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第一节光与客观形态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第一节光与客观形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第一节光与客观形态
客观形态是如何形成的,相关因素色什么,这些问题的情楚与否,将决定对客观形态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当然也会影响到最后的画面效果,因此是非常重要的

2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1.1光与客观形态的关系和基础规律 (一)光与客观形态的关系
人的眼睛之所以能够看到形态各异、缤纷多彩的世界,是完全依赖于光的存在。因此, 要研究光与客观形态的关系和基本规律,首先就要对光的一些基本性质有所了解。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也三能源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可以达到每秒30万公里,就目前所知,在我们所在的空间中,没有任何物质的速度会超过光。对于电磁波,人类的眼睛可以识别的部分称为可视光,也就是平常人们称作的“光”。我们主要依靠注视光源和反射物体来感觉光的存在。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如何通过光来识别形态呢?有些昆虫是通过使用紫外线识别形态,蝮蛇则通过红外线识别,而狗、牛、猫和马都不能识别色彩。 自然界的生灵目光所能看到的世界,完全是由光的形态所组成的。纯粹的光基本上沿着直线前进的,碰到东西它会反射,如果是透明物体还会透射过去,根据所透射物质的密度不同还会发生折射。另外,光在遇到半透明物质(例如磨砂玻璃等)时会产生光的散射现象,也就是失去了光线的平行性,向不同的多个方向散射开来,结果是光在传播过程中的强度减小了,形成的光线称作散光。想象一下,午后透过窗帘传播到室内的阳光,就会有个大致的印象。散光分为两种,一种是由透过光形成,另一种是由反射光形成的。反过来,如果光一直保持不散开的状态就可以传播很远。激光就有这样的特性,而身边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探照灯,当然它们也都会产生相对的扩散与放大。

3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4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每一个物体的表现被无穷种变化的物体机理所覆盖,所以,在表现物体的形态时,就必须注意到这些也阴影的种种变化,并且充分理解多姿多彩与复杂的自然变化,才能表现出光与客观形态的关系。可以想象一下太阳光直接照射到人物脸部的情形,与四周的反射光相比较,此时的太阳光直接照射到人物非常强烈,明暗的差别也相当大,给人的印象是分明、极富对比性。

5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准确的把握物体性质的前提,是必须理解光与物体之间的紧密关系。
物体的明暗,是因物体自身各个不同方向的面,受光线照射的角度和远近的不同而形成的。接受光线的强弱程度也就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明暗层次。在写生过程中,要正确地运用明暗的方法充分地表现物体,就要理解光源方向和体面角度变化所形成的明暗规律,这将有助于我们自觉地描绘明暗,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和空间效果

6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立方体的面,归纳起来不外乎平面与远5曲面两类。
立方体是平面的组合,体面之间转折明确,面与面的分界线非常清楚,平面上的明暗变化比较单纯,易于观察理解。光源从立方体的左侧上方照射,向上的面垂直受光而成亮面,左边的面因倾斜受光而成灰面,右边的面因背光而成暗面。它的亮、灰、暗三大面的明调子是突变的,因此,有关的区分要很清晰。

7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曲面是由许弯曲转折的相对平面延续而成,每个相对平面上,都具有一定的明度变化,所以圆面的明暗层次比平面多而丰富。由浅入深逐步地过度,变化比平面的复杂。圆球体的明暗调子分布是呈圆周形的扩展,明暗变化从圆球上一小块与光源的亮调子,向四周扩散逐渐过渡为灰调子,再继续过渡到明暗交界线并由此转为暗调子,它的亮、灰、暗三大关系的变化,就像立方体那样单纯明确。

8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二)基本规律
明暗五个基本调子。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在光源的照射下均会呈现出规则的色调分布。根据形态及其与光源的角度不同,可以依次概括为亮部、灰部、明暗交界线、暗部及其反光等五大色调区域,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五大基本调子。

9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首先我们假设光源从物体的左前方照射: 垂直受光的面形成亮部。 倾斜受光的面形成灰部。
与光线处于刚刚偏离180°的面,即受不到光线的直接照射,也受不到反光的作用,显得特别暗,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明暗交界线”。 处于背光倾斜接受反光的面,形成暗部。 与光源方向相反而又垂直接受环境反射的面称为反光。 总的来说,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分为明、暗两大部分,直接受光的体面称为亮部,或者叫做“基本受光面”。处于亮部的有亮调子与灰调子两个基本调子。与光线反向相背,不能够直接受到光线照射的体面叫做暗部,或者称之为“基本背光面”。处于暗部的有明暗交界线、暗部灰调子、反光三个基本调子。现在把明暗的五个基本调子的规律逐一进行讲解。

10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1)亮部。一般是垂直面向光源的体面,这类体面与光线处于90°角,角左右,体面与光源的方向越接近90°角便越亮,逐渐偏离90°角,亮度便逐渐减弱,调子逐渐变灰。亮调子是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物体固有色的地方。这个地方所占的面积不大,容易掌握,但它在有光泽的物体上与其高光相比,亮调子便显得略带浅灰色,而不是最亮。 有些物体,由于表面质地光泽高,如金属、玻璃、陶瓷器皿等,在受光部分出现对光线直接反射的小面,我们称之为“高光”。

