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三章 药物过敏试验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三章 药物过敏试验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三章 药物过敏试验法

2 合理使用药物,充分发挥药效,防止过敏反应,在使用高致敏性的药物前需询问
用药史 过敏史 家族史 做药物过敏试验

3 过敏试验要求 准确配制药液 严格掌握操作方法 认真观察反应 正确判断结果 做好急救准备和熟知急救措施

4 药物过敏反应的特点 仅发生少数人发生 与药理作用和用药剂量无关 一般均在再次用药后发生 过敏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有关

5 第一节 青 霉 素 第一节 青霉素过敏试验 与过敏反应的处理

6 青霉素(penicillin) 青霉素是常用的抗生素 主要用于敏感的革兰氏阳性球菌、阴性球菌和螺旋体感染 特点:疗效高,毒性低 第一节
青 霉 素 青霉素(penicillin) 青霉素是常用的抗生素 主要用于敏感的革兰氏阳性球菌、阴性球菌和螺旋体感染 特点:疗效高,毒性低

7 使用青霉素注意事项 用药前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 先做:使用各种给药途径、各种制剂须先做过敏试验,试验结果(-)方可用药
第一节 青 霉 素 使用青霉素注意事项 用药前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 先做:使用各种给药途径、各种制剂须先做过敏试验,试验结果(-)方可用药 重做:曾用过青霉素停药3d后,再用药者或使用中更换药物批号,须重新做过敏试验 禁做:已知对青霉素过敏者禁做过敏试验 标明:(+)者在医嘱单、病历卡、体温单、床头卡、注射卡、门诊卡上醒目标明并告知本人及其家属 青霉素皮肤试验(+)

8 使用青霉素注意事项 严密观察过敏反应,首次注射青霉素者需观察20min
第一节 青 霉 素 使用青霉素注意事项 严密观察过敏反应,首次注射青霉素者需观察20min 青霉素应现用现配,青霉素水溶液极不稳定,放置后效价降低,还可分解产生各种致敏物质 皮内试验及注射青霉素时均应备好急救药品, 盐酸肾上腺素 配制试验液或稀释青霉素的等渗盐水应专用

9 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强 平滑肌收缩 腺体分泌增加
第一节 青 霉 素 过敏反应原因 Ig E 青霉素 机体 全抗原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组织胺 缓激肽 5-羟色胺 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强 平滑肌收缩 腺体分泌增加 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症状及过敏性休克

10 过敏反应原因 半 抗 原 青霉素过敏反应系抗原和抗体在致敏细胞上相互作用而引起 青霉素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其制剂中所含
第一节 青 霉 素 过敏反应原因 青霉素过敏反应系抗原和抗体在致敏细胞上相互作用而引起 青霉素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其制剂中所含 高分子聚合物(6-氨基青霉烷酸) 降解产物(青霉烯酸、青霉噻唑酸) 霉菌(青霉菌)

11 过敏反应原因 → → ↓ ↓ 半抗原 高分子聚合体 青霉烯酸 青霉噻唑 全抗原 高分子聚合体pr 青霉烯酸pr 青霉噻唑pr 蛋白质 多糖
多肽类 人体 + TLC细胞致敏 BLC分化增殖 浆母C和浆C 抗体(Ig E)

12 ↓ 过敏反应原因 → → Ig E 微血管周围肥大C 血液中的嗜碱性粒C 机体对抗原处于致敏状态 皮肤 鼻、咽、声带 支气管粘膜 第一节
青 霉 素 过敏反应原因 皮肤 鼻、咽、声带 支气管粘膜 微血管周围肥大C Ig E 血液中的嗜碱性粒C 机体对抗原处于致敏状态

13 过敏反应原因 ↓ ↓ ↓ → ↓ ↓ 人体 肥大C 细胞破裂 嗜碱性粒C 接触抗原+ 组织胺 缓激肽 血管活性物质 慢反应物质 效应器官
第一节 青 霉 素 过敏反应原因 人体 肥大C 嗜碱性粒C 细胞破裂 接触抗原+ 组织胺 缓激肽 慢反应物质 血管活性物质 效应器官 平滑肌收缩 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 产生过敏反应

