的权利认定证明力相对较差。

69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2)实物证据对实物资产的计价认定证明力也相对较差。 (二)书面证据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2)实物证据对实物资产的计价认定证明力也相对较差。 (二)书面证据 书面证据是注册会计师所获取的各种以书面文件为形式的一类证据。书面证据按其来源可以分为: 1.外部证据 外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所编制的书面证据。它一般具有较强的证明力。

70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2.内部证据 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 (三)口头证据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2.内部证据 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 (三)口头证据 口头证据是被审计单位职员或其他有关人员对注册会计师的提问做口头答复所形成的一类证据。 (四)环境证据 环境证据也称状况证据,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

71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三、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职业判断,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三、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职业判断,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提示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注册会计师发表正确的审计意见对审计证据数量的最低要求。

72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提示2】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错报风险的影响。错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提示2】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错报风险的影响。错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其核心内容是相关性和可靠性。 1.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

73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1)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1)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2)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 (3)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提示】审计证据的相关性表明:在审计实务中,通常是针对每项认定来获取审计证据。

74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证据的可信程度。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环境。 3.充分性和适当性之间的关系 只有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是有证明力的。一般地,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也就是说,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75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4.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时的特殊考虑 (1)对文件记录可靠性的考虑。 (2)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时的考虑。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4.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时的特殊考虑 (1)对文件记录可靠性的考虑。 (2)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时的考虑。 (3)证据相互矛盾时的考虑。 (4)获取审计证据时对成本的考虑。

76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时,可根据需要单独或综合运用各种具体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一、审计程序的类型 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包括: (一)检查记录或文件 检查记录或文件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

77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二)检查有形资产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二)检查有形资产 检查有形资产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资产实物进行审查。检查有形资产程序主要适用于存货和现金,也适用于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固定资产等。 (三)观察 观察是指注册会计师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

78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四)询问 询问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 (五)函证 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的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79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六)重新计算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六)重新计算 重新计算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 (七)重新执行 重新执行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80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八)分析程序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八)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以下重点讲解分析程序!

81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二、分析程序 【注意】此段内容要精读!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二、分析程序 【注意】此段内容要精读! 通常,某些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除非情况发生变化,这种关系将持续存在。分析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分析程序的切人点,是分析程序区别于其他审计程序的主要特征,也是分析程序得名的原因。

82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一)运用分析程序的一般步骤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一)运用分析程序的一般步骤 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是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不同阶段运用分析程序的方法和步骤有所不同。但完整的分析程序一般包括以下相互继起的几个步骤:①选择适当的数据关系;②对数据关系进行分析;③识别异常的数据关系或波动;④调查异常数据关系或波动;⑤得出结论。运用分析程序的一般步骤如图6-2所示。

83 图6-2 分析程序的一般步骤 比较基准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信息) 识别异常差异或波动 调查异常差异或波动 得出结论 选择数据关系 进行对
图6-2 分析程序的一般步骤 选择数据关系 比较基准 进行对 比分析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信息) 识别异常差异或波动 调查异常差异或波动 得出结论

84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运用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比较基准、数据关系、可使用的方法和异常项目等因素。 1.比较基准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运用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比较基准、数据关系、可使用的方法和异常项目等因素。 1.比较基准 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与下列各项信息进行比较: (1)以前期间的可比信息。 (2)被审计单位的预期结果或者注册会计师的预期数据。

85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3)所处行业或同行业中规模相近的其他单位的可比信息。 2.数据关系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3)所处行业或同行业中规模相近的其他单位的可比信息。 2.数据关系 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考虑下列关系: (1)财务信息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2)财务信息与相关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

86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3.可使用的方法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3.可使用的方法 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时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包括从简单的比较到使用高级统计技术的复杂分析。在实务中,可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 (1)趋势分析法。 (2)比率分析法。 (3)合理性测试法。 (4)回归分析法。

87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4.异常项目的调查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4.异常项目的调查 当通过实施分析程序识别出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者偏离预期数据的重大波动或关系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进行调查并获取充分的解释和恰当的佐证审计证据。

88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二)分析程序的具体应用 ★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包括: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二)分析程序的具体应用 ★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包括: ① (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提示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如: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市场供求与竞争、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行业的关键指标、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经营活动等等。

89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提示2】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给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帮助有:发现财务报表中的异常变化,或者预期发生而未发生的变化;识别存在潜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 。 ② (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 【提示】使用的条件: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细节测试,如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函证、重新计算等测试程序。

90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③ (分析程序)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③ (分析程序)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注意】分析程序应用于风险评估、实质性测试和审计结束时的总体复核,分别表现出相应的具体方法和特点。 1.分析程序用于风险评估程序 注册会计师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应当运用分析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91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总体要求:在这个阶段必须运用分析程序(强制要求)。 ★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具体运用: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总体要求:在这个阶段必须运用分析程序(强制要求)。 ★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具体运用: 【要点1】 CPA可以将分析程序与询问、检查和观察程序结合运用,以获取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及具体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92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要点2】在运用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关键的账户余额、趋势和财务比率关系等方面,对其形成一个合理的预期,并与被审计单位记录的金额、依据记录金额计算的比率或趋势相比较,关注不一致(差异),并发现管理层无法解释的不一致(差异),以确定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 ☆已记录金额:来源于凭证、账户、报表等; ☆关键账户: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

93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存货、固定资产、应付账款、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存货、固定资产、应付账款、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 ☆关键财务比率:根据已记录金额计算得出,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的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毛利率等等; ☆变化趋势:对连续几期的已记录金额、财务比率进行比较得出(定基或环比)。 ★分析程序用于风险评估程序的步骤如图6-3所示。

