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刘邦职业生涯报告.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刘邦职业生涯报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刘邦职业生涯报告

2 刘邦成帝经历概述 刘邦的人生目标 秦朝末年客观环境条件 刘邦个人特点分析 刘邦的成功之处

3 刘邦成帝经历概述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4 壹 刘邦成帝经历概述 刘邦,(前256—前195),字季,沛县丰邑人。年轻时游手好闲,直到30多岁才当了泗水亭长。
秦二世二年(前209年)九月,继陈胜、吴广起义后两个月,刘邦与萧何、曹参等也杀死沛县县令,举行起义。先投靠项梁、项羽起义军,推翻秦王朝后,又与项羽“争权天下”,进行了为期五年的楚汉战争。 五年的楚汉战争中,刘邦屡遭挫败。他本人曾12次受重伤,几次被活捉,但他依靠张良、萧何、韩信等人,屡败屡起,终于以弱胜强,取得最后胜利,统一天下。 公元前202年2月28,刘邦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成帝经历概述

5 刘邦的人生目标 追溯刘邦的职业生涯,可以发现他曾从事过:地痞流氓无赖、泗水亭长〔秦政府〕、沛公〔楚怀王封〕、武安侯〔楚怀王封〕、汉王〔项羽封〕、皇帝〔七位诸侯王推举〕。 由此可以总结他的职业是一个公务员也不为过,而且刘邦还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公务员,甚至可以被称之为是一个政治家。如果摆在现代,他可以说是从基层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中央最高领导人的位置,真正的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典范。

6 贰 刘邦的人生目标 《汉书》记载:“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其大意是说: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允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

7 贰 刘邦的人生目标 刘邦曾在称帝之后回乡作《大风歌》一首:“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意是: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我镇守四方!这也道出了刘邦想成为一个好皇帝的目标理想。 古人常常终其一生只从事一个职业,职业不仅仅是一个谋取生活资料的方式,更是他的人生方式。因此,刘邦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可以被统一归结为“成为一代帝王,营造太平盛世”。 刘邦的人生目标

8 秦朝末年客观环境 贾谊的《过秦论》中曾说:“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9 秦朝末年客观环境 其中大意是说: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10 秦朝末年客观环境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定了许多有利于政治经济发展的政策,但不能否认的是秦朝确实存在着暴政的问题。 秦始皇在世时便如此,待到秦二世之时更是变本加厉,以致达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

11 秦朝末年客观环境 1.政治状况: 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由于制度内在机制存在弊病,缺乏自我纠错措施,专制权力膨胀,促使秦统治者政治人格发生裂变,逐渐背离法家治国理念,这些偏差导致秦朝许多重大政策失误。

12 秦朝末年客观环境 2.经济状况: 秦朝暴政实施繁税、苛敛的政策,集中地体现在高额的田税、人头税、户赋、杂税,以及各种苛刻的罚、赎制度上。将平民大众强行推进深渊或烈火之中。这就无疑深刻地暴露了所谓“税民深者为明吏”的剥削性质和强盗本质。

13 刘邦个人特点分析 1.个人价值观 刘邦本本生出生市井,无可否认他的价值观与当今社会所推崇的八荣八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绝对不相符。他被人称作为流氓出身,也与他具有的一些劣性,如背信弃义、乱杀功臣等不无关系。他处世方面圆滑多变,自私自利,为了自身和家族的利益,为了个人的权谋而搞政治投机、玩弄政治权术,一生追逐权势,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不惜牺牲他人,甚至一切。

14 刘邦个人特点分析 2.个人兴趣与能力 知人善用 抱负远大 虚心纳谏

15 刘邦个人特点分析 知人善用 刘邦由一个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小官,何以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其妙策无他,就在于会用人。如:萧何、张良、彭越、樊哙、韩信等人。正是刘邦这种知人善用,礼贤下士,使其投奔者众多,成就了他的霸业。 他曾说:楚汉得失原因须从用人上说起。运筹策划,预见长远,朕不如张良,主持政务,保证供应,朕不如萧何;带兵打仗,战取攻守,朕不如韩信。这三人是当今豪杰,朕能依靠他们,所以能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尚不能用,所以被我打败了。

16 肆 刘邦个人特点分析 抱负远大 一般人都认为,刘邦早时仅仅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无赖,好酒及色,连他父亲都认为他不成气候。
其实,刘邦虽说有无赖的脾性,游手好闲,但并非无远大的志向,《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常繇咸阳,纵阳,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这充分体现了他志向的远大。

17 刘邦个人特点分析 虚心纳谏 在《高祖本纪》中,有一个细节,那就是郦食其认为刘邦是德才兼备的人,向刘邦进言,而刘邦却坐在床上,让两位女子给自己洗脚,郦食其于是拱手说:“您如果想消灭残暴无道的秦国,不应坐着接见长者。”于是刘邦起来,提起衣服,想郦食其道歉。 还有一次,那就是攻入咸阳后,刘邦便暴露出贪财好色的性格,在经过臣下们的一番劝说后,恍然大悟,立刻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性,和城中百姓约法三章,赢得了城中百姓的信任,为后来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奠定了基础。

18 3.刘邦行动策略 五年的楚汉战争中,刘邦屡遭挫败。他本人曾12次受重伤,几次被活捉,但他依靠张良、萧何、韩信等人,屡败屡起,终于以弱胜强,取得最后胜利。统观之,刘邦用人,通常根据不同的形势,采取不同的策略。这从他对韩信的态度和使用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一是势力薄弱时,卑躬屈膝。 二是当形势不利时,慷慨让步。 三是功成名就后,心狠手辣。 刘邦用人策略,既有坦诚恩惠,也有诡诈刁滑,作为封建时代的政治家,这些策略的交替使用,是其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刘邦个人特点分析

19 伍 刘邦的成功之处 1.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 2.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
3.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发明“招降纳叛”和“统一战线”军事战略战术的皇帝。 4.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休养生息”为国策从而在全国大力发展经济的皇帝。

20 伍 刘邦的成功之处 5.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释放奴婢”从而一定程度上打击奴隶制度、解放生产力的皇帝。
6.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实行“十五税一”低税率的皇帝。 7.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推行“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的财政支出紧缩政策而提倡节俭的皇帝。 8.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制定礼仪从而巩固皇权的皇帝。

21 伍 刘邦的成功之处 9.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下“求贤诏”在全天下广招贤士人才的皇帝。
10.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其诗作——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 11.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祭祀孔子并重用儒士的皇帝,从而为汉朝及后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思想治国奠定了基础。 12、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孝治理天下的皇帝。 刘邦的成功之处


Download ppt "刘邦职业生涯报告."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