14 过敏反应原因 过敏反应多发生在曾使用过青霉素或接触过青霉素者,但也可发生首次用药者
第一节 青 霉 素 过敏反应原因 过敏反应多发生在曾使用过青霉素或接触过青霉素者,但也可发生首次用药者 注射器致敏来源,青霉素高分子聚合体(6-氨基青霉烷酸)性质稳定,经煮沸灭菌处理后不易破坏 青霉素降解产物可经空气吸入而致敏 皮肤丝状菌以及空气中的某些霉菌可能产生青霉素样物质 半合成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羧苄西林)与青霉素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用药前应做过敏试验

15 第一节 青 霉 素 青 霉 皮 内 试 验 液 皮试液浓度 ~500u /1 ml 皮试液剂量 ~50u /0.1 ml

16 皮试液配制方法 青霉素 80万u + N.S 4ml = 20万u /ml
第一节 青 霉 素 皮试液配制方法 青霉素 80万u + N.S 4ml = 20万u /ml 吸 0.1ml + N.S至1ml =2万u/ml (弃去0.9ml) 余 0.1ml + N.S至1ml =2000u/ml (弃去0.9ml) 余0.1ml + N.S 至1ml =200u/ml

17 皮内试验前准备 注射盘、 配制好的皮内试验液 抢救药物与用品 0.1%盐酸肾上腺素; 急救车;氧气; 吸痰机等 用物准备 为避免药物效价下降
第一节 青 霉 素 皮内试验前准备 注射盘、 配制好的皮内试验液 抢救药物与用品 0.1%盐酸肾上腺素; 急救车;氧气; 吸痰机等 为避免药物效价下降 和降解产物增多 引起过敏反应, 青霉素皮内试验液 配制好后应尽快使用 用物准备

18 患者准备 不宜空腹时进行皮试,会发生眩晕、恶心等反应,易与过敏反应相混淆 向患者解释注射的目的 告知皮试观察期间不可随意离开
第一节 青 霉 素 患者准备 不宜空腹时进行皮试,会发生眩晕、恶心等反应,易与过敏反应相混淆 向患者解释注射的目的 告知皮试观察期间不可随意离开 不可搔抓或揉按皮试局部 如有异常不适应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19 试验方法 在皮试前了解患者有无青霉素过敏史 取青霉素皮试液0.1ml于前臂内侧皮内注射,使局部形成一个皮丘 20分钟后看结果 第一节
青 霉 素 试验方法 在皮试前了解患者有无青霉素过敏史 取青霉素皮试液0.1ml于前臂内侧皮内注射,使局部形成一个皮丘 20分钟后看结果

20 皮肤试验结果的判断 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
第一节 青 霉 素 皮肤试验结果的判断 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 阳性(+)皮丘隆起增大,出现红晕,直径大于1cm,周围有伪足伴局部痒感;严重时可有头晕、心慌、恶心,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21 第一节 青 霉 素 过敏反应的表现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居多 临床表现与生物活性物质有关,根据所产生不同的生物活性物质,出现不同的症状

22 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 组织胺 小动脉 毛细血管 舒张→有效循环血量相对↓ 小静脉 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浆→组织→血液浓缩→ Bp骤↓
第一节 青 霉 素 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 组织胺 小动脉 毛细血管 小静脉 舒张→有效循环血量相对↓ 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浆→组织→血液浓缩→ Bp骤↓ →休克→ 反射性心率↓脉搏细速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呼吸困难、腺体分泌↑胃肠液和呼吸道分泌物↑

23 第一节 青 霉 素 慢反应物质 使支气管平滑肌强烈收缩 缓激肽→平滑肌收缩→血管扩张↑→ Bp↓ 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休克

