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虾这样吃会中毒? ——漫谈食品中的砷 zw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虾这样吃会中毒? ——漫谈食品中的砷 zw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虾这样吃会中毒? ——漫谈食品中的砷 zws

2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话题?这要从在网上看到两人有趣的对答说起,一个极紧张的问:吃了海鲜(鲍鱼、海螺)2个多小时后不小心吃了一片维生素c片会(砷)中毒吗?另一个则严肃地回答:已过了两个小时,那就不要紧了。
读后实在忍俊不禁,但笑后立即想到,确实还有很多人至今仍在被骗,还在深信不疑地继续宣传这些网上的流言。 维基百科指责这个流言为“网络谣言”。它的起源地似乎又是台湾。 为此,特写十问答,以释“砷” 疑。

3 一.砷是什么? 砷是一种化学元素,是地球上所发现的一种含量较低而又广泛存在的化学元素。最重要的是,它也是生命体所含有的元素之一。我们每一个人呱呱落地时,它就伴随着我们了。 化学元素可以形成单质和化合物,就砷而言,一般来说,单质砷是没有毒性的,有毒的是砷的化合物。

4 二.砷的哪些化合物有毒? 砷化合物的毒性依下列顺序而减少:
砷化氢(气体)>氧化亚砷(As2O3)>亚砷酸(H3AsO3 )>砷的硫化物>砷酸及盐>甲基化砷(有机砷)>单质砷。 其中,无机砷的毒性要远大于有机砷。 有机砷除了甲基化砷外,还有以砷甜菜碱、砷胆碱、砷糖、砷脂类等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其中,甲基化砷的毒性较小,而砷甜菜碱、砷胆碱和砷糖通常被认为是无毒的。

5 三.砒霜、雄黄都是是砷的化合物吗? 砒霜、雄黄都是砷的化合物,是无机砷。
砒霜的化学名叫做三氧化二砷,又叫氧化亚砷。因为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是剧毒的化合物,常人服入10~50mg,即可出现急性中毒症状;服入0.06~0.2g,即可致死。 从古代以来,人们就知道砒霜是一种剧毒物质,因而它曾在人类实际生活中和文学艺术的舞台上扮演了重要“杀手”的脚色。如武大郎就是被潘金莲等人用砒霜毒死的。 “砒霜”在西方也常被用作投毒的毒药,例如对拿破仑的头发的分析结果是,比正常人头发中的含砷量要大40多倍。这一发现证明了拿破仑很可能是被人用砒霜毒死的。 在我国,也发现光绪头发中含有高浓度的砷, 比正常人要高数十倍到数百倍。什么原因?只有慈禧最明白。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现代中国,如今竟发生了中国人用氰化物毒死了西方人的戏剧性案件。与砒霜一样,氰化物也是剧毒品。

6 砒霜 雄黄 至于雄黄,它是砷的硫化物矿,主要含有二硫化二砷(As2S2), 低毒,很多中成药中都含有它。常见的有:小儿清热片、牛黄消炎片、牛黄解毒丸(片)、六应丸等,因此这类中成药如长期大量服用,就有慢性砷中毒的可能。

7 四.食品中有砷吗? 自有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对环境的大规模破坏和干扰,无论大气、土壤、水体均已含有一定量的砷,这已不是秘密。
我们人类的食品主要是来自于土壤和水体,因此含有砷是不足为奇的,更何况动植物食品在生长和加工中还面临着人类的有意或无意的污染,绝对不含砷的食品是几乎找不到的,即使放在空气中也要受到空气中的砷的污染。

8 五.食品中主要有哪些砷化合物?含量如何? 天然食品含有的砷通常是有机砷占绝大多数,也就是说食品中含有的砷大多数是无毒的或者说是低毒的。
食品中砷含量较高的主要有肉类和海产品。海产品中砷含量最高,主要是以砷甜菜碱和砷胆碱形式存在,另外还有甲基砷,极少量无机砷。砷糖则是海藻和软体动物含砷的主要成份。 蔬菜、米面中砷的含量较低,却含有无机三价砷和五价砷及有机一甲基胂和二甲基胂,当然甲基砷是其主要含量。

9 海产品中砷的含量通常要比米面、蔬菜、水果食品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文献指出我国海产品中的砷含量,鱼类为260~2380 ppb (十亿分之一) 、甲壳类为90~7540 ppb (十亿分之一) 。
但是你大可不必惊慌,以虾为例,虾中的无机砷含量大多只占到总砷量的0.1%,最高也不会超过1%,其中大部分组成都是无毒的砷甜菜碱:(CH3)3As+CH2CO2- 。

10 六.我们每天会从食物中吸收多少砷?其中有毒的无机砷又有多少?
一般人平均的砷摄取量是每天10~50微克,如果常吃鱼与香菇的话,吸收1000微克的量也有可能。只不过它们所含的主要是砷甜菜碱,也就是说几乎是没有毒性的 。 吃下去的砷,其中有毒的无机砷又占多少呢?根据调查,英国人均每天摄入无机砷的总量为67微克。其中来自鱼42微克、饮料8.0微克、粮食4.0微克;加拿大人均每天摄入无机砷量为38微克。 据报道,中英葡三国学者研究发现,国人平均每天吃下42微克无机砷,60%来源于大米,蔬菜次之。安徽省调查居民人均每日摄入无机砷为86微克,城市平均63.7微克,农村94.27微克。

