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7章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技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7章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技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7章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技术

2 教学提示: 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对项目承包方在管理、技术、施工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系统开发,根据工期和要求,在施工组织设计、产品供应、安装施工管理、系统测试等环节上,制定严谨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 教学要求:本章着重介绍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设备及附件的检验;桥架、槽道等综合布线系统设备的安装;电缆传输通道的施工,包括线缆施工的一般要求,水平子系统电缆敷设、垂直干线系统电缆敷设、建筑物群系统电缆敷设以及电缆连接和信息插座的端接;光缆传输的施工,包括光缆施工的一般要求及注意问题,各子系统的连接。

3 7.1 施工组织 施工组织目标 施工前的组织工作 施工过程中组织工作 工程施工结束时的组织工作

4 7.2 施工工具 施工工具分类 施工工具使用

5 1.牵引线与弯管器 1)弯管器 在综合布线工程中如果使用钢管进行线缆安装,就要解决钢管的弯曲问题。先将管子需要弯曲的部位的前段放在弯管器内,焊缝放在弯曲方向背面或侧面,以防管子弯扁,然后用脚踩住管子,手板弯管器进行弯曲,并逐步移动弯管器,便可得到所需要的弯度,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

6

7 2)牵引线 施工人员遇到线缆需穿管布放时,多采用铁丝牵拉。由于普通铁丝的韧性和强度不是为布线牵引设计的,操作极为不便,施工效率低,还可能影响施工质量。国外在布线工程中已广泛使用“牵引线”,作为数据线缆或动力线缆的布放工具。

8 2.润滑剂 由于通信线缆的特殊结构,线缆在布放过程中承受的拉力不要超过线缆允许承受张力的80%。线缆最大允许值: 1根4对双绞线,拉力为10 Kg; 2根4对双绞线,拉力为15 Kg; 3根4对双绞线,拉力为20 Kg; n根4对双绞线,拉力为n×5+5( Kg); 但最大拉力不得超过40Kg,必要时要采用润滑剂

9 3.线缆的绑扎 在线缆布放到位后应适当帮绑扎(每1.5m,固定一次),因双绞线结构的原因,绑扎不能过紧,不使缆线产生应力。要确保工程中绑扎力一致性又不能提高施工效率,就要依靠适当的工具

10 美国IDEAL公司 的绑扎带收紧工具

11 4.线缆剪切与剥线 1)铜缆 35-061剪线钳 -055 大对数电缆剪线钳

12 剥线工具的使用 特为Belden®公司非圆截面UTP线缆设计的剥线钳

13 5.线缆的端接 对于铜缆,终端加工可分为安装RJ45插头和RJ45模块两种形式。端接要按568A或568B进行正确加工(这个问题将在《线缆验证》中描述)。目前各线缆厂家的RJ45模块,有的无需工具即可安装,有的需用专用打线刀,选择打线工具时应选择多用途的如图所示,能适应不同厂家的模块端接要求。

14 45-485多用途打线刀

15 7.3 施工准备 7.3.1工程的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2.资源准备

16 7.3.2 施工前的检查 1.现场建筑和环境检查 2.交接间环境要求 3.器材检验要求

17 7.4 安装施工的基本要求 7.4.1 总体要求 一般来说大楼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由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和水平布线子系统、配线间及工作区设备安装等6部分组成。它的施工范围也就是上述6部分。 上述6个子系统组成的综合布线系统中,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一般为室外敷设的干线线路,而其它子系统都属于室内敷设的通信线路,它们的安装施工现场和客观环境条件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它们的安装方法与技术要求有较大的区别。一般说来,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的缆线敷设方式不同于室内通信线路,与本地电信网的电缆安装敷设方式基本一致,因为它们都是室外敷设的通信线路,其使用性质和工作特点基本相同,只是使用对象有所变化。所以在安装施工的技术和相应规格的器材方面与一般线路工程项目一致,可互相参照使用。并按照综合布线工程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施工。