24 第一节 青 霉 素 青霉素过敏—临床表现 过敏性休克 血清病型反应 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25 青霉素过敏—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属Ⅰ型变态反应,发生率 为5~10个/1万,危险性大,呈闪电样发生
第一节 青 霉 素 青霉素过敏—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属Ⅰ型变态反应,发生率 为5~10个/1万,危险性大,呈闪电样发生 5%发生于用药后5分钟内,出现症状 10%出现在用药后半小时后 可发生于 皮内试验过程中 初次注射时 少数发生于连续用药过程中

26 过敏性休克的表现 呼吸道阻塞症状 原因: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所致 表现:胸闷、气促、哮喘、呼吸困难 循环衰竭症状
第一节 青 霉 素 过敏性休克的表现 呼吸道阻塞症状 原因: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所致 表现:胸闷、气促、哮喘、呼吸困难 循环衰竭症状 原因: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所致 表现:面色苍白、冷汗、紫绀、脉细弱、血压↓ 烦躁不安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原因:脑组织缺氧所致 表现:头晕眼花、面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 大小便失禁 其它症状 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

27 青霉素过敏—血清病型反应 多发生在用药后7~14天,反应较温和 发热、皮肤发痒、荨麻疹、全身淋巴结 肿大、腹痛
第一节 青 霉 素 青霉素过敏—血清病型反应 多发生在用药后7~14天,反应较温和 发热、皮肤发痒、荨麻疹、全身淋巴结 肿大、腹痛 严重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一旦引起 脑水肿或喉头水肿可致死亡

28 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 瘙痒 荨麻疹 严重者 发生剥脱性皮炎 呼吸道过敏反应 哮喘 或促发原有 哮喘发作 消化道过敏反应
第一节 青 霉 素 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 瘙痒 荨麻疹 严重者 发生剥脱性皮炎 呼吸道过敏反应 哮喘 或促发原有 哮喘发作 消化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紫癜 以腹痛和便血 为主要症状

29 青霉素过敏反应—处理 立即停药,平卧、保暖、吸氧,就地抢救
第一节 青 霉 素 青霉素过敏反应—处理 立即停药,平卧、保暖、吸氧,就地抢救 首选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HD,小儿剂量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HD或IV0.5ml,至脱离危险 收缩血管增加外周力 提升血压 兴奋心肌 增加心输出量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盐酸肾上腺素药理作用

30 青霉素过敏反应—处理 吸氧:改善O2症状,R抑制立即行人工R, IM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洛贝林) 喉头水肿行气管插管 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使用呼吸机

31 青霉素过敏反应—处理 建立静脉通路,根据医嘱给药: 抗组胺类:盐酸异丙嗪、苯海拉明 激素类: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
第一节 青 霉 素 青霉素过敏反应—处理 建立静脉通路,根据医嘱给药: 抗组胺类:盐酸异丙嗪、苯海拉明 激素类: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 血管活性类: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纠正酸中毒

32 青霉素过敏反应—处理 密切观察记录T、R、P、BP、意识 和尿量,未脱离危险不宜搬动 心跳骤停:胸外心脏按压、人工R

33 第一节 青 霉 素

34 第一节 青 霉 素

35 第一节 青 霉 素

36 第一节 青 霉 素

37 第一节 青 霉 素

38 第一节 青 霉 素

39 第一节 青 霉 素

40 第一节 青 霉 素

41 第一节 青 霉 素

42 第一节 青 霉 素

43

44 配置青霉素皮肤实验液宜选择的溶媒是 A.生理盐水 B.苯甲醇 C.注射用水 D.5%葡萄糖盐水 E.5%葡萄糖溶液

45 进行青霉素皮肤实验前首先应了解 A.心理反应 B.治疗需要 C.护理要求 D.有无过敏史 E.经济承受能力

46 青霉素过敏实验后,如发生过敏性休克,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循环衰竭症状 B.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C.呼吸系统症状 D.泌尿系统症状 E.消化系统症状

47 患者男性,30岁。青霉素皮试1分钟后出现胸 闷、心慌、气急,皮肤瘙痒,大汗淋漓,血压 85/55mmHg,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氧气吸入 B.立即皮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 C.立即注射盐酸肾上腺素 D.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D.应用呼吸兴奋剂

