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研究 王丽琴 2015年8月28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研究 王丽琴 2015年8月28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研究 王丽琴 2015年8月28日

2 引子、我的课堂“探险”记 课堂研究也是一段生命的旅程 在南京师从杨启亮教授(青岛人)的岁月:
2000年冬,一个实验小学的田野考察(半个月,见硕士论文) 年,3所中小学的田野研究(两年的艰苦蹲点,一生的幸福体验,见博士论文和个人专著《教学秩序初探》)

3 在上海浦东的努力 2008年至今,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研究(适应新角色,七年不间断) 2013年5月,一次与众不同的听评课
——从两份课堂观察表,猜猜当时的场景 2015年3月,来自广东同行的质疑与逆转 ——一篇课堂观察报告引起的反应

4 今天,是我的又一次“探险” 教研室=考研室?赛研室?…… 我对教研员群体的观察 蔡老师 20:42:36
各地教研员的苦衷未必一样,我们这边是别人以为你平时就听听课评评课,其他时间很轻松;但其实忙得像孙子,除了课堂教学指导,校本教研指导,还要出卷子,搭梯子,还得拿出像样的考试成绩。 ——南京某区初中语文教研员 教研室=考研室?赛研室?……

5 教研员的二次成长难题 甄老师:《人生需要良师》(节选)
连续两年在“区课例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后,黄老师寄了一封信来,不仅给予了我在教学研究上的肯定,还对我提出了更高期望。他说到: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定要注重经验的积累,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那份信让我感动了好久好久,至今也珍藏在我的书房。 2008年9月,我进入教师进修学院,成为了黄老师的同事。上班的第一周,我走进了黄老师的办公室,黄老师微笑地看着我:小甄,教研员可是不太好当的,自身功夫一定要殷实,要能解透教材、要能熟透教法。认准一个方向深入研究…… 惭愧的是教研员工作已六年,还是没啥“好成绩”,心里也有很大的失落,也有一丝不敢面对良师的勇气。

6 中国基础教育的“吉祥四宝”(民间说法) 家家有“虎妈” 班班有“主任” 身边有教研组 区里有教研员

7 广角镜:教研员是教师的导师,还是课改的障碍?
“教研员”这个特殊的群体诞生于建国初期。在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的历史条件下,教研员为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教研员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或者说在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上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很多情况下,教研员参与后的研究效果对教师的帮助更大,更为明显。这是因为,教研员具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了解更多的一线教师的教学需求。......教研员是下校最多的、最了解一线老师的人,也是每个学校最需要的人,最受老师欢迎的人。 另外,教师队伍的更替交换,是常有的事。在使新教师迅速成长方面,教研员的作用也是无法替代的。我认为,教研员这一特殊的教师队伍不论过去、现在以及将来都是不可或缺的。 ——武汉市桥口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张宇箭

8 我的讲座定位 向教研员们致敬! 与教研员们分享课堂研究的路径、策略—— 陪有志于课例研究的教研员同行…… 公共邮箱
密码:pudongxinqu

9 公共邮箱里的资源,请及时下载(勿改密码)

10 公微里推送的一些资源,请关注

11 我的讲座提纲 “课例研究”是什么:来自专家的探索 我们怎么做课例研究和课堂观察: ——来自浦东的实践 课例研究推进策略(含课堂观察):
——给同行的建议

12 概念辨析——玩弄新名词,还是“旧瓶装新酒?”
一、“课例研究”是什么:来自专家的探索 概念辨析——玩弄新名词,还是“旧瓶装新酒?” “课例”与“案例” “课例研究课”与“家常课”、“公开课” “课例研究”与“教研活动”

13 课例研究(lesson study)是教师对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所开展的合作性研究。(安桂清)
对课例研究的“精神气质”的若干感悟 课例研究(lesson study)是教师对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所开展的合作性研究。(安桂清) 疑问 规划 行动 观察 反思 重新规划 形成报告 区别于案例 感悟1.对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的研究

14 国际视野中的课例研究(以日本为例) 1.步骤 设计一堂研究课 实施研究课 观察研究课 再次反思研究课 再一次实施研究课 反思研究课

15 2.特征 *记录棒 *照相机 *摄像机 *笔记本 * 速记者 * 全体观察者 * 抽样生观察者 * 摄像者
感悟2.观课过程中使用观察技术和工具,收集数据和细节。 ◆记录工具 *记录棒 *照相机 *摄像机 *笔记本 ◆课堂观察的角色分工 * 速记者 * 全体观察者 * 抽样生观察者 * 摄像者 For the last step of the Lesson Study, an All Staff Meeting was held at the Staff Room to discuss the lesson. The Staff Room is the room where all teachers have their own desks. 区别于家常课、公开课 15

