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方法与解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方法与解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方法与解读

2

3 (1)三个阶段 市场调研——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解决专业准确定位问题。 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的指导框架。解决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式、途径。
课程开发——落实就业导向实质性的改革,解决课程设置 的原则、课程载体的选择、课程内容的重构、课程标准的制订、课程情境的创设、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等问题。

4 (2)三个步骤 开发----专业技术课程 改革----公共基础课、拓展课、选修课、第二课堂等
构建----系统构建保障体系,为课程改革实施“保驾护航”(推进了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管理改革、教学资源建设和教育教学研究的机制、制度建设的进程)

5 (3)四个环节

6 (4)三个转换

7 一、基本概念 1、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区别 (1)课程:是人才培养活动及其模式的实质性要素,是体现教育思想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
课程“就是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程序组织起来的系统”,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 。 课程,主要是指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而组织的一组有序教育活动。 两种理解:一个是课程体系,另一个是一门一门的单元课程。

8 (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

9 原有的概论课取消,相应的知识点在相关的课程中体现出来。
用工作过程对应相应的课程 原有的概论课取消,相应的知识点在相关的课程中体现出来。 例:商品学取消,知识点在仓储的课程中体现出来。 知识 点 能力 点 职业 素养

10 能力点: 职业能力 是人们成功地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稳定的、综合性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专业能力 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 在职业教育中,人们主要是通过学习某个职业(或专业)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方式和态度而获得的。通常,专业能力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及其使用和劳动材料的认识和利用等。

11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专业能力 专业之外的能力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可迁移的、跨职业的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组成图

12 职业能力 内容载体 学习领域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开发图

13 子例1 职 业 描 述

14 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 子例2

15 (以电热水器控制板流水线加工为项目载体)
子例3 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设计思路 由 详 至 简 的 引 导 文 学习情境4—开放创新型 强化独立完成工作过程及创新能力 电子产品装机装配 (以指针式万用表装配为项目载体) 学习情境3—开放型 强化计划与自查能力 电子产品基板的流水线加工 (以电热水器控制板流水线加工为项目载体) 学习情境2—封闭型 加强自学能力 电子产品基板的手工制作 (以台灯调光控制器的制作为项目载体)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加强 老师指导成分减少 学习情境1—封闭型 全面指导完成任务 通信接口电缆的制作 (以电脑与打印机的通信电缆为项目载体) 通过完成渐次复杂的工作任务,不仅强化了专业能力,而且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等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分析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法能力得以提升。

16 工作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图 工作任务分析: 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行动领域归纳: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 学习领域转换: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 学习情境设计: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 工作岗位 工作任务分析 课程门类设置 教学设计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图

17 3、工作过程、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1)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是对人的“职业行动” 进行科学分析的工具,是工作人员在工作情境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行动的程序。 标准的工作过程和工艺流程都具有节点、方向、工作量和成果四要素。 工学结合课程的重要特点:是工作过程系统化,亦称“基于工作过程”。

18 首先,“工作过程”和“生产流程”之间的区别
工作是人的脑力或体力劳动,工作过程是“人”的活动过程,而不是企业的生产(工艺或服务,下同)流程。工作过程与生产流程有一定联系,但有本质的不同: ①工作过程是人的技术活动,有一定的主观个体差别;而生产流程是客观的,由世界的物质规律决定。

19 ②复杂产品的生产流程或综合性服务流程往往包含多个工作过程,如化工厂的生产流程只有一套,而化工技术人员却需完成多个工作过程,如“中间工序产品的检测”、“化工设备维护与保养”、“新产品试制”等等。
③只有在手工业特征比较明显的职业(如木工)工作流程完全由一个人完成,工作过程才有可能与生产流程一致。如果将生产流程和工作过程混为一谈。那么在很多大工业(如化工、冶金、建材等)和综合性服务(如护理、物流等)专业中,若真正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那么一个专业就只能有一门专业课了。   

20 其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应当保证“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
在企业实践中,不同职位、教育背景和经验者从事的工作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其完成工作任务过程的基本结构却是相同的,即可分为“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反馈”6个阶段。这就是德国联邦职教所(BIBB)著名的6阶段模型。    

21 工作过程——完整的行动模式 明确任务/获取信息 评定反馈 制定计划 检查控制 做出决定 实施计划

22 人们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中必须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也越来越综合与复杂。
(2)工作领域(行动领域) 人们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中必须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也越来越综合与复杂。 (3)学习情境 是一个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是“学习领域”这一宏观计划的具体化。