48 盐酸肾上腺素药理作用 A.收缩血管增加外周力 B.提升血压 C.兴奋心肌 D.增加心输出量 E.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49 第二节 链 霉 素 第二节 链霉素过敏试验 (Streptomycin)

50 链霉素(Streptomycin) 链霉素主要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不良反应:损害第八对脑神经
第二节 链 霉 素 链霉素(Streptomycin) 链霉素主要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不良反应:损害第八对脑神经 链霉素可导致发生发热、皮疹、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过敏性休克发生率较青霉素低,但死亡率高,使用链霉素前应做皮肤过敏性试验

51 过敏反应的原因 与青霉素过敏基本相同 SM抑制呼吸明显 SM + 血钙离子→ C外Ca++浓度↓→
第二节 链 霉 素 过敏反应的原因 与青霉素过敏基本相同 SM抑制呼吸明显 SM + 血钙离子→ C外Ca++浓度↓→ 运动神经去极化时Ca ++ 内流↓ → 神经递质释放量↓ → 间的突触传递过程发生阻滞→ R肌麻痹 SM可降低、抑制心脏收缩 运动神经 运动终板 R停止

52 第二节 链 霉 素 皮内试验药液 皮试液浓度 u /1 ml 皮试液剂量 u /0.1 ml

53 配制方法 链霉素1支100万u 链霉素100万u + N.S3.5ml(涨至4ml)=25万u /ml
第二节 链 霉 素 配制方法 链霉素1支100万u 链霉素100万u + N.S3.5ml(涨至4ml)=25万u /ml 吸 0.1ml + N.S至1ml =2.5万u/ml (弃去0.9ml) 余0.1ml + N.S 至1ml =2500u/ml

54 第二节 链 霉 素 皮内试验前准备 同青霉素皮内试验准备用物 另备链霉素制剂,生理盐水 5%氯化钙或10%葡萄糖酸钙

55 第二节 链 霉 素 皮内试验 取上述皮试药液0.1血(含链霉素250u)作皮内注射 20min后判断皮试结果 结果判断标准与青霉素的相同

56 第二节 链 霉 素 过敏反应 轻者 发热、皮疹、荨麻疹 重者 过敏性休克 表现与青霉素基本相同 但较少见

57 过敏反应的处理 首选氯化钙其次葡萄糖酸钙IV Sm与Ca++铬合,减少与血钙结合使Sm的毒性症状减轻或消失 肌肉无力、呼吸困难
第二节 链 霉 素 首选氯化钙其次葡萄糖酸钙IV Sm与Ca++铬合,减少与血钙结合使Sm的毒性症状减轻或消失 过敏反应的处理 肌肉无力、呼吸困难 新斯的明0.5~1mg(H) 必要时可予0.25mgIV

58

59 第三节 头孢菌素 第三节 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s) (先锋霉素过敏试验)

60 过敏反应的原因 过敏反应的机理与青霉素相似,由于抗原与抗体相互作用而引起
第三节 头孢菌素 过敏反应的原因 过敏反应的机理与青霉素相似,由于抗原与抗体相互作用而引起 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10%~30%对头孢菌素过敏,而对头孢菌素过敏者绝大多数对青霉素过敏

61 第三节 头孢菌素 以先锋霉素为例 皮 内 试 验 液 皮试液浓度 ug /1 ml 皮试液剂量 ug /0.1 ml

62 吸 0.2ml + N.S至1ml = 50mg/ml(弃去0.9ml)
第三节 头孢菌素 皮内试验液的配制 先锋霉素0.5g + N.S 2ml = 250mg /ml 吸 0.2ml + N.S至1ml = 50mg/ml(弃去0.9ml) 余 0.1ml + N.S至1ml = 5mg/ml(弃去0.9ml) 余 0.ml + N.S至1ml = 500ug/ml