11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2)灰部。一般是倾斜受光的面,这些体面与光源形成的角度逐渐偏大,所受到的光线照射逐渐地减少,相应的它的明度也就依次的减弱,体面上的灰调子就逐步变深,直到体面倾斜超过180°角,完全受不到光线照射为止。由于这种倾斜面的角度变化范围大,所以灰调子的变化在明暗描绘中是层次最多的,灰部又叫做“中间调子”。灰部的层次多,区别较微妙,对表现倾斜面的转折起着重要作用,要细心的分析与比较。

12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3)它既受不到正面光的直接照射,也受不到环境反射光的影响,这类体面地带就叫“明暗交界线”。
明暗交界线是受光影响最弱的体面,因此在明暗五大基本调子中色调最深。它是物体明暗对比最强烈、最明确、最能体现形体转折的地方。它在明暗表现立体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抓准明暗交界线,就能够分清明暗两大广西。它的走向和变化复杂而微妙,是表现明暗和形体结构的关键。描绘是要认真对待,进行分析、处理。 要正确掌握“明暗交界线’,必须要对物体的形体结构有明确的理解。明暗交界线,对表现物体的形态结构及立体空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最能显露物体形态结构的地方,不是暗面与亮面,而是在明暗交界线。

13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4)暗部。处于背光部,倾斜接受反射光线影响的体面,称为暗部。它的形成与亮部倾斜受光线照射的道理是一样的。因写生是一般总是选择对象亮部多的角度,所以能看到的暗部灰调子较窄,不像亮面那样体面较宽而且层次变化较多。相应的,如果把位置移到暗面较多的角度时,那也就会看到较宽阔的暗部灰调子。

14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5)反光。物体的暗部,因为受到周围环境(如桌面、墙面或其他受光物体)反射而来的间接光线影响,使其暗部中的某些部分产生一定的明度,就叫做“反光”。 反光面与受光面是方向相反的体面。由于受到环境光的垂直方向反射,所以就显得亮于倾斜接受反射光的暗部灰调子。 反光的表现对于表达周围的环境、空间、质感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反光说明明暗的过渡、结构的转折关系,正确地描绘暗部的反光面,有助于表现立体感。有时一些习作由于反光表现没有处理好,而显得物象立体感不强。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是一个小的暗面,也会存在反光的变化。没有反光的暗面,会使人感到没有透气感、一片死黑。反光色调一般要比暗部其他色调更加具有透明感。

15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明暗五个调子是划分物质不同明暗区域的一个基本规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物体不同的结构形态,其五个基本调子的分布情况也会呈现出自己的特征,这就需要我们区别对待。复杂的形体,色调的分布更加微妙而丰富,需要根据明暗五个调子的规律予以概括总结。但无论物体的形态结构多么的复杂,所形成的调子多么丰富,在运用色调进行表现时,均应从整体的五个基本调子入手进行分析和理解,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概括与渲染。

16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除了五个基本调子之外,表现物体形态的变化和客观的存在,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该物体的“投影”。“影”是物象对光线的遮断,即光线照射在主体物上,主体物的投影在另一物体上,遮去了部分光箱,因此在另一物体上留下主物体的影子,所以把所形成的影子称为“投影”。星仔让我们来观察一下投影的部分。最暗的地方是与光所接触的地方,如果没有反射光的照射,那么这些阴影部分将是一样的暗。这种现象,犹如月食,半月的阴影因反射光照的关系,因此他的阴影都有均暗的现象发生。然而在地球上的物体,它的阴影部分都能够受到其他物体反射迟来的反射照射,在阴影上就有着微弱的暗部调子发生。所以阴影中最暗的地方不是离光源最远的地方,而是光线照射不到并且离光源最近的地方。

17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1.2光与色彩 光、色部分家。有了光,才能感觉到色。 (一)色彩与“固有色”
所谓物体的色彩,就是自然界的物体在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相对的独立且稳定的色彩的色彩倾向。 在设计素描中,色彩驾驶物体所具有的“固有色”。客观形态的写生只要是通过黑、白、灰的单色层次来表现丰富多采的物体的固有色彩。

18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一方面,应当承认物体均具有相对稳定的色彩倾向,这是物体之间相互区分的重要依据;但另一方面,这种色彩倾向也只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它会随光源、形态或环境改变而改变,所示纯粹的、绝对的物体“固有色”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不能孤立的理解物体的色彩。

19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二)认识和掌握色彩的明度
我们在自然界所见到的颜色,分为两大系统:一是有光谱仪分析出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微基础的有彩色系;一是光谱中不存在的黑、白、灰组成的无彩色系。两者之间共同的特征是都具有明度,而它们区别的最大特征是,有彩色系除了明度以外,还具有色相和纯度的变化,而无彩色系不存在色相和纯度的变化。在设计素描中,色彩主要转变为明度的变化,无论是单独应用的有彩色系,还是更大范围应用的纯粹的黑、白、灰等无彩色系

