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章 緒論:經濟問題 經濟學原理‧溫明忠 著‧前程文化 出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章 緒論:經濟問題 經濟學原理‧溫明忠 著‧前程文化 出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章 緒論:經濟問題 經濟學原理‧溫明忠 著‧前程文化 出版

2 本章重點 1.1 經濟學的意義 1.2 理性與自利 1.3 經濟學研究的範圍 1.4 經濟學研究法 1.5 經濟學者看法不同
1.6 經濟理論與公共政策

3 1.1 經濟學的意義 經濟學是一門社會科學,它的主要工作在 研究人類如何在稀有資源之間做選擇;同 時人們在做選擇時,與他人之間的經濟互 動關係。 人類所面對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必須選 擇;資源有多種用途,所以可以選擇。 所謂經濟互動關係是指,人們以財貨和勞務 與他人間的交換關係。 資本主義經濟的重要特性:自由選擇與自 由交換

4 1.1.1 稀少性 不管是窮人或是富人,我們所擁有的時 間、所得、財富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 都必須要在有限的資源中求取最大的滿 足。
稀少性:是指我們所擁有的不能滿足我 們的欲望而言。因為稀少性的關係,所 以有許多有形的財貨,或無形的勞務都 必須付出代價才可能享用。 經濟財:必須付出任何代價才可以享用。 自由財:不須付出任何代價就可以享用。 問題:陽光、空氣與水是自由財嗎?

5 1.1.1 稀少性 有些財貨可以用做生產其他產品的投入, 簡單劃分為四類: 1.土地:包括所有自然資源。
例如:地表、地表以下的礦藏、地表以上的 樹木、果實等。 2.勞動:人們從事財貨與勞務工作時的時 數。 3.資本:生產過程中所用的機器設備、廠 房。 資本財是人們所製造出來,用做生產其他物 品的工具。

6 1.1.1 稀少性 4.企業才能:企業家們組織其它三種生產因 素以從事生產的能力。
資本財是有形資本,與股票、債券等金融資 本不同。股票、債券的買賣只是所有權的移 轉,而機器、廠房得購置可以增加產能。 人力資本:是人們所擁有的知識、技術或經 驗。人力資本可藉由教育與在職訓練的加 強,使生產力得以提升。 4.企業才能:企業家們組織其它三種生產因 素以從事生產的能力。 包括: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生產管理、行 銷管理與管理情報系統能力。 企業才能與企業的獲利能力有關。

7 1.1.1 稀少性 使用生產因素的報酬: 土地:地租 勞動:工資 資本:利息 企業才能:利潤
地租、工資、利息都為正數,利潤可能為 正、可能為負;利潤為正時是為獲利,利潤 為負時是為虧損。

8 1.1.2 選擇 選擇與稀少性是同時並存的。 不管是個人、企業或是政府均面臨了選擇 的問題。
當選擇某一件事時,必定以放棄其他事情 作為代價。

9 1.1.3 機會成本 人們在做選擇時,有所得就有所失。人們 的「得」是以「失」作為代價的。
例如:如果某甲面臨A、 B之間做一選 擇,如果選擇A就必須放棄B,因為選擇A 而必須放棄的B,就是選擇A的機會成本。

10 1.1.3 機會成本 如果人們面臨三個以上的選擇時,機會成 本就是所放棄的財貨、勞務中最高價值的 那一部份。 與一般所說的成本不同:
一般所說的成本:是因為從事一件事情所支 付的代價。 機會成本:是人們因為做選擇而必須放棄的 價值。

11 生產可能線 在談論到選擇的問題時,經濟學家所經常 使用的是生產可能性曲線(或稱轉換曲 線)。
生產可能性曲線(PPC 或 PPF):指在資 源數量與生產技術固定不變之下,兩種產 品最大可能產量的組合軌跡。

12 圖1.1 生產可能性曲線

13 生產可能線 圖1.1中,是將一國的產品分為兩大類: 工業產品與非工業產品。 生產可能性曲線以內之點:表示無效率的 生產狀況。
生產可能性曲線以外之點:表示依照目前 的生產技術與資源數量下,是不可能達到 的。 當生產可能性曲線右移時,表示工業產品 與非工業產品的數量都在增加,這就是所 謂的經濟成長。 方式:(1)技術進步 或 (2)資源數量的增加

14 1.1.4 專業化 專業化:是指經濟社會的參與者,專注於 其所最適合的工作而言。 專業化有助於生產效率的提高,為了專業 化就必須採取分工。
亞當‧史密斯:製造大頭針的例子。 分工根據比較利益原則。