23 (4)学习领域 职业教育学习领域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单元。 它与学科知识领域没有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完成某职业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有用职业行动领域描述),处理一种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若干系统化的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职业资格。

24 学习领域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学习过程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即学生在综合的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

25 学习领域课程的特点是: ①课程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在发展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关键能力的发展; ②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同时,获得职业生涯发展潜力; ③学习内容的基础是来源于工作实践的、某一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④学习过程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综合的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   

26 学习领域与项目课程的区别 学习领域与目前很多院校实施的项目课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学习领域常常以教学项目的形式出现,但不完全是教学项目,有时只是一些工作过程结构不完整的学习情境; ②项目课程的随意性较大,而学习领域是经过整体化的职业分析得到的一个课程系统。学习领域课程更加关注课程之间的关系,关注课程的系统化结构,是项目课程的升华。

27 (5)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学习内容是“工作”,这里的工作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我们常说的团队精神、质量意识等,而是指一系列可以操作、学习和传授的具体工作行动,是通过系统、科学的职业资格研究得到的典型工作任务。 一个专业通常应学会10~15个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和描述一个专业(在我国针对一个职业或职业小类)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的基础。

28 (6)典型工作任务(Professional tasks)是职业行动中的具体工作领域,也称为职业行动领域
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够促进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发展,而且完成该任务的方式方法和结果多数是开放性的。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是针对职业而言的。

29 典型工作任务需要通过整体化的职业与工作分析获得,其过程分为两步:
    (1)实践专家研讨会 即通过参与式研讨会,请实践专家(如技师、班组长等基层部门负责人等)共同回忆并陈述自己的职业成长历程,划分职业发展阶段。找出各阶段有代表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并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的框架。    (2)分析并描述典型工作任务 由教师和实践专家组成工作小组,共同确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的详细内容,包括“工作与经营过程”、“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对工作的要求”等。

30

31

32   区分“典型工作任务”、企业真实的“岗位任务”和职业院校的“学习任务”
   (1)典型工作任务: 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一般可作为职业院校的一门课程,由一个或若干学习任务组成。如“机械装置制作”是机械加工领域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也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课程,它含有若干学习任务。    

33   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都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岗位任务的忠实再现,更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任务或技能训练任务。
一般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后,学生可从事多个岗位的工作。岗位任务随企业劳动组织方式不同而不同。在不同的企业,相同岗位的任务内容可能不同,不同岗位的任务内容也可能相同,因此,岗位任务适合用于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而不便直接用于学校教育。    

34 (2)学习任务 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的学习载体,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的“教学化”处理的结果。针对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应当设计几个学习任务、如何设计学习任务,这一般是由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岗位数量、产品类型、工艺流程种类以及不同的服务对象等因素决定的。

35 好的学习任务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反映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与企业实际生产或商业活动有直接联系,有一定应用价值;
②具有清晰的任务轮廓和明确而具体的成果,有可见的产品或可归纳的服务内容; ③完成任务需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并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④能将某一课题的理论和技能结合在一起并有一定难度,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从未遇到过的问题; ⑤学习环境有自主学习的媒体与交流的可能性; ⑥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学习成果以及学习方法。

36 设计学习任务时应注意事项: 要考虑所在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专业和教学经验。 同一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在不同的学校,可能会通过不同的学习任务实现。 学习任务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就像是一个“导演”对教学“脚本”的设计,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任务。因此,学习任务的质量,是职业教育校本课程质量的真正体现。

37 3、行动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法 (1) “行动导向” 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 “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 因此,行动引导型教学法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只用脑,而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

38 特点 行动引导型教学法的特点 师生互动 以学生为中心 呈现开放性 重视能力的培养 领域学习的原则 学生参与全部教学过程

39 (2)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实验法 自由工作法 引导文法 头脑风暴 角色扮演法 任务设计法

40 在职业教育中,项目:常常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有时也表现为表现为方案设计等其他形式。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典型类型——项目教学 (1)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在职业教育中,项目:常常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有时也表现为表现为方案设计等其他形式。

41 教学项目的标准 具有轮廓清晰的工作/学习任务,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
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 课题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商业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学生自己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对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方法。

42 “教学项目”的不同理解! 序号 工作任务 课程内容 教学要求 项目一 基本电路图识读 汽车电路 1. 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
2. 会识读电路图 项目二 汽车发电机、电动机拆装与结构认识 磁路/汽车发电机/汽车电动机 … … 项目三 安全用电 安全用电知识 1. 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知道汽车供电系统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项目四 汽车稳压电源与万用表使用 汽车常用仪器仪表 1. 学会使用指针式、数字式万用表 2. 知道交支流稳压电源的作用 项目五 汽车晶体管模拟电路制作 汽车电子电路 “教学项目”的不同理解!