94 图6-3 分析程序用于风险评估程序的步骤 能否合理解释或有支持证据 形成差异或 比较 不一致 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领域 合理的预期值
图6-3 分析程序用于风险评估程序的步骤 合理的预期值 已记录金额 或财务指标 比较 形成差异或 不一致 能否合理解释或有支持证据 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领域

95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例6-1】 见教材第155页至第156页。 2.分析程序用于实质性程序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例6-1】 见教材第155页至第156页。 2.分析程序用于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实质性分析程序是指用作实质性程序的分析程序,这是分析程序用于实质性程序的简称,它与细节测试都可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96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注意1】在实质性程序中是否使用分析程序,注册会计师是可以选择的(即非强制性要求)。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注意1】在实质性程序中是否使用分析程序,注册会计师是可以选择的(即非强制性要求)。 【注意2】实质性分析程序取得的证据在很大程度上是间接证据,证明力相对较弱。 ★实质性分析程序的运用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识别需要运用分析程序的账户余额或交易(已记录金额)。例如:营业收入、生产成本等账户和销售、采购等交易常使用分析程序。

97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注意】“已记录金额”经进一步计算可以是:绝对额、共同比会计报表、财务比率、趋势值等。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注意】“已记录金额”经进一步计算可以是:绝对额、共同比会计报表、财务比率、趋势值等。 ②确定期望值(确定比较的标准) 。 在审计中使用分析程序的基本假定是:在没有反证的情况下,数据之间预计继续存在一定的关系。会计和非会计资料均可以用来估计期望值,例如: ◇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可比会计信息,并考虑已知的变化估计期望值;

98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根据正式的预算或预测估计期望值; ◇根据本期内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估计期望值; ◇根据同行业资料估计期望值;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根据正式的预算或预测估计期望值; ◇根据本期内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估计期望值; ◇根据同行业资料估计期望值; ◇根据会计信息同相关的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估计期望值。 ③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 【注意】识别出的差异额与可接受差异额的区别:识别出的差异额是指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

99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如果“识别出的差异额≤可接受差异额”,无需进一步调查;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之间的差额;可接受差异额是指注册会计师认为无须进一步作调查的差异额。 ④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 ◇如果“识别出的差异额≤可接受差异额”,无需进一步调查; ◇如果“识别出的差异额>可接受差异额”,则需要进一步调查。

100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⑤调查异常数据关系 。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已识别差异,如果能提出合理的解释或能取得支持性文件证据,则这种差异是正常的;否则,为异常情况。 ⑥评估分析程序的结果 。即对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评价。

101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1)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 。P157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1)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 。P157 【注意】并非所有认定都适合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例如,涉及“营业外收支”的相关认定,应用分析程序的效果并不理想。 在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第二,针对同一认定的细节测试。

102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2)数据的可靠性 在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使用的数据是否可靠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2)数据的可靠性 在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使用的数据是否可靠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第一,可获得信息的来源。 第二,可获得信息的可比性。 第三,可获得信息的性质和相关性。 第四,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

103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3)作出预期的准确程度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3)作出预期的准确程度 在评价作出预期的准确程度是否足以在计划的保证水平上识别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主要因素: 第一,对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预期结果作出预测的准确性。 第二,信息可分解的程度。 第三,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

104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4)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4)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 在设计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可接受的差异额愈低,注册会计师需要收集愈多的审计证据,以尽可能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获取计划的保证水平。 ★实质性分析程序的核心流程如图6-4所示

105 图6-4 实质性分析程序的核心流程 预期值(期望值) 比较 已记录金额 若识别出的差异额<可接受的差异额,则停止调查 识别差异额并进行判断
图6-4 实质性分析程序的核心流程 预期值(期望值) 已记录金额 比较 识别差异额并进行判断 若识别出的差异额<可接受的差异额,则停止调查 若识别出的差异额>可接受的差异额,则需进一步调查 判断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额是否能合理解释或有支持性证据?否则应确定为异常差异额 评估分析程序的结果

106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例6-2】见教材第161页至第167页 3.分析程序用于总体复核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例6-2】见教材第161页至第167页 3.分析程序用于总体复核 【要点1】总体要求:必须使用(强制性要求)。 【要点2】总体复核阶段分析程序的特点。 【要点3】再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07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课堂练习】资料:某被审计单位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制造企业,据调查近三年其产品的市场份额、销售价格,以及原材料、劳动力的价格均相当稳定。在审计2009年的财务报表时,CPA要求该企业提供前两年经CPA审计过的财务报表。下表是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的部分资料,去年和前年的资料经CPA审计过,2009年资料未经审计。

108 项 目 前年 去年 09年 净利润 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折旧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
项 目 前年 去年 09年 净利润 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折旧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 处置固定资产损失(减:收益) 财务费用 投资损失(减:收益)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应收账款的减少(减:增加) 应付账款的增加(减:减少)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979 20 210 6 -20 61 -26 18 47 -231 1 064 1 078 23 30 69 -11 -55 -66 -127 1 157 1 586 142 -228 45 -196 7 -190 9 1 181

109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计划审计工作时,为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准备实施分析程序,请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分析性测试后,指出重点的审计领域,并简要说明理由。

110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它是整个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的证明,也是形成审计结论的基本依据。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意义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它是整个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的证明,也是形成审计结论的基本依据。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意义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与格式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Download ppt "审 计."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