15 1.1.4 專業化 [例]吳必勝與張惠媚兩夫妻對割草與掃 地的能力: 割草:吳必勝有絕對利益 掃地:張惠媚有絕對利益
吳必勝專門割草,張惠媚專門掃地  (每個人從事自己具有絕對利益的工作,效 率最高)

16 1.1.4 專業化 問題:如果其中一人對於兩件事情都有絕 對利益時, 如何分工使效率最高?比較利益
問題:如果其中一人對於兩件事情都有絕 對利益時,   如何分工使效率最高?比較利益 比較利益:對於物品的生產時,機會成本較低 的為具有比較利益。 割草:吳必勝的機會成本較低,有比較利益。 掃地:張惠媚的機會成本較低,有比較利益。

17 1.1.5 交換 交換與專業化是相互依存的,沒有交換, 則專業化的好處也不易發生。反之,沒有 專業化,則所換取的物品也不會達到最 多。
交換的型式有以物易物與透過交易媒介交 換兩種。 在人類社會中,不但個人要從事交換,企 業與政府也都有交換行為。交換行為是人 類社會的特徵。

18 1.1.5 交換 交換有其代價:會產生交易成本。 1. 取得資訊的成本:個人為取得資訊所花 的時間、 努力與請教專家所花的金錢。
2. 訂定契約的成本:雙方協商所花的時間 和金錢。 3. 運送交換物品的成本:將交易物品交到 對方手中,所需的運送成本。 如果交易成本超過一項交易所可能產生的 利益時,則該項交易不可能完成。 過度的專業化,反而會使得在生產線上的 作業員覺得工作太過單調而降低工作效 率。

19 1.2 理性與自利 1.2.1 理性自利的意義 理性與自利是經濟學中的兩個基本假設。 理性:是指經濟人在做決策時,會使用所 有的資訊。
自利:是在做選擇時,會選擇對自己認為 最有的事物。 理性自利:是人們在做選擇時,會根據當 時手邊所掌握的所有資訊,經過成本-效 益分析後,選擇那些自己認為最有利的事 或物。

20 1.2.2 理性自利與成本-效益分析 理性自利的行為取決於做決策時所擁有的 資訊,與主觀判斷對自己有利的事或物。
相同的人,在不同時間所擁有的資訊不 同,會影響選擇的行為。 即使擁有相同的資訊,但是因為主觀上有 所改變,也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不同的人面對相同的事物,可能因為擁有 的資訊不同,或主觀判斷不同,會做出不 同的選擇。 不同的人即使面對相同的資訊,也可能做 出不同的選擇。

21 1.2.3 有限理性的觀念 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賽門提出了 有限理性的概念,也就是人們會在有限資 訊下做決策。

22 1.3 經濟學研究的範圍 1.個體經濟學(Microeconomics):
是以經濟個體─家戶、廠商,以及生產因 素與產品市場的供需為主要研究的對象。 例如: (1)消費者如何在有限的預算下,選擇最佳產品 組合。 (2)生產者如何在既定的技術水準之下,選擇最 適的生產要素組合。 (3)廠商在雇用生產要素時,如何選擇最低的成 本組合。

23 1.3 經濟學研究的範圍 個體經濟學的研究是以價格為重心,所以 又叫做價格理論。 2.總體經濟學(Macroeconomics):
是以整個經濟社會、整個國家、甚至整個 世界經濟為研究的重點。 例如: (1)均衡國民所得如何決定、(2)如何維持物價水 準的穩定、(3)如何促進充分就業、(4)景氣循環 問題及其對策、(5)國際經濟互動關係。 總體經濟學的研究以國民所得為重心,所 以又叫做所得理論。

24 1.3 經濟學研究的範圍 3.個體與總體的合流: 早期的經濟思想家認為,只要研究消費者 與生產者在市場中的行為,就足以了解整 個經濟體系的運作。 但會發生合成的謬誤。 在1930年代世界經濟大恐慌時期,總體經 濟才開始為經濟學者所重視。 此後,現代經濟學再度強調個體經濟是了 解總體經濟的基礎。因此,個體經濟與總 體經濟的相關性再度被確認。

25 1.4 經濟學研究法 1.4.1 實證分析與規範分析 1.實證經濟學: 注重事實的陳述及邏輯的推論,說明事情 發生的因果關係。
強調的是「是什麼」,因此不涉及價值判 斷,又叫做唯真經濟學。 實證經濟學的論述可以經由事實或經驗, 來證明它的對或錯。

26 1.4.1 實證分析與規範分析 2.規範經濟學: 涉及到價值判斷的問題,強調的是「好不 好」。
探討的是一項政策或一個結果是不是所想 要的;如果不是,則什麼才是最想要的結 果、應該如何才可以達成所最想要結果? 規範經濟學又叫唯善經濟學,因為牽涉到 主觀的喜好與價值判斷,所以無法加以驗 證它的對與錯。 規範經濟學一般是指對政府的政策建議。