16 3.研讨的中心问题(佐藤学,2010) (1)学生在何处是顺利的 (2)何处有障碍 (3)从教学的实践中学到了什么 区别于一些教研活动
For the last step of the Lesson Study, an All Staff Meeting was held at the Staff Room to discuss the lesson. The Staff Room is the room where all teachers have their own desks. 区别于一些教研活动 感悟3.既关注课堂上的教,更关注课堂上的学 。

17 资料链接1:“八区联动”校本研修调研的结论与讨论
王 洁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1)多数教师欢迎集体研讨、欢迎有专家指导的研讨。 图1 教师认为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依据八区统计结果835份有效问卷)

18 (2)不少老师认为随时随地的交流比目前常规的教研活动更有效。
图2 你参加集体教研活动的满意程度 图3 你认为哪种教研更有效 (2)不少老师认为随时随地的交流比目前常规的教研活动更有效。

19 (3)“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以应付考试为中心” 是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
图4 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

20 (4)“问题意识差,交流对话少”,教研活动中教师缺乏真正的合作学习,研讨风气有待进一步开创
图5 在集体教研活动中最擅长做和最经常做的是

21 课例研究与日常公开课活动的区别(安桂清)
资料链接2:“基于课例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项目 课例研究与日常公开课活动的区别(安桂清) 课例研究 日常公开课活动 有研究的主题 主题不明确;或泛化 严格意义上的选题 选题随意;或从评课出发选题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写教案 着眼于研究的探讨 着眼于评课的讨论 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反思 缺少显性化的实践反思 强调行为跟进 容易出现低水平重复

22 课例研究的基本要素 课例研究的目的 改进教学,发展自我,为自己而研究,在研究自己 方法 行动中研究,行动中学习,一边工作,一边研究 形式
以课为载体,正式与非正式研究的结合 过程 强化合作交流,开发差异资源 条件 需要直接或间接的专业引领,需要支持性环境 关键 有主题,有基点,有方法,有改进 成果 个人化情境化的知识,不断的行为改进

23 课例研究操作模式

24 我对课例研究本质的理解:合作性的课堂研究
高校研究人员:走出科研“象牙塔” 区县科研人员:走进真实的课堂 开课教师:从畏惧、抗拒到“原来如此”“不过如此” 观课教师:“观察员”的不可替代性 教 研 员:优势互补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者 学校领导:…… …… 感悟4:异质人员参与的合作性研究

25 拓展学习资料推荐1 ◆安桂清及其团队在《人民教育》2010年第21期-2011.3-4期 系列文章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一: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二:教案的合作设计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三: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四:课后研讨活动的开展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五: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六 :课例研究的认识与实践误区

26 如《课例研究的认识与实践误区》 误区一,课例研究就是传统教研中的听评课活动; 误区二,课例研究即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误区三,课例研究旨在找到一个完美的教学计划; 误区四,只要把课堂观察的视角转向学生就可以实现课例研究重心的转移; 误区五,课例的成功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误区六,课例研究必须先选题,再选课; 误区七,量化的课堂观察优于质性的课堂描述 ; 误区八,课例研究致力于解决教学实践问题,对教师的理论学习要求不高; 误区九,课例研究是学校教研组的活动,与学校其他工作无关 ; 误区十,课例研究的成功做法可以移植。

27 拓展学习资料推荐2 ◆王荣生、高晶《“课例研究”:本土经验及多种形态》,发表于《教育发展研究》2012(8,10)
王荣生教授指出“在我国的‘课例研究’推进中,明显存在以日本‘授业研究’为标杆的倾向,本土经验或被遗弃或被遮蔽,本土强有力的‘课例研究’被自我边缘化。” 此文对课例研究的已有探索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一些非常尖锐的问题 如“课例研究”的要点在“课例”,还是“研究”? 教师一个人研究“课例”算不算“课例研究”? 课堂观察是否是“课例研究”的中心环节? 总之,不要神秘化,也不要庸俗化。