20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三)不同明度色彩的明暗对比效果
在同一光源下。白色物体的明暗对比容易达到最强,黑色物体的明暗对比则最弱。物体本身的色彩月前,即明度越高,其明暗对比越强,反之物体本身的色彩越深,即明度越弱。其明暗对比就越弱。

21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素描写生练习中,注意色彩明度不同的明暗变化,对色彩课的色彩学习也具有实际意义。看不出物体的明暗变化,也就不容易掌握色彩的层次变化,所以说素描也是色彩课学习的基础。

22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四)明暗色调和物体色彩明度变化的关系
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反映出来的明暗色调,是由两个因素形成的综合效果。一是由于光线照射在物体上,因物体体面转折的角度不同,所接受光线多少的程度不同而产生明暗差别。二是物体本身色彩的明度深浅不同,吸收光线多少的程度就会有所差异,而在明度上产生黑、白、灰层次的差别。 在素描中所表现出的明暗色调,使物体的明暗变化和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色彩倾向的综合效果。两者之间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当我们表现物体的明暗色调时,既要看到体面转折的明暗关系,又要兼顾物体色彩的明度不同的关系,综合形成统一的明暗色调的整体关系。

23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1.3、光与客观物象的立体感与空间感
在客观物象的表现中,除了符合视觉规律的光感的表现外,还需要深入刻画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体量感。这些视觉刺激会使观者产生直接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24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一)立体感
“立体感”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任何物体在空间中均具有一定的高度、宽度和深度等可测量的客观因素。我们称之为物体的“立体感”或称之为“体积感”。在二维平面中表现三维立体形象的立体感,是平面绘画造型的基本特点之一和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如何掌握立体地认识知对象,提高立体地去表现对象的能力,是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5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1.“三大面”是构成立体感的首要条件 由于“三大面”是构成立体感的首要条件,所以分析体面,首先要抓住对象的三大面整体关系,有整体到局部,再有局部回到整体的方法进行观察,保持画面的整体感,以求得到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在物体的体感塑造过程中,用“三大面”的视觉思维来观察对象,将有利于我们自觉地、主次分明地来分析和把握对象的体面关系,达到确定、自然、客观地表现对象立体感的目的。

26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2.深度空间是表现立体感的关键
任何物体的体积,都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转折方向不同且具有透视变化的体面所组成。分析、理解、表现物体的体面转折以及它透视变化关系,并且正确地表现出起伏转折深度,对塑造物体的立体感有着关键性的意义。 在观察物体时,由于我们的视点位置及视平线的高度不同,立方体所展现的各个面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透视变化。我们恰恰是根据透视变化来认识和表现物体的深度空间。

27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3.明暗调子的描绘是增强立体感得重要因素
正确地描绘物体的阴影部分以及投影关系,对表现物体立体空间效果具有明显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增强物体的空间感,还可暗示疏画面外的光源方向以及其距离。当然,所有的表现都是要建立在了解和熟知透视基本规律的基础之上的。

28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二)空间感
物体的空间感是指物体在人们的视觉中所反映出的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视觉感受,它能够使人们获得立体的、深远的空间

29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1.正确描绘物体的透视关系
一切物体都具有高、宽、深三度空间,表现物体的深度空间,是描绘物体立体感、空间感的关键。物体深度形体的变化,主要反映在透视原理之中,发生透视错误,就会失去物体之间的前后、大小和距离等。

30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2.认识空气对“空间感”的作用
自然界的物体都处在大气之中,由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及灰尘微粒等杂质,物体与画者之间的空间距离越远,空气杂质的遮挡作用就越大,好像景物前面笼罩着一层薄纱,使远景形象模糊、色彩灰淡。在同一光源下,近处的物体明暗对比较明显,形象清晰,立体感较强;远处物体明暗对比较弱,形象相对模糊,立体感减弱,如黑色物体离我们越近越黑,越远而越灰,白色物体离我们越近越白,越远则越灰。这种物体在空间距离上的空气作用,我们把它叫做“空间气氛感”。

31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根据空气对“空间感”的作用,我们作画时需根据画面的实际需要,利用这种规律来加强画面物体的主次、强弱、远近、虚实等空间效果的表现。画近处的主体形象时,明暗对比的效果,形象较清晰,体面转折关系交代清楚。画远处的景物,明暗对比较弱,立体感较弱,形体模糊,使之呈现广阔、深远的“空间感”。

32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1.4光与量感 〈一〉什么是量感 在画面中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这种手法远比画面上如何表现光的性质,出现的比较早以及比较广泛。那么,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画面中表现出物体的量感和质感。 量感,指在画面中表现出物体的重量感。在造型艺术的表现中,雕塑是把量感在实际的立体形态中表现出来,而绘画要在平面上表现出物象的量感,在画面中缅会出物象的明暗变化,借此子宫明暗调子使观者能感知到相应的量感。 以球体的表现为例,为了表现出球体的量感,在圆形上施以不同的斥力方式。就视觉效果来说,后者的量感显然更加强烈。