27 1.4.1 實證分析與規範分析 3.實證經濟學與規範經濟學之關係: 區別實例: 兩者有時不易區別 ◎如果政府擬對香菸抽取香菸稅:
實證經濟學:探討課徵香菸稅以後對於香菸的 價格、消費量有何影響,對香菸公司的利潤有 何影響,政府的收入為何,課徵香菸稅是否可 以達到寓禁於徵的目的。 規範經濟學:香菸稅的課徵,將使得老百姓對 於香菸的消費減少,民眾健康得以確保,政府 對於醫療費用的支出減少,老百姓的生產力得 以提高,是一件好事。 兩者有時不易區別

28 1.4.2 經濟理論或經濟模型 1.何謂經濟模型? 經濟模型通常是複雜經濟社會的簡單化或 抽象化。
經濟模型可以用文字、數據、圖表或數學 來表示。 如圖1.2所示。

29 圖1.2 經濟模型的四種表達方式

30 1.4.2 經濟理論或經濟模型 2.預測與其他條件不變的假設 經濟模型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做預測。
要利用經濟模型做預測,經濟學者通常會 使用「其他條件不變」假設。 3.經濟學研究法 經濟學研究法是演繹法。 先要認清問題所在,再根據假設與定義做 邏輯的推演,得到一個經濟理論或稱經濟 模型。至於經濟模型是否可以解釋經濟現 象,就要做實證研究分析,此時就要藉助 於計量經濟學。

31 1.4.3 經濟推論容易犯的錯誤 1.以偏概全的謬誤(或稱合成的謬誤) 指人們常會以為對個體有利的事物,就推 論出對整體有利的結論來。
2.因果的謬誤 指兩件事情先後發生,就馬上得到結論 說,先發生的是原因,後發生的是結果。

32 1.5 經濟學者看法不同 經濟學者意見不一致有以下幾點理由: 1.科學判斷的差異:
經濟學屬於較年輕的學問,對於經濟問 題,經濟學家仍然有許多未知的領域。 經濟問題無法如自然科學一般,可以在實 驗室中作實驗,只能憑藉現有資料、數據 做推理。 2.價值判斷的不同: 價值判斷是主觀的,因為對於好與壞的價 值判斷不同,因此對於相同的事務經常會 有不同的看法。

33 1.5 經濟學者看法不同 通常經濟學者在個體經濟學的部分意見一 致的較多,對於總體經濟學相同的意見較 少。 3.認知與現實:
經濟學者關於實證經濟學的部份,因為是 涉及邏輯的推理,較易取得共識;至於規 範經濟學的部份,因為涉及價值判斷,較 不易取得一致的看法。 4.比較基礎與比較期間的不同: 不同經濟學者對於同一事件可能使用不同 的衡量標準,因此會有不同的結論。 經濟行為的長期與短期效果不同,比較期 間不同,結論亦不同。

34 1.6 經濟理論與公共政策 在亞當.史密斯的年代,經濟學被稱為政 治經濟學經濟學關心的是如何改善政府的 經濟政策。
亞當.史密斯主張自由放任的經濟體系, 亦即政府經濟事務盡量不要加以干預,經 濟體系會有自我調整的功能市場經濟。

35 1.6 經濟理論與公共政策 馬克斯則反對自由放任的看法。主張政府 應該要擁有所有生產要素、控制所有的生 產方式指令式經濟。
在今日,指令式經濟早已為多數國家所拋 棄,改採市場經濟,不過在現代經濟中, 政府仍然扮演重要的角色,此種型態的經 濟稱之為混合型經濟。

36 1.6.1 經濟學做為一門科學與政黨 政策工具 經濟學與其他科學一樣,都是基於事實與 理論,不過在實際應用上,卻可能不是那 麼的客觀。
1.6.1 經濟學做為一門科學與政黨 政策工具 經濟學與其他科學一樣,都是基於事實與 理論,不過在實際應用上,卻可能不是那 麼的客觀。 我們學習經濟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能夠 看穿一些錯誤的經濟論證。

37 1.6.2 在政策議題上經濟學不是 唯一的考量因素 例如:國家安全通常需要通盤考慮各種不 同的面向,經濟只是其中之一。
1.6.2 在政策議題上經濟學不是 唯一的考量因素 例如:國家安全通常需要通盤考慮各種不 同的面向,經濟只是其中之一。 美國對核燃料出口會加以限制,以防止核 武器的擴散。這即是軍事因素高於經濟的 考量。


Download ppt "第1章 緒論:經濟問題 經濟學原理‧溫明忠 著‧前程文化 出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