28 二、我们怎么做课例研究和课堂观察: ——来自浦东的实践
二、我们怎么做课例研究和课堂观察: ——来自浦东的实践 2008年起,与安桂清博士合作开展项目研究,在双语、心理、物理、数学等学科开始初步尝试,对课例研究的酸甜苦辣有了初步体验; 2010年起,与安桂清博士合作开展课例研究推广项目,在4所民工子女小学、育人中学等开展小学语、数、英、美和初中政治学科的探索,形成了课例研究推广的基本步骤与基础策略; 2011年下半年起,自发形成课例研究小组,先后在高东中学、沪新中学、三林东校等公办学校进行深度推进,进一步坚定了合作开展课例研究的信念。 2012年6月-12月,举办两次集中性的推介、研讨活动,对课例研究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高东、沪新、南汇四中等学校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模式。 2013年3-4月,借进入进才中学挂职的契机,成立“课堂观察团”,已组织3次课堂观察活动。 2013年4-5月,高东、沪新相继举行署级、区级课例研究展示活动。《当代教育家·浦东教育》杂志推出4篇课例研究专题文章。 2014年9月,上海市中青年团队计划“课例研究课程化工坊”申请成功!

29 案例1:沪新模式——校本层面的课例研究 以“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为组织实体 以“导学案”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抓手 以创建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 为旨归

30 沪新中学的“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 2006年组建。
由五年教龄以下的青年教师和其他有关人员(带教导师、分管领导等)构成,是教、研、训一体的组织。 校长亲自负责,分管教学、科研的副校长具体落实,教导处、教科室两处室联合开展。 制定了章程和管理条例,每2周活动一次,安排说课、上课、观评课、讲座、参观、读书、拓展等活动。

31 1、袁艾雯 体育课小组合作的课例研究 年4-5月

32 第一次启用见习教师开课,第一次尝试室外集体观课

33 2、张琳 历史课课例研究 2012年5-6月

34 与学校“科学发展主题培训”结合的议课环节

35 3、田志卿 化学课课例研究 年10月

36 每次议课与改进,都是一次集体智慧的碰撞与提升

37 案例2:幼教教研模式 ——基于课研究的区级幼教教研课程化探索 背景篇 方案篇 课例篇 观察篇 反思篇 附件

38 讨论1:《“已有经验与学习经验的链接对幼儿新经验产生的影响”课例研究方案》(P18-20)
您觉得该研究方案是否可行?主题和内容是否匹配? 您觉得其中的活动方案设计,是否充分体现了研究意图? 您觉得,这样的模版,小学和初中是否合适?

39 讨论2:大班科学领域集体活动《学号小人》观察实录(P60)PK《花木兰》观察报告
您觉得这种观察实录有没有价值? 您觉得课堂观察宜定性,还是宜定量?(参见P84观察表) 您觉得课堂观察有什么局限性?

40 三、课例研究推进策略:给同行的建议 课例研究“八步曲”及其变式 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与使用 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指导

41 策略一:课例研究“八步曲” 第一步,确定各校参加课例研究的学科和主要人员。
第二步,所有老师阅读课例研究学习资料。学习这些资料的过程,也是课题组成员逐步确定的过程,没有兴趣或感到不能坚持到底的老师可以选择退出。 第三步,各组开展讨论,确定本组的研究主题,在此基础上共同确定本校课例研究活动的开课老师和教学主题。注意:先定研究主题,再定教学主题;研究主题的讨论过程最好有研究人员全程参与;开课老师以自荐为主,推荐产生时,也要充分尊重其主观意愿,选择其方便的时间和喜欢的教学主题。 第四步,开课教师独立备课,尽量体现课例研究对备课的特殊要求,如复线型教案的撰写等。 第五步,选择合适的时间开放第一次公开课,所有本校课题组成员参加,作为观察员,从不同视角观察课堂进程。教学过程全程录像,便于事后对课堂过程进行记录、整理。

42 课例研究八步曲(续) 第六步,第一次公开课结束后,课题组成员一起进行议课。不同于一般的评课,每位成员发言时,要提供自己观察课堂的记录,给开课老师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七步,开课老师修改教学设计,准备重新上一遍该课,换一个班级进行。也可以由另一位老师将修改过的教学设计到自己班上实施,课题组成员同样一起观课议课,重点观察改进的情况和效果。 第八步,开课教师和所有课题组成员撰写研究报告,其中开课教师负责完成完整的课例研究报告,其他课题组成员主要写自己参与活动的体会,观察记录等。

43 “八步曲”的简化与变式 课例研究人员的“卷入式”“滚动式”参与 课例研究学习资料的“做中学” 议课活动的网络化 改进课的虚拟化、前置化
研究主题的“过程性生成”与反复调整 从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回溯课例的准备与实施 我的底线:至少开一次课,至少有一个观察者(含自我观察),至少形成一篇有一定研究性的文章。

44 策略二: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与使用 1.观察表 2.座位表 3.复线型教案 4.姓名牌 5. 观察者自身作为工具