43 项目教学与教学项目 教学项目的任务,是一个完整的、综合性的工作任务; “项目”既是一种课程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只是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 严格意义上讲,所有项目教学都是实践导向的和任务引领式的,也是基于案例的,但是对实践的质量和完成任务的过程有更严格的要求; 严格上讲,并不是所有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课题都可被称作项目。

44 项目教学法步骤 1、确定项目题目:什么用途?学生是否有能力完成?学生有没有兴趣?(可以来自于学生的想法) 2、规划目标:先规划大的目标,再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把目标细化为多个子任务,时间节点上要明确哪组学生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事情。 3、准备:需要与哪些相关的人士交流?如何组织和收集信息?

45 项目教学法步骤 4、实施:每个小组、每个人做自己的事情。 5、项目的结果汇报、演示: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明白最终的完成日期,组长收集资料并完成小组的汇报资料:展览、展示、文件打印等 6、项目评估:学生自己来评估,包括:是否实现了目标?如果没有实现,存在什么问题?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结果中那些好,那些有待改进?

46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典型类型——案例教学法 大多在经济领域采用; 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学习情境; 可以用于考试中,如多项选择; 设计情境,由学生解决案例; 采取团队工作方式,讨论解决方案

47 概念:通过书面文本的引导,解决实际任务,目标是发展联想性思维。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典型类型——引导文法 概念:通过书面文本的引导,解决实际任务,目标是发展联想性思维。 运用引导文教学法,学生得以在引导问题的指引下,开展自我开发和研究式学习,通过解决学习性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生独立的学习与工作是引导文教学过程中的一大亮点。 该教学法使学生有机会从相关技术材料中独立获取信息,并经过个性化的思维过程对其进行加工,最终获得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8 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应注意事项 1、教师角色的转变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用行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老师首先要转变角色,要以主持人或引导人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要使用轻松愉快的、充满民主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老师要运用好主持人的工作原则, 在教学中控制教学的过程,而不要控制教学内容;要当好助手,要不断地鼓励学生,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并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49 2. 教学文件的准备 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时,老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并要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组织好教学内容,把与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学要按学习领域的要求编制好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安排好教学程序。上课前,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要事先确定通过哪些主题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要更多地使用卡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易懂,轻松高效。

50 3.协作能力的培养 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时,老师要为学生组织和编制好小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交往、交流和协作等社会能力。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和信息,独立进行工作,自主进行学习,自己动手来掌握知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让学生学会使用展示技术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51 二、课程体系开发(总结) 课程目标: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课程模式:学习领域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课程内容的载体:综合性的学习/工作任务(教学项目)一个或多个学习任务或学习情景 课程实施:通过行动导向学习,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

52 工学结合/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 X T3 教学项目 T4 T’1 学习领域1 … … T’2 学习领域2 学习情境 职业工作 T (职业小类)
有教学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 (10-20个/职业) 描述学习情境(学习/工作任务) … … 学习情境 T X

53 学习任务1(学习情景1) 学习任务2(学习情景2) 课程1(学习领域1) 典型工作任务1 课程2(学习领域2) 典型工作任务2

54 在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被称为“教育职业”,2006年共有355个国家承认的教育职业。
三、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1、基于职业领域.设置职业教育的专业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是建立在职业分析基础上,以现实职业中具有一定共同性的职业能力为基础所设置的教学门类。它源于社会职业而高于职业,有明确的职业指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教学过程。 在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被称为“教育职业”,2006年共有355个国家承认的教育职业。

55 2.以工作过程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普通教育传授的是学科知识,职业教育传授的是工作过程知识。 工作过程知识是隐性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的集成,是与具体的工作情境直接相关、能够直接指导实际工作的知识;是以实践经验、技能和理论为基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从事某一职业的“干什么”和“怎么干”的知识。

56 通过工作过程知识的积累,劳动者的职业生涯得到发展。工作过程知识大多以典型的项目、任务、产品或案例等作为载体,它涉及与工作过程紧密相关的要素,传授工作过程知识。要对完成现实工作任务所必备的知识、技能,特别是经验和工作情境,进行教学化处理,构建教学化的工作任务。 职业教育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德国称之为“学习领域”。它是集“教、学、做”与“反思、改进”于一体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实现对知识的“直接迁移”,获得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