18 7.4.2 设备安装的基本要求 1)机架、设备安装施工的具体要求 (1) 机架、设备安装完工后,其水平度和垂直度都必须符合生产厂家的规定,若厂家无规定时,要求机架和设备与地面垂直,其前后左右的垂直,其前后的垂直偏差均不应大于3mm。 (2) 机架和设备上各种零部件不应缺少或碰坏,设备内不应留有线头等杂物,表面漆面如有损坏或脱落,应予以补漆,其颜色应与原来漆色协调一致各种标志应统一、完整、清晰、醒目。 (3) 机架和设备必须安装牢固可靠,在有抗震要求时应根据设计规定或施工图中防震措施要求进行抗震加固。各种螺丝必须拧紧,无松动、缺少、损坏或锈蚀等缺陷,机架更不应有摇晃现象。 (4) 为便于施工和维护人员操作,机架和设备背面距离墙面应大于0.8m,以便人员施工维护和通行。相邻机架设备应靠近,同列机架和设备的机面应排列平齐。

19 (5) 建筑群配线或建筑物配线架如采用双面配线架的落地安装方式时,应符合以下规定要求:
1 如果缆线从配线架下面引上走线方式时,配线架的底座位置应与成端电缆的上线孔相对应,以利缆线平直引入架上。 2 各个直列上下两端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平方米不应大于2mm。 3 跳线环等装置牢固,其位置横竖上下、前后均应整齐水平直一致。 4 接线端子应按电缆用途划分连接区域,以便连接,且应设置各种标志,以示区别。 (6) 建筑群配线架或建筑物配线架如采用单面配线架的墙上安装方式时,要求墙壁必须坚固牢靠,能承受机架重量,其机架(柜)底距离地面宜为 mm,视具体情况决定。其接线端子应按电缆用途划分连接区域,以便连接,并设置标识,以示区别。

20 此外,在干线交接间中的楼层配线架,一般采用单面配线架或其它配线接续设备,其安装方式都为墙上安装,机架(柜)底边距地面宜为300-800mm,视具体情况决定。
(7) 机架、设备、金属钢管和槽道的接地装置应符合设计和施工及验收标准规定要求,并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所有与地线连接处应使用接地垫圈,只允许一次装好,不得将过的垫圈取下重复使用,以保证接地回路通畅无阻。

21 2)电源要求 在设备间及每个信息点旁边至少有足够的独立的、稳定的单项电源插座,以供一些网络和终端设备使用。 3)环境要求 设备间保持干燥,有良好通风系统用于散热;顶棚内防尘良好,且应有照明系统,便于安装和管理;设备间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安装机柜配线架等。

22 7.4.3 槽道 线槽安装要求线槽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视环境而定,最大不应超过50mm; 线槽水平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线槽转弯半径不应小于其槽内的线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盖板应紧固; 支吊架应保持垂直,整齐牢靠,无歪斜现象。

23 7.4.4 线缆布放的一般要求 (1)线缆布放前应核对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是否与设计规定相符合;
(2)布放的线缆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挤压和损伤; (3)在布放前,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标明起始和终端位置以及信息点的标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4)信号电缆、电源线、双绞线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它弱电线缆应分离布放。

24 (5)布放线缆应有冗余。在二级交接间、设备间双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6m,工作区为0.3-0.6m。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
(7) 线缆布放过程中为避免受力和扭曲,应制作合格的牵引端头。如果采用机械牵引,应根据线缆布放环境、牵引的长度、牵引张力等因素选用集中牵引或分散牵引等方式。

25 7.5 双绞线施工 7.5.1 双绞线传输通道施工 1. 金属管的敷设 1)金属管的要求 2)金属管的切割套丝 3)金属管的弯曲
7.5 双绞线施工 7.5.1 双绞线传输通道施工 1. 金属管的敷设 1)金属管的要求 2)金属管的切割套丝 3)金属管的弯曲 4)金属管的连接 5)金属管的敷设