45 对比《花木兰》一课的观察表,有什么不同?
案例.高中生课堂学习状态观察表 积极 状态 举手 在书上圈画 记笔记 回答问题 小声议论 注视老师 注视黑板/PPT 阅读 点头/笑 消极 发呆 做其他科作业 打盹 吃东西 说小话 打哈欠 拒绝答题 趴着 不参与讨论 For the last step of the Lesson Study, an All Staff Meeting was held at the Staff Room to discuss the lesson. The Staff Room is the room where all teachers have their own desks. 对比《花木兰》一课的观察表,有什么不同? 45

46 变身练习:培训学员学习状态观察表 积极状态 记笔记 阅读资料 主动提问 拍摄PPT 小声议论 注视老师 注视PPT 点头/笑 ......
消极状态 发呆 打盹 看无关资料 玩手机 说小话 打哈欠 拒绝答题 趴着

47 2.座位表 讲 台 齐答 情况 说明:1. 请任课教师在课前先期用★标注学优生,用▲标注学困生。(座位可依据本班实际情况作调整)
3P 讲 台 齐答 情况 For the last step of the Lesson Study, an All Staff Meeting was held at the Staff Room to discuss the lesson. The Staff Room is the room where all teachers have their own desks. 说明:1. 请任课教师在课前先期用★标注学优生,用▲标注学困生。(座位可依据本班实际情况作调整) 2.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观察者应在座位相应位置记录两类信息,一是回答问题序号,二是回答问题是主动回答还是被动回答,例如3P,表示回答第三个问题且是被动回答(3表示在整节课中回答问题序号,P表示被动) 3.齐答情况在右侧另作记录,以“正”字作为记录载体 47

48 3.复线型教案 教学活动 设计 预期行为 非预期行为 提升空间 学生的反应 教师的应对
刚才我们用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词语描绘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我观察到它的颜色变了,由黑色变成了绿色 *它身上还长出了条纹 *积极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强调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接着尾巴变短等是小蝌蚪的明显变化或主要变化,其他变化也是存在的。 *小蝌蚪为什么先长出后腿? 这是它的生长规律决定的。 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养蝌蚪观察一下。 For the second step, one of the first grade teachers taught the lesson that was developed during the previous meetings, to her students. 48

49 4.姓名牌 赞成根岸湾填海造地 不赞成根岸湾填海造地 富山 本山 元木 林 和泽 佐佐木 佐田 远田 铃木 水岛 西崎 井口 桥田
赞成根岸湾填海造地 不赞成根岸湾填海造地 富山 本山 元木 林 和泽 佐佐木 佐田 远田 铃木 水岛 西崎 井口 桥田 中田 泽田 前田 村田 水野 宫内 池田藤崎 横田 冢田 中野 出口 本田 山田 宇和岛 野川 For the last step of the Lesson Study, an All Staff Meeting was held at the Staff Room to discuss the lesson. The Staff Room is the room where all teachers have their own desks. 49

50 5、观察者自身作为观察工具 观察者不预先设置分类,应用质性观察工具(如:现场描述)记录所探究的现象。 如:《一位体育学习困难生的课堂故事》 《一个四人学习小组的课堂故事》

51 策略三: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指导 部分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三级主题 一 研究主题的确立 选择课题 确定教学内容 二 教学方案的规划 学情分析
方案设计 课堂观察的重点与工具 教学实践的开展 第一轮教学实践 问题 修正方案 第二轮教学实践 教学成效的检讨 学生的表现 课堂表现 教学后测 教师的检讨 群体研讨 自我反思

52 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指南(以英语学科为例)
一、教学及研究主题的选择 1.我这个小组的研究主题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进行研究? 2.我为什么选上这节课?教学主题与我们的研究主题有什么关系? 3.我想通过研究回答哪些问题? 问题示例:我的学生喜欢学习英语吗? 他们学习英语的困难在哪里? 我的英语用得准确吗?学生能够理解吗? 我的教学语言中鼓励用语足够丰富吗? 资料下载邮箱 密码:pudongxinqu

53 二、教学方案的规划与设计 (一)学情分析 (二)内容分析 (三)课堂观察重点与工具设计 问题示例:这个班学生的英语水平怎么样?
这个班学习的学科知识难点在哪里? 学生语言难点在哪里?我的语言难点在哪里? 这个班有哪些特殊学生?座位编排的用意何在? (二)内容分析 问题示例:这节课教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有什么内在结构? 这节课培养哪些能力点?准备通过哪些活动来训练这些能力点? 我选择的这些知识点、能力点与我选择的研究主题有什么关系? 这节课涉及到哪些词汇与表达? 我准备用哪些方式来呈现这些词汇与表达? 注意:不要全部呈现教案内容,而要针对自己选择的研究主题,有重点地呈现。 (三)课堂观察重点与工具设计 问题示例:我的课堂观察点定在哪里?我需要几个观察者? 我们设计的观察工具有哪些? 我还需要哪些辅助工具(如摄像、录像、录音等)