57 3.按照学习工作过程知识的规律,构建课程体系
一是按照工作过程知识的由简单到复杂顺序; 二是按照工作过程知识所涉及的业务环节的时间先后顺序。 但是,这两种方式,不是截然割裂,而是相互交融的。按工作过程知识的由简单到复杂或业务顺序构建课程体系,可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独立“获取与利用信息、决策与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普适性能力,以适应职业生涯的发展。

58

59

60

61 2、专业课程设置的逻辑主线:工作岗位 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就业岗位分析图

62 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表 典型工作任务 1.会使用Word文档编制技术文件 2.会使用Excel制作表格
3.制作产品销售宣传推广演示文稿 4.机械零件识图、测量与绘图 5.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图形 6.零件公差技术要求标注与识读以及参数的确定 7.机械工程材料选用 8.机械图样三维造型 9.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 10.机械零件选型与设计 11.机械零件的热处理 12.电路图的识图和绘图 13.电工工具及仪表使用 14.室内照明电路配线 15.电子元器件的选择与使用 16.电子元件的安装与调试 17.电子产品调试与检修 18.电气元器件的选择与使用 19.低压配电柜的装配 20.典型机械零件的普通车床加工 21.典型机械零件的普通铣床加工 22.典型机械零件的普通磨床加工 23.典型机械零件的钳工操作 24.机械零件的焊接 25.PLC程序的编制与调试 26.PLC程序的阅读 27.PLC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28.生产线检测部件运行与维护 29. 生产线控制部件的运行与维护 30.生产线执行部件运行与维护 31.典型机械零件的数控车加工 32.典型机械零件的数控铣加工 33.典型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中心加工 34.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编制 35.机床电气原理图、接线图、位置图的识读 36.机床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37.机床电气系统运行维护 38.生产线检测部件故障诊断与排除 39.生产线控制部件故障诊断与排除 40.生产线执行部件故障诊断与排除 41.车间生产组织与管理 42.机电设备销售 43.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排除 44.机床操作及安全规范

63 2.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确定行动领域 本专业44个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8个行动领域,见图3.2.2。
图 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

64 3.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 打破原有15门专业理论课程和11门实践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的解构与重构,将8个行动领域转换为10个学习领域,见图3.2.2。

65 4.课程体系的结构及特点 设计依据:具体课程是因职业能力需要而定;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及岗位要求相对应,课程内容是根据岗位的工作过程来展开。通过课程标准及课程活动方案设计来体现,通过能力训练来重构知识体系,实现: 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课堂与实训室的结合 能力与岗位证书的融合

66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按学生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的形成过程,学习领域之间工作过程的内在联系,由10个学习领域与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和专业选修课构建“463”专业课程体系,图3.2.3(见下页)。

67 生产性实习 顶岗实习 专业选修课 数控 加工 自动线的安装与调试 基本素质领域 选修课 岗位核心领域 计算机操作与应用
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机电一体化高技能 人才 职业素质 岗位扩展提升领域 机电产品生产管理与销售 专业选修课 顶岗实习 岗位基本领域 计算机操作与应用 图样的识读与绘 制 机械设计分析与实践 电工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 岗位核心领域 手工与机 械加工 自动线的安装与调试 数控 加工 机床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 生产性实习 产品工艺识读与编制 口才与应用文写作 实用英 职业行为习惯训练平台 岗位体能与体育训练 劳动课 基本素质领域 应用数学 军事理论与训练 法律基础 职业观与职业道德 文、史、哲、艺、语等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公共选修课 选修课

68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开发 1、设计思想: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化教学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构架:
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相一致。项目(模块)支撑课程标准,在纵向完成项目训练的同时适度横向引入知识点,体现了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 3、特点: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改变了“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的理念,在项目课程中,按照工作过程中任务与知识的关系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突出理论实践一体化,而不仅是关注知识记忆,为学生提供了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69 1.学习领域的开发 在学习领域开发中,组织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建学习领域建设团队,共同开发10个专业学习领域和《应用数学》、《岗位体能与体育训练》等5个基本素质学习领域。全部实现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设计思想。

70 2.学习情境的设计 根据产品制作、设备类型、生产技术与工艺、故障排除、职业活动或提供服务等工作任务,设置上述15个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将职业技能鉴定内容融入学习领域中。依据每一个学习领域在人才培养框架教学计划中的作用与地位确定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载体类型:

71 《应用数学》以问题为载体;《口才与应用文写作》、《岗位体能与体育训练》、《职业观与职业道德》以活动为载体;《实用英语》、《计算机操作与应用》、《图样的识读与绘制》以任务为载体;《电工电子产品的制作与调试》(与五环电器工学结合)和《机电产品生产管理与销售》以产品为主要载体;《数控加工》、《手工与机械加工》以生产性零部件制作为载体;《自动线的安装与调试》和《机床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以设备为载体;《产品工艺识读与编制》、《机械设计分析与实践》以生产产品为载体进行学习情境开发。

72 按照工作过程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步骤组织教学。围绕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控制,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习情境的实施,实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操作技能、合作能力的提高。改革考核方式,依据学生完成成果的质量与综合表现,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参与评定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学习领域的成绩。学习领域教学实施见图3.2.4。

73 学习领域教学实施图 图 学习领域教学实施图

74 3.学习领域的开发实例 (1)《口才与应用文写作》(38学时)学习领域开发与学习情境设计。该学习领域的开发思路是:学生通过参与各学习情境的活动,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应用文写作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求知欲,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习领域教学过程设计,见表3.2.3。

75 表3.2.3 《口才与应用文写作》学习领域教学过程设计
表 《口才与应用文写作》学习领域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 情境1(8学时) 情境2(8学时) 情境3(8学时) 情境4(8学时) 情境5(6学时) 名称 接待来访 活动策划 求职应聘 主题演讲 应用文撰写 教学方法 引导文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表演法 引导文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表演法、辅以多媒体授课 引导文法、小组讨论法、表演法、讨论法、辅以多媒体授课 引导文法、小组讨论法、比赛法、辅以多媒体授课 引导文法、评析法、讨论法、拟写法 教师传授 计划、总结的写法;自我介绍、居间介绍的方法;解说的方法。 方案、简讯的特点、写法;组织活动的程序、要求。 自荐信的特点、写法;求职应聘的程序、要求。 每组根据主题的不同,结合演讲的特点;演讲稿的写法;演讲的态势语。 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的特点、写法。 学生自主 设计实施方案;撰写计划、总结、自我介绍稿、解说词;组织接待活动。 撰写活动方案、总结、活动简讯,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活动。 根据要求撰写自荐信;制定实施方案;组织角色表演。 根据每组主题要求撰写演讲稿,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演讲比赛。 根据要求撰写实习报告、毕业论文。

76 (2)《产品工艺识读与编制》(120学时) 学习领域开发与学习情境设计。该学习领域开发思路是:基于真实产品的生产工艺,以团队的形式完成综合性产品“罗茨流量计”的机械加工与装配工艺规程制订的工作任务。通过具有典型且完整的工作过程的训练项目,达到识别机械产品加工工艺流程,看懂各种工艺规程文件并且能够严格正确执行其工艺内容,学习领域教学过程设计,见表3.2.4。

77 表3.2.4 《产品工艺识读与编制》学习领域教学过程设计
表 《产品工艺识读与编制》学习领域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 情境1(28学时) 情境2(28学时) 情境3(18学时) 情境4(28学时) 情境5(18学时) 名称 转子加工工艺 端盖加工工艺 驱动齿轮加工工艺 机壳加工工艺 罗茨流量计总成装配工艺 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演讲法、 案例分析法 项目教学法、演讲法、案例分析法 引导文教学法、演讲法、案例分析法 教师传授 1.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2.轴类零件的材料和毛坯及预加工;3.轴类零件外圆表面车削加工工艺;4.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磨削加工工艺;5.轴类零件外圆表面花键及螺纹加工工艺。 1.盘套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2.盘套类零件的材料和毛坯;3.盘套类零件内孔的一般加工工艺。 1.圆柱齿轮的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2.圆柱齿轮的的材料和毛坯。 1.箱体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2.箱体类零件的材料和毛坯;3.箱体类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1.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2.划分装配工序的一般原则。 1.转子结构分析与技术条件分析;2.转子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1.端盖结构分析;2.端盖技术条件分析;3.端盖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1.圆柱齿轮加工的主要工艺问题;2.普通精度齿轮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1.机壳技术条件分析;2.机壳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1.装配工作法;2.典型部件的装配方法。 学生自主 1.生产过程的概念及内容;2.工艺过程及其组成;3.夹具与夹紧的概念;4.工艺规程的概念、技术文件和格式、制订步骤;5.简单阶梯轴的工艺规程制订。 1.零件的加工可行性分析;2.毛坯的确定;3.基准的选择;4.工件的定位;5.加工路线拟定及加工;6.加工方法的选择原则;7.套筒的工艺规程制订。 1.外圆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2.内孔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3.平面加工方法的选择;4.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5.驱动齿轮加工工艺过程分析与工艺规程解读。 1.箱体零件的平面加工方法;2.箱体零件的孔系加工;3.加工余量的确定原则;4.工序尺寸的计算方法;5.机床、工艺装备的选择方法;6.切削用量的确定原则;7.劳动定额的确定原则;8.机壳加工工艺规程文件解读。 1.装配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装配的组织形式;2.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的关系;3.装配方法及其选择;4.罗茨流量计总成装配图的识读与装配工艺过程分析。