26 2.金属线槽的敷设 1)线槽安装要求 2)水平子系统线缆敷设支撑保护 3) 干线子系统线缆敷设支撑保护

27 7.5.2 双绞线线缆布放 1. 布线安全 2. 线缆布放的一般要求 (1)线缆布放前应核对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是否与设计规定相符合;
(2)布放的线缆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挤压和损伤; (3)在布放前,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标明起始和终端位置以及信息点的标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4)信号电缆、电源线、双绞线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它弱电线缆应分离布放。

28 (5)布放线缆应有冗余。在二级交接间、设备间双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6m,工作区为0.3-0.6m。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
(7)线缆布放过程中为避免受力和扭曲,应制作合格的牵引端头。如果采用机械牵引,应根据线缆布放环境、牵引的长度、牵引张力等因素选用集中牵引或分散牵引等方式。

29 3. 放线 (1)从线缆箱中拉线: 1 除去塑料塞; 2 通过出线孔拉出数米的线缆; 3 拉出所要求长度的线缆,割断它,将线缆滑回到槽中去,留数厘米伸出在外面; 4 重新插上塞子以固定线缆。 (2)线缆处理(剥线): 1 使用斜口钳在塑料外衣上切开“1”字型长的缝; 2 找出尼龙的扯绳; 3 将电缆紧握在一只手中,用尖嘴钳夹紧尼龙扯绳的一端,并把它从线缆的一端拉开,拉的长度根据需要而定; 4 割去无用的电缆外衣。(另外一种方法是利用切环器剥开电缆。)

30 4. 线缆牵引 用一条拉线将线缆牵引穿入墙壁管道、吊顶和地板管道称为线缆牵引。在施工中,应使拉线和线缆的连接点尽量平滑,所以要采用电工胶带在连接点外面紧紧的缠绕,以保证平滑和牢靠。

31 5. 建筑物水平线缆布线 1) 管道布线 管道布线是在浇筑混凝土时已把管道预埋在地板中,管道内由牵引电缆线的钢丝或铁丝,施工时只需通过管道图纸了解地板管道,就可做出施工方案。 对于没有预埋管道的新建筑物,布线施工可以与建筑物装潢同步进行,这样便于布线,又不影响建筑的美观。 管道一般从配线间埋到信息插座安装孔,施工时只要将双绞线固定在信息插座的接线端,从管道的另一端牵引拉线就可将线缆引到配线间。

32 2) 吊顶内布线 (1) 索取施工图纸,确定布线路由; (2) 沿着所设计的路由(即在电缆桥架槽体内),打开吊顶,用双手推开每块镶板; (3) 将多个线缆箱并排放在一起,并使出线口向上; (4) 加标注,纸箱上可直接写标注,线缆的标注写在线缆末端,贴上标签; (5) 将合适长度的牵引线连接到一个带卷上; (6) 从离配线间最远的一端开始,将线缆的末端(捆在一起)沿着电缆桥架牵引经过吊顶走廊的末端; (7) 移动梯子将拉线投向吊顶的下一孔,直到绳子到达走廊的末端; (8) 将每2个箱子中的线缆拉出形成“对”,用胶带捆扎好;

33 (9) 将拉绳穿过3个用带子缠绕好的线缆对,绳子结成一个环,再用带子将三对线缆与绳子捆紧;
(10) 回到拉绳的另一端,人工牵引拉绳。所有的6条线缆(3对)将自动从线箱中拉出并经过电缆桥架牵引到配线间; (11) 对下一组线缆(另外3对)重复第“8”步的操作; (12) 继续将剩下的线缆组增加到拉绳上,每次牵引它们向前,直到走廊末端,再继续牵引这些线缆一直到达配线间连接处。 当线缆在吊顶内布完后,还要通过墙壁或墙柱的管道将线缆向下引至信息插座安装孔。将双绞线用胶带缠绕成紧密的一组,将其末端送入预埋在墙壁中的PVC圆管内并把它往下压,直到在插座孔处露出25-30mm即可。