11 七.从食品中摄入多少砷才是不安全的?摄入超过了卫生标准就会中毒吗?
WHO建议的无机砷安全摄入量为每人每日129微克。可见我国目前人均摄入的数据并未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安全摄入量。 国际上对食品中砷的卫生学评价均以无机砷为依据,这也说明食品中的有机砷(如虾中的砷)对人体并无卫生上的影响。 无机砷在人体中有着积累性,长期超过是会慢性中毒的。通常只要注意食品的多样化,不暴饮暴食有污染的食品,就不会发生慢性中毒。

12 八.因饮食而砷慢性中毒的事例有哪些? 地球上有很多地区有着严重的砷污染,例如孟加拉国就有大量地下水遭受砷污染。
从1971年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因其缺水曾为之援助开挖了许多深水井,却不料地下深处的砷反而因此污染了地下水。盂加拉国卫生部长承认,该国64个地区中有61个地区的深水井砷含量超标,约有2900万人深受砷污染危害,其中有1.51万人被确诊为砷病患者。 我国也有很多地区,例如北京的个别区域的土壤也存在砷中毒问题,部分农产品的砷含量已经接近临界值。 图为北京的菜农所遭受的慢性砷中毒。

13

14 九.会发生如流言中所说的“吃了虾再吃维生素C就会急性中毒”的事吗?
这是知道一点化学知识但又根本不懂化学的人炮制出来的。吃食品吃出急性砷中毒,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除非食品受到了严重的砷污染或是有人投毒。 为什么呢?海产品中砷含量虽高,但主要是有机砷,在人体内不可能转化为有毒的无机三价砷。这就是国际上对食品中砷的卫生学评价均以无机砷为依据的原因。

15 如以虾中含砷量来计算,要吃多少虾才会中毒呢?按虾中的含砷量如为5mg/kg(取有关文献提供的平均值)计算,一顿吃500克虾也不过2
如以虾中含砷量来计算,要吃多少虾才会中毒呢?按虾中的含砷量如为5mg/kg(取有关文献提供的平均值)计算,一顿吃500克虾也不过2.5mg总砷,远低于成人的每日无机砷的安全摄入量(已知中毒剂量为10~50mg,致死量为 克)。 这就是说,要达到致死量更要吃20千克虾,结果可想而知,那一顿吃下这么多虾,那就必死无疑了,因为胃早就被撑破了,还用得着砷吗?

16 有好事者曾追查“虾+维生素C=砒霜中毒”的出处,查到这条消息最初是从台湾新竹县竹东镇工研院环安中心处理组资源化室林莉玲发出的,专门去电话到台湾询问,结果说“此篇文章并非林小姐所发出,而她也不知有这样的一篇研究报告。” 请问:你还相信这一流言吗?

17 如果你杞人之忧的实在要担心无机砷转化为砒霜,恐怕最要担心的还是米面,因为它们中的无机砷要比虾中的无机砷多,那么,你会不吃米面+蔬菜(有维生素C)吗?

18 十.既然食品中含有砷,我们是不是要谈砷“色变”呢?
长期吃受砷污染的食品或水,是会慢性中毒的。但对一般人来说,这种机会小得很,只要注意食品多样化和不要暴饮暴食受严重污染的食品即可避免。那些担忧吃海产品容易中毒的人,却不知道我们平时吃的大部分蔬菜以及稻米中的砷却是以无机砷为主。 已有研究表明,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水稻从土壤中吸收砷的能力较强,与食用藻类及其他谷类、果汁相比,稻米中无机砷的含量最高。正因为如此,人体中砷的含量也相当多,每升血液中含有几百微克,如果吃海产品的话,尿中的含砷量可以大于100微克/升。

19 如今的化妆品,含砷多的也不少。据报道,从法国进口的一著名化妆品(面膜)就严重超标,砷含量达23mg/kg。这当然是严重的污染了。
其实,我们也应该知道,少量的砷对人体也有好的一面的作用。 例如,微量的砒霜确有美容作用,许多女子不惜为此铤而走险。传说我国唐代著名美女杨贵妃就经常吃一点砒霜,使自己面色红润,妩媚动人。19世纪时,英国淑女的美容秘方也是吃微量的砒霜.它能使人容光焕发,但用量过度就会造成砷中毒。 如今的化妆品,含砷多的也不少。据报道,从法国进口的一著名化妆品(面膜)就严重超标,砷含量达23mg/kg。这当然是严重的污染了。

20 中国民间在端午节就有饮用雄黄酒的习俗,说可以驱虫解毒。
科学研究表明:砷化合物具有对抗急性白血病的特殊能力,医学上已有较多的用砷抗癌的研究。亚砷酸(砒霜的水溶液)现时已用于治疗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能提高病患的存活率,已有临床实验证明。 哈医大附属一院研制的亚砷酸注射液,临床累计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224例,结果证实完全缓解率达91%,5年存活率54%,有13例患者无病存活突破10年大关,最长存活的一女工已达26年,并已结婚生子。 砷的传奇还有好多,只要不像薄谷开来那样去投毒,利用得好,它还是人类的朋友。可惜的是由于人类的肆无忌惮,如今在食品中的污染已是很严重,在这里就不便细说了。

21 ZWS 撰文 2012.8


Download ppt "虾这样吃会中毒? ——漫谈食品中的砷 zw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