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安排与高职院校评估 李志宏 研究员 2013年9月
2
一、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安排的依据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三、高职院校评估的现状和展望 四、对加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提纲 一、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安排的依据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三、高职院校评估的现状和展望 四、对加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3
一、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安排的依据 “十八大”: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等教育将进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深化改革的内涵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提高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4
一、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安排的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1. 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第二条)
2. 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 (第十九条) 3.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第二十二条) 4.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第三十三条) 4 4
5
一、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安排的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5. 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合作。形成中国特色学校评价模式。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第四十条) 6. 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评估。(第四十四条) 7. 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整合国家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及资源,定期发布检测评估报告。(第四十七条) 8.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与教育评估。 (第十四条) 5 5
6
一、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安排的依据 评估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重要工作,是政府监控办学的主要手段,在我国现阶段是贯彻纲要、提高质量最主要的抓手。
在认真总结试点院校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改革方案”,加强分类指导、分类评价,确保评估导向清晰、指标体系合理、评价方式可操作,形成规范有序、风清气正的评估工作氛围。 6 6
7
一、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安排的依据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高教三十条) 健全教学质量评估制度…… 方针政策 7 7
8
一、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安排的依据 总结历史经验: 例1《2003-2008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研究报告》刘献君 成效:
转变办学思想,确立本科教学基础地位; 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科学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 改善设施和条件,提供良好育人环境; 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从源头保障教学质量; 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规范管理。 8 8
9
一、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安排的依据 《2003-2008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研究报告》
不足: 分类指导不够; 省教育行政部门作用发挥不够,社会参与不够; 推进速度过快,影响评估质量,优秀率过高; 一些学校存在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等现象。 9 9
10
例2《2008-201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高职评估总结报告》 ----高职评估研究课题组
一、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安排的依据 总结历史经验: 例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高职评估总结报告》 ----高职评估研究课题组 共601所高职院校参评。 成效与不足:(见第三部分) 10 10
11
一、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安排的依据 参考借鉴国外高等教育评估经验: 5-1. 国际四代评估理论 发展阶段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主要标志 测量运动 测量 行为目标模式 行为-目标 为决策服务 改进-决策 共同构建 协商 主要内涵 建立在社会测量学实证范式基础上的事实测量阶段。 以教学目标为参照的价值判断阶段。 服务于管理的过程控制阶段。 尊重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建阶段。 11 11
12
政府主导型:法国、俄国、印度、丹麦、澳大 利亚、印度、台湾、马来西亚等
一、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安排的依据 5-2. 三种组织模式 政府主导型:法国、俄国、印度、丹麦、澳大 利亚、印度、台湾、马来西亚等 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型:英国、 日本、荷兰等 民间型:美国、菲律宾等 12 12
13
一、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安排的依据 评估模式 目的性 目标性 驱动性
5-3. 三种评估模式 评估模式 目的性 目标性 驱动性 认证 差不差 差者 达标 分等 好不好 优者 选优 审核 是不是 自身 自律 13 13
14
一、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安排的依据 5-4. 共同特征及对我们的启示 评估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人才培养是评估的主要内容