34 7.5.3 双绞线连接和信息插座的端接 双绞线端接的一般要求: (1) 线缆在端接前,必需检察标签颜色和数字的含义,并按顺序端接; (2) 线缆中间不得产生接头现象; (3) 线缆端接处必需卡接牢靠,接触良好; (4) 线缆端接处应符合设计和厂家安装手册要求; (5) 双绞电缆与连接硬件连接时,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

35 7.6 光缆的施工 7.6.1 光缆布放基本知识 7.6.2 光缆传输通道施工 1.施工准备 1) 光缆的检验要求
7.6 光缆的施工 7.6.1 光缆布放基本知识 7.6.2 光缆传输通道施工 1.施工准备 1) 光缆的检验要求 (1) 工程所用的光缆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 (2) 光纤所附标记、标签内容应齐全和清晰; (3) 光缆外护套须完整无损,光缆应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 (4) 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观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5) 光纤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具有经过防火处理的光纤保护包皮,两端的活动连接器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每根光纤接插线的光纤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应符合设计要求。

36 2) 配线设备的使用应符合的规定 (1) 光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光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记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记名称应统一,标记位置应正确、清晰。

37 2.光缆布线的要求 布放光缆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挤压和损伤。光缆布放前,其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应 书写清晰、端正和正确。最好以直线方式敷设光缆。如有拐弯,光缆的弯曲半径在静止状态时至少应为光缆外径的10倍,在施工过程中至少应为20倍。

38 3.光缆布放 1) 通过弱电井垂直敷设 2) 通过吊顶敷设光缆

39 7.6.3 光缆连接器组装 1)ST型护套光纤现场安装方法 (1) 打开材料袋,驱除连接体和后罩壳; (2) 转动安装平台,使安装平台打开,用所提供的安装平台底座,把安装工具固定在一张工作台上; (3) 把连接体插入安装平台插孔内,释放拉簧朝上。把连接体的后壳罩向安装平台插孔内推。当前防护罩全部被推入安装平台插孔后,顺时针旋转连接体1/4圈,并缩紧在此位置上。防护罩留在上面。 (4) 在连接体的后罩壳上拧紧松紧套(捏住松紧套有助于插入光纤),将后壳罩带松紧套的细端先套在光纤上,挤压套管也沿着芯线方向向前滑。

40 (5) 用剥线器从光纤末端剥去约40-50mm外护套,护套必须剥得干净,端面成直角。
(6) 让纱线头离开缓冲层集中向后面,在护套末端的缓冲层上做标记,在缓冲层上做标记。 (7) 在裸露的缓冲层处拿住光纤,把离光纤末端6mm或11mm标记处的900μm缓冲层剥去。 为了不损坏光纤,从光纤上一小段一小段剥去缓冲层;握紧护套可以防止光纤移动。 (8)用一块沾有酒精的纸或布小心地擦洗裸露的光纤。 (9)将纱线抹向一边,把缓冲层压在光纤切割器上。用镊子取出废弃的光纤,并妥善地置于废物瓶中。 (9)把切割后的光纤插入显微镜的边孔里,检查切割是否合格。 把显微镜置于白色面板上,可以获得更清晰明亮的图象; 还可用显微镜的底孔来检查连接体的末端套圈。 (10)从连接体上取下后端防尘罩并仍掉。

41 (11)检查缓冲层上的参考标记位置是否正确。把裸露的光纤小心地插入连接体内,知道感觉光纤碰到了连接体的底部为止。用固定夹子固定光纤。
(12)按压安装平台的活塞,慢慢地松开活塞。 (13)把连接体向前推动,并逆时针旋转连接体1/4圈,以便从安装平台上取下连接体。把连接体放入打褶工具,并使之平直。用打褶工具的第一个刻槽,在缓冲层上的“缓冲褶皱区域”打上褶皱。 (14)重新把连接体插入安装平台插孔内并锁紧。把连接体逆时针旋转1/8圈,小心地剪去多余的纱线。 (15)在纱线上滑动挤压套管,保证挤压套管紧贴在连接到连接体后端的扣环上,用打摺工具的中间的哪个槽给挤压套管打摺。 (16)松开芯线。将光纤弄直,推后罩壳使之与前套结合。正确插入时能听到一声轻微的响声,此时可从安装平台上卸下连接体。

