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寻觅社会的真谛 决定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反映 、 反作用(阻碍、促进) 决定 (生产关系 适应生产力 发展规律)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反作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寻觅社会的真谛 决定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反映 、 反作用(阻碍、促进) 决定 (生产关系 适应生产力 发展规律)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反作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寻觅社会的真谛 决定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反映 、 反作用(阻碍、促进) 决定 (生产关系 适应生产力 发展规律)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反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通 过 决定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规律)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实践 反作用 不 断 解 决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前进的、上升的 实现 途径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社会主义 社会 —改革 过程是曲折 的

2 有人说:“英雄造时世。”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探究: 有人说:“英雄造时世。”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也有人说 “时世造英雄”。 你赞同哪种观点呢?

3 是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出发,把某些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说成是历史的主要决定力量,因而是错误的。
(英雄是指个别的杰出人物) 观点一:认为 “英雄造时世” 评价: 是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出发,把某些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说成是历史的主要决定力量,因而是错误的。 观点二:认为 “时世造英雄” (英雄是指个别的杰出人物) 评价: 是正确的。在肯定群众创造历史的同时,也承认 英雄人物或杰出人物在历史上所起的伟大作用, 杰出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在于他们代表了时代 发展的方向,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从而成为英雄, 但他们的作用不可能超越人民群众,不能改变历 史发展方向。

4 社会历史的主体

5 1、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1、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体现在哪些方面?)

6 ①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
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 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②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 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 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7 2、人民群众: 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8 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见课本第93页 A、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9 判断图中的相关人物是否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10 C 练一练 下面对人民群众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民群众就是指劳动群众
下面对人民群众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民群众就是指劳动群众 ②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③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 ④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C

11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何体现?)
(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12 想一想 200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9600亿斤,生产钢材37117.02万吨 ,煤炭产量将超过20亿吨 ,汽车产量达到583万辆 ……
1、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13 ①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 创造者 ①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②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 决定力量。

14 想一想 作者是谁?他们从事艺术创作的源泉是什么?他们从事创作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从何而来?

15 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16 想一想 材料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 --毛泽东
材料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   --毛泽东   材料二: 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如果没有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单靠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    --恩格斯   材料三: 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 20多年的实践证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想一想 1、材料一、二说明什么道理?材料三说明什么道理? 2、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17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②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③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18 ⑴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⑵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⑶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9 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党的群众观点 ⑶党的群众路线 ①群众路线的地位 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⑷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

20 小结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 创造了物质财富 通过 创造 创造了精神财富 实践 历史 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 求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意 义 两个重要保证

21 人民群众的观点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2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考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哲学原理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误区 (1)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简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了历史。 简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能把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

23 (3)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劳动群众就是体力劳动者。
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相提并论。英雄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的。人民群众是英雄人物力量的源泉,英雄人物发挥历史作用的大小、是非功过的评价取决于他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劳动群众就是体力劳动者。 简析: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劳动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既可以是体力劳动者,也可以是脑力劳动者。不能错误地认为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劳动群众就是体力劳动者。

24 思路点拨:浓缩题目材料的意思,弄清楚题目的主体非常重要,如本题的主体是农民工,行为动作是发明创造。
【例3】2011年2月,广东农民工陈级话通过观察生活和自我钻研,发明了建筑工地上常用的升降机稳定器,大大提高了建筑工地工作的效率与安全。这说明 ( ) A.劳动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农民工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改革的主体 解题技巧:材料说的是发明创造,属于精神财富,故选C,排除A。B、D说法均不科学,排除。 思路点拨:浓缩题目材料的意思,弄清楚题目的主体非常重要,如本题的主体是农民工,行为动作是发明创造。 【答案】 C

25 1、曲辕犁的发展,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黄道婆改进纺车,提高工效好几倍;“珍妮机”的出现,使大批的纺布厂得以建立;瓦特改进过的蒸汽机广泛应用后,物质财富简直像魔术似的变换出来。劳动群众以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社会上才有了数不清物的物质财富。这些事物说明( ) A.生产工具是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B.机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 C.人民群众是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社会财富是由少数发明家发明创造的 C 练一练

26 B 练一练 2、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这个观点( )
2、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这个观点( ) B A.肯定了人民群众在杰出人物的领导下可以成为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的历史主人和实践主体的地位 C.说明了群众没有英明的领导则是乌合之众,起作用相互抵消,合力为零 D.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因为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 练一练

27 c 练一练 3、对下岗失业问题,党和政府努力创造劳动岗位,帮助下岗人员进行新的技能培训,以实现再就业,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 ( )
3、对下岗失业问题,党和政府努力创造劳动岗位,帮助下岗人员进行新的技能培训,以实现再就业,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 ( ) A.一切相信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一切为了群众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 练一练

28 谢谢!


Download ppt "寻觅社会的真谛 决定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反映 、 反作用(阻碍、促进) 决定 (生产关系 适应生产力 发展规律)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反作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