评估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人才培养是评估的主要内容 高等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评估的组织模式也不同 大部分国家有5-8年的评估周期 14 14
15
一、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安排的依据 5-4. 共同特征及对我们的启示 院校评估与专业评估(认证)相结合
评估的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对评估机构进行定期资质认证。管、办、评相分离是趋势 15 15
16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一)新评估制度的核心内容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质量30条)
《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评估12条) 五位一体评估制度 状态数据 常态监测 院校评估 专业认证 及评估 自我评估 国际评估 审核评估 合格评估 16 16
17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一)新评估制度的核心内容 建立以高校自我评估为基础, 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院校评估、专业认证
及评估、国际评估为主要内容, 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教学 评估制度。 17 17
18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与以往制度有显著区别: (一)新评估制度的核心内容 是一个整体制度设计,不是一个单项评估工作;
强调教学质量评价的低重心、常态化; 突出分类评估、分类指导; 国家、省级、学校分级管理,分层评估。 重视并充分利用信息手段。 18 18
19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可以概括为四个多: (一)新评估制度的核心内容 多样评估标准; 多样评估形式; 评估主体多元性;
评估结果发布多渠道(网上状态数据;年度质量报告;学校自评报告等)。 19 19
20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二)新评估制度的特点 树立评估工作新理念 学校是质量保障和评估的主体;
评估过程比结论更重要——不是为鉴定,而是为改进; 专家不仅要为国家把关,更强调为学校服务; 检验评估效果的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受益; 评估不仅评学校,更强调政府和学校举办方的职责。 20 20
21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二)新评估制度的特点 强化教学评估针对性 五种教学评估模式相辅相成 本科院校教学评估分三类:
老大学:审核评估——由省和教育部分工负责; 新建本科:合格评估——由教育部组织; 独立学院:评估方式待定。 针对民办、医学、艺术等不同类型院校,调整指标内容 21 21
22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二)新评估制度的特点 淡化教学评估功利性 合格评估“下保底,上不封顶”,重点看学校是否达到“三个基本”
审核评估重点看自定目标的符合度,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是否有效。结论不分等级,写实性报告。 院校评估方案都设“门槛值”,规定参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要达标,上级教育事业费拨款要达到财政部、教育部2010年56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要求,把办学条件压力也转给政府和学校举办者。 22 22
23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二)新评估制度的特点 采用新评估方法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法。 集中进校与分散进校考察相结合。
评估专家必须做好“三个功课”—— 做足进校前功课; 做全进校中功课; 做实离校后功课。 加大社会参与和评价的力度。 减轻学校评估材料的负担。 23 23
24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二)新评估制度的特点 建立严格的过程监管机制 完善专家管理制度 组建教学评估专家库;
先培训,后持证上岗; 建立专家回避制度; 制定专家工作规范; 建立对专家的评价和退出机制。 24 24
25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二)新评估制度的特点 建立严格的过程监管机制 “十不准”
制定参评学校工作规范,杜绝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现象。 “十不准” 领导不迎送专家 不安排各种形式的宴请 不安排接见 学校不召开汇报大会 不超标超规格安排食宿 不在网络和媒体上宣传报道 不造声势 不送礼物 不组织师生文艺演出 专家组不组织学生现场考试 对参评学校加强培训,一把手必须参加学习。要求学校以平常心、正常态对待评估工作,以学习心、开放态对待专家进校考察。 如发现有材料或数据造假,一票否决,视为“不通过”。 25 25
26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二)新评估制度的特点 建立严格的过程监管机制 推进阳光评估,建立评估公告制度。
国家承担评估工作的全部费用,学校不与专家发生任何经济往来,对学校是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保持评估工作客观性和公正性。 教育部成立评估专家委员会负责对组织机构、评估专家、参评学校进行纪律检查和监督,受理申诉和仲裁。 评估政策文件与实施办法;评估标准;评估程序和活动; 专家名单;学校自评报告;教学状态有关数据; 专家组评估报告;评估结论等。 向社会公开 26 26
27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二)新评估制度的特点 建立严格的过程监管机制 循序渐进地推进评估进程,宁可慢,也要细。
注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评估工作健康发展的六个关键要素之一)。 首先把事情做好,树立评估工作新风尚; 适度有计划地宣传,让社会了解新评估方案,理解、支持教学评估; 应有紧急情况的宣传预案; 汲取教训,学会如何正确对待媒体。 27 27
28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二)新评估制度的特点 树立评估工作新风尚 求真—绝不弄虚作假 务实—绝不搞形式主义
常态—绝不影响教学秩序 简朴—绝不搞铺张浪费 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28 28
29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学校自我评估: 学校自我评估是基础—体现学校是质量保障的主体
定期围绕教学工作,开展院系、专业、课程等评估 注重教师和学生,以及用人部门的评价 每年形成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并发布 29 29
30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
“国家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含10个大类,171个数据项,共计 约800个数据采集点。这些是共性要求。 建立全国、省、校三级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每年填报一次并向社会发布相关数据 实现四方面服务: 服务于政府宏观监控 服务于学校自我监测 服务于专家评估工作 服务于社会监督 例如:《全国新建本科院校2012年质量监测报告》 30 30
31