33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二〉光与阴影表现量感 正面采光或者在散光的条件下表现量感,如果不经过相当的训练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当从事量感比阿显得基本练习时,要尽可能的使对象的凹凸能够明显的显现出来,用通过照明示形态微妙的变化也能够看得出来。然后再进一步的研究投射光的角度给对象物形态带来何种变化,把握这个问题才是练习的素描量感表现时的第一要件。那么,第二要见实在阴影的部分给予适度的反射光,这样阴影部分的变化才能够观察得清楚。如果阴影部分是一样黑时,我们对这些地方的变化不能够很好地把握了,最好用能够漫反射的纸张尽心干部的不光处理。

34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技术不成熟的摄影家所拍摄的照片,往往在对物上会两下很多层的影子,因此缺乏立体感,原因是主光与辅助光源操作不当所致,在市内画素描时,用许多光源来表现物象也是可以的,为了表现出量感就要采取如同受到但方向光源照射所产生的明暗调子似的,来整理画面的调子才行。换句话说,无论遇到何种状况,都要通过有意识的处理,产生但方向光源照射的描写方法。

35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三〉以明暗调子来表现
不只是使用照明能把量感表现出来,使用明暗调子亦能使我们感觉到量感,这种道理亦如前述。那么下一步学习素描的方法是,利用这种原理来表现的各种变化。

36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摆脱光照射状况,而只是使用明暗来表现对象的量感的素描。
前者采用的是单方光线的素描,而后者是不与光发生关系,为了发现量感起见,在必要之地方施予阴影的调子,这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方法。若想采用此种方法来表现量感,就要好好观察对象正确地把握面的变化而把明暗阶段的层次有力地强调出来,是这种方法的关键处。

37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日本绘画不太喜欢使用光的明暗来表现量感,日本的作品是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后,在传统的技法上加上西画的明暗阴影法,而给予日本绘画的一种新趣味的表现效果

38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第二节 质与客观形态
质,就是质感、材质感。质感与形(态)、光(影)、色(彩),以及构图、透视等要素一起共同形成了一张设计素描的内在的“骨架”与表面丰满的“肌肤”。

39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1.1材质感作用与意义 材质感是由物的质地透过人的视觉或触觉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感知特征。
客观物象是由不同的材料天然形成或加工而成的,每个物象都有构成其外部形态所特有的材料质感,不同的材料会产生迥异的视觉感受。这里,我们没必要研究它的物理与化学特性,而是针对构成形体的各种材料所具有的各种可视感与可触感的肌理形态关系。我们日常接触的物品及所要进行描绘研究的对象,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加工工艺,通过视觉、触觉的共同感受,会产生不同的质感,如粗糙或细腻,坚硬或柔软,光洁度 的高或低,透明感的强或弱,质地的松或紧,乃至材料的轻或重等,这些是我们最主要的认知要素。

40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任何物体的外部形态,出了自身的形状、结构以外,都是通过组成外部形体材料的表面结构关系来表现自己的特点的。在人类的长期演化与自身视觉感受经验积累的过程中,人们自身产生出了许多心理与生理的本能反应及阈值(以提高认知效率与判断效率),逐渐的形成质感的习惯性反射与认知,从而依靠相应的特征产生直接的生理与心理反应,有时甚至是“欺骗性”反应。除了质感之外,当然也包括空间、色彩、明暗等,从而使人们无论是在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中感受到它们。正因为如此,质感也就成为了我们在设计素描中需要注意和运用的有效和因素之一,这一点也正是材质感在设计素描中的作用与意义所在了。

41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1.2质感与肌理
肌理,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其表面的组织、排列、构造也就各不相同,因而便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视觉和心理的感觉。例如:粗糙感、精细感、柔软感、坚硬感、结实感、膨松感、轻浮感、沉重感等。 材料肌理的产生于物体的外部结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有什么养的物体表面结构特点,就会有什么样的肌理形态特征。比如一颗花生,它表面的凹凸变化是它的肌,脉络交错所形成的网络便是它的理。肌与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花生表面富有深浅变化的材质质地的肌理特征,给我们的视觉、心里感觉到粗糙感。再比如,一片树叶,叶体是肌,叶脉便是理;一块石头,一块木头,或者是生锈的金属、碎了的玻璃,突出的是肌,方向性的纹路便是理;水面,水是肌,波纹便是理;纺织物编织的经线,我们可以理解为肌,纺织物的纬线可以理解为理;竹编、草编、绳编、则主杆为肌,支杆为理。