54 这些环节我是如何呈现与研究主题有关的教学内容的? 这节课中有哪些片段与研究主题最为相关? 这些片段里师生有哪些最值得呈现的语言和行动表现?
三、教学方案的实施与改进 (一)实录片段或实景描述 要求:重看自己的教学录像,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描述 问题示例:我的这节课可以分哪几个环节? 这些环节我是如何呈现与研究主题有关的教学内容的? 这节课中有哪些片段与研究主题最为相关? 这些片段里师生有哪些最值得呈现的语言和行动表现? 这些片段发生时还有哪些值得描述的背景信息? 注意:1.不要全部呈现实录内容,而要针对的研究主题,有重点地呈现。 2.只描述,不评价(体会或评价性的语言放到第四块写) (二)同伴的观察记录或描述 要求:1.收集这节课所有的观察记录,做必要的统计与概括。 2.选取与上述实录片段匹配或互补的观察记录,以证明或修正课堂描述。 问题示例:我观察的这个孩子上课注意力集中吗?哪个环节的参与度最高?我的教学语言中鼓励用语有哪些?各出现了多少次数?

55 (三)群体研讨意见概述 要求: 1.回听群体研讨会的同伴意见,归纳改进的基本方向 2.分析这些意见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确定教学改进的着力点 问题示例:我这节课的哪个环节显得不够精致?如果重上,应该怎样处理?我觉得哪个意见比较重要?第二次课,我准备做哪些改变? (四)第二次课堂进程简述 1.简要描述第二次课堂实施的背景、情形和感受; 2.描述几个教学改进着力点的效果,比较两节课的异同。 问题示例:我的这节课环节上有哪些改变?我的哪个改变是比较成功的?哪部分还不如原来的那次课?

56 四、教学反思与后续设想 问题示例:上完两次课后我自己的感觉;同伴给我的反馈 我从这些观察记录中得到的信息和体会 我这两次课的得失
要求: 基于观察、研讨的自我反思:含得失分析、重新规划、给同伴的建议 问题示例:上完两次课后我自己的感觉;同伴给我的反馈 我从这些观察记录中得到的信息和体会 我这两次课的得失 基于研究主题的反思: 问题示例:我的教学实现了研究主题的有关设想吗? 从同伴的反馈及集体研讨中,我们能得出哪些结论? 这个研究主题还应该从哪些方面继续进行? 注意:1. 注意写出个性化的体会和多元化的评价,不要过多的自我表扬或自责。 2.可以整体进行反思,也可以只选取几个点说明。 3. 研究结论可以是证明性的,也可以是推论性的,甚至是证伪性的(如实践证明,这个教学策略无效)

57 【案例】一组针对农民工子女开展的小学课例研究报告
高珊等:《农民工子女在数学学习中前概念问题的课例研究》 万辉霞:《语文阅读课中提高农民工子女口语表达能力的课例研究》 ——均公开发表于《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第10期 黄正倩:《农民工子女小学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课堂幸福度研究》 琚亮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课例研究报告——以小学科为视角》 ——均为农民工子女校教龄在3年之内的教师 发表于《浦东教育研究》2012年专刊

58 从“一夜回到解放前”到“写报告不过如此”
写我:感受深的、思考过的…… 写实:真实的、不虚构的…… 写新:视角、理念…… 写心:心灵的感受、有震撼的…… 写思:反思、批判性反思…… 写研:研究的过程…… 写小:范围不要大、以小见大…… 【案例】:褚玉英课例报告的诞生与延展 《花季心语之异性交往课例报告》 《心理课上听听学生的心里话》

59 结语:课例研究的愿景 从家常的备课与教学设计开始,让研究成为常态。 学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说出来 教师需要发现的眼睛
教师需要自觉的行动 教师需要经常反思 教师需要一个实践共同体 一起做课例研究吧!

60 谢 谢 联系方式:13402063627 liqin70@hotmail.com QQ:568323884
谢 谢 联系方式: QQ: 公众微信号:lessonstudy 资料下载邮箱 密码:pudongxinqu


Download ppt "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研究 王丽琴 2015年8月28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