42 2)SC型护套光纤器现场安装方法: (1)打开材料袋,取出连接体和后壳罩如图7.22所示。 (2)转动安装平台,使安装平台打开,用所提供的安装平台底座,把这些工具固定在一张工作台上。 (3)把连接体插入安装平台内,释放拉簧朝上。把连接体的后壳罩向安装平台插孔推,当前防尘罩全部推入安装平台插孔后,顺时针旋转连接体1/4圈,并锁紧在此位置上;防尘罩留在上面。 (4)将松紧套套在光纤上,挤压套管也沿着芯线方向向前滑。 (5)用剥线器从光纤末端剥去约40-50mm外护套,护套必须剥得干净,端面成直角。

43 (6)将纱线头集中拢向900μm缓冲光纤后面,在缓冲层上做第一个标记(如果光纤细于2
(6)将纱线头集中拢向900μm缓冲光纤后面,在缓冲层上做第一个标记(如果光纤细于2.4mm,在保护套末端做标记;否则在束线器上做标记);在缓冲层上做第二个标记(如果光纤细于2.4mm,就在6mm和17mm处做标记;否则就在4mm和15mm处做标记)。 (7) 在裸露的缓冲层处拿住光纤,把光纤末端到第一个标记处标记处的900μm缓冲层剥去。 为了不损坏光纤,从光纤上一小段一小段剥去缓冲层; 握紧护套可以防止光纤移动。 (8)用一块沾有酒精的纸或布小心地擦洗裸露的光纤。 (9)将纱线抹向一边,把缓冲层压在光纤切割器上。从缓冲层末端切割出7mm光纤。用镊子取出废弃的光纤,并妥善地置于废物瓶中。 (10)把切割后的光纤插入显微镜的边孔里,检查切割是否合格。 把显微镜置于白色面板上,可以获得更清晰明亮的图象; 还可用显微镜的底孔来检查连接体的末端套圈。

44 (11)从连接体上取下后端防尘罩并仍掉。 (12)检查缓冲层上的参考标记位置是否正确。把裸露的光纤小心地插入连接体内,知道感觉光纤碰到了连接体的底部为止。 (13)按压安装平台的活塞,慢慢地松开活塞。 (14)小心地从安装平台上取出连接体,以松开光纤,把打摺工具松开放置于多用工具突起处并使之平直,使打摺工具保持水平,并适当地拧紧(听到三声轻响)。把连接体装入打摺工具的第一个槽,多用工具突起指到打摺工具的柄,在缓冲层的缓冲褶皱区用力打上褶皱。 (15)抓住处理工具(轻轻)拉动,使华东部分露出约8mm。取出处理工具并仍掉。

45 (16)轻轻朝连接体方向拉动纱线,并使纱线排整齐,在纱线上滑动挤压套管,将纱线均匀地绕在连接体上,从安装平台上小心地取下连接体。
(17)抓住主体的环,使主体滑入连接体的后步直到它到达连接体的档位。

46 7.7 综合布线子系统施工注意事项 7.7.1 建筑群主干子系统的施工注意事项 1.管道电缆 2.直埋电缆 3.光缆的施工

47 7.7.2 建筑物主干线子系统的电缆施工 建筑物主干线子系统的电缆施工范围,主要是从设备间到建筑物各个楼层配线架之间的主干路由上所有缆线的施工。它的施工环境全部在室内,且在建筑中已有电缆竖井或专用房间等客观条件。因此,现场环境的施工条件较室外要好。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是所的综合布线系统中必有的组成部分,它与建筑和室内其它管线系统关系密切,因此,在安装施工中必须加强与有关单位协作配合,互相协调,以求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的所有缆线敷设和安装顺利进行,且有可靠的质量保证。