42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而不同的材质、肌理,便给我们的视觉产生不同的感受,如硬的、软的、重的、轻的等。就像一快丝绸、一块麻织物,组成织物的纤维粗细不同,机理不同,人们感觉到的质地也就会截然不同。 物体材料有各自不同的肌理形态,通过光照,我们看到它,从而产生视觉现象,认识到这是什么材料的。所以,肌理是质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判断的依据。人的感觉,特别是接收信息最多的视觉,最容易通过肌理与进行认定。从这一角度来讲,视肌理等于质感也毫不为过。感染,实际上,它们之间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所看到的很多是物体的表面,而并非物体的实际组成材料面貌,但是在素描表现中,这其中的不同微乎其微,我们在绘制中可忽略不计,就好像质感与材料也不是同一个范畴的概念一样。吉利是客观存在的,是物体“肌理”的纹理,质感则是在此基础上人们所形成的感受,但就像前面所讲的,它们之间具有相互对应的关系,人们能够通过其独特的肌理特征,很快的认出其本身的材料,虽然,感觉有时也经常会受到“蒙蔽”。 从认知原理上来讲,人们对于肌理的更直接的感受一般是以触觉为基础的。摸一摸,感受一下,这叫做触觉肌理。由于人们长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物体材质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很熟悉,以致不用实际的触摸,也会在视觉上、心理上感觉到质地的不一样,这就叫视觉肌 理。

43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物体材料表面由于有了肌理形态,通过光线的作用,投映在人的眼睛里,便有了感知,也有了一种感性的认识,这就是人们常提及的质感。也可以说是对材料的一种感觉联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是坚硬的还是柔软的等。这种感性认识可以通过我们对材料肌理形态的描绘,采用精密特写的手段表达出来。

44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质感与肌理,我们可以选一些较软一点的纸张,比如说宣纸等进行质感的拓印,从中触摸和体会出质感与肌理给我们的冲击力。

45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1.3质感的分类
现实中,物体的材质种类繁多,其质感特征也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种材料,在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处理和肌理设计后,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从本质上来讲,各种材料的视觉区别,主要是由于不同材料的表面结构、纹理以及对光的吸收和反射的不同形成的。

46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1.不透光、反光材质
这类材料在产品设计中运用最广,如 金属、陶瓷、不透明塑料、镜面、油漆涂饰表面等,以金属类最有代表性。自商周时期人类发现并利用金属开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便随处可见,尤其是在现今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我们要认真研究它的特性来为我们的绘画服务。

47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2.透光、反光材质
透明玻璃、透明或半透明有机塑料或塑料薄膜、玉石等材料。如以玻璃等晶体材料构成的物体,对光的反射性极强,它可以使物体周围的环境反射到这些物体上,使人感到眼花缭乱,很难判断出光的来源。由于上述材料的透光性,也是我们可以看到物体后面的存在物。

48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3.透光、不反光材质 如磨砂玻璃、纱网、纱巾等网状编制物。

49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4.不透光、不反光材质
其种类很多,如石、无漆木材、橡胶、特殊工艺处理后的塑料材料、密编纺织物、纸、皮革等,最大的特点是不产生透光,光大部分都被此类材料所特有的表面肌理所吸收,只有少许的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人们则根据反射光的多少来辨别是何材料。

50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1.4质感与明暗
面对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首先要从形体的各个角度,对其构造、纹理详加研究,找到最能表达其肌理效果的部位加以描绘,将物象的形体注入更深层次的视觉要素的表现。这种表现常常通过命案在物象上分布的现象与规律,来完成形体外部材料质感写实效果。因此,明暗是表现物体表面材质的关键。 在光线的作用下物体本身的起伏关系决定了物体的明暗关系,只有把握住物体的整体凹凸起伏关系与局部表面质地的肌理关系,对于反映在物体形态上的明暗关系的描述才具有实际的意义,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人们对质地的描述以及富有空间深度的外部结构材料的表现。

51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1.5质感分析
要想真正把握质感的特征与规律,除了有相对明确的质感分类,还要针对不同材料、质感进行相对的分析与比较。 (一)注意物体组织结构的特征 物体由不同质感的材料组成,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质地肌理,而每一种肌理都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与纹理。要深入进行质感的惊喜表现,就要对这些独特的特征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入微的分析表现,这样画面才能充实,并具有说服力。比如画松,柏树干,抓住了树皮的纹理特征,就容易把树干的质感表现出来。描绘木板,除了表现它的明暗变化,还要刻画出木板的纹理,便有助于木料质感的表现。画竹。草编织器物,把竹,草编织的结构特征刻画出来便加强了质感效果。

52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二)分析质地对光线的反射
由于物体的质地有软又硬,粗糙与光滑,疏松与细密,透明与不透明。湿润于干涩等区别,他们吸收光线与反射光线的程度各不相同,反映出来的明暗色调也就不同,我们对这些规律进行分析,把他们的质感正确地表现出来。

53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1从质地的软硬反射分析
质地坚硬的物体,也就是物体质地密度较大,一般形体起伏比较明确有力,对光线反射较强,所以明暗对比较强。质地松软的物体,物体质地密度较小,物体形态一般不规则,往往是随着依附物的形态产生变化,它对光线的反射较弱,所以明暗对比也相应较弱。