对象:2000年以来未参加过院校评估的各类新建本科学校(包括经国家正式批准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院校评估—合格评估: 对象:2000年以来未参加过院校评估的各类新建本科学校(包括经国家正式批准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 重点: 办学条件基本达标。 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证。 三条主线 学校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 两个能力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个引导 达到“三个基本”。 培养应用型人才。 以学生为本。 31 31
32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院校评估—合格评估: 指标体系: 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1.1 学校定位
1.2 领导作用 1.3 人才培养模式 2.教师队伍 2.1 数量与结构 2.2 教育教学水平 2.3 教师培养培训 3.教学条件与利用 3.1 教学基本设施 3.2 经费投入 4.专业与课程建设 4.1 专业建设 4.2 课程与教学4 4.3 实践教学 5.质量管理 5.1 教学管理队伍 5.2 质量监控 6.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6.1 学风建设 6.2 指导与服务 7.教学质量 7.1 德育 7.2 专业知识和能力 7.3 体育美育 7.4校内外评价 7.5 就业 32 32
33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院校评估—合格评估: 结论 组织实施:教育部评估中心
开展情况:截止2013年底,将对120所学校开展合格评估。 5年后进行审核评估; 通过 暂缓通过 不通过 需经过2-3年的整改,并在招生和设置新专业上给以限制; 整改后复评仍未通过的学校,认定为教育质量低下,给予处罚。 33 33
34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院校评估—审核评估: 对象:
参加过教学工作评估,获得“合格”及以上结论的高校 学校办学条件指标和生均拨款达到国家要求 2013年开始试点,2014年全面启动 34 34
35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指导思想: 理念: 院校评估—审核评估: 一坚持:二十字方针;
二突出:内涵建设;特色发展; 三加强:办学定位;教学中心地位;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理念: 对国家负责,为学校服务; 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35 35
36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院校评估—审核评估(试点): 重点:看5方面达成度 周期:五年
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教师和资源的保障度; 质保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 师生和用人部门的满意度。 周期:五年 如何说?—— 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质量标准等; 如何做?—— 人、财、物条件保障,过程管理与监控等 效果如何?—— 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 如何改进?—— 存在问题、原因及改进机制。 36 36
37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院校评估—审核评估: 程序与任务:
学校自评--提交三年的教学状态数据和自评报告; 专家进校--听、看、查、访等; 结论--写实性报告。 结果应用--与资源配置、专业设置、招生规模、教改项目等挂钩。 37 37
38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院校评估—审核评估(6+1): 1.定位与目标 1.1 办学定位
1.2 培养目标 1.3 教学中心地位 2.教师队伍 2.1 数量与结构 2.3 教师教学投入 2.2 教育教学水平 2.4 教师发展与服务 3.教学资源 3.1 教学经费 3.2 教学设施 3.3 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3.4 课程资源 3.5 社会资源 4.培养过程 4.1 课堂教学 4.2 实践教学 4.3 第二课堂 4.4 教学改革 5.学生发展 5.1 招生及生源情况 5.2 学生指导与服务 5.3 学风与学习效果 5.4 就业与发展 6.质量保障 6.1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6.2 质量监控 6.3 质量信息及利用 6.4 质量改进 特色或自选项目 38 38
39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院校评估—审核评估范围: 定位与目标 审核项目 引导性问题
(含项目、要素、要点) 审核项目 定位与目标 1.1 办学定位 (1)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是什么?依据为何? (2)学校教师、学生及校友对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 标的认可度如何? (3)学校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的确定及其落实方面 存在什么问题? 引导性问题 39 39
40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院校评估—审核评估: 结论: 组织实施:
开展情况:2013年4月开始,对9所学校开展试点。 值得赞扬之处 需要改进之处 必须整改之处 写实性报告,不分等级 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教育部评估中心; 地方院校由各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应委托具备条件的专门评估机构负责实施; 南京大学、同济大学、黑龙江大学、五邑大学、山东农大、华中师大… 40 40
41
正在循序渐进地进行试点,已评12所(共150余所医学院校)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专业认证及评估—医学教育专业认证: 正在循序渐进地进行试点,已评12所(共150余所医学院校) 无硕士点的50多所医学院校是今后工作重点。逐步实现“5+3”国际互认。 41 41
42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专业认证及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成果:
1992年开始,建设部对 建设—土木建设类 6个专业进行认证,截止2011年,共认证 个专业点。约占高校所有土木类1296个专业点的 16.9%。 2006年开始,教育部陆续对 机械类等 13大类 进行认证,截止2012年,共认证171个(13类)专业点。高校所有工科专业总数为12466(30类)。 合计对390个专业点开展了认证。 42 42
43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认证领域 各年度认证专业数量 合计 全国布点数 认证比例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机械类 2 6 5 7 29 1559 1.86% 化工类 3 4 18 546 3.30% 电气信息类 26 2334 1.11% 计算机类 17 1607 1.06% 水利类 15 141 10.64% 交通运输类 14 395 3.54% 环境类 12 357 3.36% 轻工食品类 1 9 519 1.73% 地矿类 239 6.28% 安全类 11 138 7.97% 材料类 629 0.16% 测绘地理信息类 133 1.50% 仪器类 274 1.09% 小计(13类) 8 19 27 31 39 171 8871 1.93% 43 43