78 (三)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特色 1、课程体系改革采用优化整体设计、推进整体改革、追求整体效果 2、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构建科学的、协调的、可操作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全面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 3、构建并实施“以岗位需求能力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训练项目为载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4、充分利用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79 (四)与传统课程体系的区别 工作岗位 学科教学体系 基于工作岗位 任务课程体系 工作任务 理论与实践脱离 理论实践一体化 课程整合 职业活动

80 五、面临的困难 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创造力的发挥 保障条件的建设 是个系统工程

81 下学期工作计划-1(全体教师必做) 时间安排 工作任务 开学第1~4周 1、教研室定期安排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辅导和交流活动
第5~7周 1、教师完成专业调研和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表(第5周交初稿 ) 2、完成职业行动领域分析表 (第6周交定稿 ) 第8~12周 1、教师进行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设计 2、系部定期安排辅导、交流、和检查活动(第12周交定稿 ) 第13~14周 举办课程标准评比 第15~19周 1、每位教师完成一门课程的教案设计(第17周交部分单元初稿用于交流 ) 2、系部定期安排辅导、交流、和检查活动(第19周交完整版)

82 基于工作过程学习情境设计内涵 1、教学学时 2、教学目标 3、工作任务 4、工作流程 5、教学内容 6、教学方法建议 宏观:项目教学法 微观:引导文法、任务设计法、参观教学法、研讨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83 7、媒介建议 如:教材、教学课件、视频文件、黑板、模型、实物、实训基地等 8、考核与评价 (1)考核方式 (2)考核标准(3)成绩比例 9、教师知识与能力准备 10、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11、步骤 (1)资讯 (2)计划与决策 (3)实施 (4)检查与评估

84 课程标准设计编制内涵 一、基本信息 适用对象 制定时间 课程代码 所属系部 学 分 学 分 制定人 批准人 二、课程的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适用对象 制定时间 课程代码 所属系部 学 分 学 分 制定人 批准人 二、课程的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2、方法能力目标 3、社会能力目标

85 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2、课程开发思路 四、教学内容 1、学时分配 2、教学设计 五、课程考核标准 (1)考核项目 (2)考核点及占项目分值比 (3)考核方式 (4)评价标准 (5)成绩比例

86 六、与后继课程的关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七、学习资源的选用 1、教材选用原则 2、推荐教材 3、参考的教学资料 4、学习网站 八、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九、学习场地、设备要求

87 教案设计内涵 1、学习内容 2、课 时 3、教学目标 (1)专业能力 (2)方法能力 (3)社会能力 4、目标群体 5、教学环境
2、课 时 3、教学目标 (1)专业能力 (2)方法能力 (3)社会能力 4、目标群体 5、教学环境 6、教学方法 7、教学过程 8、学生活动设计 9、教师活动设计 10、作 业 11、教学反馈

88 本期工作计划 1、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工作。 2、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工作时间表

89 工作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图 工作任务分析: 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行动领域归纳: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 学习领域转换: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 学习情境设计: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 工作岗位 工作任务分析 课程门类设置 教学设计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图

90 各专业基于工作过程 课程体系开发工作时间表
时间安排 工作任务 第1~6周 1、工作岗位调研、优秀毕业生座谈会、企业专家座谈会 2、工作任务分析 3、行动领域归纳 4 、形成学习领域 第7~10周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方案论证会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方案修改 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体系方案论证二、三次会议 第10~13周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学习情境制定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学习情境制定方案论证会 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学习情境制定方案修改 4、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学习情境制定方案修改论证二、三次会议

91 各专业基于工作过程 课程体系开发工作时间表
时间安排 工作任务 第14~17周 1、重点课程课程标准制定 2、重点课程课程标准评审会 第18~21周 1、重点课程课程教案设计 2、重点课程课程教案设计评审会

92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方法与解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