54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2从质地有光泽分析
表面细密光滑的物体,一般都有光泽,直射光线下有高光,体面转折处的高光反射强,物体的边线比较整齐,清除,明确,明暗面的转折明显。例如瓷器,高光特别亮,亮部和暗部均有周围物象的映像,反光较强。细密无光的物体,如石膏受光后,反映出来的色调比较柔和。表面粗糙无光泽的物体,对光线的反射能力弱,一般没有明显的高光,明暗对比较弱, 较柔和。

55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3从质地的透明程度分析
透明质地物体,如玻璃器皿,明与暗两部分界限不明,高光的地方较多,盛水后由于光线的折射,迎光的地方反而不亮,背光部分反而显得光亮异常。写生时我们需要具体分析,不能用一般的明暗规律硬套。不透明物体的明暗光系稳定,符合一般的明暗规律。而半透明物体特点介于两者之间,需要是具体情况进行表现。

56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第三节客观形态的特写表现
在过去的传统训练中,有太多的“大而全”的东西,虽然也强调过透视,强调形,强调质感,但回想起来,又有那一项时我们真正根本、彻底而自如地研究并表现过的呢?实际上,即使时最小的,甚至是微观的形态,都具有独到的特点,都具有吸引人的地方,哪怕是传统意义上的边角,**。在设计中,创意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点点滴滴中日积月累出来的,是从看似平淡的物象中“发现”出来的,这一点很重要,它不但会形成甚至令你自己都吃惊的作品,最主要的是他还会使你养成除了“从整体着眼”,还能善于从“小处着眼”的良好习惯。

57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1.1特写造型的选择
广博浩瀚的宇宙,不仅以其博大让我们产生深深的震撼,而且,其中的具体细节,甚至于微观的世界,也同样能够使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微妙的结构、奇特的纹理、梦幻的光影等。在设计素描中,同样的道理。基于对细节的关注,就产生了精细刻画,超级写实、精密特写形式等具体的表现。 应该说,只要深入细微的描绘,无论是光影的,还是结构的,甚至于某一局部的,都属于精密特写。

58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1.2质感特写造型需要注意的要点 (一)笔法的应用
对不同质地的物体表现,应运用不同的笔法来表现。真正做到笔随意动,尽量做到不露笔锋的痕迹,达到笔触与材质的高度统一性,最终完成对材质的细致表现

59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二)注意光线】
光线的强弱对质感的反应也有影响,从光线形成物体的明暗面来看,光线充足的亮面,质感反应的比较清楚、充分,所以表现物体的质感,应多注意光线的运用。

60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三)关于工具与材料
每种工具都有其独特的表现语言,如用针管钢笔以打点的形式来表现形体的写真状态,由点的疏密性充当调子表现明暗关系来完成物体的整体性。另外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的用笔形式。来进行新的表现语言,新的表现形式的尝试,以增强画面的表现效果。 利用作画所用的纸张表面改变色彩,也会影响作画的效果,如选用黑纸或色纸,用白色笔从高光处开始物体的质感,这就充分利用了纸的特点。选用适合自己表现用的纸可以收到一种运用自如,事半功倍的功效,可使材质表现达到高度完整性与完美性。

61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1.3 质感特写造型的描绘方法 (一)质感表现的分析
镀铬的金属容器。所发射出的光泽反光,以及玻璃的坚硬,清水的透明,绒毛和羽毛的柔软等等感觉,使每种物品都具有了独特的质感。 当我们接触各种各样的物体,而接受它们的视觉刺激时。物体的坚硬,柔软,光滑及粗糙感都是一并感觉到的,这种现象是当我们看到物体时,唤起了过去的触觉触觉的直觉经验, 那么对于质感性质的把握,或者说是质感的表现,其心理原因不外乎是把手接触到的对象的触觉视觉化了,换言之,是以视觉为媒介,使物体的触觉也让我们感觉出来。 而物体的质感,则是由物体所发生的光泽,透明度以及物体肌理等要素所发生的。经验的原因。

62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1.如何表现光泽
光泽现象是物体受到光线照射后,由其发射作用所产生的。金属品或玻璃等物论它是多么光洁,如果无反射光的高亮度的部分,只是像镜子似的照映周围的东西,就不会发生光泽现象,所以要表现光泽现象,最好就要使对象能充分受到光。 把金属及金属的光泽表现得很成功的伦勃朗,是使用比画面的一切部分还要高的明度施与金属的反射部分,借此来表现金属的质感以及它的光泽出来。不管你的画面多么黑暗,假如画面的光泽部分比画面的任何部分的明度稍高一点的话就是足以表现光泽来,而不论光泽部分的明度是否比白纸的白地还要暗,照样能表现出预期的效果。