48 1.干线子系统施工的要求 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的缆线条数较多,且路由集中,它是综合布线系统中重要骨干线路。因此,在安装敷设前和整个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基本要求,以保证敷设缆线的施工质量。 (1) 为了使施工顺利进行,在敷设缆线前,应在施工现场对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进行核对,尤其是对主干路由中所采用的缆线型号、规格、程式、数量、起迄段落以及安装位置,要重点复核,如有疑问量,应及早与设计单位和主管建设的部门共同协商,予以研究解决,以免耽误工程开展,影响施工进度。

49 (2) 在敷设缆线前,应对已运到施工现场的各种缆线进行清点和复查。其内容有缆线的型号、规格、长度、起始端和终端地点等,标签上的字迹应清晰、端正和正确,以便按施工顺序、对号入座进行敷设施工。
(3) 为了减少缆线承受的拉力和避免在牵引过程中产生扭绞现象,在布放缆线前,应制作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的合格牵引端头和连接装置,把它装在缆线的牵引端。由于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的主干缆线一般长度为几十米,应以人工牵引方法为主。为了保证缆线本身不受损伤,在缆线敷设时,布放缆线的牵引力不宜过大,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80%,在牵引过程中为防止缆线被拖、蹭、刮、磨等损伤,应均匀设置吊挂或支承的支持物间距不应大于1.5m,或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50 (4) 在缆线布放过程中,缆线不应产生扭绞或打圈等有可能影响缆线本身质量的现象。缆线布放后,应平直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不应有可能受到外界的挤或遭受损伤而产生障碍隐患。
(5) 在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的缆线敷设时,需要相应的支撑固定和保护措施,这就是支撑保护方式。它对主干缆线的安全运行起着保证作用,它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为此,在建筑内的电缆竖井和上升房中设有暗敷管路、槽道(包括桥架)等装置,以便敷设主干缆线。

51 2.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的缆线敷设方式 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的主干缆线敷设是极为重要的施工项目,它对于综合布线系统的有效使用具有决定性作用。
目前,在建筑中的电缆竖井或上升房内敷设电缆有两种施工方式。一种是由建筑的高层向低层敷设,利用电缆本身自重的有利条件向下垂放的施工方式。另一种是由低层向高层敷设,将电缆向上牵引的施工方式。这两种施工方式虽然仅是敷设方向不同,但差别较大,向下垂放远比向上牵引简便、容易、减少劳动工时和劳力消耗,且加快施工进度;相反,向上牵引费时费工,困难较多。因此,通常采用向下垂放的施工方式,只有在电缆搬运到高层确有很大困难时,才采用由下向上牵引的施工方式。在电缆敷设施工时应注意教材中提到的注意问题。

52 综合布线系统的缆线常采用槽道或桥架敷设,尤其是电缆条数多而集中的干线通道的交接间内。在电缆槽道或桥架上敷设电缆时,应符合教材中的规定要求。
3.槽道或桥架敷设 综合布线系统的缆线常采用槽道或桥架敷设,尤其是电缆条数多而集中的干线通道的交接间内。在电缆槽道或桥架上敷设电缆时,应符合教材中的规定要求。

53 7.7.3 建筑物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电缆施工 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缆线虽然是综合布线系统中的分支部分,但它具有面最广、量最大、具体情况多而复杂等特点,涉及的施工范围几乎遍及建筑中所有角落。由于建筑中的施工环境有所不同,其缆线的敷设方式也不一样,因此,在敷设缆线时,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来考虑电缆施工方法。 由于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图纸中对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缆线敷设方式,不可能完全符合施工环境的实际要求,这是因为在建筑物内,各种管线设备和内部装修等各项工程施工中,必然会有所改变,使设计要求与现场具体情况产生差异或脱节,这是较普遍的现象。因此,就要求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缆线施工,更要注意按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