44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专业认证及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规划:
2013年计划对86个专业点开展认证,到“十二五”末力争达到 个专业点。 2013年6月成为《华盛顿协议》(WA)预备国。 2年后将申请成为WA正式成员国。 44 44
45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专业认证及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小贴士
工程教育学历或从业资格互认国际性协议 高等工程教育学位(学历)互认的协议 工程师专业资格互认协议 四年制本科 《华盛顿协议》 《悉尼协议》 《都柏林协议》 《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 《亚太工程师计划》 《工程技术员流动论坛协议》 三年制高等工程技术教育 二年制高等工程技术教育 45 45
46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专业认证及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为什么要加入WA?
实质等效性的原则。成员国间相互承认已认证的工程专业及其所授的学历、学位。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人才流动的需要。 持续改进原则。有效期互认的工程专业教育随科学技术发展持续改进。 中国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 46 46
47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专业认证及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WA成员国(17个)
正式成员国(10个):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南非、日本、俄罗斯 临时成员国和地区(7个):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台湾、中国、菲律宾。 47 47
48
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进行专业评估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专业认证及评估—专业教学评估: 与行业共同制定标准,共同组织认证和评估 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进行专业评估 省教育行政部门也可开展专业教学评估 48 48
49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三)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 国际评估:
鼓励高校聘请国际高水平专家学者开展本校学科专业国际评估。例如:清华、上交大等。 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估机构合作。 例如:中、日、韩、澳等。 49 49
50
三、高职院校评估的现状和展望 历程: (1)2003-2008第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共评了650所高职院校 成效分析:
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绩效分析研究”--《教育研究》 —教育部规划课题组 在100余所学校的抽样调查中,有95%以上的校领导、教师、管理人员、学 生、合作单位认为: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对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有好处 。 (认为非常有好处的占45%).存在问题与本科水平评估基本一样. 50 50
51
三、高职院校评估的现状和展望 历程: (2) 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共评了601所高职院校,(不含江西省)占应参评学校(894所)的67%。 51 51
52
三、高职院校评估的现状和展望 成效: 促进了学校合理定位,内涵发展; 为政府统筹管理、分类指导提供了依据;
探索了用数据平台常态监控教学工作、辅助评估的机制; 试行了评估的回访制度; 探索了省级主导,教育部宏观指导的评估组织模式; …… 52 52
53
三、高职院校评估的现状和展望 不足: 评估指标体系中对学校的分类指导不够; 数据采集平台的信息共享不够; 评估主体单一,社会参与不够;
对学校主管部门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不够; 评估的组织推动,不到位各省市进展差别较大; …… 53 53
54
三、高职院校评估的现状和展望 高职评估制度展望: (1)启动研究工作
《关于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调研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3]161号) “职业教育评估系统架构与高职院校第三轮评估实施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杨应崧等) 54 54
55
三、高职院校评估的现状和展望 高职评估制度展望: (2)初步设计方案 三个主体:政府、学校、第三方评估机构 两个层面:学校评估、专业评估
学校评估分两种类型(必须参加): 合格评估:新升格(成立)的高职院校 监测保障评估:参加过两轮评估的高校 2013年研制评估方案,2014年试点,2015年全面铺开 55 55
56
三、高职院校评估的现状和展望 高职评估制度展望: (2)初步设计方案
专业评估与行业共同开展。先行在建筑、有色金属、民航、模具等四个行业试点。 2013年研制方案,2014年开始试点。 学校自愿申请参加 .> 规范化-----院校评估5年一轮; > 常态化------充分发挥数据平台在质量监控中的作用 56 56
57
四、对加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高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保障主体不健全(学校和企业参与不够) 质量标准不科学(不完善,不匹配) 组织机构不适应(国家和省市都不健全) 评估制度不完善 财力保障不到位(还没有设立高职评估经费) 57 57
58
四、对加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国家应该有专门的组织机构 目前,高职院校1200所左右,是高等教育半壁江山,是职业教育领头羊 发展新阶段:规模扩张 提高质量 应有质量保障专门组织机构 58 58
59
四、对加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国家应该有专门的组织机构 有三种选择可考虑: 成立新机构 职能赋予相应机构 委托相应行业学会 59 59
60
四、对加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系统设计高职教育质保体系与评估制度 可参考本科新评估方案的五种模式: 对院校分层、分类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在国际工程专业认证上有: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 对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可引进国际评估 教学状态数据统计与年度质量报告发布制度 60 60
61