63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2.如何表现透明感
透明物与不透明物之间的重叠,透明物相互之间的重叠,使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时,都很容易表现出物的透明感来。 完全透明的东西,我们的眼睛是看不见的。所以,日常我们感觉到的透明物体,实际上是其表面有反射光或中间有浑浊物等阻碍透明的因素在它的身上时,我们才感觉出它具有透明感。 这张照片用白背景,光从背景处向前照射,使液体的透明感以及发泡特征强调出来,同时玻璃杯上也要施予强烈的对比才能把透明感表现出来。

64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3.如何表现物体肌理
在散乱光线下看成平坦的东西,一旦我们给它从横侧方的单向光时,就能发现出凹凸现象,这种理由已经在上面说明过,那么对于物体肌理的描写时,这种原理同样适用。 表面粗糙的纸张以及布等,当我们的光线越靠近于平行方向照射时,它的物体肌理就越能显现出来。而物体肌理的粗糙表面发生变化时,则会令人产生深度感。换句话说,通过物体肌理的连续变化,就能感觉到远近的空间感。吉普逊发现了这种原理后,把它命名为“物肌的渐移”

65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二)常见材质的表现方法
材质表现的目的就是将所要表现的客观对象的材质特征充分的描绘出来,使其更具有真实感和空间感。材料质感取决于材质表面组织结构的疏密程度,以及对光的吸收和反射程度。以下是几种常见材料感的表现。

66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1.石料的表现
石料是一种天然的材料,不同种类的石材在颜色,形状、花纹、软硬,透明度等方面都各不相同,但它们都会给人以坚硬,朴实的感觉。未经加工的石材不透光也不反光。因此可用粗矿或锐利的笔触予以表现,注意暗过渡要自然,纹理清晰的同时要注意整体的处理。边缘的处理要灵活,注重其自然结构的走向。对于经过人为琢磨加工出的多种石材,要跟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67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2.木材的表现
木材是一种具有明显肌理现象的天然材料。木材的种类繁多,应用范围广泛,表面加工工艺也比较多。没有经过抛光,油漆处理过的木材,一般没有反光现象;表面经过加工的木材,具有一定的反光和高光,但其程度要比金属或透明材质弱,所以在用笔上要相对柔和一些,在纹理的表现上要注意不同种类的木材具有不同的纹理,木纹就是木材生长中形成的特殊纹理。在使用木材时,采用不同的角度进行切截用料时,如横断切面与侧断切面,会形成不同的纹理现象。在进行描绘时,要仔细观察其肌理特征,避免木纹硬,充分表现出木材的生命感与体量感。

68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3.金属的表现
金属材质由于其自身的材质属性,经过加工抛光后它的表现多为光画面,具有极强的反光性,可以将周围环境中的物体投映在本身表面上,如果形体时圆柱或圆球可以使投映上的物产生变形,使之表面形成丰富变化关系,由于投映物与高光的作用,其黑白反差极大,这是高洁金属材质表现中最大的特点,以不锈钢的特征最为显著。也有个别的锈浊金属,没有光泽,铜等色泽较深,而银、铝、不锈钢则明度较高,这些都是在描绘时要认真区分表现的。 金属材料的造型多为机械加工所致,表面线型及转角都很规范化,而且质地坚硬,细腻,有很强的照射性和反射性,边缘要清晰,这样才能表现金属坚实的质地。高光最好能留出空白,同时加重暗部,在过渡区,可用灰色调进行渐变,但要尽量减少笔触之间的衔接与重复。

69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4.玻璃的表现
玻璃的最大特点就是透明、反光,视线不受阻碍,可以反映出现象的整个形态及光影的反射效果。描绘时,可先画如同没有玻璃一样的感觉,高光部分留出空白,对透过的部分根据需要加以虚实处理,明暗要过渡自然,然后再以精确和肯定的笔触部分刻画,接着表现好它的投影特征。这样,对象的透明感就可以较好地表现出来了

70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5塑料的表现
塑料制品多为机械注塑成形,表面有反光、亚光、透光、不透光、多种。我们可以按照表现金属质感的方法来表现反光塑料,用表现玻璃质感的方法来表现透光塑料。塑料材质的表现应尽量柔和、高光面积一般不要太大,也不要太亮,避免使用变化突然的笔触,明暗过渡要均匀、自然。

71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6织物的表现
织物常见的有薄厚两种,因其加工的技术与所用线的材料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质地。由于质地的密度不同,透光程度也不一样,但不管其密度多大它也是透气透光的,所以要比其他材质柔软许多。在表现时明暗过渡要细腻,同时又要黑白突出,可用放大镜去观察纤维的胶质、穿插关系。

72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7皮革的表现
皮革的种类丰富,不同的皮革具有的表面肌理,是一种表现比较复杂的材质。有的皮革材料表面肌理粗涩,纹理变化丰富,而有的皮革表面光泽好,纹理细腻,反光强烈。前者的皮革由于吸光,使皮革的亮部和暗部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少,因此在明暗过渡上比较细腻,暗部很少出现高光亮度反光,用色比较均匀,厚重,而后者则相反。表现时应首先确立物品本身色的基本变化,以及大的形体转折明暗关系,然后在这个基础应着重刻画皮革的纹理特征,如表面的凹凸变化、纹路变化的走向以及纹路交错所形成的网络特征等。以此来强调柔软富有弹力的皮革属性。