54 1.在天花板或吊顶内布线施工 (1)根据施工图纸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条件,确定在天花板或吊顶内的电缆路由。为此,应在现场将电缆路由经过的有关天花板或吊顶每块活动镶板(并有检查作用)推开,详细检查吊顶内的净空间距,有无影响敷设电缆的障碍,如有槽道或桥架装置,是否安装正确和牢固可靠,吊顶安装的稳定牢固程度等,如检查后确未发现问题才能敷设缆线。 (2)不论天花板或吊顶内是否装设槽道或桥架,电缆敷设均采用人工牵引。单根大对数电缆可以直接牵引,不需拉绳;如果是多根小对数的缆线(如4对对绞线电缆)时,应采取组成缆束,用拉绳在天花板或吊顶内牵引敷设。如缆束较长、缆线根数多、重量较大,可在路由中间设置专人负责照料或帮助牵引,以减少牵引人力和可以防止电缆在牵引中受损。

55 (3)为了防止距离较长的电缆在牵引过程中发生被磨、刮、蹭、拖等损伤,可在缆线进天花板的入口处和出口处以及中间增设保护措施和支撑装置。
(4)在牵引缆线时,牵引速度宜慢速,不宜猛拉紧拽,如发生缆线被障碍物绊住,应查明原因,排除障碍后再继续牵引,必要时,可将缆线拉回重新牵引。 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缆线在天花板或吊顶内敷设后,需将缆线穿放在预埋墙壁或墙柱中的管路中,向下牵引至安装通信引出端(或称住处插座)的洞孔处缆线根数较少,且线对数不多的情况可直接穿放, 如果缆线根数较多,可采用牵引绳拉放到安装通信引出端处,以便连接,缆线在连接时应适当预留长度,一般为 m.。

56 2.地板下布线施工 目前,在综合布线系统中采有的地板下水平布线方法较多,有在地板下或楼板上的几种类型,这些类型的布线方法中除原有建筑在楼板上面直接敷设布线导管外,其它类型的布线方法都是设有固定地板或活动地板。因此,这些布线都是比较隐蔽美观,安全方便,例如新建建筑主要有地板下预埋管路布线法、蜂窜状地板布线法和地面线槽布线法(线槽埋放在垫层中),它们的管路或线槽,利用地板的结构在楼层的楼板中预制,与建筑同时建成的。此外,在新建或原有建筑的楼板上(固定或活动地板下)主要有地板下管道布线法和高架地板布线法。

57 (1)不论在楼板中或楼板上敷设的各种地板下布线方法,除选择缆线的路由应短捷平直、装设位置安全稳定以及安装附件结构简单外,更要便于今后维护检修和有利于扩建改建。
(2)敷设缆线的路由和位置应尽量远离电力、给水和煤气等管线设施,以免遭受这些管线的危害而影响通信质量。为此,对于它们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规定要求。

58 3.墙壁上的敷设施工 在墙壁内预埋管路提供敷设水平布结的缆线是最佳的方案,它既美观隐蔽,又安全稳定,因此,它是墙壁内敷设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已建成的建筑中没有事先预留暗敷缆线的管路或线槽,现在又要解决布线问题。为此,有明敷线槽的敷设方式,但只能是小线槽,且费用较高。此外,有将缆线直接在墙壁上敷设,这种布线方式造价很低,缺点是既不隐蔽美观,又易被碰、磨等损伤,所以这种布线方式只能用在缆线对数少的单根水平布线的场合。通常沿着墙壁下面踢脚板上或在墙根边敷设,一般采用塑料线卡将缆线固定在踢脚板上或墙根边。

59 塑料线卡是将水平布线的单根缆线固定在室内墙壁或木质结构的器材,具有使用方便,施工简单的特点。
为了便于维护检修以及今后使用,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缆线布放后,应预留一定的冗余长度,以满足上述需要。为此,干线交接间或二次交接间的线缆预留长度每端一般为3-6m,工作区为 m。如有特殊需要时,可以适当增加长度或按设计规定预留长度。

60 目前,对绞线对称电缆一般有缆芯屏蔽(以称总屏蔽)和线对屏蔽两种结构方式,通常情况时,主干对缆线对称电缆只采用缆芯屏蔽结构方式,水平布线则两种结构都有采用。由于屏蔽结构不同,电缆外径的粗细也有区别。为此,在屏蔽电缆敷设时,其曲度半径应根据屏蔽方式来考虑,一般如下要求: (1)非屏蔽的4对对绞线缆敷设后,弯曲时的曲率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8倍。