四、对加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系统设计高职教育质保体系与评估制度 设立元评估制度—对各类教育评估的再评估 各类教育评估工作也要有持续改进机制 本科评估还没有考虑元评估,高职可在国内先行一步,创造经验。 本科评估现行的组织和管理模式有值得借鉴之处 61 61
62
四、对加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设计质保体系时要注意高职教育的特殊规律性和发展趋势 高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也是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四大职能)和育人规律(例,通识+专业) 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和育人规律(例,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双证书等)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62 62
63
四、对加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设计质保体系时要注意高职教育的特殊规律性和发展趋势 适应中高职衔接,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需要 (今年将要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主题) 将来一定会有四年制乃至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 高职专业目录的修订正在进行中 63 63
64
四、对加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充分发挥行业和企业在质量保障中的作用 企业参与是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在质量文化上的显著差异 有三种基本方式: 共同制定专业教育质量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和评估方案等 共同开展评估活动,特别是专业认证 发挥教育部设立的各个行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64 64
65
四、对加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完善高职教育国家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的作用 是办学的基本要求 是评估的依据 是社会了解、监督教育质量的参考 65 65
66
四、对加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完善高职教育国家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学校办学标准(教育部[2004]2号文件) 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标准(民办、医学等) 专业设置标准 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含职业资格标准(教育部职成司2012年11月印发了18个大类,418个专业教学标准) 66 66
67
四、对加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完善高职教育国家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教师准入标准 国家生均拨款标准 生均教学经费标准 …… 67 67
68
四、对加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完善高职教育国家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 先易后难,尽快完善 分类指导,可考虑设置基本要求和发展标准(针对示范和骨干学校) 68 68
69
四、对加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应设立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专项经费 花钱不多,事倍功半 可参考本科评估专项经费的来源渠道和使用方法 中央和省市两级负责 69 69
70
四、对加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大力推进学校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有以下共同规律: 在质量文化引领下,确定自身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并建立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关键控制点,例如…… 根据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提供相适应的人、财、物条件保障 70 70
71
四、对加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大力推进学校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有以下共同规律: 加强过程管理(规范和激励) 规范管理能保证基本质量,不能提高质量 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质量 学生的积极性怎样调动? 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激励机制? 二级院系在质量保障中的作用很重要. 71 71
72
四、对加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大力推进学校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有以下共同规律: 注意建立校内系统的自我评估制度及教学状态数据库的常态检测 收集信息,反馈,调节,改进工作 定期发布学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接受社会监督与评价 72 72
73
四、对加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大力推进学校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有以下共同规律: 戴明循环 — PDCA循环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改进 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 周而复始,不断循环; 阶梯式上升。 73 73
74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国高等 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结束语: 外部质量保障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学校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每所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好并有效运行,中国高职教育质量才能有根本保证。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国高等 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74
75
李志宏 联系方式 中国职教学会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会秘书处 网站:www.zjpg.org
Tel: (办); 中国职教学会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会秘书处 网站: 75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