73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1.4质感特写的表现步骤
对形态的材料、质感的认识与感知,需要我们认真观察、感受,这是画好精密特写课题的第一要求,要认真对待。由于我们的画面不是靠触觉、听觉来感知物体的重量、温度、粗糙、细腻、干湿、软硬的,而是直接依靠视觉的感知。

74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具体来讲,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在作画前,首先要仔细观察所要描绘的形体,一定要细心,静心地去注意那些细的局部,可触摸并可拆卸所要表现角度,在画面上进行合理的构图。 2根据观察时得到的具体感受,在画纸上用直线来轻轻地画出对象大的基本形特征。对一个完整的对象来说虽然它是由若干必不可少的局部组成的,但它们相对于整体来说却存在着主要与次要的宾主关系。在描绘时我们要选择整个对象中最能体现形与神特征的主要部分,进行精细刻画。

75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3当我们知道了应该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深入以后,接下来就是要明确怎么去深入的问题。形态特写主要是形态整体表现的深入,我们可以侧重对物象各种材质的认识与表现。在贯穿整体观察,整体把握的原则下,对形体自身的肌理、质感,借助一定的明暗调子及相应的笔触,做深入细致的描绘图,

76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4在素描完成前对整个画面做一次从局部到整体的全面检查与调整。

77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第四节 客观形态的整体表现方法
有了前面关于关于光影,空间感,体量感,质感,肌体的相关认识与体会,下面,就让我们以充实,自信的心态再回到整体上来,综合运用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的客观形态的表现吧。

78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1.1客观形态的整体表现方法
客观形态的整体表现是感觉—理解—表现的综合过程。其主要的方法是通过高光,亮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的五大调子的表现,来反映客观对象的体积,空间,虚实,结构等,强调素描艺术的直观正实性。自然界物象的明暗,质感面貌是十分丰富的,微妙的。像表现出客观物象特征必然受到人的自身能力限制,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明暗,黑白灰的基本规律了来概括物象基本关系。在表现对象的时候应该通过对物象基本特征的观察,通过三大面五大调明暗规律的应用,完成符合物象基本特征的观察的提炼并概括地把其表现出来。被表现的对象是一个整体,它是由许多局部组成的,在描绘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法则,去把握对象的总体感觉,如对象的其实,精神风貌,外形特征等。由些局部,因细小或微妙往往又会生动的传达并反映对象的本质,所以在描绘时既不能忽视局部,又不能因局部的描绘而破坏了整个画面的效果。可以说:成功是因为合乎整体的规律,而失败则是因为破坏了它。

79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1.2客观形态的整体表现步骤 (一)观察
在动笔之前首先要仔细观察所描绘的客观形象,对客观形态的形体特点,构成关系,疏密虚实,空间层次,明暗对比,物体色彩倾向的深浅差异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不然,最终的画面效果就会缺乏艺术感染力。 (二)构图 构图就是将所要表现的内容合理,恰当,完整地安排在画面上,构图的一些基本形式前面已经讲过,在应用这些构图形式时要做到突出主体,宾主分明,将主体物安排在视觉中心,同时也要注意画面的均衡与呼应关系,使整个画面既丰富又协调统一。

80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三)造型
在确定了基本构图之后,应适当的运用直线画出组合对象的基本形态并明确各物体的位置及前后关系,反复比较,找准结构比例以及透视关系。根据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由比较地将画面中物体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描绘。

81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四)深入
深入刻画的描绘过程是在概括大的体面关系的前提下,使其对简单的形体本身和相互之间的来龙去脉的关系愈合加丰富与具体化。同时也要通过不同的处理手法来描绘表现出对象特有的质感,质感,光感与空间感,从而表现出特定环境中的具体形象的艺术真实感。在深入刻画时,要注意找准形体的明暗规律(三大面五大调子,注意线条的安排组织,轮廓线和边缘的处理。

82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五)调整
在素描完成前腰对整个画面做一次从局部到整体的全面检查与调整。为了保证有清醒的头脑和良好明锐的感觉,以便顺利地发现问题进行调整,最好能暂时离开画面几分钟到室外看看远处,放松一下大脑并使眼睛得到休息。因为长时间地观察,理解,分析与作画会使感觉和思维判断能力因疲劳而迟钝麻木,如果在那这种状态下自然是很难发现问题而进行调整工作的。具体观察调整时,要用整体的眼光和最初时的新鲜感,全面的审视画面,列如形,神,体积,质感或者是空间等给人感觉最主要,深刻,强烈的东西是否表现出来了等,做全面调整,最终使画面效果更加完整,更具艺术感染力。

83 课程作业: 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质感的形态组织一幅画面。要求构图完整,深入表现出形态的质感以及不同质感之间的差异


Download ppt "设计素描(第四章 客观形态的表现) 第一节光与客观形态"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