63 第三节 头孢菌素 试验方法 取皮内试验液0.1ml,皮内注射 20分钟后观察结果 试验结果的观察同青霉素

64 注意事项 既往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过敏性者,不得再做过敏试验
第三节 头孢菌素 既往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过敏性者,不得再做过敏试验 皮试(-)者,用药后仍可发生过敏,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如过敏应立即停药,通知医生处理,方法同青霉素过敏 此类药物可致交叉过敏,凡使用某一种头孢菌素有过敏现象者,一般不可再使用其它品种 如对青霉素类过敏,且病情需要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应在严密观察下做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并做好抗过敏性休克急救准备

65

66 第四节 T A T 第四节 破伤风抗毒素(TAT) 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法

67 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 TAT)
第四节 T A T 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 TAT) 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血浆经物理、化学方法精制而成,能中和患者体液中破伤风毒素 用于救治破伤风患者,控制病情发展 用于潜在有破伤风危险的外伤患者,作为被动免疫预防注射

68 过敏反应的原因 TAT是一种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可引起过敏反应
第四节 T A T 过敏反应的原因 TAT是一种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可引起过敏反应 表现 发热、速发型或迟缓型血清病反应,一般不严重,偶见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使用TAT前须作过敏试验,结果(-)方可使用 TAT是特异性抗体,无其他药物可代替,皮试结果(+)应采用脱敏注射法 注射中密切观察,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69 第四节 T A T 过敏试验法 询问患者用药史、过敏史 做皮内试验 首次应用TAT 以往使用过TAT停药时间> 1W

70 皮内试验液的配制 皮试浓度: 150Iu/1ml 皮试剂量: 15Iu/0.1ml 配置: TAT 1500Iu/支/1ml
第四节 T A T 皮内试验液的配制 皮试浓度: Iu/1ml 皮试剂量: 15Iu/0.1ml 配置: TAT 1500Iu/支/1ml 吸0.1ml+N.S至1ml=150Iu/1ml

71 第四节 T A T 皮内试验前准备 同青霉素皮内试验法 另备TAT制剂

72 皮内试验 取配置好皮试液0.1ml(内含TATl5u)作皮内注射 20min后判断皮试结果 阴性(-)局部无红肿、无异常全身反应
第四节 T A T 皮内试验 取配置好皮试液0.1ml(内含TATl5u)作皮内注射 20min后判断皮试结果 阴性(-)局部无红肿、无异常全身反应 阳性(+)皮丘红肿,硬结直径>1.5cm,红晕范围直径>4cm,可出现伪足、有痒感,全身过敏性反应表现与青霉素过敏反应相类似,以血清病型反应多见

73 脱敏注射法 脱敏注射法 是将所需TAT剂量分多次、少剂量间隔20min,密切观察下注射患者体内 脱敏注射法原理
第四节 T A T 脱敏注射法 是将所需TAT剂量分多次、少剂量间隔20min,密切观察下注射患者体内 脱敏注射法原理 小剂量注射时,变异原所致生物活性介质的释放量少,不至于引起临床症状 短时间内连续多次注射药物,逐渐消耗体内已产生Ig E,最终全部注入所需药量,而不致发生过敏 此脱敏是暂时的,经一定时间后,Ig E再产生而重建致敏状态,日后如再用TAT, 须重做皮内试验

74 脱敏注射法 1 0.1ml 0.9ml 2 0.2ml 0.8ml I M 3 0.3ml 0.7ml 4 余量 至1ml
第四节 T A T 脱敏注射法 次数 TAT N.S 注射法 ml ml ml ml I M ml ml 余量 至1ml

75 脱敏疗法注意事项 注射过程中,患者出现面容苍白、发绀 荨麻疹及头晕、心慌等不适或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停止注射,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第四节 T A T 脱敏疗法注意事项 注射过程中,患者出现面容苍白、发绀 荨麻疹及头晕、心慌等不适或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停止注射,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如过敏反应轻微,可待症状消退后,酌情将剂量减少、注射次数增加,密切观察患者,完成脱敏注射

76 第四节 T A T 病例 一民工在建筑工地脚被钉子扎破,就医应首先做何常规处理?若出现阳性反应如何处理?其具体方法?