61 (2)屏蔽结构的对绞线对,电缆的曲率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范围内取定。
(3)在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缆线敷设时,应注意牵引拉力不宜过大过猛,要求牵引拉力适宜、牵引的节奏缓和。对于电缆为0.5mm线径、4对对绞线缆时的牵引拉力应不超过110N,如电缆芯线为0.4mm线径的4对对绞线缆时的牵引拉力应不超过70N。 (4)在预埋管路中布放缆线时,目前有两种要求缆线和管径适配方法,即管径利用率和截面利用率。

62 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安装设备时,应按以下基本要求:
7.7.4 配线间及工作区设备的安装施工 1.设备安装的基本要求 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安装设备时,应按以下基本要求: (1) 机架、设备的排列布置、安装和设备面向都应按设计要求,并符合实际测定后的机房平面布置图中的需要。 (2) 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采用机架和设备,其型号、品种、规格和数量均应按设计文件规定配置,经检查上述内容与设计完全相符时,才允许在工程安装施工。如果设备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必须会同设计单位共同协商处理。

63 (3) 在安装施工前,必须对厂家提供的产品使用说明和安装施工资料熟悉掌握,了解其设备特点和施工要点,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其有关规定和要求执行,以保证设备安装工程质量良好。
(4) 在机架、设备安装施工前,如发现外包装不完整或设备外观存在严重缺陷,主要零配件数量不符合要求时,应对其进行详细记录,只有在确实证明整机完好,主要零配件数量齐全等前提下,才能将设备和机架安装。凡质量不合格的设备不应安装使用,主要零配件数量不符应等待妥善处理后,才能进行下步施工操作。

64 2.设备安装的具体要求 1) 机架设备安装具体 机架、设备安装施工的具体要求一般有以下几点:
(1) 机架、设备安装完工后,其水平度和垂直度都必须符合生产厂家的规定,若厂家无规定时,要求机架和设备与地面垂直,其前后左右的垂直,其前后的垂直偏差均不应大于3mm。 (2) 机架和设备上各种零部件不应缺少或碰坏,设备内不应留有线头等杂物,表面漆面如有损坏或脱落,应予以补漆,其颜色应与原来漆色协调一致各种标志应统一、完整、清晰、醒目。

65 (3) 机架和设备必须安装牢固可靠,在有抗震要求时应根据设计规定或施工图中防震措施要求进行抗震加固。各种螺丝必须拧紧,无松动、缺少、损坏或锈蚀等缺陷,机架更不应有摇晃现象。
(4) 为便于施工和维护人员操作,机架和设备背面距离墙面应大于0.8m,以便人员施工维护和通行。相邻机架设备应靠近,同列机架和设备的机面应排列平齐。 (5) 建筑群配线或建筑物配线架如采用双面配线架的落地安装方式时,应符合规定要求

66 (6) 建筑群配线架或建筑物配线架如采用单面配线架的墙上安装方式时,要求墙壁必须坚固牢靠,能承受机架重量,其机架(柜)底距离地面宜为 mm,视具体情况取定。其接线关子应按电缆用途划分连接区域,以便连接,并设标记,以示区别。 此外,在干线交接间中的楼层配线架,一般采用单面配线架或其它配线接续设备,其安装方式都为墙上安装,机架(柜)底边距地面宜为 mm,视具体情况决定。 (7)机架、设备、金属钢管和槽道的接地装置应符合设计和施工及验收标准规定要求,并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所有与地线连接处应使用接地垫圈,只允许一次装好,不得将过的垫圈取下重复使用,以保证接地回路通畅无阻。

67 3.连接硬件和信息插座安装的具体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中所用的连接硬件(如接线模块等)和信息插座都是重要的零部件,具有量大、面广、体积小、密集型、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其安装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连接质量的好坏,也必然决定传输信息质量。因此,在安装施工中必须注意以下要求。


Download ppt "第7章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技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