77

78 TAT皮试液0.1毫升含TAT A.5IU B.15IU C.25IU D.50IU E.150IU

79 患者女性,40岁。诊断为“破伤风”,医嘱TAT治疗。患者TAT过敏试验阳性,正确的处理是
A.停止注射TAT B.采用脱敏疗法注射TAT C.再次做过敏试验并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试验 D.注射肾上腺素等药物抗过敏 E.先准备好抢救器械,然后直接注射

80 第五节 其他药物 第五节 其他药物过敏试验

81 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法 普鲁卡因(procaine) 又称奴佛卡因
第五节 其他药物 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法 普鲁卡因(procaine) 又称奴佛卡因 局部麻醉药,可作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腰椎麻醉及硬膜外麻醉。偶可引起轻重不一的过敏反应 当首次因手术或特殊检查需用普鲁卡因时,须先作皮肤过敏试验,结果阴性才可使用

82 普鲁卡因皮内试验方法 取0.25 %普鲁卡因溶液0.1ml作皮内注射(0.25mg) 20min后判断反应结果 结果的判断同青霉素皮内试验
第五节 其他药物 普鲁卡因皮内试验方法 取0.25 %普鲁卡因溶液0.1ml作皮内注射(0.25mg) 20min后判断反应结果 结果的判断同青霉素皮内试验

83 细胞色素C过敏试验法 细胞色素C是一种细胞呼吸激活剂,作为组 织缺氧治疗的辅助用药。偶见过敏反应发生,用药前须做过敏试验
第五节 其他药物 细胞色素C过敏试验法 细胞色素C是一种细胞呼吸激活剂,作为组 织缺氧治疗的辅助用药。偶见过敏反应发生,用药前须做过敏试验 过敏试验常用方法:皮内试验、划痕试验

84 皮内试验 细胞色素C 15mg /2ml/支=7.5mg/ml 0.1 m1+NS至lml =0.75 mg/ 1ml
第五节 其他药物 皮内试验 细胞色素C 15mg /2ml/支=7.5mg/ml 0.1 m1+NS至lml =0.75 mg/ 1ml 0.1 ml( mg) ID 20min后观察反应

85 划痕试验 在前臂下段内侧,用70 %乙醇常规消毒皮肤 取细胞色素C原液(每l ml含细胞色素C 7.5mg)1滴
第五节 其他药物 划痕试验 在前臂下段内侧,用70 %乙醇常规消毒皮肤 取细胞色素C原液(每l ml含细胞色素C 7.5mg)1滴 滴于皮肤上,用无菌针头在表皮上划痕两道,长度约0.5cm;深度以使微量渗血为度 20min后观察反应 结果判断同上述皮内试验法

86 碘过敏试验法 临床上常用碘化物造 为避免发生过敏反应凡首次用药者应在碘造影前 1~2d做过敏试验 结果为(-)时方可做碘造影检查 第五节
其他药物 碘过敏试验法 临床上常用碘化物造 为避免发生过敏反应凡首次用药者应在碘造影前 1~2d做过敏试验 结果为(-)时方可做碘造影检查

87 试验方法 口服法:口服5%~10%碘化钾5ml,Tid×3观察结果 皮内注射法:取碘造影剂0.1mlID, 20min后 观察结果
第五节 其他药物 试验方法 口服法:口服5%~10%碘化钾5ml,Tid×3观察结果 皮内注射法:取碘造影剂0.1mlID, 20min后 观察结果 静脉注射法:先行皮内试验,(-)取3%泛影葡胺1ml ,缓慢IV ,(-)方可进行碘剂造影

88 结果判断 口服(+):口麻、头晕、心慌、恶心呕吐、荨麻疹等症状 皮内注射(+) :局部有红肿硬块,直径超过1cm
第五节 其他药物 结果判断 口服(+):口麻、头晕、心慌、恶心呕吐、荨麻疹等症状 皮内注射(+) :局部有红肿硬块,直径超过1cm 静脉注射(+) :全身反应BP、P、R和面色改变 有少数患者过敏试验(-),但在注射碘造影剂时发生过敏反应, 造影时仍需备好急救药品。过敏反应的处理同青霉素

89


Download ppt "第十三章 药物过敏试验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